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北方地区

中国地理—北方地区



③温带果园——北方地区为我国温带水果的 主要产区 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以苹果 产量最大
(4)东北自然条件分析与农业特色


条件分析:
①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年降 水量平均达400—600mm,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 足。 ②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 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 ③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④ 沼泽地面积很大,也已通过排干水分来开发利用,但 在开发中也引起了气候变干,所以沼泽地开发不宜过量。 ⑤ 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 或春季温度低时会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
问题和措施
2、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问题和措施
2、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沙尘来源:干旱内陆,施工工地。
(三)问题和措施
2、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沙尘来源:干旱内陆,施工工地。 动力:盛行风(西北季风)。
(三)问题和措施
2、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沙尘来源:干旱内陆,施工工地。 动力:盛行风(西北季风)。 影响地区:下风向地区。
未到,降水少。
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 + 地势低平。
地理背景
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黄淮海 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盐碱:(自然原因)气候变化影响水盐运动 ——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 (人为原因)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的灌溉措施,使得土壤中的盐分向地 表积聚;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 引起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

地理三大自然区

地理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

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及区域界线:

国土辽阔,山区面积广大,区域差异显著,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区域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和基础。为了加快区域发展的步伐,我们应研究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人地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而为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整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区域差异主要分自然和经济两个方面,本讲主要讲我国三大区域的自然差异。

在我国,决定自然环境地域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将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其基本的形成原因是: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②受太阳辐射从赤道的西极递减的影响:我国气温及热量条件由南向北递减;③由于海陆分布及地形的影响,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④青藏高原地势高耸,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在此转向,形成特殊的高原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边界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东部则大体以海拔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1)东部季风区: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地形上包括位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及地势第三级阶梯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南方丘陵、低山区等。面积占全国45%。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主要特点:①海拨较低;②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降水集中夏季,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③植被以森林为主,多为成熟土壤,生物种类繁多;④以外流河为主,河流补给以雨水为主;⑤人口稠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深刻,除极少数地区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Baidu Nhomakorabea
青藏高寒区
微弱
水旱灾害 水分 热量
种植业为主
草原牧业为主 灌 溉农业
高寒牧业为主 少部分河谷农业
有较多的冰川,湖泊.
F.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影响微弱.因自然条件恶劣,所以人口
密度小,土地利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 发展林业,农业.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
三大自然区
人类对自然 界影响
农业生产 限制因素
农业生产结构
东部季风区 广泛而深刻
西北干旱半 不够广泛而深刻 干旱区
(三)青藏高寒区
A.范围: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B.地形地势: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C.气候: 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强
大,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
D.土壤生物: 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少.
动物稀少.土壤发育差,土层浅薄.
E.水文: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E.水文: 多外流河,主要是以雨水补给
F.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影响广泛而深刻,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A.范围: 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
和准葛尔盆地等。
B.地形地势: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地理必修三课件时我国三大自然区

地理必修三课件时我国三大自然区
向西北递减
地质构造:我 国地处亚欧板 块和太平洋板 块交界处,地
质活动频繁
生物多样性: 我国拥有丰富 的生物多样性, 动植物种类繁

自然地理特征
东部季风区:气候 湿润,四季分明, 雨热同期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气候干旱,降水稀 少,温差大
青藏高原区:海拔 高,气候寒冷,空 气稀薄,冰川广布
2
东部季风区
光照充足:日照 时间长,太阳辐 射强
风沙多:春季多 风,沙尘暴频繁
地形地貌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如天山、祁连山等 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如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等 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 植被:以耐旱植物为主,如胡杨、红柳等
植被和土壤
植被类型:以荒漠、草原为主,也有部分森林和绿洲 土壤类型:主要为沙质土、盐碱土和黏土,土壤肥力较低 植被特点:适应干旱环境,根系发达,耐旱性强 土壤特点:保水性差,易风蚀沙化,但部分绿洲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湖泊:青藏高原上有许多湖泊,如 青海湖、纳木错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冰川: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大量的冰 川,如喜马拉雅山冰川、昆仑山冰 川等
河流:青藏高原上的河流主要有长 江、黄河、澜沧江等,这些河流发 源于青藏高原,流向全国各地
植被和土壤
植被类型:以高寒草甸、灌丛 和苔原为主
土壤类型:以冻土和石质土为 主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差异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差异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差异

自然区域差异的产生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划分自然区域的主要依据是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受纬度因素影响,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南向北递减;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类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分界:(如下图11-6-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开,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与东部季风区为界。

图11-6-1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比较:

3.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从东到西随距太平洋里程的增加而减少。新疆西部因受到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降水较多。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地表景观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但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大致以贺兰山为界。

①东部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以高原地形为主,高原面上地表坦荡;距海较近,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在150——450mm,夏季降水占60%。高原上多为内流区,植被以草原为

主;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有利,草场面积广,畜牧业发达。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然区

⾃然区是指由于⾃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地球表⾯形成⼀系列等级⾼低不同的、⾃然地理特征相对⼀致的区域。

中国的三⼤⾃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旱半⼲旱区和青藏⾼寒区。

1

东部季风区

东部季风区是指⼤兴安岭以东、内蒙古⾼原以南、青藏⾼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地区。

(1)地形

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级阶梯的黄⼟⾼原、四川盆地、云贵⾼原、横断⼭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以下。

(2)⽓候

本区背靠⾼原,⾯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温多⾬,冬季受北⽅冷⽓流影响,⼤部分地区寒冷⼲燥,风向与降⽔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本区的秦岭—淮河⼀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壤冻结。降⽔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此线以南,⼀年四季⽔绿⼭清,变化不明显,降⽔丰富,⽓候湿润、温暖。

(3)⽔⽂

河流为外流河,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海河等⼤河⾃西向东注⼊海洋,且河湖众多。地表⽔的补给以⾬⽔为主,绝⼤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地下⽔资源⽐较丰富。

(4)⼟壤、植被

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现状多为农作物和⼈⼯林等⼈⼯植被。⼟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壤,⼟质肥沃。⽣物种类繁多。

(5)⼈类活动

⼈类对⾃然界的影响⼴泛⽽深刻,使⾃然⾯貌发⽣了巨⼤的变化。除极少数的地⽅以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栽培植物⼴泛分布,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地区。

2

西北⼲旱半⼲旱区

西北⼲旱半⼲旱区地理位置是⼤兴安岭以西,青藏⾼原和黄⼟⾼原以北内陆地区。

高中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知识点_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知识点_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
自然因素
地貌
二、三级阶梯上,三大平原、两大高原,低地、丘陵、盆地海拔较低海拔较高,差别显著,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海拔高,一级阶梯,有世界高大山地
气候
季风影响显著,降水多,集中在5-9月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大风天气多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高中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知识点_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界限
东部季风区--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3000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大兴安岭、青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青藏高原
土壤
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土层薄,发育差
河流
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人类
影响
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影响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类活动,有绿洲农业、牧场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畜牧业为主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的地理分区
——从自然环境差异看,中国分 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
400mm等降水量线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昆仑山
3000m等高线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东部季风区
400mm 等雨量线
3000米 等高线
划分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昆仑山— —阿尔金 山——祁 连山
青藏高寒区
雪松、黑土 骆驼刺、沙漠 椰林、红土
高寒气候
以森林为主,部 大部分为荒漠、部分 主要是荒漠、草 植被 分为森林草原 为草原 原和高山草甸 有机质含量低,可溶 土壤发育程度很 多为钙质土 土壤 性盐分含量较高 差,土层浅薄 多外流河、湖 以内流河(湖)为主, 多冰川、湖泊、 水文 雨水补给为主 短小,冰雪水补给为主 多大江大河源头 人类活动 影响广、深, 影响小,牧业、绿洲农 影响微弱,原始 重要农耕区 业——水源是制约因素 以畜牧业为主
西北是完整的高原, 东南部为地势较低、 南北走向的高山峡 谷。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光照 及温度条件较好,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如西藏的 察隅地区、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的湟水谷地。 在高山带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灌丛、草甸,适于耐寒动 物如牦牛、绵羊放牧。
高山荒漠
高山草原 青藏高寒区
A
B C
D
北 低
A
3200℃

我国的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四大地区、六大地区、七大地区等

我国的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四大地区、六大地区、七大地区等

四⼤地区

三、六⼤分区

1.分区名称:

(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西。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龙江、内蒙古。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东、台湾。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东、⼴西、海南、⾹港、澳门。

(5)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

(6)西北地区:陕西、⽢肃、青海、宁夏、新疆。

2.分区依据:解放时期,中央下属设⽴了六个地⽅局:分别是华北局、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南局、西北局。新中国成⽴后,在此基础上设⽴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政区,简称⼤区。各⼤区分别管辖若⼲省级⾏政单位,中央不直辖省级⾏政区。

3.分区撤销:1954年撤销六⼤⾏政区,各省级⾏政单位改由中央直辖。

历史上的六⼤地区

四、七⼤分区

1.分区名称:

(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西、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

(2)东北:⿊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兴安、通辽、⾚峰、锡林郭勒)

(3)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东省、福建、台湾。

(4)华中:河南、湖北、湖南。

(5)华南:⼴东、⼴西、海南、⾹港、澳门。

(6)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7)西北:陕西、⽢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巴彦淖尔、乌海、鄂尔多斯)。

2.分区依据:⼀是中国⾃然地理区划⽅⾯众多专家多年的科研成果;⼆是全国⾼校地理专业师⽣普遍使⽤的《中国⾃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据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编写中形成的共识。

七⼤地区

五、四⼤经济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题目
1、由图中数字可知,四大区中, 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是 C 地区
2、A、D两区的天然分界线 秦岭—淮河 线 是 3、A区的能源资源优势 煤 石油 是 和 主要粮食作物是 小麦 丰富, 。 水能 。
4、D区的矿产资源优势是 有色金属 ,能源优势是
5、B区的城市集中分布在 黄 路沿线的工矿区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 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 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 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 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 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 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 山一线。 (5)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 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 米等降水量线。 (6)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6、C区城市多分布在 河谷 藏 族,能源优势是 是
河沿岸平原、
绿洲
以及铁
两岸,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 太阳能 和 地热能 。
A是 青藏高寒 区, 它位于我国地势的 一 级阶梯。 第 A与B、C的分界线是 昆仑 山 祁连 山、 横断 山、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3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西部对比表(1995年)
项目
东部 西部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重 14.3 56.1
农业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 49.1 的比重
17.5
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 66.0 10.2 的比重
(1)就上表中的信息,说明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为____ _经_济_发_展_缓_慢_,与东部相比不平衡 从地理知识角度分析, 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_水_源_和_交_通___
高考大纲:
1、区域的含义及区域差异(了解) 2、我国三大自然区在自然环境的差异(重点理解) 3、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了解) 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重点理解) 5、西部大开发 (了解)
区域概念与区域差异的理解
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 可以度量的实体。
C.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 D.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5.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自然区是( D

A.东部季风区北部
B. 东部季风区南部
C.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D. 青藏高寒区
6.青藏高原寒区的动物特性主要表现为( D )
A.耐湿热 B. 耐干热 C. 耐干旱 D. 耐高寒
7.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是因为该季
农业基地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划分的依据: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即: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

物要素相互影响、共同联系引起其他自然要素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2、内容:西部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

3、主要特征

(1)东部季风区:A范围: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上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

B地形地势:海拔较低

C气候: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集中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D土壤生物:植被以森林为主,土壤发育好,生物种类繁多

E水文:多外流河,主要是以雨水补给

F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广泛而深刻,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范围: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

盆地、和准葛尔盆地等。

B地形地势: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C气候: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D土壤生物:植被大部分为沙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发

育差,有机质含量低.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

E水文:多属内流区,河流短小,平地径流主要来源于暴

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山地径流主要由雨水和

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湖泊多但多是咸水湖.

F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较东部季风区小,绿洲农业

和牧业较发达,但应注意荒漠化的影响. (3)青藏高寒区:A范围: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B地形地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C气候: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强大,

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

D土壤生物: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少.

动物稀少.土壤发育差,土层浅薄.

E水文: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较多的冰川,湖泊.

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

第47讲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

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知识精讲]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两大要素分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寒区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特点

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分成为北部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沃,只能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熟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作物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旱气候,草原为主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光照丰富、河流少、短、流量小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

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划分(组成省区)

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

(完整版)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

(完整版)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

中国地理景观三大自然地理区的

自然地理特征

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势高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如图a)。三大自然地理区景观各异,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a

东部季风区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这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5%。

本区的湿润程度较高,特别是东南部湿润程度更高,河流均为外流河。中国主要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地势很少有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没有冰川和雪线。在沿海沉降地带,因河流所夹泥沙的堆积作用,形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一些没入海中的山岭,露出海面的部分,则成为分布于沿海的众多岛屿。

本区内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由北而南,气候逐渐变暖。由北起大兴安岭北端的寒温带,向南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员最广。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一部分温带草原。但因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口稠密,除东北山地、横断山区、台湾东部山地尚保留有较大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北部尚有一些未开垦的荒原外,绝大部分可耕地均已开垦为农田。平原地区村落和城镇广布,原来的自然面貌已大大改观。

小学三年级地理课教案:认识中国的四大自然地理区 (2)

小学三年级地理课教案:认识中国的四大自然地理区 (2)

小学三年级地理课教案:认识中国的四大自

然地理区

一、引言

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

所居住的大自然。作为小学三年级的地理课教案,我们将重点介绍中国的四大自然地理区。这些地理区具有独特的地貌、气候和生态特点,对我们认识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本教案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并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认识中国的四大自然地理区

1. 东部沿海平原区

东部沿海平原区是中国最主要、也是最发达的地理区域之一。它位于中国的东

南沿海地带,是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和工业区域。这个地理区以平原地貌为主,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宜农业和居住。此外,东部沿海平原区还拥有众多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发展中心,如上海、广州和深圳等,这些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 西部高原区

西部高原区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带,是中国的特殊地理区域之一。这个地理区以

高原地貌为主,地势较高且多山,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降水较少。西部高原区地处青藏高原,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最大的岩石储藏量和最大的淡水资源。这里的土地适宜放牧和农业,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产区。此外,西部高原区拥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世界著名的长江三峡和神秘的藏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

3. 中部丘陵盆地区

中部丘陵盆地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带,以丘陵和盆地地貌为主。这个地理区气

候温和,雨量适宜,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中部丘陵盆地区是中国的主要农业生产区之一,以种植稻谷、小麦和棉花等农作物著称。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美丽的水域,如中国的大江、大河和著名的洞庭湖。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人烟少 草原牧业、 草原牧业、 灌溉农业为主 点状 城乡 带状
内蒙古草原 河套平原、宁夏 河套平原、 平原图片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荒漠、草原 荒漠、 土壤发育差 高寒动物

多冰川、西北 多冰川、 属内流区, 属内流区,东南 多大江大河源 头
藏 高
多高山—— 多高山—— 不利交通
2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我国西北 干旱半干旱自然区的写照( 干旱半干旱自然区的写照(A) 早穿皮袄午穿纱, A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夏季高温多雨,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一山有四季,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天无三日晴, D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3、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 、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 正确的是( 正确的是( ) A、三大自然区是指东部、中部、西 、三大自然区是指东部、中部、 部三个地带 B、三大自然区体现了我国自然地理 、 环境的地域差异。 环境的地域差异。 C、东部季风区指的是大兴安岭 巫山 、东部季风区指的是大兴安岭—巫 ----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 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 D、西北干旱、半干旱和青藏高原区 、西北干旱、 的河流均属于内流河
的土壤
水文: 水文: 外流河 西高东低 海拔较低 平原广阔
河流自西向东 流入海洋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而深刻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景观三大自然地理区的

自然地理特征

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势高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如图a)。三大自然地理区景观各异,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a

东部季风区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这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5%。

本区的湿润程度较高,特别是东南部湿润程度更高,河流均为外流河。中国主要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地势很少有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没有冰川和雪线。在沿海沉降地带,因河流所夹泥沙的堆积作用,形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一些没入海中的山岭,露出海面的部分,则成为分布于沿海的众多岛屿。

本区内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由北而南,气候逐渐变暖。由北起大兴安岭北端的寒温带,向南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员最广。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一部分温带草原。但因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口稠密,除东北山地、横断山区、台湾东部山地尚保留有较大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北部尚有一些未开垦的荒原外,绝大部分可耕地均已开垦为农田。平原地区村落和城镇广布,原来的自然面貌已大大改观。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地域分异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土壤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雨量集中在夏季,春季常枯旱,部分地方有盐碱土。代表性的森林,在寒温带为由兴安落叶松组成落叶针叶林;在中温带为由红松和槭属、椴属、桦木属等阔叶树种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在暖温带为由栎属和赤松、油松等松属组成的针阔混交林。由于这一带受人的干扰很大,天然森林保存很少,在华北常见的桦、杨、柳林主要是次生林或河岸林。作物多为旱作,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为主,南部可种植棉花、甘薯等。东北地区除北部外多为一年一熟,华北可二年三熟,有水灌溉地亦可一年二熟。果树有苹果、梨、桃、杏、柿、核桃、板栗、枣、葡萄等。

中国北方,一年四季的景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冬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一片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春季冰雪消融,农田翻耕后,东北平原富含腐殖质的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呈现黑色。华北大地的基本色调则为黄色,西部有堆积很厚、面积广大的黄土高原。夏季炎热多雨,树木葱笼,庄稼茂盛,大地呈现着一片青绿色彩。秋季是红叶满山、庄稼黄熟、棉桃银白、果实累累的色彩绚丽的收获季节。

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土壤基本不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土壤无盐碱,全年都有作物生长,主要作物为水稻,一年二熟至三熟。森林以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为主,有青冈、栲、樟、榕、木荷、冬青等属树种。还有马尾松林,以及人工杉木林、竹林等。南部边缘为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

南方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山青水绿。土壤为黄棕壤、黄壤、红壤、砖红壤,因此越往南去,大地的红色越显著。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下,湖泊众多,河网交织,为典型的“水乡”景观。四川盆地和南方的丘陵多已开辟为层层叠叠的梯田。四川盆地地表覆盖由紫红色砂岩、页岩风化后的紫色土,被称为“紫色盆地”或“红色盆地”。江南丘陵的红色砂砾岩区,有些被侵蚀而成朱崖赤壁的“丹霞地形”。西南石灰岩区,在溶蚀作用下,形成峰林、溶洞、地下暗河等发育完美的喀斯特(岩溶)地形。西南的横断山区,景观呈垂直变化,由河谷到山顶,植被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等。当地人民常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高山峡谷区气候和景观的变化。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因位于欧亚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中国夏季风影响较少,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年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100毫米以下。冬季寒冷,夏季温暖,甚至炎热,气温的年、日较差均大,大陆性显著。本区的温润程度低,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由东往西,大体上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古代《敕勒歌》中所说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这里典型草原景观的生动描绘。本区地广人稀,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4%。

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强大的风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东部的内蒙古高原海拔千米左右,地表径流多属源出暴雨的暂时性水流。高原地势平坦,侵蚀轻微,极目弥望,几乎全是浅起缓伏的“塔拉”(蒙古语低平地之意),有“远看似梁,近看是滩”的特点。

这些塔拉的水草丰美处多属优良牧场,可见到成群牛羊和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也可见到在草原上奔驰疾走的黄羊群。但在草地遭到破坏的地方,表层沙土被吹走,形成基岩出露的砾石地──戈壁;被风吹走的沙砾在较远处沉降堆积成沙丘或沙山,形成沙漠地貌。有些沙丘呈新月形,随风移动,被称为流动沙丘,能掩埋草场、农田、村舍、道路,危害很大;有的沙丘上生长着固沙植物,即不再移动,成为沙地。戈壁和沙漠是内蒙古高原、也是西北干旱区的地貌特色。

内蒙古高原大部分属内流区或无流区,湖泊多为咸水湖或盐碱湖。外流河主要是过境的黄河,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地区,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

贺兰山以西的地区降水更少,蒸发更盛,荒漠景观显著。但在甘肃河西走廊西南侧,耸立着祁连山,新疆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边缘,环绕着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高大山脉。这些山脉的顶部分布有现代冰川和万年积雪。暖季高山融水成为干旱区内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这一带景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明显,大体上呈现为山麓荒漠—山地草原—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永久积雪的带谱;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又可分为四带:山足戈壁—绿洲平原—沙漠区—内陆湖区。

干旱的山足戈壁,夏季炎热有雨,冬春有冷风暴。戈壁滩由砾石层构成,在盆地开口、风力强劲的地段,可见到“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景象,以及风蚀而成的“城堡式”地貌。这一带是古代丝绸之路驼队的通道,今天为公路、铁道的良好地面。坚固的戈壁滩,不用修路即可通行汽车。山足戈壁地下为沙砾层,吸水性强,大部分出山的河水由此层下渗,成为地下水,于低处重新露出地表,涓涓清流,灌溉着山脚下的块块平野,形成绿洲。

在“绿洲”以外,即为浩瀚的沙漠区,像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广达30多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整个沙漠地区,除边缘分布的岛状绿洲,以及一些沿较大河流(如塔里木河)深入沙漠的“绿色走廊”外,绝大部分是黄沙莽莽的沙海,其中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