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畲族文化的传承 浅谈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畲族文化的传承 浅谈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畲族文化的传承浅谈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摘要:时代已经发展了,没有创新的传承无法适应整个时代的节拍,也自然失去了时代的生命力;而没有传承基础的创新则是在毁坏畲族文化,曲解畲族文化,更不会拥有畲族文化的内涵,这是一对辩证的关系,传承是目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承是基础,创新是提升,然后再升华为进一步的传承与创新,所以“创新”就显得更为复杂和有难度,如何紧扣畲族古老文化的内涵,保证其原生态本质,又将其融入到当今的大文化背景,让更多人了解畲族文化、喜欢畲族文化,而做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畲族文化,这是一个艰巨的课题“畲族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帝,我们的山歌,我们的服饰,我们的语言,甚至是那已经失传了的文字,还有那些手工织就的纹带,无不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可是,在三月三,还能有多少畲族的姑娘小伙在对歌,就包括我在内,我也不怎么会那种山歌,再一次,我感到无奈。

” 这是一段在百度“畲族吧”里的文字,估计是一位很有责任感的畲族小伙子发表。

是啊,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然而小伙子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无奈和感慨也正是畲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所在。

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的凤凰山,四姓分别为盘、蓝、雷、钟,后因各种原因迁徙散落各地。

在迁徙过程中,畲民们依山而住、傍水而居。

常年的迁徙生活,更加丰富了畲民族的文化内涵,畲民还因此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人”,不仅体现了畲族人民的勤劳、勇敢、坚强和善良,还表达了畲民乐观、豁达、幽默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充满无限憧憬和祝福。

仅仅“山哈”两个字,就包容了这么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足可见畲族文化底蕴之深厚。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时代的发展,畲族文化也在无形间流失:由于没有文字,很多历史无法记载,于是人们“以歌传史”,但如今已经有很多年轻人不会讲畲语,更不会唱山歌;畲族姑娘赠送心上人的定情物“手工彩带”,多么美丽,多么浪漫,但是现在还会编织彩带的畲家姑娘却寥寥无几;在老人们看来,极为神圣的成人礼,如今还有几个“佛生仔”(畲语称呼小男孩为“佛生仔”,小女孩为“泼妮仔”)会参加?畲族的服饰,穿在人们身上的“畲家史书”,却没有几个人爱穿了……这究竟都是怎么了?这么美好的文化,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尴尬?!是畲族人民不热爱自己的民族了吗?当然不是!是畲族文化魅力不够吗?也不是!是政府和社会不重视畲族文化吗?更不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越来越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关注和投入,畲族的很多文化项目都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畲族山歌”、“畲族三月三”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十多位民间艺人被评为非遗传承人。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畲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音乐、舞蹈、服饰、篆刻等多个方面,是畲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分析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价值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音乐、舞蹈和服饰。

畲族音乐以民歌为主,具有深刻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畲族舞蹈明快活泼,脚步轻盈舞姿优美,往往具有富有感染力的节奏和动感。

畲族服饰则是畲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其制作精细,图案丰富多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蕴含着深刻而珍贵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它不仅反映了畲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表达了他们对自然、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和追求。

在文化多样性的大背景下,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和发展之后,也逐渐面临着形式多样、传承困难等问题。

首先,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而且保存和传承方式时空差异较大,让保护工作更加复杂。

例如,畲族音乐的传承方式往往是口头传授和实践演练,而畲族服饰则是通过刺绣和编织的方式进行制作。

同时,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一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也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其次,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难。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容易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传承方面,年龄偏大的老一辈畲族人逐渐减少,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时,年轻一代由于受到了现代化生活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兴趣有所降低,导致传承和发展面临着空档期和断裂问题。

在面对这些问题的同时,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首先,政府需加大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

关于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作者:刘雯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10期摘要:笔者结合多年自身多年从事畲族非物质文化一场保护研究的实际经验,阐述以及分析了目前福安市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况的前提下,对于如何加强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十七大的报告中,号召我们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以促进社会主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并对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今年我区为进一步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推进我区精神文明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一系列保护措施。

福安市作为全国畲族人口最多,分布最集中、畲族文化积淀最深厚、畲族民间民俗文化遗产蕴藏最丰富、自然生态旅游开发潜力最大,最具地方民族特色,而又能代表全国56个民族中畲族唯一人口最集中的聚居地,而我市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畲族文化遗产宝库中均具有很高的地位,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福安市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况福安市委市政府重视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近几年来挖掘、保护了多项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

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是畲族民间独有的技艺,充分体现了畲族人民聪明能干、勤劳智慧、友好善良的民族性格,银器纯洁无暇、质地坚硬,正是畲族精神品质的体现。

(二)福安畲族传统婚礼。

畲族传统婚礼蕴含着畲族深厚、古朴的文化内涵,是研究畲族民俗文化典型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活标本”,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俗遗存之一。

(三)福安畲族医药。

畲族医药是畲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形成的,它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和疗效,对人民群众医治疾病和弘扬祖国传统医药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浙江省云和县是全省9个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之一,设有2个畲族乡,26个畲族行政村,共有少数民族人口993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91%。

随着社会发展,强势主流文化的推动和渗透,畲族文化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部分传统畲族文化内容渐渐消失。

从畲族传统文化创新着手,注重传承与弘扬畲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营造畲族文化研究工作的良好氛围。

我们一定要把畲族文化研究与开发工作列入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抓突破,抓成效,创新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畲族文化研究与开发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一、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一是畲族语言使用人数逐渐减少。

畲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自称其为“山哈话”,全国99%以上畲民之间语言相通。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畲汉杂居、下山搬迁、子女外出就读、务工、通婚等与外界交流、交往的增加,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机会大大减少,青少年更为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云和在校畲族初、高中生100人中,真正会讲畲语的只有50人左右,小学生100人中,只有35—40人左右。

会讲畲语的畲族群众也呈下降趋势,保护与传承畲族语言迫在眉睫。

二是畲族服饰逐渐消失。

在畲族传统服装中,女性沿袭凤凰鸟的装束,十分精致美观且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与现代服饰比较,传统服饰制作、穿戴较为繁琐,样式较为单一,加上畲民已渐渐汉化,日常服饰基本都是当代时装,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有部分畲民穿戴本民族的服饰。

年轻一代畲族妇女已不穿戴畲族服饰。

随着老一代妇女退出历史舞台,畲族传统服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三是畲族文艺渐渐萎缩。

畲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有优美的神话传说、特色鲜明的民歌、传统的畲族民族体育项目以及民间工艺如刺绣、编织等,但目前,畲族文化艺术正在萎缩。

据调查显示,目前云和60岁以上畲民约有20%会唱山歌,50岁以下唱山歌较少,而40岁以下的畲民有相当一部分已不能听懂歌曲内容。

刺绣、编织等复杂工艺更是面临失传。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畲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较小的民族群体,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江苏等地。

畲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包括语言、音乐、舞蹈、传统戏曲、服饰、建筑等。

畲族的语言被列为中国的一种少数民族语言,而且有多个方言。

畲族的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律著称,通常用于庆祝节日和重大活动。

畲族传统戏曲是他们文化表达和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通常表演神话和民间传说。

畲族的服饰和建筑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一些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度逐渐降低,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威胁。

由于畲族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人们更多地关注生计问题,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年龄较大,他们的传承能力受到限制,无法有效地将文化传统传递给后代。

为了保护和传承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和记录工作,收集和整理有关文化遗产的详细信息。

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畲族人民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举办文化节、艺术展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该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例如开设文化课程,组织青年人才培训等。

政府还应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在畲族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和传承工作。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帮助畲族人民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和项目。

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畲族独特文化的基本要求。

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为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畲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

畲族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其中包括畲族的语言、音乐、舞蹈、服饰、传统手工艺、民间节日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畲族人民的文化记忆和智慧积淀,对于弘扬畲族传统文化、传承畲族精神文化、促进畲族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变迁,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畲族传统文化的衰落,很多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

畲族特有的语言正在逐渐被汉语所替代,畲族特有的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也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而逐渐式微。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失传,将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给畲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兴起,很多传统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市场的冲击和挑战。

畲族传统手工艺品面临着机械化生产和工业品的竞争,畲族特色饮食面临着快餐文化和外来饮食的冲击,畲族传统服饰面临着现代时尚的冲击等等。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加剧了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的危险性。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不完善。

在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存在漏洞,导致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乏约束力和实效性;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上,对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措施,导致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全面了解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数量、传承现状等情况,找准保护的重点和突破口。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料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料

找不到相关书籍,也没有具体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很笼统的,这些先看看吧!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一)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尊重民族感情,保护民族传统。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但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涉及党的民族政策。

应该尊重民族感情,顺应民族意愿。

畲民对自身的图腾崇拜,不为外族知晓;现在认为盘瓠的出身为犬首人身是贬意,而改称龙麒。

重视本民族人士参与,提高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更要动员该民族上层人士、有识之士积极投身参与,保护工作就会更加有力。

丽水市的畲族上层人士积极投入保护工程,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作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鲜活存在、永世延续是最重要的。

文字记录、音像记录都无法与其相比拟。

要让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存在,就要促使该民族人士对传统仪式、传统习俗进行传承,该拜师学艺的、该传授技艺的,都要创造条件,帮助实现。

(二)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博物馆是永久性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是物质文化遗产收藏的海洋。

博物馆有目的参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让其得以永久保护,是极为重要的工作。

建设“畲族生态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会是保护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极佳方式。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生态博物馆”中,以原生态形式进行保护、陈列、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赖于遗产相关社区(民族)及其人民的意愿和态度。

博物馆在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中,社区民众积极参与至关重要。

因此,今后博物馆工作要改变观念,以开放性姿态投身到社区文化事业中。

在丽水建立“中华畲族生态博物馆”具有下列优势:浙南山区丽水市保留着丰富的畲族历史文化遗产,其中莲都区的山根村是全国畲区唯一保留畲族“做聚头”这一重要仪式的村寨,在此创办“中华畲族生态博物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广大畲族同胞及上层人士的强烈愿望。

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丽水市有畲族人口75401人,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占浙江省畲族人口的五分之二。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畲族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之一,他们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等。

保护和传承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畲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等多个方面。

畲族语言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畲族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

畲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是畲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以民间故事和传说为题材,表现出畲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情感。

畲族的手工艺包括编竹器、织布、木雕、铜器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了畲族古老的制作工艺和审美观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畲族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受到了冲击,传统技艺和工艺逐渐失传。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畲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受到了侵蚀,许多年轻人愈发追求时尚和潮流,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困难。

环境的破坏也给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问题,传统的自然材料供应不足,影响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逐渐变少,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不足,传承面临较大困难。

缺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保护机构的建立,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机制不够完善。

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难以开展,许多传统技艺和手工艺逐渐失传。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要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全面了解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形式和特点,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要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培养更多的传统技艺传承人,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畲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畲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地。

畲族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歌舞、传统习俗、方言、民间艺术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畲族人民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许多传统技艺正在濒临失传,文化传统受到冲击,畲族文化的独特性与传统性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

保护和传承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紧迫任务。

本文旨在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通过研究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促进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畲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分析,探讨畲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推动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全面了解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包括其传统技艺、民间音乐、民俗节庆等方面的特点和传承现状;二是分析当前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三是探讨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包括政策支持、社会参与、传承教育等方面的建议;四是展望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提出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的展望和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畲族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1.3 研究意义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畲族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等丰富内容,是畲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畲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以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畲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等地。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畲族人民创造的具有独特文化价值和代表性的非物质遗产,包括语言、音乐、舞蹈、手工艺、民间医药等方面。

畲族的语言是畲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次南杂语系,是畲族人民传承和表达文化的重要媒介。

语言中蕴含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思维方式,是他们认识世界和表达内心感受的重要工具。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畲族语言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年轻一代畲族人因为接受汉语教育的影响,畲方言的使用逐渐减少,导致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威胁。

保护畲族语言是保护和传承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

畲族的音乐和舞蹈是他们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中重要的表达形式。

畲族音乐以竹管乐为代表,具有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富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畲族舞蹈则以踩踏舞为主要形式,舞姿优美、热情洋溢,传达出畲族人民的喜悦和坚韧。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传统的音乐和舞蹈形式逐渐失去了传承和演奏的场合,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关注度也较低。

为了保护畲族音乐和舞蹈,需要通过加强传授和教育,提高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的认同感和兴趣。

畲族的手工艺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畲族的编织工艺、陶瓷制作、竹器制作等传统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

由于现代化的影响,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许多困难。

许多畲族手工艺人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收入较高的工作,导致手工艺技艺的失传。

保护畲族手工艺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手工艺人的扶持和保护力度,同时推动手工艺的传授和培训,提高手工艺的市场认可度和价值。

畲族的民间医药是另一个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健康理念。

畲族人民凭借对草木的观察和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间医药知识和技艺。

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畲族人民逐渐转向西方医学,导致传统民间医药的衰退。

为了保护和传承畲族的民间医药,需要加强对民间医药知识和技艺的系统整理和记录,同时推动科学研究和现代化的融合,提高民间医药的科学性和市场价值。

对_畲族文化遗产_保护和传承的几点思考

对_畲族文化遗产_保护和传承的几点思考
, ,
假如像
把 广 大农 村 也 变 得 千 篇 一
,
业 可 以 使 舍族 文 化遗 产 资 源 优 势 转 化 为推
,
律 各 自内在 的 个 性 化 的 精 神文 化传 统涣 散
一 空 那 我 们 的损 失将 永难 补 偿 新 农 村 先 进 文 化 的 建 设 也 就无所凭 依 了 在 舍族 文 化
。 。
以 上 舍 民 之 间语 言 相 通
,
疾 病 分析脉理 医 籍 多 以 手 抄 本 流 传 舍 医 则 多 以 单 脉传承
舍族村 落会汉 语 的 舍族 人 还 很 少 现 在 随着
汉 语普 通 话 的 普 及 舍族 村 寨 中 的 许 多 青 少
具有 千 年 历 史 的 舍药 能
,
,
起 到 防 病 治病 作 用 是 民 间 医 药 的 宝 库
,
,
抓 紧进 行 抢

增 强 保 护 意 识 加 大 宣传 力 度
, ,
救 尽 快建 立 国 家 省 市 县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名 录 出 台保 护政 策 落 实 保 护 措 施 对 列 人
文 化遗 产 名 录 的 项 目 在 制 定 科 学 保 护 计 划 的 同时 探 索 建 立 保 护 目录 所必须 的一 套科
随 着 时 代 变 迁 如 今 一 些 传 统 的 舍族 风 俗 习 惯 已 风 光 不 再 乃 至 严 重 淡 化 弱 化 如蕴 含 着 舍族 深 厚 纯 朴传 统 文 化 内 涵 的 舍族 传 统

,
分布 在广 阔 的 舍族 聚 居 的 农 村 大 地 上 其 种
类 繁 多 形 式 多 样 构 成 了新 农 村 文 化 建 设
史舞台

浅谈畲族民间民俗文化保护和开发

浅谈畲族民间民俗文化保护和开发

浅谈畲族民间民俗文化保护和开发作者:邱长棋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14期畲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共有70多万人口,广泛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等五省的丘陵山区,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山地农耕民族。

浙西南一带是畲族人口的重要聚居地。

改革开放后,畲族民间民俗文化有弱化的趋势,特别是一些优秀的畲族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严重退化,有的已经频临灭迹,对其的保护和开发,也是刻不容缓,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如何保护和开发畲族民间民俗文化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畲族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现状据《史册》及畲族宗谱记载,南宋淳右年间(1241-1251)逐渐往闽东、浙南地一带迁徙(即:云和、景宁等地),后再散迁泰顺、平阳、遂昌、松阳、龙游、兰溪等地。

因此,云和、景宁是畲族迁徙史上一个古道驿站和枢纽性的聚散中心,故有“处州小凤凰山”之称。

目前,云和县有畲族行政村(寨)26个,畲族人口9775人,占云和总人口的8.79﹪。

畲族在漫长迁徙历史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独特的“三礼二文化”即畲族婚礼、行礼、葬礼、图腾服饰文化、歌舞文化。

(一)畲族婚礼畲族婚礼淳朴而丰富多彩,隆重而又独特。

有“拦路对歌”、“借锅”、“捡田螺”、“吃姐妹饭”、“溜筷子”、“出嫁踩饰”、“行嫁”、“拜别祖宗”、“盘歌猜种”等一整套的风俗礼仪。

在云和雾溪坪垟岗保存的较为完整。

畲族姑娘出嫁,还得按照传统风俗礼仪进行,值得研究保护和开发。

(二)畲族行礼畲族行礼是畲族独特的宗教活动。

据《学师传师》记载:凡畲族家族经济较好的男子年满十六周岁就可以学师,学过师的人方能传代、没有学过师的人不能传代,俗称“白身”。

学师未传代者俗称“断头师”。

学过师的人要取上法名(死后作公德必须用上法名),学师者认传师者为师父,并为师父当孝子。

学过师的人死后一定要做功德,多者三天三夜、少者一天两夜。

没有学过师的人,死后可做可不做,若做也只能一天一夜。

(三)畲族葬礼畲族葬礼以歌代哭,也是畲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畲族文化产业论文

畲族文化产业论文

畲族文化产业论文一、景宁畲族文化产业标准化建设存在困难(1)技术的私有性,难以形成共享的财富。

长期以来,技术作为民族民间艺人的谋生手段,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而标准是要平民化,使其有公开性,这对矛盾的存在,制订标准就有了人为的障碍。

既使有制订标准的计划,也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2)畲族文化产业不发达。

在发达国家,企业是制定、修订标准的主体,我国标准化管理部门也倡导此项原则,但我县畲族文化企业少,规模小,虽需要标准,但没有太多的精力、财力从事标准化工作,很难成为畲族文化行业标准化工作的主体。

(3)人才缺乏,制约标准化建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畲族文化传统技艺被简单作为一门技术来对待,忽视了系统教育和高层次教育,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畲族文化标准化建设缺乏有系统研究的,能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高层次人才,加之标准化人才的缺乏,都成了畲族文化产业标准化发展的瓶颈。

二、景宁畲族文化产业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1)应该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共同参与的关系问题。

畲族文化产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的工作,同时也是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因此要特别强调“政府主导”的原则。

(2)应该把握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特色畲族文化产业标准化工作,既具有一般标准化工作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特殊性。

推动特色畲族文化产业标准化建设,要将标准化工作的普遍原则与特色文化行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将学习标准化建设较好地区的先进经验与我县县情相结合。

(3)澄清一个误解。

特色畲族文化产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畲族文化艺术的灵魂是它的个性,怎么能够制定标准呢?”,这是一个十分明显但又根深蒂固的误解。

三、景宁畲族文化产业标准化建设急需开展的工作(1)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畲族文化标准化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文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特色畲族文化标准建设机制,加强畲族文化行业标准化组织的基础建设工作。

(2)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与时俱进传承畲族文化

与时俱进传承畲族文化

与时俱进传承畲族文化——兼谈打造县域特色文化2012年12月12日 23:22:13来源:苍南新闻网雷必贵畲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璀璨的传统文化,畲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期,如何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呢?一、畲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国家发展战略与民族政策影响,是新时期研究畲族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客观依据。

我县畲族入迁已500余年,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畲民的生产结构、收入构成及生活环境起了极大变化:一是已经从单一的山区农业耕作,转变为参与农、工、商各产业劳动经营。

2000年“五普”分行业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从事大农业的畲民不足七成。

据2002年对部分畲族聚居村的调查,畲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劳务输出。

二是通过下山移民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相当多畲民逐渐跨进了城镇化的现代生活。

居住最偏僻的畲民已全部迁移下山,农村电网改造、“康庄工程”建设使畲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多数民族村开通闭路电视,90%以上居住区可接收移动通讯信号,民族村的经济与社会状况与当地汉族的差距正在缩小。

三是畲族传统风俗习惯多数已经消失,一些畲族聚居村连畲语传承也出现困难。

畲汉通婚已无忌讳,畲族传统服饰难得一见。

在散居的畲民家庭中,多数已不通行畲语,畲汉通婚的家庭畲语已经失传,即使在畲族聚居村落,也有很多青少年不会说畲语。

作为畲族民间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畲歌也濒临失传,日常生活中以畲歌为载体的民俗事象几乎消失殆尽。

四是畲汉民族的心理认同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民族的文化融合进入了“快车道”。

畲汉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并肩奋斗,已经逐渐消除了因旧社会封建压迫与民族歧视给畲民造成的心理阴影,畲汉人民长期的友好相处建立起互信互谅的情谊,畲族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当今的畲民已与当地汉族同步共享社会各类信息,新习俗、新风尚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畲族传统文化精神更多地融入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畲族是中国境内分布较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同时也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群体。

畲族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语言、民俗、音乐、舞蹈、传统医药等多个方面。

保护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和传承这一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相对较好。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在畲族居住地区设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许多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得到相应的保护和传承。

畲族的特色舞蹈、民俗和传统医药等项目已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不足,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和表演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缺乏有效的传承平台和机制。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在一些地区存在鸡毛蒜皮、形式化的问题,缺乏深入挖掘和科学保护的理念和措施。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和整理工作,深入挖掘和研究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提升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可以通过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的课程,并加强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宣传。

建立更多的传承平台,如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等,为年轻一代提供更多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律和政策,落实相关的保护责任和措施,加强监督和管理。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务。

只有加强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加强传承教育和加强保护法律和政策,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摘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畲族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再加上不断地受现代文明的撞击,以至于有相当部分的畲族文化遗产濒临消亡的危险。

因此,文章主要是分析与探讨畲族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加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文化遗产;畲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应对措施一、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畲族文化遗产是畲族先辈创造的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礼物”,它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许多畲族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切实的保护,正濒临消亡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让畲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是我们当代人的不容推迟的义务;其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畲族文化,搞好其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促进了畲族聚居地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同时也是促进我们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再次,加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畲族文化产业,使畲族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动力,从而促进我们农村的社会和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畲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畲族文化遗产是畲族先辈创造的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礼物”,它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许多畲族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切实的保护,正濒临消亡的危险,畲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畲族有自己特色的民族语言,但却没有相应的文字符号。

自称为“山哈话”的畲族语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绝大部分的畲族的民间语言是相通,畲族的民族语言属汉语系畲族音,目前已发展到了上千个词组,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通话的普及,现在住在畲族村寨中的许多青少年认为畲族语言太难而不愿意学习他们自己的民族语言,反而乐意学习简化的汉语言,因此,掌握畲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并且已经出现年龄越小的懂得民族语言越少的现象,在畲族聚集区的许多十岁以下的儿童都不会说畲族语言,同时也听不懂畲族话,因此,畲族语言现在面临消亡的危险。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畲族是中国特有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等省份。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对畲族传统的语言、音乐、舞蹈、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本文将从保护的意义、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保护的意义1. 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畲族人民智慧和创造的结晶,是他们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让畲族人民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2.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符号,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保护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畲族人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畲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维护社会稳定。

3. 增强文化自信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独特符号,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

保护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畲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提升畲族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二、现状分析1. 面临濒危和失传的困境。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畲族的传统文化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许多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危和失传的危险,需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

2. 传承人缺乏。

由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培训,目前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较少。

很多老一辈的传统文化传承者已经去世,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导致传承的难度加大。

3.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政策支持。

尽管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开始,但缺乏具体的保护措施和政策支持。

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相关政策和法规也不完善,无法提供有力的保护和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缺乏专门机构和人员的支持。

为了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应当建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负责相关工作。

这些机构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推动保护工作。

2.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地。

畲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聪明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畲族歌舞、手工艺品、传统节日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畲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保护和传承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畲族文化传统、促进畲族经济发展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传承现状1.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畲族歌舞文化是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人民通过歌舞传情达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畲族的歌舞形式多样,有迎客舞、火把舞、高跷舞等,每种舞蹈都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展现出畲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受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畲族歌舞文化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

许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参与歌舞的学习和传承。

一些传统的畲族歌舞也处于濒临失传的状态,急需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

2.独特的手工艺传统畲族手工艺品包括编竹器、织布、刺绣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是畲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畲族人民丰富的智慧和勤劳。

随着现代工业品的涌入,畲族手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少,一些手工艺人因为生计问题逐渐放弃传统手工艺的制作。

由于年龄的增长,很多手工艺人的传承者居功自傲地放弃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

畲族手工艺品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当务之急的工作。

3.传统节日和宗教信仰畲族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和宗教信仰,如祭祖节、端午节、农事节等。

这些节日和信仰不仅是畲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他们感恩天地,祈求祥和的途径,承载着畲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现代化的影响,畲族传统节日和宗教信仰的传承现状并不容乐观,急需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浙江省云和县是全省9个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之一,设有2个畲族乡,26个畲族行政村,共有少数民族人口993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8.91%。

随着社会发展,强势主流文化的推动和渗透,畲族文化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部分传统畲族文化内容渐渐消失。

从畲族传统文化创新着手,注重传承与弘扬畲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营造畲族文化研究工作的良好氛围。

我们一定要把畲族文化研究与开发工作列入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抓突破,抓成效,创新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畲族文化研究与开发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一、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
一是畲族语言使用人数逐渐减少。

畲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自称其为“山哈话”,全国99%以上畲民之间语言相通。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畲汉杂居、下山搬迁、子女外出就读、务工、通婚等与外界交流、交往的增加,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机会大大减少,青少年更为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云和在校畲族初、高中生100人中,真正会讲畲语的只有50人左右,小学生100人中,只有35—40人左右。

会讲畲语的畲族群众也呈下降趋势,保护与传承畲族语言迫在眉睫。

二是畲族服饰逐渐消失。

在畲族传统服装中,女性沿袭凤凰鸟的装束,十分精致美观且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与现代服饰比较,传统服饰制
作、穿戴较为繁琐,样式较为单一,加上畲民已渐渐汉化,日常服饰基本都是当代时装,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有部分畲民穿戴本民族的服饰。

年轻一代畲族妇女已不穿戴畲族服饰。

随着老一代妇女退出历史舞台,畲族传统服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三是畲族文艺渐渐萎缩。

畲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有优美的神话传说、特色鲜明的民歌、传统的畲族民族体育项目以及民间工艺如刺绣、编织等,但目前,畲族文化艺术正在萎缩。

据调查显示,目前云和60岁以上畲民约有20%会唱山歌,50岁以下唱山歌较少,而40岁以下的畲民有相当一部分已不能听懂歌曲内容。

刺绣、编织等复杂工艺更是面临失传。

四是畲族文物逐渐流失。

畲族文物是畲族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是畲族传统文化得以验证和传承的依据。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把黑手伸向畲族文化遗产,他们盗掘古墓,盗窃、倒卖、走私畲族文物,以获取暴利,导致畲族文物不断流失。

而融入了畲族自身的生活内容和审美情趣的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也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程度的加快,正在不断消失。

二、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增强畲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

充分认识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增强政府保护畲族文化遗产的意识引导和鼓励广大民众参与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强化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挖掘和整理,保护和弘扬畲族民间文化,建立起由政府主导、
民间参与的保护体系。

二是加大畲族文化的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果展览、畲族工艺展览、举行畲族民间文艺展演等宣传,弘扬优秀的畲族文
化遗产。

强化研究成果的宣传教育,注重宣传教育手段、内容、形式等方面研究,可以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为“民间艺术大师”、“项目传承人”称号,通过办传承学校、上传承课带徒授艺、产业开发途径,加强畲族族文化保护工作。

大力宣传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畲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畲族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

组织开展畲族文化遗产现状的普查,将具有文化特色和遗存的村寨进行认定、分类,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制定科学的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规划,明确近期和中长期的保护工作。

对确属濒危的畲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抓紧进行抢救,尽快建立国家、省、市、县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出台保护政策,落实保护措施。

四是打响畲族文化品牌。

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民族文艺汇演、民族文化宣传队等途径,提高畲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积极开发剪纸、陶瓷、绘画、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杂戏、花灯、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项目,以及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

同时,把畲族语言、畲族歌曲、畲族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作为兴趣课目列入中小学校教学课程,提高畲族文化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知晓率、普及率。

五是加强对畲族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

建立传承基地、传承机制,落实传承设施。

设立畲族文化研究专项资金,出台《畲族文化研究奖励办法》,设立畲族文化研究工作“积极奖”、“成果奖”、“贡献奖”等,逐年完善畲族文化研究奖励机制。

对列入畲族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人,要
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特别是激发老一辈畲族人对传播畲族文化的责任感,培养新一代畲族人学习、承接、发展畲族文化的使命感,确保优秀畲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云和县青少年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