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乳膏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经皮给药凝胶剂的研究进展_汪亚飞

中药经皮给药凝胶剂的研究进展_汪亚飞

要成分为氯己定) 为对照品, 观察其用于治疗和预防皮
Pharmacy Today ·2013 03 Vol. 23 No. 03 ·
肤疾病痤疮的临床疗效,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 0. 01 ) 。渠莉等人[16]采用双盲法, 以尿素氢化可的松霜 为对照品, 对复方黄芩凝胶剂进行临床疗效验证 。结果 显示: 治 疗 组 的 显 效 率 53% , 对 照 组 73% 。 闫 军 等 [17 ] 人 制备的甘草酸铵凝胶剂, 采用自身对照法, 选用恩 进行皮损消退与 肤霜( 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 为对照品, 止痒 临 床 疗 效 评 价。 结 果 显 示: 治 疗 组 的 显 效 率 94. 44% , 对照组 98. 15% 。 由上可知: 在治疗皮肤疾病 方面, 中药凝胶剂的临床显效率并不全部优于化学制剂 药, 然而化学制剂药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 中药 病情不易复发, 市场前景优于化学 凝胶剂的副作用小、 制剂药。 4. 2 在中医骨伤科的应用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在中医骨伤科发展较早 , 且应用 广泛, 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 》 中就有对黑 膏药的详细记载。凝胶剂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用于中医 骨伤科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之一 , 临床常用于抗炎镇痛 对活血通络凝胶剂和扶元乳膏剂外用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 以扶他林乳 膏为对照, 结果显示: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说明活血通络 凝胶剂合扶元乳膏剂外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 [19 ] 好的疗效。苻诗聪 以消炎解痛膏橡胶型为对照品, 对消炎解痛膏凝胶剂进行抗炎疗效比较 。结果: 凝胶剂 组总有效率 88% , 橡胶型组总有效率 80% ( P > 0. 05 ) , 但凝胶剂组无 1 例出现皮肤搔痒或皮疹, 而橡胶型组皮 [20 ] 疹率达 23% 。 曹茂堂 对复方秋水仙碱凝胶进行临 床疗效观察, 以口服秋水仙碱、 吲哚美辛为对照, 结果显 示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同时对该凝胶剂及基质 进行皮肤过敏实验均未见致敏现象 , 而口服秋水仙碱所 、 、 引起的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的发 还可损害血液及神经系统。 由上可知, 生率高达 80% , 相比于传统剂型及外用药, 凝胶剂不仅保持了原有剂型 参考文献

浅谈中药透皮制剂的发展

浅谈中药透皮制剂的发展

摘要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TTS)是指药物透过角质层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TTS具有其它给药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免去人体胃酸和酶对药物的破坏和降解、以及胃肠道给药时的副作用、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毒副反应小、出现不良反应时可随时中断治疗、药物以恒定的速率进入体内使病人易于接受。这些独特的优势使TTS成为国内外制剂学专家研究的重点,但TTS技术在中药领域的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可喜的是许多学者已开始进行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的实验研究。发展中药透皮系统,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药的挑战,也是中药外治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中药透皮给药的研究发展进行了整理。

目录

摘要 ------------------------------------------------------- 1 一、中药透皮促进剂 ----------------------------------------- 3

1.冰片

2.薄荷

3.桉叶油

4.双戊烯

二、与化学透皮促进剂联合使用的研究 --------------------------- 4

三、制剂研究 ------------------------------------------------- 5

1.软膏剂

2.巴布膏

3.喷雾剂

4.乳膏剂

5.贴剂

6.方药

四、药理作用研究 --------------------------------------------- 6

五、临床应用研究 --------------------------------------------- 7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的现状和剂型创新研究-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的现状和剂型创新研究-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的现状和剂型创新研究-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仍以传统的散剂、丹药、膏药、软膏等为主, 部分传统的剂型仍需现用现配, 具有用药灵活、疗效可靠的特点, 也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低, 药物剂量不宜控制, 易污染衣物, 黏性小易脱落, 易干燥变硬等缺点, 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传统剂型的缺点和剂型研发的滞后制约了中医外科外用药的临床应用, 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剂型的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中医外科外用中药剂型的现状, 对剂型创新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外用中药; 剂型; 中医外科; 新药; 载体;

Think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gery of the external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tions and dosage forms of innovation

ZHU Chao-jun HAN Wei L Jia-kang L Yuan-feng ZHANG Zhao-hui L Xiang

Department of 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Pharmac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National Drug Clinical Trial Organization, Shanghai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探究西替利嗪乳膏处方及其制备工艺

探究西替利嗪乳膏处方及其制备工艺

3 讨论

3 1 本文采用内标法测定样品中薄荷脑的含量,气相色谱常采用内标法测定待测物质的含量,并选择一定重量的纯物质加入供试液中作为内标物,从而减少进样的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6〕

。本文采用内标法测定样品中薄荷脑的含量,

先计算校正因子f=(As/ms)(Ar/mr),再计算待测物质含量mi=(f×Ai)(As/ms),其中As为对内标物峰面积,ms为内标物含量;Ar为对照品峰面积,mr为对照品含量;Ai为待测物峰面积,mi为待测物含量。内标法的主要优点是上样体积变

化不影响定量结果,主要缺点是操作程序较麻烦〔7〕。

3 2 在供试液制备中,本文采用超声取提法,能使分散在硼酸氧化锌散中的薄荷脑几乎溶入无水乙醇中,且供试液放置12h内稳定,含量测定结果接近。

3 3 在含量测定方法的耐用性考察方面,本文采用了3种不同品牌的色谱柱,AgilentHP 5、AgilentHP 5MS和RestecRtx

;采用3个不同的柱流量0 9、1、1 1mL·min-1,在同样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发现内标物、对照品、供试品的峰分离度均良好,能正常测定样品的薄荷脑含量,说明本文的测定方法具在一定的耐用性。

3 4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复方薄荷脑 硼酸氧化锌粉的真空微波干燥工艺,以薄荷脑含量为考察指标,最佳工艺为A1B1C1D1E3,即干燥温度40℃、真空度0 7MPa、干燥时间30min、升温速度1℃/min、物料平辅厚度6cm,说明干燥温度、真空度低、干燥时间短,升温速度慢,有利于保留和避免散剂

中易挥发的薄荷脑的损失,同时又能尽量除去水分等杂质,其中平辅厚度厚,更能保留散剂中的薄荷脑。但以干燥失重为考察指标,平辅厚度6cm,干燥失重大于2 0%,不符合《药典》规定,而平辅厚度2cm和4cm的干燥失重均《药典》符合规定,且平辅厚度均薄,干燥失重值越低。从生产效率方面考虑,平辅厚度宜调整为4cm。综上所述,最终优选的真空微波干燥工艺为:A1B1C1D1E2,即干燥温度40℃、真空度0 7MPa、干燥时间30min、升温速度1℃/min、物料平辅厚度4cm。

补骨脂乳膏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补骨脂乳膏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补骨脂乳膏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摘要]LI的:制备补骨脂乳膏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加热回流法提取补骨脂中主要

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浓缩至浸膏。取处方对应量的主药、乳化剂水相和油相制得乳膏

剂,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乳膏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并考察制剂稳定性。结果:补骨

脂素检测浓度在0.014 5, 0. 362 0 U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9),平均回收率为

98. 20%(RSD=l. 79%, n二6);异补骨脂素检测浓度在0. 018 8,0.47 0 U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 87%, RSD二1. 58%,且制备的补骨脂乳育均匀细腻, 易于涂布,质

量稳定。结论:补骨脂乳膏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质量可控,值得推广,质量控制方法简便,

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补骨脂;乳膏;制备;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9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 (2010) 06 (a)-071-03

The preparation of Fructus Psoraleae Cream and its quality control

WANG Chuanke

(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Yueyang 4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pare Fructus Psoraleae Cream and establish its standard of quality contro1・ Methods: Extracted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by using heating reflux method and condense to a certain volume・ The oil phase and water phase were prepared according to prescription and merged to make Fructus Psoraleae Cream・The HPLC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d the content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of psoralen was in the range of 0.014 5一0.362 0 u g (r=0. 999

紫草外用治疗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紫草外用治疗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紫草外用治疗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紫草是治疗皮肤病的良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

提高,而部分皮肤病却反复发作、瘙痒难忍,影响生活质量。当前西医治疗仅能

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多,故探究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研究尤为重要。紫草类药

物主要由紫草及其他药材配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等功效,在中医皮

肤科应用广泛,可治疗多种皮肤病。本文就紫草类药物治疗皮肤病的概况作一综述,可为今后临床上运用此类药物治疗皮肤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紫草外用;皮肤病;研究进展

引言

中医的医学理论体系是在长期医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五千年历史沉淀

下来的精华,在治疗、护理和康复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是指除了口服用药以外的所有治疗方法,而狭义上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

导下,对患者的皮肤和腧穴进行不同治疗的方法。外治方从单味药逐渐发展为复

方药,方法从简单的外敷方剂发展到了多种剂型,现有搽剂、嗅剂、膏剂等。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最外层,从外向内由表皮、真皮和皮下

组织组成,具有感觉、温度调节、吸收、分泌和排泄、黑色素生成和代谢、上皮

角化等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能够保护人体内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的

刺激,其中角质层能够使皮肤免受化学刺激和生物损伤。正常的皮肤能够有效保

留组织中的营养物质、水电解质,因此皮肤的屏障功能一旦受损,人体健康就会

受到影响。

中医外治法选用中草药的制剂来解决皮肤的各类问题,并且具有显著的疗效。其中紫草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科疾病,特别是皮肤病和美容领域应用较多。

复方黄芩苷乳膏的临床研究

复方黄芩苷乳膏的临床研究

复方黄芩苷乳膏的临床研究

目的:中药复方黄芩苷乳膏治疗皮肤疾病效果好,副作用小。方法:采用对比治疗法,治疗组使用复方黄芩苷乳膏涂于患处,对照1组使用单独用黄芩制成的膏剂涂于患处,对照2组使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2个疗程后判定结果。结果: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2组中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黄芩苷乳膏治疗皮肤疾病,作用直接迅速,副作用小、疗程快,治愈率高、费用低。

标签:中药;复方黄芩苷乳膏;皮肤疾病

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黄褐斑、老年斑、雀斑及紫外线照射与介导的皮肤色素沉着的损伤等一系列皮肤疾病,由于其病程长、易复发、不易根治、治愈困难,对患者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压力。鉴于上述情况,我院集多年的临床经验,在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采用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原理,针对性地研制了“复方黄芩苷乳膏”,较好地解决了外用西药乳膏制剂对皮肤的损害和副作用,现将资料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2009年我科门诊共收治皮肤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18~80岁,平均32.5岁;病程1~5年;其中,神经性皮炎21例,皮肤瘙痒症10例,黄褐斑、老年斑8例,接触性皮炎21例。对照1组60例(使用单独用黄芩制成的膏剂),男26例,女34例;其中神经性皮炎17例,皮肤瘙痒症13例,黄褐斑、老年斑8例,接触性皮炎22例。对照2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其中神经性皮炎19例,皮肤瘙痒症12例,黄褐斑、老年斑9例,接触性皮炎20例。

中药软膏制备实验报告

中药软膏制备实验报告

中药软膏制备实验报告

1. 掌握中药软膏的制备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制备出的中药软膏的质量;

3. 探讨中药软膏的应用领域。

实验原理:

中药软膏是将中药药材与基质(如植物油或润肤油)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制剂。中药软膏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药材选择:根据需要制备的中药软膏的功效,选用适合的中药药材;

2. 药材处理:将选用的药材进行研磨、过筛等处理,以便获得细粉;

3. 药材与基质的混合:将细粉与基质混合,通过热力作用使其充分溶解或分散于基质中;

4. 软膏的保存:将制得的软膏存放于密封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实验材料与设备:

1. 中药材:根据实验需要选用适当的中药材;

2. 基质:植物油或润肤油;

3. 研钵、研杵:用于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

4. 温度控制设备:如电加热器、恒温水浴器等;

5. 化学试剂瓶:用于保存制备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或制得的软膏;

6. 密封容器:保存制得的中药软膏。

实验步骤:

1. 将选用的中药材进行洗净处理;

2. 将洗净的中药材放入研钵中,用研杵研磨成细粉;

3. 选取适量的基质(如植物油),加热至适当温度;

4. 将细粉加入加热后的基质中,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或分散;

5. 将制得的中药软膏倒入化学试剂瓶或密封容器中;

6. 将保存容器密封好,存放于避光、低温的地方。

实验结果:

制得的中药软膏应具有以下特点:

1. 良好的质地:软膏应该具有适宜的粘度和伸展性,便于涂抹;

2. 均匀的颜色和质地:软膏的颜色应该均匀一致,不应有明显的颗粒状物质;

3. 无异味或异味较轻:药材的气味应该被基质的香味所遮盖或减轻;

软膏剂常用优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软膏剂常用优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2259,31520103917);河南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182102110347);河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20HYTP04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6YFD0500708-04)。

作者简介:王恒(1998-),男,汉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动物病原与新兽药的研究。E-mail:361041158@qq com

通信作者:王磊(1986-),男,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病原与新兽药的研究。E-mail:wlei_007@163 com

软膏剂常用优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 恒1 赵雪芹1,2 刘欣欣1 朱春玲1 王 磊1

1 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 乌克兰苏梅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乌克兰 苏梅 40021

【摘 要】 外用膏剂是选用相宜的基质与药物,采用适宜工艺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外用膏剂的种类主要包括膏药、橡皮膏和软膏剂。膏药虽药效强,但存在制作耗时长、工艺复杂、药效不稳定等缺点。橡皮膏虽携带方便但因药效过低只能作为治疗的辅料。随着传统工艺不断改革和新技术的出现,人们迫切期望提升现有外用膏剂。软膏剂因其独特的便利性、多样性和容受性进入人们视野并被多种行业所青睐。制备软膏剂的基质选择,辅料添加和处方工艺对其后期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针对软膏剂的新型基质,制备工艺优化俩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软膏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软膏剂;基质优化;制备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槲皮素乳膏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复方槲皮素乳膏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复方槲皮素乳膏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魏传梅;胡丽敏;樊其忠;孙绍伟;高培民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槲皮素乳膏的制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拟定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浓度,并进行稳定性实验。结果该制剂呈黄色细腻乳膏。槲皮素在0.053~1.696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8-甲氧补骨脂素(8-MOP)在0.053~1.696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倍他米松在0.100~1.000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处方量槲皮素、8-MOP 和倍他米松的平均回收率依次为99.83%、99.52%和99.74%(n=9)。3批制剂样品经过12个月的长期稳定性考察,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该制剂处方组成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制剂质量稳定可控。%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paration of quercetin compound cream and establish its standard of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The composition of recipe an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were designed.The content of components were determined by HPLC,and its stability tests were carried out.Results The product was a kind of yellow smooth cream.The linear ranges were 0.053-1.696 μg for querce tin(r=0.999 9),0.053-1.696 μg for 8-methoxypsoralen(r=0.999 8)and 0.100-1.000 μg for beta-methasone(r=0.999 9).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ere

软膏的研制实验报告

软膏的研制实验报告

软膏的研制实验报告

引言

软膏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剂形式,由于其方便使用和渗透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中。本实验旨在研制一种具有良好药物渗透性和稳定性的软膏,并验证其在体外的药物释放性能。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 载体油相:白凡士林

- 水相:甘油、聚山梨酯20

- 药物:抗菌药物(以灰霉素为代表)

2. 方法:

- 准备药物负载软膏:将适量的白凡士林和聚山梨酯20按一定比例(如3:1)加热混合,制备油相基质。将甘油和药物溶解在水中,制备水相溶液。将油相基质以小滴加入水相溶液中,同时边搅拌边加热至软膏完全均匀。

- 药物释放性能测试:在离心管中取一定量的药物负载软膏,放入透析膜袋中,并将透析膜袋封口。将透析膜袋浸入含有模拟皮肤温度和体液条件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保持一定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取出透析膜袋中的药物负载软膏样品,测定释放的药物量。

结果与讨论

1. 软膏制备: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白凡士林和聚山梨酯20的混合比例对软膏的稳定性和渗透性有一定影响。当白凡士林和聚山梨酯20的比例为3:1时,软膏的质地较为均匀,易于应用在皮肤表面,且在体温下不易变色。

2. 药物释放性能:通过药物释放性能测试,我们发现药物负载软膏样品在模拟皮肤温度和体液条件下释放药物的速率较为稳定。初期释放速率较快,后期逐渐趋于平稳。这是由于软膏中的药物通过透析膜袋逐渐被扩散出来。

结论

本实验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良好药物渗透性和稳定性的软膏,并验证了其在体外的药物释放性能。研制的软膏可应用于外用药物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

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掌握软膏剂质量评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研和法、融合法、乳化法。根据药物和基质性质、制备的量及设备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研和法:固体药物→研细→加部分基质→研磨至糊状→递加其余基质研磨→成品

融和法:基质→水浴加热熔化→加入其他基质→搅拌至基质全熔→搅拌下加入药物→搅拌冷却至膏状

乳化法:油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约80℃;水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将水、油溶性组分加到一块搅拌冷凝至稠膏状→成品

三、仪器与材料

仪器:水浴锅,研钵,软膏板,软膏刀,显微镜等。

材料:水杨酸,凡士林,白凡士林,液体石蜡,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三乙醇胺,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苯甲酸钠,纯化水。

四、实验内容

1.油脂性基质软膏的制备:

处方:

水杨酸 1.0 g 主药

液体石蜡适量(约4 g)油脂性基质

凡士林加至200g 油脂性基质

制法:

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液状石蜡研磨成糊状,分次加入白凡士林,研磨均匀,加入剩余的液体石蜡调节稠度,即得。

2.O/W型乳剂基质软膏的制备

处方:

水杨酸 2.0 g 主药

硬脂酸 4.8 g 与三乙醇胺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

单硬脂酸甘油酯 1.4 g 辅助乳化剂

白凡士林0.4 g 油脂性基质

羊毛脂 2.0 g 油脂性基质

液体石蜡 2.4 g 油脂性基质

三乙醇胺0.16 g 与硬脂酸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

纯化水加至40.0 g 水性基质

中药乳膏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中药乳膏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4]将如意金黄散研制为透皮软膏,提高了疗效,扩大了用药范围,其中姜黄、苍术、陈皮、白芷提取挥发油。大黄、黄柏、厚朴、甘草、生天南星、天花粉加水煎煮,加入上述姜黄等水溶液,浓缩后醇沉。他们认为姜黄等4味药提取挥发油,其他中药用水煮醇沉法提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药效成分,又缩小了水相体积。如意金黄透皮软膏为水包油型乳剂基质,在混合过程中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小的分散相粒子。选择氮酮为透皮吸收促进剂,能显著增强透皮速率。李杰等[15]针对骨损伤后出现的肿胀疼痛、充血、渗出、屈伸不利、关节障碍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进行组方配伍设计,精制成国玉伤痛宁软膏,其由大黄、黄柏、黄芩、地榆、栀子、红花、泽兰、延胡索、香附、白芷等17味中药组成。将香附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提取挥发油,药渣加入黄柏等须水煮提取的药水煎煮,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2(80℃)左右的清膏,加入大黄、白芷细粉,搅拌均匀,再加入含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及尼泊金乙酯的基质,混合均匀,加入挥发油、冰片,混匀即得。因香附等药材含有挥发性成分,故不宜与其它药共煎,提取挥发油效果较好。

1.5其它(多种提取方法联合应用)翟凌等[16]研制的益肤霜,可用于治疗蚊虫叮咬及蜂螯皮炎、丘疹型荨麻疹,其处方为:板蓝根、人工牛黄、冰片、猪胆粉、玄明粉、青黛、雄黄、蟾酥等。在板蓝根水煎煮后醇沉;青黛用95%乙醇提取,两提取液合并后浓缩至稠膏,磨细粉,其他几种动、矿物药加工成极细粉。每配制100 g益肤霜需十八醇、单甲酯、硬脂酸、K12、白油、二甲基硅油、甘油、羊毛脂、棕榈酸异丙脂的比例为6∶2∶3∶1∶13∶0.5∶6∶0.5∶2以及适量蒸馏水。张增巧等[17]以紫草提取物左旋紫草素为主要成分制备的乳膏,对湿疹、过敏性皮炎、瘙痒性皮肤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中紫草、当归中加入麻油浸泡48 h,压榨过滤得红色油液,再将滤渣用95%乙醇浸泡3次,合并滤液,水浴加热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与油液合并,备用。甘草加水煮3次,合并药液加热浓缩,醇沉。他们认为为防止紫草素受热破坏,制备时先冷浸,再用乙醇提取,此法所得紫草素含量比单独油浸的紫草素含量高。孙然第等[18]选用具有抗炎、脱敏、止痒作用的中草药,配制成乳膏及清洗液联合应用,治疗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经临床观察,该中草药乳膏+清洗液治疗组明显优于基质对照组;与抗组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疗效无差异。中草药乳膏的制备为:苦参提取液、白藓皮提取液、甘草酸(从甘草中提取)及硬脂酸、十八醇、平平加、柔软剂、凡士林、液体石蜡、甘油、羟苯乙酯、蒸馏水等。中草药清洗液的制备为:白藓皮提取液、凌霄花提取液、甘草酸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酯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酯硫酸钠、咪唑啉、脂肪酸烷醇酰胺、氯化钠、羟苯乙酯、枸橼酸、蒸馏水等。陈福等[19]配制的冻疮乳膏,效果显著,其中辣椒、当归切成小块,用30%乙醇浸渍7 d,收集提取液并浓缩至浸膏。防己、紫草、虎杖、白薇、赤芍、桂枝水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放置24 h,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所需水量(约280 ml)。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用 , 效 成 分 通 过 皮 肤 透入 吸 收 发 挥 疗 效 的 一 类 半 固 体 或 近 似 固 有 中 药 软 膏 剂 的 制 法 有 乳 化 法 、 和 法 和 熔 和 法 , 要 根 据 基 研 主 林 体 的 剂 型 。 皮 给 药 制 剂 能 够 保 持 血 药 水 平 稳 定 在 有 效 治 疗 浓 度 质 的 性 质 不 同 来 选 择 。 亚 平 等 用 浇 注 冷 却 法 制 备 5种 高 分 子 经
上 , 用 层 压 的 方 法 将 膏 层 与 保 护 层 复 合 。游 一 中 仿 照 国 外 透 再
皮 给药 系统 ( T 研制 出复 方洋 金 花止 咳平 喘膏 , 有扩 散膜 、 T S) 具
中 药 软 膏 剂 常 用 的 基 质 包 括 油 脂 性 、 溶 性 和 乳 剂 型 三 类 。 活 性 物 质 胶 体 、 孔 膜 和 含 药 粘 附 层 四 层 结 构 , 物 释 放 可 持 续 水 微 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H HN EIN D AEIM D A EERH0 I 3O1 I I E D I A TR EI SAC 0V . s z M c EN M A CR 22O. N 0 1
时 医 塑 珍国 国 ! 兰 塑 竺 ! 竺 !
贴 膏 的基 质 包 括 :1 粘 着 性 基 质 。 是 一 类 天 然 或 合 成 的 高 分 子 土 做 为 填 充 剂 以 改 善 二 者 相 容 性 , 加 入 氮 酮 做 经 皮 吸 收 促 进 () 它 并

中药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中药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健康域中医

痤疮也被称作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会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认为与雄激素、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黄帝内经》认为,痤疮发病多与内生湿热、外感六淫邪气有关。其好发于面、胸、背部,发病率高而且容易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等皮损症状,若处理不当容易留下红斑、色素沉着及瘢痕,影响容貌美观,也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西医治疗轻度痤疮常用外用药物作为基础治疗,中、重度痤疮则在系统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虽有一定治疗作用但也具有不良反应较大、产生药物耐性、停药后容易反复等缺点。中医治疗痤疮主要针对痤疮发病类型辨证论治,临床上多为内服配合外治,中药汤剂在治疗肺经风热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凝结证等类型痤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较小。中医常用的外治疗法除了有中药外治法,还有火针疗法、针刺疗法、刺络拔罐疗法、穴位埋线法等。而单用中药外治用法简单,患者依从性好,可局部用于患处,直达病灶,治疗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在临床上也多有应用,中药外治手段包括散剂、酊剂、软膏凝胶、面膜倒模、熏洗等。现将近年来痤疮的中药外治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中药散剂

散剂也称粉剂,是一种或数种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粉碎以后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散剂具有保护、干燥、收敛、止痒等作用。贾华魁[1]将1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外用中药黄连联合榆制成的散剂治疗,对照组口服维胺脂胶囊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这表明中药黄连联合地偷制成的散剂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朱晓燕等[2]将66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3例,基础治疗相同的条件下,治疗组外用香连金黄散,对照组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4周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两组间症状总积分、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0.05。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这表明香连金黄散外敷治疗寻常型痤疮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疗效相近,治疗效果好。

乳膏剂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乳膏剂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乳膏剂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作者: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9年第08期

【摘要】本项研究通过“新生皂法”制备水包油(O/W)型乳膏剂,并通过正交设计对处方中影响乳膏成型性的因素进行了筛选,以期得到性质稳定、肤感良好的制剂。以外观均一性、涂布延展性、离心稳定性、以及耐寒耐热稳定性的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对油相/水相比例、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以及三乙醇胺的用量进行正交设计以筛选出乳膏剂的最优处方。优

选处方下,油相比例、三乙醇胺的用量以及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分别为40%(w/w)、1.5%(w/w)以及1.5%(w/w),制備得到的水包油(O/W)型乳膏剂稳定性良好,为后期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乳膏剂;正交设计;处方筛选

1 引言

1.1 乳膏剂的性质

软膏剂、乳膏剂是局部应用的半固体制剂,能够起到润滑皮肤、保护创面和局部治疗的作用,某些乳膏剂中的药物透皮吸收后,也能产生全身治疗的效果。理想的乳膏剂应该是细腻、均匀、稳定并且有适宜的粘着性、涂展性和粘稠度。涂在皮肤上应不溶化、无刺激性,不会对皮肤正常生理功能造成较大影响。

1.2 乳膏剂的制作原理

本实验采用新生皂法制备乳膏剂。新生皂法是指将植物油与含碱的水相分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混合搅拌从而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的肥皂类可以作为乳化剂降低油水两相的界面张力而制得稳定的乳剂。植物油中含有硬脂酸、油酸等有机酸,加入氢氧化钠、三乙醇胺等,在70℃以上或震摇会发生皂化反应。

2 实验部分

2.1 乳膏剂的处方设计

在本实验中以特定比例的羊毛脂-凡士林-硬脂酸(3:4:4)作为复合油相,通过加入三乙醇胺与油相中的硬脂酸发生皂化反应而发挥乳化作用,并且选择了单硬脂酸甘油酯作为辅助乳化剂,发挥稳定乳膏剂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术、陈皮、白芷提取挥发油。大黄、黄柏、厚朴、甘草、生天南星、天花粉加水煎煮,加入上述姜黄等水溶液,浓缩后醇沉。他们认为姜黄等4味药提取挥发油,其他中药用水煮醇沉法提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药效成分,又缩小了水相体积。如意金黄透皮软膏为水包油型乳剂基质,在混合过程中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小的分散相粒子。选择氮酮为透皮吸收促进剂,能显著增强透皮速率。李杰等[15]针对骨损伤后出现的肿胀疼痛、充血、渗出、屈伸不利、关节障碍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进行组方配伍设计,精制成国玉伤痛宁软膏,其由大黄、黄柏、黄芩、地榆、栀子、红花、泽兰、延胡索、香附、白芷等17味中药组成。将香附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提取挥发油,药渣加入黄柏等须水煮提取的药水煎煮,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2(80℃)左右的清膏,加入大黄、白芷细粉,搅拌均匀,再加入含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及尼泊金乙酯的基质,混合均匀,加入挥发油、冰片,混匀即得。因香附等药材含有挥发性成分,故不宜与其它药共煎,提取挥发油效果较好。

1.5其它(多种提取方法联合应用)翟凌等[16]研制的益肤霜,可用于治疗蚊虫叮咬及蜂螯皮炎、丘疹型荨麻疹,其处方为:板蓝根、人工牛黄、冰片、猪胆粉、玄明粉、青黛、雄黄、蟾酥等。在板蓝根水煎煮后醇沉;青黛用95%乙醇提取,两提取液合并后浓缩至稠膏,磨细粉,其他几种动、矿物药加工成极细粉。每配制100 g益肤霜需十八醇、单甲酯、硬脂酸、K12、白油、二甲基硅油、甘油、羊毛脂、棕榈酸异丙脂的比例为6∶2∶3∶1∶13∶0.5∶6∶0.5∶2以及适量蒸馏水。张增巧等[17]以紫草提取物左旋紫草素为主要成分制备的乳膏,对湿疹、过敏性皮炎、瘙痒性皮肤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中紫草、当归中加入麻油浸泡48 h,压榨过滤得红色油液,再将滤渣用95%乙醇浸泡3次,合并滤液,水浴加热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与油液合并,备用。甘草加水煮3次,合并药液加热浓缩,醇沉。他们认为为防止紫草素受热破坏,制备时先冷浸,再用乙醇提取,此法所得紫草素含量比单独油浸的紫草素含量高。孙然第等[18]选用具有抗炎、脱敏、止痒作用的中草药,配制成乳膏及清洗液联合应用,治疗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经临床观察,该中草药乳膏+清洗液治疗组明显优于基质对照组;与抗组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疗效无差异。中草药乳膏的制备为:苦参提取液、白藓皮提取液、甘草酸(从甘草中提取)及硬脂酸、十八醇、平平加、柔软剂、凡士林、液体石蜡、甘油、羟苯乙酯、蒸馏水等。中草药清洗液的制备为:白藓皮提取液、凌霄花提取液、甘草酸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酯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酯硫酸钠、咪唑啉、脂肪酸烷醇酰胺、氯化钠、羟苯乙酯、枸橼酸、蒸馏水等。陈福等[19]配制的冻疮乳膏,效果显著,其中辣椒、当归切成小块,用30%乙醇浸渍7 d,收集提取液并浓缩至浸膏。防己、紫草、虎杖、白薇、赤芍、桂枝水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放置24 h,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所需水量(约280 ml)。

1.6直接使用中药材粉末林恩光等[20]制备的川连儿茶软膏,治疗酒渣鼻效果良好,其中川连、黄柏、儿茶、青黛、蛤粉、煅石膏、雄黄、轻粉、血竭、枯矾、腊梅花干燥粉碎过120目筛,将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十八醇水浴熔化后研成细粉,另将冰片、麝香研成细粉。他们认为制备软膏时,凡士林的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使十八醇破坏,引起软膏变黑;冰片、麝香遇热易升华挥发,故应在温度较低时加入。晏学新[21]配制的抗湿疹乳膏,治疗小儿湿疹等皮肤溃疡性疾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黄连、大黄、蝉蜕干燥粉碎,共研细粉过七号筛。

2乳膏基质

中药软膏剂合理选用基质与药物本身性质有关,基质不仅是软膏剂的赋形剂,而且对药物的释放和吸收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软膏制备应根据临床需要选用不同类型基质[22]。李雄建[23]认为直接利用中药材粉末自身充当“界面活性剂”制备W/O软膏,不仅保持了传统中医药特色,避免了有效成分的丢失,按“相似者相溶”原理,还有利于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溶解释出,方便临床应用,确保药物疗效;同时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制剂成本;更有意义的是将现代制剂学理论揉入传统剂型,在软膏制备方面是一种新的尝试。取处方量药材烘干,粉碎成细粉并过150目筛后,加入熔化了的黄凡士林和溶解了的防腐剂,趁热搅拌均匀(以药材粉末全部被油膜包裹为准),使成含药油相。将煮沸的纯化水趁热一次性倒入含药油相中,并不停地搅拌直至冷却成膏即可。调整油、水两相用量可改变软膏稠度。若处方中除部分具有细胞、组织结构的动、植物药材粉末外,还有部分或相当部分难溶甚至不溶,不具有细胞、组织结构的矿物药粉

末,亦并不影响该软膏的制备,因它可以粉末的形式散在于油相或水相中,只要适当调整加入的水量即可。当然,全为不吸水的或易溶于水的矿物药粉末,则配制W/O软膏有困难;制备中所用脂溶性基质及加入的水量,与药材理化特性及气候等有关。一般重量配比为药材粉末∶脂溶性基质∶水为1∶1.5∶10,药材吸水性能差,空气湿度大,则加入的水量要减少,制备过程中,水要一次性加入,否则会出现油、水分离现象,使制备失败;软膏的细腻与否与粉末的细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本W/O软膏的配制与经典的方法有所不同,是先包裹外相,再加入内相且内相的量远比外相多,这说明大量内相的进入是一个填充、蓄积的过程。进行不同类型基质黄芩苷、淫羊藿苷软膏的体外释药性能实验比较,结果表明乳剂基质释药最快,水溶性基质次之,而油脂性基质释药最慢[22,24]。魏红等[25]考察了不同促进剂对苦参碱乳膏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氮酮的促透作用高于丙二醇,并且明显高于无促进剂的乳膏(P<0.01);5%丙二醇对苦参碱有明显的增溶作用,5%丙二醇和3%氮酮配伍使用,促透效果最佳。

3优选工艺

刘文等[26]用正交设计法,以油相、乳化剂和乳化温度为可变因素,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得到当白乳剂的最优基质组成及工艺是:单硬脂酸甘油酯5 g、硬脂酸18 g、液状石蜡5 ml、司盘-80 1.0 g、吐温-80 1.0 g、三乙醇胺1.5 ml,乳化温度为80℃。当归、白芷等加水于挥发油提取器中,分别收集挥发油(另器保存)和煎液,药渣取出再煎1次,合并滤液,并浓缩至1 g/ml(每ml含1 g生药),醇沉,滤液回收乙醇,调整药液浓度至2 g/ml备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乳化剂对乳剂成品质量有显著影响。邢建国等[27]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软膏中有效成分盐酸去氢骆驼蓬碱的透皮吸收速度常数(和流动活化能Eη为考察指标,筛选盐酸去氢骆驼蓬碱软膏的处方组成,结果得到最佳基质处方为:氮酮(2.0%)、司盘80(0.2 %)、吐温80(0.4%)、单硬脂酸甘油酯(2.5%)、凡士林(4.0%)、液体石蜡(11%)。王林等[28]以黄芩苷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系统考察了提取次数、溶媒用量、煎煮时间,对“鼻炎康”软膏的浸膏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结果药物与水的比例为1∶10,煎煮3次,1.5 h/次,苍耳子、辛夷花、黄芩、栀子、玄参、白芷等12味药物加水煎煮并浓缩至一定浓度,加95%乙醇沉淀至65%浓度,室温放置24 h 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2,加入复合基质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 000、甘油等,充分研匀,制成软膏即得。从回归方程来看,煎煮次数对黄芩甙的含量的影响最显著,加水倍数为其次,而煎煮时间对观察指标的影响较小。皮洁软膏由黄柏、黄芩、苦参等几味中药组成,俞建平等[29]在固定水液的情况下,考察了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温度、药材粒度、黄柏及黄芩分煎和混煎5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选用L8(27)正交表安排正交试验,寻找最佳的提取工艺,此项研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在提高盐酸小檗碱得率的前提下,降低了出膏率,减少了外用剂量。止痛消炎乳膏由延胡索、黄连、三七、冰片采用乳法制备。罗燕梅等[30]用正交设计法,以油相、乳化剂和乳化温度为可变因素,结果最优的基质组成及工艺是硬脂酸12.5 g、液体石蜡12.5 g、蓖麻油12.5 g、甘油8.0 g、三乙醇胺0.5 g、吐温2.0 g,乳化温度75℃。黄连加水煎煮2次(各1.5 h、1.0 h),合并煎煮液,加60%的乙醇沉淀,得小檗碱黄色结晶。将元胡用60%乙醇浸泡24 h,加热回流2次(各3 h、2 h),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三七、冰片分别研细过120目筛。他们认为就离心分层时间而言,混合乳合剂优于单一乳化剂,适宜的油相成分及恰当的乳化温度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周越,晏学新. 肤康软膏的制备与临床疗效[J]. 中国药师,2002,5(4):244245.

[2]陈贞,陈盘根. “896”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5):439440.

[3]许伟,王桂秋,王艳红,等. 黄腐酸钠软膏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成药,2003,25(1):1416.

[4]支家萃. 对“中药凡士林软膏剂”的改进与研究[J]. 时珍国药研究,1996,7(2):108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