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滋病培训记录

合集下载

传染病培训记录-(带目录)

传染病培训记录-(带目录)

传染病培训记录

一、前言

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我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水平,我国定期举办传染病培训。本记录详细记录了本次传染病培训的整个过程,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等,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二、培训内容

1.传染病基本知识:介绍传染病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病原体特征等,使学员对传染病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2.传染病防控策略:分析我国传染病防控现状,讲解传染病防控策略,包括疫苗接种、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等。

3.艾滋病防治:详细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等,提高学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4.结核病防治:讲解结核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提高学员对结核病的识别和救治能力。

5.疟疾防治:介绍疟疾的病原学、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使学员掌握疟疾的防控知识。

6.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讲解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分类、应对措施等,提高学员在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培训方式

本次传染病培训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包括:

1.线上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传染病基本知识、防控策略等理论课程的培训,学员可通过电脑、方式等设备进行学习。

2.线下培训:组织学员进行实地操作演练,如传染病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个人防护等,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传染病典型病例,使学员了解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过程,提高学员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传染病培训记录范文模板

传染病培训记录范文模板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系统介绍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策略,包括疫苗接种、个人防护、社区防控和医疗 救治等方面。
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与伦理问题
深入讲解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防治中的 伦理问题,提高了学员的法律意识和伦理素养。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传染病防治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有 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临床技能和操作能 力。
传染病培训记录范文模板
目 录
• 传染病概述与分类 •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 治疗手段与药物选择 • 预防措施与应对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传染病概述与分类
定义及特点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 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
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大多数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 性、季节性和地方性等特点。

宣传教育
开展传染病知识宣传,提高师 生或员工的防护意识。
配合政府措施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配合相关 部门的防控工作,如提供必要
的信息和数据支持等。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本次培训重点内容回顾
传染病基本概念与分类
详细阐述了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和分类等内容,使学员对传染病有了更全面的 认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2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2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2

第一篇: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2

2016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

时间:地点;人员:主持人:内容:

传染病防治的共性知识

(一)基本概念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感染过程三因素

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

1.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

(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

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变态反应属于后者。

(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

培训资料-艾滋病职业暴露培训

培训资料-艾滋病职业暴露培训

以史为鉴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Italy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Linda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
1998年,报道感染HIV+HCV 2003年,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暴露源 暴露途径 暴露程度 HIV阳性 HIV阳性 HIV感染状 (低传染性) (高传染性) 态不明 暴露源不明
暴露量较少 (一级) 不完整皮肤 或粘膜暴露
基本用药
基本用药
通常不进行 预防用药
通常不进行 预防用药
暴露量较多 (二级)
基本用药
强化用药
通常不进行 预防,对于 暴露源存在 HIV感染风 险时采取基 本用药方案 预防
职业暴露危害
心理的压力:窗口期 精神紧张、 恐慌、 情绪激动 身体的损害 对家庭的影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
HIV职业暴露主要和接触血液有关,临床许多科室(外科、 手术室、妇产科门诊、病房、骨科、消毒供应、实验室、急 诊室,牙科、内科、普通病房的外科操作、胃肠镜室等 ), 医务人员接触血液情况相当普遍,因此必须强调标准防护原
医务人员职业 安全---
艾滋病职业暴露管理

传染病培训记录X

传染病培训记录X

CHAPTER 02
传染病防控策略与措施
预防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 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改善卫生条件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提高 个人卫生水平,减少病原 体传播的机会。
接种疫苗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 疫苗接种建议,及时接种 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控制措施
疫情监测
建立疫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 报告传染病病例,掌握疫情动态。
多学科协作
对于复杂、严重的并发症,应组 织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和治疗, 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CHAPTER 05
传染病预防接种策略与实践
预防接种策略制定
1 2 3
确定目标人群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确定需要接种的目标人 群,如儿童、老年人、医务人员等。
制定接种计划 结合疫苗供应情况和目标人群特点,制定详细的 接种计划,包括接种时间、地点、疫苗种类和剂 量等。
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病 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 性传染病等。
传染病流行环节
01
02
03
传染源
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 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动 物或人。
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 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 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 程。
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 性免疫力的人,他们容易 受感染。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2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2

应急处理方案制定和执行
疫情报告和处置流程
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疑似病例和 确诊病例。
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理 ,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医疗资源调配和支援
社会心理干预和支持
协调医疗资源,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开展心理干预和支持工作,缓解居民恐慌 情绪。
CHAPTER 06
临床诊断流程梳理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包括 生命体征监测、各系统检查等 。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有助于 了解病变部位和范围。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 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症 状等。
实验室检测
根据疑似传染病类型选择合适 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进行确诊。
诊断性治疗
在确诊前可采用诊断性治疗, 观察疗效以辅助诊断。
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 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
性。
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
常见类型举例
01
02
03
病毒性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 、登革热等。
细菌性传染病
肺结核、伤寒、细菌性痢 疾等。
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 等。
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传播途径
使用抗病毒药物。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记录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记录
完善检查项目
根据疑似传染病类型,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项目。
误诊原因及避免方法
加强质量控制
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结果准确性。
综合分析判断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减少 误诊风险。
04
治疗原则与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传染病的治疗原则
常见传染病介绍
流行性感冒
肺结核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 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咳嗽等。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 过呼吸道传播,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等。
病毒性肝炎
艾滋病
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 染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 痛等。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 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表现 为持续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等。
症状不典型
某些传染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
并发症干扰
传染病可能伴随其他并发症,导致临床表现复杂化,增加诊断 难度。
误诊原因及避免方法
• 实验室误差: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试 剂质量、操作规范等,导致误诊。
误诊原因及避免方法
提高警惕性
对疑似传染病患者保持高度警惕,认真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
心理疏导

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清洁消毒
加强对校园环境的日常清洁和定期 消毒,特别是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如门把手、课桌椅等。
饮食安全
确保学校食堂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 和饮用水,避免食品污染和食源性 疾病的发生。
13
应急预案制定及实施
疫情报告
建立畅通的疫情报告渠道,一 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应立 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相
关部门。
6
02 学校环境中传染 病风险分析
2024/1/30
7
学生群体特点与易感性
01
02
03
年龄结构
学生群体年龄相近,处于 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 相对脆弱,对传染病的抵 抗力较弱。
2024/1/30
密集性
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 、活动,人员密集度高, 容易造成传染病的快速传 播。
行为习惯
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些不良 卫生习惯,如不注意手卫 生、随地吐痰等,增加了 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15
异常情况发现途径
2024/1/30
学生健康状况日常监测
01
通过晨检、午检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发热、咳嗽、
呕吐、腹泻等症状。
缺勤追踪
02
对缺勤学生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其缺勤原因,判断是否因传染
病引起。
班级报告
03
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发现班级内有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

原创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内容记录

原创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内容记录

原创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内容记录

1. 艾滋病的概述

艾滋病是指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

毒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等途径传播,进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发许多严重疾病和并发症。艾滋病毒的感染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其他传染病的侵袭,因此艾滋病被认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性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包括男女性交、口交或肛交等。

•血液传播: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例如共用针头、注射器等,或接触感染者的血液。

•垂直传播:孕妇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通常发生在怀孕、分娩或母乳喂养时。

3. 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因此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采取

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4. 如何预防艾滋病

以下是预防艾滋病的一些重要措施:

•保持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共用针头:不与他人共用针头、注射器等工具,避免血液传播的可能。

•定期进行HIV检测:有性行为活动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HIV检测,以及时发现感染并接受治疗。

•母婴传播防护:孕妇要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的检测,如果感染应接受相应的治疗,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生育方式,避免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拒绝歧视和偏见:对艾滋病感染者要保持尊重和理解,避免歧视和偏见的言行。

5. 在学校中推广艾滋病预防知识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它

会逐渐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感染者容易受到各种其他疾病的侵袭,甚至危及生命。艾滋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因此,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以下内容:

1.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详细介绍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以及如何避免接触艾滋病毒的方法。

2. 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注射器和针头、不共用牙刷和剃须刀、不接触他人的血液等方法,来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

3. 艾滋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介绍早期感染艾滋病毒的症状和迹象,以及在感染后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和接受治疗的重要性。

4. 艾滋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感染者和他们的家人了解并应对艾滋病对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导。

通过这些健康教育培训,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对艾滋病预防、控制和治疗的重视,从而降低

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艾滋病不是可怕的,但忽视它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健康地生活,远离艾滋病的威胁。

传染病生物安全培训记录

传染病生物安全培训记录

传染病生物安全培训记录

一、引言

随着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日益突出,传染病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水平,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培训工作。本次培训旨在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提高传染病防治能力,确保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本次传染病生物安全培训的详细记录。

二、培训内容

1. 传染病基本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培训讲师详细介绍了传染病的分类、传播途径、病原学特点以及临床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使学员们对传染病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生物安全基本概念

生物安全是指防止病原体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措施。培训讲师从生物安全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生物安全、传染病防治

人员生物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学员们掌握了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培训讲师对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了梳理,重点讲解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提高了学员们的法律意识。

4. 传染病防治技术与方法

培训讲师针对当前我国传染病防治的重点疾病,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详细讲解了防治技术与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疫苗接种、药物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内容,使学员们掌握了传染病防治的实际操作技能。

5. 传染病防治案例分析

为了使学员们更好地理解传染病防治的实际工作,培训讲师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如SARS、甲型H1N1流感等,使学员们了解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生物安全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艾滋病知识培训记录

艾滋病知识培训记录

彰武四院医院艾滋病知识培训记录

内容:

1.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到哪里去检测?

一般来说,可到具有初筛资格的县以上医院和卫生防疫站做HIV抗体检测,确诊须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

2。什么时间去做检测?

应在高危行为后的0、6、12周、半年时检测HIV抗体,半年以后仍未检测到HIV抗体,则认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头三个月叫"窗口期”,虽然HIV抗体在感染2周后就可以出现,但这时身体里还没有产生足够量的抗体,可能无法检测出是否已经受感染。有了高危行为就去检测可判断是否有既往感染。"窗口期”尽管可能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同样具有传染性,因此,这段时间过性生活,要使用安全套。

3。检测结果能保密吗?

检测机构和医生必须为你保密。如果泄密,你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

4。怎样对待身边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

起、排斥他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如果别人对他们感到恐惧,我们可以带头到他们的家里去,跟他们握手,帮助他们收庄稼,从而消除人们的恐惧感。

2016年8月20日

2016年3月20日

彰武四院医院艾滋病知识培训记录

内容:

一、艾滋病是怎样传播的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液、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在感染者的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病毒含量较少。艾滋病传播途径有三条:

1、性传播两性之间无保护的性行为是传播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不论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交、肛交、口交都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传染病艾滋病疫情防控培训记录表

传染病艾滋病疫情防控培训记录表

传染病艾滋病疫情防控培训记录表培训概况

- 培训主题:传染病艾滋病疫情防控

- 培训日期:[日期]

- 培训时间:[时间]

- 培训地点:[地点]

- 培训对象:[对象]

培训内容

1.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症状。

3. 研究艾滋病的防控措施和政策法规。

4. 分享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需求。

5. 探讨艾滋病相关的歧视与偏见,并研究如何消除它们。培训记录

培训总结

本次艾滋病疫情防控培训使参与者更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并掌握了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症状。参与者还研究了艾滋病的防控措施和政策法规,并了解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需求。此外,参与者也更加认识到艾滋病相关的歧视与偏见,并研究了如何消除它们。

我们希望此次培训能够促进艾滋病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并为保护公众健康作出贡献。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记录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记录

加强师生员工个人防护意识培养
开展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 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 师生员工的防控意识和能 力。
倡导个人卫生习惯
教育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 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等。
提供防护用品
为师生员工提供必要的防 护用品,如口罩、洗手液 等,保障其个人防护需求 。
06
的口罩类型和正确佩戴方式。
手套使用
在接触公共物品或可能污染的物品 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使用后及 时更换。
注意事项
佩戴口罩和手套前应先洗手,佩戴 过程中避免触摸面部,使用后应按 照正确方法处理废弃口罩和手套。
环境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室内空气消毒 可采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等 设备进行消毒,注意消毒时应关 闭门窗,人员离开消毒场所。
传染病防控工作将更加注重科 学性和精准性,借助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预警
和应对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性的传染病威胁,推动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完善

倡导全民参与,加强公众教育 和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传染病 防控意识和能力。
推动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为 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法 律保障。
04
社区防控策略与实践
社区防控原则和目标
建立健全社区防控机制,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目标。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肺结核艾滋病培训记录

肺结核艾滋病培训记录

培训记录

今天上午9:00在我院二楼会议室召开了《肺结核病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会议。参加人员有卫生院职工26人,乡村医生30人。会议首先由肖院长就目前肺结核病的流行进行了讲述。要求镇卫生院及村级防痨人员要围绕“3.24”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搞好结核病宣传。当前艾滋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全国各省均有报道,要求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搞好防艾控艾宣传。坚决杜绝肺结核病、艾滋病发生和发展。

其次,阴站长具体讲解了肺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的具体内容:一、基本概述:

肺结核:(简称TB)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二、症状:

1、全身症状:

全身毒性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盗汗等。当肺部病兆急剧进展播散时,可有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2、呼吸系统:

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伴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性或脓性。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当炎症波

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并不剧烈,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结核,呼吸功能减慢,出现呼吸困难。

三、感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传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还可经皮肤传播。

四、临床诊断:

1、将病人的痰制成涂片在镜下检测患者的阴、阳性。

2、X线检查

肺部X线检查不但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而且可对病兆的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和效果作出诊断。

3、结核菌素试验

阳性:表示结核感染,但并不一定患病。稀释度一作皮试呈阳性者,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

传染病培训记录表

传染病培训记录表
传染病培训记录表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主讲人
活动形式
传染病培训讲座
培训人员
活动主题
传染病防治培训
活动内容
系统讲解了传染病的掌握传染病的定义、分类,传播方式;了解消毒对微生物的作用和常见传染病防冶治方法等,掌握微生物和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为消毒员开展消毒工作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讲解了h7n9禽流感、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知识。
3、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
活动总结评价
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是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活动内容
什么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活动总结评价
系统掌握了传染病的分类,传播方式;了解消毒对微生物的作用和常见传染病防冶治方法等,掌握微生物的检验基础知识。对h7n9禽流感、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