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概论-《周易》的取象

合集下载

易经的取象思维及比附推论

易经的取象思维及比附推论

易经的取象思维及比附推论一、取象思维1、取象思维的概念取象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事理的思维方法。

这种思维方法的核心是以具体事物为载体,靠想象去推知抽象的事理。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意在阐释与之有一定相关的抽象事理,即不是为了说明具体事物本身,而是通过对这些具体事物的描述,启发人们的想象,去悟出一个抽象的事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取象思维方式。

取象思维发展形成于《易经》,其本质是一种直接推论的逻辑方法,与整体思维互补,具有模糊性等特点。

取象思维方式的模糊性,是指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所推知的事理具有很大的歧义性,因为它不具备必要的叙述。

逻辑推理在《易经》中是以比附推论为其主要特征的,比附推论的思维基础是取象思维,主要反映在卦象及卦爻辞的占断中,它与修辞上的比喻不同,也与逻辑上的类比推理有根本的区别,具有极为浓重的主观附会成分,因而又具有随意性、神秘性、迷惑性、欺骗性等特点,其结论具有相当大的或然性。

《易经》设卦观象,通过想象这一媒介,比附推论出“意”,象及卦爻辞是可见的,而“意”是不可见的,对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只要运用取象思维方式便可得到,这正是“得意忘象”“得意忘形”“得鱼忘筌”的思维秘密所在。

所得的“意”便是事理,所忘的“象”“形”便是所选取的具体事物,而其推论过程是比附推论,思维方式是取象思维。

取象思维方式在运用过程中所取之象与推论的结果——事理之间,不是靠普通逻辑规则建立起来的,其所谓的因果联系,只能靠想象,这种推论方法,具有感悟性、直观性,这是取象思维方式的玄妙之处。

取象思维是建立在经验知识基础之上的,所取之象大多是人们所熟知的生活经验。

取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是不相同的,它们之间具有并列关系。

2、取象思维与整体思维《周易》古经,充分注意到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八卦及其六十四卦是构成这一整体的基本框架,这一整体观与取象思维方式互相补充,有且只整体思维的互补,才是提高运用取象思维所推知事理可靠程度的根本保证。

4、《周易》的取象(二)

4、《周易》的取象(二)

2023/1转的例证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泰:小往大来,吉,亨。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
从卦爻辞透露出的众多信息,可以明显地看到《易经》中阴爻阳爻推移变化、
循环往复的原理。
2023/12/22
第四讲《周易》的取象(二)
2023/12/22
《周易》概说
1
(三)卦变取象
▪ 卦变:古人认为六十四卦中,卦与卦间是存在着某种变化上 的联系的——即此一卦是由彼一卦变化而来的。卦与卦之 间的这种变化联系称为卦变,《周易》取象时很看重卦变 所产生的意义。
▪ 卦变本质:那么彼卦之所以变为此卦,其原因是什么呢? 卦中的六爻,每一爻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时、位;而六爻 中的刚爻与柔爻总在此消彼长地推移轮转,每推移一位, 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事物也就呈现出 一个新的卦象,卦变的本质就在于爻位的推移。
2023/12/22
《周易》概说
10
,永远存在于同一整体中。
2023/12/22
乾,元亨利贞。
▪ 初九:潜龙,勿用。 ▪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上九:亢龙有悔。 ▪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2023/12/22
《周易》概说
5
2023/12/22
《周易》概说
6
2.十二消息卦




大壮



2023/12/22


《周易》概说

《周易》取象比类思维

《周易》取象比类思维

[50] 《周易》取象比类思维傅玉玲(华夏意象文化艺术书院副教授)《周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活水源头,数千年来,推动着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的不断发展,也影响着海外一些国家的新学科新技术新理论,《周易》一直为海内外广大学者关注和神往。

《周易》的魅力在于博大精深,一个视角、一个方面,一卦、一爻都包容甚多。

比如:“取象比类”被推崇为重要方法,很有影响力,但它又何尝不是一种思维。

方法在于具体应用,思维却是智慧,有更深远的价值,而且杨振宁等妄评《周易》思维,也就说思维。

《周易》有无演绎思维,已经有一些文章阐述,取象比类思维,也有归纳法、演绎法,不再赘述。

取象比类思维,非单一思维,而是全息思维、意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综合。

一、取象比类思维取象,“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取共性的“象”,作为推论基础;比类,“援物类推,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则天下之能事毕矣。

”用已知之象,推导未知之象。

触类旁通,有助于启迪思路,获得新的认识,由具体事物推知抽象事理。

二、全息思维全息,局部中包含整体的信息,整体、局部存在全息元。

“象”和“类”就是信息,是全息元,是从自然、社会、人事中摄取的,包容它们全部信息。

世界是全息的,处处有象和类,取象比类无所不包,取象比类思维都依仗象和类推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乾·文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系辞上》)为原则,“以类相从”所比的“类”也必须是全息的,也就是说比类两种事物的信息必须相同相似,否则无法类比,由此可见“取象比类”是全息思维。

三、意象思维《周易》一切象,卦象、爻象,都是意象。

《易.系辞》中提出“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等论断,王弼《周易略例•明象》:“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意不能直接表达,在象中显示。

象客观,意是主观,意象就是意和象的生成,主客观生成。

这又完全体现《周易》心物合一的思想。

取象比类思维也同样如此,取象,比类,取和比是主观,象和类是客观;寓意于象,以言明象,又望象生义,举一反三,达到解疑解难的目的。

周易的思维方式有什么特点

周易的思维方式有什么特点

周易的思维方式有什么特点周易的思维方式的特点一、《周易》的思维方式特点之一是整体思维的思想。

二、《周易》的思维方式特点之二是物极必反的思想。

三、《周易》的思维方式特点之三是用中的思想。

四、《周易》的思维方式特点之四是取象的思想。

五、《周易》的思维方式特点之五是发挥主观努力促成事物变化的思想。

周易的内容《易经》由本文的“经”和解说的“传”构成。

“经”由六十四个用象征符号(即卦画)的卦组成,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

一:爻,卦画的基本单位为“爻”,爻分奇画与偶画,奇画由一条长的横线而成“—”,俗称“阳爻”;偶画是以两条断开的横线而成“--”,俗称“阴爻”。

每一卦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六爻以不同的奇画偶画配搭,形成八八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

按易天地人三才观,初、二爻代表地,奇画为刚偶画为柔,三、四爻代表人,奇画为义偶画为仁,五、上爻代表天,奇画为阳偶画为阴。

所以用“阳爻”“阴爻”称谓奇画与偶画,是泛阴阳论的表现。

二:卦画(卦的符号),即由六条“—”“--”奇偶画爻组成。

三:卦名,顾名思义即前面卦画之名,如“坤”“复”“既济”等。

四:卦辞,在卦名后,对六爻的综合总结,如“元亨利贞”,“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等。

五:爻题,即爻位名称,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的具体位置及奇偶画性质,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数起,分别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

“—”为九,“--”为六。

如“初六”“九三”“六五”“上九”等。

六:爻辞,指单条爻的说明、描述文辞,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如“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同一卦六条爻辞间相对独立、相对静止但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表示不同时间、阶段事物的发展状态,以构成完整的发展、发生过程即全卦六爻整体内容总结—卦辞。

七:上卦与下卦和内卦与外卦,因六十四卦最初由三爻八经卦重之演变而成:“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所以六爻卦亦可以分解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四、五、上为(上卦)或“外卦”,初、二、三为“下卦”或“内卦”。

《易经》的取象思维

《易经》的取象思维

《易经》的取象思维《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作为一部千年流传的经典,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

《易经》以其独特的取象思维为世人所称道。

本文将深入探讨《易经》的取象思维,以带领读者一窥其博大精深之处。

一、取象思维的起源和基本特征《易经》的取象思维是汇集了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其起源可以追溯到4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当时的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总结出一些特定的象征意义,并将这些象征意义赋予于卜辞、卦象等。

这种取象思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取象思维强调以小见大,以微观的现象推演出宏观的规律。

古人发现一些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比如阳光升起和鸡鸣之间的联系。

人们通过将这些微小的现象与人类生活、社会运行等进行类比,以此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次,取象思维追求符号的精确表达。

《易经》中的卦象象征着一种特定的概念或者境界,为人们探索世界和认知事物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对象符号的准确解读,并通过对符号的排列组合,展现出世界的多元和复杂性。

最后,取象思维强调变化的运行规律。

《易经》中的变卦和爻辞,以及其中蕴含的六十四卦,揭示了一种动态的世界观。

人们通过观察周遭的变化,领悟到“一阴一阳之谓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智慧,从而把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

二、取象思维在人类生活与决策中的应用《易经》的取象思维不仅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实际应用的智慧。

人们在面对各种抉择和决策时,常常可以通过运用取象思维,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

首先,在个人生活层面,取象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人际关系、身体健康、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和规律。

通过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变化,我们可以反思自身的处境,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其次,在商务和企业决策中,取象思维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企业领导者可以通过观察市场趋势、竞争对手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寻找到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周易》理、象、数、占各个维度如何理解

《周易》理、象、数、占各个维度如何理解

《周易》理、象、数、占各个维度如何理解《周易》理、象、数、占各个维度如何理解先知国学 2015-04-22 10:35《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讲的是理、象、数、占。

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宇宙万物进行性状归类,五行论,天干地支时空坐标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故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

古人经常用<周易>作为占卦的工具,因为易经来源与社会实践,是经过几千年来圣贤的经验积累,所以用易经来占卜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时准确程度是神准的,因为《周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书法、日常生活成语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乃至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

为什么说《周易》是中国预测学呢?取决于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

《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

在《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中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

他们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疑难之事,就运用八卦相关的信息预测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周易》这部古代经典巨作,是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的学问,其原理在得到正确认识后,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易经是用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没个卦通过组合和爻变,又变化出六十四卦,再装上天干地支,动爻,和不同的占卦时空,就会千变万化,奥妙无穷,例如,用周易八卦测姓名的含义,姓名为三个字,笔画数是4.10.8.。

易经易象学习笔记之古人取象方法

易经易象学习笔记之古人取象方法

易经易象学习笔记之古人取象方法易经易象学习笔记之古人取象方法刚刚好古人取象方法:(一)、相对取象:如乾天坤地之类,相对比较而言,乾为马,坤为牝马。

乾为木果,以其形圆,内有核仁,核即“元”之所在,故能生生不息,乃至无穷。

而巽卦为乾初爻变而来,初爻变而元不复存,故为不果。

乾为寒,故知坤为暑。

坤为从,故知者为寡。

坎为忧,则离为乐。

离为昼,则坎为夜。

(二)相反取象:震为大途,震反为艮则为径路;大途乃阳动乎阴中,无险阻,故为坦途;径路则阳阻而下阴,不能辟也。

巽为长为高,巽反为兑则为渺小,纤细;长且高者,阳之上达;兑小而毁折,阴之上穷也。

然巽之势,终穷衰落,兑之势,终穷奋起。

因初爻阴阳而定也。

(三)相因取象:离为目,变巽则为多白眼。

乾为马,震得乾之初爻亦为马,故于马为善鸣。

作足,白颡皆震阳下而阴上之故。

坎得乾中爻亦为马,为美脊、下首、薄蹄、曳,阳中而阴外也。

善鸣似乾马之良;美脊似乾马之脊;作足,阳下而健,薄蹄,阴下而弱也。

坤为大舆,坎为舆则多眚,乃坤中虎而办载,坎中满而下无力也。

巽为木,干阳而根阴,坎中阳,坎为心,刚在中,故于木为坚多心;艮上阳,外坚,故于木为坚多节;离中虚,木之见火,故为科上槁。

乾为首,艮得乾之上爻,亦为首;坎得乾之中爻,则为大首。

坤为腹,离得坤之中爻,故为大腹。

有一卦之中,自相因相象者,如坎水隐伏,因而为盗,因盗亦隐伏之故也。

巽为绳直,因而为工。

艮为门阙,因而为阍寺。

兑为口舌,因而为巫。

(四)其它取象:有不言而互见者,乾为君,以见坤之为臣。

乾为圆,以见坤之为方。

坤者,地之平,以见天之高。

为柄,有形之可执,而乾元之气却不可执也。

乾为马,震坎得乾之阳皆言马,而艮独不言马,艮止象,止之性非马也。

解开周易八卦取象的千古之迷一一执象乾坤

解开周易八卦取象的千古之迷一一执象乾坤

解开周易八卦取象的千古之迷一一执象乾坤八卦的变通取象方法:一.象形法象形者,肖卦爻之象,配物事之形也。

例如,离之形,外刚内柔,蚌埠之象也;艮之体,上实而圆,下虚而空,天之象也;大畜,上九:何天之瞿,亨。

即取象上艮;兑为水,巽综兑,故象覆水也;震为毛发,艮反震,故象尾也二.指事取象指事者,援引一卦形体、性情、功用、时位诸象,申明其未知之义。

象形法和指示法,都是借用造字的六书之法;阳一画,引申则一;阴两画,引申则二;乾三画,引申则三;坤象布,其功藏,其位下,藏下体之布,故为裳也;乾坤为衣裳,乾为衣,坤为裳;巽为风,兑反巽,故为旗,旗与风向相反;巽为木,兑反巽,亦为木,丛生之木;兑为刀,巽综兑,亦为刀,刀口向下,伤人之象指示取象法是三段式推理。

坤为布,其功藏,藏物之布,故为囊。

《坤》六四:括囊。

即指示取象三.会意取象会意者,援引诸卦形体、性情、功用、时位之象,会通深藏之义也。

例如,坎象弓,巽象弦,离象箭,坎变巽,又遇离,则有射击之象;再如,乾为健,乾错坤,故为病。

坤为文,乾错坤,则乾为武;巽为入,震错巽,故为出;巽为里,震错巽,故为表;又如,坎为平准,引申则象数度。

数度,法度;巽为绳直,引申则为法律,取其绳墨之义问:老师手表如何取象答:震.震为动,又为时,动以计时;坎巽皆象法度,巽重规矩之象,而坎重公平之义;艮反震,亦为足,止步之象;《蹇》上坎为病,下艮为足,足病则难行,故名蹇,蹇有跛象.故其卦辞:利西南,不利东北,西南为坤,东北为艮,坤为平地,艮为山地,跛足之卦,利西南,不利东北;艮为手,震反艮,亦为手,动手或举手之象;手下垂为艮,上举为震。

四、假借取象假借者,假其声,借其形,以衍其象也。

例如,健先之借乾,顺身之借坤,娠辰之借震,逊筭之借巽,坷可之借坎,丽礼之借离,亘根之借艮,说脱之借兑,皆借声也。

这是个附会取象的方法。

假借,意思是易本无此象,假以形声为象乾为健,出自《说卦传》,乾为先、为人,出自《易纬》;坤为顺,为身,出自《说卦》和经文;震为娠,孕育之象;震为辰,主时;震为辰,主时;巽为逊,易经、易传,皆以“巽”本字,代逊。

周易概论

周易概论

四、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取左边的蓍草,执于左手,以右手四四揲 之。就是以四策为一计数单位,揲之就是 数之,一数就是四策,以象一年的春夏秋 冬。
五、归奇于扐以象闰

数到最后,视所余的策数,或一,或二, 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即将此奇数之 策扐在左手的第三第四指之间。已经四四 数过之策则放回左边
六、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周易的现实价值
郭沫若《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 胡朴安《周易古史观》、《周易人生观》; 李镜池的《周易考原》; 顾颉刚的《论易系辞中观象制器的故事》 熊十力的《乾坤衍》; 朱伯崑的《易哲学史》; 蔡尚思的《周易思想要论》, 薛学潜的《易与物质波量子力学》、《超相对论》 刘子华博士的《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 行星的预测》。
七、第二变
再将左右两边已经数过的蓍草合起来, 检视其数,或是四十四策,或是四十策, 再度分二、挂一、揲四、归扐,如第一变 这仪。最后检视左右所余之策,左一则右 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 四则右必三。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挂 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一挂二扐的策 数,不是四策,就是八策。即将这四策或 八策另置一处,是为第二变
第三节 学习《周易》的方法
第一条:由象数学入门 理由:由《周易》的占卜性质决定。 第二条:从基础学起,循序渐进 理由:《周易》百科全书性质
八卦卦画歌
乾三连 ,坤六断。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震仰盂,艮覆碗。
八卦卦象歌
乾为天,坤为地; 震为雷,艮为山; 巽为风,兑为泽; 离为火,坎为水。
当代硬币简便占筮法
六枚硬币,有数字面为阳,手掌中摇晃 后任意置于桌上排列,按左右次序数,即 得六爻。但有效性有待检验。

一、 乾为天卦:OOOOOO 卦辞: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 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 推断:词讼和吉,病人痊愈,功名有成,求名大吉。 二、 天风(姤gou)卦:OOOOO× 卦辞:他乡遇友喜气欢,须知运气福重添。自今交了顺 当运,向后保管不相干。 推断:功名有成,家宅平安,失物得见,占病无妨。 三、 天山走遁卦:OOOO×× 卦辞:浓云遮日不光明,劝君切莫远出行。婚姻求财皆 不吉,须防口舌到门庭。 推断:占病不安,讼事见官,功名不成,事不遂心。

周易基础——震卦取象易经震卦

周易基础——震卦取象易经震卦

周易基础——震卦取象易经震卦震卦取象在这一节,我们来学习震卦的取象。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

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的颡。

其于稼也,为反生。

其究为健,为蕃鲜。

——————————————————《周易·说卦传》第一点,震为雷。

这个是震卦的基本物象。

所谓基本物象,那就是说,震卦的许多的品性,后续的许多的衍生的物象,都是从基本物象生发出来的。

基本物象,是八卦的品性的推演的基本点。

雷,一个基本的特点是动。

震卦的动,是比较大的动。

雷声轰鸣,震彻人心,这是一种大的动,是一种会影响人心的动。

关于这一卦,其具体的取象,具体的特点,我们还是看看后面的具体的内容好了。

第二点,为龙。

震卦的基本品性为动,是规模很大,影响比较大的动。

天地间,龙的运动,那是比较震撼人心的。

我们可以将《三国演义》里面的煮酒论英雄的一段话摘录下来。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三国演义·第21回》兴云吐雾,可以在宇宙与波涛之间叱咤,可以扰动风云变幻,这是龙的运动。

这样的运动,这是比较令人震撼的。

一般人的人生,没有太大的起伏。

很多人,一生庸碌,没啥可以称道的事情。

而像是张学良,他可以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

从此以后,他的历史功绩也就算是结束了。

而像是狄仁杰,徐阶,张居正,他们可以运用所学,为国家的治理,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给人民带来福泽与利益。

他们的德行,才学,功绩,均为世人所称道。

这样的功绩与影响,相比张学良,那就大很多了。

汉高祖,唐太宗,他们可以在天下大乱的时候,趁势兴起,建功立业,创立新政权,并为动乱中的百姓带来和平与安定,带来幸福,这又是一种影响。

张学良是一位爱国将领,而由于他的政治才能的局限,他的历史影响,仅限于西安事变。

他的个人能力,品德,格局,影响,与狄仁杰,徐阶,张居正等人,那是不能够相比的。

如何看懂《周易》——《周易》的表达方式和中心思想

如何看懂《周易》——《周易》的表达方式和中心思想

如何看懂《周易》——《周易》的表达方式和中心思想传统国学文化类网文文化类的文章,特别是这种比较晦涩难懂的传统国学的文章,读者并不是很多。

一方面缺乏娱乐性,另一方面不够速食。

就像韦小宝看的武功秘籍似的,动不动就需要多少年。

通常是喜欢的当个宝,不喜欢的嗤之以鼻。

习惯上而言,学一样东西的目的是用。

但是这类内容,通常很少用到,甚至有些内容、有些人一生也用不到。

这也是现实的情况。

前面解释了周易的几卦,与很多古代解释的版本多少是有出入的。

《周易》之后的古人一样遇到一个尴尬的研究问题,也就是《周易》是否是原版未经改动?沿袭下来的版本,有没有使用新的文字、新的字义呢?古人更多的是基于一代一代的传承。

这个过程是否有改动,不好说。

但从现在已经出土的版本来看,改动肯定是有的。

而笔者现在的这种研究方式,是试图直逼周文王可能的版本和思想。

当然,这里肯定有没有原始证据的臆想的成份。

从周易里面能学到什么?一些人从《易经》中学到算卦。

实际你足够懂数学,不用看这本书,自己编一套简单的算卦方法并不是什么难题,只是需要打着《易经》的幌子更有品牌效应而以。

当然,现在也有打着外国方法的幌子的。

更多的人从里面看到的是人文的内容,看到的是一位社会经验丰富的老者的谆谆教导。

这是中国人的习惯,中国人在传统文化的人文方面,有更多的参考。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古人与现代人对《周易》精髓的共同的共识。

懂这两词,也就算懂了半本《周易》了。

外国人也在看《易经》,但从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数学的启发。

西方的近代计算机的二进制、基本粒子的研究,甚至包括数学的波的产生,分形数学的产生,相对论的四维时空推导的虫洞、黑洞,等等,都是基于中国这种传统数理文化所形成的启发。

当然这些内容不是照搬就用,而是基于继承的发展。

而很多人至今尚未看到传统文化中居然有类似这样的数的内容或者启发。

西方人同时也参考了《老子》、《庄子》、心学等方面的人文的内容,发展出来唯心主义。

自己也不太用,通常依然使用的是宗教文化底蕴。

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

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

论《周易》的象数图示结构[ 05-12-27 10:49:00 ] 作者:佚名编辑:studa9ngns摘要:《周易》的《易经》文本源于上古占筮,它体现着《周易》思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前哲学阶段。

取象运数是《易经》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主要构成。

《周易》特别是《易经》对于客观认识有着一个完整的"图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象是基本的结构单元,数是连接这些单元的根本法则的载体。

关键词:《周易》、象数、结构、单元、载体《周易》思想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和主要构成是其取象运数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直接与筮卜有关,并且成为后世象数易学的发端。

卜筮,分别指龟卜和筮占两种占卜的方式。

卜筮在古代的占卜体系中,不同于其它的方式如天文占、式占、形法等,是一种独特的类型。

卜筮"来源于用动物之灵或植物之灵作媒介物去沟通神人的原始崇拜习俗" ,其起源均相当古老,仅以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

商周时期,卜筮已经是"决嫌疑,定犹与(豫)" 的主要占卜形式,其思想基础在于认为"龟之言久也,十(千)岁而灵,比(此禽兽而知吉凶也。

蓍之为言蓍(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俦)知吉凶者也,圣人以间鬼神焉" ,是万物有灵论的表现。

古代占卜中,蓍、龟、或筮、卜常常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它们是"象""数"互补的两种占卜形式,在实际占卜中,二者也常被结合在一起交替使用。

关于筮法的起源,古代文献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始终莫衷一是。

近几年的考古成果使得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现在人们已将商周时期甲骨、铜器、陶器、石器等出土文物上的一种数字符号确认为早期的卦画,并把它们破译成功,从而证明,至少在商代,筮法就已存在。

从现有发现看,商周时期的卦画一般是用数字以竖写形式表明,所用数字包括十进制数位中的一、五、六、七、八、九六个数字,省去了二、三、四(因卦画竖写,难以辩认),不包括十(属于下一进位的"一"),并且既有作三爻者,也有作六爻者,与《周易》用阴阳二爻表示六、七、八、九这四数中的九、六不同。

《周易》经文重卦取象的规律

《周易》经文重卦取象的规律

《周易》经文重卦取象的规律我们研读《周易》经文中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64个重卦的卦名会在象辞中有一个对应的解读,比如,“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这些象辞实际上在解释为何这个重卦要取这个卦义,在这个卦义卦时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效法而行动。

所以,象辞的内涵应该是很值得深入研究分析的,因为直接关系对卦时卦德卦义的深入理解。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周易》象辞在确定重卦中上下两卦如何搭配成卦,并以此确定卦时卦德时,有如下规律:首先是看以哪个卦为静象,比如风行地上,那么静象就是地。

其次,看以谁为动象,比如同样是风地观卦,因为风行地上,那么风就是动象,是风这个动象行于地这个静象之上。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类情况:其一:当乾坤兑艮与震巽坎离搭配上下卦时,都以乾坤兑艮为静象来描述,比如水天需,就是云上于天,天是这个卦的空间静象,云为动象。

天水讼就说成天与水违行,这个虽然有并列结构(后面有说明),但从水与天的关系看,实质还是水为动象,比如讼卦九二爻辞有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的意象。

地风升就是地中有木,风地观则是风行地上,都是以坤地为静象,巽风为动象。

泽水困就是泽无水,水泽节就是泽上有水,都以泽为静象,坎为动象。

山风蛊就是风落山下,风山渐就是山上有木,以艮山为静象;雷山小过为山上有雷,山雷颐为雷鸣山下,以艮为静象,震为动象。

类似这样的卦基本都符合这个规律。

这个规律与乾坤兑艮的原始类象就是天地山泽四个空间静象(其中乾天可动可静,后面会提及),而坎离震巽为水火雷风恰好都是四个动象有很大关系。

所以,八卦象本身就分了四个静象和四个动象,只是这个动静之象,与邵雍先生传的乾兑坤艮为动象,震离巽坎为静象恰好反过来了。

按先天象看,乾兑坤艮分别为日月水火,都是动象;震离巽坎分别为辰星石土,均为静象。

至于为何邵雍先生在先天象反其道而为之,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二:当乾坤兑艮之间互相组合时,乾遇兑则兑为动象,泽天夬为泽上于天;乾遇坤,乾卦在下时则坤为静象,如地天泰为天地交泰,交泰之意主要是天气下降交于地;乾遇艮卦,山天大畜为天在山中(这里乾天就为动象了);天山遁为天下有山,乾天也是动象,所以才有阳遁之义。

论《周易》中“观物取象”的审美意蕴

论《周易》中“观物取象”的审美意蕴

论《周易》中“观物取象”的审美意蕴摘要:”观物取象”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从艺术本源论与审美主客体观照方式两个方面深远地影响了后世的美学思想,是古代文论关于”心物”关系的最早展现。

观物取象又是一种道德完善和理想人格的修养过程,创作主体在”观”中体现尽善尽美、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周易;观物取象;观;取象;审美意蕴“观”在《周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周易》的创造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其六十四卦之一,是中国审美方式的基型,这种审美方式来源于文化的观照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是以主体的情感意向为本的,主张通过主体内在的情感需要、评价和态度,通过情感自我评价和相关的自我活动,获得人与世界的意义,通常以体验的方式把握事物以及世界的意义,通过观照自身,反观本心,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并在主客体的统一中达到和谐。

如此,”观”不仅是一种审美的观照方式,更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审美与道德相统一的审美的生存方式和人生境界。

首先作为一种审美观照方式。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仰观俯察反映了古人以时统空、时空合一的观照法,具有节奏性和流动性。

与西方的观照方式不同,它不是对某一定点的、静止的、局部的观照,而是动态的、全体的观照。

宗白华先生说:”‘观物’不能固定一个角度,也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孤立的对象,而应该’仰观’’俯察’,既观于大(宏观) ,又观于小(微观) ,既观于远,又观于近。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天地之道’、’万物之情’。

”“俯仰往还,远近取与,这是中国哲人的观照法,也是诗人的观照法。

而这种观照法表现在我们的诗中画中,构成我们诗画中空间意识的特质。

”北宋中期的郭熙《林泉高致》,用仰视、俯视和平视等散点透视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在画面上就表现出”高远、深远、平远”的意境来。

其目光是流动的,节奏化的,是以心灵的眼睛”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去认识具有节奏化的宇宙。

“观”不仅是表面性的视觉感知,更是一种本质性的深度体验。

周易概论

周易概论
2020/3/5
2020/3/5
2020/3/5
第四个问题:周易的构成

2020/3/5
《谦》:亨。君子有终。
•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 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 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曰:地中 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乾为天
2020/3/5
六十四卦象歌
乾宫卦象歌
天山遯;天地否。天水讼 ;天风姤。
天雷无妄 ;天火同人 。天泽履 。
风天小畜 ,火天大有 ;山天大畜 。 泽天夬 ;水天需 。雷天大壮 ;地天泰 。
2020/3/5
覆卦乾宫卦象歌
天山遁,山天大蓄;天地否,地天泰; 天水讼,水天需;天风姤,风天小蓄; 天雷无妄,雷天大壮;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天泽履,泽天夬。
2020/3/5
二、分而为二以象两
• 随手将四十九策分为二份,不需计数。分 开后,就放在左右两边,以象两仪。
2020/3/5
三、挂一以象三
• 两仪在左边的象天,在右边的象地,即在 左边的策数中分出一策象人,挂在右手的 小指间,以象天地人三才。
2020/3/5
四、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 取左边的蓍草,执于左手,以右手四四揲 之。就是以四策为一计数单位,揲之就是 数之,一数就是四策,以象一年的春夏秋 冬。
2020/3/5
第二个问题:谁发明了周易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 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 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 ,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2020/3/5
2020/3/5

《周易》文化中的象与意

《周易》文化中的象与意

《周易》文化中的象与意1.“象”与“意”是通过卦象来定吉凶的。

从的角度来看《易传》提出的“立象尽意”的“立象”是指圣人制作、创造卦象,“尽意”则是指通过六十四卦显示圣人对吉凶的种种复杂情况的看法、判断这完全不是针对文艺问题而的,但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对一切文艺作品的创造来说都有根本性意义问题,即“象”与“意”的关系问题,因为一切文艺都要创造出一个感性形象来表现、传达文艺家心中的某种“意”。

虽然文艺创造中的“象”与意”与法中的“象”与“意”的含义不同,但在通过“象”来表现、传达意”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在《易传》之前,早已有了“象”的观念,但从有人讲过“象”与“意”的关系问题,而只讲了“言”与“意”的关系问题1.文学作品是用“言”来表达“意”的,但也必须通过“”而构成一个达“意”的形象。

“象”与“意”的关系问题的提出,不仅为理解文学语言形象性,而且也为不以语言为媒介的书法、绘画、建筑等艺术部门的理论的立提供了重要的根据。

《易传》还讲到了“言”与“象”何者才能“尽意问题,这也是与文艺的特征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此外,《易传》所说的象”是指卦象,卦象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因此“象”与“意”的关系也就包了符号与“意”的表达的关系问题。

这与西方现代符号学和应用于艺术的艺符号学有关,很值得加以研究。

2.卦象的解释在法中,对吉凶的判定是通过对卦象的解释而得到的。

从《易传》中我们看到,这种解释先是对每一卦的上下卦所代表的某两种具体事物及其关系作出一种形象的描述,然后又把它联系到人事的某种具体活动,最后从中引申出对吉凶的判断。

这就是所谓“取象”的释卦方法。

从我们现在看来,常常显得牵强,但这正是巫术所特有的形象类比思维方式的运用,而且在某些卦的解释中表现了古人丰富敏锐的、创造性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中的情况十分类似。

我们知道儒家美学曾针对诗歌的创造提出了“比兴”的理论。

所谓“比兴”就是诗人依据自己对现实中某些具体事物的观察感受,经由创造性的联想、想象形成一个富于比喻性、象征性、暗示性的形象,通过它来表现、传达诗人心中的某种思想感情。

《周易》之“象”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义

《周易》之“象”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义

《周易》之“象”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义《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经典之一,因其朴素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而备受人们的推崇。

其中,就包括了《周易》中的“象”,它不仅是《周易》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那么,究竟什么是“象”,为什么它在《周易》中如此重要,并具有怎样的审美意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象”,在《周易》中指的是卦象或变爻的形象,即通过对卦的阴阳变化和爻的位置变动产生的形象和意象。

这些象征意象包含了各种自然崇高的元素和意群,以及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在《周易》中,这些象征意象不仅仅体现了自然规律,还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如天地的运动、人性的交流等。

其次,除了上述的内涵外,象在《周易》中还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

事实上,《周易》是中国审美思想的重要来源。

在《周易》中,审美不仅仅是人在欣赏视觉形象时的高度心理活动,更是涵盖思想、文学、哲学、道德、艺术的全面内容。

因此,象在这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阐述象在《周易》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下面举几个例子:1. 乾卦中的象征意义乾卦是《周易》中的第一卦,它代表着事物的初始状态,以及生命的起源和运动。

在乾卦中,象的形象其实是一个由六个阳爻组成的图形,象征着从物理角度理解的“天”。

这个天体呈圆形,包容着一切的存在。

从背后(上方)望去,乾卦的形象就像一面浮动的“红旗”。

在中国文化中,“红旗”被视为一种表示人民自由和自主性的象征,因此乾卦的形象也被视为象征着天地自由和自主的生命力量。

2. 比卦中的象征意义比卦是《周易》中的第八卦,它代表天下万物之间互相比较的状态。

在比卦中,“雅小妇奉酒献寿”的语句中蕴含了广泛的象征意义,这个小妇人居于一个简单而美丽的家庭中,身穿洁白的礼服状似一泓清泉肆意流淌,她手中提着酒壶,美酒浓郁、甘醇漫溢,象征着名门望族的隆赢富贵、家境太平、锦绣人生。

这种比较也凸显出这个物体的实际价值,以及与其他物体的差距。

读懂周易

读懂周易

周易的来历周代的关于占卜的专着产生于西周初期记载内容:狭义:指古经64卦386多出来用九用六共450句广义:周易大传善为易者不占思维方式上与诗经比较接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朱熹八卦取象歌干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1、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震,雷动,象征春天、长男等。

(阴卦阳多,阳卦阴多。

阳卦在初爻,所以是长男。

)易经特点:阳卦阴多,阴卦阳多4、艮,山,象征少男。

5、离,火,离中虚,象征附着。

中女。

南方,夏季。

6、坎,水,坎中满,象征动态的水,危险,低陷,中男,北方,冬季。

7、兑,泽,兑上缺,象征静态的水,丰收的喜悦,幼女,西方,秋季。

8、巽,风,巽下断,象征树木,深入。

9、周易是按照64卦来推演的。

朱熹有卦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以上上经)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11、《大象》解释爻辞中的天象。

《小象》解释爻辞。

《文言》只解释前面两卦。

《系辞》是通论。

12、周易古经侧重象数,周易大传侧重义理。

13、《说卦》主要记述八卦所象征的事物。

《杂卦》解说六十四卦卦义。

《序卦》解释六十四卦顺序。

14、干卦,卦画,标题,卦辞,爻辞。

六十四卦卦歌乾坤屯(zhūn)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pǐ)。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bì)。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jiǎn)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1、每一卦都分四部分。

卦画、标题、卦辞、爻辞。

2、天象、人事、占断。

3、天象分为三类:纯自然、历史事实、器官、部位。

4、占断词分三类:吉祥(元吉、大吉、吉、无不利)、中性(无咎、无誉)、凶险。

《易经》的取象思维

《易经》的取象思维

《易经》的取象思维思翔悦见知行美关注0.2112021.09.01 10:07:21字数 808阅读 506取象思维是《易经》的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维,古文字,丝线绑住鸟的形状,思是心上有田,心上的田有多大,鳥飛得有多宽多大,田必要心大,心大田才大,那取象中象有二层含义,一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图像,照片,或是連惯图像組成的動作,或是一件事,或是一段故事、或是自己的认知,如《周易》中卦象,太极图;八大经卦,乾卦、兑、离、震、巽、坎、艮、坤,分別象征自然界的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如程願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順性命之理,尽変化之道,散之在理,則有万殊,統之在道,則无二致”。

《周易》中'象’有著丰富的哲學思想与天地人大道,古人正是通过'取’的方式而得,取,古文字,用手抓住左耳,古代以左为大为重,耳,稍遜即逝的念头,想法,只有抓住无声的呼唤,外在的內在的无声呼唤,方可抓住无形无声中的天地人大道,老子有言,執大象,天下往,往而无害,安平泰,這里的象即是道,所以取象思维是在’象’中捕捉天理大道。

二千七百年前,释迦牟尼与众圣讲法,忽然沉寂下来,捻起一枝花,对着众弟子微笑。

众圣不解其意,面面相觑,惟迦叶尊者有感于心,点头回应,与佛祖相视一笑随后扔在一旁......(释迦牟尼说的很深奥:“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大体的意思是说,最好的佛门正道就是这个,不需要什么语言文字来说来讲就直接可以悟道,佛即空!看到象不一定是像、最終看到的是大象,道也。

如阳明先生龙場悟道,公元1508年,先生被贬今贵州龙场驿,此地深山中人烟荒无,蛇虫毕聚,蠻橫夷人之地,語言不通,自寻无名山洞,現改阳明洞,也稱玩易窝,在洞中回顾自己所學《周易》,先生自計得失荣辱俱忘,唯生死,一念尚存,乃凿石以俟命,隨从皆病,先生亲析薪取水煮粥飼之,作歌赋、调越曲、讲诙笔,以相解慰,忽一夜惊跃起,从者皆惊,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吾性自足,無我自足!取象思维是通过現象自己认知发现背后的大道!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认为《周易》的卦爻之辞与象毫无关联,干 脆全盘否定古人以象解经的传统路子,纯以 训诂解经,因古时字少,遂借通假之便随意 训释,使训诂学成为一支点木成金的魔术棒。
《周易》的取象
• 据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所谈,《周易》 的取象计有“八卦之象”,“六画之象”, “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 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等七 种。
取象
• “远取诸物” • 《乾》卦 • 初九爻:“潜龙勿用。” • 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 • 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上九爻:“亢龙有悔。”
两种常见的错误
• 全取《说卦》及汉人的《易》象以解卦爻之 辞,凭古《易》的一点断文碎义,苦苦探索 那些久已亡佚的取象之法,势必走上支离卦 象以就经文,生拉硬扯以顺己意的旧路数。
六画之象
• 两卦相重而生“六ຫໍສະໝຸດ 之象”,这就是《系 辞》中所谓“八卦相荡”而生成的六十四 卦。
六画之象
• 六画之象包含内外 两个经卦,亦称上 下两卦。据《左传》 《国语》记载,春 秋时代的人称内卦 曰“贞”,称外卦 曰“悔”。
六画之象
• 汉人在其注释《周易》经文的著作中,认 为每个卦体的阴阳爻画之间,还有着
“比”
丧牛于易,凶。” • 我们看:“亢”、“首”、 “顶”、 “高墉”、
“巢”等,皆取象于物之上者。
取象
• “近取诸身” • 《咸》卦。 • 初六爻:“咸其拇。” • 六二爻:“咸其腓,凶,居吉。” • 九三爻:“咸其股,执其随,往
吝。” • 九四爻:“贞吉,悔亡。憧憧往来,
朋从尔思。” • 九五爻:“咸其脢,无悔。” • 上六爻:“咸其辅、颊、舌。”
孚。” • 我们看:“潜”、“履”、 “足”、 “尾”、
“趾”等,皆取象于物之下者。
上爻多取在上之物
• 《乾》卦上九爻:“亢龙有悔。” • 《比》卦上六爻:“比之无首,凶。” • 《大过》卦上六爻:“过涉灭顶,凶,无咎。” • 《解》卦上六爻:“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
无不利。” • 《旅》卦上九爻:“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
“承”、“乘”、“比”、“应”、 “据”、“中”的关系。自汉人始,迄
清人止,历代的易学家在注释经文,阐述 《易》象时,他们都离不开运用这些关系 来分析每卦的卦象。
“承”
• 所谓“承”,一般 指一卦的卦体中, 若阳爻在上,阴爻 在下,则此阴爻对 于上面的阳爻称之 谓“承”。
古人称之谓“初承 二”。
“承”
八卦之象
• 《说卦》所记载: •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
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 说也。 •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 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八卦之象
•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 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 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 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 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 女,故谓之少女。
--交谈其他事宜
--随意进出教室
取象
• “拟物取象”:初爻多取在下之物,上爻 多取在上之物。
初爻多取在下之物
• 《乾》卦初九爻:“潜龙勿用。” • 《坤》卦初六爻:“履霜坚冰至。” • 《剥》卦初六爻:“剥床以足,蔑贞,凶。” • 《遯》卦初六爻:“遯尾厉,勿用有攸往。” • 《大壮》卦初九爻:“壮于趾,征凶,有
“乘”
• 若一个卦体中,几个阴爻都在一个阳爻之 上,则这几个阴爻对这一阳爻都可以称 “乘”。如《谦》卦六五爻辞中“不富以 其邻”一句,《周易集解》引荀爽曰: “‘邻’谓四与上也,自四以上乘阳。” 意思说,对于六五爻来说,“邻”是指六 四爻与上六爻,因为这两爻都与六五爻相 邻,故说“邻谓四与上也”。同时,在 《谦》卦卦体中,自六四爻起,它与六五 爻及上六爻都“乘”九三阳爻,故谓“自 四以上乘阳”。
八卦之象
• 因为早在春秋时代,人们即已很熟练地运用 这些卦象对《周易》进行分析了。如《左 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使筮之,曰‘坤, 土也,巽,风也,乾,天也’……”《左 传·昭公五年》:“庄叔以《周易》筮之…… 曰:‘离,火也,艮,山也……’”再加《国 语·晋语》:“司空季子曰:‘震,车也。坎, 水也。坤,土也’……”等等。由《左传》 《国语》的这些记载看,其八卦之象与《说 卦》基本相同,因此,早在春秋时代(或者更 早)八卦之象就被用来解说《周易》了。
• 《随》卦六二爻:“系小 子,失丈夫。”虞翻注曰: “承四隔三,故失丈 夫。”(《周易集解·随卦》) 意思是说,在《随》卦中, 六二爻是阴爻,位置在下, 九四爻是阳爻,象征“丈 夫”,位置在上,六二爻 “承”九四爻,又被六三 爻在中间阻隔,因而“失 丈夫”。
“承”
• 《谦》卦初六爻辞中“谦谦 君子”一句,《周易集解》 引荀爽注曰:“初在最下为 谦,二阴承阳亦为谦,故曰 ‘谦谦’也。二阴一阳,相 与成体,故曰‘君子’也。” 意思是说,在《谦》卦卦体 中,初六爻为阴爻,位置在 最下,本有谦让的意思。初 六爻与六二爻都“承”九三 阳爻,也有谦旨,故称之谓 “谦谦”,
关于《易》象
• 《周易》有所谓”观象系 辞”。
• “易象”为《周易》的重要 特色。所谓“象”、 “数” 、“理”、“占”。
• 王弼之“扫象不谈”。
友情提示
请勿在室内吸烟
上课时间请勿:
上课时间欢迎:
--请将您手机改为“震动”
--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
避免在课室里使用手机
--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
“乘”
• 所谓“乘”,一般 指六画之象中,若 阴爻在上,阳爻在 下,则此阴爻对下 面的阳爻称之谓 “乘”。
古人称“上乘 五”。
“乘”
• 《屯》卦中,六二爻为阴 爻,初九爻为阳爻,六二 爻在初九爻之上,故曰 “二乘初”。他注此卦上 六爻“乘马班如”一句, 亦曰:“乘五也。”意思 是说,《屯》卦上六爻为 阴爻,九五爻为阳爻,上 六爻在九五爻之上,故注 谓“乘五也”,指上六阴 爻“乘”九五阳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