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
史论概念的教学研究——以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Ⅰ为例
a
solid way of thinking,
Baidu Nhomakorabea
important bridge of values.Once the student has mastered the concept of Theory of
to analyze problems,grasp the historical
a
History,will improve the thinking ability
nature of
the problem in order
to establish
certain view of history.However,the concept of the
history of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n
the history
of history is
a
organized around the concepts of history by many historical concepts with structure.The teaching of history is to teach the concepts of the discipline is
与之相应,史论概念的教学也成为历史知识教学过程中无法绕开而又甚难解决的 问题。 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的主体,学习史论概念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学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参考文献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参考文献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这些素养包括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流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等。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参考文献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参考文献:
1. 美国历史学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发布的《历史学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育的挑战与机遇》("The Next Generation of History Teachers: A Challenge to Historians and History Teachers")一书,该书介绍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国际视野下的研究与实践》("Core Competencies in Histor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一书,该书由国际历史教育学者撰写,探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经验和案例。
3.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Core Competencies in History and Teaching Practice")一书,该书由教育学者和历
史学家合作撰写,介绍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
用和案例分析。
4.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指南》("Guidelines for Developing Core Competencies in History")一书,该书由教育
中学历史学科概念教学探究
随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及高考历史科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概念教学愈来愈引起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关注,分析并探讨中学历史学科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无疑对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中学历史知识的结构
对中学历史知识结构的认识,是明确历史教学思想的前提。
传统观念将历史知识结构分为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两大类。具体知识,指的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影响;规律性知识指的是历史概念、规律之类。从“具体”与“规律”的视角去分析历史知识的结构,很难反映历史学科的特质,因为其他许多学科的知识构件中也有“具体的”和“规律性的”两类。另外,这种框定也存在着概念上的模糊。如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均具有弹性,其“具体”可繁可简,可深可浅;而许多具体规律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其具体性质要胜于“具体”知识,且规律又有总体的、阶段的、方面的等等。
“明治维新”是教学中的重点,对此内容学生一般都“耳熟能详”。此题的理论要求高,干扰项的干扰性强,所以造成了考生大面积的失误,这就比较典型地说明了,史实概念教学中史、论分家现象普遍存在。
新课程下历史概念教学论文
浅析新课程下历史概念的教学
【摘要】”用教科书”教的过程中重视教科书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对具体的历史概念解读,
视概念为一般表述而不作特别处理。分析历史概念的重要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价值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课堂教学
新课改进行了多年,我们在”用教科书”教的过程中比较重视教科书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对
具体的历史概念要么随意解读一番,要么视概念为一般表述而不作特别处理。然而,有些被忽视的概念无
论是对澄清历史得出结论、连接历史事件的过程,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科书的内容等都大有裨益。下面
我以中国近代史教科书中的几个概念为例,在分析的基础上说明历史概念的重要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价值的
意义。
一、”民本”与”民主”
民主是热门话题。可有人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早就有了民主,言外之意,现在提出民主是多余
的。
其实,中国几千年文明史里根本就没有民主,而且中国古代社会也根本产生不了民主。
不错,2500多年前的孔子提出过”仁政”的思想,后来孟子也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在
当时是具有革命性质的先进思想,是贵族领主制社会进入集权官僚制社会经济结果在上层建筑里的反映,
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为数量很大却占地很少的小生产者自由民即农民说话(而在之前的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
具,根本没有人的基本权利)。
然而,这是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它的要害是让统治者懂得”民”在巩固统治中的作
用,使之理解”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唐太宗);它的核心是对民进行驯化、软化、奴化。明确提出只有
“为民着想”、”为民作主”,民才能”安分守己”,天下才能太平。所以,几千年来,魏征、包拯、海瑞这些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文物保护与历史
遗址管理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作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主要包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涵盖了考古学、文物保护、遗址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意义。文物、遗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文化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1.2 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重要性
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可以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使其得
以永久保存。同时,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也是传承文化、促进旅
游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1.3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学
者们通过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遗址管理等方式,不断深入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然而,也存
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文物保护技术不断更新、管理体制不够完
浅析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无论什么事物,只要我们认识了它的本质属性,就会在自己头脑中产生相应的概念。通过对历史概念和历史概念体系的教学,可以把那些相对孤立、分散的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有机地纳入完整的科学体系之中,使学生“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进而形成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网络。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是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结构的需要,是培养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历史概念思维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反思
历史课堂的教学活动脱离不开对“历史概念”的学习,而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往往存在误区,有欠缺,这不利于对于整个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对历史线索的把握,造成学习历史的片段性和碎片化,割裂了历史的整体性。
那么,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特有属性(或叫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无论什么事物,只要我们认识了它的本质属性,就会在自己头脑中产生相应的概念。要想让学生深刻理解的概念,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大胆去实践,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但我们的课堂
教学常常采用“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在我们虽然刻意地去改变教学的方式,但仍有太多旧时的痕迹。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怎样的课才是真正落实历史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课?在具体实践上,强调了抓住中学历史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教学,在“理解历史,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研究。理解之后才能很好的去学习历史,去掌握历史概念,
新课程下的历史概念性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概念性教学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无论是对提高学生考试能力,还是加深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概念性教学历史概念的基本含义特征形成方法
一、历史概念的基本特征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总体而言,历史概念主要有以下特征。
1、确定性。
即历史概念所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是确定的,其在人们现在认识能力达到的历史长河里都有一个固定的坐标。研究历史概念的确定性为的就是给历史更准确定位。如“改革开放”,虽然开始于1978年,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体会到1978年的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巨大震撼,30多年后,人们更能理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就是改革开放。1978年因改革开放而获得了坐标意义。再比如说1992年,正如歌曲《春天的故事》里唱到:“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之所以又是一个春天,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就解决了改革开放中人们对“姓资”、“姓社”问题的疑虑,为党的“十四大”确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从而深化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明确历史概念的时空定位,有助于学生把历史事实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从而把握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2、历时性和共时性。
论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及其教学-教育文档
论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及其教学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体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事物本质规律的思维形式。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国外有学者将历史学科领域的概念分成两类,一类为“历史概念”(concepts in history),也叫“实体概念”,如革命、改革、宗教、国家、制度、贸易等具体的历史概念;另一类为“历史的概念”(concepts of history),也叫“二级概念”,主要包括时间、变迁、移情、原因、证据和记载[1]。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能更关注前一类概念的教学,但是从学生理解历史和发展思维能力的角度看,后一类概念的掌握则更为重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下面本文拟就历史学科中的时序、变迁、因果、观点、证据和神入六个核心概念加以分析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时序
时间是构成历史的最基本要素,而时序又是将一切历史事物贯穿起来的线索。良好的时序感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形成历史思维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时序思维技能是历史推理的中心。没有足够的年代学意识,学生就不可能考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解释历史因果联系。年代学是组织历史思维的智力前提。”[2]英国一个重要的历史课程研究报告也曾指出:“掌握这样的次序是了解事件之间关系的基础,以及认
识因果和变迁等观念的前提。因此时序提供了心智架构或索引地图,让历史的学习具有意义和连贯性。”[3]这些重要论述说明,时序是学生理解历史的基础,也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概念。
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时序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和策略。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中的概念教学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中的概念教学
陕西省富平县迤山中学同武娟邮编:711700
[摘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不理解、概念模糊、张冠李戴等问题至今依然存在,影响着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试着从历史课堂中的概念教学现状陈述;导致历史课堂中的概念教学现状原因分析;加强历史课堂中的概念教学的对策浅析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并希望引发同仁对这个问题的新思考,从而更有效的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关键词] 历史课堂概念教学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已有很大的突破,学生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学生对历史概念不理解,概念模糊、张冠李戴等问题至今依然存在,影响着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上述问题的产生,更多的是由于对历史概念的认识、讲解不到位引起的。本文试着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并希望引发同仁对这个问题的新思考,从而更有效的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历史课堂中的概念教学现状陈述
我们的历史课堂中常涉及到概念问题的教学,但对于如何具体把握概念讲解的深度与广度却仍是长期以来的老观念,表现为
对一些普通的史实概念(如井田制、科举制等)只要背下来就行了,对于较深的理论概念(如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自然经济等)更是不去作深层次的分析、联系和对比。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没有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深刻分析、全面比较、系统综合、灵活运用,单靠死记硬背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是难以达到高考要求的。
二、概念教学薄弱的原因分析
1、对史实概念缺乏理论分析。教师在讲课中一般都能注意涉及史实概念,并能向学生提出掌握史实概念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在概括中注意时间、地点、背景、过程、性质、影响等要素的完备、准确。但对这几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则缺乏理论上的分析。
历史概念教学下的历史解释素养培养——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为例
历史概念教学下的历史解释素养培养——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为例
作者:张婷婷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第3期
张婷婷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
态度、能力与方法。[1]历史概念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最本质的认识,包含对发生的各种历史事件原因的解释,对同一类历史问题本质特征的概括等。[2]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离不开历史概念的教学,新高考、新材料、新情境下,学生对材料读不透,审题出
现偏差,很大程度上是对概念不理解。本文尝试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为例,谈谈基于
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历史概念教学。
一、历史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中学历史教学不同于大学学术研究,学术研究侧重运用新史料,形成新观点,构建新体系;中学历史教学更多聚焦在知识、方法、能力上,然后才上升到素养层面。让学生从历史概念入手,去进行历史叙事,是培养其历史解释素养的途径之一。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
史的解释,[3]学生掌握历史概念,进行历史叙事的过程,就是他们理解、辨析、解释的过程,也是其历史解释素养提升的过程。
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阶段性质量检测,以及最终的升学考试。核心素养培养需
要长时间段,升学压力又不容小觑,处理好素养培养与知识传授的关系,是中学老师需要考虑
的问题。以历史概念为切入点,将知识传授与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在学生掌握历史概念的过程中,提升历史解释能力,既不耽误知识传授,又利于素养培育,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
二、如何进行历史概念教学
浅析初中历史的概念教学
浅析初中历史的概念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重要阵地。在历史概念教学中,教师
应当通过梳理、提炼和阐释历史概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掌握历史概念的本质和内涵,以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水平。本文将从历史概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历史概念的教学内容
历史概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概念的内涵、历史概念的来源、历史概念的演变和历
史概念的应用等几个方面。
历史概念教学还需要向学生讲解历史概念的来源。历史概念往往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的,它们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事实和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学生需要了解历史概念的来源,明白历史概念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历史概念教学还需要向学生介绍历史概念的演变。历史概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
演变和丰富的,它们与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密切相关。教师应当向学生展示历史概念的不同
阶段和不同形态,让学生了解历史概念的演变轨迹,领悟历史概念的变化规律和历史的发
展趋势。
二、历史概念的教学方法
历史概念教学是理性思维和学术思维的培养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概念。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和阐释各种历史概念的内涵和意义。通过系统、科学的讲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概念的脉络和逻辑,提升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和把握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向学生展示历史概念的实际运用。通过具体的历史案
例和历史文献,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概念是如何在历史研究和历史分析中发挥作用的,增强
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概念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概念教学
摘要:随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及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历史学科概念的考查,愈来愈引起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关注,历史学科概念的形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
关键词:教学改革;历史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21-001
新课程改革以来的连续几年江苏高考,对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客观的感性知识,而且更要学会理性思考,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一切均离不开历史概念的教学。
一、历史概念是历史教学的中心环节
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概括的过程,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概括过程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来实现,即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原理)。
基本史实是指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基本过程,它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等要素,是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史实。基本史实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浅层次,但也是最有血肉和生命力的物件。历史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中学历史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反映了相应历史现象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对基本史实实质的抽象概括。基本概念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中间层次。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中学历史知识
中的基本规律不仅反映历史事物当时具有的内部本质联系,而且反映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历史规律是高度抽象的,它是若干基本概念的概括与组合。基本规律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最高层次,需要在宏观把控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才能获得。
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历史与现状的文献综述
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历史与现状的文献综述
2010-12-15 13:31
前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国内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发,只是研究的焦点不同而已,从文献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大多数的研究都将注意力放在如何综合提高教学质量上,还没有专门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到了70年代,便有了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提法,但研究谈不上深入。到80年代后期,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进入9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现在国已非常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轨迹及内容特点,现将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一综述。
主体:国内课堂教学有效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及自己的思考
1、倡导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阶段
1978年11月10日,《浙江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不《大家来研究提高教学效率》的评论。到了80年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法慢慢多了起来。
原因分析:其一、对当时教学质量不满意10的整顿和重建,学校课程与教学秩序已经建立,人们有精力来关注教学的内部机制和效果。其二、学校育人走向极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其三,就是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问题。
直到九十年代,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法才占据主流,发表不少的研究成果,这时的一个特征就是研究开始深化。探索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途径,还对影响的效果的因素作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这阶段研究以文献和经验分析为主,实验为辅,做实证研究的并不多。
2、翻介国外相关研究成果阶段
改革开放后,国家一直在努力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就是介绍和翻译西方理论。最早介绍国外教学策略的是西南师大的王维诚、刘克兰教授等,他们翻译了美国学者保罗D埃金(Eggen1979)所著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信息处理模式》,该书对国内教学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范式。
《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文献综述
《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献综述
通过研读近些年的文献,笔者发现学界对于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颇有成果。
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历史地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及分类,对历史地图的运用提出了针对性的方
法指导,也有一线教师针对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历史地图教学的方法。笔者研
读并整理了有关文献,在本文按照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第一是著作类。专门研究历史地图教学的著作较少,但一些有关历史教学法的著作中涉
及到很多有关历史地图运用的研究。夏子贤的《中学历史教学法》(1)一书,将历史地图分
类,并强调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提出教师应该如何绘制和演示历史地图。周春元的
《中学历史教学法》(2)一书中,指出历史地图的种类及特点,并表示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
有很大影响。赵克礼的《历史教学论》(3)一书中,强调教师在课前必须钻研课本插图,其
中就包括历史地图等,并强调历史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地理概念。
第二是期刊论文类。对历史地图运用研究的期刊论文很多,笔者择其部分进行综述。加
强历史地图的运用必须要明白其重要性,在强调历史地图发挥的作用方面有很多学者都表达
了自己的观点。吴雪梅的《历史地图在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4)—文,分别
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历史地图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历史地图的学习可
以形成跨学科知识、利于学生对历史进行客观评价。陆水滔的《发挥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
的作用》(5)一文中,特别强调了历史地图对学生形成历史概念中的地理空间概念的重要性,
并且历史地图具体化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为清晰的印象,而且可以促使学生
历史学科教程综述
基础 上 .对 各种 特 殊 的 关系 链 必须 作 进 一 步深 入探 索 ,
为 此 , 就 要 把 历 史 知 识 经 常 地 按 各 种 专 题 进 行 结 构 重
讲评 课 。四部 分教 学环 节 的搭配 ,科 学 合理 地构 建学 期 宏 观全 程教 学整 体框 架 ,使 教学 活 动依 序按 步 推进 ,是 保证 教 学整 体质 量 的关键 。 2 . 逐 课 教学 局 部 结 构 :在 宏 观 的 教 学 程 序 大 框 架 下 ,设置 微 观的逐 课施 教单 元程 序 。逐课 单 元程 序 内包 含 教学 理念 、教 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教 学方 法 、学 习方 法 五大部 分 。各课 施 教质量 之和 累积 成整体 质 量 。 课 程结 构仅 仅是 一种 外在 框架 ,它 的承载 物是 历史 学 科 的知识 点 和知识 结构 ,它们 赋予 课程 结 构 以灵 魂 。
层。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历 史教 学各 节课 首先 是 独立 的授 课单 位 ,而 后构 成 节 节 相承 、连成 一脉 的有机 整体 。每 节课 、每个 教学 环 节 、每个 学段分 载 总教学 目标 中的 阶段 分 目标 .都按 照
一
定 的规则 集 合 成教 学 程 序 ,构 成历 史科 的课 程 结 构 。
(完整版)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
(完整版)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早己有之。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许多学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对概念教学的定义、概念形成过程和概念获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概念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概念形成模式即被塔巴作为归纳思维教学模式三大教学策略之一,她认为这一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或观看一些实验、现象来获得信息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形成概念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并不是教师将理论和概念悉数传授给学生。这就启示我们,对于思维积极、活跃的高中学生而言,历史老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全面培养并不是给他们“倾倒”概念和理论。
进入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Bruner)提出概念学习理论,他认为概念学习是思维的核心,并把概念学习分为概念形成和概念获得两部分,特别强调了概念获得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既要注重学生对历史概念的“体验”,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历史概念进行高水平的思维,这样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的历史概念才会更牢固、更深刻,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史思维能力。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其学习认知理论的重要概念。他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类型有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他将概念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形成概念和同化概念。这两个阶段也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阶段。同时,他将概念学习之间的属性关系分为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他提出的概念学习的目标和过程比布鲁纳的概念学习更加明确和具有操作性。这对我们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对学生进行历史概念的学习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和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早己有之。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许多学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对概念教学的定义、概念形成过程和概念获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概念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概念形成模式即被塔巴作为归纳思维教学模式三大教学策略之一,她认为这一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或观看一些实验、现象来获得信息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形成概念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并不是教师将理论和概念悉数传授给学生。这就启示我们,对于思维积极、活跃的高中学生而言,历史老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全面培养并不是给他们“倾倒”概念和理论。
进入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Bruner)提出概念学习理论,他认为概念学习是思维的核心,并把概念学习分为概念形成和概念获得两部分,特别强调了概念获得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既要注重学生对历史概念的“体验”,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历史概念进行高水平的思维,这样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的历史概念才会更牢固、更深刻,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史思维能力。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其学习认知理论的重要概念。他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类型有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他将概念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形成概念和同化概念。这两个阶段也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阶段。同时,他将概念学习之间的属性关系分为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他提出的概念学习的目标和过程比布鲁纳的概念学习更加明确和具有操作性。这对我们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对学生进行历史概念的学习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和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Gagne)在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提出的概念学习理论基础上,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加涅在其名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中认为:具体概念是通过直接感觉而获得的,例如对某个人物的认识;定义概念是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而获得的。概念形成和概念强化这两种学习方法和策略就是他在阐明这两种概念的内涵后他提出的。这一分类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概念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约瑟夫·D·诺瓦克( Joseph D.Novak在前人概念教学研究基础上提出“概念图”模式。“概念图”模式是促进对历史概念的同化的形式之一。它是一种形象生动的图示化概念教学,通过对概念的表征学习来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目前在中学各科教学中都得到极为广泛的运用。对“概念图”的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从相关的研究资料来看,港澳台地区的发展较快。在大陆,对“概念图”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依然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历史概念教学中,图示教学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是一种直观有效的历史概念教学方法。而概念图又是图示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来源,因此,对概念图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约瑟夫·D·诺瓦克(Joseph D.Novak)提出的“概念图”之后,20世纪80年代,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立了以“纲要信号图”为核心的一套新的教学法。“‘纲要信号’图表就是用文字和各种符号将所要掌握的知识简明扼要地、比较直观地用图示表达出来,以便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重点知识并得以运用。”这对于文字繁多、知识点零碎的历史教材而言,有利于教师提纲挚领地教学和学生轻松掌握重要的知识点。
进入21世纪后,美国著名教育家埃里克森(H.娜nnErickson)《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这将概念教学的研究推进了一个新台阶。在本书中,埃里克森从她丰富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即老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对其进行整合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她认为历史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历史基础知识的堆积进而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被一些细枝末节所缠绕,那无异于抹杀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想使学生在这个瞬息万变和飞速发展的世界中生存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进行超越事实的教学”,用“概念聚合器”(核心概念),培养学生运用高水平综合的抽象思维对概念进行准确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史思维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国外有关历史概念教学和概念教学的研究多是从广泛的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并且是适用于各科的概念教学的广泛研究,对于历史概念教学的理论研究则极为少见;同时,从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和相应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角度而言,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所以,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切
实实现高中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大量深入研究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理论与课堂实践进而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极有必要的。
2.国内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国内课程教学理论研究中还没有专门探讨概念教学理论与实例分析的成果,在历史教学论或历史教学法的一些著作中零星地提到历史概念这一知识点,但对其代表的真实意义和现实意义则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因此,研究规模和影响都还十分有限。于友西在其主编的《中学历史教学法(1988年版)》第四章“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及其本质”一节中,阐述了历史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仅对历史概念做了理论方面的简明扼要的阐述,并没有给出一节完整的概念教学的实例。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仍值得重视。与此同时,我国教育学者和一线老师通过对国外有关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引进和借鉴,历史以外的学科领域中关于概念教学的学术论文还是比较多的。相对于数学、物理以及其他理科科目而言,探究符合高中历史学科概念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是一些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总结或是心得体会。
韩国珍在《浅析历史概念教学》中指出“历史概念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完成历史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分析综合法、比较对比法、谈话法等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历史概念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黄海英在其硕士论文《中学历史课堂运用概念教学法的全新探究》中运用概念转变的教学原理,重点分析历史概念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进行全面分析。历史概念教学从了解概念到形成认知概念冲突最终在科学的概念教学引导下形成科学历史概念,这三个阶段在历史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引导,才能促成学生科学历史概念体系的形成和建构。但是,依旧是从教师教学角度出发,没有在理解和分析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历史教师在“学生主体性”教学中的借鉴性不够。
朱煌在《历史概念教学中的有意义学习》一文中,通过对赵恒烈先生指出的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误区,提出在历史概念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有意义学习。加强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运用变式组织感性材料;重视历史概念之间的比较;建构系统化的历史概念体系这些具体的措施为历史概念教学提供了系统的教学策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