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性实验报告..
汽车动力性实验
《汽车运用工程》实验指导书王革新金正兴编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系2007年10月·哈尔滨实验一:汽车动力性实验一、实验目的和性质目的:测量滑行距离,了解汽车滚动阻力,汽车最高车速及汽车加速能力,分析汽车动力性技术状况。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汽车动力性能的能力。
性质: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仪器设备、材料1.AM-2000非接触式车速仪一套2.丰田海狮客车一台3.耗材:温度计、汽油、打印纸等三、预习内容1.汽车弹性迟滞损失功产生的原因。
2.汽车运行阻力与驱动力平衡图。
3.最高车速的实验条件。
4.测量汽车加速能力的实验条件。
四、实验项目㈠、汽车滑行实验内容与步骤汽车滑行试验:试验时车辆先稳定在某一车速,换入空档滑行到停车,由记录数据S′、V′a 0′,按公式1计算a值代入公式2求得V a0=50km/h时汽车滑行距离。
分析汽车动力性技术水平对道路实验加速能力、V amax、制动效能测定的影响。
S=(-b+(b2+ac)1/2)/2a (式1)a=(V a0′2-bS′)/S′2(式2)S:V a0=50km/h时汽车滑行距离,m;a:计算系数,1/s2;b:常数(车重小于4吨,滑行距离小于600m,b=0.37),m/s2;c:常数(c=771.6),m2/s2。
1. 初始阶段:开机或按复位健,以此复位主机。
2.步路、步长的选择,按目的或要求选择步距和步长。
3.准备试验:当汽车速度略大于预想初这时,表示测试条件已具备,搞档进行滑行。
4.试验过程:当汽车速度降至预想初速度时,按开始键,计算机对汽车速度进行监视.如果测试过程中欲监视其它参数的变化情况可按“切换”被改变局承内容。
5.打印阶段:当滑行给克按结束键,计算机自动对测试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被打印I健或打印11键,打印结果。
㈡、汽车最高车速实验内容与步骤汽车达到最高车速后,测定其通过1km路段的时间,即可求得V amax。
1.初始阶段:开机或按复位健l复位主机。
动力学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动力学基本原理,掌握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 学习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验设备1. 动力实验台2. 测力计3. 速度传感器4. 电脑数据采集系统5. 实验用小车及砝码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实验台上的小车放置在水平轨道上,确保小车能够自由滑动。
2. 连接数据采集系统:将测力计、速度传感器和电脑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好,确保各部分工作正常。
3. 实验数据采集:a. 将砝码挂在小车后端,记录小车初始位置。
b. 打开数据采集系统,启动小车,同时开始记录小车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测力计的示数。
c. 当小车运动至预定距离时,停止小车,记录此时的速度和测力计的示数。
4. 数据处理:a.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作用在小车上的合外力。
c. 比较计算得到的合外力与实验测得的力,分析误差来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速度与时间关系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观察小车运动规律,发现小车在实验过程中呈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加速度计算: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得到加速度a =2.5 m/s²。
3. 合外力计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作用在小车上的合外力F = ma = 2.5kg × 1 m/s² = 2.5 N。
4. 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a. 测力计的精度;b. 速度传感器的精度;c. 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误差;d.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人为误差。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掌握了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汽车理论实验报告
XXXXX专业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名称:指导教师:实验日期:班级:姓名:实验一汽车动力道路性试验一、实验目的1.学会测定汽车直接档(或最高档)的加速过程和汽车起步,连续换档的加速过程性能参数。
2、掌握评定汽车的加速性能的方法。
二、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1. 皮卷尺2. 秒表3. 第五车轮仪4. 标杆5. 普桑(1.8L)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 实验前,选择并布置好实验路段,其长度视待试汽车而定,以不短于加速行程的两倍为宜。
在路段两端各竖两根标杆作为标志。
2. 实验时,汽车先以直接挡的最低稳定速度行驶。
当汽车进入实验路段的起点时,试验人发出信号,驾驶员迅速将加速踏板踩到底使汽车加速行驶,同时记下加速开始的时间。
3. 进行6次加速时间。
记录汽车在直接挡加速过程中的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4. 以同样的方法在相反方向做第二次试验。
两次记录取平均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将速度—加速时间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记录的结果绘制加速性能曲线五、实验心得实验二汽车的燃料经济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测量和评价方法。
2、熟悉有关仪器的使用。
3、掌握汽车燃油等速油耗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1. 燃油流量计2. 皮卷尺3. 秒表4. 标杆5. 普桑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 本实验是测定在某一道路条件下,汽车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
选定100m作为测量路段,两端应有足够的助跑路段。
并可迅速方便地使汽车调头。
2. 实验时,汽车变速器挂上直接挡以稍高于最低稳定车速的速度,汽车用30km/h的速度驶向测量路段起点前20~30m接通流量计,在测量路段起点和终点开启和关闭燃油流量计。
在实验现场按每次试验的燃油流量计读数和通过测量路段的时间。
3. 重复上述实验三次。
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发动机出水温度应保持在80℃~85℃范围内。
汽车的行驶速度在距测量路段100m以外即应达到规定值并保持稳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式为:, L/100km式中:G—在测量路段内的燃料消耗量,mL;L—测量路段长度,m;K—流量计校正系数。
实验:验证动力守恒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验证动力守恒定律实验报告简介实验旨在验证动力守恒定律,并通过实际测量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装置与方法1.实验装置:使用一个直线轨道和一个小车,轨道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定标尺。
2.实验方法:将小车放置在轨道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将小车从一定高度释放,使其沿轨道向下滑动。
在小车的起点和终点处,分别使用一个停表计时小车通过的时间。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测量数据。
实验数据与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s) | 距离(m) |实验1 | 2.18.| 0.5.|实验2 | 2.32.| 0.5.|实验3 | 2.25.| 0.5.|实验4 | 2.20.| 0.5.|实验5 | 2.33.| 0.5.|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小车在轨道上的平均速度和动能变化。
结论根据动力守恒定律,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应保持不变。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发现,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和动能变化均保持一致。
因此,实验结果验证了动力守恒定律的有效性。
实验误差与改进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1.空气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时间测量的误差。
为减少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在测量过程中尽量减少空气阻力的影响,例如在轨道上设置护罩。
2.使用更精确的时间测量设备,如精确到毫秒的计时器。
总结本实验通过验证动力守恒定律,得出了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的结论。
同时,提出了改进实验的方法,以减少误差。
实验结果对于理解和应用动力守恒定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动力性实验报告
动力性实验报告
本实验以风扇电机为发动机,以车轮为负荷,通过在电动机上施加负载,测量并分析
电机在加载时的功率和转速特性。
实验装置为:电机采用5V DC风扇电机,用可调电阻作为负载,可以在最大功率
0.25W的情况下进行调节。
实验环境为室内温度为25℃,湿度50%的标准实验环境。
实验过程:首先,把负载拆开,使电机转速在原来的转速上,然后把负载可调电阻接
入电源,调节电阻,电机转速随之变化,每次调节后测量转速,记录下来,绘制速度-负
载的曲线图。
本实验完成之后,我们得到了5V电源,不加负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为18000转/分,结果显示,负载电阻在增大的时候,电机的转速会随之降低,从曲线可以看出,负载电阻
增大时,电机驱动力也在不断减小,可见,负载电阻对电机动力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让我学习到了电机动力与负载电阻的关系,我可以通过调节电阻
来改变电机输出功率,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多更精确的控制,可以更准确地控制。
汽车动力性实验报告
汽车动力性实验报告本实验通过对汽车发动机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测试,旨在评估和掌握汽车动力系统的性能,以提高整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首先,我们对发动机进行了启动和加速测试。
我们使用了有关平均加速时间、最高车速、最大加速度和平均发动机功率的主要指标来评估发动机性能。
测试结果表明,发动机的启动和加速性能都相当好。
在加速测试中,汽车短时间内快速达到了较高车速,这也表明发动机具有足够的动力和压缩性能。
平均发动机功率符合预期,这表明该发动机的动力系统是有效的并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我们发现,测试结果与该型号汽车的规格表相当一致,说明该型号汽车具有可靠的性能指标,可以为用户提供出色的行驶体验。
其次,我们对汽车的油耗进行了测试。
我们使用了主要指标如平均油耗和单位行驶油耗来评估汽车的经济性。
测试结果表明汽车的油耗相当低,平均油耗符合预期,且单位行驶油耗也相对较低。
这表明汽车的发动机系统是经济且效率高的,可以为用户提供经济实惠的行驶体验。
最后,我们对汽车的制动系统进行了测试。
我们使用了主要指标如刹车距离、制动力和刹车稳定性来评估汽车的制动性能。
测试结果表明,汽车的制动系统表现非常稳定,制动距离符合预期。
此外,汽车的制动力也相对较高,这意味着该型号汽车具有出色的制动性能,可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安全性能。
总的来说,通过该汽车动力性测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型号汽车具有优秀的动力、经济性及安全性能,可以为用户提供出色的行驶和安全体验。
该实验也为汽车制造商和运营商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和指导,以进一步改进汽车设计和制造过程,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酶动力学实验报告
酶动力学实验报告
《酶动力学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酶在不同温度和底物浓度下的活性变化。
通过测定酶的反应速率,得出了酶的最适工作温度和底物浓度,为进一步研究酶的特性和应用提供
了重要数据。
引言: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不参与反应本身。
酶
的活性受到温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酶样品、底物、缓冲液等。
2.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槽等。
3. 实验步骤:首先将酶样品和底物混合,然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并测定
反应速率。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值,
然后随着温度继续升高而下降。
此外,酶的活性还受到底物浓度的影响,当底
物浓度过低或过高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酶
的最适工作温度和底物浓度。
结论:
本实验通过酶动力学实验,研究了酶在不同温度和底物浓度下的活性变化规律,
为进一步研究酶的特性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
同时,本实验也为生物工程、医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酶的动力学特性,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酶的研究将会为生物科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汽车动力性实验报告
汽车动力性实验报告汽车动力性实验报告一、引言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力性能对于用户的驾驶体验至关重要。
为了评估汽车的动力性能,本实验对某款汽车进行了一系列的动力性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汽车的加速性能、制动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为用户提供对汽车性能的参考。
三、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了一辆标准配置的汽车,以及相应的测试设备,包括加速计、刹车测试仪和燃油消耗测试仪。
2. 实验方法(1)加速性能测试:在平坦的道路上,从静止状态开始,记录汽车加速到60公里/小时所需的时间。
重复测试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2)制动性能测试:在平坦的道路上,从60公里/小时的速度开始,记录汽车制动到静止状态所需的时间和距离。
同样,重复测试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燃油经济性测试:在一定的行驶距离内,记录汽车消耗的燃油量,并计算百公里油耗。
重复测试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加速性能经过多次测试,该汽车的平均加速时间为8.5秒,符合中档家用轿车的标准。
通过与同级别其他汽车的对比发现,该车的加速性能处于中等水平。
2. 制动性能经过多次测试,该汽车的平均制动时间为4.2秒,平均制动距离为40米。
与同级别其他汽车相比,该车的制动性能较好,制动距离较短。
3. 燃油经济性经过多次测试,该汽车的平均百公里油耗为7.5升。
与同级别其他汽车相比,该车的燃油经济性较好,属于省油型车型。
五、实验结论通过对该款汽车的动力性能测试,得出以下结论:1. 该车的加速性能处于中等水平,适合家用和日常通勤。
2. 该车的制动性能较好,制动距离较短,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3. 该车的燃油经济性较好,属于省油型车型,具有较低的运营成本。
六、改进建议基于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进一步优化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提升汽车的加速性能,以满足用户对于快速响应的需求。
结构动力实验报告
结构动力实验报告结构动力实验报告一、引言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和响应规律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结构的动力响应,可以了解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特性等重要参数,为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试,探索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
二、实验目的1. 测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2. 分析结构在不同外力激励下的动力响应特性。
3. 探究结构的阻尼特性。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使用一台振动台和一根悬臂梁作为实验结构。
2. 实验方法:a. 测定固有频率和振型:在不同频率下,通过改变振动台的频率控制结构的激励频率,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定结构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振动台的频率。
b. 测定动力响应特性:通过改变振动台的振幅,分析结构在不同外力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响应的幅值和相位。
c. 测定阻尼特性:在结构上添加不同阻尼装置,测定结构在不同阻尼条件下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响应的幅值和相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定固有频率和振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结构的频率-振型曲线,确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分析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响应,可以推测结构的模态分布情况。
2. 分析动力响应特性:对于不同外力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绘制振动幅值和相位的频率响应曲线,分析结构的频率响应特性,如共振频率、共振幅值等。
通过对比不同外力激励下的响应曲线,可以研究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和耦合效应。
3. 探究阻尼特性:通过添加不同阻尼装置,测定结构在不同阻尼条件下的振动响应。
分析阻尼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可以评估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
五、实验结论1. 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是结构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测定可以了解结构的模态分布情况。
2. 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与外力激励频率和振幅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响应曲线可以评估结构的共振情况和非线性特性。
3. 阻尼对结构的动力响应有重要影响,适当的阻尼装置可以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
半固体细菌动力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判断细菌是否具有动力,即细菌是否能够进行运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细菌的鞭毛存在与否,从而对细菌的分类和研究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细菌的动力主要依赖于鞭毛,鞭毛是细菌的一种附属结构,负责细菌的运动。
有鞭毛的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可以沿着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形成羽毛状或云雾状的浑浊生长;而无鞭毛的细菌则只能沿着穿刺线呈明显的线状生长。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半固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入0.3%~0.5%琼脂。
2.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3. 实验器材:无菌接种针、无菌棉签、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酒精灯、火焰喷灯等。
四、实验方法1.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于无菌试管中,37℃培养24小时。
2. 将培养好的菌株分别用无菌棉签涂抹在半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形成穿刺接种。
3. 将接种好的半固体培养基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观察并记录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穿刺线两侧出现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动力,为动力阳性。
2. 大肠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穿刺线两侧出现明显的线状生长,说明大肠杆菌不具有动力,为动力阴性。
3. 枯草芽孢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穿刺线两侧出现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动力,为动力阳性。
1. 半固体培养基是观察细菌动力的理想培养基,其特点是既有一定的固体支撑,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运动。
2.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 本实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动力,而大肠杆菌不具有动力。
这为细菌的分类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动力现象,并了解了细菌鞭毛的存在与否。
实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动力,而大肠杆菌不具有动力。
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
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反应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原理: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特定温度下,反应速率通常可以通过速率方程来描述。
对于一个简单的一步反应来说,其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v = k[A]^m[B]^n其中v表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A]和[B]分别表示反应物A 和B的浓度,m和n分别为反应物的反应级数。
实验步骤:1. 通过称量方法准确称取所需的反应物A和B的质量。
2. 使用搅拌器将反应物A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并将其转移至反应瓶中。
3. 快速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B至反应瓶中,并开始计时。
4. 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取反应瓶中的样品进行测试,记录样品的浓度。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速率,并绘制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曲线。
6. 根据速率方程,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
7. 根据速率常数的求解结果,分析反应物浓度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一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实验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我们绘制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曲线。
根据曲线拟合,我们得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 = k[A]^2[B]^1通过进一步计算,我们确定了反应的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值。
讨论与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反应动力学实验提供了一种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
2. 反应物浓度对于反应速率有直接影响,浓度增加会导致反应速率的增加。
3. 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反应的速率方程,进而得到反应的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
4. 实验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如温度变化、反应物质的纯度等。
在实验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改进的空间:1. 可以进一步控制温度、催化剂等因素,以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
2. 可以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汽车动力性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汽车动力性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指标。
2. 掌握汽车动力性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汽车动力性参数,为汽车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汽车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从发动机输出动力到驱动车轮,实现行驶性能的能力。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最大爬坡度、起步加速性能等。
三、实验设备1. 汽车一辆(实验车型:XXX)2. 底盘测功机(型号:XXX)3. 非接触式测速仪(型号:XXX)4. 数据采集器(型号:XXX)5. 计算机软件(例如:Matlab)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确保汽车处于良好状态,轮胎气压适中。
- 检查底盘测功机、测速仪、数据采集器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 实验一:最高车速实验- 将汽车停放在底盘测功机上,启动底盘测功机。
- 以恒定加速度驱动汽车,当汽车达到稳定速度时,记录汽车行驶距离和通过时间。
- 根据公式计算最高车速:v = s / t,其中v为最高车速,s为行驶距离,t 为通过时间。
3. 实验二:加速性能实验- 将汽车停放在底盘测功机上,启动底盘测功机。
- 以恒定加速度驱动汽车,当汽车达到预定速度时,记录汽车行驶距离和通过时间。
- 根据公式计算加速性能:a = (v2 - v1) / t,其中a为加速度,v1为起始速度,v2为终止速度,t为加速时间。
4. 实验三:最大爬坡度实验- 将汽车停放在底盘测功机上,启动底盘测功机。
- 将底盘测功机设置为爬坡模式,以恒定加速度驱动汽车,当汽车达到预定爬坡度时,记录汽车行驶距离和通过时间。
- 根据公式计算最大爬坡度:θ = arctan(f),其中θ为爬坡度,f为滚动阻力系数。
5. 数据采集与分析- 将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汽车动力性曲线图,分析汽车动力性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最高车速- 实验结果:最高车速为XXX km/h。
-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汽车的最高车速达到了预期目标。
实验报告(动力电池性能测试)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常见的锂离子电池的结构;2. 熟悉电池充放电仪的基本操作;3. 了解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测试的方法,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
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电池放电平台:指充满电的锂电池在放电时,电池的电压变化状态。
电池恒流放电,电池电压要经历三个过程,即下降、稳定、再下降,在这三个过程中,稳定期是最长的。
稳定时间越长,说明电池的放电平台越高。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器材四.实验数据记录五.实验数据分析1.写出采集数据的大致操作过程将锂离子电池固定在电池充放电仪上,打开蓝电电池测试系统,设置电池充放电的各项参数:1.将锂电池在充放电仪上静置一小时;2.根据下列要求设置充放电电流及电压,并打开通道;3.取下锂离子电池,读取数据。
2.根据采集的数据作图(电脑作图后打印粘贴)图1:循环1-4容量-电压关系图图2:循环5-7容量-电压关系图图3:表格数据循环1-15放电容量&效率关系图(实际为循环5-19)六. 实验思考与讨论1.由图1可知,循环1-4充电电流均保持300mA,达到4.2V时保持恒压充电。
循环1-4充电曲线趋势重合,容量有轻微下降,推测有两种可能性:①电解液分解、自放电、电极不稳定造成的容量轻微衰减(可根据实验原理排除过充);②实验本身误差。
放电时,循环1-4分别以300mA, 600mA,1500mA,3000Ma恒流放电,可以看到,随着电流密度增大,放电容量明显降低,且容量随电压降减小的更快。
这是因为电流密度大则电极反应速度快,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就越严重,阻碍了反应的深度,使活性物质不能充分被利用。
2.由图2可知,循环5-7各条件不变,充放电电流均保持300mA,以研究相同倍率下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充放电特性。
动力性实验报告..
(3)绘制加速度——车速曲线,动力因数——车速曲线:按数据处理结果,绘制直接档加速度——车速曲线、动力因数——车速曲线。
图1-2 车速—加速行程曲线图
2)汽车起步连续换档加速实验:按前述的方法选择最佳换档车速,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中的表1-5。 整理五轮仪记录,将起点连续换档加速性能实验结果填入表1-6,绘制连续换档加速性能曲线。 (1)绘制车速——加速时间曲线:实验结果按达到某车速的时间平均,绘制车速——加速时间曲线。如图1-3所示。
2)计算最高车速和最低稳定车速 (1)最高车速计算
(2)最低稳-3 直接档加速实验记录表
表1-4 直接档加速实验数据处理表
2)计算直接档加速度和动力因数,绘制V-t、V-S、a-V、D-V曲线图。 加速度 a=(Vi-V0)/ti (m/s2) 式中:V0——初速度,m/s; ti——加速时间,s; Vi——加速时间ti对应的车速,m/s。 动力因数
式中:100——实验路段长度,m;
3.汽车直接档和起步连续换档加速实验 1)汽车直接挡加速实验:整理五轮仪记录,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中的表3-3,按表3-4进行数据处理。
八、汽车动力性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实验车型号: 制造厂名: 底 盘 号: 发动机号: 变速器型号: 出厂日期: 装载质量: kg 乘车人数: 总 质 量: kg 轮胎型号: kg 轮胎气压:前轮 kPa 路面状况: 后轮 kPa 使用燃料: 里程表读数: km 天气: 气温: ℃ 气压: kPa 相对湿度: % 风向: 风速: m/s 测试仪器和设备: 实验指导: 驾 驶 员:
图1-3 车速—加速时间曲线图
(2)绘制车速——加速行程曲线:实验结 果按达到某车速的行程平均,绘制车速—— 加速行程曲线。如图1-4所示。
汽车动力性实验报告
速到某一车速(如100km/h)或驶过某一距离(如400m)所需的时刻。
超车和加速能力;指用直接档由40km/h 全力加速行驶到0.8Vamax的时刻或距离。
1.预备工作:做持续换档加速实验时,先把换档脚踏开关妥当地固定在聚散器踏板上,另一端接在仪器后面板。
性质: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仪器设备、材料
1.AM-XX非接触式车速仪一套
2.丰田海狮客车一台
3.耗材:温度计、汽油、打印纸等
三、预习内容
1.汽车弹性迟滞损失功产生的缘故。
2.汽车运行阻力与驱动力平稳图。
3.最高车速的实验条件。
4.测量汽车加速能力的实验条件。
四、实验项目
㈠、汽车滑行实验内容与步骤
汽车滑行实验:实验时车辆先稳固在某一车速,换入空档滑行到停车,由记录数据S′、V0′,按公式1计算a值代入公式2求得′
a
Va0=50km/h时汽车滑行距离。分析汽车动力性技术水平对道路实验加速能力、Vamax、制动效能测定的阻碍。
S=(-b+(b2+ac)1/2)/2a (式1)
a=(Va0′2-bS′)/S′2 (式2)
S:Va0=50km/h时汽车滑行距离,m;
2a:计算系数,1/s;
b:常数(s2;
的80%以上;
d)
用仪器记录汽车的速度、加速时刻、加速距离等加速行驶的全进程;e)实验来回各进行一次,来回加速实验的路段应重合;f)数据处置,画出加速曲线,动力因数曲线;
3) 实验数据整理分析
篇二:汽车动力性实验1
实验一:汽车动力性实验
动力小船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动力小船的原理及构造。
2. 掌握动力小船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3. 分析动力小船的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动力小船是一种利用外部动力(如电池、电动机等)驱动的小型船只。
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驱动方式。
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带动螺旋桨旋转,产生推力,使小船前进。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材料:塑料瓶、电池、电动机、电线、开关、螺旋桨、泡沫板、胶带等。
2. 工具:电钻、剪刀、螺丝刀、尺子、胶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塑料瓶剪成两部分,上部作为船体,下部作为动力舱。
(2)在动力舱内安装电池、电动机、电线、开关等。
(3)将螺旋桨安装在电动机轴上,并连接好电线。
2. 船体制作(1)在泡沫板上制作船底,大小与塑料瓶底部相匹配。
(2)将船底与塑料瓶底部粘合,形成小船的底部。
(3)将船体固定在泡沫板上,确保船体平衡。
3. 动力系统安装(1)将电池、电动机、电线、开关等安装在动力舱内。
(2)将电动机轴上的螺旋桨与船体连接。
4. 调试与测试(1)检查动力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2)调整电池电压,观察小船的行驶速度。
(3)改变螺旋桨角度,观察小船的行驶方向。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当电池电压为3V时,小船行驶速度约为1km/h。
(2)当电池电压为6V时,小船行驶速度约为2km/h。
(3)通过调整螺旋桨角度,可以控制小船的行驶方向。
2. 结果分析(1)电池电压越高,小船行驶速度越快。
(2)螺旋桨角度对小船行驶方向有较大影响。
(3)实验中,小船的行驶速度和方向可以通过调整电池电压和螺旋桨角度进行控制。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艘动力小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动力小船的原理、构造及制作方法,掌握了动力小船的性能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电池电压和螺旋桨角度对小船的行驶速度和方向有较大影响。
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电池电压和螺旋桨角度,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
细菌动力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运动特性。
2. 掌握观察细菌动力的实验方法。
3. 学会使用半固体培养基和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动态行为。
二、实验原理细菌动力是指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表面结构(如鞭毛、纤毛等)进行运动的能力。
细菌的动力对细菌的生存、传播和致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观察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判断细菌是否具有动力,并进一步了解其运动方式。
三、实验材料1. 细菌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 半固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3. 实验器材:接种针、酒精灯、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接种: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接种于无菌试管中,37℃培养24小时。
2. 制备半固体培养基: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加热溶解,冷却至45℃左右,加入适量的无菌水,使其成为半固体状态。
3. 分装:将制备好的半固体培养基分装于无菌培养皿中,每皿约1ml。
4. 接种:用接种针分别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菌液,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划线。
5. 观察:将培养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呈云雾状生长,穿刺线不明显,说明该菌具有动力。
2. 大肠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呈云雾状生长,穿刺线不明显,说明该菌具有动力。
3. 肺炎克雷伯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穿刺线清晰,无云雾状生长,说明该菌不具有动力。
六、实验讨论1. 细菌动力是细菌生存和致病的重要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动力,有利于它们在环境中传播和侵入宿主细胞。
2. 肺炎克雷伯菌不具有动力,可能与其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环境有关。
该菌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在环境中传播和生存。
3. 本实验通过观察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判断细菌是否具有动力。
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用于实验室教学和科研。
动力学实验实验报告
动力学实验实验报告动力学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动力学实验研究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实验采用了小车自由滑动、斜面滑动和弹簧振动等不同实验方法,通过测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分析了物体在不同力下的运动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轨迹。
引言: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力学分支,它关注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力是物体运动的推动力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因此对于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至关重要。
本实验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探究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以期加深对动力学的理解。
实验一:小车自由滑动实验装置:一条光滑水平轨道、一个小车、一根细线、一组不同质量的砝码。
实验步骤:将小车放在轨道的一端,用细线将小车与砝码连接。
逐渐增加砝码的质量,记录小车在不同质量下的滑动距离和滑动时间。
实验结果:随着砝码质量的增加,小车的滑动距离逐渐增加,滑动时间也相应增加。
这说明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即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实验二:斜面滑动实验装置:一个倾斜角度可调的斜面、一个小车、一组不同质量的砝码。
实验步骤:将小车放在斜面上,逐渐增加斜面的倾斜角度,记录小车在不同角度下的滑动距离和滑动时间。
实验结果: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加,小车的滑动距离逐渐增加,滑动时间也相应增加。
这说明物体在受到斜面的倾斜力的作用下,其加速度与斜面倾斜角度成正比,即斜面倾斜角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实验三:弹簧振动实验装置:一个弹簧、一个质量挂钩、一个测量位移的尺子。
实验步骤:将质量挂钩挂在弹簧上,拉伸弹簧并释放,记录弹簧振动的位移和振动周期。
实验结果:弹簧振动的位移随着拉伸力的增加而增加,振动周期也相应增加。
这说明物体在受到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其振动频率与拉伸力成正比,即拉伸力越大,振动频率越高。
结论:通过对小车自由滑动、斜面滑动和弹簧振动等不同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轨迹。
汽车动力性检测实验报告范文_汽车动力性能调查报告范文
汽车动力性检测实验报告范文_汽车动力性能调查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通过底盘测功机试验台对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进行检测,检测汽车动力性,使学生能够学会底盘测功试验台的使用方法;了解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实验方法和步骤。
深入理解汽车动力性和传动系效率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汽车动力性是汽车在行驶中能达到的最高车速、最大加速能力和最大爬坡能力,是汽车的基本使用性能。
汽车属高效率的运输工具,运输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
这是因为汽车行驶的平均技术速度越高,汽车的运输生产率就越高。
而影响平均技术速度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汽车动力性。
汽车检测部门一般常用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能力、最大爬坡度、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底盘输出最大驱动功率作为动力性评价指标。
本实验主要是利用底盘测功试验台对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进行检测。
汽车动力性室内台架试验的方式,主要是用无外载测功仪检测发动机功率,底盘测功机检测汽车的最大输出功率、最高车速和加速能力。
室内台架试验不受气候、驾驶技术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只受测试仪本身测试精度的影响,测试条件易于控制,所以汽车检测站广泛采用汽车动力性室内台架试验方式。
为了取得精确的测量结果,底盘测功机的生产厂家,应在说明书中给出该型底盘测功机在测试过程中本身随转速变化机械磨擦所消耗的功率,对风冷式测功机还需给出冷却风扇随转速变化所消耗的功率。
另外,由于底盘测功机的结构不同,对汽车在滚筒上模拟道路行驶时的滚动阻力也不同,在说明书中还应给出不同尺寸的车轮在不同转速下的滚动阻力系数值。
三、实验设备电涡流底盘测功试验台一台、小货车一部。
四、实验结果1.汽车底盘输出功率的检测方法通过底盘测功机检测车辆的最大底盘驱动功率,用以评定车辆的技术状况等级。
在动力性检测之前,必须按汽车底盘测功机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试验前的准备。
台架举升器应处于升状态,无举升器者滚筒必须锁定;车轮轮胎表面不得夹有小石子或坚硬之物;(2)汽车底盘测功机控制系统、道路模拟系统、引导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必须工作正常;(3)在动力性检测过程中,控制方式处于恒速控制,当车速达到设定车速(误差±2km/h)并稳定5后(时间过短,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差),计算机方可读取车速与驱动力数值,并计算汽车底盘输出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汽车起步连续换档加速实验 实验前,应进行最佳换档时刻的选择。实验路段同上。 令换档时发动机转速分别为发动机额定转速的90%、95%、100%,实验车从起 点开始,油门全开,按上述一种发动机转速换挡,测定汽车通过同一500m路段的 加速时间。每种换档车速往返预试一次,取加速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加速时间最 短者,其换档车速最佳。 正式实验时,汽车停在加速实验路段起点(保险杠与标杆线重合),从起点开 始,油门全开,以选择的最佳换档车速(用发动机转速表控制)力求迅速无声地 换档(一般换档时间1~1.5s),换档后立即将油门踩到底,直到最高档,加速至 1000m终点。用五轮仪记录加速过程。实验往返各进行一次,往返实验的路程应 重合。
七、实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1.汽车最高车速测定 最高车速实验记录按实验报告中的表1-1填写。 根据汽车最高车速实验结果,由测速距离与各次通过时间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出最 高车速; L Vmax 3.6 (km/h) (1-1) t 式中:L——测量路段长度,m; t——汽车各次通过测速路段的时间的算术平均值,s。 2.汽车最低稳定车速测定 最低稳定车速实验记录按实验报告中的表1-2填写。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实验结果按往返各进行一次,共4次通过测量路段的时间,取算 术平均值,计算出汽车直接档的最低稳定车速:
Vmin 100 3.6 1 (t1 t 2 t3 t 4 ) 4
五、实验步骤
1.最高车速测定 在实验道路上选定中间一段500m作为测速路段,其两端各设100m为准备路段, 并用标杆做好标志。 根据实验车加速性能的优劣,选定充足的加速区间,使实验车驶入测速路段前 已达到最高的稳定车速。测定其以最高稳定车速通过测速路段的时间,往返各
进行一次。记录每次实验前、后发动机出水温度。注意观察汽车各总成和部件的工 作状况及异常现象。 2.最低稳定车速测测定 在实验路段上选定两段长100m的测量路段,两段之间相隔200~300m。 汽车挂直接挡,在测量路段前保持可以稳定行驶的最低稳定车速驶入测量路段, 通过五轮仪或车速行驶记录装置观察车速,测定通过第一个测量路段的时间;驶离 第一个测量路段后,急速踩下油门踏板,发动机不应熄火,传动系不应颤动,加速 至20~25km/h,并在第二个测量路段前再稳定至最低稳定车速驶入测量路段,测 量通过第二个测量路段的时间。根据实验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驶入测量路段前的 稳定车速,重复实验。 实验中,在测量路段不允许切断离合器,使离合器打滑或使用制动。 实验往返各进行一次,按4次通过测量路段的时间取算术平均值,计算出汽车直 接档的最低稳定车速。 3.汽车直接档和起步连续换档加速实验 在实验路段上选定中间一段1500m作为加速实验路段,两端各设100m为初速度 路段。 1)汽车直接档加速实验 实验车经充分预热行驶后,以稍高于直接挡的最低稳定车速为初速度(选5的 整倍数,如10、15、20、25km/h),匀速通过100m路段,在进入实验路段前10m 左右打开五轮仪开始记录,至加速实验路段起点处,急速将油门踩到底,使汽车加 速至该档最高车速的80%以上。用五轮仪记录加速过程。实验往返各进行一次,往 返实验的路段应重合。
发动机出水温度 80~90℃ 发动机机油温度 50~95℃ 7)实验时的气候条件应是睛天或阴天,风速不超过3m/s;气温应在0~35℃;气 压应在99.32~102kPa(745~765mmHg)范围内。 8)实验道路最好选择专用试验跑道。如没有专用场地,可选择平直、干燥的硬路 面(沥青或水泥路面)进行。跑道长度2~3km,宽度不小于8m,纵向坡度在 0.1%以内。 2.准备工作 1)登记实验车的生产厂名、牌号、型号、发动机号、底盘号和出厂日期等; 2)检查车辆外部紧固件的紧固程度,各总成润滑油及润滑状态和密封状况; 3)检查油、电路,并按技术条件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4)检查发动机风扇皮带张力,发动机气缸压力、机油压力及发动机怠速转速; 5)检查照明灯、信号灯等能否正常工作; 6)检查转向系、离合器、制动系统工作状况,使其保持良好技术状态; 7)对测试仪器进行校验。
实验
汽车动力性实验
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目的要求 三、仪器设备
四、准备工作
五、实验步骤 六、注意事项
一、实验内容
测定汽车最高车速和最低稳定车速;进行汽车直接档和起步连续换档加速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汽车动力性能的道路实验方法,根据实验记录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评价实验 车动力来自能的优劣。三、仪器设备
五轮仪、发动机转速表、秒表、综合气象观测仪、钢卷尺、标杆、实验车等。
四、准备工作
1.实验条件 1)实验车各总成、部件及附属装置,必须装备齐全,调整状况应符合该车技术条 件。 2)实验车使用的燃料及润滑油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实验时应使用同一批燃料及 润滑油。 3)轮胎气压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规定,误差不超过规定值±10kPa。 4)实验车载荷和乘员数应符合规定,载荷物应在车厢内均匀分布。乘员质量按 65kg/人计算,也可用相同质量的砂袋代替。 5)实验前,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对实验车进行技术保养。新车在实验前应进行磨 合行驶(一般磨合里程不少于2500km)。 6)实验时,实验车各总成的热状态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规定,并保持稳定,如技术 条件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六、注意事项
1.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规则,服从指导教师的指导,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教 材及有关教材的内容,熟悉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规程。 2.学生应按实验要求分组,明确分工,注意互相配合,并坚守岗位。在实验中, 要集中精力,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根据规定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中应注意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要爱护实验仪器及设备,不得随意 驾驶实验车和乱动其它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和设备。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应冷 静对待并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4.认真、准确的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文字清晰、文理通顺、图表清洁整齐,格 式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