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滴定剂与待 测物均吸收
产物吸收
Vsp
Vsp
24
8.5.4 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1. 摩尔比法: 固定cM ,改变cR
A
1:1 1.0 2.0
3:1 3,0 c(R)/c(M)
25
2.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
M:R=1:1
cM + cR = c(常数)
M:R=1:2
0.5 cM/c cM/c
0 0.2 0.4 0.6 0.8 1 0 0.2 0.4
Co2+ Fe2+,Sn4+
16
测Co2+ :(生成络合物性质不同) Co2+, Zn2+, Ni2+, Fe2+ 测Fe3+:(控制pH) Fe3+, Cu2+
pH= 2.5 钴试剂R
CoR,ZnR NiR,FeR
H+
CoR, Zn2+ , Ni2+ , Fe2+
SSal
FeSSal(紫红) Cu2+
如不能通过控制酸度和掩蔽的办法消除干 扰,则需采取分离法。
17
2. 物理法—选择适当的测定波长
钍-偶氮砷III A 试剂 络合物 络合物 试剂 A 钴-亚硝基红盐
515
655
415
500
λ/nm
λ/nm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c) x,y组分不能直接测定
A1=εxλ1bcx+ εyλ1bcy(在λ1处测得A1) A2 =εxλ2bcx+ εyλ2bcy(在λ2处测得A2)
εxλ1, εyλ1, εxλ2, εyλ2由x,y标液 在λ1, λ2处分别测得.
22
8.5.3 光度滴定
NaOH滴定 对硝基酚 pKa=7.15 间硝基酚 pKa=8.39
SO42-、Hg2+---6. 药物含量测定—比吸光系数定量;荷移
光谱法测定. 7. 紫外吸收(UV): NO2-、NO3-、SO42-、
SO32-、CO32-、SCN-、酪氨酸、色氨 酸、苯丙氨酸、蛋白质等。
21
8.5.2 多组分的测定
a) 在λ1处测组分x, 在λ2处测组分y.
b) 在λ1处测组分x; 在λ2处测总吸
6
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¾ 分子中金属离子轨道上的电荷吸收光能后转移到 配体的轨道上,或按反方向转移,这种跃迁称为电 荷转移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荷移光谱。 ¾ 本质上属于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 ¾ ε一般都较大(104左右),适于微量金属的检测
例:Fe3+与SCN-形成血红色配合物,在490 nm处 有强吸收峰。其实质是发生了如下反应:
4.干扰组分与显色剂有反应,又无法掩蔽消除时:
1)掩蔽被测组分,再加入显色剂,作参比.
3.2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应用[最新]
有紫外吸收光谱获得以上信息后,对紫外吸收光谱可按着以 下方法解析
第十四章
紫U外lt分-r吸a析v收法io光le谱t spectrophoto
metry
3.4典型有机化合物 的紫外吸收光谱
UV of organic compounds
6/23/2021
33.4..41 .饱2 和不烃饱与和饱和脂烃肪衍生烃物的的光光谱谱特征 * 伍德沃特德征-菲泽(Wood
3.4.3 羰W基ar化d-Fieser)规则 合物
光谱特征:苯环上有烷基取代时,苯的B吸收带(254nm) 要发生红移,E2带没有明显变化。
甲苯峰显著红位移是由
于烷基C-H键的σ电子与苯 环产生σ—π超共轭引起的 ,同时烷基苯的B吸收带的 精细结构减弱或消失。
㏒ε
H2 CH
4
E2带
B带
3
B带
2
苯胺
1
甲苯 苯
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波长λ(nm) (b)
(5) 有些双键或基团“身
兼数职”,计算时是重
复计算
Leabharlann Baidu
6/23/2021
例
m a基 x 3 R 2 1 3 5 7 232
C
AB
1
2
6/23/2021
(完整版)紫外各基团特征峰对照表
(完整版)紫外各基团特征峰对照表紫外各基团特征峰对照表 (完整版)
引言
紫外光谱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基团。各种基团在紫外光谱中表现出不同的吸收特征峰,这些特征峰可以用于鉴定和区分不同的化合物。本文档将提供一份紫外各基团特征峰对照表的完整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紫外光谱数据。
紫外各基团特征峰对照表
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有机功能基团及其在紫外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位置和强度。需要注意的是,此对照表仅供参考,并非绝对准确,具体化合物的吸收特征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结论
紫外各基团特征峰对照表是一个有用的参考工具,可用于解释
和分析紫外光谱数据。通过对比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初
步判断化合物中存在的功能基团。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化合
物的吸收特征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对照表的结果仅供参考。
希望这份完整版的紫外各基团特征峰对照表能够对您在紫外光
谱分析中的工作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咨询。
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第一部分:Vc 、苯甲酸、水杨酸三种有机物紫外吸收曲线制作
一、技能目标
1、熟练使用T6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2、掌握有机物紫外吸收曲线的制作方法;
3、掌握应用紫外吸收曲线进行有机物定性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有机化合物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当用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紫外光照射有机化合物时,紫外光中某些波长的光辐射就可为该化合物的分子所吸收,发生(π→π*
或n →n *
)跃迁,透过有机化合物的入射光减弱的程度与该化合物的浓度成正比,其定量关系式:kcl I
I A ==0lg ;若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
度为纵坐标作图,就可获得该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剂:1.0mg/LVc ,1mg/Ll 苯甲酸,1mg/L 水杨酸,蒸馏水 仪器:T6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皿(一套),100ml 容量瓶1个,1ml 移液管1支,洗耳球1个,100ml 烧杯1个,500ml 烧杯1个,吸水纸、擦镜纸若干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仪器开机预热15~20min ;
(2)、按照测定方法设定测量参数; (3)、将三种标准储备液和未知液均配成浓度为10μg/ml 的待测溶液(配制方法自定); (4)、以蒸馏水位参比,于波长200~350nm 范围内测定三种溶液的吸光度,记录吸光度值于表格中(表格自己设计); (5)、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分别绘出三种物质的吸收曲线,并确定出最大吸收波长,在图上注明;
Vc 的紫外吸收曲线
λ/nm A λ/nm A 苯甲酸的紫外吸收曲线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08:51:49
配位场的跃迁
以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为例, 以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为例,产生机理有 三种类型: 三种类型: 配位体微扰的金属离子d-d电子跃迁和f-f电子 跃迁摩尔吸收系数ε很小,对定量分析意义不大。 很小,对定量分析意义不大。 金属离子微扰的配位体内电子跃迁 金属离子的微扰, 金属离子的微扰,将引起配位体吸收波长和 强度的变化。变化与成键性质有关, 强度的变化。变化与成键性质有关,若静电引力 结合,变化一般很小。若共价键和配位键结合, 结合,变化一般很小。若共价键和配位键结合, 则变化非常明显。 则变化非常明显。 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辐射下,分子中原定域在金属M轨道上的电 辐射下,分子中原定域在金属 轨道上的电 荷转移到配位体L的轨道 或按相反方向转移, 的轨道, 荷转移到配位体 的轨道,或按相反方向转移, 所产生的吸收光谱
08:51:49
但在苯环上有取代基 时,复杂的吸收带却 简单化, 简单化,但吸收强度 增加。 增加。
苯 甲苯 间二甲苯 1,3,5-三甲苯 六甲苯
08:51:49
λmax(nm) 254 261 263 266 272
ε max 200 300 300 305 300
乙酰苯紫外光谱图
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 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 K带强 ; 苯的E2 带与K带合 带强; 苯的 带与 带合 带强 红移; 并,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取代基使 带简化; 带简化 氧上的孤对电子: R带 , 跃 氧上的孤对电子 : 带 迁禁阻,弱; 迁禁阻,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π→π*跃迁λ/nm
α或β烷基取代的基本值
208
α,β或β,β二烷基取代的基本值
217
α,β,β三烷基取代的基本值
225
增加一个共轭双键
30
γ或δ烷基取代
18
环外双键
5
五员环及七员环内双键
5
β单取代基本值
CH3CH=CHCH=CHCOOH 增加一个共轭双键
δ烷基取代 m
计算值 6nm
208 30nm 18n
溶剂 修正值 溶剂 修正值
溶 剂
水 -8nm 乙醚 +7nm
修 正
甲醇
0 正己烷 +11nm
值
氯仿 +1nm 环己烷 +11nm
二氧六环 +5nm
(CH3)2C=CHCOCH3
计算值 甲醇中的测定值 己烷中的测定值
239nm 237nm 230nm (230+11=241nm)
B、α、β不饱和羧酸及酯吸收波长的计算方法
B、环状共轭二烯π→π*跃迁的吸收波长的计算方法
同环二烯基本值 异环二烯基本值 烷基或环残余取代
环外双键 烷氧基取代 -OR 含硫基团取代 -SR 胺基取代 -NRR’
卤素取代 酰基取代 -OCOR 增加一个共轭双键
π→π*跃迁λ/nm 253 214 5 5 6 30 60 5 0 30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
实验九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
实验目的:
(1)学习有机化合物结构与其紫外光谱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不同极性溶剂对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带位置、形状及强度的影响。
(3)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有三种,即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以及未参与成键的n电子。跃迁类型有:σ→σ*,n→σ* ,n→π*,π→π* 四种。在以上几种跃迁中,只有π-π*和n-π*两种跃迁的能量小,相应波长出现在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且对光的吸收强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影响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是指有机物的结构,主要是共轭体系的电子结构。随着共轭体系增大,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作红移),吸收强度增大。紫外光谱中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如有C=C、C=O、NO2、苯环等。含有生色团的化合物通常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产生吸收带;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称为助色团,如OH、NH2、OR、Cl等。助色团本身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不产生吸收带,但当其与生色团相连时,因形成n→π*共轭而使生色团的吸收带红移,吸收强度也有所增加。
影响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外因是指测定条件,如溶剂效应等。所谓溶剂效应是指受溶剂的极性或酸碱性的影响,使溶质吸收峰的波长、强度以及形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是因为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间可能形成氢键,或极性溶剂分子的偶极使溶质分子的极性增强,从而引起溶质分子能级的变化,使吸收带发生迁移。例如异丙叉丙酮的溶剂的溶剂效应如表1所示。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K带红移,而R带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作蓝移或紫移)。这是因为在极性溶剂中π→π * 跃迁所需能量减小,吸收波长红移(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如图(a)所示;而n→π * 跃迁所需能量增大,吸收波长蓝移(向短波长方向移动),溶
波谱分析第二章03,04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解析
孤立羰基化合物研究最多的是 n→π* 跃迁,谱带吸收 在270—300nm附近。低强度的宽谱带。 (=10~20) R带位置的变化对溶剂很敏感
羰基吸收峰受取代基影响显著位移
醛酮均在270 —300nm有R吸收带,但略有差别。 酮: 270 —280nm, 醛: 280—300nm附近 酮比醛多一个烃基,由于超共轭效应π 轨道能级降低, π *轨道能级升高, n→π * 跃迁需要较高的能量。
10~1000
π4 π*
*
π* π3 n π2 π π
*
εmax
n
随着与羰基共轭数目的增加, π→π* 跃迁能量不断降低,K带 迅速红移,且吸收强度增加。 n→π* 跃迁因共轭链的增加影 响较小。
π1
C=C
C=O
C=C
C=O
不饱和羰基分子轨道和电子跃迁
α,β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
R带比相应醛酮显著地紫移。 RCO-X中,X基团中n占据p轨道与 羰基π轨道发生p-π共轭效应, 形成多电子的大π体系。 X基团的亲电诱导效应羰基n轨道 能级轨道略有降低。 由于反键轨道能级较高,K带也 发生紫移。 烷基取代的α,β不饱和羧酸及 其衍生物,由于 -π共轭效应, K带向红移动。
CH3OH CH3NH2
164-154
150 173
174
183 213
n σ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
黄绿 黄 橙
红 红紫 紫 蓝 绿蓝 蓝绿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波长/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80
第二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在紫外和可见光区范围内,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带主要由б-
б*、π-π*、n-б* 、n-π*及电荷迁移跃迁产生。无机化合物的吸收 带主要由电荷迁移和配位场跃迁产生。各种跃迁情况如图所示:
图3.1 电子跃迁图
其中б-б* 跃迁所需能量最大,n-π*及配位场跃迁所需 能量最小,因此,它们的吸收带分别落在远紫外和可见光 区。从图中纵坐标可知π-π*及电荷迁移跃迁产生的谱带强 度最大, n-π* 、 n-б*跃迁产生的谱带强度次之,配位跃迁 的谱带强度最小。
---NH2
--NHR ---SH ---SR ---Cl ---Br
CH3NH2
C2H5NHC2H5 CH3SH CH3SCH3 CH3Cl CH3CH2CH2Br
-正己烷 乙醇 乙醇 正己烷 正己烷
173
195 195 210,229 173 208
213
2800 1400 1020,140 200 300
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为 162nm。
4、n-π*跃迁 这类跃迁发生在近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
苯甲酸的紫外吸收光谱
苯甲酸的紫外吸收光谱
苯甲酸(化学式:C₆H₅COOH)是一种有机酸。它在紫外光谱区域(UV)通常会显示一些特征性吸收峰。以下是苯甲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常见的波长范围和吸收峰:
在紫外光谱的200-400纳米(nm)波长范围内,苯甲酸通常会表现出以下吸收峰:
1.芳香共轭π-π跃迁:苯环上的共轭结构会导致芳香共轭π-
π跃迁,通常在200-260 nm波长范围内出现一个吸收峰。
2.酸性羧基吸收:苯甲酸中的羧基(COOH)也可以吸收紫
外光。在特定的条件下,酸性羧基吸收峰通常在250-350 nm范围内,具体位置取决于溶剂和酸性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苯甲酸的吸收光谱特性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溶剂、浓度和温度等。因此,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苯甲酸的吸收峰位置和强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紫外吸收光谱190n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研究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波长为190nm的紫外吸收光谱属于远紫外区,主要用于研究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例如烯烃、炔烃、芳香族化合物等。
在190nm处,化合物的吸收主要来自于π→π*跃迁,即电子从π电子云向π*电子云跃迁。这种跃迁对应着分子中的共轭体系,因此190nm的吸收峰可以用来研究分子中的共轭结构和取代基效应。
此外,190nm处的紫外吸收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含有氢键、卤键等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化合物。这些相互作用会影响分子的电子结构和极化程度,从而影响化合物在190nm处的吸收特性。
总之,波长为190nm的紫外吸收光谱是一种有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为化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章__紫外光谱
§2-2常见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一、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二、不饱和烃 三、羰基化合物 四、芳香烃的紫外光谱
一、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饱和烃的最大吸收峰一般小于190nm,处于真空紫外 区。如甲烷125nm,乙烷135nm。 ★饱和烃原子上的氢原子由杂原子(O,N,S,X)取 代后,由于孤对电子的存在,产生n* 跃迁(能量低 于*), λ max 红移, n* 跃迁为禁阻跃迁,吸 收弱。举例 ★同一碳原子上杂原子数目愈多, λmax愈向长波移动。 例如:CH3Cl 173nm,CH2Cl2 220nm, CHCl3 237nm ,CCl4 257nm ★可用作紫外测定的溶剂 练习题
提供有机化合物骨架结构信息, 或进行异构体鉴别等工作
优点是仪器普及、操作 简单而且灵敏度高
Chapter 2
紫外光谱
§2-1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知识 §2-2常见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2-3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2-4紫外光谱的解析与应用
§2-1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知识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 迁而产生的。 一、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 二、紫外光谱图的组成 三、电子跃迁的类型 四、常用术语 练习题
4 乙酰乙酸乙酯存在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异 构体,今有两张紫外光谱图,一张在 204nm有弱吸收,另一张在245nm有强吸 收,请判断哪一张是烯醇式。
?
四、芳香烃的紫外光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1. 饱和烃
饱和单键碳氢化合物只有σ电子,因而只能产生σ→σ*跃迁。由于σ电子最不容易激发,需要吸收很大的能量,才能产生σ→σ*跃迁,因而这类化合物在200nm以上无吸收。所以它们在紫外光谱分析中常用作溶剂使用,如正已烷、环乙烷、庚烷等。
2.不饱和脂肪烃
◆含孤立不饱和键的烃类化合物。具有孤立双键或三键的烯烃或炔烃,它们都产生π→π*跃迁,但多数在200nm以上无吸收。如已烯吸收峰在171nm,乙炔吸收峰在173nm,丁烯在178nm。若烯分子中氢被助色团如-OH、-NH2、-Cl等取代时,吸收峰发生红移,吸收强度也有所增加。
◆含共轭体系的不饱和烃。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相间的π键相互作用生成大π键,由于大π键各能级之间的距离较近,电子易被激发,所以产生了K吸收带,其吸收峰一般在217~280nm。K吸收带的波长及长度与共轭体系的长短、位置、取代基种类等有关,共轭双键越多,波长越长,甚至出现颜色。因此可据此判断共轭体系的存在情况。
◆芳香化合物。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是由π→π*跃迁组成的三个谱带,即E1、E2、具有精细结构的B吸收带。当苯环上引入取代苯时,E2吸收带和B吸收带一般产生红移且强度加强。稠环芳烃母体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大于苯,这是由于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共轭的苯环,苯环数目越多,λmax越大。例如苯(255nm)和萘(275nm)均为无色,而并四苯为橙色,吸收峰波长在460nm。并五苯为紫色,吸收峰波长为580nm。
◆杂环化合物。在杂环化合物中,只有不饱和的杂环化合物在近紫外区才有吸收。以O、S或NH取代环戊二烯的CH2的五元不饱和杂环化合物,如呋喃、噻吩和吡咯等,既有π→π*跃迁引起的吸收谱带,又有n→π*跃迁引起的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