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纠正幼儿哭泣的方法教学设计
幼儿园哇哇大哭现场教案
幼儿园哇哇大哭现场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哇哇大哭现场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在适应幼儿园环境时,减少哭泣和情绪失控的现象。
2.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
3. 培养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打开话题:与幼儿一起回顾他们进入幼儿园时的感受,询问他们是否有过哭泣的经历。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历。
主体活动:2. 观看视频或演示:播放一个关于幼儿园适应的视频或老师扮演幼儿哭泣的情景,让幼儿观察和讨论这种情况下的行为和情绪表达。
3. 情景模拟:在幼儿园环境中选择一个角落,将其中一个幼儿扮演哭泣的角色,其他幼儿扮演老师和同学。
引导幼儿围绕如何安慰和帮助哭泣的幼儿展开讨论,并进行角色扮演。
4. 情绪表达练习:为幼儿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绘制了不同的情绪表情。
请幼儿选择一张卡片,并描述这个表情代表的情感。
然后,让幼儿模仿这个表情,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表达这种情绪。
5. 情感认知游戏:准备一些有关情感的图片或卡片,例如笑脸、哭脸、生气的脸等。
将这些卡片分发给幼儿,然后播放一段音乐。
当音乐响起时,幼儿开始表演与自己手中卡片所代表的情感相符合的动作或表情。
总结活动:6. 情感分享: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情感管理技巧和如何帮助他人情感表达的经验。
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情绪,了解情绪的表达方式对于建立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7. 家庭延伸活动:提供一份家庭活动指南,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的活动,以加强家园合作。
教案评估:观察幼儿在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记录幼儿对于他人情感的关注和帮助的能力。
根据观察结果,制定个别计划,为那些需要额外支持和指导的幼儿提供帮助。
教案扩展:为幼儿园建立一个情感表达角落,提供各种表情卡片和情感表达工具,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的活动。
定期组织情感教育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
如何对待哭闹小孩教案
如何对待哭闹小孩教案
教案标题:如何对待哭闹小孩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哭闹小孩的原因和需求
2. 学习有效的对待哭闹小孩的方法
3. 培养耐心和同理心
教学内容:
1. 哭闹小孩的原因分析:饥饿、疲劳、不适、情绪等
2. 对待哭闹小孩的方法:安抚、倾听、提供需求
3. 耐心和同理心的培养: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一个小孩哭闹的场景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哭闹小孩的原因和他们的需求
2. 分析:讨论哭闹小孩的可能原因,如饥饿、疲劳、不适、情绪等,并探讨如何有效对待哭闹小孩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对待哭闹小孩的情境,学习如何安抚和倾听
4. 总结:总结有效的对待哭闹小孩的方法,并强调耐心和同理心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哭闹小孩,尝试应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对待,并记录反馈
教学评估:
1. 角色扮演表现
2. 作业反馈记录
教学资源:
1. 角色扮演道具
2. 课堂讨论案例
教学延伸:
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对待哭闹小孩的经验和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社区实践,去托儿所或幼儿园帮助照顾小孩,实践课上学到的对待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哭闹小孩的需求和情感表达,学会有效对待哭闹小孩的方法,培养耐心和同理心,提高对小孩的照顾能力。
幼儿园幼儿爱哭怎么办教案
幼儿园幼儿爱哭怎么办教案1. 背景介绍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幼儿爱哭的情况。
对于这些爱哭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控制情绪,培养他们健康的情绪表达能力。
本教案旨在介绍一些针对幼儿爱哭的解决方法和教学活动。
2. 解决方法2.1 观察和了解在面对爱哭的幼儿时,我们首先需要观察和了解他们的行为背景和情绪变化。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分析他们哭泣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2 情感沟通和幼儿进行情感沟通是很重要的一步。
我们要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2.3 情绪调节帮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是关键的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他们控制情绪:•深呼吸: 引导幼儿深呼吸,通过缓慢而深沉的呼出和吸入来平复情绪。
•自我安慰: 鼓励幼儿使用一些安慰的话语或动作来安抚自己,例如拥抱自己或告诉自己一些积极的话。
•情绪管理工具: 引入一些情绪管理工具,例如情绪图表或情绪应对卡片,帮助幼儿识别和管理不同的情绪。
3. 教学活动3.1 感受音乐通过音乐,引导幼儿表达情感和释放情绪。
可以让幼儿用肢体语言配合音乐的节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他们感受到音乐给予的喜悦和放松。
3.2 绘画疗法绘画是一种很好的情绪表达方式。
为幼儿提供绘画材料,让他们自由绘画,从中发现和表达内心的情感。
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不同情绪对应的颜色和形状。
3.3 情景模拟游戏通过情景模拟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不同情感状态。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失落的小猫找妈妈”的情景,让幼儿扮演小猫,体验到失落、害怕和安慰等不同情绪,并引导他们了解和表达这些情绪。
4. 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来进行评估。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影响和改善情况。
小班哭闹的解决方法教案
小班哭闹的解决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班幼儿哭闹的原因和表现。
2.掌握小班幼儿哭闹的解决方法。
3.培养教师处理小班幼儿哭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小班幼儿哭闹的原因。
2.掌握小班幼儿哭闹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教师处理小班幼儿哭闹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案、幼儿哭闹的案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播放小班幼儿哭闹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幼儿哭闹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幼儿哭闹的原因。
2.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小班幼儿哭闹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情绪不稳定、生病、饥饿、疲劳、不适应新环境等。
然后,讲解小班幼儿哭闹的表现:哭闹、翻白眼、摔东西、撕扯物品等。
3.解决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小班幼儿哭闹的解决方法:(1)情绪安抚:教师可以采取抱抱、安慰、逗笑等方式安抚幼儿的情绪。
(2)交流沟通:教师可以和幼儿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想法。
(3)引导转移注意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转移注意力,例如给幼儿讲故事、唱歌、玩游戏等。
(4)解决问题:如果幼儿哭闹的原因是因为生病、饥饿、疲劳等,教师需要及时解决幼儿的问题。
4.实例分析教师向学生展示小班幼儿哭闹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幼儿哭闹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5.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幼儿和教师,练习处理幼儿哭闹的情境。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小班幼儿哭闹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幼儿,多与幼儿交流沟通,提高处理幼儿哭闹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小班幼儿哭闹的情况,写出自己的观察和解决方法。
八、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
幼儿园不要哭教案范文
幼儿园是孩子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接受启蒙教育,开始学习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在孩子们刚入学时,往往会出现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不少孩子会哭,这让很多家长、老师都很烦恼。
其实,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情绪,让他们在幼儿园里更好地适应环境,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关于幼儿园不要哭的教案。
一、阅读绘本教给孩子们适应环境的方法阅读绘本可以让孩子们借鉴别人的经验,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
老师在幼儿园开始时可以邀请孩子们坐在一起,一起看绘本,让孩子们理解有很多其他孩子和动物,也都会担心和害怕,这不是一种罕见的感觉。
在朗读绘本时,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孩子们的情感,这样更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的情绪被认同和理解了。
读完绘本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们探讨书中的情节,借此机会引导孩子们了解教师的角色,让他们知道老师是会帮助他们的。
二、角色扮演教给孩子们如何面对陌生环境角色扮演是另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增加孩子们面对陌生环境的自信心。
老师可以扮演幼儿园的一个角色,也可以扮演孩子们的父母或者家长的角色,引导孩子们怎样应对问题。
比如,老师可以扮演一名家长,带着孩子们参观幼儿园,向他们介绍幼儿园的环境以及哪些事物是他们可以玩的。
让孩子们感受到环境的熟悉和温馨,尽量减轻当天适应疲劳。
当一天结束时,让孩子们评估这次体验的印象以及感受,并帮助他们识别什么是新的、什么是熟悉的,让他们意识到已经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三、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是教导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好方法。
如果孩子们不舒服或有些不安,老师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可以向老师表达他们的情感,这样老师才能知道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孩子们的健康、身心做到全方位的关注。
在孩子们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安排学生们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抒发情感,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四、定期评估和观测孩子们的表现定期评估和观测孩子们的表现是教师了解孩子们适应新环境状况的必要途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宝宝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宝宝哭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宝宝哭引言: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宝宝哭闹的情况。
了解宝宝哭的原因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只有了解到孩子们哭泣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保障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因此,在大班科学教学中引入关于宝宝哭的科学教案,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宝宝情绪,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宝宝哭泣的原因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 学会正确应对宝宝哭泣的方法。
3. 培养宝宝的情绪控制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1. 哭泣是宝宝表达情感的方式活动一:观察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在教室环境中设置不同的情景,例如模拟宝宝不舒服、被伤害、生气等情况,让孩子们观察不同情感下宝宝的表情和行为。
通过观察、讨论,帮助孩子们理解哭泣是一种宝宝表达情感的方式。
2. 哭泣的原因活动二:感受不同原因导致的哭泣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常见的宝宝哭泣的原因,如饥饿、疲劳、害怕、无聊等。
然后让他们通过身临其境的模拟体验,感受不同原因导致的哭泣。
通过情境的创设,帮助孩子们理解不同原因会引起宝宝哭泣的情况。
3. 如何应对宝宝哭泣活动三:角色扮演与探讨分角色组织活动,让孩子们轮流扮演宝宝和教师,模拟哭泣和应对的场景。
之后,通过讨论和引导,帮助孩子们总结出正确应对宝宝哭泣的方法,例如:安慰宝宝、寻找问题原因、给予适当的关爱和安抚。
4. 培养宝宝的情绪控制能力活动四:情绪表达绘画给孩子们提供各种颜色的画笔和纸张,让他们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情感逐渐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分享给其他宝宝。
三、教学方法及流程:1. 观察在教室环境中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孩子们观察不同情感下宝宝的表情和行为。
2. 感受通过身临其境的模拟体验,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原因导致的哭泣。
3. 角色扮演与探讨分角色组织活动,让孩子们轮流扮演宝宝和教师,模拟哭泣和应对的场景。
4. 绘画分享让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分享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
幼儿园孩子爱哭泣怎么办?情感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孩子爱哭泣怎么办?情感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孩子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小天使,但是很多父母发现他们的孩子
经常会在幼儿园哭泣。
这时候,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需要理性观察、适时引导,帮助孩子逐步掌握情绪与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
以下是一
例幼儿园情感教育案例分析。
小李是一名三岁的男孩,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较强的情感表达能力,但
因为家庭环境较为单薄,小李经常会在幼儿园哭泣,比如有时候因为
吃不到喜欢的饭菜、有时候因为与同学争抢玩具而受到惩罚,都会使
小李情绪失控,哭泣不止,直到老师的安抚和陪伴下才缓和下来。
幼儿园的老师们针对小李的一些异常情绪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综合考虑了社交、情感、认知等多个因素,决定采取温馨关爱、感性
引导的方式,积极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交流:在幼儿园,老师们经常引导小李和其他同学进行情感交流,例如:当小李哭泣的时候,老师会问他:“你为什么哭了?是不是很
难过或者很想家了?”然后,老师通过认真倾听和合理反应,帮助小
李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情感表达:幼儿园的老师们也鼓励小李和其他同学自由地表达情感,比如通过画画、讲故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此帮助孩子们培养积极的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认知:老师们还鼓励小李认知自己的情感,并提醒他在复杂情境中适时调节情绪,帮助他掌握情绪调节技巧,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综合来看,幼儿园的情感教育帮助小李逐步掌握情绪与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也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支持,逐渐变得自信、勇敢、成熟。
同样,家里的父母也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情感认知、情感交流等方式来帮助孩子逐步掌握情绪与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
小班入园哭泣场景教案设计
小班入园哭泣场景教案设计•引言•哭泣场景分析•教育策略制定•教案实施步骤•教案实施效果评估•总结与展望引言教案背景小班幼儿初次入园,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和不安全感。
哭泣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适应新环境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针对小班幼儿入园哭泣的情况,设计一份专业的教案,帮助老师有效应对,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让幼儿了解幼儿园是一个安全、有趣的地方,能够结交新朋友、学到新知识。
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减少分离焦虑,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
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学会用积极的方式表达情感,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
教学目标哭泣场景分析场景描述幼儿刚入园时,通常是在早上或下午接送时段。
幼儿园门口或教室内,幼儿与家长分离的区域。
幼儿、家长及幼儿园教师。
幼儿因不愿与家长分离或适应新环境而哭泣。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分离焦虑新环境适应生活习惯改变人际交往压力幼儿哭泣原因01020304幼儿对家长的依赖性强,不愿与家长分离,产生焦虑情绪。
幼儿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从而产生恐惧和不安。
幼儿园的生活规律与家庭不同,幼儿需要适应新的生活习惯。
幼儿需要与新同学和教师建立关系,可能会感到压力和不安。
心疼和不舍焦虑和担忧期望和信任配合和支持家长反应与态度家长看到孩子哭泣会感到心疼和不舍,可能会犹豫是否让孩子继续留在幼儿园。
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同时信任幼儿园和教师能够处理好孩子的情况。
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以及是否能适应新环境。
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幼儿园和教师的工作,支持孩子适应新环境和与新同学建立关系。
教育策略制定在教室中布置温馨、舒适的角落,如软垫、毛绒玩具、小帐篷等,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感满满的空间。
温馨环境营造对于哭泣的幼儿,老师可以适时给予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传递关爱与温暖。
身体接触安抚用柔和的语气和幼儿交流,告诉他们老师在这里,会陪伴他们,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
娃娃在哭泣礼仪教案
娃娃在哭泣礼仪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娃娃的情绪和感受,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情感;2. 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娃娃在哭泣的情况,养成尊重、关心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娃娃哭泣时的应对方式,如何安慰哭泣中的孩子,引导孩子情绪的起伏变化。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礼仪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礼仪。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具: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礼仪场景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PPT讲解:可以使用PPT等软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有声读物:选取一些有关礼仪的故事、绘本等有声读物,让学生通过听故事学习礼仪知识。
4. 视觉资料: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礼仪的图片、海报等视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礼仪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运用故事讲解和绘本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加深对礼仪的理解;2. 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礼仪,增强学习的趣味性;3. 使用多媒体教具和PPT讲解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展示一些实际的礼仪场景图片或者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礼仪的应用。
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娃娃是班级里的小伙伴,他们和我们一起学习、玩耍。
若娃娃遇到困难或伤心事,我们应如何回应,如何安慰他们。
2. 情境创设(10分钟)通过绘本或故事的形式,创设一个娃娃因为某种原因哭泣的情境。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娃娃的感受,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思考。
3. 互动环节(15分钟)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与娃娃互动。
让学生学会倾听娃娃的感受,理解他们的情绪,并学习安慰他们的方法。
4. 实验、操作环节(15分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参与礼仪实践。
比如:模拟安慰娃娃、给娃娃道歉等场景,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礼仪重要性的理解。
5. 总结环节(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礼仪。
幼儿园孩子闹哭怎么办教案
幼儿园孩子闹哭怎么办教案概述孩子在幼儿园里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哭闹,而这也会影响到其他孩子的情绪,教师在此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缓解情绪,让孩子恢复快乐的心情。
本教案将介绍幼儿园中孩子闹哭时,教师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安抚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需求,以及引导孩子适应新环境等方面。
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应能够:1.了解孩子闹哭的原因;2.掌握安抚孩子的技巧;3.理解关注孩子需求的重要性;4.掌握引导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方法。
前置知识•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幼儿心理学知识。
操作步骤步骤一:了解孩子闹哭的原因孩子闹哭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例如:生理原因、情感原因、环境原因等。
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
步骤二:安抚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哭闹时,教师需要第一时间去安抚孩子的情绪。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温柔地摸摸孩子的头,表示对孩子的关爱;•用柔和的声音对孩子说话,让孩子感到温暖和亲切;•让孩子自由发泄情绪,不要打扰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
步骤三:关注孩子的需求当孩子哭闹时,往往是因为遇到了问题,或者需要得到关怀和帮助。
所以,教师需要关注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者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关怀。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问孩子有什么问题,听取孩子的诉说;•给孩子轻轻拍打背部,让孩子感到安慰;•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步骤四:引导孩子适应新环境孩子在幼儿园进入新环境时,往往会出现紧张和不适应的情况,这时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孩子适应新环境。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将孩子介绍给新环境中的其他孩子,帮助孩子建立新朋友圈;•陪伴孩子参与新环境中的活动,增强孩子的安全感;•给孩子一些适合年龄的玩具等,让孩子在新环境中感到快乐和舒适。
总结本教案主要介绍了在幼儿园中,当孩子遇到闹哭的情况时,教师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孩子的情绪问题,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我家孩子哭咋办教案
我家孩子哭咋办教案教案标题:帮助孩子有效处理情绪——我家孩子哭咋办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正确面对孩子的哭泣行为;2. 启发家长思考如何帮助孩子有效处理情绪,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3. 培养孩子有效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特定材料:一段关于孩子哭泣的视频或图片;2. 活动材料:白板、彩色马克笔;3. 辅助教具:情绪图表、情绪卡片(包括快乐、生气、悲伤等);4. 打印材料:家长手册、学生乐谱。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描述孩子哭泣的情境,引起学生与家长的共鸣。
b) 引导家长讨论:当孩子哭泣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认为孩子为什么会哭?c) 总结讨论结果,强调孩子的哭泣是一种情绪表达方式,家长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对孩子的情绪发展至关重要。
2. 知识传授(10分钟)a) 介绍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的概念,解释其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b) 使用情绪图表和情绪卡片,让孩子们辨认和描述不同的情绪,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表达情绪来得到支持与安慰。
3. 家长角色扮演(15分钟)a) 家长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孩子和家长的角色,来模拟孩子哭泣的情景。
b) 孩子们观察并给出家长角色的不同应对方式。
c) 引导家长讨论: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更好地处理孩子的情绪?4. 学生自我反思(10分钟)a) 学生在乐谱上标记自己最常经历的情绪,并思考一些触发这些情绪的事件。
b) 学生交流并总结:在这些情境下,你们经历了哪些情绪?你们会如何表达这些情绪?5. 教师指导与辅助(10分钟)a) 教师向家长提供一份家长手册,介绍关于帮助孩子有效处理情绪的建议和策略。
b) 教师提供情绪管理练习,并与家长们一同进行实践,让他们感受到正确支持和引导的重要性。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a) 回顾课堂内容,强调孩子情绪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在其中的角色。
b) 鼓励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学会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情绪需求。
幼儿园小朋友哭泣模式教案
幼儿园小朋友哭泣模式教案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启学习和成长之旅的第一步,但有时孩子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哭泣。
了解小朋友哭泣的模式,掌握适当的教育方法,对于促进他们情感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幼儿园小朋友哭泣模式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
哭泣模式分类在幼儿园环境中,小朋友的哭泣通常可以被归类为以下几种模式:1.生理需求不满足:例如饥饿、口渴、疲劳等。
2.情感需求不满足:例如因为分离焦虑或者缺乏安全感而哭泣。
3.注意力需求:例如希望别人关注自己、为自己提供帮助。
4.沟通需求:例如希望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反对意见。
教育方法1. 关怀和安抚当小朋友因为情感需求不满足而哭泣时,教师应该尽量提供关怀和安抚。
通过拥抱、轻声安慰和温柔的语言,让小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支持。
同时,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缓解情绪,逐渐恢复稳定。
2. 身体需求满足在小朋友哭泣可能是因为生理需求不满足时,教师需要识别出具体的需求。
例如,如果孩子饿了,及时给予他们食物。
如果他们口渴,为他们提供水或者温暖的饮料。
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小朋友的生理状况,以确保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3. 规划注意力活动小朋友有时会通过哭泣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合理规划一些注意力活动,帮助他们获得他人的关注。
例如,在集体活动中安排小朋友的特殊角色,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中心。
这样可以满足小朋友的情感需求,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 教导沟通技巧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们常常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反对意见。
为了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沟通,教师可以教导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
例如,教会他们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小朋友的问题,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结论小朋友哭泣是情感发展的正常表现,在幼儿园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通过了解不同的哭泣模式并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教师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小朋友的哭泣情况,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安慰哭闹的小朋友教案
幼儿园安慰哭闹的小朋友教案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表达情感。
2.通过游戏、歌曲等活动,让幼儿学会自我安慰,控制情绪,减少哭闹。
教学步骤:一、情感引导(5分钟)1.老师跟孩子们讨论情感的主题,比如喜怒哀乐等。
2.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感受,在介绍时,老师应向孩子们问及原因和感受。
3.根据孩子们的情绪,老师应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拿出相应方法解决。
二、阅读绘本(10分钟)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一本关于情感的绘本,如《小兔不能玩》、《生气了怎么办》等。
1.老师朗读绘本,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演示故事情节。
2.孩子们聚焦故事情节,感知其中情感,发表看法并记录下来。
3.根据孩子们的感受,老师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互动讨论,发现自己和其他的孩子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三、游戏互动(20分钟)在游戏中,老师应该注意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变化,通过游戏和互动关注孩子,让孩子感知到自己在意他们。
1.追逐游戏教师和幼儿们在一起玩这个游戏,环形追赶,最后被追到的人需要找到一个遮蔽自己的地方,老师可以采用“抱抱”这种形式,来安慰那些因为受到过度惊吓而哭泣的孩子。
孩子们玩追逐游戏时,会非常兴奋,但如果有孩子因为受到惊吓、畏惧而哭了,就需要老师去安慰那些孩子。
2.扮演游戏老师和孩子们可以一起扮演有关情感交流的角色,比如爸妈、宝宝和朋友等。
扮演游戏总体上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孩子们会兴奋并大声笑,但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个孩子因为某些原因出现哭泣,老师应该及时安慰那些孩子。
四、情感指导(15分钟)在这一环节,老师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在情感失控时自我劝慰、平静下来。
1.老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各种情绪描述,或者播放一些录音或视频,紧接着让孩子们模仿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们模仿过后,老师和孩子们讨论如何正确地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绪。
2.让孩子们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情绪控制方法,如深呼吸、闭眼冥想等。
3.教育孩子要学会自我劝慰,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说一些鼓舞人心、激励自己向前的话,让孩子认识到多年后他们仍有发现自己的情感崩溃时仍然能够应对。
1岁小孩哭闹教育方法教案
1岁小孩哭闹教育方法教案教案标题:1岁小孩哭闹教育方法(本教案适用于1岁左右的小孩,旨在帮助父母理解哭闹的原因,并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建立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
)引言:1岁的小孩正处于对外界的好奇和探索阶段,常常表现出哭闹的行为。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并寻找适当的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本教案旨在分享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帮助您处理1岁小孩的哭闹情况,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
一、了解哭闹的原因1.1 生理需求:小孩可能因为饥饿、口渴、疼痛、疲劳等生理需求而哭闹。
1.2 情绪表达:他们可能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通过哭闹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1.3 环境变化:新环境、新人际关系等变化可能引起小孩的不安和焦虑,进而表现为哭闹行为。
二、建立亲子关系2.1 给予关爱和安全感:为小孩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2 规律的作息时间:按时提供饮食、睡眠等,建立稳定的作息规律,有助于小孩情绪稳定。
2.3 亲子互动:积极与小孩进行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互动活动,增强沟通和情感交流。
三、哭闹时的应对方法3.1 满足生理需求:观察小孩是否饥饿、口渴或者需要换尿布等,及时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
3.2 使用安抚物品:适当给予安抚奶嘴、安抚玩具等,帮助小孩缓解情绪。
3.3 提供安全感:抱起小孩,轻轻拍打或摇晃,给予安慰和支持。
3.4 分散注意力:为小孩提供吸引注意力的玩具或活动,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减少哭闹。
3.5 调整环境: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降低刺激和压力,有助于缓解小孩的焦虑情绪。
3.6 给予赞扬和鼓励:当小孩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和情绪表达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育方法的注意事项4.1 长期性:教育方法需要长期贯彻,形成稳定的家庭习惯,并逐渐培养小孩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
4.2 耐心和理解:理解小孩的表达方式,耐心倾听和关注他们的需求,避免过度惩罚或急躁的表现。
幼教案例小班幼儿入园哭闹现象分析及处理
幼教案例小班幼儿入园哭闹现象分析及处理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入园哭闹现象的心理原因及影响;2. 学会运用情感调节策略,帮助幼儿缓解入园哭闹情绪;3. 掌握教师应对幼儿入园哭闹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幼儿入园哭闹的心理原因,设计合适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情感调节策略的运用,教师应对措施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案例教材;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小班幼儿入园哭闹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现象;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引发共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幼儿入园哭闹的心理原因,如分离焦虑、陌生环境恐惧等;分析入园哭闹对幼儿及家庭的影响,如影响幼儿适应、家长担忧等。
3. 案例分析(15分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探讨教师应对幼儿入园哭闹的措施;4.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一道关于幼儿入园哭闹处理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解答疑问。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6. 情感调节策略分享(5分钟)教师分享情感调节策略,如积极暗示、共情等;学生讨论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策略。
学生复述并记录。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入园哭闹现象心理原因:分离焦虑、陌生环境恐惧等影响:影响幼儿适应、家长担忧等2. 情感调节策略积极暗示、共情等3. 教师应对措施提前家访、创设温馨环境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幼儿入园哭闹的案例,设计应对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对幼儿入园哭闹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情感调节策略的实践运用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幼儿,了解他们的入园适应情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幼儿及家长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视频的选择和引导方式;2. 理论知识讲解中对幼儿入园哭闹心理原因的深入分析;3. 案例分析的深度和教师点评的精准性;4. 例题讲解中解题思路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5. 情感调节策略的实践应用;6. 教师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
整治爱哭的小孩教案
整治爱哭的小孩教案教案标题:整治爱哭的小孩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
教学内容:1. 了解爱哭行为的原因和影响。
2. 学习情绪管理的基本技巧。
3. 练习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方法。
4. 学习有效沟通和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爱哭行为的原因和影响。
2. 知识讲解: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讲解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的基本方法。
3. 情景模拟:设计情景,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的技巧。
4. 游戏互动:组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控制情绪、表达情感,并与他人合作。
5. 案例分析:讨论真实案例,分析其中的情绪管理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法。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情绪管理技巧,反思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并制定改进计划。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活动。
3. 游戏活动:设计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情绪表达、沟通技巧等。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评估学生对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情绪管理和沟通表达进行评估和反思。
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表达和沟通方式,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
同时,可以邀请心理专家或家长参与教学,共同关注学生的情绪健康和成长。
幼儿园小孩爱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范文(通用8篇)
幼儿园小孩爱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幼儿园小孩爱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孩爱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范文(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孩爱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害怕的事物,认识到勇敢的重要性。
2、通过各种脱敏训练使幼儿认识到变勇敢的方法。
活动准备:绘画纸;蜡笔;垃圾筒或纸箱。
活动过程:一、教师给幼儿讲述一件自己害怕的事情“昨天晚上,我在厨房里发现了一只老鼠、觉得好害怕呀!老师最害怕老鼠了,害得我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二、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害怕的事情或东西?”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幼儿轮流发言,互相讲解过去的经历,教师注意倾听。
三、教师提问“害怕好不好?这些东西真的很可怕吗?“你们想不想变得勇敢?”四、师幼讨论“怎样才会变得勇敢?”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1、多学习知识,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了解某些小动物和我们人类的关系。
2、每天对着镜子说“我最勇敢!”3、害怕时,自己对自己说:“我不怕、我不怕!”4、勇敢地把自己害怕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
五、绘画活动1、利用绘画纸和蜡笔画出自己害怕的东西或事情。
2、画好后,老师请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老师问:“咱不怕?”幼儿要大声回答:“我不怕!”反复数次。
3、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排好队,前方放置一个垃圾筒或大纸箱。
4、幼儿将手上的作品揉一揉,把害怕的东西或事物包在纸里头。
然后大家一起喊“一、二、三”,该幼儿将自己手中的纸团丢进垃圾筒或大纸箱,让幼儿大喊:“我不怕啦!”直至每个幼儿都投完为止。
六、老师组织幼儿说一说:“现在自己还害不害怕?”分享活动前后的心情改变。
活动延伸:大家一起收拾整理掉在地上的纸团及垃圾筒或大纸箱。
活动反思:在这次活动的开始,我首先问幼儿:“你最害怕什么?”结果我发现约有1/3的幼儿出现了害怕和怯懦的表情,全班的孩子都鸦雀无声,无人举手回答问题。
小班入园哭泣场景教案设计
小班入园哭泣场景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帮助小班入园儿童应对哭泣场景的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帮助小班入园儿童适应新环境,减少或消除因入园而产生的哭泣行为。
2. 培养儿童积极应对情绪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技巧。
3. 促进小班儿童与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案步骤:1. 情境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入小班儿童入园时的情境,让他们了解其他儿童可能会哭泣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情绪认知:- 教师可使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情绪表情,引导儿童辨认和理解这些情绪,并与他们讨论如何应对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3. 情绪管理技巧:- 教师向儿童介绍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例如深呼吸、数数或想象愉快的事情等。
教师可以示范并与儿童一起练习这些技巧,以帮助他们在入园时控制情绪。
4. 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儿童扮演入园时可能发生的情境,例如与教师分别道别、与同伴互动等。
通过角色扮演,儿童可以模拟真实情境,并学习适当的行为和表达方式。
5. 同伴互动:-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儿童与同伴互动合作。
这些活动可以是游戏、手工制作或共同完成任务等,旨在培养儿童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并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6. 家园合作:- 教师与家长密切合作,分享儿童在学校中的表现和进展。
教师可以提供家长参与的机会,例如邀请家长参观教室或组织亲子活动,以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儿童适应入园生活。
教案评估:教师可以观察儿童在入园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逐渐减少哭泣的次数和持续时间,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和与同伴互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儿童在情绪管理技巧上的应用情况,以及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评估教案的有效性。
教案延伸:为了进一步帮助小班儿童适应入园,教师可以定期与儿童进行情绪管理技巧的复习和训练,并提供情绪支持和安全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其他教育专家和家长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学习最佳实践,以不断改进教案设计和实施。
幼儿园不要哭教案范文
幼儿园不要哭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为什么在幼儿园不要哭,哭闹会给老师和同学带来困扰。
2.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学会在幼儿园自己解决问题。
3. 引导幼儿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感到不开心可以跟老师或同学说。
二、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不要哭。
2.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景,让幼儿学会在幼儿园自己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不要哭,让老师和同学困扰讲述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故事,让幼儿理解哭闹会给老师和同学带来困扰。
讨论:为什么在幼儿园不要哭?哭闹会给别人带来哪些困扰?2. 第二课时:独立解决问题,我是最棒的讲解如何在幼儿园独立解决问题,如找不到书包、被同学欺负等。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景,让幼儿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3. 第三课时:表达自己的情绪,大家都是好朋友讲解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感到不开心可以跟老师或同学说。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如何处理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是否减少哭闹现象。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幼儿在幼儿园表现的看法。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在幼儿园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感受。
五、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讲述发生在幼儿园的故事。
2. 情景道具:用于情景模拟。
3. 讨论卡片:用于小组讨论。
六、教学活动:1. 游戏时间:组织一个“情绪猜猜看”的游戏,让幼儿通过表情和动作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其他幼儿猜测。
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2. 角色扮演:设置一个幼儿园的场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老师、同学、小朋友,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如何处理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拓展: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跟家长分享在幼儿园学到的不要哭的道理,并让家长给予鼓励和支持。
2. 家长座谈会:邀请家长参加座谈会,了解家长对幼儿在幼儿园表现的看法,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表达情绪。
案例:纠正幼儿哭泣的方法教学设计
案例:纠正幼儿哭泣的方法教学设计Case: teaching design of methods to correct c hildren's crying案例:纠正幼儿哭泣的方法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本教案根据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幼儿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老师!”4岁的斯蒂文叫道。
考特尼老师转过身来走向斯蒂文,但中途却被两个要推倒积木塔的小朋友吸引了过去。
每一会儿,斯蒂文开始哭起来。
拯救了积木塔之后,考特尼老师走向了斯蒂文。
她把胳膊搭到他身上,问他为什么哭。
斯蒂文不说话只是哭,在老师哄劝了半天后才终于抑制住哭声,说:“我还要一些画纸。
”“没问题啊。
”考特尼老师说完,放开了斯蒂文,从画架上撕下一张纸递给他。
斯蒂文又哭了一会儿,才开始接着画画。
在这几分钟时间里,考特尼老师仍然不停地安慰着他。
那天早上的晚些时候,斯蒂文又哭了几次:当他不能和朗达坐在一起听教师讲故事时,当吉米叫他“爱哭鬼”时,当他没有积木玩时,当他右手边的小朋友没有把点心递给他时,他哭了。
在他入园来的这四个月时间里,教师们已经帮他擦了无数次眼泪了。
行为表述:这名儿童经常哭泣,尽管可能并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只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行为影响:哭泣,对年幼的儿童来说是一种交流的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学会更好的控制自我,并掌握其他表达需求的方式。
语言是儿童需要学习的重要交流手段,可以用来代替哭泣以表达自己的需要。
然而,对于很多儿童来说,哭泣仍然作为交流手段而保留。
在幼儿时期,哭泣经常被儿童用来表达疼痛、愤怒、恐惧、受挫、悲伤等各种不良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纠正幼儿哭泣的方法教学设计Case: teaching design of methods to correct c hildren's crying
案例:纠正幼儿哭泣的方法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本教案根据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幼儿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老师!”4岁的斯蒂文叫道。
考特尼老师转过身来走向斯蒂文,但中途却被两个要推倒积木塔的小朋友吸引了过去。
每一会儿,斯蒂文开始哭起来。
拯救了积木塔之后,考特尼老师走向了斯蒂文。
她把胳膊搭到他身上,问他为什么哭。
斯蒂文不说话只是哭,在老师哄劝了半天后才终于抑制住哭声,说:“我还要一些画纸。
”“没问题啊。
”考特尼老师说完,放开了斯蒂文,从画架上撕下一张纸递给他。
斯蒂文又哭了一会儿,才开始接着画画。
在这几分钟时间里,考特尼老师仍然不停地安慰着他。
那天早上的晚些时候,斯蒂文又哭了几次:当他不能和朗达坐在一起听教师讲故事时,当吉米叫他“爱哭鬼”时,当他没有积木玩时,当他右手边的小朋友没有把点心递给他时,他哭了。
在他入园来的这四个月时间里,教师们已经帮他擦了无数次眼泪了。
行为表述:
这名儿童经常哭泣,尽管可能并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只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行为影响:
哭泣,对年幼的儿童来说是一种交流的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学会更好的控制自我,并掌握其他表达需求的方式。
语言是儿童需要学习的重要交流手段,可以用来代替哭泣以表达自己的需要。
然而,对于很多儿童来说,哭泣仍然作为交流手段而保留。
在幼儿时期,哭泣经常被儿童用来表达疼痛、愤怒、恐惧、受挫、悲伤等各种不良情绪。
然而,有时候儿童会过度使用哭泣这种手段。
如果他在以适宜的方式进行交流时并未得到足够的回应,那么就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
他发现哭泣会引起家长和其他人的关注。
这种情况很容易塑造这样一种行为模式,即这名儿童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注,但语言的方式却不能使他如愿以偿。
而通过哭泣,他能够得到关注,因此哭泣受到了强化。
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哭泣就会成为他的主要沟通方式。
在幼儿园,儿童经常哭泣。
有些儿童哭泣是出于正当的理由,但有些儿童哭则是因为他们发现哭泣可以引来关注。
区分这两种情况是很重要的。
如果儿童是因为受到了惊吓、感到孤独或受到了伤害而哭泣,那么你就需要采取其他的办法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继续以关注来强化,哭泣的行为就会持续出现。
目标设定
目标是让这名儿童减少哭泣行为,让他只有在正当的原因下才哭泣,而不是将其作为获得关注的手段。
方法介绍
为了消除这名儿童这种为了获得关注而哭泣的行为,教师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当这名儿童哭泣时,予以忽视
当他不哭时,给予关注和强化
概念界定
哭泣,是指儿童抽泣、呜咽等类似的行为。
儿童的这种行为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更多的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关注,而不是由于疼痛、愤怒、受挫、悲伤或者其他不良情绪才出现的。
实施步骤
为了使干预措施取得成效,班里所有的教师必须执行一致的步骤。
当这名儿童哭泣时,予以忽视。
当你确定哭泣只是为了这名儿童获得关注的一种手段后,就可以通过减少关注来改变这种行为。
哭泣行为由于受到了教师的关注而得到强化。
反过来,如果
关注没有了,哭泣行为也就会消失了。
当他哭泣是,进行如下步骤:
(1)迅速地检查一下这名儿童,确定他没有受到伤害。
如果你对他哭泣的原因不是很确定,走到他的身边更近距离地观察一下。
(2)如果你认定他哭是因为正当的理由,安慰这名儿童,并帮助他解决问题。
(3)如果你发现这名儿童诗为了得到关注才哭泣的,告诉他:“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哭。
”如果他继续哭,就走开。
不要看他,也不要通过你的表情或姿势来告诉他你在关注着他。
只要他还在哭泣,就继续予以忽视。
(4)哭泣可能会打扰教室里的活动。
如果这名儿童在自由活动时间哭泣,就不用管他。
如果这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关切,提醒你这名儿童哭了,告诉他们你留意到了,哭的儿童并没有受伤。
如果哭泣行为发生在讲故事时间、音乐时间或其他活动期间,你可能需要把这名儿童带离教师。
如果此时他抗拒并影响了其他朋友的活动,就要预先安排一个区域,在他哭时好把他带到这个区域去。
当你把他带离教室时,对他说:“这么哭,我们都没法听故事了。
等你不哭了再回来。
”
(5)要知道当你对他采取忽略策略时,最初他哭的时间会更长、声音会更大。
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因为他在试图通过哭泣引起你的关注。
坚持住。
在被完全忽视几次之后,这名儿童就会迅速地减少这种行为。
但要注意,对他的忽视一定要彻底。
如果在他哭时,有人给予了关注,那么就会强化他的信念——哭可以获得他人的关注。
(6)注意听这名儿童的动静,但不要看他,以便及时知道他何时停止哭泣。
当他停下来时,马上走到他身边,这次给他充分的关注。
你可以说:“嗨!现在我们看看你能参加哪个活动了。
我会过来和你在一起坐一会儿。
”把他引导到某一项活动中去,并陪他玩一会儿。
(7)当你靠近他时,这名儿童可能又会哭起来,告诉他:“你哭的时候,我没办法和你说话。
”如果他再次停止了哭泣,就让他参与游戏活动。
如果他继续哭,就走开,继续忽视他直到他停止哭泣。
当他不哭时,给予关注和强化。
传达给这名儿童这样的信息:当他哭时你不会给予关注。
让他知道你期望和欣赏的是什么样的行为表现。
当他积极参与日常活动时,你就要给他经常性的关注,经常告诉他当他参与活动、积极地游戏、遵从指令、帮助清理打扫、参与同伴间的互动时,你很高兴。
给予他表扬、关
注、拥抱等各种适当形式的强化。
对适宜行为的强化、对哭泣行为的忽视,两者加在一起会很迅速地改变这名儿童的行为。
保持取得的进展
当这名儿童不必要的哭泣行为停止后,你还有继续对其适宜的行为给予间歇性的强化。
你的目标是让这名儿童知道他应该继续表现出适宜的行为,而你会对此予以强化。
如果这名儿童是为了获取关注而哭泣,仍然予以忽视,这将帮助你再次消除他的这种行为。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