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地理环境下地甘肃经济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甘肃未来支柱产业发展趋势

甘肃未来支柱产业发展趋势

甘肃未来支柱产业发展趋势甘肃未来支柱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其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甘肃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支柱产业,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环境、产业结构、资源优势等方面,分析甘肃未来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政策环境的变化(一)国家政策的扶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之一,将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国家将加大对甘肃的投资力度,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以推动甘肃的经济发展。

此外,国家还将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这将为甘肃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二)环保政策的强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甘肃作为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将面临更加严格的限制和要求。

甘肃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需要具备环保意识和技术,能够实现“绿色发展”。

只有在环保政策的指导下,甘肃的支柱产业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一)农业产业的发展甘肃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未来,甘肃的农业产业将继续发展,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农业产业的发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通过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加工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提高农民的收入。

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研力量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3.发展有机农业。

通过采用有机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旅游业的发展甘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未来,甘肃的旅游业将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打造旅游品牌。

对甘肃五个方面的要求

对甘肃五个方面的要求

对甘肃五个方面的要求1. 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整体上介绍甘肃省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并简要描述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部分内容:概述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是甘肃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对甘肃省五个方面的要求,以促进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文章的概述、结构安排以及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将对甘肃省五个方面的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其中,方面1将讨论其重点要点1和要点2;方面2将探讨要点1和要点2;方面3将关注要点1和要点2;方面4将涉及要点1和要点2;方面5将论述要点1和要点2。

第三部分是结论,主要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甘肃省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期望为甘肃省的全面进步提供参考和建议,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甘肃省作为我国的重要省份,其发展也影响着整个西北地区的进步。

通过对甘肃省五个方面要求的阐述,我们将为甘肃省的发展和繁荣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分析: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文章所要探讨的主题——对甘肃五个方面的要求。

文章将通过对这五个方面的要求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在文章结构的说明中,将详细说明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和目的,以确保读者对文章结构有清晰的认知。

同时,也要明确阐述本文的目的,即为了促进甘肃各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提出建设性的要求。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

在这部分,我们将依次介绍对甘肃五个方面的要求。

具体而言,按照方面的顺序,我们将分别探讨方面1的要点1和要点2,方面2的要点1和要点2,方面3的要点1和要点2,方面4的要点1和要点2,以及方面5的要点1和要点2。

陇西地理调查报告

陇西地理调查报告

陇西地理调查报告陇西地理调查报告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陇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属于甘肃省定西市辖区。

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8′至105°42′,北纬34°52′至35°47′。

该地区地势较为复杂,东部为黄土高原,西部为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势起伏较大。

陇西地处于黄河上游,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众多的河谷和峡谷,景色壮丽。

陇西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年均气温为9℃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由于地势的不同,气候在该地区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山区气温较低,降水量较高。

二、人文历史与文化特色陇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在古代,陇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历史上曾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秦汉长城、董氏古窑址等。

陇西的文化特色丰富多样,民间艺术形式繁多,如陇西秧歌、陇西剪纸等。

陇西的民俗活动也很丰富,每年的农历春节,当地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三、经济发展与现状陇西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果等作物。

此外,该地还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养殖牛、羊等家禽家畜。

近年来,陇西地区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除了农业,陇西地区还拥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同时,陇西地区也积极发展旅游业,依托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陇西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该地区加大了森林植被的保护力度,修复退化的草原和湿地,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同时,陇西地区还注重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

陇西地区还积极参与国家的生态保护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兰州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兰州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兰州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城市,也是甘肃省省会。

兰州地处黄河上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在发展中迅速兴起。

本文将对兰州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给出相关分析。

一、基础设施建设兰州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非常发达。

兰州拥有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兰州西站等重要交通枢纽,进一步加强了与周边城市和国际之间的联系。

同时,兰州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产业结构调整兰州在过去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兰州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兰州先后建设了西北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吸引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

同时,兰州还发展了众多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兰州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善了城市的面貌。

兰州市区的道路、公园、市容等环境得到了有效整治,提高了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另外,兰州还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改善了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

四、人口增长与社会保障近年来,兰州的人口增长较快,人口规模超过了300万,其中不乏高学历人才。

兰州积极引导人才回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城市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

同时,兰州也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五、旅游资源开发兰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风貌。

兰州的黄河风光带、兰州水车博物馆、白塔山、五泉山等景点受到了众多游客的喜爱。

兰州市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力度,提高了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经济收益。

六、面临的挑战兰州的迅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兰州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传统重工业仍然占据一定的比重,需要加大转型升级力度。

影响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因素分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甘肃省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及水资源、森林、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从影响甘肃省经济发展的资源、产业、自然环境、人口素质等方面分析甘肃省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着重分析制约因素。

只有认清影响甘肃经济发展的因素,才能更好的制定经济对策,服务于甘肃经济的宏观调控,加快甘肃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资源;地理环境;甘肃;经济发展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干旱、半干旱面积327841 k㎡,占全省总面积的72%,其中极端干旱区有11个县,面积179931k㎡,占全甘肃省总面积的39.6%。

甘肃省森林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众多。

森林覆盖率仅4.1%,包括灌木林地仅有6.9%,其中次生林占60%以上。

严重的干旱、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等是甘肃省的自然环境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1]。

区内产业结构、城市化程度、人口素质、农业也对经济造成制约影响。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方面,良好的自然区位能使经济迅速的发展,形成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周围城市的发展;另外,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

下面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1.1地貌甘肃省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其地理位置和山地、高原复杂地形条件决定着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地形的主要特点是地势高、高差大,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区域差异明显。

河西走廊绿洲、沙漠、戈壁相间;陇中、陇东黄土广泛分布,沟壑纵横;陇南山大沟深,锋锐坡陡,地形复杂。

[2]1.2气候条件甘肃省深居大陆腹地,东部受季风影响,西部受西风气流控制,气候条件复杂。

省内有亚热带气候、暖温带及温带季风区、暖温带及温带干旱区,还有高寒山地垂直气候带。

陇南山地南部季风影响最明显,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陇南山地北部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季风影响自东向西减弱,属暖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西北部基本不受季风影响,属干旱气候;西南部受季风影响;甘南高原为高寒湿润气候。

家乡(甘肃天水)近年经济发展状况

家乡(甘肃天水)近年经济发展状况

家乡近年经济发展状况、存在问题、解决思路摘要:甘肃省天水市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名城和旅游风景地,天水市拥有国家5A级精品旅游景区麦积山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麦积山石窟,同时天水也是华夏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旅游和文化资源丰富。

天水旅游经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旅游业成为了天水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天水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加以扶持。

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天水旅游业必将走上更快的发展之路。

但我们也看到,天水旅游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与先进旅游城市相比,天水还有相当的差距。

本文通过介绍天水旅游的情况,从剖析天水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天水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调查研究,以具体资料为例证,深入分析了天水旅游业存在问题的原因,系统论述了提升和改善天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天水市认真实施“旅游富市”战略、“十一五规划”和省市旅游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高举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旗帜,着力培养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年来,紧紧围绕“华夏文明之源”的主体形象,全力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中国天水”的主导品牌,主推“羲皇故里寻根祭祖游”、“百里石窟艺术走廊游”、“名城古韵游”、“陇上江南游”、“温泉康体游”五条精品线路,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旅游营销宣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天水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关键词:天水;经济发展;存在问题;解决思路正文内容一、发展旅游业已成共识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天水市拥有国家5A级精品旅游景区麦积山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麦积山石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大力发展旅游业, 对天水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实现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改善对外开放环境, 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甘肃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甘肃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E
标, 其中金昌超标 3. 28 倍, 白银超标 2. 52 倍, 两城市二氧化硫 万亩, 进入 80 年代以后, 耕地减少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1980 年
排 放量占全省总量 的近 50% ; 氮氧化 物年日均值 浓度范围 在 至 1987 年的七年中, 共净减少耕地 262 万亩, 每年以平均 37. 5
D
及其对策
E
V
邓志涛 刘占忠
E
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环境条件的优越程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87% , 其中黄河流域占全省水地流失面积的
度。甘肃作为地处中国西北部的内陆省份, 其经济发展状况与 65. 4% , 长江流域占 13. 7% , 内陆河流域占 21% 。全省每年因水 L
环境条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 在 力而产生的土壤侵蚀总量为 6. 44 亿吨, 其中黄河流域 5. 73 亿
1. 自然因素。自然条件恶劣是造成 甘肃环境质量 低下的
N
水质劣于其保护目标, 除白龙江陇南段水质尚好外, 其它多数 主要原因。甘肃地处黄河上游, 居黄土、蒙古、青藏三大高原的
河流水体中有机污染呈日益加重趋势, 氨氮污染面广, 总大肠 交汇地带, 地域狭长, 从东南到西北长 1655 公里, 近临腾格里
的影响, 全省的沙漠、戈壁、裸地、沼泽等难利用土地面积所占 比重很大, 占总土地面积近 40% , 治理改造难度大。山地、高原 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山地高差大, 坡度陡, 植被 差, 土地贫瘠, 宜耕性差。耕地面积小, 质量差, 全省耕地垦殖率 不足总土地面积的 10% , 居全国第 26 位。人均耕地由 50 年代
初 的 5. 2 亩下降 到目 前的 2. 12 亩。 山旱 地面 积约 占 耕地 的 76. 2% , 其中约有 80% 的耕地是低产田。二是水土流失严重, 为 西部 7 省( 区) 之最。甘肃省水土流失面积共 39. 61 万平方公里,

甘肃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甘肃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甘肃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其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对于甘肃高考地理考试的命题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将介绍甘肃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省份,甘肃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高考考查甘肃地理位置时,需要掌握甘肃省的地理位置、东西跨度、南北纵深等基本信息。

同时,还需要了解甘肃省的自然环境,包括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举例来说,甘肃位于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区域,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地貌特征和地理资源甘肃地貌复杂多样,高考中常考查的重要地貌类型有六盘山、祁连山、黄土高原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地貌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例如,六盘山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山脉,对于区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甘肃还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考试中,会考查考生对于甘肃地理资源的全面了解和应用能力。

三、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甘肃是中国的农牧交错带和农牧业大省,农牧业在甘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甘肃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差异明显。

高考通常考查考生对于甘肃经济发展的认识,包括牧区与农区的差异、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甘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交通与通信甘肃地势复杂,地域辽阔,地形地貌的多样性给交通和通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高考地理中,会考查甘肃的交通与通信网络建设,如铁路、公路、航空等。

重要的考点包括甘肃的交通要道、交通枢纽等,以及甘肃的通信发展,如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情况等。

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特殊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高考中会考查考生对于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外,还需要掌握甘肃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等。

综上所述,甘肃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涉及甘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理资源、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交通与通信、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甘肃农民发展现状调查

甘肃农民发展现状调查

甘肃农民发展现状调查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农民是甘肃省农村地区的主要劳动力,他们的发展现状直接关系到甘肃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首先,甘肃农民的种植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地理环境复杂,地形多山,水资源匮乏,因此种植业受到一定的限制。

调查结果显示,甘肃农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传统作物,农业产值增长较为有限。

与此同时,一些农民开始尝试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柿子、西红柿等,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畅等问题,农民的种植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其次,甘肃农民的养殖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是养殖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农民主要养殖牛、羊、鸡等家禽家畜。

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农民的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

一些农民还尝试了养殖业的多元化发展,如养殖鹿、养殖鱼等,增加了收入来源。

但也有部分农民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养殖业发展不尽人意。

再次,甘肃农民的农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农村旅游成为了农民创收的一种新途径。

调查显示,甘肃农民以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特色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农村旅游业。

一些农民将自己家中的农家乐改建成为旅游住宿点,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

同时,农民也开展了一些传统农村文化的体验活动,如农耕、农艺等,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

农村旅游业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有效方式。

然而,甘肃农民的发展现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农民的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需要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

其次,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

另外,农民的市场信息获取渠道有限,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服务。

总结起来,甘肃农民的发展现状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通过改善基础条件、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以及完善市场体系,可以进一步促进甘肃农民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

甘肃省陇南经济发展状况作文

甘肃省陇南经济发展状况作文

甘肃省陇南经济发展状况作文《陇南:经济发展的新面貌陇南,这个甘肃的西南部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理风貌,可说起它的经济发展,那也是跟坐过山车似的越来越刺激。

以前陇南人的主要营生啊,就是守着那几亩山地种种粮食,小麦、玉米的产量也就够自家糊口。

我还记得小时候去陇南亲戚家玩,那路啊,坑洼不平的,坐在车上就跟摇煤球似的,一路晃晃悠悠,灰尘漫天,到了亲戚家,看见的房子也是破破旧旧,老旧的木板门吱吱呀呀的响。

而且那时候大家没啥收入,能多养猪养牛就不错了,种的水果啊,比如苹果、桃子啥的,也大多是自己吃,或者就便宜卖给路过的小贩。

可现在不一样咯。

就说那路吧,已经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开车走在路上那叫一个顺畅。

交通好了,很多外地人都开着车来陇南旅游。

陇南的自然风光那可是一绝,巍峨的群山里藏着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哗啦啦的流着,像官鹅沟这样的景点,吸引了一大波游客。

这游客一来啊,那就带动了当地的经济。

好多人家都开起了农家乐。

我上次再去陇南那亲戚家,都差点认不出来了。

亲戚家的房子重新翻盖了,盖得漂漂亮亮的,门口还停着辆小汽车。

他说现在靠着农家乐,一年能挣不少钱呢。

而且啊,陇南的农产品也跟着沾光。

以前不好卖的水果现在可值钱了,网上各种卖,还打出了绿色无污染的招牌。

还有好多年轻人,干脆不在外头打工了,返乡搞起了电商,把当地的特产通过网络卖向全国各地。

我看着陇南的这些变化,打心眼里高兴。

从以前的落后贫穷到现在逐渐富裕起来,陇南就像一个沉睡了很久的人慢慢醒来,开始大步流星地迈向富裕生活了。

《陇南的特色产业与经济发展》在甘肃陇南这块土地上,特色产业那可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功臣。

以前的陇南农业就是简单种地,产出极其有限。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

就拿油橄榄来说,这东西一开始在陇南种的时候,大家都半信半疑,这树上长的小果子能有啥大作用呢。

但经过慢慢发展,油橄榄产业在陇南是越做越大。

我有一次去一个油橄榄园子里参观,那场面就跟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似的。

甘肃土特产的地理环境分析

甘肃土特产的地理环境分析

甘肃土特产的地理环境分析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地理环境的省份。

这里的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这些都为甘肃土特产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高低起伏较大,山峦连绵不断。

这种地形特点使得甘肃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既有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平原地带,也有适合养殖牛羊等畜牧业的山区。

此外,甘肃还有大量的草原和森林资源,这些都为甘肃土特产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流经甘肃境内长达960公里。

黄河流域的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同时,甘肃还有许多湖泊和河流,如青海湖、嘉峪关长城水库等,这些水源不仅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也为甘肃土特产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甘肃地处中亚大陆桥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与中亚、西亚等地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这种地理位置优势使得甘肃成为了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交通枢纽,也为甘肃土特产的市场拓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甘肃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这进一步推动了甘肃土特产的国际化发
展。

甘肃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曾经是商贾云集的繁荣之地。

这种历史和文化底蕴为甘肃土特产的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敦煌壁画、兰州拉面、羊肉泡馍等都是甘肃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代表性土特产产品。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摘要甘肃省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一直排在全国末端,为了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持续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的新机遇。

本文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通过对甘肃省自身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国内外遇到的威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能够使甘肃省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SWOT分析(一)甘肃省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1.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优势相比于西北地区其他省市,甘肃省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差距最大,具有发展农业的独特环境,这为中医药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中医药资源丰富独特、量大品优。

不仅如此,甘肃矿产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

同时,甘肃省凭借着“河西走廊”这一文化和经济大通道,发展成为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人文旅游资源的省份。

2.对外开放平台发展优势甘肃省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以来,已搭建全国东中西、面向亚欧大陆桥的“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平台。

2013年以来,甘肃省陆续建成的敦煌航空口岸、兰州铁路口岸、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口岸平台,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另外,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开放平台都是甘肃省对外开放的优势。

3.新兴产业发展优势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石,由于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甘肃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重化工业、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

这是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重大支撑。

(二)甘肃省经济发展的竞争劣势1.城乡收入水平低、消费需求不足表1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较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从数据来看,甘肃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较大。

《2024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范文

《2024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范文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然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也给甘肃省的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探索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深入研究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旨在为甘肃省乃至全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与现状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生物资源。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限制,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循环经济的重视和支持,甘肃省也开始积极探索和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一)模式特点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核心,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二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三是以政策引导为支撑,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模式1.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建立工业园区,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

2.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以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推动农业产业的循环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 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通过回收和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价值最大化。

四、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效与挑战(一)成效通过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甘肃省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甘肃省的循环经济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甘肃区域分析

甘肃区域分析

一、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发展条件包括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两个方面,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分析这些条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1、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甘肃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二级阶梯上。

是山地形高原地貌。

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

(2)气候特征: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关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年平均气温在0-14℃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

年平均降水量300mm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mm 之间,主要降水集中在6-9月。

甘肃省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加。

(3)自然资源:a.土地资源:全省总土地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

农用地3.81亿亩,建设用地0.14亿亩,未利用地2.87亿亩。

人均占有土地26.3亩,人均占有耕地2.71亩,比全国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

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05%。

b.水利资源:甘肃省的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

河流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潜,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但总体处于缺水状况。

c.矿产资源:甘肃省是矿产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

截止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74%。

2.社会经济背景条件2008年,甘肃实现GDP3176.1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110元。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0.14亿元,同比增长18.82%。

完成出口总值6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7%。

我的家乡甘肃临夏

我的家乡甘肃临夏

它的地势南高北低,平 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 候,四季分明,夏季温 暖,冬季寒冷
第2章 历史与文化
历史与文化
第3章 美食与特产
美食与特产
临夏的美食和特产也颇具特色
由于临夏处于多民族聚居的地 方,因此这里的饮食文化独具
风味
如手抓羊肉、酿皮、糖油糕等 都是临夏的特色美食
此外,临夏还以小麦、玉米、 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为主,是 甘肃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总的来说,甘肃临夏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 力的城市。它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 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临夏必将变得更加
繁荣和美丽
-
Thanks 谢谢观看 xxx
足的进步
在农业方面,临夏 的农作物种植规模 不断扩大,品种和 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在工业方面,临夏 积极发展轻工业和 重工业,如食品加 工、机械制造、化
化 产业,加强了城市 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了城市的服务
水平和生活质量
第6章 教育与科技
教育与科技
1
临夏的教育和科技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
第4章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临夏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有著名的炳灵寺石窟、刘家峡水电站、莲花山 等景点
炳灵寺石窟是中国最早的石窟之一,其历史和 文化价值极高
刘家峡水电站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 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低水头水电站
这些景点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第5章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1
2
3
4
近年来,临夏的经 济发展也取得了长
我的家乡甘肃临 夏
-
目录
CONTENTS
1
地理与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特地理环境下地甘肃经济发展状况谈一个省的经济状况,就不得不提该省所处的地理位置。

区位优势,是决定一个省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省份之一,其复杂的地理状况,也决定了他与其他省份,在经济道路上所走的截然不同的路线。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并与蒙古国接壤,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但其人口却只占全国人口的1.98%,所以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而正是因为东西跨度过大,所以以省会兰州为界,位于甘肃东西两侧的城市的地理状况也相差较大,相应的,结合其区位优势,所能发展的经济状况也就不同,下面我们就以东西不同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结合地理环境对其经济现状做以分析,并对其未来经济发展走势做出一些预测和建议。

兰州以东的城市主要有定西,陇南,天水,平凉以及庆阳,这几所城市带给我们的印象与长期在人们心目中大漠孤烟直的甘肃形象不太相符,他们大都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矿藏充沛,其中定西市地理环境较为不好,伴随着经济状况排在这几所城市的末端;而陇南市,毗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陕西省汉中市其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著名的九寨沟风景区也与仅其一墙之隔;天水市为甘肃第二大城市,与陇南地理环境相似,接壤陕西省宝鸡市,距离陕西省会西安只有三百多公里路程;平凉市庆阳两市地理环境较为相似,周边被陕西省以及宁夏省所包围。

定西市气候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日照充足,温差较大,这一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定西独一无二的农业发展状况,其被冠名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等。

同时定西市旅游业也有一定基础,定西历史久远,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贵清山、遮阳山、莲峰山等享誉国内外。

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齐家、寺洼等文化遗址,西起临洮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海内外李氏寻根敬祖的“李氏堂”和通渭温泉等极具开发价值。

境内还有汉代新莽权衡、唐明皇御笔“哥舒翰记功碑”、元代墓葬群、明代铜钟等国家重点文物,同时还有独具风格的渭源灞陵桥、气势雄伟的陇西威远楼。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定西市的经济建设发展,将主要依托特殊农业与旅游业,而矿产资源也是定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花岗岩、大理石、红柱石、汉白玉、硅石矿、高岭土、硫铁矿、地热温泉等。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定西历届领导班子紧密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而今后一个时期,将以科学的发展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把定西初步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生产及加工基地、西北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及现代制药基地、西北最大的鲜切花及种球生产基地、甘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甘肃重要的畜草产业基地,基本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进步、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稳定解决的目标。

陇南市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

与定西相比,陇南市的旅游资源更为丰富,陇南气候温和,风光秀美,山资水色兼有北国之雄浑奇峻,南疆之灵秀旖旎,浑然一体,相映生辉。

全国三大天池之一的阴平天池绿山环抱,碧波粼粼,天生一个“翡翠世界”;西北最大的溶洞武都万象洞奇幻绚美,气象万千,犹如世外仙台琼阁;国家级重点保护、甘肃唯一具有北亚热带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观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奇葩异树,竞相弄资,珍禽异兽,自由出没,被赞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分布于全区各县的大河坝、三滩、红土河、梅园沟、云屏山等自然景点,茫茫林海,阵阵松涛,奇花异草,飞瀑流泉,被人们称作“陇上小九寨沟”;白龙江两岸“高江急峡雷霆斗,拓木苍藤日月昏”,宛如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徽成盆地桑麻遍四野,稻椒千重浪,呈现一派鱼米之乡的繁荣景象,构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而就资源来讲,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曾断言:“陇南是一个宝贝的复杂地带”。

勘探表明,陇南矿产资源富集,工业开发非金属矿产34种,矿产地445处。

其中,资源清、储量大、品位高、有开采价值的金属矿有铅、锌、锑、汞、铜、金、锰、铁等,非金属矿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

其中西成铅锌矿带绵延300千米,金属储量近期为1200多万吨,远期为2000万吨,平均品位4.5—12%,为我国第二大矿体。

现年产铅锌矿含铅3.08万吨,含锌12.95万吨;锑金属储量为14.9万吨,为我国第三大矿体;黄金储量已探明190吨,远景储量为300吨以上,已探明储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矿床20多处。

其中文县阳山金矿探明储量100吨,远景储量200吨以上;礼县的岩金,近期储量27.8吨,远期储量50吨;文县的砂金,年产量占全省40%以上。

所以陇南的经济发展也就将依托旅游与矿藏这两大助力器,在西部大开发稳步前进天水市位于兰州与西安两大省会城市之间,铁路上也是陇海线上的重要中转站其地理优势不言而喻,与陇南同样,天水也是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天水古称成纪,因相传华夏始祖伏羲氏就诞生于此,所以又有“羲皇故里”之称。

天水市历史悠久,历代人文荟萃,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几乎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天水伏羲庙、卦台山,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朝宗拜祖的场所;大家熟知的"马谡失街亭"、姜维三战小陇山的历史故事就在天水。

武山水帘洞,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一应俱全;甘谷大象山,拔地而起,巍峨壮观,山上有安详、宁静的大象山大佛;与麦积山毗邻的仙人崖,群峰对峙,是一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游览胜地……还有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艺术,险峻的洞窟著称于世。

天水是甘肃少有的山青水绿的地方,由麦积山石窟和小陇山植物园、仙人崖、石门与曲溪等景点组成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区内重峦叠翠、山环水绕,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国山川的雄奇,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天水的矿产资源优势不是很明显,仅有少量金矿与煤矿,但天水的经济发展又陇南、定西与二者不同,除了旅游业与矿藏外,天水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天水经发较早,上世纪初,一些传统工业就开始萌芽。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一批企业相继搬迁天水后,天水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

目前有工业企业749家,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电子电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三大行业为主导,食品、建材、化工、冶金、皮革、烟草、塑料等行业竞相发展,门类较多、技术装备较好、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区域工业体系。

主要产品有400多个系列3200多个品种,有200多种产品荣获国家、部、省优和甘肃名牌产品、陇货精品等荣誉称号,60多种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制造业优势明显,加工工业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9.9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占全市法人单位的11.7%,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与我省以资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较强的互补性,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这些也是国务院得以批准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天水的经济发展也将以此为基础,继续深化固有优势,同时努力打造成为新兴装备制造业基地。

平凉庆阳两市,状况较为相似,都属于甘肃的新兴城市,平凉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主产区,盛产苹果.小麦、玉米、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具有开发"两高一优"农业的广阔前景,曾与庆阳地区以"陇东粮仓"闻名遐迩。

而平凉林业资源也较为优势,全市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7.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6%,森林面积397万亩,森林覆盖率17.98%。

植物种类共51科84属254种,野生动物31种。

矿产来讲,从全国来看,平凉属自然资源比较贫瘠的地区,但从省内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看,煤炭、石灰岩等有比较优势。

市内的华亭煤田是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煤层平均厚度达28.7米,探明总储量34.7亿吨,且煤质优良,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熔点的特性,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也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

旅游方面则有崆峒山等著名景区,所以平凉的经济发展也就将依托这些情况,。

2009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9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678元和2800元。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市以“平凉金果”为主的果树经济林118万亩,年产果品40万吨以上。

“平凉金果”荣获2004年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

“平凉红牛”品种优良,年存栏73.6万头,年交易各种畜皮470多万张,肉、蛋、奶年总产量达8.97万吨。

2004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4.9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84.69万吨,草畜、果菜等农村支柱产业总收入达到11.75亿元,“平凉金果”、“平凉红牛”两大品牌走出西北,享誉全国。

工业经济在促改革、调结构、求发展中不断开拓前进,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以煤炭、电力、建材、医药、食品、制革等行业为主体,以“全国煤炭优秀企业”华煤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2004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增长2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增长33.95%,位居全省第二。

第三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分别调整到25.95:39.57:34.48,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进一步凸显。

.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678元和2800元。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市以“平凉金果”为主的果树经济林118万亩,年产果品40万吨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