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本科插班生《环境化学》》考试大纲(1)
环境化学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专升本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化学与环境的相互作用B.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C. 化学实验方法D.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2. 下列哪个不是环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大气污染B. 水体污染C. 土壤污染D. 食品加工3.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个术语与“温室效应”无关?A. CO2B. CH4C. N2OD. O24. 环境化学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A. 工业排放B. 农业化肥C. 生活垃圾D. 所有选项5. 以下哪个是环境化学中常用的污染物检测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可见光谱法C. 质谱法D. 所有选项6.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个物质不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A. DDTB. 多氯联苯C. 农药六六六E. 酒精7.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个不是大气污染物?A. 氮氧化物B. 硫氧化物C. 一氧化碳D. 氧气8. 环境化学中,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哪些?A. 工业废水B. 农业排水C. 生活污水D. 所有选项9. 下列哪个是环境化学中常用的环境质量标准?A. GB/TB. ISOC. ASTMD. 所有选项10.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个不是土壤污染的来源?A. 农药残留B. 重金属C. 放射性物质D. 植物生长答案:1-5 A D D A D 6-10 E D D 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中,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2. 环境化学中,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农药、化肥、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3. 环境化学中,水体污染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藻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4. 环境化学中,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环境化学考试资料

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大气的机械运动、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影响、污染源本身特性
(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污染源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以湍流和风为主导作用
风:气块规则运动时水平方向速度分量,使污染物向下风 向扩散;
湍流:使污染物向各个方向扩散;
浓度梯度: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
自由大气的逆温:乱流逆温 下沉逆温 锋面逆温
空气气块的稳定性是由密度层节和温度层结共同决定的。
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是由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有关。Γ<Γd,大气势稳定的;Γ>Γd,大气是不稳定的;Γ=Γd,大气是平衡状态。
大气的垂直递减率越大,大气越不稳定。反之,则越稳定。如果垂直递减率减小,甚至造成等温和逆温状态,这是对大气垂直对流运动造成巨大障碍,地面气流不易上升,使地面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难以借气流上升而扩散。平流层的垂直递减率是负值,垂直混合很慢,所以当污染物进入其中难以扩散,甚至可以滞留数年之久
大气垂直递减率:Γ=—dT/dz T——绝对温度K, z——高度
在对流层中,Γ>0,Γ=0.6K/100m,即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当Γ<0 时,称为逆温层。这时气层稳定性强,对大气的垂直运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根据逆温形成的过程不同,可分为两种:
近地面层的逆温:辐射逆温 平流逆温 融雪逆温 地形逆温
一次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且在大气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又称为原发性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成分或几种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的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为继发性污染物。
环境化学考试内容

《环化》知识点一、基本概念: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与分子吸收总光子数之比。
:(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通过降雨、降雪等使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的过程。
: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
: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并和一次污染物混合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的现象。
:对流层中,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层带。
: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暖后,以长波辐射散发热量时,被大气中不断增加的CO2、甲烷等温室气体截留,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分配平衡时某一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两类物质中的浓度之比。
: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化学物质在辛醇中质量和在水中质量的比例。
:某些有机污染物必须在另外的化合物向微生物提供碳源或能源时才能被降解的现象。
: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
: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且已达到吸附饱和时的土壤。
: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有一部分为致酸离子(也即不全为盐基离子)的土壤。
:在不使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的条件下,土壤中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产生的酸度。
:又称为有效酸度,指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
:由水、土壤或两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质随土壤微粒一起流动的现象。
:施药后附着于土壤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指施于土壤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75%~100%所需的时间。
:少数固体物质与膜上具有特殊亲和力的蛋白质接触,改变膜的表面张力,引起膜的外包或内陷而被包围进入膜内的一类物质运输过程。
(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考试全套复习资料(戴树桂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2+ hν NO + O(2)HNO2 + hν HO + NO 或HNO2 + hν H + NO2(3)HNO3 + hν HO + NO2(4)H2CO + hν H + HCO 或H2CO + hν H2+ CO (5)CH3X + hν CH3+ X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HNO3、NO3和HNO3等物质。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CH2(O3)CH2O3 + CH2 == CH2H2CO+H2COO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ClCl + O3O2 + ClOClO +O O2 + Cl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光化学烟雾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8、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__爱根核模__、__积聚模___、_粗粒子模__.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__。
环境化学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5*3’)1.环境污染:(PPT)人类活动产生的副产品和废物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干扰和侵害,如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等。
具体地说:环境污染就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土壤和动植物污染并达到有害的程度。
(课本)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做环境污染。
2.环境化学: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3.环境污染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分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大部分污染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
4.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5.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CO、SO2 、NO等。
6.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质,如臭氧(O3)、硫酸盐颗粒物等。
7.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是指有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传输和分散的过程。
8.天气形势:是指大范围气压分布的状况,局部地区的气象条件总是受天气形势的影响。
9.自由基:也称游离基,是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为成对电子的碎片。
大气中常见的自由基如HO.,HO2.,RO.,RO2.,RC(O)O2.10.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或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的现象。
12.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
环境化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1.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介质中化学物质存在、行为、效应以与减少或消除其环境影响的科学2.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功能和结3.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人类健康的变化的物质4.环境污染: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动植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程度,生态界的生态系统遭5.污染物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空间位移以与其所导致的污染物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6.污染物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导致存在形态或化学结构转变的过程。
7.干沉降: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质发生碰撞后沉降8.湿沉降:通过降雨、降雪使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的过程9.酸性降雨:通过降雨、降雪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10.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一次污染物大气,经过太阳光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光化学烟雾12.硫酸型烟雾:由于燃料燃烧生的二氧化硫,颗粒物以与二氧化硫氧化形成的硫酸盐颗粒所造成的大气污染13.水质指标:水样中除水分子外所含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浓度14.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15.生物需氧量(BOD):在好气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所氧化,在一定期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16.化学需氧量(COD):氧化水中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所需化学氧化剂的量17.总需氧量(TOD):水中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要的氧18.总含盐量(TDS):天然水体中常见主要离子总量TDS=[K++Na++Ca2++Mg2+]+[HCO3-+Cl-+SO42- ]19.Henry定律——一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正比于与液体所接触该种气体的分压与称为Henry定律,该常数称为Henry定律常数。
广工期末考环境化学复习提纲(1)

环境化学第一章绪论1.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环境科学的形成。
(1)环境问题的产生p1:①环境问题是指环境受到破坏而引起的后果;或是引起环境破坏的原因。
大多数环境问题是因果兼而有之的问题。
②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产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
而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即环境问题。
③环境污染作为环境问题中的一类,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约占80%~90%)和生物的三方面。
(2)环境科学的形成p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60年代的酝酿和准备,到70年代初期,有较多不同学科的科学工作者投入防治环境污染的研究领域,经过较长时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在原有各相关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环境质量及其控制和改善为目的的综合性新学科——环境科学。
2.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
P3-4(1)研究对象: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具体的研究体系涉及到包括人类活动圈在内的“五大圈层”各类物质的化学相互转换体系。
(2)地位:环境化学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它在掌握污染来源,消除和控制污染,确定环境保护决策,以及提供科学依据诸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3.掌握大气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1)大气结构p17-20:根据大气的化学组成分布,可分为均质层(90km以下)和非均质层(90km以上);根据大气的电离状态分布,可分为电离层(60km以上)和非电离层(60km以下)。
但目前世界普遍采用的是根据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特征,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约下降0.6℃,对流层顶温度为-53~-83℃。
2020年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2020年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校考专业课:市场营销学)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市场营销的内涵与理念一、市场营销的内涵(识记)市场营销的内涵是一种向顾客、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传播、传递和交换价值的一系列活动、组织和过程。
市场营销是科学,也是艺术,更是哲学。
二、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理解)市场营销理念指潜在地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哲学观念、思想和态度。
市场营销理念可分成传统市场营销理念和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第二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一、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识记)市场营销环境指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所有外部因素和条件。
市场营销环境大致可分为直接营销环境(微观环境)和间接营销环境(宏观环境)。
二、宏观环境分析(理解)宏观环境主要指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等。
三、微观环境分析(理解)微观环境包括企业的供应商、营销中介、顾客、竞争者、公众等。
其中,最核心的是顾客与竞争者。
一、营销环境分析的工具(理解、应用)常用的营销环境综合分析方法是SWOT分析。
第三章购买者行为分析一、市场的要素与类型(识记)市场是一切具有特定的欲望和需求,愿意并且能够以交换来满足此欲望和需求的潜在和现实顾客的集合。
市场的基本要素从卖方角度包括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从宏观角度包括一定量可交换的产品、卖方和有支付能力的买方。
市场的主要类型包括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
二、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分析(理解、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分为复杂的购买行为、寻求多样性的购买行为、减少失调的购买行为、习惯性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五阶段模型包括确认需要、搜索信息、评估备选方案、购买决策、购后行为。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附答案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Chapter 11、现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有哪些?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损伤。
2、环境化学的分支。
环境分析化学、各圈层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化学。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有哪些特性?(1)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a. 按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b.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c.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d. 按人类社会活动不同功能产生的污染物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生活污染等(2) 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主要特性是:持久行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的所谓“三致”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4、优先控制污染物及其种类在众多污染物中被筛选出潜在危害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称为优先污染物。
优先控制物包括如下几类:挥发性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多氯联苯、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类、酞酸酯类、农药、丙烯腈、亚硝胺类、氰化物、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在“黑名单”中,共有14类,68种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其中优先控制的有毒有机化合物有12类,58种,占总数的85.29%,•Chapter 21、大气层的化学分层﹤86 km、匀和层或湍流层86~90km、90km~110km、> 120km、非匀和层、外大气层500km以上。
2、温室气体的种类(举例)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CFC 11、CFC 12、四氯化碳。
3、酸沉降化学酸沉降(acid deposition)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湿沉降),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到地表(干沉降)的过程。
湿沉降 (wet deposition)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
环境化学知识点拟稿考试内容

第一章1.环境污染因子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其中化学污染占比最高,可以达到80%-90%。
第二章2.环境化学的定义: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光化学反应定义:指的是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发生的化学反应。
4.大气中存在的自由基中氢氧自由基(HO·)、过氧羟基自由基(HO2·)最为重要。
5.氢氧自由基(HO·)的重要来源是大气中臭氧(O3)的光解,HNO3和H2O2的光解也是大气中氢氧自由基(HO·)的重要来源之一。
6.醛类的光解是大气中H02·自由基的重要来源之一。
7.甲基是大气中存量最多的烷基,主要来源于乙醛和丙酮的光解。
8.气溶胶的形成机制:气溶胶粒子的成核是通过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的。
气体向微粒的转化过程,从动力学角度来看,可分成以下四个阶段:①均相成核或非均相成核,形成细粒子分散在空气中;②在细粒子表面,经过多相气体反应,使粒子长大;③通过布朗凝聚和湍流凝聚,粒子继续长大;通过干沉降和湿沉降清除。
9.按气溶胶粒子大小分类:粒径大于30微米的粒子称为降尘,粒径小于10微米的微粒称为飘尘(又称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微粒称为细粒子。
10.简述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及其特性:气溶胶粒子概括为三模态模型,即粒径小于0.05μ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粒径在0.05-2um 范围的粒子为积聚模;粒径大于2μm的粒子称为粗粒子模。
1)爱根核膜——粒径小于0 .05um,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气溶胶粒子和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转换的二次气溶胶粒子,所以又称成核型。
2)积聚膜——粒径在 0.05~2 um范围内,主要来源于爱根核膜的凝聚,燃烧过程所产生蒸汽冷凝、凝聚,以及由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分子转化成的二次气溶胶等。
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主要的去除途径是扩散,这两种膜合称为细粒子。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福建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学士学位考试。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
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内容。
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内容(一)绪论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
(二)大气环境化学1.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2.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3.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太阳和地球辐射间的能量平衡;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
(三)水环境化学1.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2.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着重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3.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
着重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环境化学复习纲要

第一章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2.由包含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各圈层的自然环境和以生物圈为代表的生态环境组成地球环境系统,再与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技术活动的人类活动圈形成彼此相互间存在错综复杂关系的综合体系。
3.环境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弃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4.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可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
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5.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主要形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机械迁移最重要。
6.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物质的过程。
第二章7.大气层的结构:⑴对流层(①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6℃②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对流层)⑵平流层(有厚约20㎞的一层臭氧层,臭氧的空间动力学分布主要受其生成和消除的过程所控制:⑶中间层⑷热层8.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CO2,SO2,NO)9.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质(O3,硫酸盐颗粒)10.含氮化合物:大气中存在的含量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N2O、NO、NO2。
其中N2O是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
燃烧产生的NOx主要是NO,占90%以上。
11.垂直递减率():,=0,称为等温气层;<0,称为逆温气层。
若< ,表面大气是稳定的;> ,大气是不稳定;= ,大气处于平衡状态。
(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1,推荐文档

一 . 填空(每空 1 分1.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资源;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Γ d 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多环芳烃;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 、链终止;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pH 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 的颗粒物;14.P AN 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命体;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Cd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 等官能团;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20.pH 值在 4.5 至 8.3 之间时 , 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CO2 、 H2CO3、HCO3-;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22.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光解、挥发、生物降解;23.pE 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及清洁区27.在 S-P 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依据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环境化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水环境化学(1)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水中营养元素及水体富营养化(2)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3) 分配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挥发作用(4) 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基本要求:该部分主要内容涉及介绍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水中重要污染物存在形态及分布,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及水质模型。
要求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并运用所学原理计算水体中金属存在形态,确定各类化合物溶解度,以及天然水中各类污染物的pE计算及pE-pH图的制作。
了解颗粒物在水环境中聚集和吸附-解吸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分配系数、挥发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类水质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 大气的主要成分、大气层的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重点、难点内容〕(2)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3) 自由基化学基础、光化学反应基础、大气中重要的自由基来源、氮氧化物的转化、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光化学烟雾、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酸性降水、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4)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消除、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识别、大气颗粒物中的PM基本要求:该部分主要内容涉及大气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光化学反应基础,重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及其形成机制。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考试要求
1.熟悉基本概念:自由基、光化学烟雾、硫酸型烟雾、温室气体、温室效应、逆温、大气稳定度、PM10、PM2.5。
2.熟悉:大气层的主要组成与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
3.掌握:辐射逆温的形成与特点、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5.掌握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机制。
6.了解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7.熟悉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与毒性
考试内容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污染物在机体内的转运、污染物的生物转化。
1.了解生物转化中的酶及其组成。
2.熟悉重要辅酶的功能。
3.熟悉生物氧化中的氢传递过程。
4.掌握: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的转化过程。
5.掌握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现象产生的机理、特征与危害。
6.熟悉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消除途径。
(二)水环境化学
考试内容
水中污染物的分布与存在形态、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考试要求
1.了解水中污染物的分布与存在形态、水中营养元素种类。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823环境化学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环境化学主要内容: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与毒性等的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2.熟悉水体富营养化、分配作用、水解作用、生物富集、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光敏化作用、共代谢等基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环境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主要参考教材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2版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时的地位和作用,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及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考核要求:1、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方向;
2、掌握环境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
3、掌握污染物的类别;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及其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大气结构,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转化,大气光化学反应,重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及其形成机制。
考核要求:1、熟悉大气温度层结(大气分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臭氧层的位置。
2、掌握以下概念:气温垂直递减率、逆温层、气团(块)干绝热减温率、
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
3、掌握大气稳定度的判定。
4、了解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
5、掌握光化学第一定律、光化学第二定律、量子产率(效率)、光量子能
量与化学键的关系;掌握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掌握下列重要光化学反应:氧的光解、臭氧的形成与分解、二氧化氮的光解、亚硝酸和硝酸的光解、甲醛的光解、卤代烃的光解。
6、掌握大气中含氮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来源和形态及其在大气中的主
要反应。
7、掌握几种主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硫酸型烟雾、酸雨、
臭氧层破坏)的形成机制、特征、危害和控制对策。
8、掌握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化学组成及其去除过程。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水中重要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态,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过程、原理。
考核要求:1、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天然水酸度、碱度的概念、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2、熟悉有机污染物和金属污染物在水中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3、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
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4、掌握水体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的含义及绘制。
5、掌握电子活度、氧化还原电位和pE的含义;了解pE-pH图的应用;掌
握天然水体pE的计算。
6、掌握水体中重金属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的溶解-沉淀平衡。
7、掌握有机污染物在水中的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
生物降解作用等迁移转化形式的基本原理。
8、掌握分配系数(K p)、辛醇-水分配系数(K ow)、标化分配系数(K oc)
的概念,以及K p、K ow、K oc与溶解度四者之间的关系。
9、掌握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土壤的组成和性质,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中的迁移及作用机制,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考核要求:1、了解土壤的组成及性质。
2、掌握土壤的吸附性、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掌握土壤酸度的概念(活性
酸度、潜性酸度)。
3、掌握土壤性质对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4、了解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形式和影响因素。
5、掌握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形式,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生物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等过程和污染物质对机体毒性两方面的内容。
考核要求:1、了解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主要途径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
2、掌握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的概念与机制。
3、了解耗氧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4、掌握环境氮、硫及重金属的微生物转化。
5、了解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及作用机制;掌握毒物的联合作用和致癌、致
畸、致突变作用。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专归与效应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考核要求:1、了解典型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质的来源及基本性质。
2、掌握重金属(汞,砷等)和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等)等典
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基本转化、归趋规律与效应。
第七章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污染化学。
考核要求:1、掌握固体废物的含义及分类;
2、有害废物及其鉴别,有害废物的迁移途径及其危害;
3、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4、了解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主要类型,核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三、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主要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