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南京组合港,促进都市圈产业整合与发展-文档资料
南京都市圈工作要点
南京都市圈工作要点
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1.深化南京都市圈各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2.加强区域内的产业协同,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错位发展。
3.共同打造都市圈一体化市场,消除行政壁垒,提升市场活力。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建设都市圈内的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和水路交通网络。
2.完善都市圈公交网络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度。
3.促进交通设施的共建共享,提高综合交通的运行效率。
三、促进产业协作和转型升级
1.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
四、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1.共同制定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环境污染的联防联治。
2.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广清洁能源,降低能耗和排放。
3.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五、促进公共服务共享
1.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3.促进人才流动和培养,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
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打破行政壁垒,推进区域内的体制机制创新。
2.加强政策协同,促进政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3.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加强规划实施和监测评估
1.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目标。
2.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对各项工作进行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导言:
南京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持续扩大,南京都市圈的规划与发展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将探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分析其意义与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1.南京都市圈的概况
南京都市圈是指以南京为核心,涵盖苏南、苏中、苏北以及华东地区其他城市的城市群。根据南京市政府的规划,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包括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扬州市、镇江市和南通市等地。这个城市群总人口约为5000万,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南京都市圈还包含了苏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苏中地区的文化中心,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2.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
南京都市圈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群之一,其发展对于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京作为都市
圈的核心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吸引
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提升城市竞争力
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将不仅仅关注南京市本身的发展,更注重与
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连接和合作,可以形成
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局面,从而提升整个都市圈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改善区域协调发展
南京都市圈的规划也将致力于改善区域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和区域发展差距。通过共同制定规划和政策,可以整合区域资源,
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1)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南京市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南京市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持续推进重点产业补链强链稳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联动长三角城市构建全产业链创新提升区,促进产业链配套区域化、供应链多元化,提升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引,集中力量发展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一批“链主式”企业,带动产业链垂直整合,营造高粘性、内生型产业生态。实施8条重点产业链“125”突破行动,构建“雁阵式”产业集群,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规模达到万亿元,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2条产业链规模达到五千亿元,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5条产业链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列。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加快弥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础软件短板,推进自主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重点产品攻关。重点发展信创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整体实力力争进入全国前三。
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围绕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细胞工程与基因技术、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等重点领域,推动医药、医工、医疗、医信、医体、医养等领域协同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算法芯片、处理框架等技术,围绕智能制造和智慧医疗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应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进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布局智能网联发展领域,整车制造、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具备国际先进水平,整车产量力争进入全国前三。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位于江苏省南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为了推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份综合规划,包括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
首先,南京都市圈可以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来实现高效发展。可以在南京市内建设中心城区,打造国际化的商业、文化和旅游中心。在周边地区,可以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以提升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其次,要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南京都市圈的交通、水电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可以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方便南京都市圈各地之间的交通往来;加强水电和能源供应,保障生产生活的需求;提升通讯网和数字化设施,以促进信息交流和创新。
再次,要推动南京都市圈的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可以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此外,还可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水平。
最后,需要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外部地区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可以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周边大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外商投资,推动南京都市圈与国际接轨。
总之,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应该要从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出发,加强内部协同发展,加强与外部地区的合作,推动南京都市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宁台合作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宁台合作的若干政策
意见(试行)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09.07
•【字号】宁政发[2010]164号
•【施行日期】2010.09.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已被修订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宁台合作的若干政策意见
(试行)
(宁政发[2010]16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宁台交流合作,实现两地互利共赢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苏台两地交流合作的指导精神,结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要义,现制定政策意见如下:
一、以两岸ECFA签署为契机,全面推进宁台经济合作交流
1、及时对接、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后续分项协议,全面推进宁台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积极在科技研发、银行、证券、保险、专业设计、医院等领域扩大开放。进一步提高宁台产业对接水平,在生物医药、金融保险、软件与信息服务、光电、新材料、文化创意、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度衔接与合作,促进两地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南京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台投资,适时组织开展“早期收获清单”对台采购活动。推动南京经贸社团适时在台湾设立办事机构,加强信息交流与业务沟通。
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2、实行同等待遇。对我市已经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政策,在我市注册成立并履行纳税义务的台资企业均可申请享受。
3、实行税费减免。对符合税法规定的台资企业实施各税应免尽免、应减尽减政策。对台资企业按规定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审批后,定期给予减、缓、免优惠。对仍需征收的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可给予适当减免。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
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10.01
•【字号】宁政办发〔2021〕45号
•【施行日期】2021.10.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0月1日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枢纽经济是依托交通、物流枢纽等资源要素集聚载体,在特定空间范围内,以聚流、引流、驻流和扩散辐射为特征,通过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优化区域经济要素时空配置,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培育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规模的一种经济形态。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枢纽经济与现代物流业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物流枢纽通过吸引物流要素规模集聚,有利于形成巨大的物流要素流量,培育区域供应链服务功能,引导制造、商贸、信息等产业要素资源聚集,形成要素集聚型枢纽经济与产业集聚型枢纽经济。另一方面,枢纽经济的发展能够形成反向物流需求,促进供应链体系完善,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
各位记者朋友:
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南京都市圈建设的关心支持。作为全国都市圈先行者,南京都市圈在各相关城市共商共建中已经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和安徽两省政府正式印发,成为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关于这个《规划》,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介绍。
一、《规划》出台背景
当今世界,都市圈通过在更大城市地域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日益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2019年国家专门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对我国都市圈建设进行系统部署。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6年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2019年印发的《长江三角
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2020年又把支持南京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年度任务。按照这些要求,南京市牵头,镇江、扬州、淮安、常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共同开展大量的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江苏省、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进行了衔接和修改,最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省、安徽省政府联合将规划正式印发。这个规划的出台,前后历时近2年,期间在重要节点都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悉心指导,是一个上下联动、两省协作的高质量成果,对于更高层级更大力度推进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具有重大意义。
南京都市圈城市联盟成立
南京都市圈城市联盟成立
南京都市圈地处长三角和中部皖江城市带的接合部,自然人文资源多元组合。自1986年“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第一次会议到2007年开始的“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都市圈已走过10个年头,城市间合作交流平台不断完善。各城市达成了多项单边和多边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了都市圈区域间的实质合作。
去年4月,以“共同的规划、共同的明天”为主题的第六届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在宁召开,峰会上,都市圈城市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将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承接放大长三角辐射的门户枢纽、长江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我国转型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的示范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等话题。去年12月,《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专家评审会在南京召开,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南京都市圈经过一年的洗礼,宣城首次作为成员城市加入都市圈城市发展会议,更加充实了都市圈的实力。
今年都市圈市长峰会首次升格为党政联席会议,并成立南京都市圈发展联盟,打造更加务实高效的合作平台;将审议通过《上报〈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请示》;研究审议《南京都市圈建设目标体系》,提升都市圈建设质量水平。此外,会上还将成立南京都市圈党报联盟。南京都市圈第一届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召开,为都市圈各城市的交流提供了更高的平台,也为下一步的发展铺垫了基础。
这十年
我们一直在成长
抓机遇打造“门户型”都市群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入,转型、合作、创新、开放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这也使得都市圈和城市群成为世界各地提升竞争力、参与全球区域竞争的主要方式。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这为推进都市圈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时代机遇。国际资本转移不断加快,长三角转型发展和中部地区承接转移态势日趋明显,通过区域产业转型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为促进南京都市圈产业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机遇。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呈现由传统的行政区主导向经济区、行政区并举转变趋势,这将有利于南京都市圈突破行政约束,构筑协调有序的城市经济区。
南京市龙潭新城总体规划
常住人口 (万人)
10
16.5
33
城镇人口 (万人)
6.8
15
32
城镇化率 (%) 68
90
96
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以带型布局为基础,局部功能混合,形成“两心三带 三组团”的空间结构。
“两心”,指新城中心与片区中心 。 “三带”,指沿江港口带、综合发展带和滨水景观带轴。 “三组团” ,指保税物流组团、滨江生活组团和临港产业 组团。
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形成“新城中心—片区中心—社区中心”三级公共 活动中心体系。
新城中心主要服务于龙潭新城、规划协调范围、龙潭国 际港,并可通过龙潭港枢纽辐射更大区域。
新城片区中心主要为新城近期建设的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龙潭新城自身。 社区中心方面,居住社区中心服务于居住社区,服务半径400-500米、服务人口规模为3万人 左右;工业社区中心服务于工业片区,服务半径1500-2500米。
长江中下游综合交通物流基地,先进产业主导的滨江
生态新城
1、以打造国家级南京海港为目标,与镇江港、扬州港组成组
合集装箱港群,拓展近、远洋航运功能,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2、依托公铁水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龙潭物流
基地的建设,打造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生
产性服务和物流产业。
3、利用南京经济开发区东扩的机遇,大力发展电子、新材料
打造南京组合港,促进都市圈产业整合与发展
作 为长 江 三 角洲 地 区 的 主枢纽 港 . 是我 国华 东 地
的 市场 占有 率稳 定增 长 。 路 的市 场 占有率 则 逐 铁
年 下 滑 。货 运方 式 主要 依 靠公 路 和水 路 来 实 现 。
因此 , 产 业 不 断 优 化 升 级 . 在 区域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的今 天 , 须 加 快 港 口的 整 合 发 展 . 住 长 三 角 必 抓 新 一 轮 发 展 机 遇 , 造 南京 组 合 港 , 进 都 市 圈 打 促 城 市快 速发 展 。
中 图分 类 号 : 1 75 F 2 .3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8 2 2 1 ) 3 0 2 — 8 1 0 — 6 X( 0 1 0 — 0 0 0
港 口经 济是 以港 口为 中心 、 口城 市为 载体 、 港 综 合运 输体 系为 动脉 、 口相 关产 业 为支撑 、 陆 港 海 腹 地 为依 托 , 实 现 彼此 间 相互 联 系 、 切协 调 、 并 密 有 机 结 合 、 同发 展 , 而 推 动 区 域 繁 荣 的 开 放 共 进 型 经济 港 口经济 已经 成 为 区域 经济 发展 的增 长 极 , 国沿 海 、 江三 角 洲 、 江三 角 洲 的崛 起 , 我 珠 长 无 一 不 说 明 港 口经 济对 于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巨大 拉 动作 用 。随着 国家发 改 委颁布 的新 一 轮长 三角 发 展 规划 的 出 台 , 江 产业 转移 示 范 区的启 动开 皖 发 ,宁镇 扬 一 体化 产业 升 级 与 示 范 区 的 进 程 加 快 . 京 都 市 圈有 望 成 为衔 接 两个 国家 级 开 发 区 南 域 的重 要 桥梁 。因此 , 打造 南京 组 合港 , 提升 港 口
产业链升级 协同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
产业链升级协同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
南京都市圈是我国最早跨省共建的都市圈,在国家长江经济带进展战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南京都市圈建设的深化推动,在互联互通、协调机制、产业协作、制度连接等重点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但中心城市引领作用不突出、领军性企业优势不明显、产业链创新合作不深化等问题依旧突出。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更是统筹疫情防控和增加经济进展韧性的重要基础。国家“十四五”规划首次就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进行了单独争论,江苏省也明确提出要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为推动南京产业链高质量进展,南京在“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基础上,明确了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条产业链,通过以点带面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融合进展。
产业链畅通是经济循环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都市圈内部,迫切需要打破行政分割与市场分割,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创新进展。对南京都市圈来说,要乐观推动区域内部全产业链的分工协作,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以产业链协同和有效循环,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服务构建新进展格局。
建立中心城市引领产业链协同机制
作为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南京要以构建高质量进展的现代产业
体系为抓手,带动都市圈内部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向高端攀升。
确立南京产业链协同主导地位。明确南京在都市圈产业链协同中的核心主导地位,加快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8大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以点带面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融合进展,乐观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推动南京制造业以及整个产业链向高端化进展。强化核心城市的集聚和集中效应,推动加工组装等非核心环节向周边城市集中,通过产业转移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专业化产业集聚。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
径50公里左右的城市和区域。
• 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交
通的网络化、公交化、通勤化 建设;强化核心与外围城镇的 联系,形成城市化、郊区化互 动发展的态势。
核心圈层
35
❖ 紧密圈层
• 范围:核心圈层外围、
距核心城市100公里左右的 城市和区域。
• 发展要求:以“一带、
滁州
428
巢湖
452
GDP
(亿元)
1150 503 505 138 219 265 205
地方财 实际利用 人均 GDP 进出口总额
政收入 外资
(万元) (亿美元) (亿元) (亿美元)
2.06
95.88 112.64
9.02
1.89
14.54
21.69
3.26
1.12
12.32
36.72
1.0
1.15
南京都市圈规划
(2002-2020)
江苏省建设厅
1、规划背景与发展基础
▪ 规划范围
❖ 省内: 南京、镇江、扬州的全 部以及淮安的南部。
❖ 省外: 马鞍山、芜湖、滁州的 全部以及巢湖的部分地区。
❖ 本规划对省内部分提出要求, 报江苏省政府批准实施;对 省外部分从区域发展的整体 性考虑,提出发展预测与建 议。
42.82
8.63
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带地
核心地区,以南京为中心地经济区域带,地跨苏皖两省,自年首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排名均居全国前五.[] 南京都市圈基础产业实力雄厚、金融体系完整、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重要地基础产业、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科教和文化中心,具有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地多元文化特征.[] 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年底常住人口万人,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南京都市圈地战略定位为:辐射中西部地国际性重要门户;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泛长三角转型与合作发展示范区;具有较强竞争力地国家级都市圈.[] 中文名称南京都市圈外文名称别名南京经济圈行政区类别都市圈、跨省城市群所属地区华东地区电话区号、、、、、、、邮政区码地理位置长江下游沿江地区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万人(截至年底)方言南京官话、吴语、江淮官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北端和温带季风气候南端著名景点夫子庙、中山陵、明孝陵、镇江金山、瘦西湖、采石矶、芜湖方特等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淮安机场、扬泰机场火车站南京站、芜湖站、马鞍山站、扬州站、淮安站、镇江站、滁州站核心层城市南京、镇江、马
鞍山、宣城、滁州紧密圈层城市扬州、芜湖、淮安生产总值万亿元(年)目录规划沿革功能定位成员城市总体目标结构布局结构布局跨界新城交通建设轨道交通高速公路
过江通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航运港口空间组织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工业生产经济质量服务水平社会民生国家战略最新情况规划沿革编辑年中国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排名“南京都市圈”是国家五大都市圈之一(从年第一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排名前名地都市圈一直未有变化,分别是上海、广州、首都、杭州和南京五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二,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着重建设地三大都市圈之一,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公里左右,由于驱车往来只需个多小时,故又被称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地城市概念,而是一个被发达地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地城市群落.其实质是以南京为中心形成一个经济区域带,在这个区域带里,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做强做大,即以一个城市为龙头来带动一大批城市及周围城镇发展.[] “南京都市圈”源于国家计委一份关于中国大都市圈地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提出:南京可以联合安徽几个城市和扬州、镇江、淮安共同构造一个长江中下游大都市圈.报告认为,以南京为中心地都市圈地区具有相对完整地大工业体系,这里距上海有一定距离,又与安徽地经济往来密切,从人口、地理位置和经济总量等方面都具备形成大都市地条件.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
03
区域规划内容与实施
空间布局规划
总结词
优化空间布局
详细描述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区域资源,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规划中注重中心城市与 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推动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发展格局。
交通体系建设
总结词
构建便捷交通网络
详细描述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重视交通体系建设,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规划中提出建设高效、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 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城市 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都市圈内各城市间快速通达。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 解读
目 录
• 南京都市圈概述 • 区域规划背景与目标 • 区域规划内容与实施 • 规划效果与影响 • 经验总结与启示
01
南京都市圈概述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东临上海 ,西接安徽,南依浙江,北靠江苏腹 地。
包括南京、镇江、扬州、常州、无锡 、苏州等城市。
人口与经济
强化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Baidu Nhomakorabea与交流,共同探索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互利 共赢。
注重创新和科技引领
将创新和科技作为推动都市圈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 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南京组合港, 促进都市圈产业整合与发展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相互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我国沿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崛起,无一不说明港口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随着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新一轮长三角发展规划的出台,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启动开发,宁镇扬一体化产业升级与示范区的进程加快,南京都市圈有望成为衔接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域的重要桥梁。因此,打造南京组合港,提升港口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将显得更为突出。
、区域产业发展呼吁整合现有港口资源城以港兴,港为城用”的港
口经济现象己经成为世界经济
和城市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南京港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枢纽港,是我国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地区江海换装、水陆中转、货物集散和对外开放的多功能江海型港口,是我国长江内河的重要港口之一。南京港的直接腹地是南京市和南京都市圈,其辐射范围延伸到长江中上游沿江省份。由于目前沿江港口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难以形成应有的优势。“十二五”期间应该强化区域协调,打造南京组合港,促进南京都市圈产业整合与发展。
(一)货物运输形式要求打造组合港
从统计数据来看,水运是江苏当前最重要的货物运输方式。
从江苏省铁路、公路和水运货物周转量近十年发展看(表1),铁
路货物周转量从1999 年的342.65 亿吨公里下降到2009 年的
323.90 亿吨公里,共下降了5.47 %,2009 年占到货物周转总量的6.24 %:公路货物周转量从1999 年的319.75 亿吨公里增长到2009 年的971.13 亿吨公里,累计增长了3.04 倍,2009 年占到货物运输总量的18.84 %:水运货物周转量从1999年的704.01
亿吨公里增长到2009 年的3372.05 亿吨公里,累计增长了4.79
倍,所占货物周转总量的比重也最大,达到65.42 %。在三种运输方式中,公路的货物周转量近十年明显增高,公路和水运的市场占有率稳定增长,铁路的市场占有率则逐年下滑。货运方式主要依靠公路和水路来实现。因此,在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快港口的整合发展,抓住长三角新轮发展机遇,打造南京组合港,促进都市圈城市快速发展。
(二)产业性质要求打造组合港
南京都市圈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集中度较高,各地市之间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庞大产业链条,发展基础较好、速度较快的支柱产业包括机械及装备制造业(包含汽车制造业),有南汽、奇瑞、江淮、亚星等重点企业:冶金钢铁行业,如南钢、马钢等;化工行业,金陵石化、扬子石化等。这些重点支柱产业对水路运输又有着极高的依存度。江苏沿江机械及装备
制造业产值、冶金钢铁行业产值与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钢铁吞
吐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 0.68 和0.61 ,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都市圈支柱产业的沿江布局, 对港口的水运有巨大需求, 南京组合港,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南京都市圈的产业性质要求重点发展以金属矿石、 钢铁、 煤 炭、化工产品等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做大港口货物吞吐规模,并 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优化港口货物品类,使南京港、宁镇扬组 合港和南京都市圈组合港逐步形成具有运输组织、 装卸储运、 中 转换装、临港工业、信息服务及保税、加工配送等现代物流综合 服务功能,最终形成“协作紧密,组织清晰,分工明确”的宁镇 扬及都市圈组合港。
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城市群和经济区正形成高新 技术产
业、 现代装备制造业新型产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 中游城市群和经济区将继续发挥工业基础较好、交通便利的优 势,以沿江、京九、京广、京浦等铁路干线为纽带,形成重要的
原材料、机械工业基地和新的高新技术经济带;以重庆、成都为
源、轻纺、食品、机械以及现代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为主的产业体 系。由于运输成本较低,大量的能源、原材料、产成品以及外贸 进出口货物将依赖水路运输。 一旦长江口航道治理的目标得以实 现,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物资交流将更加依赖于长江黄金水道。 因此,对于南京组合港的打造势在必行。
( 三) 产业升级要求打造组合港
给打造 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和经济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冶金、 化工、能
南京都市圈组合港的产业战略以大型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 为依托,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现 代服务业为支撑,重点发展汽车、钢铁及深加工、机械及设备制 造业、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煤炭及制品、现代物流、金融、商 贸等九大产业体系。 南京都市圈机械及装备制造业、 冶金钢铁行 业的产值从 2003年到 2009年间逐年增长, 在此期间南京港集装
箱吞吐量也是逐年递增, 指标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 可以说南京 都市圈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了南京港的物流需求, 京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速与南京都市圈机械及装备制造业产值 的增长速度又略有不同, 这说明南京港口的发展速度已跟不上支 柱产业的发展速度, 港口的建设对于支柱产业的升级和整合已经 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 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实现沿江港口资源的 优化组合, 以满足都市圈各支柱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打造南京 组合港, 使其功能符合南京都市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注重机 械及装备制造业、冶金钢铁业及煤炭等行业货物吞吐量的发展, 在这些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港口设备的投入, 提升港口专业化 发展水平。
( 四) 物流集聚要求打造组合港
港口的生长点作用不仅体现在促进港口所在地区本身的经
济发展上, 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发挥作用, 特别是应直接对其经济腹地的开发发挥重大影响。 南
但南 南京作为 交通枢纽和流通中心的大型港口城市,
应在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