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的辨析题

合集下载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6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6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6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

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文化的承传和创新,从而不断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文化功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教育是传递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有效手段,人类文化的保存不是靠种族遗传的,而是靠教育这个社会“遗传基因”的作用。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2.教育发展要先于经济的发展。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是因为教育的周期性长,十年树人,百年树木,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

在现代化的生产中,知识是生产体系的心脏和大脑,没有科学的知识,就不能从事生产和发展生产,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因而,经济要腾飞,教育须先行。

为了发展经济,必须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办教育要有战略眼光、要有预见性、要面向未来,根据若干年后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来安排当前的教育。

要在不影响生产和人民生活温饱情况下,提高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使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超过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

并要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去培养人,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学生。

提出教育先行只是为了突出教育在整个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忽视经济的基础作用。

只有重视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才能为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正确答案:正确。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它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3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3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3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正确答案:错误。

这是一种外铄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

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矛盾的。

正确答案:错误。

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没有全面和谐的发展,就不会显示出完美的个性,也不会有个性很好的发展。

德、智、体等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和谐发展。

正是个性完美发展的表现。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即培养“劳动者”、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发展。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二者并不互相排斥。

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指德、智、体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知识模块: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3.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正确答案:错误。

黄炎培是著名的职业教育家,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奠基人。

他奠定了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黄炎培对职业的本质和教育功能的分析是其职业教育思想建立的理论基础。

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谋个性之发展,二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是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因此,命题说法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2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2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2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教育是一门科学。

正确答案:错误。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一种现象和实践活动的教育不是科学。

教育有着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

解析:本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把教育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可见,教育只是一种活动,一种现象,教育不是科学。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才是科学。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2.动物界存在着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

正确答案:错误。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动物在养护幼仔方面虽然与人类抚育后代有些相似,但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活动,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反射活动。

人类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

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生。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勒图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他们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生物起源说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仅着眼于外在行为,未能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未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了。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动物界存在着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

正确答案:错误。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动物在养护幼仔方面虽然与人类抚育后代有些相似,但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活动,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反射活动。

而人类的活动是自知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

题干中的说法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错误。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

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正确答案:正确。

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育等各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手段,任何时刻的教学都在进行着培养人的任务。

因此,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4.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口试、贴经、墨义、策问和诗赋五种考试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符合唐代科举考试方法的正确表述。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5.殿试制度是在宋代成为制度的。

正确答案:正确。

殿试虽然由武则天开创,但其作为制度则是在宋代确立的。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6.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

正确答案:错误。

教育学考研的辨析题

教育学考研的辨析题

教育学考研的辨析题
教育学考研的辨析题
由此可见,德育的途径和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包括非学校教育的`教育活动中。

因此,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青出于蓝”又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苟子劝学》篇。

这是荀子用青与蓝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但他主张的师生关系不是不惟师。

题中所属观点是不对的。

而对于操作性行为,斯金纳认为,它并不是由刺激引发的,而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响。

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于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控制。

在斯金纳的经典实验中,白鼠把强化(食物)与操作性反响联系起来,形成了操作性条件作用。

由此可见,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差异的,前者是中性刺激变成条件刺激,引发条件反射,后者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响被强化。

所以,认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没有实质区别的说法是片面的。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义务教育是指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教育。

正确答案:错误。

义务教育不仅指儿童的义务。

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第二,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第三,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教育发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发展教育。

正确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生产力发展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①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既包括经济技术条件,也包括提出的客观要求。

发展教育事业总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人、财、物。

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社会要求教育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以保证生产力发展所需的人才。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方式决定着劳动力规格,进而决定着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

③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生的结构。

表现在: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直接影响校舍建设等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

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革。

生产力发展一方面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学校教育内容提出要求,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掌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

因此,学校教育内容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更新。

⑤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手段,都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地获得改善和提高。

(3)但由于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不平衡规律已具有新的形式,不能理解为生产力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使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先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2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2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2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教育学就是教育经验的汇编。

正确答案: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概述2.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社会等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可以不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错误。

学制确立的依据有:(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直接制约。

(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接制约。

(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需要吸收原有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益经验。

学制的制定,不仅要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必须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人的成长是具有内在规律的,关系到人的身心成长的教育活动在规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以及确定教育的层次结构时,不可避免地要以人的身心成长的阶段性规律为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制确立的依据有四个方面:(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直接制约。

(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接制约。

(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经常吸收原有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益经验。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3.教师的素质高低取决于其知识的丰富程度。

正确答案:教师的素质高低取决于其知识的丰富程度。

这种说法是片面和错误的。

教师应该具有以下职业素养:(1)教师的道德素养:教师要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主要包括:第一,忠诚教育事业;第二,热爱学生;第三,自身的道德修养。

(2)现代人的素养。

(3)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4)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2024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2024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2024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事业的学科,其特点包括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影响等方面。

其内容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3.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学科,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学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分析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发展和教育效果等问题。

4.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都是研究教育过程的学科,但教育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学习、发展和教育心理的过程和机制,而教育学则更加关注教育的目标、方法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5. 教育学与教育管理学的关系: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管理学关注教育组织和管理的问题,而教育学更加关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6.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教育学者深入理解和解决教育问题。

7.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教育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达到了科。

学倦水平。

正确答案:错误。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标志着现代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正确答案:错误。

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还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从而改进课程的主要手段,也是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要、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

正确答案:错误。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

苏格拉底反对民主政治,是专家治国论者。

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对青年人进行培养,使其成为治国之材。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4.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在教育理论上没有任何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

灵魂论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

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使欲望服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

发展人的理性,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

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涉及知识点:外国古代教育史5.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决定了其成就的高低。

正确答案:这种表述是不准确的。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当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或取得某一水平的行为结果时,就表明他们具有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够产生如下的影响:第一,影响活动的选择。

第二,影响努力的程度、坚持性,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第三,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第四,影响任务的完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世界公民”已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正确答案:错误。

教育是有国别的,教育总是要为本国培养各种人才的。

我们只能说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意识、世界视野、世界水平和世界胸怀,但不能说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世界公民”。

解析:本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教育的整体把握程度。

全球化确实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化要求人们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

但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归根结底要受到国家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制约,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培养人首先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国家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再培养人的国际视野。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正确答案:错误。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影响到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夸大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无视遗传、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不是起决定作用。

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观点是“教育万能论”。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3.终身教育就是专业教育。

正确答案:错误。

终身教育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西欧。

法国1956年议会立法文件中首次使用了“终身教育”的概念。

把终身教育理论推进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著作是《终身教育引论》。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最重要的功能。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由教育活动内部结构决定的,它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它指向个体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里的派生的功能。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不是直接作用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而是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而作用于社会发展的。

因此,题中认为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不正确的,最重要的是个体发展功能。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法。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

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师的教法,而且还要包括学牛的学习方法,是教授法和学习法的统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不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法,否则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涉及知识点:教学3.“农民化”和“化农民”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正确答案:错误。

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了解农民生活的一切,努力而虚心向农民学习,因为农民有着丰富的实际生活的知识与技术,值得学习。

怎样去学?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彻底了解农民,懂得他们的需要,进而实实在在地进行乡村改造。

所以化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目标,农民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4.《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正确答案:错误。

《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由昆体良创作,是昆体良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

书中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最高道德修养的演说家。

演说家的培养分为四个阶段,即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及雄辩术学校。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5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5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5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本身进行的评价。

正确答案:错误。

课程评价除了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这两种评价是同等重要的。

并且,评价者可以利用这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完善和提高课程质量。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评价的理解程度。

关于课程评价,有不同的定义。

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还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学业与某些标准进行比较。

可见,虽然人们对教育评价的定义有所差异,但都认为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

知识模块:课程2.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口试、贴经、墨义、策问和诗赋五种考试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符合唐代科举考试方法的正确表述。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3.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

正确答案:错误。

(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2)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相互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以及环境等因素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在教学中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理想的师生关系标准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关系。

(3)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有利于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但是另一方面,一味地以学生为中心容易造成放任自流,容易滋生个人主义,师生人格上也并不能平等。

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学生为中心,而是要构建师生共同体。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4.雅典与斯巴达一样,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

正确答案:错误。

在斯巴达,教育被当作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

与斯巴达一样,雅典也非常重视教育。

但是,与斯巴达不同的是,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至20岁青年的教育。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4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4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4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正确答案:错误。

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对象是很多的。

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其评价的对象之一。

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也是教学评价的对象,课程有时也作为教学评价的对象进行评价。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双轨制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学制的标准。

正确答案:错误。

这种观点脱离了经济条件来评价和区分教育制度。

(1)学制是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和演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双轨制是在18—19世纪社会经济、政治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并且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双轨学制正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演变,所以双轨制并不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学制的标准。

(2)学制性质由多种因素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本国学制发展历史和所借鉴的外国学制经验等,并不能单从表面是否是双轨学制来区分学制性质。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规范的学习为核心。

正确答案:正确。

社会规范学习是区别于认知学习和技能学习的特殊学习,是以情感为核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行为学习的整合。

所谓认知学习,指规范意义与内容学习,获得规范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认知能力;所谓情感学习,指形成与规范相一致的情感体验与需要状态。

所谓行为学习指通过规范操作性经验的积累,获得与规范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社会规范学习是在三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道德自主活动的反复实践,构建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的一体化结构,形成对人对己的基本态度,从而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交往性经验。

因而,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形成的。

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规范学习为核心,这也是学校有可能通过系统干预来实现对品德形成过程的有效控制的条件。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4.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5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5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5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教育方针即教育目的。

正确答案:错误。

(1)从两者的联系看,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服务”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发展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2)从两者的区别上来看,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要多些。

教育目的一般只包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而教育方针除此以外,还包含“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奉原则。

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正确答案:正确。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它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在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来源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

正确答案:在中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为“学”,“教”与“学”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词源。

现代“教育”概念的词源来源于日文的翻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广开民智,兴学育人,一些留日学生把日文中的“教育”和“教育学”一词翻译过来指称当时的“兴学”活动和理论。

此后,“教育”一词就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教育就是智育。

正确答案:错误。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智育是对智力因素,包括个人的思维品质、元认知和创造力等的培养和开发。

智育只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还要包括人在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把教育等同于智育,就会造成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德育等其他几个方面,这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不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涉及知识点:教育与人的发展2.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正确答案:正确。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

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

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法。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

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师的教法,而且还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力法,是教授法和学习法的统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不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法,否则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4.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

正确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环境,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使年青一代健康成长。

②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含义是指教育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正确答案:错误。

(1)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育并非在学校生活中进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2)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主张学校生活基于日常生活,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化、净化和均衡,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创造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更为美好的生活。

(3)学校生活应该与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相契合。

2.核心课程即主要课程。

正确答案:错误。

核心课程又称轮形课程,是专业术语,指的是以社会生活问题为核心,选择若干学科进行合并组织而成的范围广泛的课程。

主要课程是日常用语,通常用以指称学校所设课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如语文、数学等。

所谓“主要课程”实际上是学科课程,“核心课程”是综合课程,二者各属于不同性质的课程。

3.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正确答案:错误。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资格证书是国家颁发给个人.允许其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资格凭证。

从事教师职业首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内涵的理解,以及对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资格制度之间关系的区分能力。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教学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后,严格说来,只有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具备教师资格者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可见,从事教师职业首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过程。

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教育学辨析题总结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学科,旨在探索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帮助人们了解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并改进和发展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在教育学的研究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辨析题,旨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的概念和理论。

本文将对教育学中的一些常见辨析题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教育与培养的辨析教育和培养是教育学研究中经常出现的两个概念。

教育强调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品格,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发展。

培养则更注重个体的内在潜能的开发和塑造,通过培养活动激发和发展个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教育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和互为条件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教育更强调对传统知识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和灌输,培养则更注重个体潜能的开发和自主性的培养。

二、教育与培养的目标辨析教育和培养的目标是教育学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其成为具有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培养的目标则更注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其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和培养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和互为条件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育更注重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承和灌输,培养更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三、教育与教学的辨析教育和教学是教育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教育是一种长期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过程,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品格。

教学则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和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育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和互为条件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而教学则更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过程。

四、知识与能力的辨析知识和能力是教育学研究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知识是人类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社会交往获得的具体信息和理论观念。

能力则是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掌握的解决问题和行动的能力。

知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和互为条件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3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3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3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在原始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所以是人类最好的教育。

正确答案:错误。

(1)原始社会没有阶级,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只是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进行的,教育也就没有阶级性,所有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所以题干前半部分“在原始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是对的。

(2)但是,在原始社会,不管是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还是教育形式等方面,都是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的,所以说这种教育并不是人类最好的教育,故题干的后半部分是错的。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不同民族、种族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教育。

正确答案:错误。

多元文化教育旨在保证弱势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平等与尊重。

具体包括:倡导教育公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帮助学生走出自身文化的局限性,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偏见的行动能力;对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尊重,培养学生在面对不同文化时的抉择能力、批判能力和反思能力;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程度。

多元文化教育有其特定的含义。

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集团群体、社会共同体、区域联合体等系统中共存的且有一定联系的诸种文化。

它的核心原则是所有文化都应得到尊重,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对其持一种宽容态度。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以反种族歧视、反性别歧视、反残障歧视和反传统课程设置等权力诉求为主要特征,旨在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各种形式的歧视。

因此,多元文化教育主要致力于倡导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知识模块:教育与社会发展3.《论语.子路》载:“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段话说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后行。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自我中心是儿童具体运算阶段的心理特点。

正确答案:错误。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自我中心是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所具备的特征。

而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表现为去自我中心主义。

因此,题目的表述是错误的。

2.终身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后所接受教育的总称。

正确答案:错误。

终身教育是人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一生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在内都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

因此,题目的表述是错误的。

3.因材施教有悖于教育公平。

(2016年)正确答案:错误。

(1)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指所有的学生不论性别、贫富、出身等均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与教育机会。

(2)因材施教是一个基本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最终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3)因材施教与教育公平并不矛盾。

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的同时,更是要对于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落实教育公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因材施教与教育公平的联系。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4.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2008年)正确答案:错误。

虽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在理论上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通常将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称为认知的或个体的建构主义。

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应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

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则被称为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解析:虽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个体经验的建构,但具体到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二人在理论上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

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

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
摘要:
一、教育学原理的概念与作用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类型及特点
四、教育学原理辨析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五、教育学原理辨析题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正文: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其作用在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

独立形态教育学是在教育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旨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学原理的辨析题类型包括事实辨析题、概念辨析题、理论辨析题等。

其中,事实辨析题主要考察对教育现象的认知,概念辨析题主要考察对教育学概念的理解,理论辨析题主要考察对教育学理论的掌握。

这类题目特点是注重对教育学基本知识的考察,要求回答者具有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解答教育学原理辨析题的方法与技巧包括:1.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2.分析题目所涉及的概念、理论和事实;3.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答;4.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5.结合实际教育实践进行论述。

教育学原理辨析题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外活动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答:错。

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的任务在于根据自己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2、教育目的不等于培养目标
答:正确。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即培养目标。

这便决定了学校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

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对象提出的,两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答:错。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4、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答:正确。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

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5、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答:错。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而不单是细想政治教育。

6、师生关系是知识的授受关系
答:错。

知识的授受关系只是师生关系的一个方面。

除此之外,师生之间还存在着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7、教学过程的结构就是教学模式
答:错。

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几个阶段各有特定功能,又紧密联系、相互渗透。

教学模式是为了优化教学进程而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些相对稳定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可以有多种类型。

需要以“多种综合”的观点对教学模式进行选择组合或创新。

8、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答:正确。

(1)师生在校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
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的德育功能主要是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授受实现的。

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科学文化知识的授受中,使学生收到科学精神、认为谨慎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3)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言行举止、师生互动所形成的课堂生活分为,均具有道德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教师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培养着学生的责任心、义务感以及勤奋学习的习惯、严谨治学的态度。

9、师生平等
答:错。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人格。

这个意义上,“师生平等”的论断是正确的。

总体而言,教师在知识上多于学生,在智力上比学生发达,在社会经验上比学生丰富。

这种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优势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

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以消除这种心智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又要努力提高自己,以保持教师在课堂上的优势地位。

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在权利、义务关系上的不均等。

教师必须为学生服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却没有为教师服务,对教师负责的义务。

10、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结果的评价
答:错。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11、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用探究式学习取代接受式学习。

答:错。

探究式和接受式是人类学习的两种节本方式,各有其适用性。

基础教育改革课程要求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而不是一种替代另一种。

12、道德规律要求先提高道德认识,进而陶冶道德情感,然后锻炼道德意志,最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答:错。

这是一种机械的而且不合乎品德形成规律的论断。

品德是道德认识。

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理论上说,道德教育应该同时影响学生的知、情、意、行。

由于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发展不平衡,在实际操作上,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的教育作为切入口,进而带动品德其他方面的发展。

先提高道德认识,进而陶冶道德情感、然后锻炼道德意志,最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这只是对德育过程一般顺序的概括。

而实际的德育开
端不止一种,教师也可以从陶冶情感开始,或者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或者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开始,进而实现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