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海洋资源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https://img.taocdn.com/s3/m/a503811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8.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82.08.23•【文号】全国人大常委会令第9号•【施行日期】1983.03.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海洋环境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九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防止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的任何船舶、平台、航空器、潜水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排放有害物质,倾倒废弃物,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损害的,也适用于本法。
第三条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海洋环境,并有义务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第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海洋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和海滨风景游览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的确定,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主管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海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海洋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开展科学研究,并主管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海洋倾废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负责船舶排污的监督和调查处理,以及港区水域的监视,并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渔港船舶排污的监督和渔业港区水域的监视。
军队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军用船舶排污的监督和军港水域的监视。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并主管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蓝色家园教案(上)
![蓝色家园教案(上)](https://img.taocdn.com/s3/m/7208eef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02.png)
蓝色家园教案(上)第一章:蓝色星球的认识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蓝色部分——海洋,及其对地球的重要性。
2. 认识海洋生态系统,了解其生物多样性。
3.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上的蓝色星球:介绍地球表面的蓝色部分——海洋,及其覆盖面积。
2. 海洋生态系统:介绍海洋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相互关系。
3. 保护海洋环境:强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介绍保护措施。
教学活动:1. 观看海洋生态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洋的美丽和庞大。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3. 制作海报:让学生展示保护海洋环境的创意和想法。
第二章:海洋生物的奇妙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生物的分类,认识常见海洋生物。
2. 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分类: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及特点。
2. 常见海洋生物:介绍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浮游生物等。
3. 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介绍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海洋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
2. 故事分享:讲述海洋生物的趣事,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3. 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标本,了解其特点。
第三章: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2. 认识海洋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资源种类:介绍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等。
2. 海洋资源利用: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
3. 海洋资源保护:介绍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分析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利用海洋资源的保护海洋环境。
第四章:海洋灾害与应对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灾害的类型和成因。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第7章 海洋生态调查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第7章 海洋生态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f71c3ef1ff00bed5b8f31db7.png)
4.3 指示种评价 1) 评价对象
浮游植物群落、浮游动物群落、游泳动物群落、底栖生物群 落、潮间带生物群落。
2) 评价方法和结果表达 分析不同环境压力(如污染)下生物群落出现的指示性物
种,计算其生物量; 绘制空间分布图,评价环境和群落的变化趋势。
4.4 关键种评价 1) 评价对象 海洋食物网
2) 评价方法和结果表达 分析食物网各营养阶层的关键物种,计算其生物量,绘制空 间分布图,评价其变化趋势。
相似性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Ncoi=n min(Nco0,Ncoi),表示初始群落和第i时刻 j 1 群落共有种的个体数较小者之和, Si、S0 ——第i群落和初始群落的物种数。
n ——初始群落和第i时刻群落共有的物种数;
演变速率(E)介于0-1之间。 E=0,两个群落结构完全相同,没有发生演变。 E=1,两个群落结构完全改变,没有共同种,发生完全演变。 0<E<1,两个群落的结构发生部分改变。
2000年小黄鱼生物量密度增加较大,带鱼1986年没有捕获, 1998年为0.059,而2000年为2.934,占总生物量的9.6% , 玉筋鱼的生物量下降幅度较大,从1998年的1.589下降至2000年 的0.079 。
2 结果 2.3 多样性
表3为以底拖网渔获重量和尾数计算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标。 以1986年58种,其中鱼类有46种,1998年52种,其中鱼类为 39种,2000年56种,其中鱼类为40种。
丰度指标年间变化趋势与种类数一致。
多样性指标以单位网次渔获重量表示,2000年最高,1998年 最低,以尾数表示自1986年至2000年呈增加趋势。
均匀性指标年间变化趋势与多样性指数一致。
2 结果
3 讨论 3.1 渔业资源的变动
第七章 海洋法
![第七章 海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74685e5022aaea988f0f43.png)
3. 特殊海岸地理的基线
❒河口
❒ 海湾
❒ 海港工程 ❒ 低潮高地
4. 我国领海基线 直 1958年《关于领海的声明》 线 1992《领海与毗连区法》 基 线
1996年公布领海基线
二、群岛基线(archipelagic baseline)
群岛国可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
干礁的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
第七章 海洋法
第一节 概 述
一、海洋法的概念
陆地面积1.5亿平方公里 海洋面积3.6亿平方公里
航行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资源开发
二、海洋法的历史发展
共有之物
格老秀斯
海洋割据
海洋自由论 闭海论
领海 公海
塞尔登
综合海洋法制度
三、海洋法的编纂
1973-1982 UnclosⅢ
Unclos 1982
1960 1958
2. 直线基线(straight baseline)
❒ 1951年英挪渔业案 ❒ 在海岸线极为曲折的地方,或者如果紧接 海岸有一系列岛屿,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的划 定可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直接基线法
❒ 限制
(1)不偏离海岸的一般走向(general direction) (2)基线内的海域须充分接近陆地领土 (3)不得使另一国的领海同公海或EEZ隔断
A.丙国通常依据詹某或卡某的请求,对该事件 行使管辖权
B.丙国通常依据船驻丙国领事的请求,对该事 件行使管辖权
D.丙国通常依据乙国驻丙国领事的请求,对该事 件行使管辖权
五、毗连区 (一)毗连区宽度:≤24海里 (二)毗连区的法律地位
❒ 海关、财政、移民、卫生 ❒ 公海—EEZ ❒ 安全 —1992年领海与毗连区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7196dc89866fb84ae55c8d8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九号公布一九八三年三月一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防止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三章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四章防止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五章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六章防止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防止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的任何船舶、平台、航空器、潜水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排放有害物质,倾倒废弃物,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损害的,也适用于本法。
第三条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海洋环境,并有义务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第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海洋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和海滨风景游览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的确定,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主管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海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海洋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开展科学研究,并主管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海洋倾废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负责船舶排污的监督和调查处理,以及港区水域的监视,并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渔业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渔港船舶排污的监督和渔业港区水域的监视。
军队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军用船舶排污的监督和军港水域的监视。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并主管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保护自然资源的七十种措施
![保护自然资源的七十种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52fdd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9.png)
保护自然资源的七十种措施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耗竭。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将为您介绍七十种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第一章:降低能源消耗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取节能措施,推广能源高效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浪费。
2.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加强能源管理。
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合理规划能源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第二章:水资源管理4.加强水资源保护。
保护水源地,减少水土流失,治理河流污染,提高水质水量。
5.提倡水资源节约。
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改进农业灌溉方法,减少浪费和滥用。
6.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合理调度水资源分配和利用。
第三章:土地资源保护7.推进土地整治和复垦。
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恢复退化土地。
8.加强农田保护。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农肥使用,推广有机农业。
9.推动城乡土地综合规划。
合理划定城市和乡村用地,避免乱占乱用土地资源。
第四章:森林资源保护10.加强森林火灾预防和控制。
建立完善的森林消防体系,加强火源管理和监测。
11.推行可持续林业管理。
促进林业科技创新,优化森林经营方式,保护林木生态。
12.加强非法采伐打击。
加大打击非法木材采伐和走私力度,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第五章:野生动植物保护13.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划定保护区域,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
14.严禁买卖非法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加大打击力度,维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
15.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恢复和改善动物栖息地和植物生长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
第六章:海洋资源保护16.建立海洋保护区。
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防止海洋资源过度捕捞和破坏。
17.减少海洋垃圾排放。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f825b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e.png)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海陆构成1.1 海洋的定义与特点介绍海洋的定义,海洋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的比例。
讨论海洋的特点,如盐度、温度、潮汐等。
1.2 陆地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陆地的定义,陆地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的比例。
讨论陆地的特点,如地形、气候、生物多样性等。
1.3 海陆分布的意义解释海陆分布对地球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强调海陆分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章:世界的地理分区2.1 亚洲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海洋和邻近大陆。
讨论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如高原、山脉、河流等。
2.2 非洲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海洋和邻近大陆。
讨论非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如沙漠、山脉、河流等。
2.3 欧洲介绍欧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海洋和邻近大陆。
讨论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平原、山脉、河流等。
2.4 北美洲介绍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海洋和邻近大陆。
讨论北美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第三章:世界的海陆分布模式3.1 大陆漂移理论介绍大陆漂移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解释大陆漂移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3.2 板块构造理论介绍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概念。
解释板块构造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3.3 海陆分布的动态变化讨论海陆分布的动态变化,如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等。
第四章:世界的海洋分布4.1 太平洋介绍太平洋的地理位置、面积、深度等特点。
讨论太平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2 大西洋介绍大西洋的地理位置、面积、深度等特点。
讨论大西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3 印度洋介绍印度洋的地理位置、面积、深度等特点。
讨论印度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4 北冰洋介绍北冰洋的地理位置、面积、深度等特点。
讨论北冰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陆地分布5.1 亚洲介绍亚洲的主要陆地分布,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
讨论亚洲陆地分布的特点和影响。
5.2 非洲介绍非洲的主要陆地分布,如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等。
讨论非洲陆地分布的特点和影响。
5.3 欧洲介绍欧洲的主要陆地分布,如俄罗斯、法国、英国等。
《富饶的西沙群岛》授导型教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授导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46de7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d.png)
《富饶的西沙群岛》授导型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西沙群岛的位置和所属地区。
简述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1.3 教学步骤:1.3.1 展示西沙群岛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1.3.2 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解释其在我国南海中的重要地位。
1.3.3 简述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引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兴趣。
第二章:西沙群岛的地理环境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环境特点。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所属地区。
详细讲解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2.3 教学步骤:2.3.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3.2 讲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所属地区,加深学生对其地理位置的理解。
2.3.3 详细讲解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独特的地理环境。
第三章:西沙群岛的自然资源3.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资源。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西沙群岛的海洋资源和生态系统。
讲解西沙群岛的生物多样性。
3.3 教学步骤:3.3.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3.2 讲解西沙群岛的海洋资源和生态系统,让学生了解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3.3.3 讲解西沙群岛的生物多样性,引导学生了解其独特的生态系统。
第四章:西沙群岛的文化与历史4.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西沙群岛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讲解西沙群岛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4.3 教学步骤:4.3.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3.2 讲解西沙群岛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其丰富的历史文化。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5f976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8.png)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海陆构成1.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海陆构成的基本比例。
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
1.2 教学内容: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总面积。
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地球表面的主要海洋和大陆。
1.3 教学活动:展示地球的海陆构成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指出世界上主要的大陆和海洋。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和陆地在地球表面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章:世界的海陆分布2.1 教学目标: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
理解世界主要海洋和大陆的分布特点。
2.2 教学内容:世界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世界主要海洋和大陆的名称和位置。
世界海陆分布的影响因素。
2.3 教学活动:展示世界的海陆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世界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指出世界上的主要海洋和大陆。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三章:大洲的分布3.1 教学目标:了解世界主要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理解大洲之间的分布特点。
3.2 教学内容:世界主要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大洲之间的分布特点和联系。
大洲的面积和人口分布情况。
3.3 教学活动:展示世界大洲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大洲之间的分布特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指出世界上的主要大洲。
引导学生思考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因素。
第四章:海洋的分布4.1 教学目标:了解世界主要海洋的名称和位置。
理解海洋之间的分布特点。
4.2 教学内容:世界主要海洋的名称和位置。
海洋之间的分布特点和联系。
海洋的面积和资源分布情况。
4.3 教学活动:展示世界海洋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海洋之间的分布特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指出世界上的主要海洋。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因素。
第五章: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1 教学目标: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解海陆分布对经济、交通、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如贸易、渔业等。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65ac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6.png)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第一章:认识海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2. 海洋的重要性3. 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的特点和重要性。
3. 分享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的了解和感受。
5. 总结并强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第二章:海洋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维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2.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3. 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维护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3. 分享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维护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和想法。
5. 总结并强调保护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第三章:海洋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2. 海洋生物的适应能力3. 海洋生物的保护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讲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独特之处。
3. 分享海洋生物的适应能力和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海洋生物的生存状况。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和感受。
5. 总结并强调保护海洋生物的重要性。
第四章:海洋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
2. 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340e7f134b73f242336c5fab.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修正)【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海洋资源【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1号【发布部门】201【发布日期】2017.11.04【实施日期】2017.11.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根据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第三章海洋生态保护第四章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五章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六章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七章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八章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也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在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海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1dafd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b.png)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海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海洋的定义和特点: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70%。
海洋具有丰富的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海洋的分类:海洋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和特点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海洋的重要性:海洋对地球的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和保护海洋的意义。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的不同分类和特点,分享自己的了解和观点。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海洋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海洋的措施。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出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海洋的措施。
第二章:海洋生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知道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海洋生物的种类:海洋生物包括鱼类、哺乳动物、鸟类、甲壳动物等多种生物。
海洋生物的特点:海洋生物具有适应海洋环境的特殊结构和生存方式,如鱼类的鳞片、海龟的甲壳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石,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图片或实物,了解其特殊结构和生存方式。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出自己的建议。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出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学生能够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海洋生物的措施。
《海底两万里》第七章主要内容。
![《海底两万里》第七章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2369a7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d.png)
《海底两万里》第七章主要内容。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尼摩船长率领的海底探险队在潜水艇“鹦鹉螺号”上进行惊险刺激的海底探险故事。
第七章主要内容为尼摩船长和他的探险队在海底遭遇的一系列奇特动物和矿藏。
第七章开始时,尼摩船长和他的探险队正驾驶着“鹦鹉螺号”沿着海底继续探险。
他们先后穿过了一片美丽的珊瑚礁,欣赏了那些色彩斑斓的海底生物。
随着他们的深入,海底的生物和植被逐渐变得陌生而奇特。
在一个巨大的海底洞穴里,他们发现了一个庞大的章鱼,章鱼的触手蔓延着整个洞穴,它似乎是在保护着什么秘密。
尼摩船长决定不打扰它,继续前行。
随后,他们又经过了一个被称为“珊瑚森林”的区域,这里生长着巨大的珊瑚,形态各异。
继续探险的过程中,探险队遇到了一种巨大的贝壳,里面有一只美丽的珍珠。
尼摩船长告诉大家,这是一种非常稀有的珍珠,价值连城。
然而,他并没有将其带走,而是将其放回到贝壳里。
他解释说,他们的目的是探索和发现,而不是图谋个人利益。
在海底的深处,他们还发现了一座庞大的矿藏,其中富含各种有价值
的矿石。
尼摩船长告诉大家,这些矿藏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但他同时强调,开采这些矿藏也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他坚持认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比短暂的财富更加重要。
第七章主要内容表达了尼摩船长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保护环境的观念。
他不仅尊重海底的奇特生物和珍贵资源,而且坚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这一观念也是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反复强调的主题之一,他通过小说向读者传达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第七章:海洋法
![第七章:海洋法](https://img.taocdn.com/s3/m/b4bf61fe4693daef5ef73d27.png)
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 (一)沿海国的权利、义务
• 沿海国为勘探、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 陆架行使主权权利。这种权利是固有的。 • 沿海国对大陆架上的人工岛屿、设施和其他结构享 有专属权利。 • 200海里以外大陆架资源开发,须向国际海底管理局 缴纳一定费用。
(二)其他国家的权利、义务
三、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关系
银河号事件
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三日,美国无中生有地指 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将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运往 伊朗,制造了震惊世界的“银河号”事件。“银河 号”货轮被迫在达曼港接受检查。 根据会谈达成的协议,“银河号”所载货柜全 部开箱检查。1993年9月4日,中国、沙特代表及美 国顾问签署检查报告,确认“银河号”未载化学武 器“前体"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
第二节
内海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内水的概念和地位 (一)概念:按照《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领海基线向 陆地一面的水域为“内水”,它构成国家领水的一部 分。 (二)法律地位:国家对内水行使完全的、排他的主权。
内
海
二、港口、内海湾、内海峡
(一)港口 (开放与不开放) 注意港口国对有关案件的管辖权 (二)海湾(深入陆地较深形成明显水曲的海洋) 公约规定了一个判断海湾的技术性标准:以水 曲曲口宽度为直径划一个半圆,如果这个半圆的面 积等于或小于水曲面积,该水曲就称为“海湾”。 历史性海湾是指海湾的湾口宽度远远大于24海 里,但是在历史上一向被公认为沿海国的内水的海 湾。
第五节
一、概念及法律地位
群岛水域
(一)概念:群岛国的群岛基线所包围的海域。 (二)法律地位 群岛国对群岛水域具有主权。
群岛国可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 干礁的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
第七章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
![第七章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93701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9.png)
第七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1.海水养殖优良品种选育和苗种繁育技术本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十五"期间,应重点就海水养殖优良品种选育和苗种繁育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包括海水养殖新品种培育、养殖品种生殖发育和生长调控、海洋天然产物生源材料的大规模培养等10项重要技术进行研究。
在这10项技术中又以海水养殖新品种培育、海洋天然产物生源材料的大规模培养技术为重中之重点。
2.海水规模化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在近海深水水域进行养殖,近岸浅海水域进行增殖。
大力发展深水养殖技术,将现在近岸养殖外移到深水水域,高效利用海洋天然饵料资源;促进我国养殖器材加工工艺和技术的发展;恢复近岸水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增殖,促进抗风浪网箱、筏式养殖技术的发展。
开发新的饲料蛋白源(比如单细胞蛋白,植物蛋白质改质等)和研究植物蛋白的有效利用。
加强养殖系统生态学研究,根据鱼虾贝藻各种经济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置于同一个养殖生态系中,综合地、多层次、反复利用养殖中输入的物质和能量,达到养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
3.海洋生物资源的安全保障技术逐步开展区域性的海洋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的研究,提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环境治理计划;建立一系列灵敏的病原检测手段、宿主健康生理检验技术和关键性生态环境因子监测技术;开展病害防治疫苗及新型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试验研究;研究病害的宏观生态控制和综合防治技术;健全病害预警预报与防疫体系的信息服务网络和技术服务系统。
4.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及增殖技术定期进行我国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评估调查,研究渔业资源的补充机制及动态变化规律,评估主要生物资源最低生物学可接受生物量、总允许可捕量,为我国专属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管理以及国际共享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远洋渔业资源开发装备和重大技术研究"十五"期间,针对我国创汇渔业进行资源、渔场和渔场形成条件进行调查。
大连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大连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f49e4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1.png)
大连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20年5月16日大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20年8月5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第三章海洋生态保护第四章海岸带保护第五章海洋污染损害防治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1-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本市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在本市管辖海域以外从事前款规定的活动,造成本市管辖海域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的,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海洋环境保护应当坚持陆海统筹、综合治理、公众参与、节约和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对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列入环境保护目标考核体系,使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海洋生态建设与修复、海洋环境监测等海洋环境保护所需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经-2-济社会的发展状况逐步增加资金投入。
涉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法明确承担海洋环境保护责任的机构和人员,并落实海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职责。
涉海居(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海洋资源的发展与利用
![海洋资源的发展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86049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19.png)
海洋资源的发展与利用第一章:引言海洋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和利用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加人民福利、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海洋资源的发展与利用。
第二章:海洋资源的类型海洋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如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环境资源等。
其中,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资源利用中最为广泛的一类资源,包括海洋食品资源、药品资源和生物活性物质等。
海洋能源资源则包括海水能、潮汐能、波能、海流能和海底热能等。
海洋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固态矿产等。
海洋环境资源则包括海洋清洁、海洋保护和海洋治理等。
第三章: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环境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资源开发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可采用传统的海洋资源开发方式,如捕捞、养殖和海底采矿,也可采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如海洋能、纳米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等。
海洋资源的利用也是多方面的,除了海洋生物资源的食用和药用外,还有海洋能源的利用与开发、海洋环境的保护等。
第四章:海洋资源开发与国家经济的关系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重视。
目前,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例如,我国海洋渔业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国家之一,而南海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最为集中的海域之一,南海海域内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跨区块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也日益繁荣。
第五章:海洋资源开发与环保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保障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
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海洋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完善了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实行了“海洋先行”和“绿色发展”的理念。
第六章:海洋资源开发与民生福利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六月,我们看海去 教案教学设计
![六月,我们看海去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dbb5d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4.png)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六月,我们看海去,带领学生们亲近自然,感受大海的壮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海的生态环境、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大海的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提高学生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大海的生态环境2.1 教学内容介绍大海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生态环境。
讲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2.2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大海的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海洋生态的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3.1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讲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探讨海洋生物的保护措施。
3.2 教学方法视频教学:播放海洋生物的纪录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习性。
观察与实践:观察海洋生物的图片或实物,分析其特点和生存环境。
小组合作:分组调查和研究特定海洋生物的习性和保护方法。
第四章:海洋资源的保护4.1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
分析海洋资源过度开发的危害。
探讨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方法。
4.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分析海洋资源过度开发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海洋资源的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们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海滩清洁、海洋生物保护等。
5.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5.2 教学方法小组分享:分组分享学生们在课程中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六章:探索海洋生物的奥秘6.1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和独特特征。
讲解海洋生物的进化历程和生存策略。
分析海洋生物与陆生生物的差异。
6.2 教学方法互动讨论: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海洋生物独特特征的理解。
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
![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46b030e518964bce847c27.png)
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初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制度与措施第三章海洋特殊地理条件保护区(重点保护区)管理第四章海洋资源合理利用区(适度利用区)管理第五章海洋生态与景观保护区(生态与资源恢复区)和海洋资源特殊利用保护区(预留区)管理第六章海洋特别保护区海岛管理第七章罚则第八章附则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保护和恢复特定海洋区域的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科学、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海洋特别保护区,是指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满足海洋资源利用特殊要求,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和科学利用方式予以特殊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立、建设、管理海洋特别保护区,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体制)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并负责组织领海以外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立。
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第五条(原则)海洋特别保护区实行海洋保护与利用并重,坚持科学、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方针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六条(政府)国家保障和推动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促进对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
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履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职责,保证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的投入,加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宣传、教育,促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事业的发展。
对于在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七条(公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责任,都有协助和支持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基本制度与措施第八条(规划)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全国海洋特别保护区发展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或几个景观因子,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因子及其组合类型。在景观适宜性评
价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核心区、缓冲区和生境廊道。
二、生境更新的基本原理
• 传统自然保护的模式是将部分自然生境从周围环境分离出来加以封闭 保护,并假定能完全排除人类干扰的影响。 • 伴随着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和开发活动的日益加剧,正真完全意义上
生境更新的方法
• 1. 生境更新的目的在于长期维持一定的生境面积,其方法有二: 增加自然生境的保护面积 从理论上讲,足够大的保护区能包括大部分的演替系列生境,并形成自身相 对稳定的区域气候,内部不同类型生境有较完善的自我更新机制,并保持 一种长期的动态平衡。 2. 保护并恢复已被破坏的生境 这种途径强调不仅将部分已遭破坏的生境保护起来,并且还采取一定的人工 生境恢复技术,恢复、促进这部分被破坏生境的自然演替及更新功能和机 制,使之重新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稳定系统,并使其保护生境面 积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
多样性和优势原理
结构及功能发育原理 生态演替面向功能成熟而非结构发育。有生存能力的系统表现为产品为整 个系统服务的趋势,而非产品数量的最大化。 最小风险原理 大机遇伴随着高风险。要善于抓住有效机遇并将风险转化为机会,并利用 其不利方面为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调控的方法
1.生态关系的规划与协调—增强共生能力 生态关系规划就是利用系统科学、生态学知识及专家经验, 重新规划、调节和改造各种各种复杂的生态系统的关系,
排除人为干扰,,实行传统的自然保护模式是不现实的。
• 而“生境更新”的方法则是针对传统静态、被动的自然保护模式的局 限性提出的一种新的生境保护策略,强调对破坏生境的主动恢复及依
据生境条件变化、经济活动的需要对生境保护范围做出必要的调整。
生境更新的内涵
• 生境更新强调将生境视为一种可更新、可替代、可补偿的资源,试图 寻求最大限度缓解保护与开发矛盾的途径。生境更新作为一种生境管 理的手段,就是将野生生境视为一种可更新资源,通过一定的生境恢 复技术强化生境的自然更新机制,使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自然生境保 持在一种稳定、平衡的状态,最大限度的保护不同演替阶段生境所具 有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并使被人类经济活动侵占、破坏的生境,能通 过自然更新机制得到充分的补偿,从而缓解生物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 盾。
恢复
• 3. 生 态 意 识 的 普 及 与 提 高 — 增 强 自 生 能 力 生态意识指对生态知识及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意义的认知和 维护心理,即认识生态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抵制生态破
坏等,反应了一种生态化的人与自然观、生态化的科学价
值观、生态化的经济观、生态化的绿色价值观和保护生物 多样性。在管理者和周边社区中普及和提高生态意识,就 可以克服规划、决策、管理中的各种随意性,从根本上提 高生态系统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能力。
石油污染造成的危害
污 染 前
污 染 后
石油污染的治理
【活动设计】
可以用什么方法将汽油污染清除?
石油污染的治理
这些方法是否能完全 清除石油污染,其限 制条件是什么?
治理石油污染的方法有: 分散、沉降、吸收、围栏、燃烧、放任
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
( 1)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
在现有生态系统及自然、人为约束条件下,去寻找开拓机
遇,扩大效益和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内容包括生态分 析(识别、模拟和规划)和系统管理(可行性分析、运行 跟踪及效果评审)
• 2.生态工程的设计与改造—增强再生能力
受 损 害 的 生 态 系 统
没有超负荷
消除压力
消除压力
恢复
超负荷、 不可逆
消除压力
人工措施 消除压力
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生态系统健康学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人类活动 生态系统健康 与完整性维护 可 持 续 发 展
人类健康
生态系统 健康 (诊断、评价)
退化生态系统 恢复与重建 环境变化
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生态系统管理 • • 1.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依靠控制污染或改变营养物和污染物向大气、水域、土壤或植物输入而调节 化学条件 • • • • 掉节物理参数,例如依靠大坝来控制水的释放或者控制盐水入侵沿岸蓄水区 改变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例如依靠控制放牧和捕食 控制人类对生物产品的使用,例如调节鱼网的孔径 在考虑保护的利益时介入文化、社会和经济过程,例如农民的补贴来降低他 们的操作强度
表现
产生原因
危害
海岸活动:倾倒废物、港口工 程建设 海洋污 染 工业生产排放废弃物(主要来 源) 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 农业杀虫剂随水流入大海
污染海洋环境,危及海洋生物, 影响人类健康 污染海洋环境,危及海洋生物, 影响人类健康 水温较高,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 毒化海水
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
缺乏科学论证的海岸工程建设 和围海造田
沿海赤潮分布图
赤潮发生次数
赤潮造成的危害
①危害水产养殖和捕捞业。赤潮生物分泌粘液附着在鱼 类的鳃上,使其窒息死亡;赤潮生物产生的毒素使鱼类 中毒死亡;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鱼类缺氧窒息死亡。 ②损害海洋环境。pH值升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其它 生物减少。 ③危害人体健康。水产品富积赤潮毒素,人们不慎食用 威胁身体健康。 ④影响海洋旅游业。破坏旅游区的秀丽风光,因赤潮有 毒,应避免在赤潮发生水域游泳或做水上活动。
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
破坏海岸环境与海岸带生态
过度捕捞
海洋生 态破坏
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 低,部分物种灭亡
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 淹没沿海低地
海洋污染,发生赤潮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二、海洋资源保护
• 海洋资源保护的基本原理
• 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理
海洋资源保护的基本原理
•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阅读思考】
赤潮的原因是什么 ?
赤潮发生的原因
自然因素 赤 潮 风向 营养盐 温度 日光 赤潮生物 维生素 微量元素 人为因素 有机物 江 河 径 流 、 工 农 业 污 水
我国沿海易发生赤潮的区域及发生时间?
在江、河口海区和沿岸、内湾海区及养殖水体比较容 易发生赤潮,如渤海、东海的长江口海域、舟山群岛、杭 州湾、南海的海口湾等。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
美 丽 的 珊 瑚
被 滥 采 后 的 珊 瑚
图中反应的是什么 事件,说明什么问 题?
美国洛杉矶学生集体雕塑呼吁保护鲸鱼
(2)过度捕捞
人类对某些传统经济鱼类的过度捕捞,使近海 的鱼虾资源跌到了接近零的程度,不仅数量减少, 质量下降,并进而导致部分非经济生物由于天敌锐 减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失去平衡,海洋 环境遭到破坏。 近些年来,大海陡然地出现某种鱼暴生的现 象,霎时间整个海洋里全是这单一的品种。
石油污染
图中海洋石油污染主要分布在哪些海域,有什么特点,为 什么?说明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刻赤海峡重 油污染事件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 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洋石油污染。如:海 上石油平台、油轮事故或海底石油管道破裂,引起石 油渗漏和溢出。常发生于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 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保护中从“物种范式”向“景观范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自然保护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 生物保护优先原则,考虑保护目标物种的生态特性和种群最小生存能力,根 据生物物种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进行版块设计、缓冲区和廊道设计。 • 系统与个体相结合的原则,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是针对某一目标种群,而 且也要考虑目标种群所赖以生存的景观空间,因此必须注意不同版块之间的 相互联系,建立合理的缓冲区和生境廊道,在加强栖息地之间的联系的同时, 促进生物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 综合性原则,影响生物生存的景观因子十分复杂,设计时不能仅仅考虑某一
生态调控的原理和方法
• 生态调控的原理 • 生态调控的原理是将控制论的方法引入到 生态学中,通过生态规划、生态工程设计、 生态与环境建设、生态与环境管理、生态 意识的普及和提高等方法达到生态系统的 高效、和谐和优化,其核心问题是自组织
和最优控制。
基本原理类型 开发与适应原理
含义和要点 资源短缺的压力使得开发行为必须改善环境及扩大环境容量,严峻的环境 形势导致适应行为必须通过改变自身的生态位来适应选择的资源,成功的 开发模式应是有效生态位的最大化及生命策略的优化 竞争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共生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正反馈在生态系统的前期阶段处于支配地位,以保证系统的生存与发育; 负反馈则在生态系统的后期阶段处于支配地位,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正 负反馈机制应在持续的生态系统中处于平衡状态,使其持续健康发展。
海洋资源保护
• 一、海洋环境问题
• 二、海洋资源保护
一、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
(一)、海洋污染
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
(二)、海洋生态破坏
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海洋污染物
质来源有哪
些?通过什
么途径污染
海洋环境? 会产生怎样 的危害?
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
• 生境更新的基本原理
• 生态调控的原理与方法
• 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传统的以物种为中心的自然保护途径(自然 保护的物种范式)缺乏考虑多重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的格局和过程及其 相互关系,显然是片面的、不可行的。 • 物种的保护必然要同时考虑它们所生存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多样性和 完整性(自然保护的景观范式)。 • 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在自然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中应用广泛,对自然
(3)赤潮
【想一想】
赤潮是否一定都是红色的?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 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 多赤潮的统称。赤潮发生的原 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 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 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 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 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 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 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 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 种有害生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