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乳膏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中药外用药膏制作方法
中药外用药膏制作方法
中药外用药膏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外部疾病的药物制剂,由中药原料制成。
下面将介绍中药外用药膏的制作方法。
1. 准备药材:根据需要治疗的疾病选择合适的中药材,例如,苍术、皂角刺、黄连、白芷、地榆等。
2. 研磨药材:将选好的中药材用研磨器或研钵进行研磨,使药材颗粒细小均匀。
3. 配方调制:根据疾病需要与药材属性,将研磨后的中药材按比例混合,制成配方。
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加入一些辅助药材,如黄柏、双花藤、冬凌草等,以增强疗效。
4. 加入基础药膏:将配方中混合好的中药粉末加入基础药膏中。
可以选择乳膏、软膏、凡士林等作为基础药膏。
加入药材粉末时,要充分搅拌均匀,使药物充分分散在基础药膏中。
5. 热熔制剂:将混合好的中药粉末与基础药膏放入制剂容器中,将容器加热至适当的温度,使基础药膏与药材完全熔化并混合均匀。
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防止烧焦或结块。
6. 冷却保存:将熔化后的药膏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即可盖上盖
子保存。
保存时要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
7. 使用方法:外用药膏在使用前要清洗患处,然后取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每天使用2-3次,疗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中药外用药膏时要掌握好中药材的药效与作用,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配方,遵循科学、合理的比例。
同时要保证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选择正规的中药材供应商。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避免污染。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或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若出现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中药乳膏制作的另一种方法
中藥乳膏制作的另一種方法中药乳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它以中药药材为原料制成,具有方便携带、易于吸收和使用的特点。
传统的制法是通过水煎浸膏和油炸浸膏来制得。
然而,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制作中药乳膏的方法,即使用蜂蜜作为载体。
本文将对这种制作方法进行探讨,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1. 背景和概述中药乳膏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形式,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将中药药材经过特定的制作工艺加工成浓缩液体的形式,方便携带和使用。
传统的制法主要有水煎浸膏和油炸浸膏两种方式,但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不断增加,使用蜂蜜来制作中药乳膏也成为了一种受到青睐的新方式。
2. 制作方法使用蜂蜜制作中药乳膏相较于传统的工艺有着更为温和的操作步骤。
具体的方法如下:2.1 选择合适的中药药材:根据需要制作的中药乳膏的功效和用途,挑选相应的中药药材。
2.2 加工研磨中药材:将选好的中药药材进行研磨,并根据需要将其煮沸,以去除潜在的异味和杂质。
2.3 蜂蜜浸泡:将煮沸后的中药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浸泡一段时间,让中药药材充分与蜂蜜混合。
2.4 加热融合:将浸泡好的中药药材和蜂蜜置于温度适宜的加热设备中,进行慢慢加热,使两者充分融合。
2.5 过滤和冷却:将加热融合好的混合物过滤,去除药渣,然后进行自然冷却,待其凝固成为乳膏。
3. 观点和理解使用蜂蜜制作中药乳膏相较于传统的水煎浸膏和油炸浸膏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
3.1 温和的制作过程:相比于水煎浸膏和油炸浸膏这两种制作方法,使用蜂蜜进行制作更加温和,避免了高温下药物的损失和破坏,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3.2 膏体质地更加柔软:蜂蜜作为一种粘稠的液体,能够使中药乳膏的质地更加柔软和顺滑,更易于涂抹和服用。
而使用传统的水煎浸膏和油炸浸膏制作的乳膏往往质地较为粘稠,不易于涂抹和吸收。
3.3 蛋白质和营养的补充:蜂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包括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中药乳膏的滋补效果。
一种中药复方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中药复方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虞和永,何翱
申请号:CN03109736.7
申请日:20030414
公开号:CN1537548A
公开日:
200410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复方软膏剂,主要是由黄连、五倍子及其它辅料组成。
制备方法为黄连经粉碎备用;五倍子温浸后浓缩后进行喷雾干燥,得粉末;两者加入单软膏基质中,制得软膏。
应用该制备方法制得的物质可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
申请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310006 浙江省杭州市学士路2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含现象结论及讨论)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掌握软膏剂质量评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研和法、融合法、乳化法。
根据药物和基质性质、制备的量及设备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研和法:固体药物→研细→加部分基质→研磨至糊状→递加其余基质研磨→成品融和法:基质→水浴加热熔化→加入其他基质→搅拌至基质全熔→搅拌下加入药物→搅拌冷却至膏状乳化法:油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约80℃;水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将水、油溶性组分加到一块搅拌冷凝至稠膏状→成品三、仪器与材料仪器:水浴锅,研钵,软膏板,软膏刀,显微镜等。
材料:水杨酸,凡士林,白凡士林,液体石蜡,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三乙醇胺,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苯甲酸钠,纯化水。
四、实验内容1.油脂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液体石蜡适量(约4 g)油脂性基质凡士林加至200g 油脂性基质制法: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液状石蜡研磨成糊状,分次加入白凡士林,研磨均匀,加入剩余的液体石蜡调节稠度,即得。
2.O/W型乳剂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2.0 g 主药硬脂酸 4.8 g 与三乙醇胺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 1.4 g 辅助乳化剂白凡士林0.4 g 油脂性基质羊毛脂 2.0 g 油脂性基质液体石蜡 2.4 g 油脂性基质三乙醇胺0.16 g 与硬脂酸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纯化水加至40.0 g 水性基质制法:取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羊毛脂和液体石蜡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0℃搅拌熔化。
取三乙醇胺和计算量纯化水于另一烧杯、水浴加热至80℃,搅拌均匀。
同温下,将水相与油相混合,水浴上不断搅拌,后取出于室温搅拌。
在有水杨酸的研钵中加入O/W型乳剂基质,即得。
3.水溶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羧甲基纤维素钠 1.2 g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甘油 2.0 g 油脂性基质苯甲酸钠0.1 g 防腐剂纯化水16.8 ml 水性基质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研钵中,加入甘油后研磨均匀,然后边研磨边加入溶有甲酸钠的水溶液,待溶胀后研磨均匀,即得水溶性基质。
论文:中药软膏剂的进展研究(Word最新版)
论文:中药软膏剂的进展探讨通过整理的论文:中药软膏剂的进展探讨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中药软膏剂的进展探讨摘要:对近年来中药软膏剂的探讨概况及探讨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原生药物处理、软膏基质、质量标准等,并探讨中药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药软膏剂有效部位制备方法质量标准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soft ointment are reviewed, including the original drug treatment, ointment substrates, quality standard, and explore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soft medicinal extract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soft medicinal extract effective parts preparation methods quality standards中药软膏剂是选用适当的基质,加入中药细粉或中药提取物等混合制成的一种外用制剂,它主要应用于皮肤科和外科,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中药软膏剂的理论基础是经皮给药后药物能定量地穿透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而产生治疗作用。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和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多人宠爱或选用了中医外治的方法治疗疾病或保健身体,它具有简、便、廉、验、平安牢靠,疗效快捷,易于推广等优点。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有关中药软膏剂制备方法及探讨进展进行初步概述。
1中药软膏剂药材的处理长期以来, 中药软膏主要以原药材粉末用麻油, 蜂蜡为基质制成, 约占86%,部分药材粉末, 部分药物水醇提制浸膏加凡士林、羊毛脂为基质占12% , 完全提取有效部位或成分的仅占2% 左右[1]。
中药软膏剂的制备流程
中药软膏剂的制备流程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a long history of using herbal remedies for various health conditions, and one common form of TCM is the use of herbal ointments or creams. These ointments, known as 中药软膏剂(zhōng yào ruǎn gāo jì) in Chinese, are typically made by combining herbal extracts with a base such as beeswax or petroleum jelly.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these ointments involves several steps that require careful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precision.传统中医药 (TCM) 在使用草药治疗各种健康问题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一种常见的中医药形式就是使用草药软膏或霜。
这些软膏,中文中称为中药软膏剂,通常是通过将草药提取物与蜂蜡或石油凡士林等基础结合制成的。
制备这些软膏的过程涉及几个步骤,需要对细节和精确性格外小心。
The first step in preparing a 中药软膏剂 is to gather all the necessary ingredients and materials. This includes the herbal extracts, the base material, measuring tools, mixing containers, and any other equipment needed for the process.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allingredients are of high quality and free from any contaminants that could negatively impact the final product.准备中药软膏剂的第一步是收集所有必要的成分和材料。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研究一、课题的科学意义软膏剂是将药物加人适宜基质中,制成易于涂布于皮肤剖面的外用半固体制剂,由于软膏有较好的附着性、涂展性,使用携带方便等优点,在皮肤科、眼耳鼻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借助国内外高科技、新材料、新工艺制出不少新的中药软膏品种,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龙珠软膏等,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一种涂布于皮肤、粘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用乳剂型基质制备的软膏剂又称为乳膏剂;含有大量药物粉末( 25%-75% )的称为糊剂。
软膏剂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亦能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糊剂主要起局部保护作用。
软膏剂在我国创始很早,公元前 2 世纪在《灵枢经》中即有“涂以豚脂“的记载,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有软膏剂及其制法和使用,所用基质多为植物油,又称油膏剂。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广泛采用凡士林、石蜡等到烃类物质作为基质,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以高分子材料的新型乳剂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的品种明显增加,从而制成较为理想的软膏剂。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二部软膏剂有 48 种,其中乳膏剂占 32 种。
与软膏剂密切相关的防护用品、化妆品的发展则更快。
新基质的不断出现、药物透皮吸收途径与机理研究、生产工艺的革新、生产与包装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软膏剂在医疗保健及劳动防护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利用皮肤给药方便、可随时终止给药这一特点,通过皮肤给药而达到全身作用的制剂日趋增多。
三、应用前景虽然中药软膏剂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中药作为外用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软膏剂作为经皮给药的一种剂型,不仅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峰谷变化,而且已成为克服药物副作用的有效用药途径之一;其次,在医院皮肤科、外科里广泛应用,并在医院的普通制剂,“内病外治”可能成为中药软膏剂今后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中药乳膏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4]将如意金黄散研制为透皮软膏,提高了疗效,扩大了用药范围,其中姜黄、苍术、陈皮、白芷提取挥发油。
大黄、黄柏、厚朴、甘草、生天南星、天花粉加水煎煮,加入上述姜黄等水溶液,浓缩后醇沉。
他们认为姜黄等4味药提取挥发油,其他中药用水煮醇沉法提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药效成分,又缩小了水相体积。
如意金黄透皮软膏为水包油型乳剂基质,在混合过程中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小的分散相粒子。
选择氮酮为透皮吸收促进剂,能显著增强透皮速率。
李杰等[15]针对骨损伤后出现的肿胀疼痛、充血、渗出、屈伸不利、关节障碍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进行组方配伍设计,精制成国玉伤痛宁软膏,其由大黄、黄柏、黄芩、地榆、栀子、红花、泽兰、延胡索、香附、白芷等17味中药组成。
将香附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提取挥发油,药渣加入黄柏等须水煮提取的药水煎煮,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2(80℃)左右的清膏,加入大黄、白芷细粉,搅拌均匀,再加入含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及尼泊金乙酯的基质,混合均匀,加入挥发油、冰片,混匀即得。
因香附等药材含有挥发性成分,故不宜与其它药共煎,提取挥发油效果较好。
1.5其它(多种提取方法联合应用)翟凌等[16]研制的益肤霜,可用于治疗蚊虫叮咬及蜂螯皮炎、丘疹型荨麻疹,其处方为:板蓝根、人工牛黄、冰片、猪胆粉、玄明粉、青黛、雄黄、蟾酥等。
在板蓝根水煎煮后醇沉;青黛用95%乙醇提取,两提取液合并后浓缩至稠膏,磨细粉,其他几种动、矿物药加工成极细粉。
每配制100 g益肤霜需十八醇、单甲酯、硬脂酸、K12、白油、二甲基硅油、甘油、羊毛脂、棕榈酸异丙脂的比例为6∶2∶3∶1∶13∶0.5∶6∶0.5∶2以及适量蒸馏水。
张增巧等[17]以紫草提取物左旋紫草素为主要成分制备的乳膏,对湿疹、过敏性皮炎、瘙痒性皮肤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中紫草、当归中加入麻油浸泡48 h,压榨过滤得红色油液,再将滤渣用95%乙醇浸泡3次,合并滤液,水浴加热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与油液合并,备用。
复方伸筋草软膏的制备工艺研究
复方伸筋草软膏的制备工艺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伸筋草软膏剂的制备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选本复方提取的最佳条件;以静置观察(24h)、离心(3000r/min)10分钟的乳膏初步稳定性和外观为指标,优化成型工艺条件。
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制得O/W型乳剂型基质中药软膏剂。
结论:中药复方伸筋草软膏剂工艺简便,稳定可行。
【关键词】复方伸筋草软膏;正交试验;制备工艺 1 仪器、材料与试剂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挥发油提取器(上海玻璃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DZKW-D-2(上海申光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电动搅拌机(杭州仪表电机厂);伸筋草等药材均购自成都五块石药材批发市场;实验用甲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2.1 提取溶剂的确定伸筋草为本方君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石松碱)。
方中臣药舒筋草、川芎、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阿魏酸、川芎嗪,红花甙。
君臣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在乙醇中有较好的溶解度,拟以不同浓度乙醇为溶剂,考察浸出效果。
对其余需提取挥发油的药材采用水中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提取工艺研究选用乙醇作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方法进行提取。
以乙醇浓度、用量、提取时间及次数作为影响因素,设置高、中、低三个水平。
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安排试验,以固体物收率,阿魏酸含量为判定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因素水平及试验结果见表1。
表1因素水平表极差R的大小显示影响因素的主次。
从上述数据与结果表明:在设置水平范围内,以固体物收率为指标,其影响顺序为B>C>A>D;以含量为指标则为C>B>A>D。
综合分析,C为主要因素,D为次要因素。
从K值大小直观分析,最佳条件应为A1B2C3D3,即50%乙醇浓度,回流提取2次,乙醇用量为10倍,回流时间为2小时。
按正交实验结果取值原则,主要因素所取水平数不变,次要因素的水平可结合药材性质与生产实际加以调整。
中药软膏剂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中药软膏剂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一、概述中药软膏剂,作为传统中药与现代制剂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透皮给药的方式,实现对皮肤、黏膜或创面等局部区域的直接作用,从而达到保护、润滑和治疗的效果。
部分药物还能通过透皮吸收,产生全身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随着人们对中药软膏剂认识的深入,其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制备过程中,原料药的提取是关键步骤之一,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粉碎法、蒸馏法、水提醇沉法等,这些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软膏剂的质量和疗效。
软膏剂基质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不同的基质会对药物的释放和渗透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质量控制方面,中药软膏剂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成品的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被应用于中药软膏剂的质量控制中,如指纹图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中药软膏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可靠的手段。
中药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相信中药软膏剂将会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中药软膏剂的定义与特点中药软膏剂是以中药材为原料,通过提取、浓缩、混合等工艺制备而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它结合了传统中药的疗效与现代制剂技术的优势,具有使用方便、作用迅速、局部给药浓度高等特点。
中药软膏剂的主要特点是其良好的渗透性和吸收性。
由于软膏剂基质的选择和制备工艺的优化,使得药物成分能够迅速渗透到皮肤深层,发挥治疗作用。
软膏剂还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能够改善皮肤的水分含量,提高皮肤的屏障功能。
中药软膏剂还具有中药的多重疗效特点。
中药材中往往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能够协同作用,发挥综合疗效。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研究]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研究]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一、课题的科学意义软膏剂是将药物加人适宜基质中,制成易于涂布于皮肤剖面的外用半固体制剂,由于软膏有较好的附着性、涂展性,使用携带方便等优点,在皮肤科、眼耳鼻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借助国内外高科技、新材料、新工艺制出不少新的中药软膏品种,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龙珠软膏等,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一种涂布于皮肤、粘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用乳剂型基质制备的软膏剂又称为乳膏剂;含有大量药物粉末( 25%-75% )的称为糊剂。
软膏剂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亦能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糊剂主要起局部保护作用。
软膏剂在我国创始很早,公元前 2 世纪在《灵枢经》中即有“涂以豚脂“的记载,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有软膏剂及其制法和使用,所用基质多为植物油,又称油膏剂。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广泛采用凡士林、石蜡等到烃类物质作为基质,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以高分子材料的新型乳剂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的品种明显增加,从而制成较为理想的软膏剂。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二部软膏剂有 48 种,其中乳膏剂占 32 种。
与软膏剂密切相关的防护用品、化妆品的发展则更快。
新基质的不断出现、药物透皮吸收途径与机理研究、生产工艺的革新、生产与包装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软膏剂在医疗保健及劳动防护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利用皮肤给药方便、可随时终止给药这一特点,通过皮肤给药而达到全身作用的制剂日趋增多。
三、应用前景虽然中药软膏剂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中药作为外用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软膏剂作为经皮给药的一种剂型,不仅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峰谷变化,而且已成为克服药物副作用的有效用药途径之一;其次,在医院皮肤科、外科里广泛应用,并在医院的普通制剂,“内病外治”可能成为中药软膏剂今后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雄黄乳膏剂制备研究概述
雄黄乳膏剂制备研究概述标签:雄黄;乳膏剂;综述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呈不规则深红色或橙红色块状,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
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并且雄黄含砷量以As2S2计,不得少于90.0%[1]。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等功效。
作为外用药,雄黄乳膏剂已经引起业界的重视。
兹就雄黄乳膏剂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雄黄规定其颜色为红色或橙红色块状,主要成分为As2S2。
但有研究表明,室温下以固体形式存在的红色砷的硫化物为四硫化四砷(As4S4),它只有在550~800 ℃才能分解为As2S2[2-3]。
同时,雄黄通常情况下与雌黄(淡黄色,主要成分为As2S3)共生于矿物中,且雄黄中的主要成分As4S4在光照和氧气存在条件下可逐渐转化成三硫化二砷(As2S3,雌黄主要成分)和剧毒的三氧化二砷(As2O3,砒霜主要成分)[3-4]。
因此,一般情况下看到的雄黄样品大部分都呈黄色至橙黄色,提示其中不止含有红色的As4S4,还包括高价态的氧化物五氧化二砷(As2O5)以及少量的铁、铝、钙、镁、硅等元素。
总之,雄黄中的主要成分除As4S4外,砷的主要存在形式为:①硫化物,即低价态的As2S3(+3价);②氧化物,即低价态的As2O3(+3价)和高价态的As2O5(+5价)。
雄黄中2种药理活性很强的物质最引人关注,分别是As4S4和As2O3。
As4S4不溶于水,微溶于热的二硫化碳和苯溶液中,溶于氢氧化碱,可被浓HNO3分解[5]。
由于其很差的水溶性,难以在体内吸收,所以一般认为其毒性很小,被当成含有雄黄的口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
而另一个重要的活性成分As2O3,与As4S4相比物理性质有很大不同,As2O3几乎不溶于乙醇,能缓慢地溶解于冷水,在沸水和稀盐酸中易溶,同时在氢氧化碱和碳酸盐溶液中也有很好的溶解性,在胃肠道中极易被吸收而产生很大的毒性,其在小鼠体内LD50为39.4 mg/kg[6]。
一种中药外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中药外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脱发软膏剂,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外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也日趋严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导致现在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头发发黄脱落甚至斑秃,影响身心健康。
现有的洗发剂主要功能在于清洁去屑,功能单一,对头发的滋养不够,因此就很难预防头发脱落变黄。
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洗发剂主要功能在于清洁去屑,功能单一,对头发的滋养不够,因此就很难预防头发脱落变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外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采用纯中药天然配方,通过各味中药协同增效,使头皮生态得以彻底地改善,有效清除毛孔内的污垢及多余的油脂,阻塞毛囊得以激活,充分保障营养成分吸收,从而起到滋养头皮、固发防脱、乌黑头发、促进头发生长的效果,制成中药制剂,能够最大发挥各味药材的药效,疗效高、副作用小、易于保存,无副作用,也无需担心化学残留。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中药外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原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组分:何首乌40-50份、黑豆25-30份、黑芝麻30-40份、黄精20-30份、三七10-15份、藏红花6-15份、墨旱莲20-30份、蔓荆子25-35份、薄荷脑3-5份、冰片6-8份、酒精50-60份、二甲基亚砜5-9份、表面活性剂6-10份、水25-30份;制备方法如下:1)将何首乌、黑芝麻、黄精、黑豆、三七、藏红花、墨旱莲、蔓荆子放入炒锅中炒制30-45min,2)将步骤1)中进炒制后的中药材加入水中,于108-129℃的温度和1.02-1.1Mpa的压强下加热蒸煮24-48h;3)烘干后加入浓度为60%酒精和水,采用湿法粉碎萃取得颗粒细度为5μm的膏状溶液;4)向步骤3)中加入溶化的薄荷脑、冰片液体、二甲基亚砜和表面活性剂,支撑油膏剂或者乳剂。
本发明外用贴膏剂制备方法,采用纯中药天然配方,通过各味中药协同增效,使头皮生态得以彻底地改善,有效清除毛孔内的污垢及多余的油脂,阻塞毛囊得以激活,充分保障营养成分吸收,从而起到滋养头皮、固发防脱、乌黑头发、促进头发生长的效果,制成中药制剂,能够最大发挥各味药材的药效,疗效高、副作用小、易于保存,无副作用,也无需担心化学残留。
中药外用软膏制作方法
中药外用软膏制作方法一、引言中药外用软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
本文将探讨中药外用软膏的制作方法,包括药材选择、炮制处理、制剂配方及制作技巧等。
二、药材选择1.初选药材•草药: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草药,如黄连、苦参、白鲜皮等。
•动物药材:如牛膝、蝉蜕等。
•矿物药材:如硫磺、朱砂等。
2.药材质量评价•外观:选择颜色鲜艳、无破损和虫蛀的药材。
•气味:应具有特有的药材香气,无异味。
•成分含量:根据科学数据评估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
三、炮制处理1. 清洗将药材放入盆或洗槽中,用清水进行反复漂洗,去除表面杂质和污物。
2. 晾干将洗净的药材整齐地摆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3. 研磨用专用研磨器或石臼将药材研磨成细粉,以利于溶解和药效释放。
4. 炮制技术根据具体药材的炮制要求,选择炮制方法,如炒、烤、蒸等,以提高药材的疗效和稳定性。
四、制剂配方1.主剂•基础油脂:选择适合皮肤外用的基础油脂,如白凡士林、羊毛脂等。
•辅料:如甘油、石蜡等。
2.辅料•增溶剂:有助于溶解药材成分,如酒精、水等。
•保湿剂:具有保持制剂湿润的作用,如甘油、羊毛脂等。
•稳定剂:防止制剂分离和变质,如明胶、羊毛脂。
五、制作技巧1.严格控制工艺制作中药外用软膏时,需控制好时间、温度和搅拌方法等工艺参数,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释放。
2.熔化基础油脂将主剂中的基础油脂熔化至液态,通常使用水浴加热的方法。
3.溶解药材粉末将磨好的药材粉末逐渐加入已熔化的基础油脂中,用力搅拌使其均匀分散。
4.加入辅料根据药方需求,逐步加入辅料,如增溶剂、保湿剂、稳定剂等。
5.调整制剂性质根据具体需要,可以调整制剂的黏稠度、质地等性质,如加热或冷却等。
六、包装与贮存1.包装将制作好的中药外用软膏倒入干净、密封性好的容器中,如铝管、塑料瓶等。
2.标签在容器上标注药名、用法、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以便使用者正确使用。
中药软膏制作方法
中药软膏制作方法中药软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外用制剂,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料选择、药材研磨、药材炮制、软膏基础选择、基础处理、药物添加、混合均匀、质量检测、包装封存等。
首先,原料选择对于中药软膏的制备十分重要。
选用的药材应符合药材质量标准,并且应考虑其药理作用和配伍原则,避免不良反应。
可以根据病情和症状选用不同的中药组合,比如柿蒂、玄参、薄荷等可以用于清热解毒;黄连、黄芩、苦参等可以用于疏肝清热;白芷、防风、苍术等可以用于祛风止痛;当归、川芎、丹参等可以用于活血化瘀等。
其次,选用的药材需要研磨成粉末。
这个步骤可以采用买回来的研磨粉,也可以自己用研磨机将整个药材研磨成粉末。
研磨粉的颗粒度不宜过大,应该足够细,以便药物与基础能够充分混合。
接着,要对选用的药材进行炮制。
炮制是中药制剂的一项重要工艺,能够增加药材的药效。
炮制的方法包括炒、蒸、曝晒、熏、挂烟等。
炮制过程需要相应耗费一定的时间和人力。
然后,选用适当的软膏基础,软膏基础是制备中药软膏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软膏基础有石蜡、凡士林、白软膏、羊毛脂、硬脂酸酯类、聚乙烯醇等。
要根据药物特性和适应症等方面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软膏性质。
在选好软膏基础后,要进行软膏基础的处理。
将软膏基础加热至融化状态,同时加入稳定剂、乳化剂、抗氧剂等一些助剂,以提高软膏品质及稳定性。
然后,将研磨好的药材,与其它辅料加入软膏基础中,混合均匀。
辅料包括蜂蜜、甘油、凝胶剂等。
混合均匀后,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测。
抽样进行药效分析、微生物检测、质量指标测试等,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进行包装封存。
软膏可以分批次分装,使用的时候每次取出一部分。
包装应该采用无菌包装,以防止细菌感染。
以上是中药软膏制作方法的详细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中药软膏,需要严格按照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进行操作,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软膏剂制备的实验报告
软膏剂制备的实验报告总结:
本实验报告主要介绍了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和步骤。
软膏剂是一种半固体制剂,常用于皮肤、黏膜等部位的治疗。
实验中,我们选用了一种合适的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等,并加入适量的药物和添加剂,如防腐剂、保湿剂等,通过加热溶解、搅拌、冷却等步骤制备出软膏剂。
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所需材料,包括基质、药物、添加剂等。
2. 将基质加热至熔化,加入药物和添加剂,搅拌均匀。
3. 将混合物倒入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形成软膏剂。
4. 对制备的软膏剂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稳定性、药物含量等。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软膏剂符合质量要求,可用于皮肤、黏膜等部位的治疗。
此外,通过实验还探究了不同基质、药物和添加剂对软膏剂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软膏剂配方
提供了参考。
总之,本实验报告详细介绍了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软膏剂具有良好的质量和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术、陈皮、白芷提取挥发油。
大黄、黄柏、厚朴、甘草、生天南星、天花粉加水煎煮,加入上述姜黄等水溶液,浓缩后醇沉。
他们认为姜黄等4味药提取挥发油,其他中药用水煮醇沉法提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药效成分,又缩小了水相体积。
如意金黄透皮软膏为水包油型乳剂基质,在混合过程中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小的分散相粒子。
选择氮酮为透皮吸收促进剂,能显著增强透皮速率。
李杰等[15]针对骨损伤后出现的肿胀疼痛、充血、渗出、屈伸不利、关节障碍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进行组方配伍设计,精制成国玉伤痛宁软膏,其由大黄、黄柏、黄芩、地榆、栀子、红花、泽兰、延胡索、香附、白芷等17味中药组成。
将香附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提取挥发油,药渣加入黄柏等须水煮提取的药水煎煮,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2(80℃)左右的清膏,加入大黄、白芷细粉,搅拌均匀,再加入含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及尼泊金乙酯的基质,混合均匀,加入挥发油、冰片,混匀即得。
因香附等药材含有挥发性成分,故不宜与其它药共煎,提取挥发油效果较好。
1.5其它(多种提取方法联合应用)翟凌等[16]研制的益肤霜,可用于治疗蚊虫叮咬及蜂螯皮炎、丘疹型荨麻疹,其处方为:板蓝根、人工牛黄、冰片、猪胆粉、玄明粉、青黛、雄黄、蟾酥等。
在板蓝根水煎煮后醇沉;青黛用95%乙醇提取,两提取液合并后浓缩至稠膏,磨细粉,其他几种动、矿物药加工成极细粉。
每配制100 g益肤霜需十八醇、单甲酯、硬脂酸、K12、白油、二甲基硅油、甘油、羊毛脂、棕榈酸异丙脂的比例为6∶2∶3∶1∶13∶0.5∶6∶0.5∶2以及适量蒸馏水。
张增巧等[17]以紫草提取物左旋紫草素为主要成分制备的乳膏,对湿疹、过敏性皮炎、瘙痒性皮肤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中紫草、当归中加入麻油浸泡48 h,压榨过滤得红色油液,再将滤渣用95%乙醇浸泡3次,合并滤液,水浴加热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与油液合并,备用。
甘草加水煮3次,合并药液加热浓缩,醇沉。
他们认为为防止紫草素受热破坏,制备时先冷浸,再用乙醇提取,此法所得紫草素含量比单独油浸的紫草素含量高。
孙然第等[18]选用具有抗炎、脱敏、止痒作用的中草药,配制成乳膏及清洗液联合应用,治疗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经临床观察,该中草药乳膏+清洗液治疗组明显优于基质对照组;与抗组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疗效无差异。
中草药乳膏的制备为:苦参提取液、白藓皮提取液、甘草酸(从甘草中提取)及硬脂酸、十八醇、平平加、柔软剂、凡士林、液体石蜡、甘油、羟苯乙酯、蒸馏水等。
中草药清洗液的制备为:白藓皮提取液、凌霄花提取液、甘草酸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酯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酯硫酸钠、咪唑啉、脂肪酸烷醇酰胺、氯化钠、羟苯乙酯、枸橼酸、蒸馏水等。
陈福等[19]配制的冻疮乳膏,效果显著,其中辣椒、当归切成小块,用30%乙醇浸渍7 d,收集提取液并浓缩至浸膏。
防己、紫草、虎杖、白薇、赤芍、桂枝水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放置24 h,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所需水量(约280 ml)。
1.6直接使用中药材粉末林恩光等[20]制备的川连儿茶软膏,治疗酒渣鼻效果良好,其中川连、黄柏、儿茶、青黛、蛤粉、煅石膏、雄黄、轻粉、血竭、枯矾、腊梅花干燥粉碎过120目筛,将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十八醇水浴熔化后研成细粉,另将冰片、麝香研成细粉。
他们认为制备软膏时,凡士林的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使十八醇破坏,引起软膏变黑;冰片、麝香遇热易升华挥发,故应在温度较低时加入。
晏学新[21]配制的抗湿疹乳膏,治疗小儿湿疹等皮肤溃疡性疾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黄连、大黄、蝉蜕干燥粉碎,共研细粉过七号筛。
2乳膏基质中药软膏剂合理选用基质与药物本身性质有关,基质不仅是软膏剂的赋形剂,而且对药物的释放和吸收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软膏制备应根据临床需要选用不同类型基质[22]。
李雄建[23]认为直接利用中药材粉末自身充当“界面活性剂”制备W/O软膏,不仅保持了传统中医药特色,避免了有效成分的丢失,按“相似者相溶”原理,还有利于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溶解释出,方便临床应用,确保药物疗效;同时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制剂成本;更有意义的是将现代制剂学理论揉入传统剂型,在软膏制备方面是一种新的尝试。
取处方量药材烘干,粉碎成细粉并过150目筛后,加入熔化了的黄凡士林和溶解了的防腐剂,趁热搅拌均匀(以药材粉末全部被油膜包裹为准),使成含药油相。
将煮沸的纯化水趁热一次性倒入含药油相中,并不停地搅拌直至冷却成膏即可。
调整油、水两相用量可改变软膏稠度。
若处方中除部分具有细胞、组织结构的动、植物药材粉末外,还有部分或相当部分难溶甚至不溶,不具有细胞、组织结构的矿物药粉末,亦并不影响该软膏的制备,因它可以粉末的形式散在于油相或水相中,只要适当调整加入的水量即可。
当然,全为不吸水的或易溶于水的矿物药粉末,则配制W/O软膏有困难;制备中所用脂溶性基质及加入的水量,与药材理化特性及气候等有关。
一般重量配比为药材粉末∶脂溶性基质∶水为1∶1.5∶10,药材吸水性能差,空气湿度大,则加入的水量要减少,制备过程中,水要一次性加入,否则会出现油、水分离现象,使制备失败;软膏的细腻与否与粉末的细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本W/O软膏的配制与经典的方法有所不同,是先包裹外相,再加入内相且内相的量远比外相多,这说明大量内相的进入是一个填充、蓄积的过程。
进行不同类型基质黄芩苷、淫羊藿苷软膏的体外释药性能实验比较,结果表明乳剂基质释药最快,水溶性基质次之,而油脂性基质释药最慢[22,24]。
魏红等[25]考察了不同促进剂对苦参碱乳膏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氮酮的促透作用高于丙二醇,并且明显高于无促进剂的乳膏(P<0.01);5%丙二醇对苦参碱有明显的增溶作用,5%丙二醇和3%氮酮配伍使用,促透效果最佳。
3优选工艺刘文等[26]用正交设计法,以油相、乳化剂和乳化温度为可变因素,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得到当白乳剂的最优基质组成及工艺是:单硬脂酸甘油酯5 g、硬脂酸18 g、液状石蜡5 ml、司盘-80 1.0 g、吐温-80 1.0 g、三乙醇胺1.5 ml,乳化温度为80℃。
当归、白芷等加水于挥发油提取器中,分别收集挥发油(另器保存)和煎液,药渣取出再煎1次,合并滤液,并浓缩至1 g/ml(每ml含1 g生药),醇沉,滤液回收乙醇,调整药液浓度至2 g/ml备用。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乳化剂对乳剂成品质量有显著影响。
邢建国等[27]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软膏中有效成分盐酸去氢骆驼蓬碱的透皮吸收速度常数(和流动活化能Eη为考察指标,筛选盐酸去氢骆驼蓬碱软膏的处方组成,结果得到最佳基质处方为:氮酮(2.0%)、司盘80(0.2 %)、吐温80(0.4%)、单硬脂酸甘油酯(2.5%)、凡士林(4.0%)、液体石蜡(11%)。
王林等[28]以黄芩苷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系统考察了提取次数、溶媒用量、煎煮时间,对“鼻炎康”软膏的浸膏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结果药物与水的比例为1∶10,煎煮3次,1.5 h/次,苍耳子、辛夷花、黄芩、栀子、玄参、白芷等12味药物加水煎煮并浓缩至一定浓度,加95%乙醇沉淀至65%浓度,室温放置24 h 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2,加入复合基质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 000、甘油等,充分研匀,制成软膏即得。
从回归方程来看,煎煮次数对黄芩甙的含量的影响最显著,加水倍数为其次,而煎煮时间对观察指标的影响较小。
皮洁软膏由黄柏、黄芩、苦参等几味中药组成,俞建平等[29]在固定水液的情况下,考察了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温度、药材粒度、黄柏及黄芩分煎和混煎5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选用L8(27)正交表安排正交试验,寻找最佳的提取工艺,此项研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在提高盐酸小檗碱得率的前提下,降低了出膏率,减少了外用剂量。
止痛消炎乳膏由延胡索、黄连、三七、冰片采用乳法制备。
罗燕梅等[30]用正交设计法,以油相、乳化剂和乳化温度为可变因素,结果最优的基质组成及工艺是硬脂酸12.5 g、液体石蜡12.5 g、蓖麻油12.5 g、甘油8.0 g、三乙醇胺0.5 g、吐温2.0 g,乳化温度75℃。
黄连加水煎煮2次(各1.5 h、1.0 h),合并煎煮液,加60%的乙醇沉淀,得小檗碱黄色结晶。
将元胡用60%乙醇浸泡24 h,加热回流2次(各3 h、2 h),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三七、冰片分别研细过120目筛。
他们认为就离心分层时间而言,混合乳合剂优于单一乳化剂,适宜的油相成分及恰当的乳化温度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参考文献:[1]周越,晏学新. 肤康软膏的制备与临床疗效[J]. 中国药师,2002,5(4):244245.[2]陈贞,陈盘根. “896”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5):439440.[3]许伟,王桂秋,王艳红,等. 黄腐酸钠软膏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成药,2003,25(1):1416.[4]支家萃. 对“中药凡士林软膏剂”的改进与研究[J]. 时珍国药研究,1996,7(2):108109.[5]田应彪,石凤鸣,陈泽慧,等. 中药复方冬虫夏草透皮乳膏的研制及质量控制[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3,26(3):288289.[6]陈瑞云,赵波,贺素琴,等. 口炎康软膏的研制与临床观察[J]. 西北药学杂志,2001,16(6):267.[7]饶凡,杨宁宁,李健. 六合软膏的研制[J]. 华西药学杂志,2000,15(3):241.[8]王纯梅,罗少华. 白癜消乳膏的研制与临床疗效初探[J]. 铁道医学,2000,28(2):8990.[9]王晋红,陈远彬,汪芳记,等. 蛇葡萄根软膏剂的研制及临床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2000,9(3):42.[10]饶双超,王兴汉. 流腮软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 中成药,2002,24(2):151.[11]徐红,陈宜鸿,陈爱香,等. 复方雄黄乳膏的制备和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3):183184.[12]赵莹,彭百承,林晓宁,等. 康肤乳膏的制备及疗效分析[J]. 华夏医学,2001,14(3):376377.[13]黄晓瑾. 愈疡Ⅱ号霜的制备及动物安全性实验[J]. 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1):6364.[14]陈登丰,毛永兴,李烈辉. 如意金黄透皮软膏的制备与应用[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3):255256.[15]李杰,周煌辉,唐国建. 国玉伤痛宁软膏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8):399400.[16]翟凌,任海霞,张文利. 益肤霜的制备工艺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6):369370.[17]张增巧,于霖,吴延晖. 复方紫归软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47.[18]孙然第,张祥林,张立,等. 中草药乳膏及清洗液联合应用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4):285.[19]陈福,曾介明,韩海红. 冻疮乳膏的制备及临床观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8):497498.[20]林恩光,卓建泳. 川连儿茶软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 海峡药学,1999,11(2):8990.[21]晏学新. 小儿湿疹康乳膏的制备与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10):472473.[22]管英,李永冥. 不同类型基质的黄芩苷软膏透皮吸收的研究[J]. 中国药业,2003,12(1):37.[23]李雄建. 用中药材粉末自身充当“界面活性剂”制备水/油软膏[J]. 中国药业,2002,11(5):6061.[24]娄志华,刘艳丽. 不同基质淫羊藿苷软膏剂的制备及药物释放测定[J]. 中成药,2001,23(5):321323.[25]魏红,李中文,蒋国明,等. 透皮促进剂对苦参碱乳膏剂中苦参碱经皮渗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1):757759.[26]刘文,赵杰. 当白乳剂的制备工艺[J]. 中成药,2002,24(9):719721.[27]邢建国,孙殿甲,管慧,等.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软膏的处方筛选[J]. 中成药,2001,23(5):316318.[28]王林,周家骧,刘惠茹,等. 均匀试验法优选鼻炎康软膏制备工艺[J].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16.[29]俞建平,金樟照. 皮洁软膏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17(4):283284.[30]罗燕梅,宋宝根. 正交设计法优选止痛消炎乳膏基质组成及工艺[J].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3536.(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药学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