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在桥边

合集下载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0课在桥边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0课在桥边含答案

第10课在桥边对应学生用书P46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陶醉.(zu ì)2.捷.报(ji é) 3.抱歉.(qi àn )4.怜悯.(m ǐn ) 5.舒.畅(sh ū)6.慷慨.(k ǎi ) 7.疲倦.(ju àn )8.蒙眬.(l ón ɡ) 9.棕.色(z ōn ɡ)10.鸿.运(h ón ɡ) (二)多音字1.缝⎩⎨⎧ 缝.补(f éng )缝.隙(f èng )2.差⎩⎨⎧ 差.使(ch āi )参差.(c ī)差.错(ch ā) 3.数⎩⎨⎧ 数.落(sh ǔ)数.量(sh ù)频数.(shu ò)4.乘⎩⎨⎧ 乘.船(ch éng )千乘.之国(sh èng ) 5.查⎩⎨⎧ 检查.(ch á)姓查.(Zh ā)6.分⎩⎨⎧ 分.钟(f ēn )分.外(f èn ) 二、写准字形1.⎩⎨⎧ 光c ǎi (彩)神c ǎi (采)2.⎩⎨⎧ hu àn (焕)发hu àn (涣)散呼hu àn (唤)3.⎩⎨⎧ ch éng (诚)实ch éng (城)堡4.⎩⎨⎧ 抱qi àn (歉) zhu àn (赚)钱5.⎩⎨⎧ 慷k ǎi (慨)大g ài (概)6.⎩⎨⎧ z ōng (棕)色z ōng (综)合三、用准词语1.停止 停滞1.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好。

2.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3.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4.将信将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对应学生用书P47当代德国的歌德——伯尔简历:伯尔(1917-1985),生于科伦一雕刻匠家庭。

1939年入科伦大学学习,同年应征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10课 在桥边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10课 在桥边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作者档案]《……一声没吭》《无。

中篇小说《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20世纪50年代,伯尔成为世界文坛上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比以前广阔得多,深刻得多,主要描写“小人物”在战后西德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不幸遭遇,表现他们的苦恼和彷徨,揭露和鞭挞了战后西德社会的种种不正常、不公正的现象,《在桥边》就属于这类作品。

以写德国战后创伤著称的伯尔,在此篇小说中无一字正面提到战争,但对战后德国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问题,以及小人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精神状态予以深刻地剖析和反思。

[常识积累]1.废墟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开始了在废墟上的生活,德国文学也是在这样的废墟上开始的。

他们既要与世界文学接轨,又要立足于传统。

这时成长了一代青年作家,他们提出德国文学要重新开始,从零开始。

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废墟文学”,也叫“战后文学”。

“废墟文学”主要反映战争生活的痛苦,内容几乎全部来自现实生活。

这一时期的文学重于内容,遭受战争痛苦的人勇敢地拿起笔,把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压抑诉诸笔端,用几乎是僵硬的语言把失落的一代人繁复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很特别。

如伯尔的《列车正点到达》,格拉斯的《铁皮鼓》等。

2.海因里希·伯尔名言(1)消磨时间是一种多么劳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这只肉眼看不见的秒针无时不在地平线下转圈,你一再醉生梦死地消磨时间,到头来你还得明白,它仍在继续转圈,无情地继续转圈。

(2)个性和魅力是学不会,装不像的。

(3)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的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永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4)命运压不垮一个人,它会使人坚强起来。

3.从小爱读书的海因里希·伯尔房间里空空的,一本新书也没有。

他才知道是做了一个好梦。

他想:总有一天,我会有梦里那么多书的。

上学路上,他又经过那个面包坊。

一阵阵的奶油面包香味直扑鼻孔,他使劲地咽着口水。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在桥边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在桥边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集在桥边一、导入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第一篇小说是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从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验到了战火纷飞中人类的一丝温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小说《在桥边》,看看这一回在桥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7页。

二、作者介绍伯尔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

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

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

六年战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

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曾获得几十种国际国内颁发的文学奖,作品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火车正点》、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等。

1971年发表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概括情节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最主要的情节内容。

明确: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了。

四、结合话题,重点赏析1、知识链接我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环境这一要素其实在第二单元的话题“场景”当中已经涉及到。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性格等。

“人物”是上一个单元的话题,写人物要注意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包括哪两个方面?明确: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注意运用语言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

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上遵循着一个基本模式:发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那么《在桥边》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全文共9段,请大家根据小说的情节运行流程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内容。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在桥边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在桥边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在桥边教学目标:通过品读文本,理解小说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小说中情感与数字对抗的深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有人说,暗恋就像一个处在灰暗世界里的色盲,突然间看到了一道亮丽的彩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暗恋!1、梳理小说人物(他们:政府,当局。

交给我数人的差事,并进行检查。

我:失去了腿,依靠他们提供的数人的工作生存。

(但不喜欢这个工作,毫无意义,空洞,乱数)工作中喜欢了一个姑娘,但不愿意让她知道。

姑娘:什么也不知道。

)2、(第5段:她用何等可怕的方式把一切计算都推翻了。

第6段: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

)我的工作就是数人,为什么我不数这个姑娘?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认为自己对姑娘的(美好、丰富、炽热的)情感不能用(毫无意义、空洞、冰冷的)数字来表达。

数字是理性的,而我对姑娘是感性的,无法用乘、除、百分比来量化。

3、其实不仅仅是情感无法量化,很多东西都无法用数字来量化。

比如:我们不会用三围数值、五官比例来量化一个女子是不是可爱;不会用住房面积、金钱数目来量化一个人生活是不是幸福;同样的,也不会用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来量化一个国家国民的幸福指数。

(1)其实生活中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数字量化,主要是哪些数字?(个体:分数,名次。

班级:上线数,年级排名,优秀班级评比。

各种竞赛名次)(2)这些数字看起来与我们息息相关,但是它们真的能够客观地量化我们吗?(我们经历的喜怒哀乐、得失成败这些情感体验才是真正的收获。

)同样,老师教学过程中收获的与学生思想碰撞的乐趣也无法通过上线率、年级排名这些冰冷的数字来量化。

这么看来,小说中塑造的姑娘好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而是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了美、幸福、快乐等等。

4、这个结局有什么深意?我们经常听到四个字“数据说话”,听起来好像很客观,很公平。

外国小说欣赏(选修) 《在桥边》设计

外国小说欣赏(选修) 《在桥边》设计
四、再读课文,分析思考
作者通过行为、心理这两个层次的几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摇摆’,试图传达出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同小组同学交流,最后推荐一人准备发言。
(把小组交流的纸上成果,同屏到白板上)
五、提炼主题
1.讽刺战后的德国政府只注重物质上取得的成就,而忽视了人的心灵、人的精神的社会现实。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在桥边
授课教材
外国小说鉴赏(选修)
授课班级
高二五班
授课类型
讲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手机
出席人数
46
缺席人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清小说情节,学习本文情节是如何摇摆的,并赏析其中细节;
领会小说主旨,理解对人的关爱不能仅仅体现在物质上。
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教法:讲授法
课后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语言描述并积极进行思考。
学法:聆听法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多主人公“我”,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学法:聆听法
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读,边读边思考本文的故事情节。积极发言,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学法:讨论法
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同时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结合教师的提示去解决相关的思考问题。
教法:情境教学法
教师叫学生来读课文,通过幻灯片来来分析本文的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发言,并进行适当的点拨。
教法:提示法
教师叫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他们讨论回答思考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教法:点拨、概括法
教师通过幻灯片的展示,帮助学生去更好的把握本文的主题思想。

2018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5单元在桥边Word版含答案

2018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5单元在桥边Word版含答案

*在桥边金银珠宝与欢愉有个阔佬,背着许多金银珠宝去远方寻觅欢愉,可是走遍了千山万水也没有找到。

一天,他正愁眉不展地坐在路边叹息,一名衣衫破烂的农夫唱着山歌走过来。

阔佬向农夫讨教欢愉的要领,农夫笑笑说:“哪里有什么要领,欢愉其实再简单只是了,只要你把背负的东西放下就能够够。

”阔佬突然顿悟:自己背着那么繁重的金银珠宝,腰都快被压弯了,而且住店怕偷,行路怕抢,成天内心不安,惊魂不定,怎么能欢愉得起来呢?于是,他放下行囊,把金银珠宝分发给过路的穷人。

如许,不仅背上的重负没有了,还看到一张张欢愉的笑脸,他终于成了一个欢愉的人。

【哲理启发】 人一辈子中,咱们背负的东西太多了。

很多时候,不是欢愉离咱们太远,而是咱们全然不明白自己和欢愉之间的距离;不是欢愉太难,而是咱们活得还不够简单。

学会舍弃,为自己减负,你会发觉:其实,要欢愉是一件简单的情形。

[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怜悯.( ) 蒙眬.( ) 陶醉.( ) 慷慨.( ) 鸿.运( ) 愉.快( ) 【答案】 mǐn lón ɡ zuì kǎi hón ɡ yú2.多音字分⎩⎨⎧( )分外( )分别调⎩⎨⎧( )调动( )调节 似⎩⎨⎧( )似乎( )似的 空⎩⎨⎧( )空洞( )空闲【答案】 fèn fēn diào tiáo sì shì kōnɡ kòn ɡ第2步写字形——微妙无穷方块字⎩⎨⎧抱qiàn ( )qiān ( )虚zhuàn ( )取⎩⎨⎧jié( )报jié( )妤jié( )毛 ⎩⎨⎧破suì( )憔cuì( )纳cuì( ) ⎩⎨⎧zōnɡ( )色zōnɡ( )影流水cón ɡcónɡ( )( )【答案】 歉 谦 赚 捷 婕 睫 碎 悴 粹棕 踪 淙淙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停止·停滞①我那不知倦怠的心跳简直就 ________(停止/停滞)了突突的声音,直到她转入林荫道消失为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在桥边》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在桥边》教学设计

《在桥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清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主旨。

过程与方法了解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理解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对人的关爱不能仅仅体现在物质上,对人精神的关爱才是最大的关爱,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学会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梳理情节,体会小说情节的摇摆、分析形象、主题。

教学难点探究小说的深刻主题,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挖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936年2月5日,一部著名的影片在美国上映,它就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夏尔洛作为一名拧螺母的工人,被不断加快的作业线弄得精神失常。

他拿着扳子,见到块状的东西就想拧,甚至要去拧路人的鼻子和妇女衣服上的纽扣。

这些镜头在令人哑然失笑的同时,也让人对社会对人的异化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拧”成了夏尔洛工作的全部和人生的意义。

今天,我们将认识另外一个人物,他的工作也已经被异化的只剩下一个字,那就是“数”。

二、解读作者伯尔,德国小说家。

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

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

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

六年战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

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曾获得几十种国际国内颁发的文学奖,作品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

伯尔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被誉为是当代国的歌德。

他的作品既弥漫着下层人民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

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就充当着战后德国文学领军人物的角色。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正点到达》、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

成名作《正点到达》是联邦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

50—60年代的作品《小丑之见》被称为这一时期形成的“不顺从文学”的重要作品。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在桥边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在桥边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在桥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2、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小说所表现的一种内在的美。

能力和方法目标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体会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理解情节中的细节,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

情感目标思考并领悟对处于困境中的人给予物质帮助之外,还应给予精神关怀这一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第一篇小说是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从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验到了战火纷飞中人类的一丝温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小说《在桥边》,看看这一回在桥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二、作者介绍“良心”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39年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语文学,同年应征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曾负过伤,当过俘虏,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深恶痛绝。

在早期作品中,伯尔审视纳粹主义的恐怖统治,看到战争和政治力量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毫无意义的苦难。

在后期作品中,他猛烈抨击经济繁荣下的道德沦丧,批评社会和宗教机构的专横和虚伪。

1985年逝世。

被称为“德国的良心”。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西德经济正处于复苏时期,表面上十分繁荣,但小职员、小商贩、手工业者、民间艺人和孤儿寡妇等一些“小人物”的命运依旧十分悲惨,他们终日苦闷彷徨,有的甚至挣扎在饥饿线上,苟延残喘。

伯尔作品中着力描写的就是这些小人物的遭遇,《在桥边》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小狗包弟》是巴金的著作《随想录》中的一部名篇。

描写了作者的一条可爱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命运,从侧面也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性的扭曲。

小狗的悲惨待遇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愧疚和忏悔之情。

三、设计情节思路导图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1-3段(因腿受伤、新桥数人)发展:4-5段(姑娘过桥、停数目送)高潮:6-7段(突击检查、漏数姑娘)结局:8-9段(因祸得福、调数马车)四、采访小说中的“人物”德国电视台准备对二战战后经济复苏后人民的生活状态进行一次专访,桥边的计数员“我”因工作待遇不断提升进入到电视台视野,专访开始:1、记者:请问您这条腿是怎么受伤的?我:(神态)2、记者:您现在从事什么工作?您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吗?我:(神态)3、记者:对于主任统计员对您工作的调动,您满意吗?您对政府满意吗?我:(神态)4、记者:八卦一下,听说您暗恋上了一个姑娘,我们很好奇她的样子,您可以描述一下她吗?您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暗恋的感觉吗?我:(神态)5、记者:您既然这么爱这个姑娘,为什么不大胆地向她表白?不让她知道您爱她?我:(神态)五、主题探究《在桥边》的关键词:有人认为伯尔的《在桥边》表现了爱情的巨大力量,也有人对此持否定态度,你的观点又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在桥边 学案

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在桥边 学案

《在桥边》学案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小说所表现的一种内在的优美。

2、体会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理解情节中的细节、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

教学重点: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教学难点:理解情节中的细节、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简介作者:伯尔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被誉为是当代德国的歌德。

他的著作有四十多种译本,在全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

六年的军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鲜血、残骸、废墟……使他的作品充满灰暗、抑郁的基调。

但也有人说伯尔的作品既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他的作品《在桥边》。

整体感知:1、这是在第五单元围绕“情节”这一话题的短篇小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了解主要故事情节,并找出情节中矛盾冲突最突出的部分。

文本探究1故事有其波澜,还需要一股活水引入,有波澜,情节才有动力。

故事中的活水在哪里?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故事中过桥的姑娘,便充当了这股活水。

是她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

2.姑娘的出现为什么会对主人公产生如此大的影响?(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虽然只是暗恋,暗恋的方式也只是当她过桥时,目送她走过而已。

但这却给主人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这点希望足以冲淡“我”对毫无意义的工作的不满,点亮“我”原本灰暗的生活。

这是主人公无聊生活的唯一亮色。

3.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对姑娘的暗恋?“作者以怎样的笔调写的?(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我一个也没有数。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在桥边 教案6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在桥边 教案6

在桥边1教学目标1.探寻小说独特的视角,品味作者精巧的构思;2.理解“姑娘”在文中的作用,明确小说主题;3.引导学生理解对人的关爱更多是要精神上的关爱。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知小说三要素,具备小说阅读的基本知识。

重点要引导学生探寻小说选取的独特视角,从而理解小说深刻的主题。

3重点难点1.小说视角的选取;2.“姑娘”在文中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从学过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入课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曾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更感受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和灾难。

战争结束了,战争真的结束了吗?其实另一场战争才刚刚开始,那是一场灵与肉的战争,是一场超越肉体疼痛,直击灵魂疼痛的战争。

让我们跟着伯尔,跟着他的《在桥边》一起去寻找战后人们灵魂的疼痛!活动2【讲授】了解作者伯尔,德国作家。

1939年入科隆大学学习,同年应征入伍,直到1945年4月被美军俘虏,并在同年9月被释放。

六年的军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早期作品多以这段经历为主要题材,揭露法西斯战争的罪恶。

后来创作主题从批判战争转为批判战后的德国社会,小人物的遭遇成了他作品的重要内容,他力求表现小人物在战后的艰难境遇和压抑心态。

1972年“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伯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活动3【讲授】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小说通过怎样的视角来感知灵魂的疼痛?明确:“记数”工作请围绕一个“数”字,理清小说情节。

发生数人,生活乏味发展少数,因为暗恋的姑娘高潮漏数,应付突击检查结局数马车,交鸿运“记数”是作者选取的视角,是贯穿小说情节的线索。

活动4【活动】探究1.齐读课文前三段,思考:作者为什么选取记数这一视角?明确:用空洞、乏味、毫无意义的数字来显示人精神的空虚。

二战后的德国人,背负着纳粹法西斯留给他们的历史包袱,接受者一座座已成废墟的城市,他们面对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极端贫困,更是精神生活的一片空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10课《在桥边》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10课《在桥边》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10课《在桥边》教学案例在“摇摆”中深入——《在桥边》教学案例瑞安中学陈如意【背景介绍】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对选修课“小说与戏剧”有这样的定位:“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

”从编排体例看,《外国小说欣赏》充分体现了这个要求:以小说的基本元素“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为单位编列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欣赏重点,即“话题”。

一个个“话题”便是领略小说巧妙写法、开启深入欣赏小说一扇扇门窗。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做了区分:“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也应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深化。

对必修课程中文学作品的鉴赏目标,《课程标准》提到“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而在选修课程中则对应地表述为“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

因此,对外国小说的欣赏更要注重“深入”二字。

《在桥边》在《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

这个单元的话题是“情节”,本课抓住关键词“摇摆”,引导学生在“摇摆”中“深入”领悟小说思想内涵。

【实录描述】片段一:分析“摇摆”着的行为(简要概括小说情节后,让学生分析其过程的曲折。

)教师引导:“‘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成不变是小说的大忌,伯尔的这篇小说可谓波澜起伏。

因此,我们还不能单用一个‘数(shǔ)’字代替故事的经过。

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能也已经发现‘我’数数其实还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又一位学生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语句,并说道:“‘我’那么喜欢那个姑娘,根本做不到在她出现时不看她,做不到她出现了还在数无聊的人数,‘我’实在不忍心放弃目送心爱的姑娘的机会,于是‘我’暂时停止了数数。

”最后一位学生朗读了“最近他们对我进行了检查。

语文人教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五单元在桥边Word含答案

语文人教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五单元在桥边Word含答案

《在桥边》导学案一、课标要求: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艺术特性。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导学目标:1.知识能力: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情节,用乱数、不数、漏数来概括情节内容。

2.过程和方法: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小说语言除了简练和不断妙用反讽之外,还有一种内在优美。

理解小说情节中的细节、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的关爱不能仅仅体现在物质上,对人精神的关爱才是最大的关爱。

三、重点难点:1.如何理解我对姑娘的爱,为什么要把她漏数。

2.本文情节是如何摇摆的,对其中细节的赏析.四、学习过程:(一)、知识储备到诺贝尔奖得主伯尔家作客梁平提起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伯尔,爱好外国文学的人当不会陌生。

被称为德国战后最伟大作家的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oll,1917~1985),他的作品生前就发行了近3000万本,被译为40多种文字。

他也是战后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德国作家,他的小说、戏剧、散文有很多都被译成了中文,如短篇小说《野蛮时代的故事》(1947年)、《我的昂贵的腿》(1948年),中长篇小说《列车正点》(1949)、《一声不吭》(1953)、《女士及众生相》(1971)、《莱茵女流录》(1985)等。

1972年,伯尔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台湾又翻译出版了他的一些作品,如《莫克博士收集的沉默》、《九点半的弹子戏》等。

所以,在访问德国波恩时,当我报驻德特约记者建政说可以带我们去海因里希•伯尔家,去拜访他的遗孀和儿子雷勒•伯尔时,我心中竟有隐隐的激动和期待。

从我们在波恩的驻地驱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科隆市郊一片幽静的住宅区,这里看不到高楼大厦,一栋栋二层小楼在浓荫中探出一个个尖顶,就像都市里的村庄,给人很爽很舒服的感觉。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在桥边教案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在桥边教案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有些学生难以把握小说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导致对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和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进行文学鉴赏时,缺乏必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有些学生在鉴赏小说时,往往只关注情节和人物,而忽视了作品的结构和风格等元素。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引入更多的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各个方面。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人物形象分析和情节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这两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外国小说欣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分析和欣赏外国小说的基本步骤。
4. 例题四:《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如何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海明威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通过描写老人与大马林鱼之间的斗争,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斗争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挑战,同时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此外,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斗争也象征着人类内心的斗争,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践活动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欣赏外国小说”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在桥边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在桥边 教案

在桥边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2、通过分析情节体会小说的摇摆与生发3、探究作品内在主旨,关注人的心灵需求教学重难点情节的摇摆生发与作品主旨的探究教学设计1、整体感知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我”爱上了一位姑娘。

试着通过给这句话添加修饰词等手段,还原故事。

以在一座桥上数人数为生的“我”爱上了一位每天从桥上走过的姑娘。

上司来检查时,我由于不愿将姑娘算作空洞的数字,反而交了鸿运,被调去数马车了。

2、故事流程空洞乏味的生活→心悸忘我的暗恋→突然到来的检查→出乎意料的鸿运3、情节的生发--背景的创设往前追溯,看看故事的发生。

他们替我缝补了腿……主人公的生存现状是怎样的?这也许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甚至连姓名都无需交代,他在战争中负了伤,大约也丧失了一般的劳动能力,战后“他们”给他疗伤,给他安排了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每天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

4、主题管窥数人这一工作的意义何在?战后重建,恢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主人公工作状态如何?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捷报。

他们对主人公的工作满意吗?他们喜欢这个未来完成式抱歉得很,这一切都是不准确的这说明人们对战后重建持一种什么态度?不可靠、近乎痴妄和盲目的乐观主人公得到了优待和照顾,但他对这一工作满意吗?人的心灵被忽视了5、情节的摇摆与生发(1)故事的背景就好比一个水塘,需要有一股活水引入,方能有其波澜,有波澜情节才有动力。

故事中的活水又在哪里呢?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我一个也没有数。

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

”强烈的情感,散文诗般的笔调6、情节的摇摆与生发(2)主任统计员的到来使故事发展到高潮,工作与爱情之间,“我”做出了怎样的抉择?表面上看,“我”为了生计,压抑住了自己对姑娘的感情,“因为我必须数,不能目送她过去”,而在内心深处,仍然是真挚的爱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压倒了空洞无意义的职业--“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姑娘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5.2《在桥边》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5.2《在桥边》教学设计

《在桥边》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小说的情节,挖掘小说深层主旨,掌握摇摆式情节的作用和鉴赏小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理解情节中的细节、情节的摇摆对主旨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学会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教学重点和难点:1.把握小说的深层主旨。

2.理解“心爱的姑娘”象征意义。

3.把握情节是如何摇摆的,对其中细节的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数鸟导入“有人在桥边数人”情节。

同学们,请你们数一下这里有多少只鸟?全班一片哗然。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单调无趣乏味吧?但是你们可知道有一个人整天需要在桥边数人,那他是不是也很无聊乏味无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数鸟这个人的世界,请大家翻开资料,我们一起学习《在桥边》。

它是德国著名作家伯尔写的。

二、把握情节: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下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我们先来了解下何为情节:1.知识链接:情节运行方式的基本模式。

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

2.分析情节结构。

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上遵循着一个基本模式:发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分析《在桥边》的情节结构开端(1-3段)他们要“我”在桥边数人数发展(4-5段)“我”见到一位心爱的姑娘,没有把她计算在内。

高潮(6-7段)主任统计员来检查,夸奖“我”忠实、可靠结局(8-9段)“我”被调去数马车3.结合“我”的情绪变化画曲线图。

现在同学们请结合这四个部分的情节,画一条曲线图来反映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给予学生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画图。

指定一学生来黑板上现场画。

4. 摇摆式情节的作用。

让学生明确摇摆式(一波三折)强调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进一步推动情节的发展。

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三、把握主题:刚才我们把握了小说三要素之一情节,那现在我们要来把握主题。

我们先来回顾下挖掘主题的鉴赏方法:1.知识链接:挖掘小说主旨的鉴赏方法。

语文系列《外国小说欣赏》教案第五单元《在桥边》

语文系列《外国小说欣赏》教案第五单元《在桥边》

《在桥边》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情节,用乱数、不数、漏数来概括情节内容。

2.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小说语言除了简练和不断妙用反讽之外,还有一种内在优美.3。

理解小说情节中的细节、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如何理解我对姑娘的爱,为什么要把她漏数.2.如何让学生理解本文主旨.3.本文情节是如何摇摆的,对其中细节的赏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最大的魅力在于情感,散文最大的魅力在于语言,而小说最大的魅力则是情节。

其中短篇小说尤以短小的篇幅,紧张激烈的情节,深深吸引着读者。

今天我们来欣赏另一篇短篇小说《在桥边》,看看它的情节又会以何种方式吸引我们。

二、解题1题目《在桥边》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补齐其他内容明确:故事发生的地点,“我”在桥边数人数三、研习课文,品味情节(一)乱数1、“我"为什么要数人数?“我”是怎么数的?明确:这是我的工作见课文第三段,可见“我”是乱数的2、“我”为什么要乱数呢?明确:这个工作对“我”,枯燥、无聊、单调、乏味,3、从哪些语言里我们能读到这种感觉?从“我”的叙述里你还读到了一种怎样的语气?明确:见课文第一段,充满反讽和揶揄的语气。

4、的确,“我”每天坐在那里数过桥的人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这样的工作枯燥、无聊、乏味。

乱数实际上表现出我对这份工作的?明确:不满。

但为了生存,“我”又无力抗争.我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故意制作不准确,乱数意味着对乏味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周国平曾说:渴望意义的人面对无意义的世界,会表现出厌倦。

厌倦是一种既不肯接受又不想反抗的心态。

(二)、不数1、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什么打破了“我”枯燥乏味的生活?明确:一个姑娘从桥边走过2、姑娘的到来带给我怎样的变化?明确:A:情绪发生变化“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所有在这个时间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集
在桥边
一、导入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第一篇小说是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从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验到了战火纷飞中人类的一丝温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小说《在桥边》,看看这一回在桥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7页。

二、作者介绍
伯尔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

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

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

六年战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

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曾获得几十种国际国内颁发的文学奖,作品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火车正点》、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等。

1971年发表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最主要的情节内容。

明确: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了。

四、结合话题,重点赏析
1、知识链接
我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环境这一要素其实在第二单元的话题“场景”当中已经涉及到。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性格等。

“人物”是上一个单元的话题,写人物要注意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包括哪两个方面?
明确: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注意运用语言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

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上遵循着一个基本模式:发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那么《在桥边》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全文共9段,请大家根据小说的情节运行流程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内容。

明确:
发生:1-3段,交代主人公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

(现实生活乏味)
发展:4-5段,主人公暗恋过桥的姑娘,她成了主人公乏味生活中的亮色。

(暗恋过桥姑娘)
高潮:6-7段,“我”逃过检查,被调去数马车。

(逃过突击检查)
结局:8-9段,主人公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

(数马车,交鸿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