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课程标准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32858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5.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传染病护理学》教案课时安排:本章共计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 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护理措施3. 学会对传染病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4. 培养护理人员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意识教学内容:1. 传染病的概念与分类2. 传染病的基本特点3.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措施4. 传染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与评估5.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染病的概念、分类、特点及护理措施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染病患者的病例,讨论护理措施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介绍传染病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传染病的好奇心。
2. 讲解(15分钟)讲解传染病的分类、特点及基本护理措施。
3. 案例分析(20分钟)分析传染病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制定护理措施。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15分钟)讲解传染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与评估方法。
3. 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传染病患者护理操作演练,提高护理技能。
4. 总结与反馈(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概念、分类、特点、护理措施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认识。
4.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操作演练中的表现,提高护理技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传染病护理学》2. 案例素材:传染病患者病例3. 教学课件:传染病护理相关知识4. 实践操作视频:传染病患者护理操作流程五、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传染病医院,深入了解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工作。
2. 邀请传染病护理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传染病护理经验。
《传染病护理》课程标准(2019 护理专业高职高专)
![《传染病护理》课程标准(2019 护理专业高职高专)](https://img.taocdn.com/s3/m/60a4ea5e3169a4517623a374.png)
《传染病护理》课程标准(2019 护理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传染病护理是高职高专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学好本门课程的主要用途是毕业后能从事传染病科临床护理、社区传染病健康宣教、预防保健。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树立为传染病人服务的思想,学习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掌握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特点与具体措施,为病人减轻痛苦,促进病人康复,为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服务。
1.2设计思路根据卫生行业护士岗位对传染病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最基本职业能力要求、传染病护理护士的岗位具体任务、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关传染病内容的要求和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按照工学结合的理念,设计我院《传染病护理》的课程体系与内容。
传染病护理分成基本理论、肝炎患者护理、特殊患者护理、结核病患者护理、普通传染病患者护理、社区传染病卫生服务六大学习情景。
每一领域分为若干个子情景,以护士执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传染病护理新型授课模式与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每个学习情境将明确具体的课程授课模式与教学方法。
设计过程中将彻底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以理论评价为主),转向以能力评价为主,实现向结果与过程评价结合的转变,构建成以护士执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型学生学业评价模式。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具有传染病护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能较好胜任传染病护理岗位需要,面对临床不同传染病患者,做好隔离消毒工作,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护理。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理解传染病的有关定义、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知道发热、发疹的观察内容,熟悉传染病护理评估的步骤与内容。
理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护理观察与对症护理、预防措施;熟悉:用药护理;了解:机制和病理。
理解AIDS传播途径、发病过程及表现、预防措施。
熟悉病因、机制、辅助检查、护理诊断。
了解抗病毒用药。
熟悉其它常见主要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流脑、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细菌性食物中毒、疟疾、日本血吸虫病、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预防与治疗处理原则及主要护理措施。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79dc2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a.png)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一、课程简介传染病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传染病防治和护理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在传染病防治和护理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
2.病毒感染性疾病: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
3.细菌感染性疾病: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破伤风等。
4.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等。
5.性传播疾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
6.传染病护理技术:隔离技术、消毒技术、防护技术等。
7.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疫情报告、现场处置、个人防护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典型病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操作演示法:演示传染病护理技术,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染病防治和护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0学时。
2.理论教学:40学时。
3.实践教学:20学时。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2.实践成绩:40%,包括操作技能、临床思维等。
3.期末理论考试:30%。
七、教学资源1.教材:《传染病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书籍:《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传染病护理学实践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3.网络资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传染病护理学相关教学视频等。
八、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对传染病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传染病防治和护理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7af12e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d.png)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使用)1.课程的性质《传染病护理》是从内科护理学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科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以达到恢复和保持病人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能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学会运用护理程序,掌握传染病护理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以及传染病护理的特殊性。
使学生获得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内科及传染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对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实施护理,在护理实践中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他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爱护观念。
2.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加强护理,才能使病人减轻痛苦,早日恢复健康。
(2)掌握各种常见传染病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能进行护理估计、做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和实施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对每个传染病人能按护理程序完成系统化整体护理。
(3)掌握隔离消毒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切断传播途径,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防止传染病播散和院内交叉感染。
(4)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关心病人,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耐心解释或帮助解决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由于疾病和隔离措施所引起的各种焦虑、恐惧、紧张、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5)熟悉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及预防措施,对一般人群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是法定报告人,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采用理论与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课主要讲授感染与免疫,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特征、预防,传染病护理工作的特点、隔离和消毒;传染病护理的评估要点、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等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要点、预防和护理。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957032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9.png)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传染病护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传染病患者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传染病护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今后从事传染病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及流行病学特征。
2、掌握各类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3、掌握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和生活护理技巧。
4、了解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和护理管理相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传染病护理学概述1.1 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1.2 传染病护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3 传染病护理学的现状与挑战第二章传染病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2.1 传染病的定义与分类 2.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3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4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三章传染病临床表现与诊断3.1 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3.2 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3.3 常见传染病的诊断要点第四章传染病治疗与护理4.1 传染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4.2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 4.3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4.4 生活护理技巧与心理支持第五章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5.1 医院感染的概念与控制措施 5.2 传染病患者的隔离与消毒技术5.3 传染病病房的护理管理 5.4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与健康管理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2、实践操作: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在模拟病房中进行实践操作,掌握传染病护理技能。
3、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传染病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接触真实的病例,加深对传染病护理的理解。
五、评估方式1、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在实验课中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
3、临床实习报告:要求学生提交临床实习报告,评估其对临床实践的总结与反思。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72841c4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c.png)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一、引言传染病护理学是医学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如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传染病护理学的课程对于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致病机制等;2.熟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包括个人卫生、消毒灭菌、隔离等;3.掌握传染病的护理技术,包括病人隔离、护理操作技巧等;4.具备传染病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包括病人的筛查、感染控制等;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应对传染病的突发事件。
三、课程内容1.传染病基础知识–病原体分类和特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致病机制–免疫学基础知识2.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毒灭菌和防护用品的使用–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策略–社区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3.传染病的护理技术–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和护理操作技巧–传染病病人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传染病的并发症处理和护理4.传染病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传染病的筛查和诊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和管理5.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组织和指挥–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护理和资源调配–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危机沟通和舆情管理四、教学方法传染病护理学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等。
教师将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将参与实验室操作和临床实习,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五、评估方法传染病护理学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学生需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和模拟演练,以提高综合能力。
期末考试将对学生对传染病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六、参考教材1.《传染病学》(第4版),作者:陈薇,人民卫生出版社2.《传染病防治学》(第3版),作者:王晓东,科学出版社七、总结传染病护理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护理的能力,以应对传染病的挑战。
新版传染病护理学大纲
![新版传染病护理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ce7ff31102de2bd970588b5.png)
新版传染病护理学大纲传染病护理学Infections Diseases Nursing学分1 总学时16 理论学时16一、课程作用与目的传染病护理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转归的一门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传染病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体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研究其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及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一门临床科学。
按照国家教委和卫生部提出的主导医学学院教育的目标及要求,培养掌握传染病知识,面向各地、农牧地区、工矿企业及部队从事医疗保健,预防工作的护理通科型人才。
二、课程基本要求 1.理论学习方面:(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为主,重点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临床特征、预防、护理及健康教育; (2 ) 熟悉传染病的诊断、治疗。
(3 )了解传染病的致病因素及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理,掌握预防、控制及消灭传染病的原则。
2. 基本技能学习方面(1)具有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措施、应急处理方法;熟悉危重病人的抢救;(2)了解预防接种生物制品的作用及其用法;掌握常用消毒剂及消毒方法。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吴光煜主编.《传染病护理学》. 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 2.主要参考书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四、课程内容第一章总论主要内容:感染与免疫、传染病流行条件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特征、诊断及治疗原则、预防及护理。
重点和难点:掌握感染的概念、表现。
流行条件,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传染病的特征、预防及护理。
熟悉传染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章病毒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主要内容: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爱滋病、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主要内容: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预防、护理、健康教育、隔离措施。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doc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c4b0cd05e2bd960590c67780.png)
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传染病、传染病学、传染病护理字的基本概念
传染与免疫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
传染病的诊治、预防
传染病的护理
第二章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掌握肝炎的临床特点,乙型病毒的三种抗原抗体系统及临床意义。肝炎的护理要点
熟悉乙脑的流行环节。
了解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特征。
教学内容
乙脑病毒的特性、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与病理。
乙脑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预防
乙脑的治疗和护理要点
第三节第三节肾综合征出血热
目的要求、
掌握出血热病理损害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临床特点及对症治疗和护理。
熟悉出血热的诊断和预防。
了解病原学研究进展、流行特征及发病机理。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熟悉各型肝炎病毒的特性,病毒携带者的流行病学意义,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防治。
了解肝炎的流行现状。
教学内容
介绍甲、乙、丙、丁、戊五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
病毒性肝炎的诊治、预防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第二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的要求、
掌握乙脑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预防和护理要点
掌握典型疟疾的临床表现、治疗。
熟悉发病原理和临床表现的关系、诊断和预防。
了解疟原虫生活史。
教学内容
疟原虫的特性及疟原虫生活史。
疟疾的流行病学
疟疾的临床表现
疟疾的治疗、预防和护理
第六章蠕虫病血吸虫病
目的要求、
掌握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熟悉病原特征及流行病学。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9c9d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b.png)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一、课程简介传染病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传染病防治和护理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传染病防治和护理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
三、教学内容1. 传染病的基本理论:传染病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特征和传播途径。
2.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各种传染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及常见并发症。
3. 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各种传染病的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4.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原则、控制措施和疫苗接种。
5. 传染病的护理:传染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临床案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室和临床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 60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40 学时,实践教学 20 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 理论教学:每周 2 学时,共计 20 周。
2. 实践教学:每周 1 学时,共计 20 周。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占 40%。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 60%。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1. 教材:《传染病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 参考书目:(1)《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传染病护理学实践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3)《传染病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八、教学建议1. 强化基础知识:传染病护理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传染病护理》课程标准
![《传染病护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1e903842af90242a995e594.png)
《传染病护理》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内容包括总论、细菌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病毒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真菌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立克次体病患者的护理、螺旋体病患者的护理、寄生虫病患者的护理、特殊传染病人群的护理、新发传染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可以作为护理专业本科、专科教材,也可供护理专业教师、临床护理人员学习参考。
二、学时分配《传染病护理》知识模块与课时设置如下:课程总数为60学时,理论学时为40学时,实训20学时。
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是内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将在以往所学医学基础课程及内、外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讲述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强调以临床症候群和病原微生物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鉴别诊断能力。
本课程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传染病护理专业护理人才的整体素质水平,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传染病护理》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任务:《传染病护理》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e03a71de2bd960591c67725.png)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B二、编写说明《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是护理学本科专业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属专业主干课程,共28学时。
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教学目标本课程从护理工作需要出发,介绍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各科常见病患者的护理、卫生保健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学生学习本课后能够:初步运用护理程序收集传染病患者的资料,分析和诊断一般的健康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实施身心整体护理,进行效果评价。
初步进行专科常用护理技术的基本操作。
对该专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正确实施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
在医院和社区进行该专科一般健康教育,并提出一般的预防保健计划。
热爱护理专业,具有责任感和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努力学习,认真仔细工作,对服务对象尊重关心和爱护。
五、教学主要内容第一章、传染病护理学总论1、传染过程中的五种不同表现。
2、传染病流行过程中三个环节、二个因素的有关内容。
第二章、传染病消毒、隔离及护理1、传染病护理工作的特点。
2、隔离的意义及各种不同隔离方式的具体要求。
3、消毒的目的、常用消毒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原则。
第三章、伤寒1、伤寒的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
2、伤寒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3、伤寒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第四章、细菌性痢疾1、普通型痢疾的临床表现。
2、中毒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3、中毒性痢疾病人的治疗原则及护理计划。
第五章、霍乱1、霍乱的临床表现。
2、霍乱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3、霍乱的主要预防措施。
第六章、病毒性肝炎、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2、乙型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并解释其临床意义。
3、急性黄疸型肝炎及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第七章、流行性出血热1、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理。
2、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临床表现。
3、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第八章、流行性脑脊髓炎1、各类型流脑的临床表现。
2、流脑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并说明其临床意义及收集实验室检查标本应注意的事项。
传染病护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传染病护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b9886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a.png)
传染病护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针对医学护理专业学生设计的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传染病的概念、病因、传播途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将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传染病的防护工作。
课程目标•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掌握传染病的病因学、传播途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相关知识;•熟悉常见传染病、致病微生物及预防方法;•学会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和实施传染病管理;•增强传染病防治意识和技能。
授课内容第一章传染病概论•传染病的概念和特征;•传染病的分类方法。
第二章传染病病因学•传染病的致病菌和感染源;•传染病的感染途径;•免疫防御机制。
第三章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链;•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第四章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不同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常见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
第五章常见传染病防治与管理•痢疾、结核、流感、腮腺炎、登革热等常见传染病的防治;•传染病的管理和报告制度。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验室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作业要求•按时完成每次课程作业;•撰写一份传染病实验室实践报告;•撰写一篇传染病防治论文。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实验室实践报告;•传染病防治论文;•期末考试。
参考教材•《传染病学》(第三版);陈文荣、刘妏文主编。
•《现代传染病学》(第三版);王宝强主编。
•《传染病防治手册》;刘严等编。
授课教师本课程教师均为医学护理专业教育背景,擅长传染病护理和传染病管理工作。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e72d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d.png)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一、课程介绍《传染病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传染病患者的护理、预防和管理。
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传染病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分类、传播途径及流行病学特征。
2、理解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诊断和治疗原则。
3、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护理和管理方法。
4、培养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提高临床实践技能。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和社会。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传染病概述1、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征。
3、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原则。
第二章:常见传染病护理1、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2、艾滋病的护理。
3、结核病的护理。
4、手足口病的护理。
5、流感的护理。
6、其他常见传染病的护理。
第三章: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1、传染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2、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
3、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
第四章: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2、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3、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4、消毒和隔离技术。
第五章:护理在传染病控制中的作用。
幼儿园中班教案《传染病》活动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知道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1、有关传染病的新闻视频(背景音乐:轻轻的钢琴音乐)2、幻灯片3、自制PPT4、一次性医用帽子、口罩、手套、脚套、白大褂等物品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并观看视频,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都有生病的时候,有时候会打针吃药,有时候医生会提醒我们要注意传染,那么什么是传染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视频)2、提问:刚刚我们看到的新闻里面说了什么?(幼儿自由表述)3、教师小结:原来,传染病就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直接侵入人体使人感染的一种疾病,它具有传染性。
传染病护理课程设计
![传染病护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30a72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5.png)
传染病护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传播途径;2. 学生能够理解常见传染病的病因、症状及护理措施;3. 学生能够了解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策略及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的实施;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进行自我保护和病患隔离;3. 学生能够运用沟通技巧,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传染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2. 学生能够尊重传染病患者,关爱生命,消除歧视,树立平等、关爱、尊重的价值观;3.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求实、合作、创新的工作态度,为传染病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护理专业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技能,求知欲强,对实践操作有较高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传染病患者。
二、教学内容1. 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的概念、分类及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特点、流行病学特征。
2. 常见传染病护理:- 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常见传染病的病因、症状、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计划。
3.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传染病预防措施、疫苗接种及健康教育;- 传染病控制策略、隔离原则及防护措施。
4. 护理操作技能:- 常规护理操作:生命体征监测、给药、静脉输液等;- 防护操作:穿脱防护服、佩戴口罩、手卫生等。
5. 心理护理与沟通:- 传染病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支持;- 护患沟通技巧、健康教育及家庭支持。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一)2024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28302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1.png)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护理学是医学护理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内容,旨在培养护理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技能,提高他们在传染病护理中的工作效果和安全意识。
本文将对传染病护理学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一、传染病的基本概念1. 传染病的定义及特点2. 传染病的分类与临床表现3.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4.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临床预后的关系5.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防控措施的设定二、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2.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原则与策略3.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实践应用4.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5.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中的问题与挑战及应对策略三、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原则1. 传染病护理的概念与目标2. 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原则与实施步骤3. 传染病护理的个体防护与环境控制4.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与特点5. 传染病护理中的交流与教育四、传染病护理技术与操作1. 传染病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与评估2. 传染病患者的卫生护理技术与操作3. 传染病患者的药物管理与安全措施4. 传染病护理中的感染预防措施与操作5. 传染病患者的营养支持与康复护理五、传染病护理的应急管理1. 传染病护理的应急管理与组织机构2. 传染病护理中的灾难与危机管理3. 传染病护理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4. 传染病护理应急处理与指导原则5. 传染病护理应急演练与评估总结: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是培养护理人员对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护理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传染病的基本概念、预防与控制策略、护理原则与技术操作以及应急管理等内容,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认识传染病,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并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际应用效果,还需加强教师培训、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更新等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护理》课程标准
一、教学对象
内容包括总论、细菌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病毒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真菌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立克次体病患者的护理、螺旋体病患者的护理、寄生虫病患者的护理、特殊传染病人群的护理、新发传染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可以作为护理专业本科、专科教材,也可供护理专业教师、临床护理人员学习参考。
二、学时分配
《传染病护理》知识模块与课时设置如下:课程总数为60学时,理论学时为40学时,实训20学时。
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是内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将在以往所学医学基础课程及内、外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讲述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强调以临床症候群和病原微生物
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鉴别诊断能力。
本课程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传染病护理专业护理人才的整体素质水平,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性质:《传染病护理》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任务:《传染病护理》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染病专业的学科特点和护理特点,了解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相互关系,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全面收集资料,分析并做出护理诊断,有效进行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的能力;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能力;具备相关的专科实践操作能力;逐步培养和锻炼临床决策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增强职业情感,为今后工作中解决临床感染学疾病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人体解剖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的知识。
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1.识记传染病的概念及4个基本特征。
2.识记感染过程中5种表现的特点。
3.识记锐器伤的处置和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
4.理解传染病的流行现状。
5.理解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6.理解传染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7.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常见传染病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及评价。
主要内容:
项目一概述
项目二感染与免疫
项目三传染病的特征
项目四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项目五传染病的预防
项目六消毒与隔离
项目七传染病患者评估与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项目八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监测
项目九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预防
项目十医疗废物管理
第二章细菌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识记细菌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疾病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理解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要点、专科护理技术及常用诊疗技术的
护理要点。
3.学会常见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措施。
4.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常见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制订护理计划
并实施及评价。
主要内容:
项目一结核病
项目二伤寒
项目三细菌性痢疾
项目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项目五猩红热
项目六百日咳
项目七白喉
项目八鼠疫
项目九霍乱
项目十炭疽
项目十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三章病毒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识记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定义、常见症状及体征。
2.理解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专科护理技术及常用诊疗技术。
3.学会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措施。
4.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制订护理计划
并实施及评价。
主要内容:
项目一流行性感冒
项目二病毒性肝炎
项目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项目四流行性乙型脑炎
项目五水痘和带状疱疹
项目六狂犬病
项目七流行性腮腺炎
项目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项目九麻疹
项目十脊髓灰质炎
项目十一克雅病
第四章真菌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识记真菌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疾病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理解常见真菌感染性疾病护理评估要点。
3.学会常见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措施。
4.学会真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专科护理技术及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要点。
5.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常见真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制订护理计划
并实施及评价。
主要内容:
项目一念珠菌病
项目二肺孢子菌病
项目三隐球菌病
项目四曲霉病
第五章立克次体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识记立克次体病常见症状、体征、疾病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理解立克次体病的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措施。
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立克次体病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及
评价。
主要内容:
项目一流行性斑疹伤寒
项目二地方性斑疹伤寒
第六章螺旋体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识记螺旋体病的3个属。
2.理解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源和易感人群
3.理解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和病情观察要点。
4.学会螺旋体病的隔离措施。
5.学会螺旋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6.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螺旋体病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及评
价。
主要内容:
项目一钩端螺旋体病
项目二莱姆病
第七章寄生虫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识记寄生虫病常见症状、体征、疾病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理解常见寄生虫病护理评估要点。
3.理解寄生虫病的专科治疗进展及常用诊疗、护理技术的要点。
4.学会常见寄生虫病的护理措施及驱虫方法。
5.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常见寄生虫病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
及评价。
主要内容:
项目一疟疾
项目二阿米巴病
项目三蛔虫病
第八章特殊传染病人群的护理
目的要求:
1.识记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艾滋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疾病的定义
及有关概念。
2.理解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艾滋病的护理评估要点。
3.理解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艾滋病的专科护理技术及常用诊疗技术
的护理要点。
4.学会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5.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进行正确评
估、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及评价。
主要内容:
项目一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项目二妊娠合并艾滋病
项目三婴幼儿合并肺结核
第九章新发传染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识记新发传染病的常见症状、体征、传播途径。
2.识记新发传染病的护理措施。
3.理解新发传染病的消毒隔离要求。
4.理解新发传染病的专科护理技术及常用诊疗的护理要点。
5.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新发传染病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及
评价。
主要内容:
项目一人禽流行性感冒
项目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项目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项目五中东呼吸综合征
第十章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识记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有关概念。
2.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护理评估要点。
3.学会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措施。
4.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及
评价。
主要内容:
项目一感染性心内膜炎
项目二感染性休克
项目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