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简述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简述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2f7c6f0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1.png)
简述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医患关系模式是一种千年关系,其特点是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互动模式。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医患关系模式不断发展,并受到了社会文化的影响,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下面将简要介绍七种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1、垄断性医患关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医生保持对病人和疾病的主导权,病人受到医生的控制和管理,由医生来决定药物的选择以及一些医疗上的决定,病人只能屈从于医生的意愿,在这种模式里,病人的意见和参与程度很低。
2、协商性医患关系:在这种模式中,医患双方更倾向于采取协商的方式来管理病人的疾病治疗及病历,医生提出自己的医疗建议,并向病人解释治疗过程,病人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终确定治疗方案。
3、共同治疗性医患关系模式:它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它强调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当参与到治疗决定中,医生与患者共同制定治疗计划。
4、助人性医患关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心理支持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医护人员应当尊重病人的需求,并提供心理支持,激励病人努力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5、参与性医患关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患者参与到治疗决策中,对自己的治疗过程和结果有更大的参与度,医生更多地向病人提供信息,以便病人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6、自然解决性医患关系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帮助病人自我调节病情,而不是依赖于医护人员的治疗。
其主要特点是患者自我护理,参与病情的观察和监测,通过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自己调节身体变化,这样就能促进患病克服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7、关爱性医患关系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亲情化、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医护人员除要求具备专业护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关爱病人的需求,用面对面的沟通活动去关心病人,帮助病人调整病情,构建信任的关系,这样才能使病人更好的接受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医患关系模式的七种类型的介绍,这些类型都表明了近代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互动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无论是在治疗过程中,还是在治疗效果方面,患者都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
医患关系的模式类型
![医患关系的模式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984474d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8.png)
医患关系的模式类型近年来,医闹现象不断增加,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患冲突越来越激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对医患关系进行一定的了解,医患关系主要分为三种模式,那么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是指哪三种呢?(一)主动—被动型主动—被动型是一种以生物医学模式及疾病的医疗为主导思想的医患关系模式。
其特征是“医生为病人做什么”,医生是完全主动的一方,病人处于被动地接受医疗活动。
医患双方属于显著的心理差位关系,医生的权威不会被病人所怀疑,病人一般不会提及任何异议。
这种模式常常用于昏迷、手术、全麻、休克、严重创伤、某些精神疾病及婴幼儿等。
这些人或者神志不清,或者智力低下,或者年幼无知,难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完全排除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是单向作用于病人,因此,医生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采取损伤最小、收益最大、最好的诊疗手段,这样才符合医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指导—合作型指导—合作型是一种一方指导,另一方配合的有限合作模式。
其特征是“医生告诉病人做什么”,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都是主动的。
医生运用技术上的权威性,在指导病人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病人的主动性是以配合和服从医护人员的意见为前提的,他们承认并尊重医生的权威,并乐于合作,但可以对医生提出疑问并寻求解释。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急症、危重病人,手术前、手术后病人及少年儿童病人等。
此类病人神志清晰,但病情重,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了解少,需要依靠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需要医生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指导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三)共同参与型共同参与型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以健康为中心的医患关系模式。
其特征是“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医患双方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地位上,有近似的同等权利,双方均为主动的进行着双方都满意的诊疗、康复活动,彼此相互依存。
医患之间都具有治疗好疾病的共同愿望。
这种模式适用于慢性疾病的病人,如慢性期、康复期、门诊和家庭病床的病人。
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关系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2e5f5fe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5.png)
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是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关系,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医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医患关系的基本类型1. 信任型医患关系信任型医患关系是基于双方互相信任、尊重、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这种关系中,医生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给予专业化的诊断和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2. 疏离型医患关系疏离型医患关系是指双方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理解和支持,导致彼此之间产生隔阂和不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很难了解患者真正的需求和意愿,患者也很难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从而影响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
3. 恶劣型医患关系恶劣型医患关系是指双方之间存在明显的敌对、冲突和攻击性行为,导致彼此之间产生极度不信任和敌意。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无法给予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患者也无法接受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从而影响到治疗效果。
二、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1. 医生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医生是医患关系中的主体,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直接影响着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优秀的医生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专业化知识、人性化服务等特点。
2. 患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患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对于疾病、治疗方式等方面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如果医生能够了解并尊重患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就能更好地与患者建立信任型医患关系。
3. 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也会影响医患关系。
如果医疗机构能够提供高质量、规范化、人性化的服务,就能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从而增强对于医生和医疗机构的信任感。
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方法1. 尊重患者尊重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医生应该尊重每一个患者,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2. 提供专业化服务提供专业化服务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核心。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f5a100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3.png)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它的质量关系到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患者的健康。
根据不同的特点,医患关系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父母式关系模式
这种模式下,医生扮演着父母的角色,患者则扮演着孩子的角色。
医生会像父母一样给予患者关怀和照顾,患者则依赖医生的指导和照顾。
这种模式下,医患关系比较密切,但医生强调的是自己的权威和患者的依赖性,容易造成患者的依赖心理。
2. 朋友式关系模式
朋友式关系模式下,医生和患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医生会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也会和患者交流生活中的问题。
这种模式下,患者会更愿意和医生交流,但由于医生不够专业,容易影响医疗服务的效果。
3. 职业式关系模式
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患者之间是一种职业化的关系,医生会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患者则会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冷淡,但医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比较高。
4. 市场式关系模式
市场式关系模式下,医生和患者之间是一种交易关系,医生会提供一定的服务,患者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患
者之间的关系比较浅薄,医生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会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建立一种互信、尊重、平等、专业的关系。
医患沟通第一讲
![医患沟通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881b2c3b31126edb6f1a1019.png)
目录:1.医患沟通的重要性;2.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3.医患沟通教育历史沿革;4.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布;5.医患沟通的概念学习目标:1、掌握医患沟通的概念;2、熟悉医学模式、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涵义;3、理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医患沟通重要性:1.推进现代医学模式1.1、医学模式的概念;1.2、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患沟通是实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桥梁和要求2.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表现在3个方面:2.1、采集足够患者信息(英国著名学者汉普顿一项研究结论:一般医院82.5%的患者仅凭采集病史,就可以做出诊断;只有8.75%,需要体检帮助诊断;只有8.75%,需要进一步辅助检查帮助诊断。
)2.2、掌握疾病动态(患者病情是变化的)2.3、增强患者依从性(交换治疗方案意见;增加患者抗病信心)3.构建融洽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概念:在医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际关系。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1).医患双方信任危机数据:2002年4月,南京大学对30所医院调查显示,43.8%的病人对医务人员不信任,仅25.9%的医务人员认为双方相互信任。
(2).医疗纠纷数量增多医疗纠纷定义: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存在分歧,引起争议并按法定程序解决的事件。
数据:据卫生部2008年的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超过上百万起,平均每年每家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数量多达40起左右。
(3).极端事例屡见不鲜医患关系紧张不信任的表现:患者:录音-医生的谈话进行医生戒备:不积极突破旧的方案笔记-诊疗情况不敢创新录相-医生的操作能推就推,不超越专业范围隐满病情-考医生不敢讲真话;不敢真心交流医患关系紧张产生原因:医疗体制不完善;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媒体断章取义;医患缺乏有效沟通(中国医师协会2008年通过全年医疗纠纷情况调查分析:70%以上的医疗纠纷与缺乏有效医患沟通有关。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7db5fab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2.png)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1.父母式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生被视为患者的“父亲”或“母亲”,拥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患者则是依赖于医生的“孩子”。
医生会做出所有的决策,并告诉患者如何行动。
影响这种模式的因素包括患者的教育水平低、医疗决策权集中在医生手中等。
这种模式强调医生的专业权威,但可能导致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决策权受限。
2.合作式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医生和患者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医疗决策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医生对患者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但最终决策权在患者手中。
患者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医生则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帮助患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种模式强调患者的自主决策权,同时也需要患者具备足够的医学知识和能力。
3.服务式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生是患者的服务提供者,患者则是消费者。
医生的任务是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形式化,主要以医疗服务为核心,缺乏实质性的沟通和互动。
这种模式强调患者的满意度,但可能忽视了患者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支持。
4.倾听式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医生注重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尊重患者的意愿,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患者感到被理解和关心。
医生会努力提供信息和教育,帮助患者做出决策,并尊重患者的选择。
这种模式强调患者的意见和参与,但可能需要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倾听和理解患者。
5.工具式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将患者视为自己工作的对象,只关注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忽视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
医生很少与患者建立亲密的关系,只把患者当作一种医疗工具来处理。
这种模式偏向于以医生为中心,患者的意愿和需求往往被忽视。
虽然这种模式效率较高,但患者可能会感到被忽视和不满意。
需要强调的是,医患关系模式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会随着医学进步、社会发展和患者期望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6571f2935fbfc77da269b1f6.png)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2009-2-24 11:29:15 中华眼科在线什么是医患关系的模式呢即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医患双方相互间的行为方式,从组成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和非技术方面而言,医患关系的模式就是从这两方派生出来的。
目前,被医学界广泛认同的医患关系模式是1956年美国学者萨斯(Szase)和荷伦德(Hollender)在《内科学成就》发表的《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文中以医患互动、医生与患者的地位、主动性大小把医患关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主动—被动型(activity-passivity model)它是传统的医患关系模式,普遍存在于现代医学实践中。
其特征是医生对患者单向作用,“为患者做什么”。
医疗中,医生完全把握了医疗的主动权、决策权,即怎样医疗,全由医生说了算,病人无任何自己的意志参与医疗,医生是绝对权威。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医生纯技术的优势,缺点是彻底否定了患者的个人意志,可能会影响疗效并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所以,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急症重伤、麻醉等意识丧失情况下的抢救医疗。
这一模式用父母与婴儿的关系比较相似。
2.指导—合作型(guidance-cooperation model)它应属于现代医学实践中医患关系的基础模型。
这种模式中,医生仍占有主导地位,而患者能有条件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必须接受医生的解释并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患者“被要求与医生合作”。
它的特征是:“告诉患者做什么”。
该模式的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因为有互动的成份,能较好地发挥医患双方的积极性,提高疗效、减少差错,有利于建立信任合作的医患关系。
但它的不足是医患双方的权利的不平等性仍较大。
这种医患关系类似父母与青少年(子女)的关系。
它一般常见于急性病或垂危病但头脑清醒的患者的就医过程。
3.共同参与型(mutual participation model)它是前两种医患关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医生以平等的观念和言行方式,听取并尊重患者的想法,医患双方共同制定并积极实施医疗方案。
医患模式的基本类型
![医患模式的基本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f992b04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b.png)
医患模式的基本类型1. 传统医患模式:传统的医患模式是指医生在医疗过程中主导决策,患者被动接受治疗。
医生通常拥有更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患者则往往缺乏相关的医学常识。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通常会比较直接地告知患者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患者则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 共同决策模式:共同决策模式是指医生与患者共同参与决策,医生将医学知识和经验与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相结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会更加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意愿,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决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3. 病患为中心模式:病患为中心模式是指医生将患者的需求和权益置于首位,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医疗服务。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会更加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尊重患者的决策权,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医生为中心模式:医生为中心模式是指医生在医疗过程中主导一切决策,患者被动接受治疗。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往往会忽视患者的需求和意愿,仅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制定治疗方案。
这种模式下,患者可能会感到被忽视和不被尊重。
5. 患者为中心模式:患者为中心模式是指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主导决策,医生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会更加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尊重患者的决策权,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会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6. 社区医患合作模式:社区医患合作模式是指医生与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中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会更加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生活背景,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患者也能够更加信任和依赖医生,提高治疗效果。
7. 远程医疗模式:远程医疗模式是指医生和患者通过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进行医疗服务。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远程交流和咨询。
这种模式可以克服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方便患者获取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上是医患模式的基本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医德关系模式的四种类型
![医德关系模式的四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4921ee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5.png)
医德关系模式的四种类型解读医德关系模式是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道德关系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医德关系模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根据医生在医患关系中的主导程度和患者的参与程度,医德关系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主动-被动型主动-被动型医德关系模式是指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患者处于被动地位。
这种模式常见于急性创伤、昏迷等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
在此类情况下,医生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患者家属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决策。
医生需要承担起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
同时,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风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二、指导-合作型指导-合作型医德关系模式是指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处于指导地位,患者则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参与权。
这种模式常见于大多数手术、特殊检查等需要患者配合的情况。
在此类情况下,医生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风险,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医生应该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避免出现强迫或者歧视行为。
三、共同参与型共同参与型医德关系模式是指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诊疗过程,医生在患者自主权范围内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
这种模式常见于慢性疾病、康复治疗等需要长期治疗的情况。
在此类情况下,医生需要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共同参与型医德关系模式可以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四、主动-主动型主动-主动型医德关系模式是指医生和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都处于主动地位,医生与患者在平等的地位上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
这种模式是医患关系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医生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
医生应该积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方案及风险,充分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应该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避免出现强迫或者歧视行为。
医患关系的模式类型
![医患关系的模式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64db9b1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b.png)
医患关系的模式类型医患关系是医疗行为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涉及医生和患者的相互交流、互动和信任。
医患关系的模式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传统模式:这是医患关系中最经典的模式,医生被视为权威和专家,患者被看作是被动的接受者。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绝对权威,而患者则被要求服从医生的决策和指令。
这种模式下,医生通常不太关心患者的意见和需求,患者的参与度较低。
2.义务模式:这是在传统模式基础上的改进,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还包括关注患者的需求和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更加关注患者的感受和意见,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这种模式下,医患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患者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3.共同决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决策过程,讨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共同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计划。
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着积极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医生提供专业的建议和知识,患者参与决策并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偏好。
这种模式下,医患关系更加合作和平等。
4.患者中心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患者的需求和利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将患者的意见和价值观摆在首位。
医生尊重患者作为决策者的角色,给予患者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医生和患者共同制定和评估治疗方案,并共同达成共识。
这种模式下,医患之间的信任和互动非常重要。
除以上所述的常见模式外5.医患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患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
医生和患者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和个人优势,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医患之间不存在权力和地位的差异,双方更像是朋友和合作伙伴。
6.家庭医生模式:这种模式下,医生不仅负责患者的具体诊疗,还关注患者的家庭状况和生活环境。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长期,医生扮演着患者的主要医疗顾问和家庭健康管理者的角色。
总的来说,医患关系的模式类型从传统模式到更为合作和平等的模式不断演变,旨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患者需求,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偏好来选择合适的模式。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d14599ed6294dd88d0d26b99.png)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2009-2-24 11:29:15 中华眼科在线什么是医患关系的模式呢?即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医患双方相互间的行为方式,从组成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和非技术方面而言,医患关系的模式就是从这两方派生出来的。
目前,被医学界广泛认同的医患关系模式是1956年美国学者萨斯(Szase)和荷伦德(Hollender)在《内科学成就》发表的《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文中以医患互动、医生与患者的地位、主动性大小把医患关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主动—被动型(activity-passivity model)它是传统的医患关系模式,普遍存在于现代医学实践中。
其特征是医生对患者单向作用,“为患者做什么”。
医疗中,医生完全把握了医疗的主动权、决策权,即怎样医疗,全由医生说了算,病人无任何自己的意志参与医疗,医生是绝对权威。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医生纯技术的优势,缺点是彻底否定了患者的个人意志,可能会影响疗效并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所以,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急症重伤、麻醉等意识丧失情况下的抢救医疗。
这一模式用父母与婴儿的关系比较相似。
2.指导—合作型(guidance-cooperation model)它应属于现代医学实践中医患关系的基础模型。
这种模式中,医生仍占有主导地位,而患者能有条件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必须接受医生的解释并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患者“被要求与医生合作”。
它的特征是:“告诉患者做什么”。
该模式的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因为有互动的成份,能较好地发挥医患双方的积极性,提高疗效、减少差错,有利于建立信任合作的医患关系。
但它的不足是医患双方的权利的不平等性仍较大。
这种医患关系类似父母与青少年(子女)的关系。
它一般常见于急性病或垂危病但头脑清醒的患者的就医过程。
3.共同参与型(mutual participation model)它是前两种医患关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医生以平等的观念和言行方式,听取并尊重患者的想法,医患双方共同制定并积极实施医疗方案。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aa58caf647d27284b7351b3.png)
Page 2 of 29
医患关系
第 1题:单选题(本题1分)
危重昏迷病人经治疗后脱离危险,进入康复期,医患关系交往模式的类型将由
A.主动-被动型转为指导-合作型
B.主动-被动型转为共同参与型
C.指导-合作型转为共同参与型
D.指导-合作型转为主动-被动型
E.共同参与型转为主动-被动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B
第 2题:单选题(本题1分)
青年病人的心理活动特征是
A.不善于表达病情
B.情绪不稳定
C.记忆力减退明显
D.容易哭
E.分离焦虑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B
第 3题:单选题(本题1分)
患者,女,45岁,在初次心理治疗中,衣着整洁,年貌相当,言语清晰,但语速较快逻辑欠清晰,倾诉欲特别强,说话滔滔不绝,不带丝毫停顿。
为了节省时间,尽快了解患者的主要问题,医生应对这位患者
A.解释其多话原因
B.训斥其说话无主题
C.使用封闭式提问
D.诊断为狂躁症
E.继续认真地倾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C
第 4题:单选题(本题1分)
医患交往的两种水平指的是
2020/4/12。
社会学视角下的医患关系
![社会学视角下的医患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79220e0172ded630b1cb664.png)
一
管健
、
医 学 视 角 下 的 医 患 关 系
把 医 生 和 患 者 论 述 为 一 个 社 会 系 统 , 其 后 的 病 人 对 角 色 概 念 的形 成 产 生 影 响 。 而后 , 尔 科 特 ・ 森 斯 塔 帕
( ) 一 医患 关 系 的 概 念 和 内 容 : 患 关 系 是 医 疗 医 关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狭 义 的 医 患 关 系 , 特 指 医 是 生 与 患 者 关 系 的一 个 专 门 术 语 。广 义 的 医 患 关 系 中
是 纯 生 物 学 的 问 题 , 会 、 化 、 治 和 经 济 诸 多 因 社 文 政 素 对 其 都 会 产 生 影 响 。 医患 关 系 中不 仅 包 含 着 医学 中 的种 种 因素 , 离 不 开社 会 因素 的 巨大 影 响 。 也 ( ) 会 学 对 医 患 关 系 的 研 究 J 二 社 : 1 医 患 关 系 是 患 者 在 偏 离 行 为 下 的 与 医 生 的角 . 色 关 系 :9 5年 劳 伦 斯 ・ 德 森 ( a tn eH n esn 13 赫 L w ec e d r ) o
“ ” 仅仅指 医生 , 包括护 士 、 医 不 还 医技 人 员 以及 管 理
人 员 。 “ ” 仅 仅 是 患 者 , 包 括 与 患 者 有 关 联 的 患 不 还
亲 属 、 护 人 、 位 组 织 等 群 体 。 医 患 关 系 根 据 与诊 监 单 疗 实 践 的 关 系 的 内容 可 分 为 既 有 区 别 又 有 联 系 的 两
躯体 上 疾 病 状 态 的感 受 , 且 应 该 被 认 为 是 一 种 社 而
会角 色 。 病 人 不 能 自 己 解 决 病 痛 , 此 他 们 有 必 要 因
医患沟通考试重点
![医患沟通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042fdd6bec0975f465e28a.png)
一、名词解释1、“医”:狭义是指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广义是指全体医务工作者、卫生管理人员及医疗机构,还包括医学教育工作者。
“患”:狭义是指患者和家属亲友及相关利益人。
广义是指除“医”以外的社会人群。
2、医患沟通: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诊疗、服务、健康及心理和社会等相关因素,以患者为中心,以医方为主导,将医学与人文相结合,通过医患双方各有的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使医患双方达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指引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达到维护健康、促进医学发展的目的。
3、知情同意:在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医疗信息的基础上,由患者作出自主医疗的决定,这是患者的一项基本权利。
4、无过失补偿制度:无论医院是否存在差错过失,受害患者家属都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其金额则由第三方经认真考评后决定。
5、医学模式:是人类抵御疾病和认知生命的实践过程中对医学的总的看法,即医学观。
6、医事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构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因医事活动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循证医学(EBM):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善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其核心思想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尽量以客观的科学依据结果为证据,判断病人的病情并作出诊断的决策。
医患沟通是循证医学模式实现的最佳形式。
)8、医患关系:是指在医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
广义上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医疗行政和后勤人员等)与患者一方(患者、亲属、监护人员及单位组织等)的之间的关系。
9、医德:是指医务人员自身道德品质和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他人、集体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
10、医学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8760a29700abb68a882fb4f.png)
医患关系[单项选择题]1、医生劝病人“你应该参加一些晨间锻炼”,这种医患关系属于()A.主动-被动型B.指导-合作型C.共同参与型D.强制-被动型E.指导-参与型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2、一个昏迷病人被送到医院,医生对他进行处理,这种医患关系属于()A.主动-被动型B.指导-合作型C.共同参与型D.强制-被动型E.指导-参与型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3、胃出血患者,入院手术治疗采取的模式是()A.主动-被动型B.共同参与型C.主动型D.服从型E.指导-合作型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共同参与模式,这类模式以平等关系为基础,医师和病人都有治好疾病的共同愿望。
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相互支持,相互协同配合,共同和疾病作斗争。
这种模式是比较正确的医患关系模式。
它主要适用于慢性病、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也适用于其他疾病。
[单项选择题]4、医生在与慢性病患者的交往中,医患关系中最理想的模式是()A.主动-被动型B.共同参与型C.主动型D.服从型E.指导-合作型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指导-合作模式,该模式中的病人有一定意志要求,需要医师帮助,并愿意合作。
他们常常把医师置于权威性位置,医师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防治过程中使用自己的权威,发挥其指导作用。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医患关系模式。
主要适用于急性疾病和外科手术恢复期。
在这类模式中,医患双方产生各种心理的相互作用。
[单项选择题]5、患者感到躯体不适时,在自我意识支配下产生求医动机,主动寻求医疗服务的求医类型是()A.主动型B.被动型C.强制型D.顾虑型E.合作型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医患关系模式是医学模式在人际关系中的具体体现。
根据萨斯和霍华德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医患关系分出三个基本模式: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本题患者是主动求医,故选A。
[单项选择题]6、以下情况易导致医患冲突的是()A.医生有绝对权威B.患者服从医嘱C.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模式D.医患之间沟通较少E.患者主动反馈病情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当患者和医生在责任方面存在分歧时会产生医患之间的冲突,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减少医患冲突。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试题及答案(卷五)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试题及答案(卷五)](https://img.taocdn.com/s3/m/1327d7a158f5f61fb6366636.png)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试题及答案(卷五)一、A11、把医患关系归纳为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的是A、罗伯特-维奇B、布朗斯坦C、萨斯-荷伦德D、弗艾德E、迪肯2、把医患关系概括为“传统模式”和“人本模式”两种类型的是A、罗伯特-维奇B、布朗斯坦C、萨斯-荷伦德D、弗艾德E、迪肯3、提出纯技术模式、权威模式、契约模式这三种医患关系模式的是A、罗伯特-维奇B、布朗斯坦C、萨斯-荷伦德D、弗艾德E、迪肯4、由病人的家长、家属或他人作出求医决定的求医类型是A、主动求医型B、被动求医型C、强制求医型D、顾虑求医型E、合作求医型5、医患关系主要指A、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B、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C、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D、包括了所有医疗中的人关系E、以上都不对6、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在A、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减少法律上的纠纷B、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拓展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C、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D、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促进双方进一步亲密的交往E、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促进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7、应提倡的医患关系模式是A、主动-被动型B、指导-合作型C、共同参与型D、根据具体情况确定E、以上都不是8、共同参与型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A、慢性病患者B、急性病患者C、精神患者D、全麻的患者E、昏迷、休克病人9、指导-合作型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A、慢性病患者B、急性病患者C、精神患者D、全麻的患者E、昏迷、休克病人10、以下有关“传统模式”的医患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医生作出决定,病人听命于医生,服从医生的判断与决策B、与疾病相比,更重视病人本身C、病人身体和心理不能分割,两者均是医生考虑的重点D、对病人的帮助不仅靠技术措施,还应充当教育、引导和促进的作用E、以上都不正确。
口腔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医学心理学-第七单元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口腔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医学心理学-第七单元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https://img.taocdn.com/s3/m/c20ded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b.png)
口腔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医学心理学-第七单元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单选题]1.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模式最适合于A.急性病人B.绝症病人C.慢性病人D.重症病人E.精神病人(江南博哥)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根据医生与病人在医疗决策和执行中的地位、主动性将医患关系归纳为三种类型: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掌握“医患沟通理论、技术及医患关系模式”知识点。
[单选题]3.“为病人做什么”指的是A.主动-被动型医患关系B.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C.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D.亲密-疏远型医患关系E.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主动-被动型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单向性的,以生物医学模式为指导思想的医患关系,在现代医学实践中仍普遍存在,其特征为“医生为病人做什么”。
掌握“医患沟通理论、技术及医患关系模式”知识点。
[单选题]4.“帮助病人自我恢复”指的是A.主动一被动型医患关系B.指导一合作型医患关系C.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D.亲密一疏远型医患关系E.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共同参与型这是一种双向性的,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思想的医患关系,其特征是“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医患双方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双方有近似相等的权利和地位,共同参与医疗决策和实施过程,相互尊重、相互依赖。
掌握“医患沟通理论、技术及医患关系模式”知识点。
[单选题]5.主动-被动型医患关系模式的原型为A.父母-婴儿B.父母-儿童C.成人-成人D.朋友-朋友E.青年人-老年人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主动-被动型医患关系模式的原型为父母、婴儿,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模式的原型为父母-儿童,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模式的原型为成人-成人。
掌握“医患沟通理论、技术及医患关系模式”知识点。
[单选题]6.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根据医生与病人在医疗决策和执行中的地位、主动性将医患关系概括为了A.医患关系的二种模式B.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C.护患关系的二种模式D.护患关系的三种模式E.医、护、患关系的三种模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根据医生与病人在医疗决策和执行中的地位、主动性将医患关系归纳为三种类型: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2009-2-24 11:29:15 中华眼科在线
??? 什么是医患关系的模式呢即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医患双方相互间的行为方式,从组成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和非技术方面而言,医患关系的模式就是从这两方派生出来的。
目前,被医学界广泛认同的医患关系模式是1956年美国学者萨斯(Szase)和荷伦德(Hollender)在《内科学成就》发表的《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文中以医患互动、医生与患者的地位、主动性大小把医患关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 1.主动—被动型(activity-passivity model)
???? 它是传统的医患关系模式,普遍存在于现代医学实践中。
其特征是医生对患者单向作用,“为患者做什么”。
医疗中,医生完全把握了医疗的主动权、决策权,即怎样医疗,全由医生说了算,病人无任何自己的意志参与医疗,医生是绝对权威。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医生纯技术的优势,缺点是彻底否定了患者的个人意志,可能会影响疗效并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所以,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急症重伤、麻醉等意识丧失情况下的抢救医疗。
这一模式用父母与婴儿的关系比较相似。
???? 2.指导—合作型(guidance-cooperation model)
???? 它应属于现代医学实践中医患关系的基础模型。
这种模式中,医生仍占有主导地位,而患者能有条件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必须接受医生的解释并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患者“被要求与医生合作”。
它的特征是:“告诉患者做什么”。
该模式的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因为有互动的成份,能较好地发挥医患双方的积极性,提高疗效、减少差错,有利于建立信任合作的医患关系。
但它的不足是医患双方的权利的不平等性仍较大。
这种医患关系类似父母与青少年(子女)的关系。
它一般常见于急性病或垂危病但头脑清醒的患者的就医过程。
3.共同参与型(mutual participation model)
?? 它是前两种医患关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医生以平等的观念和言行方式,听取并尊重患者的想法,医患双方共同制定并积极实施医疗方案。
它的特征是:“帮助患者自疗”。
这种医患关系就如成年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医患双方的理解沟通,融洽关系,提高疗效,改善关系。
这种模式适用于慢性病患者,而且更适用于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患者。
萨斯----荷伦德医患关系模式
zha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