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考点点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考点点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考点点拨作者:岳强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5年第07期考点一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

(1)民族性:这场反帝斗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切抗日力量,是一场广泛的民族战争。

(2)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历经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3)以弱胜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对的是亚洲最强大、最凶残的帝国主义国家,敌强我弱。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例1.“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解析:本题以一段史料记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同学们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整个民族武装起来”、“有着统一的指挥”等关键信息,就可以判断出材料描绘的是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
练习4 解放战争时期, 练习4 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有人用了下列标 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 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 1947 况的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宜将剩勇追穷寇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战无不胜刘伯承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收拾金瓯一片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煮豆燃豆萁 解析 B项与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有关。 项与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有关。 ( B )
战略反攻的方向为何选择中原地区? 理解升华 战略反攻的方向为何选择中原地区? (1)由于国民党兵力主要集结在陕北和山东搞重点进 攻,中原地区国民党兵力相对空虚。(2)中原地区战略 中原地区国民党兵力相对空虚。(2 。( 地位十分重要,可以威胁国民党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 地位十分重要,可以威胁国民党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 (3)中原地区便于战略反攻的开展和对周边的辐射。 中原地区便于战略反攻的开展和对周边的辐射。 ①辽沈战役:解放 东北 全境。 全境。 辽沈战役: (4) ②淮海战役:以徐州 为中心展开,先后歼灭黄百韬 淮海战役: 为中心展开, 战 和杜聿明集团军。 和杜聿明集团军。 略 平津战役: 决 ③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 战 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 北平 和平解放。 ④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 主力 。 意义: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1945年 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考点详解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探究】一、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总体概述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丧,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日民族矛盾逐步升级,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在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固长城,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通过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并在渡江战役以后,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中日关系热点问题分析1.钓鱼岛问题。

中国政府曾多次严正声明,钓鱼岛及其周边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日本当局总是企图通过各种各样的小动作将其据为己有。

2.教科书问题。

日本的教科书由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由文部科学省组织专家学者审定,通常情况下每四年审定一次。

教科书审定合格之后,私立学校由学校自行决定采用哪种版本,公立学校用书则由地方教育委员会决定。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日本有四次审定放行的教科书因明显地篡改历史、肆无忌惮地美化侵略战争而引起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与抗议。

在删除了所有侵略史实的同时,教科书还极力美化了日本的形象,突出强调日本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

教科书把日军的铁蹄侵略美化成日本在诸多战场的胜利,给了东南亚和印度人民通往独立的梦想和勇气。

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中对亚洲国家人民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是日本的一部分人篡改不了的。

高三一总复习_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高三一总复习_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二、国共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时间:1937年9月
(2)过程:
A、《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长征过程中),中共 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 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 正式确立了中共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 线。
八年抗战变为十四年抗战,突出抗战的 艰巨性、长期性,强调局部抗战的根本原因:蓄谋已久,灭亡中国、称霸 西太平洋是日本既定国策。
(2)直接原因:摆脱经济危机,转移国内阶 级矛盾。 (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
(3)中国国内军阀割据以及内战 ,给日本 可乘之机。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 是地无分南北,年无 分老幼,无论何人, 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 决心 ”
—1937年7月17日, 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 著名的《抗战演说》
蒋介石,字中正,浙江奉化人
思考: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什么由不抵抗政策转 变为坚决抵抗?
2、日军对沦陷区的统治:
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上:野蛮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变为自己的附庸经 济。 (农业: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工矿交通运 输业: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专营公司。金融业:抢 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金融机构,印制军用票; 增加苛捐杂税)
文化教育上:推行奴化教育,实现其同化政策。 影响:沦陷区成为日本“以战养战”,转嫁战争负担,补 充侵华经济实力、资源不足的基地。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爱国抗日 的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以及海外华侨等。在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 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在根据地内建 立“三三制”﹐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代 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 级)﹑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在根据地实行“农民交租交息,地 主减租减息”的政策。

中国近代史复习(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中国近代史复习(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7 、影响: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是局部抗 战的开始。
二、西安事变。
背景:
1 、日军占领东北后,侵略华北,中华民族面临民 族危机; 2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 党的主张, 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调集大批军 队围攻红军; 4 、 1936 年 12 月,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杨进攻陕 北红军。张、杨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都遭到无理拒绝。
六、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史实
(一)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国民党部 队);敌后战场(共产党部队)。 (二)中国在抗战期间取得的三次胜利: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正面 战场的两次胜利),百团大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胜 利
)。
(三)、平型关大捷
1 、参加军队:八路军一一五师。 2 、时间: 1937 年 9 月。
7 、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和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
面的到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三、卢沟桥事变 —— 七七事变
1 、背景: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从三面包围北平。卢沟 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唯一通道。 2 、爆发标志: 1937 年 7 月 7 日夜,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 南的卢沟桥进攻,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3 、影响: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
3 、主要战绩: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4 、影响: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粉碎日军战无不胜的神话。
(四)台儿庄战役
1 、时间: 1938 年春。 2 、指挥者:国民党司令李宗仁 。

第9课时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考点归纳

第9课时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考点归纳

第9课时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考点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1.史实:1931年9月18日夜,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影响: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全国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考点2西安事变1.原因: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目的:逼蒋抗日。

3.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4.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考点3全民族的抗战1.七七事变(1)史实: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影响: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误区点拨】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展示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2.南京大屠杀(1)1937年12月,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这就是南京大屠杀。

(2)认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暴露了日本法西斯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3.血战台儿庄(1)史实:1938年春,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

中国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组织徐州会战,在台儿庄消灭日军一万多人。

(2)影响: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中考重点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中考重点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中考重点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场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进行的一场争取解放和独立的斗争。

这两场战争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战争。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违反了中日两国签订的《九一八事变》协议。

中国人民深受侵略的痛苦,纷纷加入到抗日的行列中。

全国掀起了以武装抗日为中心的大规模民族解放斗争。

毛泽东等伟大领导人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中国军民英勇抵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解放战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争取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一场战争。

从1946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通过了长时间的斗争,赢得了充分民主和人权的权利,实现了中国的解放和民族独立。

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战略和战术,如人民战争、持久战等,最终成功地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两场战争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抗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与民族意识,激发了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意志。

其次,这两场战争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人民军队的强大作战能力,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这两场战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今后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最后,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也在国际上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人民解放运动的号召力。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两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

通过这两场战争,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与尊严,为追求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这两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也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场战争。

这两场战争分别针对着不同的敌人,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解放战争则是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战争。

这两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起始于1937年,持续了8年之久。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抵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战胜了来自日本的侵略势力。

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抗日根据地,为战胜日本侵略者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在1945年结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与国民党政权的对抗。

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实现了中国的解放。

三、两场战争的意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两场战争使中国人民觉醒,在战争的艰苦环境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入侵,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团结力量。

其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中国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这两场战争,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成为中国的领导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这两场战争为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同时,中国解放后,成为第一个在二战结束后实现国家独立的亚洲国家,为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树立了榜样。

总结起来,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两场战争。

这两场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在这两场战争中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今天的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版:第13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步步高)

22版:第13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步步高)

2.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影响(唯物史观) (1)军事上,土地改革促进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 村的粮食产量,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 财力和人力基础。 (2)政治上,巩固了共产党在解放区的领导地位。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 了农民真诚的拥护,在一个农民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其意义无比巨大。 (3)经济上,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改革让农民当家作主,改变了 农村的阶级关系,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关系上,改变了两千多年来农村的社会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终于 被废除,农民真正成为土地和农村的主人,农村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13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必备知识 主干梳理
核心探究 素养提升
考题集训 模拟通关
课时精练
必备知识 主干梳理
一、 抗日战争 1.日本的侵华 (1)过程 ①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 ,中国东北沦陷,华北地区 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展开局部抗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 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开始;北 平、天津相继失守。
全面抗战路线
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
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 取得 平型关 大捷;1940年彭德
次重大战役,取得了 台儿庄战役 怀指挥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
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 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
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 产,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
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 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概念辨析】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场重要的武装斗争。

这两场战争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进行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荣光。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和胜利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展示这两场战争的伟大历程。

一、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持续时间长达8年。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人民对侵略者所受到的严重压迫和屈辱的不满和反抗。

抗日战争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保卫战”,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39年底,中国军民以顽强抵抗的精神,阻止了日军的迅速扩张。

第二阶段是“相持战”,从1940年开始到1943年,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期激烈的战斗,形成了相持局面。

第三阶段是“反攻战”,从1944年开始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展开了全面反攻,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抗争精神,对于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保卫民族尊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抗日战争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对国内反动势力的武装斗争,时间跨越了1945年到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的最后一阶段。

解放战争的起因是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并因此而积累起来的政治、军事和组织经验,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有效地领导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发动全国规模的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的过程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反蒋保卫战”,从1945年到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军事斗争,成功地打退了蒋介石的进攻。

第二阶段是“战略决战”,从1947年到1948年,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系列战役,逐渐取得了战略优势。

第三阶段是“战略进攻”,从1948年到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展开全面进攻,解放了许多省市。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7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抗日战争(一)中华民族抗日开端1.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这是14年抗战起点。

2. 1935年,华北事变的一连串事件。

3. 1935年8月1日,瓦窑堡会议,"八一宣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提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

5.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也叫卢沟桥事变。

2.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军攻上海。

3.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陕北)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合为陆军新编第四军。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1.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3个月内灭中国的计划。

2.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取得规模最大的胜利。

3.武汉会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年,"皖南事变",是第二次国民党反共高潮。

4.1940年5月,枣宜会战--张自忠,国民党牺性的最高将领。

(四)敌后抗日根据地1.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2. 1937年9月,林彪,平型关大捷,这是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940年,彭德怀,百团大战,这是华北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五)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签投降书。

二、解放战争(一)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位要》,共持续了43天。

(二)战争进程1.国民党全面进攻1946年6月,中原解放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与典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而解放战争则是中国人民争取民主与社会主义胜利的革命战争。

下面是关于这两场战争的知识点总结和典例。

一、抗日战争
1.发生背景: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场事变,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进行了抗战。

2.抗日战争的进行和胜利: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结束于1945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农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最终在解放区乘乱夺取农村根据地,形成正规军,并与国民党共同进行了长时间的抗战。

中国人民抵抗了来自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侵略,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典例:八路军一一二师与敌人在平型关进行的战斗。

1933年8月24日,八路军一一二师奉命前往平型关侦察日伪军边界警戒线情况,发现了日本侵略者正在修筑堡垒的情况。

敌我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在八路军的英勇抵抗下,日伪军最终被击溃。

这次战斗不但损失敌人400多人,而且也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威力和组织能力。

二、解放战争
1.发生背景: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主与社会主义胜利的革命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斗争。

总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它们不仅对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和全球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两场战争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勇
敢精神和抗争意志,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为中国人
民争取了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指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开始,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共持续了八年之久。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主要源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抵抗。

1. 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自19世纪末以来,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战争和掠夺,逐渐获得了对中国的控制权。

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所谓的“伪满洲国”,并对中国各地进行了经济和军事上的侵略。

2. 中国人民的不屈抵抗: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扩大侵略的规模。

中国人民开始组织起来,积极抵抗日本军队的入侵。

一系列的抗日宣言和抗日游击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二、抗日战争的特点与进程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国以民族解放和抵抗侵略为目标的全面抗战。

战争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1. 游击战争阶段:从1937年开始,中国人民在国共合作下,组织起来展开了广泛而艰苦的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使日本军队陷入了长期的困扰,给中国人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 根据地战争阶段:在游击战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广大的根据地。

根据地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重要后方,也是抗日战争的战略支点。

以延安为核心的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象征。

3. 正规战争阶段:随着抗日战争的进行,中国的正规军队日渐壮大,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正面战斗。

1944年,中国军队在百团大战中取得较大胜利,对于进一步扩大抗日战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解放战争的背景与进程解放战争,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政府,取得全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争。

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结束于1949年,持续了三年之久。

1. 国共内战: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内爆发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军事对抗。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日本侵华1、背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即大陆政策现实原因:①日本通过战争摆脱经济危机②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③欧美各国正忙于应付经济大危机,无暇东顾2、进程局部侵华(1931~1937)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国共十年对峙: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1932年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溥仪)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面侵华(1937~1945)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占领上海,1937年底占领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1938年占领徐州广州武汉,至此日军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地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国共合作的实现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有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同时也标志着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1、原因: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2、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全民族抗战1、防御(1937.9~1938.10)日本:侵华方针:速战速决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1937.8.13~1937.11.12)徐州会战(1938.1~1938.5)武汉会战(1938.6.11~1938.10.25 广州武汉失守标志着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共产党:洛川会议(1937.8.22~1937.8.25)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2、相持(1938.10~1944年春)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改变了战略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国民党:虽继续抗日但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在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限防反”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日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0.3建立汪伪政权;枣宜会战(1940.5.1~1940.6.18)共产党: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1940.8.20~1940.12.15),中国共产党临到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振奋人心投降的危险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42~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击败侵缅日军;抗日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三三制”政权的建立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42年延安整风:彻底清算“左”和“右”的错误思想3、反攻(1944年春~1945.8)共产党: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制订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国民党:豫湘桂战役(1944.4.17~1944.12.10)国民党溃败抗战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为抗战制订了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调作战;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冲关提能演练 课下仿真训练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结束
(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 斗争。 (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 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 争的完全胜利。 (5)最具持久性。 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 结束最晚的。 (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
[基点盘查]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结束
(2)敌后战场: ①1937 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 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独立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正面战场: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①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等多次重大战役。 ②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 、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 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1938 年 10 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冲关提能演练 课下仿真训练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结束
(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 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 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6)基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抗日战争有了雄厚的 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2.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 卫战争;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解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 对于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 起到了重要作用,故 A 项正确。 答案:A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冲关提能演练 课下仿真训练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1)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第 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2)中华民族由衰转盛的转折点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一览表
名称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1937-1945 国家 英国 英、法 日本 英法日美德俄 意奥 结果(中
国)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二、淮海战役 —— 1948.11至1949.1
1、统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2、主要作战地区: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3、战果: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三、平津战役
1、时间: 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31日
2、战略战术: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3、主要作战地区:张家口、天津 4、战果: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D.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学习目标: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 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的主要原因。
一、辽沈战役 —— 1948年9月至10月
1、统帅: 林彪 、罗荣桓
2、战略战术: “关门打狗”
3、主要作战地区: 锦州 4、战果:解放东北全境,第一次 取得对国民党军数量上 的优势
万丈从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一、中共七大 ——1945年4月
1、地点: 陕西延安 2、主要内容:
(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2)政治路线: (3)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1931----1945) 解放战争(1945.8----1949.9)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 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 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 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学以致用 1.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几次重大会战,但仍然导致大片领土丢 失。据此有人说,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消极的。这种看 法你如何看待?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1946 年 6 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Nhomakorabea)基本进程
阶段
战略 防御
战略 反攻
基本进程
前8个月,歼敌七十多万;后 4个月,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 别山
成果
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 的 全面进攻 和重点进攻
揭开了 战略反攻 的序幕,是 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点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目录 CONT高E中N历TS史高考冲刺总复习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 主的潮流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题点冲关 提能演练 4 课时训练 规范提升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考点一 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1)从 九一八 事变开始,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2)1937 年,发动 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2.日军的滔天罪行 (1)1937 年 12 月,日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2)1941 年初,日伪军在河北丰润县制造了潘家峪惨案。 (3)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试验。

第9讲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第9讲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二、侵华日军的罪行 1、野蛮的军事进攻 2、南京大屠杀 1937.12.13南京沦陷
3、细菌战和毒气战
4、以华治华,扶植傀儡政权(伪满,汪伪等),实行殖民统治。 (1)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 国东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 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 “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伪满洲国”初期为“共和” 体制,不久后以立清废帝溥仪为“元首”,初期称号为“执政”, 年号“大同”,溥仪后称“皇帝”,年号“康德”。 (2)汪伪国民政府1938年12月8日,亲日主和派首领、国民党副总 裁、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汪 精卫(兆铭),托词到昆明进行演讲;按预先策划好的叛国降日路线, 先飞到昆明,再转飞越南河内;12月18日,汪精卫夫妇和曾仲鸣﹑ 周佛海等逃离到越南河内后汪精卫登上伪国民政府“宝座”,发表 降敌“艳电”。其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名,实际上则是日本 在战争期间扶持的傀儡政权之一。1940年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于南 京,汪精卫担任该政权的“国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院长,周佛 海、李士群为主要成员;1945年抗战结束后解散。 5、以战养战,进行经济掠夺,实行“三光”政策。 6、推行奴化教育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原因 (1)日本侵华的不断加深,中日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2)共产国际七大(1935.7)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推动;
共产国际七大揭露了法西斯的阶级本质,呼吁各国人民行动起来,反 对法西斯,制止战争爆发,要求各国共产党联合其他民主阶层建立反法西 斯人民阵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要争取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 略的民族统一战线。会议决定,鉴于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各国具体情况又 极为不同,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党内部组织的事务”。 大会实现了共产国际的重大策略转变,纠正了“左倾”宗派主义错误,对 推动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展起了积极作用。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 -2人民解放战争............................................................................................................ - 8 -单元整合 ....................................................................................................................... - 11 -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一局部抗战1.九一八事变(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概况:日本关东军破坏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此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

(3)结果:日本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

(4)影响: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2)1933年,日军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3.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事变: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2)一二·九运动:“华北自治运动”激起北平学生1935年12月9日大规模游行示威。

这一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4.西安事变(1)时间:1936年12月12日。

(2)爆发: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3)结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与典例【最新考纲】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我国的解放战争。

知识点一抗日战争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年)1.背景(1)日本方面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成为其既定国策。

②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局动荡,国内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中国方面:国民党加紧“围剿”红军。

(3)国际方面: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苏联自保。

2.侵华史实(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

(3)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中国共产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2)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开始做抗战的准备。

(3)人民大众①爱国官兵开始组织自发的抗日斗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②人民群众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③爱国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

二、全民族的抗战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2.日本的侵华罪行(1)军事侵略与占领:卢沟桥事变后,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东和华南大片中国领土,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

(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并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4)对沦陷区进行血腥残暴的殖民统治。

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

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1)防御阶段的四大会战(1937.8~1938.10)(2)相持阶段的抗战(1938年10月~1945年8月)(3)评价①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任务,较积极地抗战。

②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

③鼓舞了民心士气。

④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

⑤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争取了国际的同情和支持。

5.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1)概况①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15师创建了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此后,120师和129师相继创建了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等根据地。

新四军建立了皖中、淮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

②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③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2)评价: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

相持阶段到来后,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6.侵华日军的罪行7.抗战胜利及意义(1)抗战胜利①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②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战结束;9月3日,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这一天被定为中国抗战胜利日。

③1945年10月,中国从日本手里收回台湾。

(2)抗战胜利的意义①是中国近百年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壮大人民革命武装力量,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衰亡到复兴的转折点。

【拓展】1.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14年,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4)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3.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深刻意义(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

日本侵华始于九一八事变,因而,中国抗日战争也始于九一八,“十四年抗战”不仅对八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六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不同于国民政府最初的不抵抗政策,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变后即通电全国,号召广大民众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建立反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931年开始的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的战场。

(4)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九一八开始的中国抗战充分展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知识点二人民解放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中国人民渴望和平统一,反内战;国际爱好和平力量反战。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2.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1946年初、重庆。

(2)结果: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但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人民解放战争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过程3.意义(1)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拓展】一、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影响1.军事上:土地改革促进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解放区的粮食产量,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财力和人力基础。

2.政治上:巩固了共产党在解放区的领导地位。

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真诚的拥护,在一个农民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其意义无比巨大。

3.经济上: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改革让农民当家作主,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关系上:改变了两千多年来农村的社会关系。

封建土地所有制终于被废除,农民真正成为土地和农村的主人,农村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二、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1.两党阶级性质的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的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考点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例1】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B.它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C.它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D.它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答案】D【变式练习】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这反映了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宣言为1935年的《八一宣言》,在该宣言中,中共号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C。

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国民党对抗日的态度,排除B;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排除D。

考点二抗日战争【例2】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

”这场“仗”指的是A.太原会战B.百团大战C.枣宜会战D.台儿庄战役【答案】D【总结】国共合作形势下的两大战场【变式练习】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A.夫唱妇随赴战场B.抗战流血不流泪C.国共北伐齐协力D.解甲归田喜而泣【答案】B【解析】根据“1940年”可判断当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不许戎衣有泪痕”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奔赴抗日战场的情形,即抗战流血不流泪,所以“不许戎衣有泪痕”,故选B项;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上战场,而不是夫唱妇随上战场,故排除A项;国共北伐和漫画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不许戎衣有泪痕”是指奔赴战场,而不是解甲归田喜极而泣,故排除D项。

考点三解放战争【例3】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

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答案】C【解析】C对: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地位开始于1948年11月,当时处于战略决战时期,因此应为三大战役进行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