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血压分级诊疗指南(2023年版)

高血压分级诊疗指南(2023年版)

高血压分级诊疗指南(2023年版)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高血压分级诊疗指南,以帮助医生

和患者更好地管理高血压疾病。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健康问题,准确的分级诊疗对于控制血压并预防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指持续性的血压升高,即收缩压(SBP)≥140mmHg

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分级诊断

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正常血压:SBP < 120mmHg 和 DBP < 80mmHg

2. 正常高值:SBP 120-129mmHg 和/或 DBP 80-84mmHg

3. 高血压阶段1:SBP 130-139mmHg 和/或 DBP 85-89mmHg

4. 高血压阶段2:SBP ≥140mmHg 和/或DBP ≥90mmHg

诊断高血压时应在不同时间点测量血压值,并结合患者的整体临床情况进行评估。

分级治疗

根据高血压的分级,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1. 正常血压和正常高值:建议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进行定期随访和血压监测。

2. 高血压阶段1:除了生活方式改变外,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并定期复诊监测血压。

3. 高血压阶段2: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常常需要,在治疗期间进行定期随访以控制血压。

随访和评估

无论患者处于哪个高血压分级,定期随访和评估都非常重要。在随访期间,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副作用,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不同的药物,以实现良好的血压控制。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引起多种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肾脏问题、视力问题等。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为基层医疗人员提供一份高血压诊疗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患者的高血压病情。

一、高血压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是指在安静状态下,血压持续升高,超过140/90mmHg。它主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显的原因,如肾病、垂体瘤等,导致血压升高。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二、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如下:

1.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 对于老年人(≥60岁),收缩压在140mmHg-159mmHg之

间需要监测并适当降低。

诊断高血压需要进行3次以上的血压测量,以确定血压的水平。同时,还需要检查肾功能、血糖水平、尿量等。在对患者进行诊断之前,还需要咨询病史,了解患者的家族病史、饮食习惯、嗜好等。

三、治疗策略

1.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

(1)饮食调整:限制钠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

脂奶产品的摄入。

(2)体育锻炼: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3)减轻体重: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

(4)戒烟和限制饮酒:戒烟和限制饮酒是降低高血压风险的

重要方法。

2.药物治疗

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以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肾功能等因素来选择药物。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患者的血压至于较低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近日发布的《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对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诊断、危险分层与转诊、治疗、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急诊处置、疾病管理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诊断和危险分层

在诊断和评估方面,基本推荐是:在医疗机构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做诊室血压测量;鼓励患者做家庭血压监测(HBPM);优化推荐为:在基本推荐基础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配备动态血压监测(ABPM)设备,有ABPM指征的患者需做该项检测。

表1 不同血压测量方法的评价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在心血管风险分层方面,基本推荐为: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基本推

荐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采用简易风险分层方法,对心血管风险进行分层;优化推荐为:根据全面的风险分层方法,对心血管风险进行分层。

图1 高血压危险评估的临床路径

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

应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1)起始剂量: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从安全考虑,初始治疗可先采用小剂量,能耐受增加至常规剂量及足剂量。

(2)长效降压药物:优先推荐可以维持24 h的长效降压药物。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2~3次给药,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

(3)联合治疗:对SBP≥160 mmHg和/或DBP≥100 mmHg、SBP 高于目标血压20mmHg和/或DBP高于目标血压值10 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对SBP≥140 mmHg和戚DBP≥90 mmHg 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引言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健康负担。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促进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管理能力,我们撰写了本指南,希望能够对基层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高血压管理水平。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1.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性地增高,在血管内产生持久性损害的一种疾病。成人静息血压≥140/90mmHg为高血压。

2.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

龄化趋势的加剧,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

球范围内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中国有超过3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已经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二、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的重要性

1.基层医疗机构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

基层医疗机构是高血压防治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高血压的

早期筛查、诊断和管理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具有靠近居民群体、及时

发现和干预高血压患者的优势,是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主要开展地点。

2.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的重要性

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血压患者的

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规范的管理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发展,减少高

血压引起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减轻医疗负担。

三、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

1.科学规范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

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结构或功能损坏的临床综合症,根据病因

不同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诊断】

(一).血压定义:未服用降压药情况下:不同时间,两次静息血压〉140/90mmHg,无其他继发因素者可诊断为高血压病。正常血压值120/80mmHg

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

高血压1级(轻度)140-159/90-99mmHg

2级(中度)160-179/100-109mmHg

3级(重度)>180/110mmHg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SBP>140mmHg,DBP<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又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分为3期.

高血压的危险性不仅决定于血压: 高血压危险度分层.(二).水平,更决定于所并存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伤

及其它临床情况.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便于判断预后和临床指导治疗.

(三).临床类型

1.恶性高血压

临床征象:主要为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130mmHg;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IV级);肾功能不全,可有心,脑功能障碍等.如有上述表现,但眼底无乳头水肿(III级)时,则称为急进型性高血压.

2.高血压危象

临床征象:指高血压患者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可高达260mmHg,舒张压达120mmHg,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

3.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同时,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征象.

临床征象:有严重头痛,呕吐和神志改变,较轻者仅有烦躁, 昏迷等。,癫痫样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意识模糊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第一章:背景及意义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0亿的人口患有高血压,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高血压是引发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个人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大风险。

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基础,通过强化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致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制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非常必要,旨在提高基层医生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水平,为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

1.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2.正常收缩压为<120mmHg和正常舒张压为<80mmHg;

3.高血压分级:

a.高血压前期:收缩压为120~139mmHg或舒张压为80~89mmHg;

b.高血压一期:收缩压为140~159mmHg或舒张压为90~99mmHg;

c.高血压二期:收缩压为160~179mmHg或舒张压为100~109mmHg;

d.高血压三期: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第三章:基层高血压防治策略

1.宣教和健康教育:通过媒体、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加强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定期筛查和干预:建立高血压筛查和管理的常规机制,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测和干预;

3.生活方式干预: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方法,促进高血压患者减轻体重、降低血压;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戈瘦克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疗是一个复杂而且需要长期进行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介绍高血压的基层诊疗指南,为广大患者提供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高血压患者调查

高血压的诊断取决于严密的高血压患者的调查。应调查患者年龄、性别、职业、体重、身高、饮食习惯、高血压的家族史、饮酒习惯、兴奋剂的使用、药物过敏史等临床信息。

2、基本检查

基本检查应包括身高、体重、心率、呼吸、口唇、牙龈、舌苔等口腔检查、颈动脉和颈静脉听诊、心跳、心音、肺部和腹部检查、四肢的浮肿和动脉搏动触诊、视力和眼底检查、尿蛋白定量、尿酸、血锌、血钾降低时收缩压、晨起时空腹血糖(FPG),实施完整的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检查肾功能、肝功能、血清脂肪、尿素、肌酐和电解质,及必要的其他检查。

3、目标收缩压和舒张压

目标收缩压须在瞬时的条件下保持在130mmHg以下,目标舒张压须保持在80-85mmHg。

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下列情况之一:

(1)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注:出现高危因素的病例应严格控制血压水平)

(2)收缩压≥10mmHg、舒张压≥5mmHg的波动

(3)骨质疏松、心脏衰竭、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4种。在基层诊疗中,主要选用单一药物或联合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肥胖程度、基础疾病和体检结果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各地都存在高血压患者的大量人群。由于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高血压的基层诊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高血压的基层诊疗指南需要将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指导原则进行明确和

详细的规定。首先,基层诊疗指南应当明确高血压诊断的标准和方法,包

括测量血压的技术和设备,以及测量血压的时间和方法。此外,基层诊疗

指南还需对高血压的分类和分级进行规定,以便给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其次,基层诊疗指南需要明确高血压的评估和监测方案。对于每位高

血压患者,基层医生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查体、实验室检查和

相关尿检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合理的治疗计划。监测方案则包括定期

测量血压、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等,以确保患者血压控制在合理

的范围内。

第三,基层诊疗指南应当明确高血压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针对不

同的高血压患者,基层医生需要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非药物治疗

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控制、增加体力活动等,而药物治疗则包括单一药物或联合用药的选择。基层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同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整。

最后,基层诊疗指南还需要关注高血压的并发症防治和患者教育。高

血压患者易出现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基层医生需要对患者进

行相关的监测和干预。此外,患者教育也是基层诊疗的重要部分,基层医

生需要向患者传授相关的知识,帮助患者了解并掌握高血压的自我管理和

监测方法。

综上所述,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是为了指导基层医生进行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而设计的。基层诊疗指南需要明确高血压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规定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并关注并发症防治和患者教育。通过制定和实施基层诊疗指南,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SBP≥140 mmHg和DBP<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二)分类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1]。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

(三)流行病学

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既往调查比较,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1991年和2002年明显增高。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明显增多,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3]。

二、病因学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与肥胖,过量饮酒和长期精神紧张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钠、低钾膳食以及超重与高血压关系最大[2,4],另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烹调盐日摄入量为10.5 g[5],虽低于1992年的12.9 g和2002年的12.0 g,但较推荐盐摄入量水平依旧高75.0%。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

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结构或功能损坏的临床综合症,根据病因

不同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诊断】

(一).血压定义:未服用降压药情况下:不同时间,两次静息血压〉140/90mmHg,无其他继发因素者可诊断为高血压病。正常血压值120/80mmHg

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

高血压1级(轻度)140-159/90-99mmHg

2级(中度)160-179/100-109mmHg

3级(重度)>180/110mmHg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SBP>140mmHg,DBP<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又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分为3期.

高血压的危险性不仅决定于血压: 高血压危险度分层.(二).水平,更决定于所并存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伤

及其它临床情况.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便于判断预后和临床指导治疗.

(三).临床类型

1.恶性高血压

临床征象:主要为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130mmHg;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IV级);肾功能不全,可有心,脑功能障碍等.如有上述表现,但眼底无乳头水肿(III级)时,则称为急进型性高血压.

2.高血压危象

临床征象:指高血压患者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可高达260mmHg,舒张压达120mmHg,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

3.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同时,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征象.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一、背景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血压的诊疗水平,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介绍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二、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高血压是指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可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三、高血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体重大小、饮食习惯、生活规律、心理状态和药物等;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大多数是因为肾血管狭窄或者是实质性病变等原因导致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从而引起高

血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长期精神紧张、酗酒、吸烟等。

四、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高血压可分为缓进型高血压和急进型高血压。缓进型高血压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急进型高血压起病急骤,多见于中青年患者,血压明显升高,可出现头痛、呕吐、心力衰竭等症状。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五、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

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减少盐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药物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变化调整用药。同时应加强患者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六、总结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血压的诊疗和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管理目的

1.3适用范围

1.4诊断标准

1.5治疗原则

第二章:基层高血压防治的基本原则

2.1健康教育和宣传

2.2高血压筛查和早期识别

2.3个体化治疗方案

2.4生活方式干预

2.5药物治疗和监测

2.6随访和管理

第三章: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3.1饮食调整

3.2运动锻炼

3.3抽烟和饮酒的限制

3.4控制体重

3.5应对压力

第四章: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4.1药物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2药物种类和作用机理

4.3药物剂量和用法用量

4.4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和监测

第五章: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和管理5.1随访频率和方式

5.2随访内容和重点

5.3测量和评估

结语

2024年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常见的慢性病,且易导致多种其他疾病并引发心脑血管事件。根据全球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基层是高血压患者的重要管理和治疗场所,因此有必要制定具体的指南来指导基层医护人员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工作。

1.2管理目的

本指南的目的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策略,帮助医护人员在基层从事高血压防治工作,并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等目标。

1.3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在高血压防治中从事医护工作的人员,也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

1.4诊断标准

本指南所采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成人静息状态血压

高血压最新诊疗指南(共41张PPT)

高血压最新诊疗指南(共41张PPT)

诊断标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血压分类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 2级 3级
SBP(mmHg) <120(≥9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DBP(mmHg) <80(≥6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分层
一般推荐
不常规推荐
利尿剂+β阻滞剂
ACEI+β阻滞剂
α阻滞剂+β阻滞剂
ARB+β阻滞剂
D-CCB+保钾利尿剂
ACEI+ARB
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中枢作用药+β阻滞剂
多种药物的合用
三药联合的方案:在上述各种两药联合方式 中加上另一种降压药物便构成百度文库药联合方案,
其中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ACEI(或 ARB)﹢噻嗪类利尿剂组成的联合方案最为
鉴别诊断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 或病因引起的动脉血压 升高 占所有高血压的5-10%
通过治疗原发病可根 治或控制
鉴别诊断
⒈肾实质性高血压 肾脏损害为主,出现较早
⒉肾血管性高血压 上腹部或肋脊角可闻及血管杂音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高血压伴低钾血症、血浆醛固酮增多
4.嗜铬细胞瘤 阵发性高血压、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增高、CT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

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结构或功能损坏的临床综合症,根据病因

不同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诊断】

(一).血压定义:未服用降压药情况下:不同时间,两次静息血压〉140/90mmHg,无其他继发因素者可诊断为高血压病。正常血压值120/80mmHg

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

高血压1级(轻度)140-159/90-99mmHg

2级(中度)160-179/100-109mmHg

3级(重度)>180/110mmHg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SBP>140mmHg,DBP<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又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分为3期.

高血压的危险性不仅决定于血压: 高血压危险度分层.(二).水平,更决定于所并存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伤

及其它临床情况.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便于判断预后和临床指导治疗.

(三).临床类型

1.恶性高血压

临床征象:主要为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130mmHg;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IV级);肾功能不全,可有心,脑功能障碍等.如有上述表现,但眼底无乳头水肿(III级)时,则称为急进型性高血压.

2.高血压危象

临床征象:指高血压患者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可高达260mmHg,舒张压达120mmHg,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

3.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同时,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征象.

临床征象:有严重头痛,呕吐和神志改变,较轻者仅有烦躁, 昏迷等。,癫痫样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意识模糊

2019年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2019年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2019年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SBP≥140 mmHg和DBP<90 mmHg 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二)分类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1]。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

(三)流行病学

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既往调查比较,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1991年和2002年明显增高。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明显增多,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3]。

二、病因学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与肥胖,过量饮酒和长期精神紧张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钠、低钾膳食以及超重与高血压关系最大[2,4],另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烹调盐日摄入量为10.5 g[5],虽低于1992年的12.9 g和2002年的12.0 g,但较推荐盐摄入量水平依旧高75.0%。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在高血压患者中,99%的病因不明,称之为 原发性高血压;1%的高血压仅为某种疾病 的一种表现,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2.临床 诊断
临床表现
症状:一般起病缓慢,早期多无 症状,偶尔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 高。可有头昏、眼花、耳鸣、心 前区不适、心悸等症状,症状与
血压水平不一定呈正相关。
体检:血压升高,主动脉瓣 区第2心音亢进,后期可有 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的 征象。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目录
01. 高血压概念
02. 临床诊断
03. 治疗
04. 分期标准
01.高血压 概念
高血压(hypertension)指动脉收缩压 和舒张压持续升高,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 率低、治疗率低、治愈率低等特征,而且是 脑中风、冠心病、心、肾功能衰竭最主要的 危险因素。
2.临床 诊断
1999年WHO-ISH指导委员会采用了 新的高血压定义,新的定义为未接受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者,其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成年人血压水平分类和 分级
03.高血压 治疗
ຫໍສະໝຸດ Baidu
治疗标准
初次发现血压增高者,需要经过1~2次复查核实, 确定高血压后首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复查及开始治疗 时间应按血压增高程度而定,对舒张压≥1.3kpa (100mmHg)或收缩压≥26.7kpa(200mmHg)应 立即开始治疗,关于轻型高血压即舒张压12~ 13.3kpa(90~100mmHg)治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SBP≥140 mmHg和DBP<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二)分类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1]。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

(三)流行病学

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既往调查比较,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1991年和2002年明显增高。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明显增多,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3]。

二、病因学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与肥胖,过量饮酒和长期精神紧张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钠、低钾膳食以及超重与高血压关系最大[2,4],另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烹调盐日摄入量为10.5 g[5],虽低于1992年的12.9 g和2002年的12.0 g,但较推荐盐摄入量水平依旧高75.0%。

近年来,我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35~64岁中年人超重

率为38.8%,肥胖率为20.2%,超重组和肥胖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8倍[4]。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最显著[2]。

三、病理生理机制[6,7]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血压的调节受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影响以及很多解剖、生理、生化方面的因素影响,基本的血液动力学特征表现见图1。

图1 高血压的血液动力学特征示意图

(一)遗传的影响

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估计遗传因素对血压的变异影响占

30%~50%[8],但血压终究是一种表型,是环境与多种遗传基因表达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有关基因多态性与血压的关联性的候选基因多直接或

间接与控制肾脏钠的重吸收有关,如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基因、α-内收蛋白基因等。

(二)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在高血压发病的初始阶段,此阶段的心率增加也是高动力循环的表现,促进心输出量增加;其次是通过促进心输出量增加而致循环血量增加。一旦高血压呈持续状态,机体的自动调节机制使心输出量不再增高或恢复至正常状态,同时促进外周阻力增高,为血压持续升高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钠摄入的影响

钠摄入增多引起血压增高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心脏前负荷,促进心输出量增加。高钠摄入可激活加压机制,包括细胞内钙增加、胰岛素抵抗、心房利钠肽的矛盾升高,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上调。钠敏感性增高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

(四)水钠潴留

实验研究证明,高血压发生过程中的肾脏本身的排钠异常起到重要作用。高血压人群中存在肾单位异质性,存在排钠降低的肾单位和已适应高滤过、高利尿钠的肾单位;肾素在前者分泌增高,在后者分泌降低;不适

当的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削弱钠排泄;随年龄增高,肾单位数目降低,缺血也削弱钠排泄。

(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在RAS中,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后者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通过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产生活性作用,其作用主要在于促进动脉血管收缩,促进心肌收缩增强,提高心输出量;促进肾脏水钠重吸收增加,促进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增加,而醛固酮的作用在于促进钠的潴留。因此RAS 作用于多器官,对血压的升高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六)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不但对高血压形成的早期阶段起作用,也参与高钠、肥胖、缺少活动等因素引起的高血压。RAS与交感神经系统产生交互作用,促进血压水平增高。

(七)动脉血管重构

大动脉的弹性减弱、僵硬程度增高是引起收缩压增高、脉压降低的主要原因,在老年患者尤其明显。阻力动脉和小动脉的重塑和管壁增厚导致外周阻力增高,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高血压,均由于外周阻力增加而长期维持。

四、诊断、风险分层与转诊

(一)诊断步骤[1]

高血压的诊断包括以下三方面:

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二)诊断依据

1.病史及临床表现:

(1)病史:

①家族史:询问患者有无高血压家族史,一级亲属是否有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病史和发病时的年龄。

②病程:初次发现或诊断高血压的时间。

③高血压治疗经过:说明既往及目前使用的降压药物种类、剂量、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

④既往疾病史:着重询问目前及既往有无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肾脏疾病和性功能异常等症状及治疗情况。

⑤临床症状:表现各异,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特异性症状。询问是否有头痛、头晕、恶心、颈项强直以及夜尿多、无力、发作性软瘫等;阵发性头痛、心悸、多汗;打鼾伴有呼吸暂停和胸闷气短等可疑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

⑥生活方式:盐、酒及脂肪的摄入量,吸烟状况、体力活动量,体重变化及睡眠习惯等。

⑦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情况、工作环境、工作和生活经历事件、文化程度以及有无精神创伤史等。

(2)查体[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