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课件 缺氧 ppt

《病理生理学》课件 缺氧 ppt

缺氧机制
病人PaO2 :40mmHg CaO2 :14mmHg
A
V
O2
O2
O2
O2
O2 O2
O2
PaO2↓
(PaO2-PCO2)↓
氧向细胞内弥散速度↓
二、血液性缺氧
(一) 原因
氧容量CO2 max↓
等张性缺氧
1. 贫血:贫血性缺氧
2.CO中毒
氧化剂
3.高铁Hb血症 HbFe2+
肠源性发绀
亚硝酸盐
2023/6/1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对缺氧最敏感
2023/6/1
第五节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去除病因 2.吸氧:对各型缺氧都有效,但对乏氧性缺氧
和CO中毒最为有效 3要注意预防氧中毒:其发生取决于氧分压而
不是氧浓度。
2023/6/1
海拔
(km)
0 3 5
8
大气压
(mmHg)
760
大气氧 分压
4.Hb氧亲和力异常增高
2023/6/1
血氧变化的特点
PaO2
贫血 CO中毒 高铁Hb血症
Hb亲和力增高
动脉血 氧含量
血氧容量
动脉血 动-静脉血 氧饱和度 氧含量差
(三)皮肤粘膜颜色变化
1.贫血:苍白 2.CO中毒:樱桃红 3.高铁血红蛋白:类发绀或者咖啡色
2023/6/1
三 、循环性缺氧— Q↓
hypoxia
2023/6/1
教学要求
❖ 掌握概念:缺氧、发绀 ❖ 掌握常用血氧指标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
氧饱和度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掌握四种类型缺氧的概念、常见原因及其血氧变化特点 ❖ 掌握缺氧时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 熟悉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血红蛋白增多的机制 ❖ 熟悉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和缺氧时组织细胞的代

《缺氧和氧疗》课件

《缺氧和氧疗》课件
禁忌症
气胸、肺大泡、严重肺出血等, 以及未经处理的低氧血症。
Part
04
氧疗的效果和影响
氧疗的效果
改善缺氧症状
通过提高血氧饱和度,缓 1
解因缺氧引起的呼吸困难 、胸闷等症状。
增强免疫力
4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 抗感染能力,减少因缺氧 导致的感染并发症。
促进组织氧合
2
增加组织细胞对氧气的利
用,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 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
给予氧气治疗
根据患者缺氧程度,给予适当 浓度的氧气吸入,以迅速提高
血氧饱和度。
心肺复苏
对于心脏骤停或呼吸衰竭的患 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
维持生命体征。
慢性缺氧的处理
改善居住环境
对于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环境的 患者,应改善居住地的空气质
氧疗的作用
氧疗可以迅速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 缓解高原病症状,预防高原病引起的 严重并发症。
氧疗的方法
对于高原病患者,可采用鼻导管或面 罩给氧,根据病情调整氧气流量和浓 度。
下撤到低海拔地区
对于严重的高原病患者,应尽快下撤 到低海拔地区,以避免病情恶化。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缺氧的分类
详细介绍了缺氧的分类,包括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并对每种类型的缺氧进行了具 体的解释和案例分析。
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变化,评估 氧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 呼吸道干燥和感染。
Part
05
缺氧和氧疗的临床应用
急性缺氧的处理

缺氧课件ppt

缺氧课件ppt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缺氧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的 环境中,有助于降低缺氧的风险。
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
长时间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呼吸急促、 心跳加速,进而引发缺氧,因此应合
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
定期进行体检
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 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等 ,以便早期干预和治疗。
研究展望与挑战
深入探究缺氧对细胞和组织的具体作用机制
目前对于缺氧的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开发有效的缺氧诊断和治疗方法
目前对于缺氧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开发更为有效的技术和方法。
探索缺氧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缺氧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联,如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 和治疗方法。
缺氧课件
目 录
• 缺氧的基本概念 • 缺氧的原因与机制 • 缺氧的诊断与治疗 • 缺氧的预防与护理 • 缺氧的案例分析 • 缺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缺氧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缺氧是指机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 氧气供应,导致组织细胞缺氧、 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状态。
分类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程度,缺氧可 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四种类 型。
CO中毒性缺氧是由于吸 入过多的一氧化碳,导致 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
•·
CO中毒性缺氧是由于吸 入过多的一氧化碳,导致 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
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 吐、乏力、呼吸困难等。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 和力比氧气强,导致血红 蛋白无法将氧气输送到身 体各部位。

病理生理学-缺氧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缺氧PPT课件

影响因素:
吸入气体氧分压 外呼吸的功能
二、血氧容量
(Oxygen capacity) 定义: 100 ml血液被氧充分饱和时的 最大带氧量. CO2max 20ml/dl 影响因素: Hb的质和量
三、血氧含量
(Oxygen content) 定义:体内100m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 CaO2(19ml/dl) CvO2(14ml/dl)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血氧指标的变化
PaO2 血氧容量 血氧含量 SaO2 A-V血氧差

N or↑


↓or N
二、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 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 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也称等张性缺 氧(isotonic hypoxia)
(一)原因
1.贫血 (贫血性缺氧anemic hypoxia) 2.一氧化碳中毒(碳氧血红蛋白HbCO) 3.高铁血红蛋白症(羟化血红蛋白HbFe3+ OH)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
特点 因PaO2降低,使CaO2降低--低氧血
症(hypoxemia)
(二)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机制
PaO2、 CaO2和SaO2均降低,动-静脉氧 含量差减小;慢性缺氧时变化不显著。病人 有发绀。
• 发绀(cyanosis)
毛细血管内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到 5g/dl以上,可使皮肤与粘膜呈青紫色,称为 发绀。
(二)血氧变化的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 1. Hb减少—贫血
因外呼吸功能正常,故 PaO2、SaO2正常,CO2max CaO2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

第五章-缺氧课件PPT课件

第五章-缺氧课件PPT课件

动-静脉氧差 ↑(血流减慢,弥散增多,静脉血氧含量↓)
临床特征
脱氧血红蛋白 紫绀
19
第19页/共40页
四、组织性缺氧
Histogenous hypoxia 摄取氧 携带氧 输送氧 利用
氧 在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由于组织细胞利 用氧的能力障碍而引起的缺氧。
20
第20页/共40页
1、原因
组织中毒
血液性缺氧
4 循缺环氧性可缺分氧为_____组__织__性__缺、氧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类型。
38
第38页/共40页
作业
1 缺氧 2 氧饱和度 3 紫绀 4 缺氧时,心输出量增加有何意义?其机制是什么? 5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有哪些?
39
13
第13页/共40页
(二)血液性缺氧
hemic hypoxia
摄取氧 携带氧 输送氧 利用 氧
由于血红蛋白质或量的改变,以至血液携带 氧的能力降低而引起的缺氧。
因外呼吸功能正常,故动脉血氧分压和饱和度正常, 又称等张性缺氧.
14
第14页/共40页
1、原因
✓ 血红蛋白量减少 各种贫血
✓ 血红蛋白质改变 一氧化碳中毒
吸P入O气2159 PPCOP(OmC212mO509.H230g.3) (mmHg)
呼出气 PO2127 PCO228
(mmHg)
氧的周转
摄取 (肺:外呼吸)
PO240 PCO246 (mmHg)
PO2 104 PCO2 40
PO2100 PCO240 (mmHg)
携带 (血红蛋白) 传输 (血液循环)
氰化物、硫化物 砷化物、巴比妥

缺氧 ppt课件

缺氧   ppt课件

ppt课件
14
(一)呼吸系统:
1、代偿性变化:
低张性缺氧病人,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低于60mmHg),通过对外周化 学感受器的刺激,兴奋呼吸中枢、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有利提 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同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增加回心血量、心输出量 增加、组织血流量增加,增加组织供氧。
ppt课件 3
4、血氧饱和度: 100ml血液中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 总量的百分比。即血氧含量 /血氧容量×%。血红 蛋白与氧的结合与氧分压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可 用氧离曲线表示。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除了与氧 分压密切相关外,还受红细胞内 2,3-DPG浓度、氢 离子浓度、温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当红细胞内 2,3-DPG浓度、氢离子浓度、温度、二 氧化碳含量增加时,氧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 氧的亲和力降低,释放给组织的氧增加,具有代 偿意义。相反当红细胞内 2,3-DPG浓度、氢离子浓 度、温度、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时,氧离曲线左移,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释放给组织的氧减 少。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动静脉
血氧含量差小于正常。紫绀(100ml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量达到或超过5克, 同时出现皮肤粘膜青紫)。
ppt课件
8
2、血液性缺氧: 因血红蛋白的质和量引起的供氧不足称之。 (1)病因: 血红蛋白数量减少(严重贫血); 一氧化碳中毒(HB失去携氧能力+ 高铁血红蛋白症
(2)血氧变化的特点:
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降低; 氧饱和度正常; 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缺氧皮肤粘膜的颜色出现不同的变
化;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小于正常。
ppt课件
9
3、循环性缺氧: 各种原因的血循环障碍,单位时间组织的血流量减 少引起的供氧不足称之。

缺氧实验PPT(完整版)

缺氧实验PPT(完整版)

①氯丙嗪、异丙嗪混合液
选择3只体重相仿的小白鼠,称重,分别腹腔注射:
① 复制小鼠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出现异常及时抢救; 15min
正常 乏氧 CO中毒
出现异常及时抢救;
呼吸 2①、氯神丙经嗪系、统异功丙(能频嗪状混率态合对液、耗氧幅量的度影)响
围,注意20cm水柱高。
活动度 计数腹部运动频率及深度
缺氧实验
实验目的:
① 复制小鼠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并阐明其发生机制。
②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耗氧量的影响。
O2
实验原理①:
呼吸(频率、幅度)
围,注意20cm水柱高。
O2 选择3只体重相仿的小白鼠,称重,分别腹腔注射:
①氯丙嗪、异丙嗪混合液 2、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耗氧量的影响
O2 乏氧性缺氧
5min 耗氧时间测定
即时
方法和步骤:
耗氧时间的测定
20c m
结果与讨论:
2、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耗氧量的影响
耗氧量 (ml) 耗氧时间(min) 耗氧速度(ml/min) 缺氧耐受性 备注
苯甲酸钠 咖啡因
13
生理盐水 13
氯丙嗪 异丙嗪
13
注意事项:
1、抽取CO时,注意安全;
2、氰化钾中毒性缺氧反应快,预先抽好急救药物, 出现异常及时抢救;
3、塞紧耗氧瓶的橡皮塞,必要时以水封闭瓶塞周 围,注意20cm水柱高。
思考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的状态对小鼠耗氧量 产生什么影响?有何临床意义?
实验报告书写内容:
目的和原理 实验动物 实验步骤(略)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感谢观看
15min
耗氧量 (ml)
循 1、三种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肺水肿
呼吸困难,咳嗽,血性泡沫痰 肺部有湿罗音,紫绀
机制: 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 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肺血量急剧增加 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 肺水清除障碍
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
PaO2<30mmHg 呼吸中枢被抑制, 通气量减少
循环系统
心功能和结构变化,血流分布改变, 肺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增生
19ml/dl
A
O2 O2
O2 O2
O2
5ml/dl
14ml/dl V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O2
低 张 性 缺
氧 O2 O2
O2
Hb
O2
供氧过程
利用氧
1. 低张性缺氧(hypoxic hypoxia)
概念:
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 本特征的缺氧
原因:
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
外呼吸功能障碍
定义:体内100m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
血氧含量 = 溶解氧(0.3ml/dl) + 结合氧 = 溶解氧+ 血氧容量 x 血氧饱和度 A: 19 ml/dl V: 14 ml/dl
影响因素: Hb的质和量;PaO2
动-静脉血氧差(CDO2 )
定义:动脉血氧含量 - 静脉血氧含量, 反映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影响因素:PaO2 ,PaCO2,2,3-DPG, H+,温度
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2,3-DPG H+,CO2
温度
SO2%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P50: 26-27mmHg
2,3-DPG H+,CO2 温度
PO2 (mmHg)
三、血氧含量
(Oxygen Content,CO2)
1. 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
PaO2
心率加快
交感
心收缩力增加
神经
心输出量增加
严重缺氧时有何影响?
2. 血流的分布改变
皮肤,粘膜,腹腔脏器血管收缩 交感缩血管纤维↑ 意义: 外周阻力增加,维持血压,
保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官的灌注压 心,脑血管扩张 局部代谢产物的影响 意义: 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
有何不利影响?
3. 肺血管收缩
缺氧
2020/1/7
O2
低 张 性 缺
氧 O2 O2
循环性缺氧 O2
Hb 血液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O2
供氧过程
利用氧
缺氧(Hypoxia)
概念 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供氧不
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利用氧障碍) 时,引起机体的机能代谢甚至形态结 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血氧指标
2020/1/7

4. 毛细血管增生
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缩短氧弥 散至细胞的距离,增加供氧
脑,心,骨骼肌
缺氧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VEGF)基因表达增 加,促使毛细血管增生
降低或血红蛋白释放氧不足,引起的供氧障碍
贫血
携带氧的数量减少
CO中毒

Hb+CO→HbCO
①HbCO无携氧能力 ②增加氧与Hb的亲和力 ③抑制糖酵解,2,3-DPG↓
因 高铁血
红蛋白 HbFe2+→ HbFe3+OH
血症
①高铁Hb丧失携带氧的能力 ②增加氧与Hb的亲和力
亲和力异
常增高
输入大量库存血或碱性液体
药物/毒物
原因: 维生素缺乏
线粒体损伤
氰化物中毒 维生素B1, 2
使细胞色素氧化酶不 能还原,失去传递电子 的功能,呼吸链中断
血氧指标的变化:
PaO2 CaO2 SaO2 CO2 CDO2 皮肤粘膜
玫瑰红
混合性缺氧
失血性休克
Hb
肺淤血、 水肿
循环障碍
血液性缺氧 低张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的供氧不足
原因: 全身性血流量减少
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
机制:
单位时间内从毛细血管流过的血量少, 弥散到组织细胞内的氧减少
血氧指标的变化:
PaO2 CaO2 SaO2
CO2
CDO2 皮肤粘膜
苍白/紫 绀
O2
低 张 性 缺
氧 O2 O2
循环性缺氧 O2
Hb 血液性缺氧
O2
组织性 缺氧
供氧过程
利用氧
4.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 概念: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障碍引起的缺氧
最大带氧量。
1.34ml/g x 15g/dl = 20ml/dl
体外标准条件( PO2为150 mmHg、二氧化碳 分压为40 mmHg,温度为380C)下测定
影响因素: Hb的质和量
四、血氧饱和度
(Oxygen Saturation, SO2)
定义:指血液中氧合Hb占总Hb的百分数
SaO2: 95 - 98 % SvO2: 70 - 75 %
(heme)
血氧指标的变化
PaO2 CaO2 CO2max SaO2 CDO2
皮肤粘膜: 一氧化碳中毒
樱桃红色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咖啡色 →肠源性发绀
O2
低 张 性 缺
氧 O2 O2
循环性缺氧 O2
Hb 血液性缺氧
供氧过程
O2
利用氧
3.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
概念: 由于组织器官血流量减少而引起
影响因素:速度、部位、时间等 对机体的影响:代偿性反应,损伤性变化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血液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组织细胞
呼吸系统
肺通气量增大
呼吸深、快,肺通气量增加,吸入氧增加 O2
PaO2
颈动脉体 反射
主动脉体
呼吸 中枢
O2
特点:
胸廓运动
胸腔负压
O2
心输出量
强度与缺氧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PaO2 低于60mmHg时明显
一、血氧分压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
定义: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PaO2 100 mmHg PvO2 40 mmHg
影响因素: 吸入气的氧分压 肺的外呼吸功能
二、血氧容量
(Oxygen Capacity,CO2max)
定义:100 ml血液中Hb被氧充分饱和时的
调整肺内血流与通气量的比例,获得较高的PaO2
O2
PO2 O2
PaO2
PO2
O2
PaO2
PO2
O2
PaO2
V/Q=0.8
PaO2
V /Q<0.8
V /Q = 0.8
对钾通道的抑制作用, 交感神经,体液因素,活性氧
肺动脉高压
肺小动脉长期收缩→肺血管壁增厚和硬化→ 管腔变窄→形成持久稳定的慢性肺动脉高压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机制: 氧的弥散速度下降,弥散量少
血氧指标的变化:
PaO2 CaO2 SaO2 CO2max CDO2
发绀 皮肤粘膜
室间隔缺损
法洛四联症
O2
低 张 性 缺
氧 O2 O2
O2
Hb 血液性缺氧
供氧过程
O2
利用氧
2.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概念: 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