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选读2.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带答案

先秦诸子选读2.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带答案

二.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

一、结合课下注释,排除阅读障碍。

4.1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被)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大概)庶几(差不多)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脸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只是……罢了)。”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v欣赏音乐)乐(快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假如)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音+义:yuè两种乐器)之音,举(皆、都)疾首(头疼)蹙頞(皱眉音+义:c ùè鼻梁)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狩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军旗)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4.2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环视)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以……为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即使)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测量)之营(度量)之。庶民攻(制造)之,不日(几天)成之。经始勿亟(着急),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音+义:yōu母鹿)攸yōu伏,麀鹿濯濯(zhuó肥泽的样子),白鸟鹤鹤(洁白而有光泽的样子)。王在灵沼,於(wū表示叹美)牣(rèn满)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善、美好)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是、此)日害(害,通“曷”,何日,何时。)丧?予及女(女,通“汝”)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孟子》第四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孟子》第四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水到渠成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可王天下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第三则
自主学习
放于琅琊 fǎng yá 秋省敛而助不给 xǐng jǐ 睊睊 juàn 慝 tè 徵招 zhǐ sháo
问题归纳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遵海而南
(遵:沿着。)
②秋省敛而助不给:(省:视察。不给:不足。)
课文层次及内容初步理解
第一层:庄暴向孟子讨教“王之好乐, 则何如?”
第二层:孟子缓解齐宣王的窘态,借 题发挥
第三层:孟子通过引导及描述讲解 “与民同乐”的道理。
问题探讨
1、读第一层:庄暴见齐王,王语暴 以好乐,暴为何未有以对也?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正面引出论题,且以庄暴无言以
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
孟 子 是 棵 大 树
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孟子强调治国要爱民、与民同忧同 乐,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借鉴历史上的经 验教训,吸取孟子以民为本思想的精华,不 断培养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相信人民,依 靠人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 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 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 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 业。”“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 永恒的价值底色。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

诸子选读》

一、教材分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出自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第二单元孟子单元第四课。其一共有三部分组成。本节课教授的是其中的第一部分《庄暴见孟子》。其主要内容是展示孟子民本思想中的“与民同乐”。同时也展示了孟子作为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论辩家而具有论辩艺术。

孟子的“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主要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含有对君王的某些特权的认同,其目的是为推动封建王业。但当时的现实注定了其不会有太大的市场。但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基于此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

1.立足于这是一篇文言文,我要求学生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见、语、好、乐、今、王”的意义和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2.立足于孟子高潮的论辩艺术,要求学生能理解文中孟子排比、正反对比及善于设喻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

3.立足于孟子的思想及影响要求学生能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孟子的论辩艺术及民本思想的深远影响

二、教法学法设想:

1.课文把握:本文内容浅显,学生理解难度不大。但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下》第一章,教学时若采用传统手法将其作为一篇对话题议论文来教读,不利于理解孟子论辩艺术。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不仅有助深入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更有助理解学生对人物个性及心理的了解状况,尤其是深入体味孟子论辩的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答案
4.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对比手法的好处。
答案
延伸探究
孟子善用故事说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多读厚积
[思悟亮点]
孟子三乐 (1) 文 章 开 头 为 什 么 要 概 括 “ 孟
①所谓孟子三乐,概括讲就是亲 子三乐”?
情之乐,一家人身体健康和睦相处; 提示 作者开头对“孟子三乐”
对自己所做的事问心无愧时才会真正
快乐。(3)
提示
幸福的家。因此,只有一家人幸福地 在一起,才会感到快乐。(2)
(2) 作 者 为 什 么 要 强 调 “ 家 乐”? 提示 一是因为“家乐”是孟 子的“孝悌之道”,二是因为 家庭是孩子们的避风港,只有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才感到快乐。
提示
③第二乐,是自乐。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或是所做的事都不后悔,这 也是孟子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就现在的人们来说,总会有表里不一的人, 而真正能做到不后悔的人又有多少呢?好比那些小偷,他们为了一时的 贪念而做出违法的事情,可能当时成功后,不禁会有些许喜悦,可是仔 细一想,他们真的很开心吗?他们所拥有的东西,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 的吗?当然不是,那么他们用的时候就不可能问心无愧。因此,即使他 们的生活比以前好过些了,可是却还是快乐不起来,因为他们不可以心 安理得。再如现在刚开始就业的人们,待他们事业稳定后,不免会有一 颗进取之心在燃烧,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为此开始了自己的创 业之路,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阻碍,可是他们从未放弃过,仍然拥有最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

第四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2、准确翻译一些重要句子。

方法与途径:1、主要学习第1则选文和第3则选文。

2、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参考译文,借助工具书,梳理课文内容。

情感与评价:1、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2、整体感知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引导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树立忧患意识,先忧后乐,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乐观向上,走向未来。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制作多媒体PPT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孟子,具体形象理解“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教学重点:主要学习第1则和第3则,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重点句子。体会对比说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视角恰当评价孟子思想的进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立身处世,解决遇到的人生现实问题。

教学准备:

利用网络搜集中国儒学及孟子有关图片、著作及评价资料,配以适当的民乐,制作PPT 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形象理解孟子其人其事,准确认识评价孟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思想的现代价值。

把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组长负责,课前自主预习,要求课堂上学生组内、全班充分展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㈠、自主学习:

1、背景提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师,生活于战国前期,主张性善论,主张施行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孟子以辩才出名,其民本思想表现为主张民贵君轻、与民同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权斌玉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权斌玉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权斌玉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彬县范公中学权斌玉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二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自主预习,疏通文意;

(2)自主发问,深层理解,联系实际,深刻体会孟子的“民本”思想。

二、教学课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之《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理文中的重点实、虚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疏通文意,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理解“与民同乐”的深刻内涵;

3、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

方式阐明事理;

方法与途径:通过反复诵读、设问释疑、互动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知识整理归纳、比较联系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2、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的孟子论著,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孟子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了解孟子思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了解,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课时是《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第一则,充分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其中提出的“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人文性,即以人为根本,重视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

1、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比较联系的能力。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三页,共49页。
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时日害丧(“害”,通“曷”,何日,何时) (2)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方”,通“放”) (3)景公说(“说”,通“悦”) (4)召大师曰(“大师”,同“太师”,乐官名) (5)盖《徵招》《角招》是也(“招”,同“韶”) (6)畜君何尤(“畜”,通“慉”,喜欢,喜爱)
第二十二页,共49页。
3.孟子引用故事来说理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j
i
ē

d

u
(
à
j
阶n) 段1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i ē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学习目标:1. 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掌握特殊句式,能翻译课文。

2. 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并体会这一思想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极意义。

3. 学习孟子的辩论技巧。

1

2

3

4

5

6

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出自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第二单元孟子单元第四课。其一共有三部分组成。本节课教授的是其中的第一部分《庄暴见孟子》。其主要内容是展示孟子民本思想中的“与民同乐”。同时也展示了孟子作为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论辩家而具有论辩艺术。

孟子的“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主要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含有对君王的某些特权的认同,其目的是为推动封建王业。但当时的现实注定了其不会有太大的市场。但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基于此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

1.立足于这是一篇文言文,我要求学生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见、语、好、乐、今、王”的意义和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2.立足于孟子高潮的论辩艺术,要求学生能理解文中孟子排比、正反对比及善于设喻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

3.立足于孟子的思想及影响要求学生能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孟子的论辩艺术及民本思想的深远影响

二、教法学法设想:

1.课文把握:本文内容浅显,学生理解难度不大。但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下》第一章,教学时若采用传统手法将其作为一篇对话题议论文来教读,不利于理解孟子论辩艺术。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不仅有助深入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更有助理解学生对人物个性及心理的了解状况,尤其是深入体味孟子论辩的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案(4课时)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案(4课时) Word版含解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的准确含义,辨析词类活用和特殊的句式特点、加强文言知识积累;

2、了解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3、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课前预习要求】

1、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弄清楚文言实词的用法;

2、诵读全文,整体感知孟子的政治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感悟孟子提倡封建统治者和老百姓共有、共享的政治思想的进步性,树立远大的理想,胸怀祖国,胸怀天下。

【课时安排】3—4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纯中国学时期”的诸子文章,是我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根,他给我们以生长在大地的信仰,增长我们的见识,开启我们的智慧,涵养我们的德行,砥砺我们的人格,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珍惜,没有理由不弘扬其中优秀的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孟子民本思想中另一篇极为可贵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二、朗读全文(及时提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三、整体感知

这三则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与民同乐

在孟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什么社会福利制度,统治者不会去建筑一个公园,和老百姓共有、共享,一起游乐。只有帝王的宫室,才会有如此伟大的建筑,老百姓根本不准去游玩的。我们中华民族自从夏朝开始实行所谓帝王世袭的政治制度,帝王们的享受和老百姓是有分别的,帝王们为了实现他们称霸天下的野心只顾着发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教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教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品课教案

第一章:课程简介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

1. 解释“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含义。

2. 探讨为什么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快乐和痛苦。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为什么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快乐和痛苦。【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理解程度。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二章:理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深入理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内容】

1. 讲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具体含义。

2. 分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应用。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将“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理解程度。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三章:关爱他人,快乐自我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可以带来自身的快乐。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

1. 讲解关爱他人对自身快乐的影响。

2. 探讨如何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

1. 视频教学法:播放关于关爱他人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1-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管籥.
yuè
疾首蹙.
cù è
羽旄.
máo
灵囿.
yòu
加点字 濯.濯 徵.招. 省敛. —
2.识通假
(1)时日害.丧 “害”通“曷”,何日,何时 (2)景公说.,大戒于国 “说”通“悦” (3)徵招. “招”同“韶” (4)畜.君何尤 “畜”通“慉”,喜欢、喜爱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读音 zhuó zhǐ sháo liǎn
-2-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释词义 (1)王语.暴以好乐 告诉 (2)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测量,度量 (3)庶民攻.之 制造 (4)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非难,责怪 (5)乐以.天下 同,与 (6)遵.海而南 沿着 (7)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法度,标准 (8)景公说,大戒.于国 做准备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3-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4.解多义 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乐器
(1)鼓 今王鼓乐于此 演奏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击鼓
(2)疾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到……去 (3)适 始适还家门 出嫁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适合,合乎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答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答案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一、熟语积累及运用

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的游子,却因一轮明月勾起了思乡的愁忧,夜不能一位本来流连忘返

....

寐,披衣而起,独自徘徊。(×。没有强调留恋美好事物,应用“乐不思蜀”)

二、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孟子认为,统治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称王了。

答案: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三、文化常识

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杆。

一、通假字

1.时日害丧(“害”,通“曷”,何日,何时)

2.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方”,通“放”)

3.盖《徵招》《角招》是也(“招”,同“韶”)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庶民子.来(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

2.述职者,述所职.也(名词作动词,履行职守)

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

..

4.人不得,则非.其上矣(形容词做动词,责怪)

5.乐.民之乐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离散

1.兄弟妻子

..

古义:指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事者

2.无非

..

古义:“无”是“没有”;“非”意为“不是”

今义:意为只、不外乎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判断句)

译文:得不到这种快乐而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是不对的。

2.善哉问也!(主谓倒装)

译文:问得好啊!

3.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宾语前置)

译文:我们的王不巡游,我们如何能够休息?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疾首蹙 3.疾声非加疾也《劝学》
疾风知劲草
动词,痛 形容词,强 ,这里指声音宏大 形容词,猛烈的
五、古今异义 1.兄弟妻.子.离散 古义:_妻__子__和__儿__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子的配偶 2.无.非.事者 古义:__没__有__不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 3.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古义:_在__那__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 引起的
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 对歉收的百姓给予救济。夏朝的谚语说:“我们的君王不巡游,我们
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 靠什么得到休息?我们的君王不视察,我们靠什么得到补助?一巡游
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 一视察成为诸侯的法度。”现在可不是这样。国君出来巡游兴师
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动众并且征集粮食,致使饥饿的人吃不上饭,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 古代的圣贤君王没有流连的快乐,没有荒亡的行为。希望这是您巡
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游的方式。’景公听后很高兴,在国内作好充分的准备,出都城在郊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等奖课件) (7)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等奖课件) (7)
• 借鉴孟子正反对比的写作艺术,论证《为 政当以百姓为念》,字数不限。
百度文库
• 2、他“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引发了 你怎样的联想?
• 沈浩:践行信念好村官
• 颁奖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 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 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的手印,颗颗 都是他的碑文。
• 老师总结:一篇课文我们既学到了知识也 提升了精神境界,还知道了原来从古到今 有那么多为了天下人的安宁幸福,而甘愿 做牛做马,牺牲一切乃至生命的人,这正 是思想的魅力也是文化的魅力。当然在影 响了你的思想和精神之余,如若也能让你 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岂不更好,所以 我们的课下作业是:写作练习
• 课下作业----写作练习
震后,北川县城大部分被埋。经大忠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 遇难。
1962年4月,周恩来在云 南西双版纳和傣族群众欢 度泼水节。
9
2008年5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四川都江堰市新建小学
察看灾情时,看见救援人员正在教学楼废墟里抢救一
名被困的小学生。温家宝蹲坐在废墟上对着孩子说, 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11
•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县。地震发生时, 北川县长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的组织与会人员疏散, 并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 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经大忠成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 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课件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课件

《孟子》长于论辩,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 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 中。
《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 章的气势,使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 力。
1.性善论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 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 之心,这四者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充这四端就足 以保四海,不扩充这四端则不足以事父母。
——林语堂
战国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1.生平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 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 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 合称为“孔孟”。
2.主要经历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大变革、价值观念冲突日益加 剧的时代,同时也是学术思想大争鸣、大解放的时代。孟子怀 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雄心壮志和宏 伟抱负,前半生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前后达四十余 年。 孟子以积极的入世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改革方案,一 直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奔走呐喊,但他的政治学说和主张却 被认为是“迂阔而不切实际”,没有被当权者接纳。
为代词,百姓;第三
颁白者不负戴于
个为结构助词,的。须发花白的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着东西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语文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选读》

一、教材分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出自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第二单元孟子单元第四课。其一共有三部分组成。本节课教授的是其中的第一部分《庄暴见孟子》。其主要内容是展示孟子民本思想中的“与民同乐”。同时也展示了孟子作为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论辩家而具有论辩艺术。

孟子的“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主要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含有对君王的某些特权的认同,其目的是为推动封建王业。但当时的现实注定了其不会有太大的市场。但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基于此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

1.立足于这是一篇文言文,我要求学生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见、语、好、乐、今、王”的意义和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2.立足于孟子高潮的论辩艺术,要求学生能理解文中孟子排比、正反对比及善于设喻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

3.立足于孟子的思想及影响要求学生能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孟子的论辩艺术及民本思想的深远影响

二、教法学法设想:

1.课文把握:本文内容浅显,学生理解难度不大。但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下》第一章,教学时若采用传统手法将其作为一篇对话题议论文来教读,不利于理解孟子论辩艺术。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不仅有助深入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更有助理解学生对人物个性及心理的了解状况,尤其是深入体味孟子论辩的艺术特色。

2、学习本文时,要重视对课文内容作必要延展,如在研究孟子民本思想的深远影响时当充分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曾学过篇章中有关仁人志士“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精彩表述及联系现实搜集党和政府亲民爱民的典型事例,从而做到举一反三构建知识体系。

3、作为一篇文言文,学习本文,还要对文中的一些文言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常见词语、古今异义现象等加以摘录整理,做到能理解其含义、辨析其用法,以加强文言知识和语感的积累。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累。

4、强调诵读,在读中理解品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景再现法,讨论交流法。

三、关于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设计:

我们在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行时,有时不妨放慢匆忙的脚步来欣赏欣赏路边潺潺的流水与芬芳的野花,它会使我们的心情更加舒畅,旅程更加诗意,只要没有忘记的目标——远山。有两句话说得真好:生活从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人生处处有风景。它们形象的启示我们:美在细节,美在过程。生活如此,人生如此,读书又何尝不如此?读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前的“引入话题”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下面请大家集体诵读该部分文字。

2、目的:A、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效信息,为理解课文,深入阅读服务。

B、引导学生阅读是要学会重视细节,并以其为切入点,深刻剖析。

(二)、集体诵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强调重点:生字认读

王语暴以好乐庶几

有诸独乐乐

孰乐臣请为王言乐

管籥之音疾首蹙頞

羽旄则王矣

目的:

字音尽管现在已不再是高二语文教学的重点,但“音随意转”的规律决定文言教学对其不能漠视。

(三)、情景再现,深入品味人物个性及孟子论辩艺术

A、角色分工强调注意事项:

1、为了让过程更流畅,可充分展开想象,补足缺失部分

2、主要情节,力求忠实原文

3、举止得体,要能充分展示人物身份、个性、心理及语言风格

B、角色入戏,情景再现

目的:

此虽属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但十分重要。它能较好的展示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程度及对人物个性、心理的把握情况,同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孟子高潮的论辩艺术认知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为后续学生深入认知提供契机。

C、讨论交流,深入理解人物个性及孟子论辩艺术

1、点评注意事项

a、态度鲜明,有理有据

b、大胆、深刻,要能把握关键

c、流畅,干练

d、角度自选紧扣论题

2、学生自主点评

人物个性及特定心理

庄暴:

齐宣王:

孟子:个性:

表现:

目的:学生点评是否全面、能深入到何种程度不关键,关键在于要让他敢说;对错也不关键,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及要求中所提)

3、教师补充:在内容理解上要力求忠实于原文

(1)重要词语:

今王田猎于此今:假如

(2)词类活用:

今王鼓乐于此名词作动词,弹奏、演奏

独乐乐,与人乐乐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则王矣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3)文言句式:

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

不若与人

何以能鼓乐也?

目的:

1、文言文的学习,理解作者的思想,艺术手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基础,基础的夯实有待于节节课的积累。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虽然近年来高考中不再单独命题,但其作为最为普遍的文言现象,能否辨认辨认,是理解与翻译句子、语段关键。

2、在知识积累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重视方法,竭力避免死记死学。

(四)深入探究:

A、思考: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1、方案:首先明确答题要求;

观点明确:理由能自圆其说:

(1)、孟子思想的特点:

(2)、当是的社会现状:

(3)、深远影响:

然后学生自由回答。

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尤其是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2、明确目标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初步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