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9c0e59db307e87100f696bc.png)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1课时教案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1.出示青藏高原范围和位置图提出问题:观察青藏地区在中国的位置,描述其范围。
2.出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补充:穿过藏高原的主要纬线:30°N,40°N3.引导学生观看雪山连绵的景观这样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形成的呢?引导学生在图中描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归纳本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2.出示我国地势剖面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总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
3.出示青藏高原的景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湖泊星罗,沼泽连片4.认识青藏高原的河湖:引导学生找一找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河流?湖泊?追问:为什么青藏高原有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出示澜沧江源头、长江源头等总结:青藏高原海拔高,山顶年积雪,冰川广布。
当气温升高时,冰雪消融,这些冰雪融水成为了许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5.探究青藏高原的气候结。
对比分析成都和拉萨的气温资料,并思考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交流展示: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冬寒夏凉,降水少,昼夜温差大。
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1.合作交流: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你要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棉衣:御寒,因为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日温差大。
防晒物品:防紫外线,因为这里光照强,太阳辐射强烈,为避免皮肤受到伤害2.结合图文资料,说一说你最想看哪些景观?请你展示你感兴趣的景观?展示青藏高原景观图片:补充介绍:(1)念青唐古拉山脉山顶终年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温暖B.湿热C.高寒D.干旱3.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A.藏绵羊B.藏山羊C.藏野驴D.牦牛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4~5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cb3644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a.png)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2课时教案1.出示图片——西北地区的草原景观,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出示西北地区畜牧业图。
提出问题: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畜牧业区?这两类草原以贺兰山为界。
3.对贺兰山东西的自然条件:在我国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地区有许多“山地牧场”。
它们随着海拔的变化,从低处的荒漠草原到高处的高山草地,类型不一而足,草种也有明显差异。
牧人们不浪费每一处资源,根据气候、地形和牧草长势,在牧场之间按季节迁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转场”。
4.提问:找出西北地区优良畜种有哪些?5.开拓视野:(1)三河牛是中国培育的乳肉兼用品种。
产于额尔古纳市三河地区,三河分别是:根河、得耳布尔河、哈布尔河。
(2)三河马外貌清秀,体质结实,动作灵敏,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强等特点,优良的乘挽兼用型马。
(3)新疆细毛羊,不仅产毛量高,而且羊肉细嫩味美,很受各族人民喜欢。
来到伊犁的人们在品尝细毛羊的羊肉后,都会赞不绝口地说:“伊犁的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
”(4)伊犁马是我国珍稀的动物资源。
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
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
6.阅读拓展: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蒙古包是区的传统民居。
它常用木杆作支架,外面罩有白色羊毛毡;有一个门、一个窗;顶部可以打开,以便透光通气,下雨、寒冷时便遮起来。
蒙古包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为了使畜群吃到充足鲜嫩的草,牧民会根据草场和季节变化,赶着畜群,携带“房子”,从一个草场转移到另外一个草场。
蒙古包就成了“可移动”的房子。
1.出示图片——种植业分布图提出问题:请找出西北地区的主要种植业和分布地区?2.请结合资料分析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点拨补充: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cbd79b1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b.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从而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具体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地区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农业发展需要适应自然环境,保护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情况。
2.难点: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自然特征发展农业。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具体地区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资料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自然特征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具体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的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湿热气候和水稻种植,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和畜牧业发展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4575442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9.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课《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
同时,学生需要将已有的地理知识与农业相结合,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掌握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农业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农业实例为依据,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问题和对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农业案例,制作PPT,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农业基础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各地农业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提问:“你们认为农业发展受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我国农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具体农业案例,让学生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d7ee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a.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认识不够全面,对我国农业分布特点的理解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关心国家粮食安全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2.难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农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产区的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生产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观察法:观察我国农业分布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农业分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分布图、案例资料、多媒体课件。
2.安排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农业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教师总结:我国农业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教师提出问题:农业生产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bdf86f6af45b307e971978a.png)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记住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地形区、半岛、岛屿、河湖等分布。 3、知道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知道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5、知道南方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矿,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6、知道南方地区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 过程与方法: 读图知道南方地区的经济特区及沿海开放城市的分布,并学会分析其临海分布对经济 发展的有利之处。 了解南方地区的有我色金属资源及水能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南方地区的学习,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激 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1、发现学 生存在共性或 个性问题,为 导疑作准备。
2、培养学 生自学过程中 发现问题,小
组讨论、互助
学习的习惯,
提高学生独立
学生通 过读图、填 图、归纳
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城市
学习、合作学
1、位置:本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邻东海,南 习的能力。
邻南海。
2、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台湾
设计意图
引出课 题,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情。
1、学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让学生
生齐读学习
1、记住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
明确本节课的
目标;
2、记住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地形区、半岛、岛屿、河湖等
学习目标。
2、教
导 师解读学习
学 目标时圈点
3、知道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c26de0a33d4b14e84246883.png)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1.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高寒,及其带来的影响。
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及生活的特色。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欣赏景观图片方式引入。
师提问:这是捕捉的哪个地区的图片?生答略。
)二、新课学习1、师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图》,师提问:你能从图中找出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青藏地区有哪些山脉和河流?请举例。
生答略。
2、师展示《中国地形剖面图》,师提问:根据这幅剖面图,你们知道青藏地区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生答:高。
师小结: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3、承接提问:说到青藏地区地势高,会有什么影响?生答:海拔高,所以这里雪山冰川多。
而且海拔高,所以气候寒冷。
师展示雪山和冰川景观图并小结: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等的发源地。
师展示拉萨和成都气温降水量图,提问:说说两地(同纬度附近)气温有何差别?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答略。
师小结:由于受地势影响,所以青藏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所以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
这就不难理解传统服饰藏袍与气候的关系了。
4、师讲述:气候不仅对生活有影响外,还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那么该区的农业生产在独特的高寒气候下有何特色?生自学阅读书88—89页,后小组交流回答。
生答:这里以畜牧业为主。
因为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只有草类生长,只能发展畜牧业。
师反问:平原区的畜种能在这正常生长发育?生答:不行,只有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高原环境的牲畜才可。
师展示《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提问:除了反映畜种的分布外,还告诉我们什么?生答:种植业只分布在河谷地区。
主要是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三、探索学习师讲述:暑假将至,了解了青藏地区,我们来次雪域高原之旅。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b7963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4.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农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农业的分类、特点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地理知识与农业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特点。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答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案例资料,如我国主要农业产区的图片、数据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小组讨论问题,如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主要农业产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农业案例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和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d3992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5.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主要农业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仍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农业实例较多,但缺乏系统地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农业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图片、地图等资料。
2.设计好案例分析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3.准备PPT,以便进行课件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主要农业区的自然特征,如地形、气候等,同时展示相关地图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以具体农业实例为载体,设计案例分析题,学生分组讨论。
让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7ae39b3af1ffc4fff47ac6b.png)
1、要求学生读P75~76图文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题。
2、了解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三、梳理归纳
四、评价园地
小组合作完成
交流反馈
小组合作完成
交流反馈
思考回答
演示课件
解释说明
演示课件
解释说明
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第一节: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草原和荒漠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指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看图说出本区包括的省份。
3、找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概括地形特点。
4、要求学生根据位置和地形特点来说出本区的气候特征及河流特征。
5、完成教材73页活动题,检验学生所学。
转承:干旱的气候对河湖、地表植被影响很大,那对农业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二部分: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欣赏西北地区的景观图
根据自主学习单自学完成任务
学生总结
思考回答
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出对西北地区的直观印象。
播放课件,解释说明。
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并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教师应对措施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牧区:
1、要求学生读图8.5和P74—75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题。
2、总结
转承:本区农业虽然是以畜牧业为主,但是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也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下面我们接着学习本区种植业的分布及特点。
教材简析
学习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农业特色。
学习难点
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导学关键
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
情景设置法、合作探究法、读图观察法等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d8c371089eb172dec63b77b.png)
培养学生 自学及小 组合作能 力;请学 生讲解可 以锻炼孩 子的胆 量,也提
3、 巡视学生完成导学案情况,遇到 有困难同学给予指导。
4、 请每组同学上来回答一个自然环 境的相关内容,。
5、 老师讲解: (1)地理位置与范围:从图中 我们可以看出,青藏地区位于我 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 昆 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 国界。 (2)主要省级行政区:从全国 政区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3)主要地形区:从我们上学 期学习过的全国主要地形区有 哪些在本地理区域?对主要是 青藏高原还有高原盆地柴达木 盆地。 “远看是山”青藏地区也有很 多非常重要的高山,如: 请看图片因为有很多冰川的存 在,所以青藏地区也是很多大 江大河的发源地,所以本地有 非常丰富的什么资源? (4)地势特征:高(被称为世 界屋脊)因为高也就导致了当 地的寒。 (5)那么当地气候特征是怎样 的呢?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 到,拉萨和成都纬度位置如 何? 那么什么导致了温度的差异呢? 如何看这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以拉萨为例看出青藏地区日温差 大,年温差小的高原山地气候, 所以我们也就能解释右边黑板的 哪个问题?对藏袍的不同穿法。 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生活。 在看这里孩子的脸跟我们这孩子 肤色有什么明显不同?对红脸 蛋,是高原红,原因是因为当地 的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大造成 的。所以当地太阳能丰富。 (6)植被:因为这里高寒的条
同背后的原因。
二、自然 环境
1、 神秘的青藏地区,我们希望了 解,先从自然环境入手。请同学 们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第一部 分内容。
2、 教师板书,自然环境:地理位置 及范围、主要省级行政区、主要 地形区、地势特征、气候及特 征、植被。
1、 阅读课本,同组内讨论 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内 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855fa52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c.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本节内容通过探究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对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尚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农业生产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不同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观念,提高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区的农业生产,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农业生产案例,如南方水田、北方旱地等。
2.制作PPT,展示各地农业生产图片及数据。
3.分组讨论的任务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各地农业生产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的多样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吗?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农业生产案例,如南方水田、北方旱地等。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何特点?它们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fdd8b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9.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内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气候等,认识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及其分布,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农业在不同自然特征下的布局和调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农业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案例:收集南方地区的农业案例,用于案例分析。
3.教学道具:准备与南方地区自然特征相关的道具,如地形模型、气候图等。
4.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bc9a6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f.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主要农业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不同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可能还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案例资料。
2.制作PPT,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农业发展情况。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丰富的自然景观。
随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地区的自然特征吗?它们对农业有什么影响呢?”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PPT,展示我国主要农业区的自然特征及农业发展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1.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1.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428c8f24b35eefdc9d333d5.png)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第1课时教案1.展示西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和西北地区范围图。
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地图,找出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金山、长城等地理事物。
请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出示问题: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区和相邻的国家?补充: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相邻。
1.探究自然环境——地形地势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1)引导学生完成:观察地图,找出位于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并分析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2)展示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观、塔里木盆地、塔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景观(3)追问:新疆的地形有何特征?总结:新疆的地形归纳为—三山夹两盆。
补充: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
2.探究自然环境—河流(1)展示新疆境内河流:补充:塔里木河,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无缰之马”和田地、种田”。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
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
(2)提问:北地区还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呢?并且分辨哪些河流属于外流河?哪些属于内流河、湖?(3)追问:你发现西北地区河流有什么特点?归纳:西北地区多为内流河,季节性的河流等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为什么呢?3.探究自然环境—气候(1)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提:观察中国气候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有什么特征?展示图片——分析解释其原因:展示描述的一种怎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2)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探究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规律。
黄河、额尔齐斯河;内流河:塔里木河;内流湖:艾丁湖(3)发现与交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因为西北地区降水少。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168e281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6.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认识不足,对不同地区农业特色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自然特征的角度去分析农业发展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自然特征的角度去分析农业发展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各地的的自然环境。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实例,让学生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3.准备好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我国各地的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析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让学生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8c9d4375ef7ba0d4b733b37.png)
3、坎儿井
利用教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认识坎儿井。
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农产品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知识拓展】
西北地区农业发展需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因此,西北地区牧业和农业的发展要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要把生态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生通过教材P73第二自然段文字材料,结合幻灯片展示图片。
2、西北地区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为什么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变为荒地?
运用多媒体出示地图,学生读图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自然环境特征整体性。
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内部的差异性。培养自主学习、读图分析能力,培养了合作互助探究的能力
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
1、畜牧业
(1)、提问:既然西北地区这么干旱,地表植被为草原、荒漠,这里农业生产是怎么样的呢?
(2)、提问:主要的牧区有哪些?分布在哪里?草场和优良畜种有哪些?
2、灌溉农业
引导学生读图,教师提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是不是除了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呢?
引导学生分析干旱的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根据视频或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干旱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初二的学生已经了解了学习地理的主要方法,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可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来自主合作探究。西北地区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明显差异,学生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学生具备上网收集、筛选图片的能力,运用智能设备进行演示的能力,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过演示文稿的制作。这些都为本节课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1ebd3c10b4e767f5bcfce7b.png)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刘桥中心学校杨立芳教学目标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能分析南方地区气候、地形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能分析南方地区气候、地形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创设情境,导课示标】1.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文人、摄影家的南方地区:2.展示教学目标【问题引领,自主探究】自学课文44—46页思考下列问题。
1.你能说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吗?2.南方地区的地形、地势各有何特征?3.南方地区的气候是什么类型?4.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征?5.南方地区河流的水文有何特征?6.南方地区的土壤有什么特色?7.南方地区的植被有什么特色?【小组合作,讨论解疑】针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共同探讨解疑。
【展示交流,点拨评价】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学生指图描述本区的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在描述边界线的基础上,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二、读图、查找定位置:认识南方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熟悉其空间分布1.找出边界:秦岭、淮河、青藏高原。
标注海洋和河流。
2.查找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3.识图填图:在相应的空格里,填上各地理事物的名称,检测读图效果。
三、分析、探究、找差异: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和内部地形差异,探究南方地区内部地形差异。
读南方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对比高度表说出颜色如何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几个色区?估计各自的海拔大致是多少?各区域叫什么名称?结合我国地形知识,描述各区域的地形特点,将结果填到表中。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差异明显。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四、分析资料说联系(一)探究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查找北纬30°线和北回归线,并标注出来,分析南方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及所属的温度带,分析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特点。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0535623770bf78a6429544a.png)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习目的】1、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能分析青藏地区高和寒为特色的自然特征3、青藏地区的主要牧区【学习重点】4、青藏地区“高”和“寒”为特色的自然特征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畜牧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新课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教师:听着优美的乐曲,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青藏高原。
青藏地区多年来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有课,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到青藏地区一游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到青藏地区进行短暂的一游。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4——89页回答:1.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部、以西、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
“,”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3.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年温差,日温差。
由于海拔,空气,日照,太阳辐射。
成都和拉萨都位于北纬300附近,但两地1月和7月的气温车别很大,原因是受因素的影响,拉萨位于海拔高。
气候冬寒夏凉,气温年较差,但日较差,藏族的传统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而设计的。
4.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干扰少大部分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生长着、、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5.湖泊: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高原淡水湖是6.高原之舟:高原之舟指的是,它的毛皮可以保持体温,预防寒冷、体身,可以载负重物。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7.牧区: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牧区,主要的牲畜有、、,他们都能适应、、等特殊高原环境。
8.河谷农业区: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气温较,有利气候条件是日照。
主要的农业区有南部的谷地,东部的谷地,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的好处是:气温较,土质较肥沃。
适合喜温凉的、生长。
9.生活习惯: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为了抵御严寒。
人们都爱喝酒,民居多为。
因为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c2fad50740be1e640e9a9e.png)
集中在黄河沿岸平原,呈带状;西部集中在沙漠 边缘的绿洲,呈点状。铁路沿线的工矿区也呈带状
农田、村镇、城市 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合作探究二】牧区和灌溉农业
【出示图片】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示意图
1.【提问】西北地区的农业以什么部门为主?(生:畜牧业)
主要分布在哪里?有怎样的差异?
学生指图回答:两大牧区,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2. 通过本区发展农牧业的事实,树立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法、讲述法、谈话法,注意与前两个地区的比较、分析。 教学过程:
学生讨论后回答: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形成原因:深居内陆
【出示投影片】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本区地表植被,由 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图讲述】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贺兰山以西的
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
以贺兰山为界
老师小结: 畜牧业为主
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场(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特区――山地牧场(新疆细毛羊)
2.【转折提问】在这种干旱的环境下,除了畜牧业,是不是就没有种植业了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1.教学分析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词导入
教师出示《沁园春·雪》的诗句及相应景观: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我们班哪个同学朗诵最好、最有感情,给我们朗诵一下这首意境壮丽的诗词?
学生朗诵
教师引导:这首诗词、这些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这个地区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引出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朗诵、景观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课节密切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课堂,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二、探究深入,走近北方地区
情景一:认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
教师引导设问: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中国地理时,认识了中国的自然环境,那么北方地区在哪,都包括哪些范围,具有什么样的自然特征呢?今天我们将从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来认识北方地区。
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地图,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交流讨论,完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学习。
问题: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_________以东、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_一线以北,东临_____海和_____海。
2.地形:以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_______平原和_______平原;西部有__________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温度带),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
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称为“_______”。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________”。
全班交流展示,找代表指图讲述,教师点拔提升:
完成活动: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气温石家庄高于齐齐哈尔,石家庄寒冷时间短,这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齐齐哈尔纬度比石家庄高;降水石家庄冬夏季都多于齐齐哈尔,这是海陆位置的影响,石家庄距海比齐齐哈尔近。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温石家庄比延安高,原因是延安比石家庄地势高;降水石家庄比延安多,原因是石家庄比延安距海近。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前边中国地理的学习,对于整个中国地理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已经很熟悉,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问题,这样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转:由于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地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北方地区农业的点。
情景二:认识北方地区农业特征
教师引导思考:北方地区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都有哪些农作物?它发展农业什么有利条件呢?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教师继续启发:气候特点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教师追问:北方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联系学过的知识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
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进行反馈总结。
【教师总结】
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而降水量都很少。
由于这期间华北平原的气温较高,降水很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加上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很大,所以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所以经常会发生春旱。
解决措施: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的作物;打机井,采取喷灌等。
教师启发提问:北方地区是所有的地形区都春旱严重吗?春旱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春旱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东北平原气候冷湿,不经常受春旱影响,但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教师总结: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目前,国家采取了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空间变化、修建水库调节降水的时间变化等措施解决华北平原的春旱,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设计意图】本情境主要认识北方地区的农业特征及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设计思路是先认识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再分析不利影响,再到解决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既全面立体地认识了北方地区的农业,又使学生地理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渐进的发展。
三、拓展交流
教师创设情境:我国首都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也属于北方地区,华北平原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有什么特点呢?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土质及农业生产方式几方面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让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地理,同时也是对本节知识内容的一个印证和拓展。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也明确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可以看出确实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经历的就是一个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人地和谐发展的过程。
【素材积累】
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这一年,他摘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
一些人哪怕有钱了,心里也永远甩不脱穷的影子。
2、10月19 日下战书,草埠湖镇核心学校组织全镇小学老师收看了江苏省泰安市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摘宜昌所作的教训呈文录象。
秦校长的讲演时光长达两个多小时,题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