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解释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解及临床应用(图)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解及临床应用(图)本文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常用上肢部的穴位:各穴位的位置、穴位位置图、操作、主治功效等,点击文中穴位链接可以看到更为详细的讲解。
只有掌握好了穴位的准确位置和小儿按摩知识,才能根据孩子的体质来给孩子推拿,给孩子治病。
家长可以平时经常给孩子做推拿的,要注意下面的方法,及时推拿,增强宝宝的体质,让宝宝身体健康。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掌及上肢屈面1、脾经【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
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次数】 100到500次。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
【临床应用】(1) 补脾经能健脾和胃,补气养。
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2)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3) 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稳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
2、心经【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
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次数】 100到500次。
【主治】高热昏迷、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烦不安等。
【临床应用】(1)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
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经等合用。
(2)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
若血气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漯晴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3、肝经【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
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
【临床应用】(1) 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湿除烦,常用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1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1齐鲁之邦,历代名医辈出。
小儿推拿渐为盛行,历代推拿医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清代光绪丁丑年(1877年),登洲宁海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
通治成人小儿之疾,以成人为主。
李德修(1893一1972)自幼家境贫寒,17岁染疾,暴致耳聋。
幸得《推拿三字经》,遂发奋苦读,精心钻研,深得其要。
1920年,在青岛设诊所,以推拿疗效,颇具声望。
1955年在青岛中医院任负责人,专致小儿推拿,以推拿救治病婴无数,他为人淳朴,医德高尚,经验丰富,有求必应,勤勤恳恳,为患儿服务,誉满岛城。
李德修继承了徐谦光三字经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是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奠基人。
德修老诊病注意望诊,患儿一进诊室,他举目一望,就能判断出患儿的主要病情,每使病家赞叹不已。
临证施术主要以左上肢以下穴位为主,取穴主张少而精,一般不超过3一5个穴,尤擅长独穴治病,医效显著。
更为可赞的是,他勇于开拓,热心传授,诲人不倦,培育新人,小儿科在60年代,出现了高徒满门、人才济济,团结奋进,医术迢迢的可喜局面。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使小儿推拿的理论和技法不断完善,发展成为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派之一。
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推拿之所以有特色,就是与其它流派相比具有独创性,主要表现为善用独穴、五脏辨证五行取穴、取穴少而每穴操作时间长、具有便于掌握与操作的特定穴等三字经流派主张取穴少而精:常用穴不过30几个,临床治疗中,一般每次取穴3~5个,尤其擅长用独穴治病,在他们看来“取穴不宜多,多则杂而不专”。
根据少而精的取穴原则,李德修先生拟订出治疗部分小儿常见病的基础方。
如:治疗外感病,肺系疾病基础方:清肺平肝,天河水;脾胃病基础方:八卦,清胃,天河水;脑病惊风基础方:阳池,二马,小天心等。
风寒感冒,一般采用一窝风,平肝经,清肺经三个穴位。
慢性痢疾用清补大肠独穴即可。
所谓独穴治疗:就是在一定情况下,只用一个穴位,推拿的时间要长,以得效为度,用以治疗急性病效果更好。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清朝徐谦光著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治缓症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各穴量辨病取穴,推数要足虚冷补虚冷者为气亏当用补法,热嗽者为痨;血亏当用清补法热清当热病当用清法治疗大察脉大人应诊脉,察色,脉主何症,色主何脏理宜详按医理运用四诊八纲,详细辨证浮沉者浮主表症,轻手可得,沉主里症,推筋着骨表里恙辨明是表症还是里症迟数者三至为迟,迟为冷;六至为数,数为热,以辨别寒热冷热伤病有寒热之分辨内外辨明是由内因引起,还是外因引起的,外因为六淫疠气,内因为七情劳倦,也有内因外因两伤者。
小儿推拿三字经

《推拿三字经》原文及解释小儿推拿穴位图附图片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大三万 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治缓症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各穴量辨病取穴,推数要足虚冷补虚冷者为气亏当用补法,热嗽者为痨;血亏当用清补法热清当热病当用清法治疗大察脉大人应诊脉,察色,脉主何症,色主何脏理宜详按医理运用四诊八纲,详细辨证浮沉者浮主表症,轻手可得,沉主里症,推筋着骨表里恙辨明是表症还是里症迟数者三至为迟,迟为冷;六至为数,数为热,以辨别寒热冷热伤病有寒热之分辨内外辨明是由内因引起,还是外因引起的,外因为六淫疠气,内因为七情劳倦,也有内因外因两伤者。
推无恙只要分清表里寒热,辨明何病,推之立愈。
小儿推拿穴位图文解释

小儿推拿穴位图文解释小儿推拿穴位图文解释小儿推拿一、头面颈部穴位四白“四”,意为广阔的意思;“白”,指光明清澈。
本穴可治疗眼病,具有增强视力的作用,所以称为“四白”。
“四白”穴在眼睛正视时,瞳孔直下、眼眶下眶凹陷中。
睛明“睛”,指眼睛;“明”,意为明亮。
本穴有使眼睛明亮的作用,故名。
“睛明”穴在内眼角直上0.1寸凹陷中。
瞳子髎(liáo)“瞳子”,指眼;“髎”,意为孔穴。
该穴在小儿外眼角旁开0.5寸、眼眶骨外缘凹陷中,所以称“瞳子髎”。
球后“球”,这里指眼球;“后”,前后的后。
本穴位位置较深,在眼球的后部,位于下眼眶外侧缘处,所以叫“球后”。
xx“迎”,意为迎接;“香”,指香味,这里泛指各种气味。
因为本穴主治不闻香臭的病症,所以定这一穴名。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旁开0.5寸,也就是在鼻唇沟中点凹陷处。
攒(cuán)竹“攒”,聚集;“竹”,竹叶,形容眉行。
穴位在两眉头凹陷中,皱眉时此处好象竹叶聚集,所以称为“攒竹”。
鱼腰形容眉毛如鱼,穴在鱼之正中部,故名。
“鱼腰”穴在眉毛中点凹陷处。
xx“印”,原意指图章;“堂”,庭堂。
古代星相家把前额部两眉头之间叫做印堂,此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所以也称“印堂”。
xx“太”,高、极的意思;“阳”,阴阳的阳。
头颞(niâ)部的微凹处,俗称为太阳穴,穴在它的上面,所以叫“太阳”。
百会“百”,表示数量多;“会”,意为会聚。
本穴在头顶,是各条经脉会聚的地方,所以称“百会”。
具体位置在后发际(头发与颈部交界处)正中直上7寸,两耳尖连线中点。
风池“风”,指风邪;“池”,意为池塘,这里指凹陷。
本穴位于颈后,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是风邪易于侵犯的地方,所以称“风池”。
风府“风”,指风邪;“府”,这里指聚集的部位。
因为是指风邪集结的部位,所以称“风府”。
“风府”穴位于两“风池”穴之间中点凹陷处。
翳(yì)风“翳”,遮掩的意思;“风”,指致病的风邪。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2)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若洗皂用食、中二指分开,在鼻翼两旁推揉。
鼻两旁洗皂穴位于鼻两旁。
向下推曲食、中二指向下推之。
和五脏可调和五脏之气,小儿用此穴。
女不用女子不用洗皂穴,八卦良用运八卦也能调和五脏之气。
若泻痢泻肚、痢疾二症,推大肠用推大肠一穴治之,其验如神,食指侧食指外侧为大肠的真穴,上节上食指外侧第3节,穴位如豆粒大小,来回推用力均匀往返推之,根据病情轻重,定推拿次数。
数万良病重者推的时间长,可达数万次。
牙痛者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骨为髓之府牙痛分虚实,此指虚火牙痛。
骨髓伤入病伤阴,肾精耗损,阴虚火旺,致虚火牙痛。
揉二马二马穴能补肾益精,滋阴降火,补肾水补肾水能滋阴潜阳,治虚火上炎。
推二穴若推二马、肾水二穴不效,牙痛反加重者,为实火牙痛,应重推六腑以愈为止。
数万良少则不验,必须多推。
治伤寒治疗伤寒,拿列缺重拿双手列缺穴,令毛孔全开,出大汗用力久拿,自头至足必须出大汗,立无恙寒邪随汗而出,表解病愈。
受惊吓小儿受惊,先掐五指节,每节掐7下,拿此良然后,再拿列缺穴即愈。
不醒事昏迷不省人事,目闭口紧阴脉不绝者。
亦此方拿列缺必醒。
或感冒伤风等一切外感症,急慢恙急惊风、慢惊风等症,非此穴非拿列缺不能爽快治好,故称仙手,即指此穴。
不能良一切邪入心包、闭窍昏迷、动风发搐诸症,非此穴不能愈。
凡出汗推拿出汗或自汗盗汗时,忌风扬应避风,令汗自干为要。
霍乱病霍乱病有三,阴泻、阳吐、阴阳者上吐下泻,必须分明。
暑秋伤发病多在暑后秋前,因中暑气,又中寒气所致。
若上吐上吐者为阳霍乱,因受暑过重,胃气上逆所致。
清胃良止吐用清胃法。
大指根从腕横纹至大指根横纹,大鱼际肌的外侧缘属胃经。
震艮连震、艮是八卦穴中的两个方位,在大鱼际肌的内侧黄白皮大鱼际肌外侧缘白皮与掌背黄皮交界处,上起大指根横纹,下齐艮卦部位,为胃穴所在,自艮向外推为清胃。
真穴详以上黄白皮部位,为胃的真穴所在。
凡吐者凡呕吐者。
俱此方皆因胃气下降,反而上逆所致,清胃可使胃气下降,所以都用清胃。
三字经小儿推拿

三字经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分好多派别,光山东就有3派。
三字经是其中之一。
何为“三字经”推拿?之所以叫三字经,是因为创始人徐谦光为清朝人(后来李德修将其发扬光大),留下的资料三个字一句,如:“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细心祥。
”。
其推拿取穴,一般每次只取3~5个穴位。
经常遇到网络上的朋友,一起探讨推拿取穴的时候,对方取穴往往多至七八个,甚至十几个,与我不同。
现介绍一下三字经推拿的基本特点:取穴少,用独穴,只推左上肢肘以下穴位;推拿时间长,手法简练,疗效较高;操作方便,患儿易于接受。
1.取穴少常用穴位30个左右,临证取穴一般不超过3~5个穴位,尤擅用独穴治病。
其他派是全身取穴,穴位近百个,治一病常用10多个穴位。
李先生说:“取穴不宜太多,多则杂而不专。
”他认为“穴位是脏腑气血的聚集点。
通过推拿的刺激,产生通经络、活气血、消淤滞、扶正气、驱病邪的治疗作用。
暖穴能催动人身生热的能力;凉穴能催动人体散热的能力;补穴能加强脏腑功能,扶助正气;泻穴能加强人体的排泄功能。
因此,取穴必须少而精,若通身杂推则气血乱动,只能造成混乱。
”2.用独穴所谓独穴治病,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只用一个穴位,推时长,以得效为度。
用以治疗急性病效果更好。
《推拿三字经》指出:“治急病,一穴良,大数万,立愈恙,幼婴者,加减量。
”3.手法简练推拿手法只用推、拿、揉、运、捣、掐、分、合八法。
容易掌握,运用方便。
要求推拿时手法熟练,操作正确,精神集中,轻重快慢适当,用力均匀,绵绵不断,扎实稳定,不可飘浮,方可取效。
切不可因其简单易学而马虎从事。
4.推拿时间长在施治时,每穴操作的次数多,主张久推取效。
《推拿三字经》载“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
推拿时间长短、次数多少是因年龄大小与病情轻重而灵活掌握的。
因为取穴少,所以特别适合初学者。
只要辩证准、取穴对、手法好、时间够,临床疗效是可靠的,有时超过药物治疗。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
两者统称推肝经。
13 心经位于中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
两者统称为推心经。
14 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
两者统称推肺经。
15 肾经位于小指末节罗纹面。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
两者统称推肾经。
16 大肠位于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自虎口直推向食指尖的桡侧为清,称清大肠。
两者统称推大肠。
17 小肠位于小指尺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沿小指尺侧缘处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沿小指尺侧缘自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称清小肠。
两者统称推小肠。
18 胃经位于拇指掌侧第一节。
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
两者统称推胃经。
19 四横纹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用拇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
20 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处。
指端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 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本穴还常用割治法治疗疳积。
21 内八卦本穴为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到中指指根横纹的2/3为半径所作的圆。
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或运八卦22 二扇门位于手背第三掌指关节近端两侧凹陷处。
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
23 外劳宫位于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处。
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24 三关位于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桡侧推向肘为大推三关。
25 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用食指中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解释

推拿基本原则:
1,上火揉手心穴位,受寒凉揉手背穴位,手背均为补阳;舌苔白则按手背穴,舌苔黄则用手心穴;推拿也要根据舌苔;
2,推拿时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手法轻为补,重为泄;慢为补,快为泄;推单数为补,双数为泄如推几遍;向心脏方向推为补,离心推为泄;
3,三字经派推拿,3岁以下,均推左手,3岁以上,男左女右;陈姥姥认为哪手方便推哪手,左右开弓亦可;
4,本身有重病的人,不要给别人推,耗阳气;
5,三字经派不许动心经,中指不能动,掐四缝穴除外;
6,给小孩推拿可以用淀粉、滑石粉、痱子粉,不用油推;刮痧时可用油;
7,有毛病才推拿,没毛病时靠身体自行运转;小孩推拿不可过于频繁,过多调动内气亦
会引起紊乱;捏积有病没病都可以做;
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解释
小儿特定穴的功能。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

第三章常用穴位一、脾穴1.部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补脾:向心性推之,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清脾: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
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调中,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
4.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二、肝穴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
补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4.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
三、心穴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心:离心性推之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时,则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
4.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眦红、惊搐、弄舌等。
四、肺穴1.部位: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肺:离心性推之(多用)补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
4.主治:作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五、肾穴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补肾:向心性推之。
清肾:离心性推之。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
3.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等。
六、胃穴1.部位: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胃:离心性推之。
(此穴只清不补)3.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4.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衄。
小儿推拿培训课4件三字经推拿穴位版

第二章
• (6)望指趾:爪甲的形色可推断气血的盛衰。正 常的小儿气血充盈,爪甲红润光泽,如指甲苍白 无华、质脆软为气血亏虚,指甲青紫为气滞血淤; 指端肥大如杵状为肺气不足,心气失养。
• (7)望动态 • 包括身体各部位的动静姿态、变化。正常健康小
儿身体各部位发育正常、活动自如,无痛苦不适 的表现。若发育异常,活动不适,皆为病态。
• 易于传变,即小儿病后容易发生变化,传变迅速。 小儿脏腑娇嫩,内脏精气未充,感邪之后最易传 变。
第二章
•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 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又少七情之害,脏气清灵,反应灵敏,
疾病比较单纯,故小儿患病以后,只要辩证正确,治疗及时,护 理仔细,也易康复。
第二章
• 儿科四诊 • 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由
• 1)小儿脾常不足 这是针对小儿脾胃薄弱而言,脾胃后天之 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长 旺盛,营养精微需求相对要多,而小儿脾胃薄弱,运化未健, 若稍有饮食不节,饥饱不适宜损伤脾胃而生病,故小儿有脾 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 2)小儿肺常不足 这是针对小儿卫外功能不足而言,肺主皮 毛,肺脏娇嫩,卫外不固,而易为外邪所侵,故小儿比成人 更易患时行疾病,同时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之运化来赖肺 气散步以滋养,肺之气化赖脾之精微而充养,小儿脾胃薄弱, 肺气也薄弱,故小儿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赵鉴秋老师的《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

赵鉴秋老师的《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小儿推拿疗法的对象一般是6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治疗范围广泛,可主治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嗽、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一、小儿感冒:开天门40次,运太阳40次,分推坎宫40次,揉迎香20次,推三关3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揉肺俞50次。
风寒感冒,寒重热轻者,减去推六腑,加重推三关(增加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按揉风池10次,拿肩井5次,揉按合谷10次。
风热感冒,热重寒轻者,减去推三关,加重推六腑(增加300次),清肺经300次,揉大椎300次,按揉曲池30次;热盛者加推脊300次,推涌泉200次。
二、中暑:推天河水400次,推六腑400次,推天柱骨100次,推脊300次,揉大椎50次。
三、咳嗽:远太阳30次,拿风池10次,按揉天突20次,分推膻中1分钟,揉乳根20次,揉乳旁2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按揉定喘穴20次。
四、百日咳:清肺经300次,揉掌小横纹30次,揉外劳宫30次,推天河水300次,揉肺俞30次,推肺俞100次,揉定喘穴50次,揉大椎30次,揉天突30次,直推膻中100次。
五、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清肺经4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分推膻中1分钟,按揉丰隆10次。
六、小儿支气管哮喘:清肺经300次,运太阳;30次,揉天突20次,按定喘穴3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
七、小儿泄泻:摩腹5分钟,揉脐5分钟,推上七节骨200次,揉龟尾500次。
八、便秘:摩腹5分钟,揉天枢(左)5分钟,推下七节骨400次,揉龟尾400次,按揉足三里10次。
九、脱肛:揉丹田5分钟,揉龟尾500次,推七节骨300次,按揉百会50次。
十、疳积:摩腹5分钟,揉脐3分钟,捏脊3~5遍,按揉足三里10次,掐四缝各10次,揉板门30次。
小儿推拿三字经全文

(了解更多请搜索:东京贝乐)《推拿三字经》全文《推拿三字经》为光绪年间(1877年)徐谦光所著,尚未见刊本。
青岛市中医院于1958年根据李德修老师收藏多年的抄本,油印了数十册,作为学习李老小推拿经验的资料。
因李老已谢世多年,作者曾向其后人寻求原手抄本而不得。
现仅以青岛市中医院1958年的油印本为依据,作以浅释。
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
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
仅供参考。
清代民间无钟表,推拿计时靠计数,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等词句,均指推拿次数而言。
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灵活掌握,临床治病不必拘泥此数。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了解更多请搜索:东京贝乐)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1、感冒平肝清肺10 天河水15 掐五指节3遍发热重:+推六腑15 提捏大椎10次鼻塞重:+揉阳池10呕吐:+清胃10(运八卦)咳、痰:+运八卦10 痰盛+清补脾10 伴惊风:平肝30 清肺15推天河水30惊觉角弓反张目上翻+下捣小天心2分钟斜视相反方向捣夹滞:+运八卦15 清脾(胃)10 便有食:+清大肠102、寒热往来分阴阳10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53、急性支气管炎运八卦15 平肝清肺10 清胃10 天河水10 发热超38.5+推六腑10 喘重改为逆八卦喘重湿罗音+小横纹10 喘重干罗音+大四横纹10 慢性支气管炎按急性操作两次后改用补法揉二马10 补脾10 平肝清肺10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方法一:逆运八卦10 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清胃5推六腑15 方法二:揉二马10 补脾10 清肺10天河水104、肺炎逆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 高热惊厥+捣小天心2 头痛鼻塞+揉阳池10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改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推大四横纹10天河水105、顿咳(百日咳)逆运八卦15揉小横纹15清胃10天河水或推六腑10 +-痉挛期,咳嗽痰稠,咳吐不利。
改用逆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捣小天心5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养阴。
改用揉二马10清补脾10 揉小横纹10天河水106、厌食运八卦10清胃10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脾胃虚弱去清胃改用清补脾10+捏脊5-7遍7、鼻炎寒症:平肝清肺10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5 热症:天河水10平肝清肺10揉阳池108、鼻窦炎平肝清肺20推六腑15揉阳池109、扁桃体炎平肝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 热重+推六腑20-3010、口腔炎发热者:清胃10天河水20推六腑10 不发热:去推六腑11、口疮选择一:清胃15天河水15推大四横纹10 选择二:清脾15清胃15天河水10 发热+推六腑20 流口水+揉小横纹10烦躁惊悸+捣小天心2分钟外用西瓜霜、冰硼散12、哮喘寒性:逆运八卦15揉外劳宫10推大四横纹10清肺5 热性:逆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缓解期:揉二马15清补脾15运八卦10 热重:+推六腑15 13、脘腹痛气郁腹痛:平肝15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揉板门10 食积腹痛:平肝10清胃10清脾10运八卦15揉板门15清大肠15 寒性腹痛: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如有形寒积+清补大肠10热性腹痛:平肝10清胃10推天河水10揉板门15肠套叠腹痛:揉外劳宫(手法加重)20清脾10清胃10清大肠15推大四横纹15 肠套叠开后用清补脾善后10蛔虫腹痛:第一次揉外劳宫15平肝15第二次15清胃10清大肠10 淤血腹痛: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天河水10虚寒腹痛:揉外劳宫15清补脾10揉板门15推大四横纹1014、呕吐伤食呕吐:揉板门15运八卦15清胃10清补脾10 胃热呕吐:清胃15平肝10推天河水10运八卦15 腹痛+揉板门15 便秘+清大肠10阴虚呕吐:揉二人上马10揉板门15清胃10运八卦15清补脾15 夹惊呕吐: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揉板门15天河水10揉外劳宫10胃寒呕吐:揉外劳宫15揉板门15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外中寒邪兼腹痛+揉一窝风15 有形寒积+清大肠15寒伤脾胃+清补脾10兼冷泻亦同15、呃逆实证有热者: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 虚证有寒者: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清补脾1516、疳积揉二马15补脾15平肝5 腹胀重+推大四横纹10 有痰者+运八卦10腹痛明显者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5平肝5以上疗法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有特效17、自汗盗汗自汗:揉二马15清补脾10运八卦10清肺5 盗汗:运八卦10揉二马10天河水10平肝518、遗尿揉二马20清补脾10揉外劳宫10注:尿频小便频数多属虚证或气虚或阴虚治疗可参考遗尿小便少色黄、急躁、手足心热去揉外劳宫加平肝5、推天河水1019、脱肛补脾15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0 大便干+运水入土10 脾肾不足便溏+揉二马1020、便秘选择一:清补脾10清大肠15运水入土10平肝5 选择二:独揉神阙15略带热像:运水入土10清大肠15平肝清肺10天河水5 腹胀+推大四横纹1021、腹泻伤食泻重症(十余次,有脱水现象)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利小便10 +-腹痛重者+揉外劳宫10-15 轻症(5-6次)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日久邪实兼体虚者,消化不良、便黄、脉滑无力者。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3)细心详细心诊察病情,辨证取穴,认真施治,无不生效。
眼翻者肝开窍于目,肝风内动出现两眼窜视,斜视或直视,常见于急慢惊风等症。
上下僵目睛向上下左右斜视或直视转动不活,揉二马揉二马穴,大补肾中水火,有滋阴潜阳之功;捣天心捣小天心穴,此穴在手掌坎宫穴下。
翻上者两眼上视,眼球上翻,捣下良向下捣小天心;翻下者两眼下视,眼球翻下,捣上强向上捣小天心;左捣右眼球右翻,向右捣之;右捣左眼球向右翻,向左捣之;若对眼,向两旁捣之。
阳池穴阳池穴属阳,在手背面手腕下约1寸(小儿约2寸)的前臂凹陷中,头痛良头痛者,取阳池穴左右揉之,以愈为止。
风头痛因外感风寒引起两太阳穴痛者,蜂入洞食、中指入鼻孔,左右旋左右旋转不必拘数。
立无恙可祛风寒,立刻去病。
天河水天河水穴通心、膻中,舌为心之苗,若心火旺盛,此穴能清心火。
口生疮心脾为母子关系,口生疮多因心脾蕴热,推天河水可清热泻火。
遍身热脾生肉,心生火,手心热脾火旺,应清补脾、清天河水主之。
多推良凡有效之穴,多推为好。
中气风皆因内伤而外感风邪,气虚痰生。
男女逆逆推,男推右手,女推左手。
右六腑右手六腑穴属热,去风开郁化痰;男用良男推此穴,立刻见效,愈后不复发。
左三关左手三关穴属热,去风开郁化痰,但必须逆用。
女用强女用左三关有效,治此病男女逆用,方有良效。
独穴疗凡言独穴,不可用二穴,用则有害,互相牵制。
数三万用独穴必须推的时间长,少则不验,但不必拘泥3万数。
多穴推若病情复杂,必须采用多穴,分清主穴配穴,恰当配伍。
约三万治缓症推拿时间要长,并非一次而愈。
遵此法诸病遵此推法。
无不良诸症无不见效,不可妄自更改穴位。
遍身潮遍身潮热而皮肤不滑润,是汗脉未动,分阴阳以两大拇指,从掌根向两旁分推,为分阴阳,能分寒热,平气血。
拿列缺列缺穴在掌根腕踝两侧的凹陷处,用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拿之。
汗出良汗出即愈。
五经穴即五指根纹来回推之,开脏腑寒火,肚胀良治腹胀便结效佳。
水入土运水入土自小指根向坎宫推之,土者指脾胃,水者指肾水。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

徐谦光奉萱堂药无缘推拿恙自推手辨诸恙定真穴绘图彰上疗亲下救郎推求速惟重良独穴治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分年纪从吾学立验方宜熟读勿心慌治急病一穴良大数万立愈恙幼婴者加减量治缓症各穴量虚冷补热清当大察脉理宜详浮沉者表里恙迟数者冷热伤辨内外推无恙虚与实认真详字廿七脉诀讲明四字治诸恙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仔细详色红者心肺恙俱热症清则良清哪处心肺当退六腑即去恙色青者肝风张清补宜自无恙平肝木补肾脏色黑者风肾寒揉二马清补良列缺穴亦相当色白者肺有疾揉二马合阴阳天河水立愈恙色黄者脾胃伤若泻肚推大肠一穴愈来往忙言五色兼脾良曲大指补脾方内推补外泻详外泻良泻大肠立去恙兼补肾愈无恙若腹痛窝风良数在万立无恙流清涕风寒伤蜂入洞鼻孔强若洗皂鼻两旁向下推和五脏女不用八卦良若泻痢推大肠食指侧上节上往返推数万良牙痛者骨髓伤揉二马补肾水推二穴数万良治伤寒拿列缺出大汗立无恙吃惊吓拿此良不醒事亦此方或感冒急慢恙非此穴不可以良凡出汗忌风扬霍乱病暑秋伤若上吐清胃良大指根震艮连黄白皮真穴详俱此方向外推立愈恙倘泻肚仍大肠吐并泻板门良揉数万进饮食亦称良瘟疫者肿脖项上午重六腑当下午重二马良兼六腑立消亡分男女左右手男六腑女三关此二穴俱属凉男女逆左右详脱肛者肺虚恙补脾土二马良补肾水推大肠往返推久去恙或疹痘肿脖项仍照上午后恙诸疮肿照此详虚喘嗽二马良兼清肺兼脾良小便闭清膀胱补肾水清小肠食指侧推大肠尤往返轻重当倘生疮辨阴阳阴者补阳清当紫陷阴红高阳虚歉者先补强诸疮症兼清良疮初起揉患上左右揉立消亡胸膈闷八卦详男女逆运八卦离宫轻痰壅喘横纹上左右揉久去恙治歉证并痨症歉弱者气血伤辨此症在衣裳人著褡伊著棉亦咳嗽名七伤补要多清少良人穿褡他穿单名五痨肾水伤分何脏清补良在学者仔细详眼翻者上下僵揉二马捣天心翻上者捣下良翻下者捣上强左捣右右捣左阳池穴头痛良风头痛蜂入洞左右旋立无恙天河水口生疮遍身热多推良中气风男女逆右六腑男用良左三关女用强独穴疗数三万多穴推约三万无不良遍身潮分阴阳拿列缺汗出良五经穴肚胀良水入土不化谷土入水肝木旺外劳宫左右揉久揉良嘴唇裂脾火伤脾胃恙清补脾俱去恙向内补向外清往返推清补双天门口顺气血五指节惊吓伤不计次揉必良时摄良一百日即无恙上有火下有寒外劳宫下寒良六腑穴去火良左三关去寒恙右六腑亦去恙虚补母实泻子曰五行生克当生我母我生子穴不误治无恙古推书身首足执治婴无老方皆气血何两样数多寡轻重当吾载穴不相商少老女无不妥遵古推男女分俱左手男女同予试试并去恙凡学者领悟方加减推身歉壮病新久细思想推应症无苦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解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推拿基本原则:
1,上火揉手心穴位,受寒凉揉手背穴位,手背均为补阳。
(舌苔白则按手背穴,舌苔黄则用手心穴。
)推拿也要根据舌苔。
2,推拿时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手法轻为补,重为泄;慢为补,快为泄;推单数为补,双数为泄(如推几遍);向心脏方向推为补,离心推为泄。
3,三字经派推拿,3岁以下,均推左手,3岁以上,男左女右。
陈姥姥认为哪手方便推哪手,左右开弓亦可。
4,本身有重病的人,不要给别人推,耗阳气。
5,三字经派不许动心经,中指不能动,掐四缝穴除外。
6,给小孩推拿可以用淀粉、滑石粉、痱子粉,不用油推。
刮痧时可用油。
7,有毛病才推拿,没毛病时靠身体自行运转。
小孩推拿不可过于频繁,过多调动内气亦会引起紊乱。
捏积有病没病都可以做。
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解释
小儿特定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