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宏观经济学-(含多场合)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旨在通过分析经济系统的总体行为,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分析方法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从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会影响居民的实际收入和财富分配,对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就业市场的紧张程度,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因素。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通过价格机制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国民收入由生产要素的供给决定,政府干预经济往往会导致资源错配。
2.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失业和经济波动。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
3.货币主义: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政府应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维持价格稳定。
4.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配置效率。
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减税、降低政府干预等手段,激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实现经济增长。
5.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相结合,认为市场经济在长期内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波动。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解析,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指标。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四个部分。
1.2 通货膨胀: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常受供需关系、货币供应量和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1.3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 供给和需求2.1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表示厂商根据不同价格提供的产品数量,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市场均衡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
2.2 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刺激厂商提高产量;需求减少会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厂商减少产量。
2.3 供给决定价格: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会导致价格上涨。
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活动。
提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则会刺激经济增长。
3.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支出和/或降低税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4. 经济增长与循环4.1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总体经济规模扩大的情况。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4.2 经济循环: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这些循环是经济活动波动的自然结果,受供需关系、政策变化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5.1 商品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品交流。
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
5.2 跨国投资:指企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资本投资活动。
跨国投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
宏观经济学基础
宏观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体系的学科,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是理解和分析经济状况、预测和控制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主要指标和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价格水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等。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价格水平是指经济中货物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进行衡量。
失业率反映了一个经济体中处于劳动年龄并且愿意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通货膨胀率则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物价总体持续上涨的速度。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除了核心概念,宏观经济学还有一些重要的指标,用于描述和分析经济状况。
其中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
消费支出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投资支出则是企业和个人购买实物资产(如房屋、机器设备等)或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的支出。
政府支出是指政府购买货物和服务或进行投资的支出。
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减去进口,反映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工具为了影响经济状况和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可以使用一些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工具。
其中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等。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利率、改变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则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结构性政策是指通过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如改善教育、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
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体系的学科,其核心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等。
为了描述和分析经济状况,还有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主要指标。
政府可以利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等工具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全面版)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详细解读
(全面版)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详细解读
全面版: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详细解读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宏观经济活动的规
律和机理。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国民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有经济活动所创
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被视为衡量国家经济活动整体规模和增长率的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是指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程度。
当通货膨胀率升高时,货币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了很多影响,因此对通货膨胀率的监测和控制非常重要。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所占的
比例。
失业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和经济增长的趋势。
高失业
率是经济不景气的标志。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达到调节经
济的目的。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率、利率和经济增长率有很大影响,因此是宏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由政府通过控制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宏观调节
政策。
财政政策对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增长率有很大影响。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某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货物和非货物交易的总和。
国际收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概念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相互关联、交织在一起,对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对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把握经济政策至关重要。
宏观经济学概论
宏观经济学概论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应用,并探讨其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消费水平等。
在宏观经济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消费、投资和出口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 总需求和总供给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总供给由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决定。
当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存在失衡时,会导致经济增长率的波动。
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关键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国家经济产出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本投资等方式实现。
3. 通货膨胀和失业宏观经济学还关注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普遍上涨现象,而失业则是指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这两个问题通常被认为是相互关联的,政府需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解决。
三、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府可以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
例如,在经济波动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以减少失业和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同时,宏观经济学的应用还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企业需要借助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把握经济环境变化,预测市场需求,以便制定合理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提高竞争力。
总之,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国家整体经济现象和问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营策略,可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体系运行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整个国家或全球性的经济现象。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指标,下文将会进行详细介绍。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国民经济:指某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所创造的全部生产物资和劳务,包括工业、农业、交通、通讯、贸易、邮电、服务业以及政府部门所创造的有形和无形财富。
2.国民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通常以货币形式表现。
3.经济增长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4.通胀率:指物价水平上升的速度,是一种货币现象,通常以年度通胀率表示。
5.失业率:指劳动力中没有获得工作机会的人数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6.人均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口数的比值,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
7.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货物、服务、资本等各种交易的收支关系。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主要指标。
2.物价指数(CPI):是衡量涨跌幅度最为普遍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通常用于衡量通货膨胀率。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衡量消费者购买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指标,用于衡量通货膨胀对家庭的影响。
4.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衡量制造业经济活动水平、预测制造业景气周期的主要指标。
5.失业率:是衡量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通常被视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6.财政赤字和国债: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财政政策的主要指标。
7.货币供应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政策的主要指标,通常是指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供应量。
三、结语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指标对于理解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不同的指标,全面分析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制定和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稳步推进经济建设。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解读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解读在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规律和运行机制的一门重要学科。
宏观经济学通过分析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核心指标,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将围绕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展开解读。
一、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经济收入。
国民收入的计算包括劳动报酬、利息、租金和企业利润等部分。
国民收入的增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关注国民收入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二、就业和失业就业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
高就业率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而高失业率则会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就业政策,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创造就业机会,以减少失业人口。
三、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
过高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物价飞涨、财产贬值,对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维护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和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需要通过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增长,并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调控工具。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这两种政策对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宏观经济学作为研究整个经济体运行规律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主要指标和政策工具等方面,带您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指标,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和规模大小。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它表示就业人口中没有工作但是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变化会反映出经济的景气状况。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1. 宏观经济增长率宏观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通常用GDP年度增长率来表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增长率越高,代表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2. 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的变动情况,常见的价格指数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
价格指数的变化可以表明通货膨胀或通缩的程度。
3. 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衡量消费者信心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消费者对经济状况和个人财务状况的判断和预期。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高低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水平。
三、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工具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可以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问题进行调控。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可以对经济增长、就业等产生影响。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调控外汇市场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重点
宏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重点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体经济现象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规律。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体制、总产出、就业、通货膨胀、利率和经济增长等宏观指标,以及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和国际经济关系等因素。
本文将重点解释宏观经济学中的几个核心概念和重要名词。
1.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GDP的增长率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
2.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削弱货币的购买力,导致人民币等货币贬值。
它通常由货币供应的增加、需求超过供应和成本上升等因素引起。
通货膨胀会对个人和企业的生活和经营产生影响,政府通常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3.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即就业人口中未能获得工作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经济就业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
高失业率可能导致社会问题,如经济不稳定和社会压力增加。
4.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的政策。
通过控制财政支出和税收水平,政府可以影响经济活动和总需求水平,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政策可以采取扩张性的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采取紧缩性的措施控制通货膨胀。
5.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供应量、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的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和货币供求关系,以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和波动。
它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5.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市场状况和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增长。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率,表示一种货币价值与另一种货币价值的比例。
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0.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成长的方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如出口导向型、内需拉动型等。
11.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分配。
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1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分配情况。
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对于经济学学习者和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和名词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和名词(高鸿业第四版2008.5)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又称GDP缩减指数,GDP紧缩指数,和折算系数,是指没有扣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与剔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之商。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
投资乘数理论,普遍理解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的情况下,投入一笔投资可以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国民收入变化关系的理论。
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用来反映税收变动与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的关系。
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
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和税收以相同数量增减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量的比率。
资本边际效率MEC:一项资本额未来收益的折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额条件下的折现率。
(标准解释: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是个别市场或个体单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教授效应:-教授效应描述了一种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模仿技术,提高自身生产能力的现象。
这种技术传递过程可以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力水平。
4.成本疾病理论:-成本疾病理论指出,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5.多重平衡理论:-多重平衡理论认为,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可能存在多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这意味着经济体系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跃迁可能需要外部冲击。
6.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下降时,劳动力市场紧张,工资上升,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反之,失业率上升时,劳动力市场宽松,工资下降,物价下跌。
7.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8.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出现的波动,通常由内部和外部的冲击导致。
9.收入分配与社会不平等:-收入分配研究个人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而社会不平等研究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可能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带来负面影响。
10.公共产品和外部性:-公共产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会减少别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
经济学考研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重点概念解析
经济学考研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重点概念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在经济学考研复习过程中,掌握宏观经济学的重点概念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为大家解析一些宏观经济学的重点概念,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该国或地区所生产的物质和服务的总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不仅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还可以用来评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稳定性。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可以通过三种方法: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二、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表征一定时期内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标。
通常用来衡量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宏观经济学中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时,说明物价水平上涨,购买力下降,通常与货币贬值、供需关系紧张等因素相关。
三、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所面临的就业问题的度量指标。
失业率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可以反映该国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和经济增长的健康程度。
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对于政府和经济学家来说,有效地控制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四、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国家或地区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利率、促进经济增长等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央行通常通过调节基准利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措施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
五、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拓展过程。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对整体经济运行的总体规律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本文将对它们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它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经济体系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投资的压力增加等。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经济体系的就业情况和经济活力。
4.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非现金货币,如存款、债券等。
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是影响经济运行和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二、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 国民生产总值分析法GDP分析法通过计算和分析国民生产总值以了解经济的整体表现。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经济的增长率、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等信息,并且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2. 收入分配分析法收入分配分析法用于研究和分析一国或地区的收入分配情况,并评估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揭示收入不平等问题,并为改善收入分配提供政策建议。
3. 多重均衡分析法多重均衡分析法是一种宏观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经济体系在不同均衡状态下的表现,来揭示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控的机制。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分析经济体系中的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
4. 建模与预测方法宏观经济学中的建模与预测方法通过建立经济模型,预测经济指标的走势,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制定合理的决策。
这些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计量经济模型等。
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概念包括GDP、通货膨胀、失业率和货币供应量等,而分析方法则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分析法、收入分配分析法、多重均衡分析法和建模与预测方法等。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解读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解读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和影响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宏观因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指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产出、总就业、总需求、价格水平等宏观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量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GDP可以分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2. 就业率与失业率就业率是指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就业情况的指标。
失业率则是未能获得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
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它们的控制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4.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产出随时间的推移持续增长的过程。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交替发生繁荣、衰退、复苏和衰退等周期性波动。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波动原因和周期规律的探索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二、宏观经济学的常用指标1. GDPGDP是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指标之一,在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整体情况时,GDP提供了一个总体的视角。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GDP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的情况。
2.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衡量了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随时间的变动情况,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的上升意味着物价上涨,而CPI的下降则意味着物价下降。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一、从经济总量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1.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基础性的总量指标;我国2012年GDP总额约为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
2.经济增长率:反映一国经济是膨胀还是萧条,对经济走势把握得更直接、明了。
3.消费率、储蓄率: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和储蓄比重的重要指标;近20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目前我国社会最终消费率约为50%左右,居民储蓄率较高。
4.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为该国3-6个月的进口额,201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元,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30%。
5.社会总供给: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提供给市场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能力;一般认为社会总供给的变动区间与GDP的增长区间应保持一致。
6.社会总需求: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反映了社会经济运行的状况,是宏观经济状态的晴雨表;社会总需求保持8%-10%的增长率,我国GDP才能保持8%-10%的经济增长率。
7.财政收入: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11.7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3%,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6万亿元,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6.1万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0万亿元,增长12.1%。
8.财政支出:是一国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核心工具之一;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6万亿元,增长15.1%;中央财政支出6.4万亿元。
9.工业增加值:能够很好地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工业增加值一般比GDP增长快3%-5%。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观察国家居民生活状况、城乡均衡发展、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水平、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变动趋势等的重要依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区间在15%-20%之间。
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表现、结构、行为和运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的总体情况,而不是单个个体或市场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以及政府干预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增长率被视为衡量经济增长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1.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并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常以物价指数的上涨速度来衡量。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通胀可能会导致经济不稳定和社会问题。
1.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求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口所占比例。
高失业率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衰退,因此减少失业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
1.4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以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解决社会问题有重要作用。
二、宏观经济学的特征2.1 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情况,而不是个体或市场的行为。
它研究的是总产出、总就业、总投资、总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
2.2 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众多,涉及到众多个体和因素的相互作用。
由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宏观经济学面临的不确定性较高。
政策的实施和经济预测都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3 政府干预宏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不能完全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干预来调控经济活动。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2.4 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运行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宏观经济学致力于研究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对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入门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入门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机制。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总结入门级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规律,包括国民收入、就业、物价水平等。
3.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实现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促进就业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总量的指标。
2. 通货膨胀率:衡量物价水平上涨速度的指标。
3. 失业率:指一定经济范围内劳动力中未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4. 人均国民收入:国民收入除以总人口数,反映个体平均收入水平。
5. 储蓄率和投资率:储蓄率指居民和企业的储蓄比例,投资率指投资支出占GDP的比例。
三、宏观经济学的经济体制1. 市场经济体制:由市场供需决定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
2. 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主导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
3. 混合经济体制: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兼具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
四、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经济总需求和资源配置。
2.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经济总需求和物价水平。
3. 外汇政策:通过管理外汇市场,影响汇率和国际收支状况。
4. 收入政策: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影响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
五、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1. 经济增长期:经济总产出和就业率都处于扩张的过程。
2. 经济衰退期:经济总产出和就业率都处于下降的过程。
3. 恶性循环:经济衰退期中,产出下降导致失业增加,进而进一步削弱消费和投资需求。
4. 通胀压力:在经济增长期中,需求过热导致物价上涨。
六、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1. 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宏观经济指标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指标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指标在宏观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衡量经济健康状况,评估经济政策效果以及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指标的概念、常见的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它们的意义和影响。
一、宏观经济指标概述宏观经济指标是用来描述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状况的统计数据。
常见的宏观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财政赤字等。
宏观经济指标反映了经济的整体情况和运行趋势,对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常见宏观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增长率反映了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活力。
2.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衡量了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速度。
通胀率的变化对消费者购买力、企业利润以及货币政策制定有重要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而愿意找工作的人口比例。
高失业率不仅对个人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4.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PI反映了一定篮子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是衡量通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CPI来调整政策或定价。
5.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可以反映出政府财政状况和经济运行情况。
财政赤字的增加可能意味着政府需要借债,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压力。
三、宏观经济指标的意义和影响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对经济运行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可以帮助政府评估经济政策效果,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就业增加和通货稳定等目标。
此外,企业也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指标来制定商业策略和决策,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宏观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和影响。
例如,CPI的上升可以导致通胀率的增加,而通胀率的变化又会对GDP增长和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和决策的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一、从经济总量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1.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基础性的总量指标;我国2012年GDP总额约为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
2.经济增长率:反映一国经济是膨胀还是萧条,对经济走势把握得更直接、明了。
3.消费率、储蓄率: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和储蓄比重的重要指标;近20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目前我国社会最终消费率约为50%左右,居民储蓄率较高。
4.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为该国3-6个月的进口额,201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元,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30%。
5.社会总供给: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提供给市场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能力;一般认为社会总供给的变动区间与GDP的增长区间应保持一致。
6.社会总需求: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反映了社会经济运行的状况,是宏观经济状态的晴雨表;社会总需求保持8%-10%的增长率,我国GDP才能保持8%-10%的经济增长率。
7.财政收入: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11.7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3%,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6万亿元,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6.1万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0万亿元,增长12.1%。
8.财政支出:是一国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核心工具之一;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6万亿元,增长15.1%;中央财政支出6.4万亿元。
9.工业增加值:能够很好地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工业增加值一般比GDP增长快3%-5%。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观察国家居民生活状况、城乡均衡发展、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水平、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变动趋势等的重要依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区间在15%-20%之间。
11.全社会发、用电量、货运量:是经济冷暖的风向标,国民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全社会发电量、用电量、货运量要保持一定增幅。
二、从经济运行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12.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像“晴雨表”或“报警器”那样对国民经济运行发挥监测和预警的作用;我国预警指数编制中将经济运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
13.通货膨胀率:通过物价的上涨水平、持续时间反映一国宏观经济的膨胀状态;我国经济社会可容忍的通货膨胀率一般在5%以内。
14.通货紧缩:通过物件的下跌幅度与时间长短反映一国经济的不景气程度;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2个季度,即认为出现通货紧缩。
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观察消费价格变化的指标之王,也是通货膨胀率的最重要的考察和计算指标;一般认为CPI在3.5%以内属安全范围。
16.生产者价格指数:是一国宏观经济运行重要的先行指标;一般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变动在5%以内。
17.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重要指标;变动范围一般与CPI相似。
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数据指标;一般以上一年基数为100点,变动在10点左右。
19.消费者信心指数: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它的取值范围为0-200,其中100是中值,0表明极端悲观情绪,200反映的则是极度乐观情绪。
20.采购经理指数(PMI):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是经济运行监测的先行指标;以百分比表示,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时,表示经济扩张的信号;低于50%时,表示经济收缩。
21.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反映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价格走势,为观察和研究经济活动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经济形势的晴雨变化;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一般以一周为统计周期,分总指数、单项商品指数、环比、同比等数值发布。
22.房地产价格指数:观察、研究房价走向变化的有效工具。
可分别观察土地交易、房屋销售、房屋租赁、物业管理四项的价格变化走势;国家统计局定期发布房地产价格指数,一般以一年为周期,一般以月为统计周期,变动范围以百分数为表示,在10%左右。
23.房地产景气指数:反映房地产市场景气变化趋势和程度的综合指数;指数在0-200之间,高于100视为景气空间,越接近200反映行业经济运行越景气。
三、从经济监控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24.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国际社会公认,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应达到奉献资产总额的8%。
25.金融杠杆率:反映金融机构自有实物资本与其所撬动的交易资本总和的比率,反映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风险程度;国际社会公认商业银行杠杆率以不超过1:12.5倍为宜,该值过高会有金融风险。
26.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作为衡量一国财政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上公认较安全的赤字规模是维持在GDP的3%以内。
27.单位GDP能源消耗系数: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2008年,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印度、南非的能源消耗系数分别为:4.6、1.6、1.0、1.8、3.5、4.7。
28.失业率:是经济环境中最为敏感的经济指标。
失业率下降,代表经济回升或发展向好的宏观经济局面;失业率上升,则代表经济发展放缓甚至低迷好衰退的宏观经济局面。
国际上通常将失业率7%作为临界点。
29.就业弹性系数:从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衡量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我国2009年的就业弹性系数为0.73,系数值越大,吸引劳动力越强。
3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衡量一国经济发展进程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2008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低收入国家平均为47.5%,中等收入平均为53%,高收入国家平均为72.5%,我国为41.8%。
31.债务负担率:反映一国经济总量承受债务的能力大小,属于宏观经济的同步指标;国际上公认的政府债务负担率的警戒线是45%-60%。
四、从经济调控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32.货币供应量: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影响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要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33.货币流通速度:单位货币在一年内的流通次数,对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走势有着重要影响;美国、日本、中国单位货币在一年内的流通次数分别为1.7、0.7、0.6.34.利率:是极其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一般而言,利率水平应高于通货膨胀率,以确保实际利率为正。
35.基准利率: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是决定其他利率水平的利率;主要由资金供求关系、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央行的调控政策来决定。
36.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三大法宝(再贴现率政策、公共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之一;主要由资金供求关系、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央行的调控政策来决定。
37.法定准备金率:是央行调节货币供给的三大政策法宝之一,是货币政策工具中比较重量级的武器;从现实情况看,我国法定准备金率的合理区间在13%-18%。
38.存贷比:存贷比适中有利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有利于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我国央行规定的存贷比(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为75%。
39.授信额度:接受信贷等支持的客户经营能力、资产规模与信用状况的综合反映;由企业信用状况、资产实力共同决定,授信额度一般小于自身的资产规模。
40.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整个股市股票价格总体水平和变动情况的动态指标;应围绕理性的市盈率区间上下波动。
41.流通市值:流通市值大小反映股票市场的发达程度;流通市值与总市值应该基本一致。
42.市盈率:用来评价股票投资价值的指标之一,不但可以对个股做出评价,也可以用来判断整个股票市场的走势;市盈率在15-30倍之间波动是比较理性的。
五、从对外经济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43.汇率:以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值表示,在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交往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2011年1月,100美元兑换658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
44.美元指数: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升降走势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兑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是显示美元强弱的综合值;2011年1月,美元指数一直在79-80点左右徘徊。
45.外商直接投资: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对外资的利用程度,属于宏观经济同步指标。
46.外债:反映一国用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国际经验表明,党偿债率超过20%时,容易引发债务危机。
47.进出口额: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是一国宏观经济的同步指标;我国2010年的货物进出口额为29727.6亿美元。
48.贸易顺差或逆差:反映一国在当期对外贸易中处于何种地位,属于宏观经济同步指标;我国2009年的贸易顺差为1956.9亿美元,日本为301亿美元,美国的贸易逆差为5469亿美元。
49.出口退税率:是计算出口商品应退税款的比率,体现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反映了出口货物实际征税水平;区间为0-100%,但一般在20%以下。
50.外贸依存度:是衡量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还可以反映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国和其他国家经贸联系的密切程度;1980-2008年,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由34.87%提高到53.3%,我国由12.5%提高到59.2%。
51.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反映全球干散货海运价格市场变动情况,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领先指标,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经济的另一个独特地视角;世界GDP增长趋势就和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走向十分趋同,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一般领先宏观经济1-2月出现变化。
52.商品期货指数:总体反映世界主要商品期货价格的动态数据信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价格变化趋势远远领先于PPI和CPI,但指数波动与世界经济是一致的。
53.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直接反映美国的就业状况,而且也很直观地折射出美国经济的走势。
六、从民生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54.恩格尔系数: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和质量高低的国际性标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55.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公众幸福的标准,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72.7%的城乡居民感觉生活是幸福的,而神秘小国不丹有97%的人感觉生活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