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详细
7-1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7-1-1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7-1-2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7-1-3治疗质量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7-1-4工作效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3.床位使用率(%)4.床位周转次数7-1-5患者负担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7-1-6资产运营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4.资产负债率5.固定资产总值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7-1-7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7-2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7-2-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3.肾衰竭主要诊断ICD10: N17-N19编码为肾衰竭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4.败血症(成人)主要诊断ICD10: A40-A41编码为败血症(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患者16.急性胰腺炎主要诊断ICD10: 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主要诊断ICD10: Z51.101编码出院患者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主要诊断ICD10: Z51.201、Z51.103编码出院患者7-2-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1.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81.51-55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出院患者2.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相关手术手术/操作为ICD-9-CM-3编码为03.01、02、09,80.50、51、59,81.00、01-08,81.30、31-39,81.62-66,84.60、61-69,03.0、03.1-2、03.4-7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术等相关手术的所有出院患者3.胰腺切除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52.6或52.7的出院患者4.食管切除手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42.4,42.40-42.42,42.5,42.51-42.56,42.58-42.59或42.6,42.61-42.69或主诊断编码为所选择的编码且手术/操作编码为43.99的出院患者5.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ICD9-CM-3:51.23、24任何诊断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36.1的出院患者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0066,36.01,36.02或36.05,36.06,36.07的出院患者8.颅、脑手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01.02-06,02.0、02.1-的颅、脑手术的出院患者9.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68.4-68.7子宫切除术的所有女性出院患者10.剖宫产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74.0,74.1,74.2,74.4,74.99确定为剖宫产的出院患者11.阴道分娩手术/ 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72,73.0-73.2,73.4-73.9(伴ICD10:Z37)阴道分娩的出院患者12.乳腺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85.4的出院患者13.肺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32.4、32.5的出院患者14.胃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43.5-43.9的出院患者15.直肠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48.4-48.6的出院患者16.肾与前列腺相关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55.4-6,60.3-5前列腺手术的出院患者17.血管内修补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38.34,38.44,38.64或39.71-74血管内修补术的出院患者18.恶性肿瘤手术是指主要诊断ICD10 C00-C97,伴手术/操作ICD.9-CM-3“某器官全切除术”、或大部分(或部分)切除术者18.1 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 ICD9-CM-3: 06.2-06.518.2 喉癌联合根治术 ICD9-CM-3: 30.418.3 肺叶切除术 ICD9-CM-3: 32.4 002 ,全肺切除术 ICD9-CM-3: 32.5,胸腔镜肺癌切除术18.4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ICD9-CM-3: 42.5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 ICD9-CM-3: 42.5 18.5胃远端切除术ICD9-CM-3:43.6、43.7;胃近端切除术ICD9-CM-3:43.5;全胃切除术ICD9-CM-3:43.99;根治性全胃切除术ICD9-CM-3: 43.9918.6肝叶切除术ICD9-CM-3:50.301;半肝切除术CM-3:50.302;肝段切除术CM-3:50.2203;肝肿物不规则切除术(部分切除术)CM-3: 50.2 20118.7左半结肠切除术CM-3:45.27501;右半结肠切除术CM-3:45.27301;直肠前切除术CM-3:48.6301;腹会阴直肠切除术CM-3: 48.5 01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18.8 惠普尔氏术(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ICD9-CM-3: 52.7 ; 胰体尾切除术 ICD9-CM-3: 52.5 90218.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ICD9-CM-3: 85.4 ;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 ICD9-CM-3: 85.2 10318.10 肾癌根治术 ICD9-CM-3: 55.5; 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 ICD9-CM-3: 55.318.11 前列腺癌根治术 ICD9-CM-3: 60.518.1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8.13 双侧输卵管-卵癌切除术ICD9-CM-3: 65.618.14 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 68.418.15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ICD9-CM-3: 40.597-2-3麻醉1.麻醉总例数/季/年(含:全身麻醉例数/季/年、体外循环例数/季/年、脊髓麻醉例数/季/年、其他类麻醉例数/季/年)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季/年(含:门诊患者例数/季/年、住院患者例数/季/年、手术后镇痛/季/年)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季/年 ;复苏成功例数/季/年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例数/季/年: 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季/年、离室时Steward评分≥4分例数/季/年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年: 麻醉中发生未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季/年、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重度降低例数/季/年、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季/年、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季/年、麻醉意外死亡例数/季/年、其他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季/年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季/年:(1)ASA-Ⅰ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2)ASA-Ⅱ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3)ASA-Ⅲ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4)ASA-Ⅳ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5)ASA-Ⅴ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7-2-4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1)患者入院前已有压疮 (季度),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自家庭入住时、自养老院入住时、自其他医院转入时、自其他来源入住时有压疮的病人;(2)住院期间发生压疮(季度),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例数;(3)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季度),包括发生在骶尾椎骨、坐骨、股骨粗隆、跟骨、足踝、肩胛骨、枕骨处压疮发生率以及同一次住院期间多处压疮发生率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1)住院患者的跌倒与不同原因的发生率,包括:因患者健康状况、因治疗、药物和(或)麻醉反应、因环境中危险因子等其他因素而造成跌倒比率;(2)跌倒造成伤害程度分级比例,包括:1级、2级、3级、二次及二次以上发生跌倒比率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4.产伤发生率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7-3单病种质量指标7-3-1急性心肌梗死AMI(ICD10 I21.0-I21.3,I21.4,I21.9)7-3-2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7-3-3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成人(ICD10 J13- J15,J18.1)7-3-4脑梗死STK(ICD10 I63)7-3-5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 81.51-52)、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 81.54)7-3-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ICD9-CM-3 36.1)7-3-7围术期预防感染(PIP) 指标,包括: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一小时内使用、手术超过三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例数;适合该项指标的手术种类有:(1)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ICD9-CM-3:06.2。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一、评审标准的制定目的三级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医疗救治、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多项重要任务。
为了规范三级综合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特制定本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二、评审标准的内容1. 医疗设施和设备:评审标准将对医院的医疗设施和医疗设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房设施、手术室设备、医疗器械等。
2. 医疗服务水平:评审将考察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水平、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素养等方面。
3. 医院管理机制:评审将对医院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进行评估。
4. 病人安全和满意度:评审将关注医院的病人安全保障措施、医患沟通机制、病人满意度等情况。
5. 医院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审将评估医院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
三、评审标准的实施程序1. 提交申请:医院向相关评审机构提交评审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2. 评审准备:评审机构组织专家对医院进行准备阶段的评估。
3. 现场评审:专家组对医院进行现场考察,并就各项指标进行详细评估。
4. 评审报告:专家组编制评审报告,对医院的各项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评价意见。
5. 结果公布:评审机构将评审结果向医院公布,并根据评审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
四、评审标准的实施效果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实施,可以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竞争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实施细则,明确了评审标准的内容、实施程序和实施效果,对于规范和提高三级综合医院的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各医院能够认真遵守评审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级医院评审规范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 分 )( 一 )医疗服务 (20 分 ) 能供给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痊愈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供给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肩负紧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展开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必定比率来自医院所在地之外的地域或省。
3、按国家相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快速做出应急反响,肩负灾祸事故的紧急营救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展开心理卫生、遗传搜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痊愈医疗服务。
( 二 )教课科研(15 分 )1、肩负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课和实习,能培育高级临床医学人材。
并肩负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深造任务。
2、肩负国家、省(自治区 ,直辖市 )科研课题。
( 三 )业务技术指导(10分 )执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成立常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展开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育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材。
达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 四 ) 预防保健(5 分 )1、展开健康教育。
2、肩负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 )的临床流行病学检查和防治工作。
3、参加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 )高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切合精简、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增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推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切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font>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 :应起码设7 个科室,以下科室为必设科室: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专业科室。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目录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二、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四、临床医学教育五、科研及其成果第二章改进医院服务管理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优化门诊流程,落实便民措施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四、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七、加强投诉管理第三章患者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五、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六、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三、医疗技术管理四、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五、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六、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七、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八、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九、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一、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二、传染病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三、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五、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六、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七、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八、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一、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二、临床营养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三、医用氧舱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四、放射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五、其他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六、病历(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一、整体护理与护理管理组织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临床护理管理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第六章医院管理一、依法执业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四、人力资源管理五、应急管理六、信息与图书管理七、财务与价格管理八、医德医风管理九、后勤保障管理十、医学装备管理十一、院务公开管理十二、社会评价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三、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指标(试行)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三级医院分等标准本标准是三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1989年11月29日) 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 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
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
二、医院分级与分等 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
[作者注]下同)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注: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
等的划分是按医院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计分而划分出来的。
)。
各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900分及以上。
三级乙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三级丙等医院 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本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及以下。
三级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一、总则。
三级综合医院是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医疗救治、医学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多项重要任务。
为了规范三级综合医院的评审工作,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评审范围。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三级综合医院的评审工作,包括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院管理、科研与教学等方面的评审标准。
三、评审标准。
1. 医疗质量,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设备设施等方面的评审标准,要求医院在各项医疗指标上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 医疗安全,评审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情况、医疗风险防控等方面,确保医院在医疗安全方面的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3. 医院管理,评审医院的管理体系、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要求医院的管理工作科学规范、运行高效。
4. 科研与教学,评审医院的科研成果、教学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鼓励医院加强科研与教学工作,提高医院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评审程序。
1. 评审申请,医院应在评审机构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评审申请,提供相关材料和数据。
2. 评审准备,评审机构对医院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确定评审时间和评审组成员。
3. 评审实施,评审组对医院进行现场评审,听取医院相关负责人的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
4. 评审报告,评审组根据评审情况,编制评审报告,提出评审意见和建议。
5. 评审结果,评审机构根据评审报告,确定医院的评审结果,并对医院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评审效果。
医院应根据评审报告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正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评审机构应对医院的改进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评审工作的效果得到落实。
六、附则。
本实施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应由相关部门提出修订建议,并经过评审机构批准后方可实施。
七、结语。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出台,将有助于规范医院的管理行为,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也将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医疗体系的建设。
卫生部《三甲医院评审标准》
卫生部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04-22--------------------------------------------------------------------------------卫医管发〔201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健全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总结我国医院评审评价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组织制定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标准(2011年版)》是各地开展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主要依据。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前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医院管理实际和卫生政策导向,结合本地特点,遵循“标准只升不降,内容只增不减”的原则,对《标准(2011年版)》进行适当调整,报我部备案后实行。
各地在工作过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联系我部医疗服务监管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陈虎、刘勇联系电话:0传真:0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设计,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落实情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解析
同时,该标准也是医疗机构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推动医院持续 改进和健康发展。
标准的结构与特点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包括7章,分别是医院功能与任务、医疗 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医院安全与风险管理、医院服务、医院管理以及加分 项目。
护理质量监控
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改进护理服务 质量。
护理人员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患者满意度
关注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院安全与风险防范
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 预案。
医疗事故处理
规范医疗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程 序。
患者安全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和管理,预防和减 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
人才。
科学研究
开展临床和基础医学研 究,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
公共卫生
参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处置,保障人民健康。
医院管理体系
01
02
03
04
组织架构
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 部门职责和权限。
制度建设
制定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和规 范,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
《三级综合医院 评审标准实施细 则版》解析
目录
• 标准概述 • 评审标准详解 • 评审实施方法 • 标准应用与改进 • 案例分享与借鉴
01
CATALOGUE
标准概述
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1989年,我国卫生部发布了《医院分 级管理办法》,将医院分为一级、二 级和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评 审制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10.09•【文号】国卫办医发﹝2021﹞19号•【施行日期】2021.10.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1﹞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指导医院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促进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我委印发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国卫医发〔2020〕26号)(以下简称《标准》)。
为指导各地充分理解和掌握《标准》,运用《标准》做好医院评审工作,指导医院利用《标准》加强日常管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参照执行。
《细则》是评审标准配套文件,是各地开展医院评审工作和医院加强自身管理的重要依据,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前工作重点,结合本地特点,遵循“标准只升不降,内容只增不减”的原则,对《细则》进行调整,报我委备案后施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1〕14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心血管病等三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2〕67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肿瘤医院、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2〕144号)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废止。
联系人:医政医管局高嗣法、马旭东传真*************邮箱:****************.cn附件: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1年10月9日。
最新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 (50分)(一)医疗服务 (20分) 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 (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 (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 (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
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 (5分)1、开展健康教育。
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font>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基础设施和场所条件评审标准1.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医疗设备、急救设备、监测设备、医用材料等的齐全度和先进程度;2.场所条件:包括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诊室、急诊室等的布局合理性、通风和排污设施、水电气设施等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二、医疗技术水平评审标准1.医疗团队:包括专家学科结构的合理性、医疗技术力量的强弱、科室之间的协作能力等;2.专科设置:包括各专科的数量、病种覆盖范围和病种治疗水平等;3.医疗技术: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水平、重症救治水平、影像学、实验室检验等技术水平;4.医疗质量管理:包括医疗质控、医院感染控制、药品合理使用等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医疗服务评审标准1.医疗人员素质:包括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意识等;2.医疗服务流程:包括就诊流程、住院流程、出院流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便利性;3.门诊服务:包括门诊就诊效率、门诊医生处方合理性、医患沟通等;4.住院服务:包括住院环境、护理服务、膳食服务等;5.急诊抢救:包括急诊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效率、急救设备的齐全性和应急反应能力等。
四、医疗安全评审标准1.医院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内部的责任体系、培训制度和医疗风险管理等;2.医疗事故处理:包括医疗事故的报告与处理机制、医疗事故的赔偿等;3.医疗设施安全:包括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药品的储存与配送等;4.医疗质控体系:包括质控指标的设定与评估、医疗质量的监测与改进等。
五、社会责任评审标准1.社会服务:包括医院在社区和偏远地区的服务覆盖情况、医务人员义诊等社会服务;2.慈善活动:包括医院的慈善事业投入和参与度等。
六、综合评审标准对以上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医院的发展水平、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以上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基本内容,通过对各级评审标准的评价和评估,能够全面了解医院的发展情况和水平,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三级综合医院是向含有多个地区或区域(人口一般在百万以上)提供以高水平专科医疗服务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并承担相应的高等医学院校和科研任务的区域性医疗机构;是省或全国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是国家高层次的医疗机构。
依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置。
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分)(一)医疗服务(20分)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
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5分)1、开展健康教育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 (50分)(一)医疗服务 (20分) 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 (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 (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 (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
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 (5分)1、开展健康教育。
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font>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设计,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落实情况。
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反映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以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辐射带动作用等。
促使医疗机构改进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本标准共7章72节,设置391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6节354条标准,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
第七章共6节37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的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其余各级各类医院可参照使用。
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 规模适宜。
(二)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详细)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7-2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7-2-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 1.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 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 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 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 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 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 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 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1-5患者负担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7-1-6资产运营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7-1-7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5.高血压病(成人) 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 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患者 16.急性胰腺炎 主要诊断ICD10: 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 主要诊断ICD10: Z51.101编码出院患者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主要诊断ICD10: Z51.201、Z51.103编码出院患者 7-2-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髋、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81.51-55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出院患者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三级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等多项重要职责。
为了确保三级综合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一定标准,评审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介绍三级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
一、医疗质量1. 专科设置:三级综合医院应设有多个临床科室,涵盖各个医疗专科领域,保证能够满足患者的不同医疗需求。
2. 设备设施:医院应具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保障医疗诊疗的精确性和及时性。
3. 医疗技术:医院应有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医护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
4. 医疗安全: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二、管理水平1. 组织架构:医院应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医院管理运转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2. 人力资源:医院应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团队和管理团队,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保障医院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职业发展。
3. 资源配置:医院应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医院的运转和发展。
4. 信息化建设: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电子病历、医疗信息平台等,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医院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三、科研能力1. 科研机构:医院应设立科研机构或科研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医学攻关,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2. 科研项目:医院应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开展前沿科研工作,促进医院在学术领域的地位和声誉。
3. 科研成果转化:医院应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就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医院在评审时能够按照以上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和管理提升,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 (50分)(一)医疗服务 (20分)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 (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 (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 (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
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 (5分)1、开展健康教育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妇产科:应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
3、重点专科重点专科应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立。
全院应有3个以上的重点专科。
每重点专科有20张病床。
4 应设综合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CU或称综合加强医疗病房)或专科重症加强监护病房(或称专科加强医疗病房)(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 (10分)除符合<医疗机构标准>外,还应设信息统计室图书馆(室)三、人员配备(30 分)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除引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一)、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床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少于1:0.4,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不少于护士总数的20%,护理部正、副主任,内、外、妇、儿、急诊科、手术室及重点科室护士长应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技术职务,主管护师、护士结构合理(10分)(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机构合理。
(6分) (三)、各一级科室和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主任医师技术职务,一般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
(7分) (四)、营养人员(具有营养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与床位比为1:200 (4分)(五)、输血科专业人员根据医院床位数、手术例数、用血量及工作实际情况确定。
(3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教学医院,适当增加人员比例四、医院管理 (140分)(一)、组织管理 (25分)1、医院应有健全的科学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工作均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并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定和不断完善医院工作制度,各级务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岗前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标准化管理。
3、医院实行目标管理,应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作好执行进度发协调,检查、考核与评价。
4、建立健全院内、外的监督制度,定期对医院工作和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5、院长应全面掌握医院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医院管理动态,强化科学管理意识;医院领导必须接受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
只能科室的领导也要接受岗位培训6、有在职人员培训计划和经费7、医院职工对院领导班子结构、合作和工作满意度≥80%。
(二)、信息管理 (22分)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组织和有关工作制度2、图书馆的中、外文医学图书和期刊能满足医教研需要3、档案管理按《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办法》(国家二级)标准执行。
4、对医疗、病案统计、财务、人事、药库、和图书情报等信息实行电子计算机管理。
5、各种统计、分析、编码及信息都必须擦却国家和部颁标准。
6、医院的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分析、反馈与利用。
(三)财务管理 (15分)1、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会制度,加强财经律。
2、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主要服务项目明码标价。
3、贯彻“勤俭办院”的方针,加强经营管理逐步开展成本核算。
(四)设备管理 (19分)1、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和维修组织,配备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
2、医院设备实行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定期采购、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
保证医疗工作需要。
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
3、医院应重点保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达到的设备和其他基本要装备、急救设备、监护设备的配备,购置贵重仪器设备要经过论证。
有关大型设备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4、贵重设备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五)总务管理 (19分)1、健全的总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2、般物质实行定额管理有健全的采购验收入库发放报废等制度3、主动、及时为医教研和职工生活服务。
做倒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倒两满意(职工、病人)。
4、有意外情况下的供电措施确保应急需要(六)、建筑管理 (8分)1、医院建设要有总体规划,新建、改建、扩建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资料保存完整,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建筑标准》等建筑规范。
2、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急诊科等部门的建筑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
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3、医院旧建筑有定期维修计划,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七)、安全管理 (15分)1、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组织。
2、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措施及实施记录并定期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价。
3 、对易发生危险的设备及部门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压力系统、高压氧舱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同位素室配电室手术室细菌室等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定期检查更换,使用方便。
严格执行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八)环境管理 (17分)1 、保持医院清洁卫生]2 、门诊、病房等医疗去禁止吸烟;保持整洁、安静。
3 、搞好院内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
4 、污水污物放射性物质等处理,有毒气体排放及消烟均应符合有关规定五、医疗管理与技术水平 (480分)(一)医疗管理 (105分)1、建立健全医疗管理组织,人员配备合理,有相应的工作制度。
有一位副院长分管业务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院医疗业务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4、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完善质量管理内部约束机制,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必备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可以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合并)、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
5、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及各种病例讨论制度。
建立健全病历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加强院、科、主治医师三级的检查考核。
病历书写要求清晰、规范、完整、正确、及时、有要点、有分析、注重内涵质量,完整地记录各级医师查房、抢救会诊、讨论意见不得弄虚作假。
6、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增强全院人员医疗安全意识。
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制定措施加以防范,及时发生和纠正差错事故苗头。
对已发现的差错、事故要及时上报,正确处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管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建立医务人员技术档案。
门诊管理,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努力消除“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现象,并有相应措施,内外妇儿科每天应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出门诊,其中内科和外科门诊应每天保证二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在岗,承担指导低年资医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的任务。
本院医师出门诊人数应占在岗门诊医师总人数的65%以上。
加强急诊科建设,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按卫生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在组织领导、布局和人员、床位、设备、药品、器械、通讯设备以及车辆配备等方面进行落实,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10、坚持危重抢救病人床旁交班制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坚守岗位11、医技科室树立和坚持为临床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缩短预约和发报告的时间。
检验科必须建立室内质量控制系统,并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或本地区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甲等医院必须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床学研究和临床用药的监督与指导.(二)、护理管理 (75分)1 、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
2 、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
药积极创造条件设护理副院长,实行三级或二级管理。
3、切实落实卫生部《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各级人员按技术职务上岗。
4 、开展整体护理,有整体护理实施方案,通过模式病房逐步向全院推广。
5、建立整体护理病历,并不断完善。
6 、完善各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
7 、指定并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8 、护理部应有专门负责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副主任,各病房应有负责教学的护理人员。
9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建立业务技术档案,年培训率不低于15%;有分级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护理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培养,使用计划药落实到个人。
10 、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
护士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
(三)“三基” 、“三严”培训与管理 (45分)1 、医院要坚持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基”)训练,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组织、严谨态度(简称“三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