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畲族文化的传承 浅谈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畲族文化的传承 浅谈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畲族文化的传承浅谈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时代已经发展了,没有创新的传承无法适应整个时代的节拍,也自然失去了时代的生命力;而没有传承基础的创新则是在

毁坏畲族文化,曲解畲族文化,更不会拥有畲族文化的内涵,这是一对辩证的关系,传承是目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承是

基础,创新是提升,然后再升华为进一步的传承与创新,所以“创新”就显得更为复杂和有难度,如何紧扣畲族古老文化的内涵,保证其原生态本质,又将其融入到当今的大文化背景,让更多人了解畲族文化、喜欢畲族文化,而做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畲族文化,这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畲族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帝,我们的山歌,我们的服饰,我们的语言,甚至是那已经失传了的文字,

还有那些手工织就的纹带,无不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可是,在三月三,还能有多少畲族的姑娘小伙在对歌,就包括我在内,我也不怎么会那种山歌,再一次,我感到无奈。” 这是一段在百度“畲族吧”里的文字,估计是一位很有责任感的畲族小伙子发表。是啊,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然而小伙子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无奈和感慨也正是畲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所在。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的凤凰山,四姓分别为盘、蓝、雷、钟,后因各种原因迁徙散落各地。在迁徙过程中,畲民们依山而住、傍水而居。常年的

迁徙生活,更加丰富了畲民族的文化内涵,畲民还因此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人”,不仅体现了畲族人民的勤劳、勇敢、坚强和善良,还表达了畲民乐观、豁达、幽默的生活态度,对

美好生活充满无限憧憬和祝福。仅仅“山哈”两个字,就包容了这么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足可见畲族文化底蕴之深厚。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时代的发展,畲族文化也在无形间流失:由于没有文字,很多历史无法记载,于是人们“以歌传史”,但如今已经有很多年轻人不会讲畲语,更不会唱山歌;畲族姑娘赠送心上人的定情物“手工彩带”,多么美丽,多么浪漫,但是现在还会编织彩带的畲家姑娘却寥寥无几;在老人们看来,极为神圣的成人礼,如今还有几个“佛生仔”(畲语称呼小男孩为“佛生仔”,小女孩为“泼妮仔”)会参加?畲族的服饰,穿在人们身上的“畲家史书”,却没有几个人爱穿了……这究竟都是怎么了?这么美好的文化,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尴尬?!

畲族村调研报告

畲族村调研报告

畲族村调研报告

畲族村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畲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如浙江、福建等省份。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畲族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我对某个畲族村进行了实地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畲族村的情况和问题,我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我对村庄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村庄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状况等方面。

其次,我采访了村里的居民和村委会的负责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教育、医疗和就业等问题。

最后,我还查阅了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对畲族村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了解。

三、畲族村的经济状况

经过调研发现,目前畲族村的经济状况较为落后。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造成了村庄的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主要以种植业为生,农作物主要包括水稻、玉米等。由于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农民的收入比较低。

此外,村里的非农业就业机会有限,导致一部分年轻人从事外出务工,对村庄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畲族村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畲族村的文化传统非常丰富,包括畲族民歌、舞蹈、织锦等。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关注度不高,导致畲族村的文化传统濒临失传。

此外,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也存在不足。学校和医院离村庄较远,交通不便,给村民的学习和就医带来了不便。

五、对畲族村的建议

为了改善畲族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提高农民的种植经验和收入水平。

二是鼓励和支持村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文化传承断层

文化传承断层是当前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变革等多种原因,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导致文化传承链条断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文化传承机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二、文化创新不足

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创新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需要加强文化创新意识,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提高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文化资源保护不力

文化资源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资源保护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产业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意识,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文化教育体系不完善

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教育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需要加强文化教育体系建设,完善文化教育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觉。

六、文化产业缺乏资金支持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产业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畲族民俗文化法律保护

中国畲族民俗文化法律保护

中国畲族民俗文化法律保护

汇报人:

2023-12-12

•引言

•中国畲族民俗文化概述

•中国畲族民俗文化法律保护的

现状

目录

•中国畲族民俗文化法律保护的

完善建议

•案例分析

•结论

01引言

民俗文化传承危机然而,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畲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诸多挑战,亟需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予以保护。畲族民俗文化价值

畲族民俗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

历史、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畲族民俗文化,可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

时也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和民族团结。

研究背景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加

强对中国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促进

其传承与发展。

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

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畲族民俗文化

的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02

中国畲族民俗文化概述

畲族的起源和发展

畲族起源于古代百越族群,分布在福

建、浙江、广东等地区,有着悠久的

历史和文化传统。

畲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

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包括音乐、

舞蹈、绘画、雕塑等,具有独特的艺

术风格和人文价值。

造力。

彩带、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展现了畲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

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畲族民俗文化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困境。

年轻一代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逐渐淡薄,许多传统技艺

和民间艺术面临失传的风险。

法律保护不足也是畲族民俗文化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现有法律法规对民俗文化的保护缺乏具体规定和实施细则,难以有效保障其传承和发展。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畲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畲族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歌舞、传统习俗、方言、民间艺术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畲族人民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许多传统技艺正在濒临失传,文化传统受到冲击,畲族文化的独特性与传统性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保护和传承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紧迫任务。

本文旨在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通过研究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促进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畲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分析,探讨畲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推动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全面了解畲族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概况,包括其传统技艺、民间音乐、民俗节庆等方面的特点和传承现状;二是分析当前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三是探讨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包括政策支持、社会参与、传承教育等方面的建议;四是展望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提出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的展望和方向。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畲族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非遗”视阈下关于畲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非遗”视阈下关于畲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非遗”视阈下关于畲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摘要】

畲族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与保护中

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畲族民歌的历史渊源,探讨了非遗

保护政策在畲族民歌传承中的作用。随后分析了畲族民歌传承中的困

难与挑战,并展望了畲族民歌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最后探讨了保护畲

族民歌的可行措施,强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畲族民歌的重要性。我们认为,畲族民歌传承与保护不仅是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是

对畲族文化传统的一种珍视和维护。通过保护畲族民歌,我们可以更

加深入地了解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促进文化多样性,推动

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非遗,畲族,民歌,传承,保护,历史,政策,困难,挑战,现状,未来发展,可行措施,意义

1. 引言

1.1 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各种非物质性文化

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等。这些传

统文化形式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被列入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畲族民歌作为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学形式。畲族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歌词内容和传唱方式而备受瞩目。这些民歌记录了畲族人民的生活、情感、智慧和价值观念,承载着畲族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保护畲族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不仅有助于传承畲族文化,也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加强畲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对于维护畲族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畲族文化现状调研报告

畲族文化现状调研报告

畲族文化现状调研报告

区政协港澳台侨民族宗教委员会,曾在XX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就“畲族文化的建设情形”进行了调研考察,撰写了《关于莲都区畲族文化调研报告》,引发有关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今年,依照区委、区政府关于东西岩景区开发和增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要求,咱们就《关于增强莲都区畲族文化的建议》进行回访。本委员会通过水阁山根村“回访”;又乘第十五届“新桥竹柳”三月三畲族歌会在丽新乡上塘畈村举行之际,组织专委会委员和丽水籍返乡探亲台胞一路赴上塘畈村观赏歌会,并在期间作一些“回访”调研;同时,咱们部份委员还利用参与撰写《碧湖古镇》的契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畲族文化的传承与现状。综上调研,现归纳如下:

一、“回访”中有关畲族文化的现实状况

一、畲族的传统文化“三礼”行将消失。所谓“三礼”:一、成人礼——做阳;二、婚礼——婚嫁仪式;3、丧礼——做阴等。畲族的“三礼”和“上八日祭祖”、“新年唠歌”、“问凳卦”等等较有特色的风俗仪式活动,除婚礼时少数畲族村落尚有“永夜对歌”等风俗外,大多已无传承。专门是被喻为最具畲族特色的“传师学师”,该仪式活动内含丰硕,据传古时需延续三年才完成整套仪式,后紧缩为七日七夜至

三日三夜,原龙江乡山根村蓝炳言等老人深谙此仪式,惜无承传,随着这些老人的逝世,畲族古沿的传统文化也接踵殆尽。

二、畲族的传统民间文化乏人承传。畲族从来善歌,现在在一些畲族村落也有一些以中老年为主体的歌手,但真正会唱长篇历史歌如《高皇歌》、《封金山》、《长毛歌》等及故事歌《火烧天》、《钟良弼》、《白鹤度双》等等确是凤毛麟角。而能讲述畲族传奇故事《高辛与龙王》、《三公主》、《插花娘娘》、《猎神》、《三月三吃乌饭》等的人也极少。部份畲族青青年已可不能讲母语,会唱畲族山歌及知道畲族民族特色风俗的人也已愈来愈少了。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之一,他们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等。保护和传承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畲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本文将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保护

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等多个方面。畲族语言是畲

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畲族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畲族的传统音

乐和舞蹈是畲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以民间故事和传说为题材,表现出畲族人民的

劳动和生活情感。畲族的手工艺包括编竹器、织布、木雕、铜器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了

畲族古老的制作工艺和审美观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随

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畲族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受到了冲击,传统技艺和工艺逐渐失传。随着现代化的冲击,畲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受到了侵蚀,许多年轻人愈发追求时尚和

潮流,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困难。环境的破坏也给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问题,传统的自然材料供应不足,影响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逐渐变少,

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不足,传承面临较大困难。缺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保护机构

的建立,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机制不够完善。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畲族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难以开展,许多传统技艺和手工艺逐渐失传。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湖南等省份。畲族有着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畲族服饰、民歌舞、传统乐器、民间信仰等。

畲族服饰是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男女服饰各异,男子多穿青色

或灰色中袖外衣,下穿紫色或蓝色短裤,腰系蓝底白花布带;女子则穿红色或绿色上衣,

下穿蓝白相间的裙子,头戴黑色布巾等。畲族服饰因其独特的色彩和式样,深受游客的喜爱,其中较为有名的是浙江丽水市的青田畲族服饰。

畲族民歌舞也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歌曲,这

些歌曲多为爱情、劳动、祝福、祭祀等方面的内容。畲族的舞蹈则有跳双节棍、走猪步、

三板等种类,这些舞蹈因其独特的节奏和舞姿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畲族传统乐器也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乐器包括笛子、二胡、板胡、簫等。畲族的乐器演奏多在庆祝、宗教、祭祀等场合中,这些乐器因其独特的音乐风格,也吸引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

畲族民间信仰也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信仰早在唐代就已经形成,其信仰主要是对自然的崇拜与崇敬。畲族认为自然灾害是由天神怒斥造成的,因此在每年

的祭日中,他们会在家庭和村庄中举行盂兰神会和茶供等仪式,祈求天神庇佑。

然而,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发展,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侵蚀。如何保护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应该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普及。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工作,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并在教育中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增加民

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浙江省云和县是全省9个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之一,设有2个畲族乡,26个畲族行政村,共有少数民族人口993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91%。随着社会发展,强势主流文化的推动和渗透,畲族文化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部分传统畲族文化内容渐渐消失。从畲族传统文化创新着手,注重传承与弘扬畲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营造畲族文化研究工作的良好氛围。我们一定要把畲族文化研究与开发工作列入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抓突破,抓成效,创新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畲族文化研究与开发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一、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

一是畲族语言使用人数逐渐减少。畲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自称其为“山哈话”,全国99%以上畲民之间语言相通。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畲汉杂居、下山搬迁、子女外出就读、务工、通婚等与外界交流、交往的增加,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机会大大减少,青少年更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云和在校畲族初、高中生100人中,真正会讲畲语的只有50人左右,小学生100人中,只有35—40人左右。会讲畲语的畲族群众也呈下降趋势,保护与传承畲族语言迫在眉睫。

二是畲族服饰逐渐消失。在畲族传统服装中,女性沿袭凤凰鸟的

装束,十分精致美观且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服饰比较,传统服饰制作、穿戴较为繁琐,样式较为单一,加上畲民已渐渐汉化,日常服饰基本都是当代时装,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有部分畲民穿戴本民族的服饰。年轻一代畲族妇女已不穿戴畲族服饰。随着老一代妇女退出历史舞台,畲族传统服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浅谈畲族民间民俗文化保护和开发

浅谈畲族民间民俗文化保护和开发

浅谈畲族民间民俗文化保护和开发

作者:邱长棋

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14期

畲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共有70多万人口,广泛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等五省的丘陵山区,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山地农耕民族。浙西南一带是畲族人口的重要聚居地。改革开放后,畲族民间民俗文化有弱化的趋势,特别是一些优秀的畲族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严重退化,有的已经频临灭迹,对其的保护和开发,也是刻不容缓,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如何保护和开发畲族民间民俗文化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畲族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现状

据《史册》及畲族宗谱记载,南宋淳右年间(1241-1251)逐渐往闽东、浙南地一带迁徙(即:云和、景宁等地),后再散迁泰顺、平阳、遂昌、松阳、龙游、兰溪等地。因此,云和、景宁是畲族迁徙史上一个古道驿站和枢纽性的聚散中心,故有“处州小凤凰山”之称。目前,云和县有畲族行政村(寨)26个,畲族人口9775人,占云和总人口的8.79﹪。畲族在漫长迁徙历史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独特的“三礼二文化”即畲族婚礼、行礼、葬礼、图腾服饰文化、歌舞文化。

(一)畲族婚礼

畲族婚礼淳朴而丰富多彩,隆重而又独特。有“拦路对歌”、“借锅”、“捡田螺”、“吃姐妹饭”、“溜筷子”、“出嫁踩饰”、“行嫁”、“拜别祖宗”、“盘歌猜种”等一整套的风俗礼仪。在云和雾溪坪垟岗保存的较为完整。畲族姑娘出嫁,还得按照传统风俗礼仪进行,值得研究保护和开发。

(二)畲族行礼

畲族行礼是畲族独特的宗教活动。据《学师传师》记载:凡畲族家族经济较好的男子年满十六周岁就可以学师,学过师的人方能传代、没有学过师的人不能传代,俗称“白身”。学师未传代者俗称“断头师”。学过师的人要取上法名(死后作公德必须用上法名),学师者认传师者为师父,并为师父当孝子。学过师的人死后一定要做功德,多者三天三夜、少者一天两夜。没有学过师的人,死后可做可不做,若做也只能一天一夜。

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畲族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再加上不断地受现代文明的撞击,以至于有相当部分的畲族文化遗产濒临消亡的危险。因此,文章主要是分析与探讨畲族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加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文化遗产;畲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应对措施

一、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畲族文化遗产是畲族先辈创造的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礼物”,它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许多畲族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切实的保护,正濒临消亡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让畲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是我们当代人的不容推迟的义务;其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畲族文化,搞好其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促进了畲族聚居地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同时也是促进我们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再次,加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畲族文化产业,使畲族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动力,从而促进我们农村的社会和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畲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畲族文化遗产是畲族先辈创造的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礼物”,它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许多畲族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切实的保护,正濒临消亡的危险,畲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是中国传统民族之一,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广东等省份。畲族具有独特的

文化特征,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的

加速,畲族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因此有必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畲族音乐、舞蹈、服饰、民间节庆、语言、信仰等方面。畲族音乐以唢呐、笛子、二胡、三弦等乐器为主要表现形式,其音乐旋律华丽多变、富有

韵律感和表现力。畲族舞蹈以“跳马踏青”、各种集体舞蹈和民间小品为主要表现形式,

表达了畲族人民的生活和风土人情。畲族服饰以布料较多、色彩较丰富为特点,其中女性

服饰更为独特,以头饰为主要特色。畲族的民间节庆有别于其他民族,以寨会等活动体现

了畲族人民的聚会方式,在庆祝各种节日的同时,也发扬了畲族人民的文化传统。畲族的

语言属于汉语南方方言,其特点是语音词汇丰富多变,语调抑扬顿挫,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畲族信仰以“九宗十六派”为主要内容,其信仰中融合了儒、道、佛、释、神等诸多

元素,是中国传统信仰文化的重要代表。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层面上是畲族人民心灵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社会、文化、精神等层面体现了畲族人民的特殊性和独特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

推进,畲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威胁。首先,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变

革中,畲族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各种挤压和冲击。其次,在教育、传媒、旅游等现代化产业

的冲击下,畲族传统非物质文化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此外,由

畲族风情文化与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畲族风情文化与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畲族风情文化与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根据区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区政协副主席杨彩霞率经科委和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区畲族风情文化与旅游开发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畲族文化是我区建设庐陵文化旅游带的重要载体之一,应得到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

一、我区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基础情况

东固畲族人口5000余人,7个少数民族村,主要有雷、兰两姓,遍布全乡各村,蔡家垅、瑶下、蔡背、燕山龙、雪竹迳、社公背、九里迳等几个自然村相对集中外,其它呈散居状态。目前,乡内保存的畲族风情文化有:畲族语言。会畲语的约460余人,主要在蔡家垅、社公背、九里迳等地通行双语制,与汉族交流用汉语,族人之间有畲语;畲族宗教。现仅蔡家垅保存了祭祖(农历7月27日,整个仪式2个余小时)和“装灯养神”(从正月初一至十五,历时15天);畲族歌谣。有情歌、山歌、祭祖歌和即兴演唱的生活叙事歌,现只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才会唱;畲族民俗。现仅蔡家垅保留了饮食中的“擂茶”和婚俗中的“打蒸盖茶”,且日趋淡化;畲族建筑。干打垒、土木结构、大门口上配吊楼,东南西北四向四间为典型样式,现仅保存260余栋,且大多数是较偏远的小土垒建筑。其它,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刺绣、编织、工艺品、医药、饮食等基本被汉化了。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畲族文化面临湮没。畲族是一个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靠口传继承,有关畲族祭祀、医药、婚礼、舞蹈、山歌等传统文化的原始性资料未收集整理,缺乏音像、文字记载和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等,很容易失传。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山村生活节奏的加快,畲族传统文化面临流散湮灭的危险,其民族独特性将逐渐丧失。

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畲族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再加上不断地受现代文明的撞击,以至于有相当部分的畲族文化遗产濒临消亡的危险。因此,文章主要是分析与探讨畲族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加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文化遗产;畲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应对措施

一、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畲族文化遗产是畲族先辈创造的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礼物”,它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许多畲族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切实的保护,正濒临消亡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让畲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是我们当代人的不容推迟的义务;其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畲族文化,搞好其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促进了畲族聚居地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同时也是促进我们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再次,加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畲族文化产业,使畲族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动力,从而促进我们农村的社会和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畲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畲族文化遗产是畲族先辈创造的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礼物”,它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许多畲族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切实的保护,正濒临消亡的危险,畲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保护。畲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语言、音乐、舞蹈、服饰、民俗、宗教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

畲族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畲族语言是非常重要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畲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其独特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结构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为了推广和传承畲族语言,相

关机构和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编写畲语教材、组织畲族大赛等,以激发畲族人民对

自己语言的自豪感和重视程度,确保畲族语言不会失传。

同时,畲族音乐、舞蹈等也是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音乐多以管

弦乐器为主,如锣、鼓、笛等。畲族舞蹈则以跳水仙舞等为代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

特色。为了保护和传承畲族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需开展相关教育和培训工作,

培养和选拔优秀的畲族音乐、舞蹈人才,推广传统文化,使其更多地被人们了解和欣赏,

同时将其传承至下一代。

畲族服饰、民俗也是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服饰以色彩鲜艳、花

样繁多,多采用手工织布、涂染等工艺,反映了畲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畲

族民俗则以农耕、渔业等为主,体现出畲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重视。为了保护和传承

畲族服饰、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需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在畲族人民中弘扬和传递其

文化传统,防止文化流失和断层。

宗教信仰也是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人民主要信仰道教和基督教,在其中融入了畲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的因素,反映了畲族人民的宗教观念和信仰习惯。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浙江省云和县是全省9个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之一,设有2个畲族乡,26个畲族行政村,共有少数民族人口993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8.91%。随着社会发展,强势主流文化的推动和渗透,畲族文化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部分传统畲族文化内容渐渐消失。从畲族传统文化创新着手,注重传承与弘扬畲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营造畲族文化研究工作的良好氛围。我们一定要把畲族文化研究与开发工作列入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抓突破,抓成效,创新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畲族文化研究与开发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一、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

一是畲族语言使用人数逐渐减少。畲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自称其为“山哈话”,全国99%以上畲民之间语言相通。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畲汉杂居、下山搬迁、子女外出就读、务工、通婚等与外界交流、交往的增加,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机会大大减少,青少年更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云和在校畲族初、高中生100人中,真正会讲畲语的只有50人左右,小学生100人中,只有35—40人左右。会讲畲语的畲族群众也呈下降趋势,保护与传承畲族语言迫在眉睫。

二是畲族服饰逐渐消失。在畲族传统服装中,女性沿袭凤凰鸟的装束,十分精致美观且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服饰比较,传统服饰制

作、穿戴较为繁琐,样式较为单一,加上畲民已渐渐汉化,日常服饰基本都是当代时装,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有部分畲民穿戴本民族的服饰。年轻一代畲族妇女已不穿戴畲族服饰。随着老一代妇女退出历史舞台,畲族传统服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三是畲族文艺渐渐萎缩。畲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有优美的神话传说、特色鲜明的民歌、传统的畲族民族体育项目以及民间工艺如刺绣、编织等,但目前,畲族文化艺术正在萎缩。据调查显示,目前云和60岁以上畲民约有20%会唱山歌,50岁以下唱山歌较少,而40岁以下的畲民有相当一部分已不能听懂歌曲内容。刺绣、编织等复杂工艺更是面临失传。

四是畲族文物逐渐流失。畲族文物是畲族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是畲族传统文化得以验证和传承的依据。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把黑手伸向畲族文化遗产,他们盗掘古墓,盗窃、倒卖、走私畲族文物,以获取暴利,导致畲族文物不断流失。而融入了畲族自身的生活内容和审美情趣的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也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程度的加快,正在不断消失。

二、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增强畲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充分认识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增强政府保护畲族文化遗产的意识引导和鼓励广大民众参与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强化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挖掘和整理,保护和弘扬畲族民间文化,建立起由政府主导、

民间参与的保护体系。

二是加大畲族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果展览、畲族工艺展览、举行畲族民间文艺展演等宣传,弘扬优秀的畲族文

化遗产。强化研究成果的宣传教育,注重宣传教育手段、内容、形式等方面研究,可以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为“民间艺术大师”、“项目传承人”称号,通过办传承学校、上传承课带徒授艺、产业开发途径,加强畲族族文化保护工作。大力宣传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畲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畲族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组织开展畲族文化遗产现状的普查,将具有文化特色和遗存的村寨进行认定、分类,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方案。制定科学的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规划,明确近期和中长期的保护工作。对确属濒危的畲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抓紧进行抢救,尽快建立国家、省、市、县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出台保护政策,落实保护措施。

四是打响畲族文化品牌。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民族文艺汇演、民族文化宣传队等途径,提高畲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开发剪纸、陶瓷、绘画、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杂戏、花灯、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项目,以及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同时,把畲族语言、畲族歌曲、畲族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作为兴趣课目列入中小学校教学课程,提高畲族文化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知晓率、普及率。

五是加强对畲族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建立传承基地、传承机制,落实传承设施。设立畲族文化研究专项资金,出台《畲族文化研究奖励办法》,设立畲族文化研究工作“积极奖”、“成果奖”、“贡献奖”等,逐年完善畲族文化研究奖励机制。对列入畲族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人,要

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特别是激发老一辈畲族人对传播畲族文化的责任感,培养新一代畲族人学习、承接、发展畲族文化的使命感,确保优秀畲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云和县青少年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