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包括备课
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为了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优化教学秩序,创设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要求:
一、备课常规要求
(一)备课
1、备教材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高中考大纲,教师先要通读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教师要把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和高中考点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认识各知识之间的阶段性、连续性、确定所教教材知识点在本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2)要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研究,掌握重难点、易错易混点,然后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处理,进而从整体上感知、理解、掌握教材、把教材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2、备目标
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准确、适当、具体,既要符合课程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防止目标大而空现象.
3、备学生
要研究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设计好教学程序中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方法措施。
4、备教法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设计适宜的施教方案,特别是要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易错易混点的教法,备课中要探讨如何指导学生的学法(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备练习
作业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类推进的原则,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选习题,作业内容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份量、深广度要适当,可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范例练习、作业(检测)、教师要事先“下水”完成。
什么是教学常规
什么是教学常规
什么是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指在学校教学全过程中诸如制订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教研与评价等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最正常的规范性教学行为,或者说是应该遵循的最起码的教学规矩,教学常规是教学经验、教学策略和教学规律的具体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
它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完美统一。
教学常规,在这里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普通教学常规,二是学科教学常规。
一、普通教学常规(一)制订教学计划教学,一定要有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学校对整体教学工作的规划、措施,及对课程、课时、授课人员等各方面的全程安排,也包括教师在教学中的学期教学计划和专项教学计划(如复习计划、课外活动计划等),还包括课时授课计划(即教案)。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务必注意:、要树立计划意识。
订计划要及时,要认真;计划要交学校教导处检查归档。
、要做到预见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即既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又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与实验,体现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和教学理想。
尽力实现学校宗旨、学生现状、教师能力三位一体的最佳统一。
、要做到整体优化、系列操作。
所订计划既要内容与形式相应完整,又要便于操作使用,切忌形式注意,不能仅仅成为供检查之用的摆设品。
教学计划一般要包括:①基本情况分析;②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含教学要求);③教材简析与教学进度、课时安排、工作措施及注意事项等。
、要做到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即既要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又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充分考虑师生身心承受能力。
教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教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一、备课要求:备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
1.各科任课教师应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针对(班)年级实际情况开学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2.要精心设计,认真写好教案。
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效果检查等三部分。教学过程部分要写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落实基础知识、发展智能要求的措施和方法。编写教案要从教材和学生出发,不能照搬照抄资料或别人的教案。要求超前一周备课,不得不备课上讲台。
3.备课要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各年级组要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教研组应抓好集体备课这一工作。
4、教师备课书写要认真规范,正确使用规范字。
二、上课要求: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1.教师上课应按照教案进行,又应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灵活使用教案。克服教学进度缺乏计划性,随意忽快忽慢的现象。
2.教师上课应全面正确地贯彻教学原则,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力求每堂课能达到四条基本要求:
①明确目的:教学目的要明确具体,教学要求既符合大纲、教材又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②讲授正确:知识的传授要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学的先后次序,轻重缓急和深广度的确定要科学合理;要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疑点,详略得当、精选例题、密度合理、循序渐进;教具使用、实验演示、动作示范都要规范化。
③方法得当:教师要依据每堂课的目的要求,教材内容的不同课型及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并注意多种教法的合理结合,要贯彻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处理“尖子”、“一般”与“后进”的关系;贯彻少而精,启发式的原则,善于调动和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动手动脑,积极思维,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巩固、总结去获取知识、掌握教材内容。凡教材上规定的实验、实践内容必须完成,要加强直观和演示实验,充分利用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
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作为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对于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秩序至关重要。下面,我将简要介绍小学教师的教学常规,包括上课准备、课前布置、备课、上课过程和课后总结等方面。
首先,小学教师应该提前做好上课准备。首先,要仔细研读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情,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同时,准备好所需教学用具和展示资料,确保在上课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使用。
其次,小学教师应该在课前布置中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首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以便于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互动。其次,要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在上课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和预告,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然后,小学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工作。在备课过程中,要仔细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情,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分解,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以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在上课过程中,小学教师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小学教师应该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在课堂结束后,要及时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教学成功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和复习要求,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巩固提供指导。
教学常规管理包括哪些内容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第一部分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包括教与学两部分,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井借助教与学过程管理来实现。因此,构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研究过程管理的方法,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有助于落实以教学为中心的目标要求,有助于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任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一、教师教学常规
教师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常规主要是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考试(测评)、教学研究与培训等。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理解学科的实质,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
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再
能够细读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要做到“六备”“五有”,“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
法、备过程、备资源,“五有”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目标),胸中有“本”
(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0体
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三全”“五优化”的总体要求,符合
各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教学常规学习资料共48页
第五、听课
• 听课要明确要点: • 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
28
1、听什么?
• 一听教师怎么讲的,重点是否突出, 详略是否得当,是否有知识性错误;
• 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 听懂,教学语言如何;
• 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 • 四听学生的讨论和答题; • 五听是否有创新的地方; • 六听课后学生的反馈。
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 “教
教材”为“用教材”,最终形
成具
2
新课程下的备课(教学设计) 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精选教学内容﹙教情﹚。 要备教材,但绝对不是由教材
到教案的简单“位移”。
要对教材重新组织结构、把握 脉络、揭示内在规律。
3
• ①吃透教材,感悟文本。——全面了 解编者思路与编写意图,把握重点、 难点。 • ②合理舍弃,突出重点。——研究教 什么,不教什么。 • ③创造性使用教材。——改变教学内 容呈现方式,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 化、情境化、动态化。 • ④整合教学资源。——按教学目标把 教材知识、教参内容、训练题有机统 一起来。
• 反思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8
1、课前反思——准备好了吗?
•
课前反思意味着课前教师对一切准备活动的
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
与学生的实际状况是否相符;教学思路和教学策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包括哪些元素
教师教课惯例工作包含哪些元素
教课惯例包含备课、上课、作业部署与批阅、课外指导、考试与评论、课后反省
等基本内容。
各元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备课
备课基本要求以下:
1、教师要仔细学习所教课科的《课程标准》,领悟课标精神,明确整体目标和各
学段目标。
2、深入研究教材,认识并熟习教材的整体编排系统,掌握有关年级的教材,理
解教课内容的前后联系,理清全册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培育能力的重视点,确立本学期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3、全面认识学生。要经过多种门路认识学生的实质状况及思想动向,认识学生
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认识学生的学习态度、感情、方法和习惯。
4、编制学期教课计划。教课计划一般应包含:标题、学生基本状况剖析、教材
简析、学习目标、教课举措、新课进度安排、学期复习计划、签字及日期。
6、精心编制教课方案。备课教课方案应超前3~5 课时,每课时教课方案一般应具备以
下十个
环节:
(1)通排课时编号:从 01 开始,一课时一编号,通排课时,一学期教课方案课
时总数原则上应与课程开设的课时数相切合。
(2)讲课时间:在讲课后注明讲课日期,某年某月某日礼拜几第几节课;
(3)课题名称;
(4)教课目的:是指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知识与技术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教课要点、难点;
(6)教法、教具;
(7)教课过程:是一个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构成的师生互动过程,视新课、
练习课、复习课、测试课等不一样课的种类有所差别。新课的教师教课过程一般包含:
教学常规的基本内容
教学常规的基本内容
教学常规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常规的遵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下面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别探讨教学常规的基本内容。
一、教师的教学常规
1.备课准备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工作。这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明确,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只有做好备课准备,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工作。
2.上课规范
教师在上课时应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上课前,应提前进入教室并检查教学设备是否齐全。上课时,教师应注意讲话清晰、声音洪亮,语速适中,以便学生听清楚;教师还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不使用粗俗或歧视性的言语。
3.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新知识时,可以采用讲授、示范、讨论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时,可以采用案例分析、
实验操作等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课堂管理
教师应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教学过程的秩序和学生的安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迟到、早退、缺勤等现象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处理;在学生之间出现冲突或纷争时,教师应及时加以调解,维护课堂秩序。
二、学生的学习常规
1.课前预习
学生应在上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求。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积极参与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常规解读--备课
教学常规解读——备课
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科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材,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一定品德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要“全面安排,以教学为主”。
教学活动是由几个相互衔接的教学环节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教师施教的角度来说,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改、课外辅导和考试(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五个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也围绕这五项具体的活动展开。
教学活动的五个环节围绕上课(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开张,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地位。其中: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上课,即课堂教学,是五个环节的中心,也是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考试(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与反馈,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着激励、诊断、反馈、调控、评定的作用。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如何根据每一个环节的要求做好教学工作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遵守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认真贯彻教学常规,可使学校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可以有效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可使教学工作纳入规范的轨道,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管理包括哪些内容]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第一部分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包括教与学两部分,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井借助教与学过程管理来实现。因此,构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研究过程管理的方法,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有助于落实以教学为中心的目标要求,有助于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任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一、教师教学常规
教师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常规主要是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考试(测评)、教学研究与培训等。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理解学科的实质,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再
能够细读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要做到“六备”“五有”,“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五有”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目标),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三全”“五优化”的总体要求,符合各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教学常规包括的六个方面内容
教学常规包括的六个方面内容
教学常规是指教学活动中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它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秩序的形成。下面将针对教学常规包括的六个方面内容进行介绍。
1. 上课准备:
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教材的准备、教学资源的准备以及上课内容的准备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前准备好解决方案,确保上课内容的顺利进行。
2. 课堂管理:
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学常规的基础,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并在课堂上严格执行。这包括课堂纪律的规定,课堂秩序的维护,学生的行为规范等。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能够保持课堂的秩序,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内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合理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学生参与:
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
的学习动力。
5. 评价与反馈:
评价是教学常规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检查与确定的过程。教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给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6. 备课总结: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反馈自身的教学行为,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备课总结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提高和进一步的教学改进。
教学常规包括哪些
教学常规包括哪些
一、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学期计划
认真研读并深刻领会《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及其课程标准解读,通读各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各册教材之间的关系。结合学校、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要求个人先拟订计划并经备课组(教研组)集体协商后通过,开学后二周内上交。
学期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所授班级情况分析。包括学校概况和学情分析,如:学校教学环境、班级人数、学生的学习纪律、品德行为、预期知识、兴趣爱好等情况;后进生、优秀生情况及如何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
2.目标要求。本课程总体目标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理解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学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3.教学进度。包括学期、单元、周课时的教学安排,要体现日期、课题、课时数、教学内容(包括综合探究、社会实践活动、复习及检测)等项目,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二课时计划
课时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教学程序设计,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对课时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阅读有关参考书
①明确单元、课时教学目的,把握教材内容及结构。
②确定重、难点,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③阅读参考书,更好地掌握教材,充实教学内容。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本制度所指的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辅导、课外活动、学业考核与评价、教研活动。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应体现在上述各个环节之中。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和需要,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该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质量监控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2、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订,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制订与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订,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本学期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学情拟定教学进度
及教学中应注意和改进的措施。具体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教学措施等。
4、各类计划制订后,交学校教导处存档,学校要对计划实施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教研组和学科教师要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反思,写出书面总结。
教学常规管理五个环节
教学常规管理五个环节
教学五项常规是:1、备课;2、上课;3、作业批改;4、辅导;5、认真检测评价学生。教学五项常规也就是教学五环节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职业劳动,它的基本任务是在把握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情况下,依据教学规律进行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设计,因此,它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认真备课是要做到深钻教材,研究教法,制定教学计划,教案课时准备充分,不打无准备之仗。
研究教材,可以借鉴大量的参考资料,但切忌照抄照搬,自己不动脑。这样的备课既浪费时间、又收效不大。
纵观名课,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驾御课堂是做到了心中有“课”,并不是要照着备课本去上。体现了个性课堂,特点课堂。
如果我们都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体会教材编写意图,自然就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二、认真上课
1、按课表上课。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2、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10分钟准备好教材、备课本、教具、学具、仪器、图片等。教师进入教室,不应中途出入。
3、使用普通话教学。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正,教态亲切、热情。课堂上禁止使用手机,专职体育教师必须着运动服、穿运动鞋上课,严禁放羊式教学。
4、依案施教,并适时利用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改进课堂教学。
5、课堂上处理好主体与主导、全体与个体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倡学习方式的变革,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在学生观察、思维、表达、操作以及自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6、教师的讲授保证做到准确无误,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益,课堂作业当堂完成。
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教学常规是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障。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及总结、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听课评课、考试等内容。
一、教学计划和总结
教学计划和总结要求每人一份,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措施的实施方法、教学进度的安排等。教学计划开学初交年级组,教学总结学期结束后交年级组,年级组收齐后交教务处。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上课前必须备课,教师备课必须提前完成,不得课后补写,但提倡课前补充和课后总结,严禁使用旧案上课,学校将不定期对个人备课的教案(导学案和二次教案)进行抽查或作全面的检查。
备课要求:
1、要求教案个数充足,教学环节完备,教案内容要充实,教案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上课时间、课时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后记等。
2、备课必须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习题、备实验和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3、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认真设计教学过程,要对教学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进行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4、教案应做到书写工整认真,装订整齐有序。
三、上课
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课程表,不得擅自调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对课堂教学提几点要求:
1、上课预备铃响后,教师应提前到达教室,在正式上课铃响前,教师应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进入课堂应做到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和蔼;上课过程中不得中途或提前离开教室,上课期间不准吸烟和打手机,更不准酒后上课。
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小学老师教学常规
(一)认真备课
1、熟悉大纲要求,深入研讨教材。每学期开学前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通晓全册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弄清“双基”的实在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讨论各单元、章节在全书的地位和作用及内在联系,认真订好学期教学计划。
2、全面了解同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了解同学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问缺漏,以及同学的接受本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建立同学学习的资料档案,以利于从同学的实际启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3、认真选择教法,细心设计教学程序。要依据学科、教村和同学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4、集思广益,坚持集体备课。同班级同科目的老师要在个人研讨的基础上,由中心发言人先讲,进行集体备课,备内容、备教法、备练习,使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深度广度、作业布置等做到统一、
5、超前备课,写好教案。应超前一周备课,按课时写成教案。教案内容必需写明教学目的要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合理、完整、重点难点突出。
(二)认真上课
1、目的明确。要依据教材和同学实际,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并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2、讲授正确。要把规定的教学内容正确地传授给同学,把思想
教育寓于学问教学之中,教书育人,不能把错误的思想和学问传授给同学。
3、重点突出。要在重点、难点和疑点的地方下功夫,做到讲有重点,练有目的,精讲精练,防止面面俱到、贪多求全、主次不分的倾向。
4、教法得当。要坚持正面教育,对后进同学不得鄙视、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得随便停同学的课;坚持“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落实“双基”;注重并进展同学智力,培育同学本领,坚持废止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建立并落实教学常规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我省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常规。
一、备课
1、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按照要求参加备课组、教研组或区域联片教研网络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参与研究教学策略,在集体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形成有个性特色的教学设计。
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教科书特点,结合学情实际,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每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表述要准确、具体、集中。
3、科学使用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认真准备教具、学具,认真布置活动场地,有效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积极挖掘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4、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要具体到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等。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从教不满三年的教师要写规范教案,其他教师要在规范教案的基础上编写特色教案。
二、上课
1、强化课堂秩序管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教学中不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放任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
2、围绕目标组织教学。重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意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调整。
3、教学过程讲练适度。教学过程安排要紧凑、合理,重点要突出,难点有突破。课堂教学要讲练结合。讲授要精当,精练,无知识性错误;训练要重基础、重拓展,做到当堂即时反馈。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5、合理使用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重视实验教学,认真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
6、遵守课堂基本规范。按时上课下课;教态自然、亲切,穿着端庄整齐;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清楚、流畅、文明、得体;板书工整、规范。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形式多样。作业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活动类作业。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作业要注重“课内及时反馈,课内课外结合”。
2、作业布置适量。小学低年级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可布置适量的课后书面作业,其他学科一般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小学中年级每天课后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45分钟,初中不超过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初中和高中每学期作文不少于7篇;要有写周记或日记的要求。
3、批改反馈及时。作业批改的形式应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并鼓励学生相互批改。批改作业应逐题批阅,有规范的批阅标记,并标明批阅日期;要记录作业的典型案例以供讲评,多写鼓励性批语。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并对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和点评。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作文批阅应有批语,要划出错别字和病句并检查订正。除作文外,作业一般应在该学科下一次上课前完成批改发还学生并做反馈讲评。活动类作业应该得到辅导老师的及时检查和点评。
四、课外辅导
1、课外辅导要有计划。要确定辅导时间、辅导对象和辅导内容。辅导时间一般为自习课或课外活动时间。提倡分类辅导,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提高等。要将课外阅读列入课外辅导的内容,按课程标准要求完成课外阅读量。每位教师每周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下到班级辅导。
2、课外辅导要符合有关规定。不得以辅导为名组织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不得占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及节假日休息时间。不得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五、考试与评价
1、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坚持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终
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质性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形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不得挖苦、谩骂、污辱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规范考试评价方式。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以考试为主,其他科目及实验、操作等以考查为主。每学段可由年级组或学校命题,组织一次考试或考查。考试方式一般以笔试为主,坚持笔试、口试或其他考试方式相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或考查成绩均采用等级制呈现。
普通高中要利用学分管理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况,要通过课时记录、学习过程表现和模块考试结果三个方面对学生各学科模块学习进行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还要利用学分管理评价手段管理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3、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各负其责,适时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和评价工作。
4、提高考试命题水平。任课教师要能自己独立命题,试题要科学编制、精选改创。试题难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加强命题反思,提高命题质量。
六、课后反思
1、坚持多样化的课后反思。要通过课后反思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反思可以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和在专家引领下反思等形式。课后反思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札记”等形式。
2、形成撰写课后反思习惯。每位教师每周要写不少于1/4新授课时的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8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教学反思,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