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分析
说明文阅读分析尾段(句)的作用
![说明文阅读分析尾段(句)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091dd0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2.png)
说明文阅读分析尾段(句)的作用
一、答题思路
(一)结尾段与开头、题目比照,寻找结构关系
(二)结尾段与全文、主旨比照,理清二者关系
二、答题模式
(一)结构
1.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或与…相呼应,使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2.总结全文
3.揭示线索
(二)内容
1.概括(补充)…内容
2.篇末点题
3.突出事物…特点;突出…事理。
(三)中心
1.抒发…情感
2.画龙点睛,点明(揭示)…主旨;升华…主题;深化…中心
如果有环境描写
3.奠定…基调
4.渲染…气氛
5.烘托…心情
(四)写法
1.委婉含蓄,发人深省(令人深思、给人启示)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让人回味无穷
3.戛然而止,留下想象空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
4.运用…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三、模拟训练。
怎样阅读分析说明文
![怎样阅读分析说明文](https://img.taocdn.com/s3/m/3fcd8af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1.png)
怎样阅读分析说明文怎样阅读分析说明文第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
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
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
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第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
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
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有时一篇*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
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
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第三,分析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说明文三要素教学大纲对说明文的训练要求为:(1)能写简单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明确,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2)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和平实。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课件(共26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课件(共26张)](https://img.taocdn.com/s3/m/19f9dba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f.png)
7. 打 比 方 : 将 …… 比 作 …… , 生 动 形 象 地 说 明 了 说 明 对 象……的特征(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8.分类别:对……分别加以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 对象……的特点。 9.摹状貌: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0.画图表:直观明了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使人一 目了然。
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
简介
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阐明
事理的文章。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旨在介绍某一事 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旨在讲明事 因、物因。
常见题型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顺序的判断 3.分析说明文的结构 4.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5.品味说明文语言 6.综合素养考查
典例讲授
下面句中标红的词能删掉吗?请说明理由。 1.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 面平行。 ①不能去掉。 ②“几乎”说明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 ③去掉后意思变为“桥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与实际不符。 ④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2.我国每年被污染的食粮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这 段 文 字 的 说 明 对 象 是 ( 森林 ) , 它 的 特 点 是 (有吞吐功能)。
3.“山脚XXX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 尽,春夏秋冬最难分。”这是描画地处我国西部高原与 东部低山丘陵过渡区域和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的神农 架的一首古诗,写出了神农架生物资源丰富的特色。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神农架 ),它的特点是 (生物资源丰富)。
(列数字)
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
倾听水声,有的像凝视行人,千态万状,活灵活现。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cd7b6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0.png)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3)——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说明文语言的特点:①准确性、严密性;②生动性、形象性。
二、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品析说明文语言抓住准确性、生动性)①解释该词的一般意义,或确定该词在句中作用(修饰、限制、程度、范围、时间、推测、估计等)②结合文章内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该词在语境中的作用③扣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
④还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提问形式。
三、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答题模板题型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格式:1、先定性:”XX”一词表……(什么上的限制);再释词:是……的意思(用替换法)。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用:先“言下之意”:突出(表明)……;再“言外之意”:a、(可能)还有……的情况b、不排除……情况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题型二: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注意一下词语:a限定时间的: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b限定程度的: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c估计、推测的:大约、可能、左右等。
d限定数量的:多、有余、很少等。
e限定范围的: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之一等。
f限定频率的: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g限定主次d的:主要、重要题型三: 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格式:1、先判断:不能删去。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题型一)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题型四: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为什么?答题格式:1、先判断:不能换。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题型一)3、分析替换词的意思:如果换上”XX”词,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四、怎样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品析说明文语言抓住准确性、生动性)1、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分析
![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32d0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6.png)
造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 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 名列前茅。
雷区十 一 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
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 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解题要点:从原文找依据、找推断
其他雷区
答非所问(选项与题干在关系上并不相干) 偷换概念(选项中的词语同原文的词语不是
关键句主要包括表明文章主要 信息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 构层次关系的过渡句以及使用双 重否定、疑问语气的句子,这既 是命题者常做“手脚”之处,也 是解题突破口。
2、审读选项 圈定文段
先仔细阅读题目中四个选项, 然后再次阅读原文,弄清楚各个 选项内容都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 或区域,准确圈定出答题所需信 息的范围。
3、找准原句 提取信息
围绕每一个选项内容查找出文中相对应 的语句,然后筛选出与选项相关的有效信 息,并在筛选出的信息前标明题号及选项 号,例如与7题A项对应的原文就在该原 文前加上“7A”,依此类推,这样标记 筛选出的原文,在将选项与原文信息进行 比 较时就可以快捷地寻找到原文信息, 节省了答题时间,提高了解题速度。
【试题】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 误的一项是( )(全国卷第7题)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 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雷区四 主要和次要(主次不分)
解题要点:分清主次,仔细对比原文
真题探究5:
• 【对应文段】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 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 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 定……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 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 产生减压病……
说明文阅读 分析说明顺序,理清层次结构
![说明文阅读 分析说明顺序,理清层次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a113ec1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7.png)
说明文阅读分析说明顺序,理清层次结构作者:雷碧玉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0年第18期在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分析说明顺序亦是常见的考点。
常用的说明顺序大致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判定说明顺序,我们可以从说明对象入手,也可以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顺序。
通常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先后的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有标志性的方位词,而逻辑顺序通常会出现由主到次、由整体到部分等逻辑顺序的词。
常见题型有:1.文章第……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贯穿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它与说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考点一:文章第……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019·潍坊)自动驾驶塑造未来作为交通领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
20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警钟。
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的控制权。
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
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
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都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
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
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救车上的乘客还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选自《当代文萃》,有删改)考题:选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分析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要从分析文段的层次结构、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入手。
首先要弄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024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5e813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a.png)
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千古一虹——安澜索桥①由秦堰楼俯瞰而下,横跨岷江的安澜索桥就像一条拴连内外江的粗壮绳索,透过秦堰楼的飞檐斗拱,它孤立地悬于波涛汹涌的宽阔江面上,显得古意而单薄。
②这架看似简陋而粗犷的桥,堪与赵州桥齐名,系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赞誉为“巧思高艺”的中国五大古桥之一。
只是今天的安澜索桥,已非旧物,而是20世纪70年代因修建外江江闸,将索桥从鱼嘴位置下移百米,并改竹索为钢缆,改木柱桥墩为混凝土桩,改平房式桥头堡为大屋顶双层桥头堡,桥身也由原来的500米缩短为现在的261米,即便如此,重建后的安澜索桥,依然如飞虹挂空,形式别致,风采依旧。
③过去的安澜索桥是何容貌,今天我们只有从一些残存的老照片里寻找它的踪迹。
1905年,日本学者山川早水来到都江堰,用相机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安澜索桥的最早影像。
之后,德国建筑师、美国学者、美国探险家以及人文摄影家庄学本、孙明经等先后来到这里,从不同角度拍摄安澜索桥。
从中可以看出,至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安澜索桥,都还是以木桩桥墩为承托、以24根粗大竹缆横挂江面为桥梁、以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
④这样的风貌,与宋代大诗人范成大的描述几乎一致:“将至青城,再度绳桥,每桥长百二十丈,分为五架。
桥之广,十二绳排连之。
上布竹笆,攒立大木数十于江沙中,辇石固其根。
每数十木作一架,挂桥于半空……”不同的是,范成大时代的索桥桥面为“竹笆”而非木板。
⑤范成大还记述了行进桥上的惊险,“大风过之,掀举幡然,大略如渔人晒网、染家晾彩帛之状。
又须舍舆疾步,从容则震掉不可立,同行皆失色。
”尤记起我从鱼嘴分水堤到二王庙踱步索桥的情形:踏步上桥,那桥就晃悠起来,及至江心,或许是因为索桥上如织游人的步伐,桥的晃悠变为剧烈的晃荡。
⑥明末农民战争的战火从陕北迅速烧遍了四川,在这场战争中,安澜索桥亦未能幸免。
战火中的安澜索桥几乎焚毁殆尽,由于重建索桥需要巨大的物力人力,人们只好在索桥原址搭建渡口,用木船以渡两岸交通。
15第一章说明文阅读第3讲分析说明方法,赏析特色词句
![15第一章说明文阅读第3讲分析说明方法,赏析特色词句](https://img.taocdn.com/s3/m/08a367a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f.png)
题例精析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 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 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超出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 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 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知识要领
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①对应词答题法。比如“大 多数”对应“少数”,“大部分”对应“少部分”,“主要”对应“次要”, “经常”对应“偶尔”,“一般”(或“通常”)对应“特殊”等。解题时,题 目中出现了“体会上述每组中其中一个词的准确性”,答题时就可以用其中 对应的另一个词作答。例如,题目中出现了体会加点词“大多数”的准确性 时,可以这样答题:这样写,说明还有“少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②四步答题法。第一步,解释该词的含义;第二步,分析运用该词有什么 好处;第三步,分析去掉该词后句子意思会产生什么变化;第四步,用“这 样写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句式作结。
题例精析
1.第②自然段在介绍基因武器时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答案
题例精析
点拨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 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 引用等。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 更通俗易懂。“基因武器是生物战剂的第三代武器,也叫遗传工程 武器或DNA武器,……而制造成生物武器”,这段文字解释了基因 武器,通俗地说明了基因武器的制造原理及特点。
说明文阅读分析标题的作用
![说明文阅读分析标题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de7193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c.png)
说明文理解标题含义分析其作用一、答题模式(一)内容:1.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理解表层含义。
(1)词语的指代义(2)点明说明对象(事物、事理)(3)揭示说明对象特征(4)概括说明内容2.理解其深层含义。
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
(二)结构:线索、照应、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三)情感:1.表达了作者(人物)…的感情2.揭示(点明)了…的主题(四)写法: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方面的表达效果。
二、核心注意(一)快速准确记忆标题作⽤。
(二)看到标题,能够准确找到相关作⽤。
(三)组织语⽤规范,要点全面。
三、演练(一)天赐良“源”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
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
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
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
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
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
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
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专题06 说明文阅读鉴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上海专用)解析版
![专题06 说明文阅读鉴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上海专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92736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0.png)
主题三现代文阅读鉴赏专题06 说明文阅读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上海卷中考说明文阅读考察趋势分析一、题型分析近年来,上海卷中考说明文阅读的题型在不断变化。
从2016年的三篇短文到2017年的两篇短文加一篇新闻,再到2018年的一篇长文加一篇新闻,我们可以看出,题型在逐渐多元化,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也在逐渐全面。
二、考点分析1. 获取信息:这是说明文阅读的基础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文章中准确获取信息,并理解其含义。
2. 概括内容:考生需要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文章进行概括和总结。
3. 推理判断:要求考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结合上下文进行推理和判断,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4. 评价观点: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需要考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5. 联系实际:将文章中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考察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趋势分析1. 重视基础:从近几年的真题中可以看出,上海卷中考说明文阅读越来越重视基础能力的考查。
比如对文章中关键词的理解、对作者观点的把握等,都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2. 强调思维:说明文阅读的考查已经不再仅仅是获取信息这么简单,而是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文章进行推理、判断、评价等思维活动。
这需要考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3. 关注热点:从近几年的新闻类阅读题中可以看出,上海卷中考说明文阅读越来越关注热点问题。
比如环保、科技、教育等都是热点话题。
4. 强调应用:说明文阅读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查,而是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比如对文章中提到的某个方法或策略进行解释或说明,让考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等。
四、备考建议1. 打好基础:说明文阅读的基础在于词汇和语法。
考生需要掌握足够的词汇量,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要熟悉语法规则,能够正确使用语法。
中考说明文阅读中概括题重难点+例题分析
![中考说明文阅读中概括题重难点+例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a30f8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1.png)
中考说明文阅读概括重难点一【理解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是说明文阅读的粗读阶段,主要任务是把握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说明内容,有的从全文的角度理解,有的从某一段落中理解。
大多是全文或某段落中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说明的事理。
对于说明文主要内容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主要)内容。
而说明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在说明文全文或某一段落的总写的语句中,有的在文章的标题中。
例如: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分析:一句话概括段意,我们首先找到该段落中心句(一般在句首或句尾),如果没有中心句,我们根据内容进行摘抄整理归纳。
这一段第一句话就是该段中心句,(2)另一种是具体指出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说明了有关事物的哪些事理。
如下面这段文字:此外,载人宇宙飞船还要采取如下措施以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一是环境控制措施,主要作用是调节舱内和航天服内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保证宇航员所需要的氧气量、通风量、用水量,并吸收和处理废物。
二是人工控制措施,主要是在自动系统失灵的情况下,由人参与操作和控制飞船,处理应急状态下的一些情况,免生意外。
三是安全返回措施,主要是确保宇航员安全返回。
这除了设置可靠的防热保护层保护返回舱不致被烧毁外,还要使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装置非常有效,以保证宇航员的身体能够承受;同时还要提高落点精确度,以便及时发现宇航员。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561d4624a1c7aa00b42acb48.png)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之宇文皓月创作一、如何找到“说明对象”方法一:看题目,很多题目都暗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二、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三、如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罕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引用说明、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8)引用说明:引用××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引用说明应用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四、如何分析“说明的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更。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实质、特征—局部、总—分。
五、如何分析“说明的语言”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例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 公里以内、里氏 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发生的震荡波引起的。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是什么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dfcbe1d9b89680202d82565.png)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是什么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是什么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2一、如何找到“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二、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
对此类题目,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45 说明文阅读之分析文本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
![考点45 说明文阅读之分析文本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https://img.taocdn.com/s3/m/dc7706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2.png)
中考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十分频繁,这对考生有两方面的要求:1.会准确判断常用常考的说明方法。
2.理解每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和正确掌握其答题的模式。
考生应在平时加强对常用说明方法的认识,把握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术语进行答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与目前应用广泛的GPS相比,我国的北斗系统起步晚了整整20年,但在技术上并没有落后很多。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说,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并且还有提高的空间。
在亚太地区,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不输于GPS。
【材料二】简单来说,如果手持北斗导航终端,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还能通过导航卫星将自己的位置信息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救援者。
例如,如果有人在野外迷路,又无法用手机、对讲机与外界联系,就可以用北斗导航终端测出自己的位置,向卫星发送短信,卫星再将短信传给救援者,这是GPS导航仪无法完成的工作。
在前不久发生的雅安地震中,基础设施和通讯设施全部被破坏,地震灾区的部分地段成为“孤岛”。
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专门为救援部队紧急配备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终端机。
利用北斗的定位和短报文功能,救援部队实现了各点位之间、点位与指挥部之间的信息联络。
【材料三】北斗导航:推进自主研发实现多项技术创新突破在系统顶层设计中,采用星间链路进行星间测距、授时和数据传输,并采用最为先进的Ka频段相控阵天线技术,在提高传输速率的同时,确保测距精度优于1厘米,使卫星和卫星之间、卫星和地面站之间成为互相连通的网络,实现一星通全网通——这是目前世界上在轨卫星系统最先进的星间链路技术。
同时,要服务全球,就要和其它卫星导航系统同台竞技,我们必须在性能和服务水平上做到世界一流。
说明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说明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49f82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c.png)
说明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摘要:一、阅读说明文的重要性二、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方法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分析说明顺序3.关注说明方法4.理解语言准确性三、说明文阅读的技巧1.筛选关键信息2.辨析相近概念3.归纳内容要点4.分析作者观点态度正文:在各类考试中,说明文阅读理解题型一直是重点考查的内容。
为了提高答题效率和正确率,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说明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大家在说明文阅读中取得好成绩。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阅读说明文的重要性。
说明文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严谨性,通过说明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丰富的事实、现象和原理。
在考试中,说明文阅读题目往往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因此,熟练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答题能力。
接下来,我们要学会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方法。
首先,要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捕捉文章中的主题句、关键词,以便准确理解说明对象。
其次,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通常有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等,了解这些顺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
再次,关注说明方法。
说明文作者常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手法来阐述观点,我们要学会识别这些手法并理解其作用。
最后,理解语言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我们要学会从词语、句子等方面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应该掌握一些说明文阅读的技巧。
例如,筛选关键信息,把握文章主旨;辨析相近概念,以免混淆;归纳内容要点,确保答题完整;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文章内涵。
总之,说明文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查,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说明文阅读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其作用
![说明文阅读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ad60b9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f.png)
说明文阅读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其作用一、什么是说明顺序说明顺序: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二、说明顺序分类(一)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二)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的说明顺序。
(三)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等。
三、合理选择说明顺序的标准(一)与说明对象有关。
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过程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或者景点的,用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道理,如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二)与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关。
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来写,用合适的说明顺序有利于凸显说明对象的特点。
如《大自然的语言》,整体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但具体写影响物候因素的部分,则采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根据影响力度的大小,分别从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又如《故宫博物院》,整体是空间顺序,具体写三大殿时,采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中国石拱桥》主要采用逻辑顺序,但在介绍中国石拱桥历史时,则采用了时间顺序,让读者能大致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
四、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一)排列内容次序(二)借用关键词句(首先,其次,然后,最后)(三)恰当运用序数词(四)参照具体事物(五)根据不同类型1.建筑物类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安排。
建筑物指亭台楼阁、道路桥梁、商厦场馆等,其说明要点是要把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布局准确地介绍清楚,一般采用从南到北、由上而下等的空间顺序。
2.事物演变类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安排。
介绍某一事物的演变、进化过程,运用时间顺序能将其复杂的变化过程介绍清楚。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情分析及知识讲解课件(共27张幻灯片)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情分析及知识讲解课件(共27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5ba8af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0.png)
考点五:标题 题型13:说明文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答题技能: (1)点明本文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2)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从修辞入手。一般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作用是生动形象。 (4)吸引读者。
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像、好像、有如、犹
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 如
易懂。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 通过描摹……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说明
辞,有的像……有的 了事物(事理)……的特征,使文章生动
像……
活泼。
用列图表的方式对数字、步骤等加以
表格、柱状图、箭头 对照说明,非常直观、简明、形象地
第二,抓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中心句和过渡句)。不少文章有 集中陈说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即中心句),或者提示文章层次 内容的句子(过渡句)。阅读时必须将它抓住。如《中国石拱桥 》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一些关键句“这种桥不但情势优美, 而且结构坚固”、“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的石拱 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句子都概括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标志
作用
通过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 例如、比如、据说、
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 譬如等
更有说服力。
数词、确数、约数、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
小数、分数、百分数、 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
度数、倍数
更有说服力。
比、而、相对于、 较……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 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
【阅读理解】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33fa3ac31b765ce04081406.png)
【阅读理解】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建议收藏考点一把握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中考常考题型1.简要概括全文或者某段的说明内容。
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的作用。
■阅读方法解密1.说明对象是指文章介绍的某种事物或事理;说明内容主要包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内容概括法:(1)概括全文说明内容基本步骤:①确定说明对象;②找段首中心句,如没有,需要准确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③归纳整理,用规范的语言简洁作答。
(2)概括某段说明内容的步骤:①找出某段的中心句,(段首,段尾,段中);②整合中心句,提取关键词,归纳概括。
【对应题型1】3.说明对象判断法:说明对象是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判断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看题目:物名性的标题,标题即说明对象。
②看首段:第一段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
③看首括句或中心句:段首概括句或中心句往往揭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对应题型(2)】4.说明对象特征概括法: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直接从文中找:找题目中的修饰语、段首的总括句和结尾的总结句。
②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对象特征不明显的,需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对应题型(3)】5.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明文标题的作用有:交代说明对象;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表达上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果标题是设问句或疑问句则起到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
答题时要联系具体说明内容和标题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
【对应题型(4)】考点二理清说明顺序■中考常考题型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选文(某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3.从结构上看某些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或者连续的几个段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的?■阅读方法解密说明顺序判断四法:理解词判断说明顺序是中考常考的内容之一。
说明文阅读分析词句可否替换
![说明文阅读分析词句可否替换](https://img.taocdn.com/s3/m/cef03cc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f.png)
说明文阅读分析词句可否替换一、修饰限定性的词语例举(一)表估计或推测:也许、可能、大概大约左右好像(二)限制时间:目前近二十年迄今(三)限制程度:很、非常比较几乎(看语境)(四)限制范围:之一单单根据不完全统计主要(看语境)(五)表依据:根据科学家推算长期研究实践证明(六)表频率:指一般情况下,并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常常经常(七)表强调:(根据语境判断,不要死记)只要竟只有甚至几乎仅仅(八)表数量:多余二、解题方法:(一)找出逻辑关系(一致性、对应性、紧密性、搭配习惯、生活实际)(二)注意时空顺序(三)查看结构关系(并列式、选择、转折、层进式、总分式)三、解题步骤(一)判断:…词句比…词句好,不能替换。
(二)释词:分别解释词语含义。
1.该词(句)的表层义(本义)这个词(句)表层义是(原指)…2.该词(句)的深层义(语境义。
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感情色彩、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等。
)(1)比喻义(2)引申义(3)象征义(4)色彩义(爱憎分明,褒贬明显)(5)言外之意这个词(句)深层义是(这里指)…(三)析句:分析不能替换的词句的作用(表达效果)。
若换成…则不符合句意(文意)。
1.结构照应、过渡、作铺垫、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情感(人物:品质、心理、性格、情感。
其他:中心、哲理、观点。
)(1)表达了作者(人物)…的感情(2)突出了…的主题3.写法(1)用词:表现力丰富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
①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什么+怎样)②形容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什么+怎样)③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准确地写出了…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什么+怎样)④叠词:丰富…含义,渲染…气氛,亲切逼真,增强意韵。
(2)句式变化①双重否定:语气强烈。
②整散结合:行文活泼,起伏跌宕。
长短结合,长句严密,短句有力。
增强语气、语势。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说明文答题技巧(附例题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说明文答题技巧(附例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d3f1f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f.png)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说明文答题技巧(附例题分析)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题型一:辨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或几个句子,要求辨别这些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首先,理解并熟记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等常见说明方法的定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其次,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联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因为任何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说明某一内容服务的。
题型二: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这种题型的命题形式为:文中“……”这句话中“……”一词能否删去﹖请简要说明原因。
而要求删去的词语多数是表示程度、数量范围或性质的词语,如“可能”、“一般”、“大约”等词。
解答这种题型可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回答“否”或“不能”;第二步,解释要删去的词语的意思;第三步,联系原文分析删去该词语之后句子意思的改变。
题型三:分析说明文的句子作用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段,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这种题型解法很简单: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
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下文;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题型四:提出说明文说明的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开放性强,要求针对文中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或应对措施。
命题的形式通常有:①应如何正确看待或防范“……”﹖请你略作分析。
②从上文对“……”的说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③针对文中所提到的“……”问题,请你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有:(1)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的。
我们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答题。
(2)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 考点之四、说明顺序 类型:
•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 顺序。⑴空间顺序:⑵时间顺序:⑶逻辑顺序:
•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
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考题:
• 7.阅读文章第(2)----(7)段,说说作为新 的油脂资源,微藻具有哪些特点。(3分)
错误答案:古老、种类繁多、可用简单物质快 速生长、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生活污水……
• 错误原因:学生对信息提炼的态度很随意,考 虑不周全,答案不完整,甚至没看题目要求。
• 正确答案:分布广泛、生长快速、能合成大量 油脂、不占用耕地、净化污水……
解题技巧:这类题的解题先要作出判断, 然后分析词的本义及在文中的作用,进而分 析去掉后的表达效果,最后答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 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说说划线词语 “可能”的表达作用。
作用:“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 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加 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阅读分析
题目:《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考题:
• 7.阅读文章第(2)----(7)段,说说作为 新的油脂资源,微藻具有哪些特点。(3分)
• 概括题
• 8.第(4)段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 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 二氧化碳。
• 语言品析题
• 9.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原句好在哪里?
• 考点之二、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 “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 “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 么样的意思就 周密性、科学性。
•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 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词能否去掉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中”大
多”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 “大多”表示大部分是这样, 但也不排除有不引用活水的情况。用在这 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 考点之一、概括信息
•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 对策 :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 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 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 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 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 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 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 合。
• 10.阅读下列相关链接材料,结合全文内容 谈谈你的发现(至少写出两点)(4分)
• 错误答案:中国资源浪费严重,发现了浅 层地温能。
• 错误原因:开头套话没有;审题不清;答 题关键点没有概括出来。
• 正确答案:通过阅读全文和资料一二,我 发现:1、能源逐渐面临枯竭的危机,人类 过度开发利用也是原因之一。2、我国高能 耗行业比其他国家高出很多。3、随着科技 发展,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找到了新的能 源替代品。
4 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 使说明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5下定义:准确科学的阐述了--------------的本质特点。 6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的(某一 ------ )特征。 7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的特点。 8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 考点之三、说明方法
•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 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 的作用?
•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 用具体回答。
•说明方法品析题
• 10.阅读下列相关链接材料,结合全文内容 谈谈你的发现(至少写出两点)(4分)
• 资料链接题
题号 考查内容
分值
7
概括题
3分
8
语言品味题
3分
9
说明方法辨析题 4分
10 资料链接题
4分
得分 2.62 2.06 3.33 3.14
难度值 0.87 0.71 0.83 0.78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 8.第(4)段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 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 二氧化碳。
错误答案:“约 ”表示“大概”,表示肯定, 影响说明文准确性.
错误原因:没有表态,没有结合文章具体内 容分析. 正确答案:不可以,“约”是“大概”意思, 说明每培养1吨微藻大概需要消耗二氧化碳 2吨,去掉表示很肯定,不符合实际,这个 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考点之三、说明方法
• 回答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
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特点。”
说明文的方法及作用提示:
1 举例子:具体真实的说明了说明的对象-----的特点。
2 作比较:突出说明了------------- ----------的特点。
3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 9.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原句好在哪里? 错误答案一:原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说 出了微藻的多种好处. 错误答案二:原句运用了列数字说明了微藻含 油量高.
错误原因:不会辨析说明方法;不知道说明方 法的作用;不会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谈.
正确答案:原句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 方法,更突出具体地说明了微藻含油量高、油 脂产率高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