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
黄曲霉毒素国标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国标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AF)是一种由黄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它们被广泛分布在食品、饲料和环境中,可能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的快速、准确检测成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的关键。
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了黄曲霉毒素国标检测方法,以保证各个检验机构的检测质量和结果一致性。
1. 检测样品的制备
样品制备过程是检测过程的关键步骤。
样品必须被精确称量和混合,以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样品预处理的方法通常包括研磨、切碎、混合和抽样等步骤,具体方法取决于样品的特性,如水分含量、粘度和粒度分布等。
2. 样品提取
样品提取过程中,黄曲霉毒素从样品中被提取到适当的溶剂中。
提取的选择取决于样品的特性和黄曲霉毒素的特性。
一些常见的提取方法包括回收萃取、固相萃取和羧甲基纤维素柱萃取等。
3. 分离和净化
为了获得最终准确的结果,必须分离并净化提取的样品。
对于黄曲霉毒素的分离和纯化方法主要有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固相萃取等方法。
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检测法、酶联免疫检测法、毛细管电泳等方法。
其中酶联免疫检测法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以特异性抗体为基础,利用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快速、敏感地检测黄曲霉毒素。
总的来说,黄曲霉毒素国标检测方法是一系列高效准确的方法,可以帮助检验机构检测食品或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保证公众健康。
黄曲霉的检测方法
黄曲霉的检测方法黄曲霉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它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并繁殖,包括食物、土壤和空气中。
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威胁,因此对黄曲霉的检测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黄曲霉检测方法。
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该方法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提取出来,然后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由于不同的黄曲霉毒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所以可以通过检测毒素的特定化合物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黄曲霉毒素。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该方法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提取出来,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与气相色谱法相比,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的处理过程相对简单,分离效果较好。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黄曲霉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特异性抗体与样品中的黄曲霉结合,然后通过标记物的信号来检测黄曲霉的存在。
常见的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
免疫学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用于大规模的样品检测。
4. PCR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检测黄曲霉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黄曲霉的DNA进行扩增,并通过特定的引物和探针进行检测。
PCR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快速性的特点,可以快速检测出样品中的黄曲霉。
5.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一种直接检测黄曲霉的方法。
该方法将样品培养在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然后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和特点来确定是否存在黄曲霉。
尽管传统培养法操作相对简单,但其结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新兴的检测黄曲霉的方法,如纳米技术、蛋白质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在样品处理、快速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都有所改进和突破,可以更好地用于黄曲霉的检测。
总之,对于黄曲霉的检测,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不同的方法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一类有害物质,可存在于多种食品中,包括谷物、豆类、坚果、麦芽、果蔬等。
长期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致癌、免疫毒性、肝毒性等。
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已经发展了各种不同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生化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一、物理方法:1. 目视法:通过观察食品外观和质地等特征,判断食品是否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只适用于一些直观的食品,如坚果。
2. UV检测法:利用紫外光的特性,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吸收特征,通过分析样品吸收的紫外光谱,间接判断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二、生化方法:1. 水溶性黄曲霉毒素试纸法:将食品样品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通过颜色的变化判断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阳性与阴性。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野外快速检测,但精确度有限。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通过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分离和定量测定,实现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HPLC方法精确度高,可靠性强,被广泛应用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与分析。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1. PCR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通过选择性引物扩增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基因的特异序列,最终实现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2. 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扩散法。
ELISA法通过特异性抗体与黄曲霉毒素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光学密度来判断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总结而言,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测。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满足准确、快速、灵敏、可靠的检测要求,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生 物毒素 , 已经 在 粮食 、 料作 物 的种 子 、 果 、 味 油 干 调 品及制 品 中发现 。A T是一 种肝脏 毒素 .同 时致癌 。 F
维普资讯
《 饲斟工业》 2 0 ・0 7年鞭 2 8瞄鞭 6期
固
谢光 洪 陈承祯 徐 闯 逄 晓阳 张 才 曹永 国 邵 谱 王 哲
圆
黄 曲霉 毒素 ( f t is A ao n, l x 简称 A T , 2 F ) 是 0世 纪 6 等 (94合 作建 立 了规 范 的 A B 单 克 隆抗 体 酶联 0 19) T F 1
特征 为都 含有一个 双呋喃环和一 个氧杂萘邻 酮。 曲 黄 比较 罕见 , 是以寄生方 式存在 于热带 和亚热带 地 区 它
甘 蔗或 葡萄 上 的一种 害 虫—— 水 蜡虫 体 内 。在 自然 霉作 为贮 藏 菌广 泛分布 于 自然界 中, 寄生曲霉 在我 国 年建 ̄ (BT 0 9 2 19 _ /5 0 . - 9  ̄。 G 2 1 黄曲霉毒 素 M1 . 2
年代初发现 的一 种真菌 的有毒代 谢产 物 , 由曲霉 属 中 免疫 检测方法 .该法 已列 为国家标 准(BT 0 92 — G /50 . 2 的黄 曲霉和 寄生 曲霉所 产 生 ,迄 今 为止 ,已经发 现
19 )在 18 以前 , 有几 种荧光色 谱法列为 国家 9 6。 9 5年 另
19 ) 刘兴介 等( 9 ) 96 。 1 2利用美 国威斯康 星大学朱 繁生 9 教 授 提供 的单克 隆抗 体 应用 E A直 接竞 争 法测定 US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毒素,它主要存在于一些谷物和豆类等食品中。
长期摄入过量的黄曲霉毒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包括肝脏损伤、免疫抑制、致癌和致突变等。
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至关重要。
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方法通常可以分为生物学法、生化法和物理化学法等多种类型,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常见方法进行概述,以期加深对这些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一、生物学法1.担体法担体法是一种常见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含有特定受体蛋白的担体来结合毒素,然后通过测定结合后的复合物来检测毒素的含量。
担体法可以分为放射性担体法、酶标记担体法和免疫检测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着高成本和对设备、试剂和技术人员的要求高等缺点。
2.胚胎法胚胎法是一种利用胚胎生物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毒性测定的方法,其原理是将黄曲霉毒素溶液与受精鸡卵一起触发孵化,然后观察胚胎的死亡率和畸形率等指标来评价毒素的毒性。
胚胎法具有检测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和结果可靠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操作繁琐、耗时长和对实验条件的要求严格等缺点。
二、生化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液相色谱仪对食品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其原理是首先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提取出来,然后通过液相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和分辨率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和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等缺点。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样品的特性、检测要求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希望本文的概述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促进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朧的进步和完善。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一、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二、黄曲霉毒素的临床特征三、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急救措施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1、生物鉴定法可检测黄曲霉素
其特点是待检样品不需很纯,主要用于定性,共有10种:抑菌试验;对微生物遗传因子影响试验;细菌发光试验;荧光反应;组织培养检测法;鸡胚试验;鸭胚试验;鳟鱼试验;植物试验;饲喂实验动物试验。
生物鉴定法是利用AFT能影响微生物、水生动物、家禽等生物体的细胞代谢,来鉴定AFT的存在。
其方法专一性差,灵敏度低,一般只作为化学分析法的佐证。
2、化学分析法可检测黄曲霉素
最常用的为薄层层析法(TLC),适用于粮食及其制品、调味品等AFB1的检测,主要是半定量。
利用AFB1具有荧光性的特点,提取和浓缩样品中的AFB1,用单向或双向展开法在薄层上分离后,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定量,其灵敏度为5μg/kg。
由于薄层层析法测定AFB1不是很专一,因此样品中其他荧光物质的干扰造成测定误差。
3、仪器分析法可检测黄曲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液体为流行相的新型色谱技术。
是分离分析各种AFT的好方法,如配以荧光检测器,则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特异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
在国外己广泛地用于食品中AFT的测定。
但由于食物样品成分复杂,在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分析前,需对样品作彻底有效的净化处理。
常用的净化方法是柱色谱法,该法操作繁琐,且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分析研究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分析研究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对人和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因此,开展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篇文章将从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检测方法、分析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多环芳烃类毒素,具有高度的毒性和致癌性。
其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发热、肝肾损伤等。
而长期暴露于黄曲霉毒素环境下,还可能导致肝、胃、肠道、肺等多种癌症的发生。
因此,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此外,黄曲霉毒素还对食品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如玉米、花生、小麦等,可能会被误食,导致人类健康问题。
因此,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分析研究对于保护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需要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检测法和物化检测法两种。
1.生物检测法生物检测法是通过对特定微生物的反应来检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检测法包括小麦胚芽发芽试验、日本葡糖酸钠涂抹试验、蝎尾鱼毒素试验、酵母荚膜实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观察生物体的反应来测定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但是存在较大的误差和不确定性,需要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做出很多努力。
2.物化检测法物化检测法是通过对样品所含黄曲霉毒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确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常见的物化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电化学法、荧光光谱法等。
物化检测法具有检测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
三、黄曲霉毒素的分析研究黄曲霉毒素的分析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毒性机理、探索其防治方法具有关键作用。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分析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黄曲霉毒素的合成对黄曲霉毒素进行人工合成,可以深入了解其结构和毒性机理,并探索新的防治方法。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Aspergillus parasiticus)和黄曲霉菌(Penicillium verrucosum)产生的毒素。
这些毒素经常出现在各种食品(包括玉米、花生、大米、小麦、各种豆类、香料等)中,并已被证明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必须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
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1. 便携式分析仪便携式分析仪是测试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非常便捷的一种方法,例如五羰基二氧化钒分析仪(VICAM),可以快速检测大麦、燕麦、小麦、小米和高粱等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
这种测量方法对于食品加工厂、农民和小商贩等需要迅速测试黄曲霉毒素的人来说非常有用。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广泛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方法。
这是一种分析化学方法,它可以通过将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分离出来,然后使用UV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
HPLC法可以检测多种黄曲霉毒素,包括黄曲霉素和掌状芽孢菌毒素等,同时它也是准确、可重复的方法。
不过这种方法需要专业技能的人员,并且设备价格比较昂贵。
3. 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是一种常用的现代技术。
与HPLC相比,它可以检测更广泛的黄曲霉毒素,包括黄曲霉酮和芜湖霉素等。
GC-MS法有高效的分辨能力,可以清晰地分析样品中不同的毒素种类、含量和结构等信息。
但是与HPLC相比,GC-MS需要更加昂贵的仪器和更高的技术要求。
4.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免疫色谱法。
这些方法基于特定的抗体和抗原的反应,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这些方法具有快速、高通量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同时在大规模食品安全检测中也有很高的可靠性。
但是,这些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需要求样品的抽提质和反应基质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同的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来说,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能够污染谷物、豆类、坚果等多种食品。
黄曲霉毒素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对食品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十分重要。
针对不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特点和要求,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多种检测方法,以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一、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之一,它包括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些方法通过分离和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食品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
HPLC和GC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它们能够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有效的分离和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结果稳定可靠的特点。
而LC-MS/MS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的优势,不仅能够对黄曲霉毒素进行高效分离,还能够确定其结构和含量,因此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它主要利用抗体与黄曲霉毒素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
免疫层析法(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进行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检测。
免疫学检测法还可以进行高通量检测,适用于大批量食品样品的检测,因此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生物学检测法是近年来新兴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它利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标记等技术手段来进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成分对特定物质进行特异性识别的检测技术,其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快速等优点,因此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物标记技术则是通过对黄曲霉毒素分子进行标记来进行检测,其具有对食品样品中黄曲霉毒素进行直接、快速的检测的特点。
由于生物学检测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因此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是引起动物和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真菌毒素之一。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需要对食品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鉴定和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通过不同的分离柱,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与其他组分分离开来,并根据其唯一的吸收特性进行检测和定量测定。
2. 气相色谱法(GC):GC是一种基于样品中物质的挥发性的分离和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测定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B2。
该方法需要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萃取、净化等,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3. 免疫测定法:免疫测定法是一种基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方法。
常见的免疫测定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以实现对大量样品的高通量检测。
4.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可靠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质谱法主要包括质量光谱(MS)和质谱联用技术(LC-MS/MS)。
这些方法通过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特征峰进行检测和定量,并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势。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选用合适的方法应根据样品特性、设备条件、经济性和检
测需求来决定。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建议将不同的检测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法):该方法是目前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
该方法使用同位素稀释液对样品进行稀释,然后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分离和检测。
2. 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HPLC-FLD法):该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
该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柱前衍生法进行检测。
3.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该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等优点。
该方法使用气相色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质谱法进行检测。
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
该方法使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版药典黄曲霉毒素测定法
2351 黄曲霉毒素测定法第一法1 本法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 0512)测定药材、饮片及制剂中的黄曲霉毒素(以黄曲霉 毒素 B1、黄曲霉毒素 B2、黄曲霉毒素 G1 和黄曲霉毒素 G2 总量计),除另有规定外,按下 列方法测定。
当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时,以第二法测定结果为准。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水 (40∶18∶42)为流动相;采用柱后衍生法检测,(1)碘衍生法:衍生溶液为 0.05%的碘溶液 (取碘 0.5g,加入甲醇 100ml 使溶解,用水稀释至 1000ml 制成),衍生化泵流速每分钟 0.3ml, 衍生化温度 70℃;(2)光化学衍生法:光化学衍生器(254nm);以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 波长 λex=360nm(或 365nm),发射波长 λem=450nm。
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 1.5。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黄曲霉毒素混合标准品(黄曲霉毒素 B1、黄曲霉毒素 B2、黄曲霉毒素 G1、黄曲霉毒素 G2 标示浓度分别为 1.0μg/ml、0.3μg/ml、1.0μg/ml、 0.3μg/m1)0.5ml,置 10ml 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作为储备液。
精密量取储备液 1ml, 置 25ml 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供试品粉末约 15g(过二号筛),精密称定,加入氯化钠 3g,置于 均质瓶中,精密加入 70%甲醇溶液 75ml,高速搅拌 2 分钟(搅拌速度大于 11000 转/分钟), 离心 5 分钟(离心速度 2500 转/分钟),精密量取上清液 15ml,置 50ml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 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量取续滤液 20.0ml,通过免疫亲合柱,流速每分钟 3ml,用水 20ml 洗脱,洗脱液弃去,使空气进入柱子,将水挤出柱子,再用适量甲醇洗脱, 收集洗脱液,置 2ml 量瓶中,并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国标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国标【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2.1 薄层分析法2.2 酶联免疫法2.3 液相色谱法2.4 生物鉴定法2.5 试剂盒法正文(篇1)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急性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等肝炎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致癌、致畸。
致癌的话主要导致消化道肿瘤,比如食道癌、胆管癌。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薄层分析法:此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是国内外用的最多的一种测量方法。
2.酶联免疫法:这是近年来研发出了一种新颖的测量方法。
3.液相色谱法:可准确分离黄曲霉素的各种毒素,检测准确度高。
4.生物鉴定法:其特点是待检样品不需很纯,主要用于定性,共有 10 种。
5.试剂盒法:现在检测粮食,饲料里面霉菌毒素主要就是试剂盒(ELISA) 法。
目录(篇2)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2.1 薄层分析法2.2 酶联免疫法2.3 液相色谱法2.4 生物鉴定法2.5 试剂盒法正文(篇2)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以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急性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等肝炎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致癌、致畸。
致癌的话主要导致消化道肿瘤,比如食道癌、胆管癌。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薄层分析法:此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是国内外用的最多的一种测量方法。
2.酶联免疫法:这是近年来研发出了一种新颖的测量方法。
3.液相色谱法:可准确分离黄曲霉素的各种毒素,检测准确度高。
4.生物鉴定法:其特点是待检样品不需很纯,主要用于定性,共有 10 种。
5.试剂盒法:这是目前检测粮食,饲料里面霉菌毒素主要采用的方法。
目录(篇3)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2.1 薄层分析法2.2 酶联免疫法2.3 液相色谱法2.4 生物鉴定法2.5 试剂盒法3.检测黄曲霉毒素的重要性正文(篇3)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以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急性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等肝炎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致癌、致畸。
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现状及发展方向1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分析检测方法目前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 (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酶联免疫为基础的免疫分析、免疫亲和分析法如微孔板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usA)以及生物传感器法等。
1.1薄层色谱法(TLC)TLC法是传统的检测AFB 最常用方法,是应用最早、最广的分离、分析技术,曾是我国测定食品及饲料中AFB.的国家标准方法之一,其原理是:样品经提取、浓缩、薄层分离后,在365 Bin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下,黄曲霉毒素B】、B2产生紫色荧光,G 、G2产生绿色荧光,然后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示的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定量。
其优点是:所用的试剂、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容易掌握,适用大量样品的分离、筛选,一般的实验室均可开展,属于定性和半定量的功能。
为了提高薄层层析法的精度,还建立薄层扫描等其他的方法来确定黄曲霉毒素,它是薄层层析法的仪器化,样品的处理和层析条件与薄层层析法相同,只是在标准品的设定和结果判定上有所不同。
如卢艳杰等介绍了一种简单、微型、低功率的光度检测器用于定量薄层板上的AFT,该装置简单、便宜可代替薄层扫描仪等其他测定AFT含量的设备,最低检测限可达1 rig,符合欧洲对AFT规定的限量。
卢艳杰等介绍了过压薄层色谱法(OPLC)结合光度计,成功地对多种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B2、G】和G2 进行测定,同时该方法还适用于样品的提纯和分离,一次可对十个样品进行分析,做到快速、有效、低耗地定量食品中AFT[引。
该法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在于薄层色谱法检测AFT的操作步骤多,样品前处理烦琐,并且提取和净化效果不够理想,提取液中杂质较多,因而在展开时影响斑点的荧光度,导致灵敏度下降。
灵敏度低、重现差、操作烦琐、时间长且安全性差等缺点,已越来越不适用现代分析的要求。
1.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效、快速、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检测限低、定量准确的特点,可同时分离多种黄曲霉毒素,操作简便,适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的检测和分析方法研究
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的检测和分析方法研究饲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优质的饲料不仅可以
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还可以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然而,饲料中存在的黄曲霉毒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它可
能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人类健康。
因此,开发快速可靠的方法来检测和分析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是非常重
要的。
目前,许多方法已经被开发出来,用于检测和分析黄曲霉毒素。
这些方法包括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化学方法等。
生物学方
法是通过生物组织或生物反应来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存在,这些方
法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但是需要长时间的反应时间和高昂的
成本。
免疫学方法使用特定的抗体来检测黄曲霉毒素,这些方法
具有快速、简单、经济的特点,但是对于复杂的样品矩阵有可能
会存在交叉反应。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检测黄曲霉毒素,
这些方法具有简单、快速而且灵敏度高的优点,但是可能有一些
假阳性结果。
总体来说,当前正在研究的检测和分析黄曲霉毒素的方法还有
很大的发展潜力。
现有的方法需要改进或者结合多种方法来增加
准确性和灵敏度。
此外,需要开发出更加高效和经济的方法,以便符合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结论:黄曲霉毒素是饲料安全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发展可靠的方法来检测和分析其存在将有助于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未来的研究应该聚焦于开发更加高效和经济的方法,并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现有的方法。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
食 品卫 生 是 食 品 安 全 的首 要 问 题 。 随 着 世 界 经 济 的 发 展, 人类 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 们 越 来 越 多 地 关 注 食 品 对 生 命 人
安全和身体健康 的影响 。在食 品卫生的污染 因素中 , 物毒 生
素 是 最 重 要 的 污 染 物 之 一 , 黄 曲霉 毒 素 则 因 其 对 人 及 动 物 而 肝 脏 组 织 的剧 烈 损 害 列 毒 性 之 首 。 16 9 3年 黄 曲 霉 毒 素 被
度 法 、 疫分 析 法 、 柱 法 , 对 这 些 方 法 的优 缺 点 进 行 了 比较 。 对 黄 曲 霉 毒 素 的 测 定 提 出 了 一 种 较 快 速 、 单 的 方 免 微 并 简 关键词 黄 曲 霉毒 素 检测 方法 综 述
法检 测 3 3种 中药 材 。 ( ) 后 碘 衍 生 化 荧 光 检 测 2柱
分 折 化 学 师 协 会 认 定 为 A AC—I P C法 定 方 法 。 O UA
( ) 氟 乙 酸 柱 前 衍 生化 荧 光 检 测 3 我 国 出 口茶 叶 中 A B 检 验 方 法 采 用 氯 仿 提 取 , 胶 小 F1 硅 柱 净 化 , 氟 乙 酸 衍 生 , P—HP C 一荧 光 法 测 定 , 定 限 为 三 R L 测
1 4 免 疫 分 析 法 .
方 法 不 能 达 到 该 要 求 , 以建 立 一 种 快 速 、 单 、 限低 的 所 简 检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 品 中 黄 曲 霉 毒 素 的 测 定 》( B T 食 G/ 5 0 .2—9 6 , 国药 典 和 WT 关 于 “ 草 药 中 污 染 物 , 0 9 2 19 ) 美 O 中 残 留 安 全 和 质 量 评 价 指 南 ” 录 4中 都 采 用 了 T C法 ( 向 附 L 单 或 双 向 展 开 ) 测 6。其 原 理 是 将 样 品经 过 提 取 、 层 析 、 检 1 柱 洗 脱 、 缩 、 层 板 展 开后 , 3 5i 紫 外 灯 下 , 曲 霉 毒 素 浓 薄 在 6 l m 黄 B 、 G 和 G 分 别 显 示 紫 色 、 紫 色 、 色 和 绿 色 荧 光 。 B 、 蓝 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黄曲霉毒素至少包含黄曲霉毒素 B1 、B2、G1、G2、M1、M2 等 17 种 结构相似且特征已知的化合物,其结构特征为都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黄曲 霉毒素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如 B1 在高温 200e、紫外线照射下,都不能使之破坏,加热到 B1 的熔点(268~269e)才开始分解;在酸性溶液中也很稳定,在 pH1~3 的强酸性溶液中则稍有 分解[5]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为氰化钾的 10 倍,砒霜的 68 倍,能引起人急性中毒死亡,与人的 肝癌有密切关系,能使家畜、家禽及多种实验动物诱发癌症,其中 B1 、B2、G1、G2 是最主要 的毒素物质,而 B1 自然发生潜力最大的一种毒素[6]。
薄层层析法对样品处理繁琐,实验过程复杂,所需时间多,易受杂质干扰,较适合于对 黄曲霉毒素的定性检测,是研究黄曲霉毒素初期所使用的主要方法。今后,虽然薄层层析法 在不断地改进,并在一般实验室均可完成操作,但由于它复杂的前处理过程致使在应用中仍 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目前采用 这种方法检测黄曲霉毒素较多,但具体一次实验所使用的化学药剂和处理途径差别很大,对 实验结果的精度造成影响,这种方法还应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但总体上说高效液相色谱法 操作较为简便,同时可检测多个黄曲霉毒素种类,适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将免疫亲和柱与
浓缩一次完成,大大简化了前处理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方法的灵敏度,但增加了成本[9]。 采用国产硅镁吸附柱层析分离纯化玉米中 AFTB1,用 HPLC 法检测,方法简便,纯化效果好, 最低检出量为 0.08 ng,回收率为 92.87%,该法制柱方便,而且降低了成本[10] 。高效液相 色谱法仪器设备昂贵,技术水平要求高,每次实验所使用的化学药剂和处理途径对试验结果 影响程度差别很大,对实验结果的精度造成影响;样品还需进行繁琐的纯化处理,不适合快 速检测。 3.3 微柱法
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危害均与黄曲霉毒素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关,黄曲霉毒素 分子中的双呋喃环结构是产生毒性的重要结构,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的细胞毒作用可干扰信 息 RNA 和 DNA 的合成,进而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动物全身性损害。 3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从最初以薄层层析法为主,发展到高效液相色谱法、微柱法、酶 联免疫吸附法等多种方法普遍应用,其进展与新的化学检测手段和新仪器的出现密不可分。 这些新方法、新手段的快速应用,为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适应了不 同的检测目的和要求。 3.1 薄层层析法(TLC)
ELISA 是利用免疫、酶和生化技术来检测 AFT。ELISA 是上世纪 70 年代出现的新 的免 疫技术[15],最初由荷兰学者 an Weeman 和瑞典学者 Engvall 与 Perlman 几乎同时提出,主要 用于病毒的检测,70 年代中后期开始用于真菌毒素的检测。ELISA 以其简便、快速、灵敏、 成本低、检测谱广等特点在检测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16]。 ELISA 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抗原或抗体固化。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然保持 着其免疫学活性。其次是酶标记,被固定的抗原或抗体以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 此物仍保持着免疫学和酶学活性。三是显色反应,酶标记物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再加 入底物显色液,来判定反应是否进行,颜色的深浅和免疫反应成比例的关系。所以通过显色 可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而通过后面的测定,又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ELISA 主要分为直接 法测定抗原、间接法测定抗体[17]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竞争法测定抗原。 3.5 金标免疫层析检测技术(GICA)
GICA 利用纳米金作为标记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测出待测物的含量,并可以直接读 取结果。不需要分离纯化样品,也无需对检测溶剂做任何的处理,真正做到一步检测,方便、 高效[18]。在金标免疫试纸法的应用过程中,研究信号灵敏度的影响,并为消除这些影响提供 了经验。在检测样品中对粗提取液用氯仿法萃取后,使其挥干再溶解,可将盐离子和重金属 离子对测定的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用石油醚脱脂,可将油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降到最 低[19]。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抗 AFB1 单克隆抗体并喷于玻璃纤维上, AFB1 偶联抗原和二抗分别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上,依次将样本垫、胶金垫、硝酸纤维膜和吸 水纸组装切割成胶体金试纸条并装入检测卡中。测试结果表明, AFB1 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灵 敏度为 5ng/mL,检测时间为 10min,批内和批间重复性 10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 0[20]。 4 在问题及展望
通过微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样品经前处理后,即在 365nm 紫外光下观察结果,有微黄 色荧光出现,则样品不含黄曲霉毒素,若蓝紫色荧光出现,则为阳性检出,再根据其荧光强 度与事先已知含量的黄曲霉毒素标准管相比较确定其含量[11]。 3.4 免疫化学法
免疫化学法是根据免疫学抗原抗体高特异性结合,设计并发展起来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12]。具有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特异性强、时间短、检测限低等特点,同时又能 减少有害试剂的使用,对检测人员健康起一定保护作用,在 AFT 检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应用。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免疫层析法(IICA)、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等, 们均可以进行定量测定。 3.4.1 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IAC)
该检测方法所用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容易掌握,适用大量样品的分离、筛选,一般的 实验室均可开展,属于定性和半定量检测。
TLC 有单向展开和双向展开法,其中双向展开法能进一步除去样品中的杂质,提高灵敏 度,省略了柱层析等净操作步骤。TLC 法由于设备简单,一般实验室都能满足,利于普及, 仍是现在检测 AFT 的主要方法之一。 3.2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薄层层析法是测定黄曲霉毒素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将样品经过提取、柱层析、洗脱、 浓缩、薄层分离后,在波长 365 nm 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或黄绿色荧光,并根据其在薄层上 显示的最低检出量来确定其含量。聂孝同等[7]应用薄层层析法采用以下步骤对饲料中的黄曲 霉毒素进行了检测。首先是黄曲霉毒素的提取:把粉碎过 20 目筛的样品放入具塞三角瓶中, 加入甲醇( 55B45 )溶液,再加入石油醚盖严,静置片刻后,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于分液漏 斗中,通入三氯甲烷,再过滤并将滤液在 65e 水浴上通风挥干,冷却后加入苯-乙腈( 98B2 ) 充分混合,然后吸取上清液待用。对杂质少的样品,采取直板定性,依次点板、展开、观察; 其中预展展开剂为无水乙醚,正展展开剂为丙酮-三氯甲烷(1B9),且展开剂要事先加入到展 开槽内;通过观察,无荧光出现为阴性,出现荧光则为阳性,需作直板确证,若继续有荧光 出现,则进一步作定量确证;样品的某一点荧光强度与标样点的荧光强度相一致,则取此点 为样本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值,否则作稀释定量检测;但是对于杂质多的样品,须采取横板定 性;同样经过点板、展开、观察,有荧光者为阳性检出,进一步作横向确证,经再次检测观 察呈阳性,则需要定量确证黄曲霉毒素含量。为了提高薄层层析法的精度,建立薄层扫描法 来测定黄曲霉毒素,它是薄层层析法的仪器化,样品的处理和层析条件与薄层层析法相同, 只是在标准品的设定和结果判定上有所不同。杨焱等[8]把粉碎过筛的样品加水湿润后通入氯 仿过滤,TLC 法较适合于对黄曲霉毒素的定性检测,是研究黄曲霉毒素初期所使用的主要方 法。
SFB 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 AFT 的方法,其设备轻便、自动化高、操作简单、检测灵 敏、时间短,广泛应用于检测日常饲料中的 AFT 是否超标。国外 Vicam 公司开发出的 V2 系 列型荧光光度计,可以直接读取 AFT 的总量。但用 SFB 法检测中药材中 AFT 的含量时,结果 中出现很多假阳性,造成结果不准确。王晶等用 SFB 法快速检测日常食用酱油和醋样品中 AFT 含量,其检出限分别是 2.5g/kg 和 1μg/kg,添加回收率在 85%以上 [14] 。 3.4.3 酶联吸附法(ELISA)
HPLC 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检测 AFTB1 方法,主要是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在适宜的流动 相条件下,采用反相 C18 柱,使多种黄曲霉毒素同时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分辨率高, 可作定性、定量分析,同时可检测多个黄曲霉毒素种类,适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采用佛罗里硅土净化柱净化,三氟乙酸柱前衍生检测饲料中 AFTB1,回收率为 83%,相 关系数 r=0.9998[14]。将免疫学技术和 HPLC 法相结合,采用免疫亲和柱对样品进行净化, AFTB1 回收率达到 97.3%,相关系数 r=0.9994,最低检出限为 6.25 pg,该法将提取、净化、
微柱筛选法是将样品提取液通过由氧化铝与硅镁吸附剂组成的微柱层析管,杂质被氧化 铝吸附,黄曲霉毒素被硅镁吸附剂吸附,在 365 nm 紫外线下呈蓝紫色荧光,其荧光强度在 一定范围内与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成正比,由于微柱不能分离黄曲霉毒素 B1、B2、G1、G2,故 检测结果为黄曲霉毒素的总量。
微柱筛选法测定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用来检验黄曲霉毒素的存在与否以及快速筛选出超 标样品。要对黄曲霉毒素种类进行区分定量检验,则需要对不同黄曲霉毒素组分进行分离, 再利用其它方法检测。因此,微柱筛选法并不能完成整个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过程,仅适用于 定性检验。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食品安全;检测方法
1 前言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和强致癌物质,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
豆素的衍生物,可分为 B1 、B2、G1、G2、M1、M2 等。B1 为黄曲霉毒素中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 质, 是间接致癌物,进入人体内经氧化代谢酶活化后形成的活性中间代谢产物与 DNA 大分 子结合,导致细胞遗传特性改变,进而发挥其致癌致突变效应,又可被另一类代谢酶代谢解 毒,使终致癌物结构发生改变而不能攻击 DNA 实现机体的自身保护作用。从物种上说,黄曲 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 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物。在世界不同地区都发现了这 些真菌大量存在于供人类食用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已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1,2]。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有关黄曲霉毒素的危害被大量报道,以致黄曲霉毒素已成为最受人 们关注的一种真菌毒素[3]。因此,寻求准确、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进行高 效的定性定量分析,是黄曲霉毒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