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ppt
中考作文写作技法之化实为虚
化实为虚以虚写实——记叙文笔法出新常用方法之一“化实为虚,以虚写实”这是一种基本作文笔法。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以虚写实”的经典,“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他把现实问题及个人见解融在了具体的故事中,寄托在具体人物身上,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有无尽的艺术魅力。
何为实写?素材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实写重在刻画事物客观形象,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写。
何为虚写?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不是生活的实录,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改造、掺入想象与虚构的产物。
其中的人、事、物都离不开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虚构。
例如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
因此,虚构是作家概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的一种手法。
只有经过虚构和想象,才能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照搬进作品,这是犯了“自然主义”的错误,文学创作中是不提倡的。
因为它一般是不能动人、不耐咀嚼的。
于是就需要加以“虚构”,使人物和事件集中、典型化。
学生在写作文学作品类文章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虚实结合”的原理,大胆地用虚设、幻想、夸张、拟人等手法来虚构人物和故事,写景可“幻景”,写人可“合成”,记事可“造事”。
但是,“虚构”不是凭空捏造;想象,也不是胡思乱想。
虚构与想象都有原型,都要源于生活,“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用“艺术真实”代替了“生活真实”,作品所概括的内容和揭示的意义就深广得多了。
虚题实写,可以扩展题意,拓展思路,挖掘题目的现实意义;实材虚写,可以陈材出新,化腐朽为神奇,展现艺术性。
城市羔羊城市每天都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今天,在市中心碧绿的圆草坪上,就出现了一只雪白的羔羊。
她的飘荡着山野气息的眼神,第一次闪现出犬牙参差的楼厦以及纵横交错的车流。
起初,她似闯入一条不曾啃过野草的峡谷,环视这样的悬崖,顾盼这样的溪水,颈上的两个小铃铛欢快地碰来碰去,还甜甜地叫唤两声,露出少女的天真。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ppt课件
表现:心烦口喝,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 血,舌红苔黄,脉数。
代表方: 导赤丸
精选编辑ppt
31
寒热辨证
实热证
• ③热邪壅肺证 表现: 咳嗽痰稠色黄,气喘息促,壮热口渴,烦燥不安,甚则
鼻翼翕动,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大便干结,小 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代表方: 清气化痰丸
精选编辑ppt
20
表里辨证 证候间关系
表里同病 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病位的症状。 表里同病,寒热虚实无矛盾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同,虚实性质相反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反,虚实性质相同 表里同病,寒热虚实皆相反
精选编辑ppt
21
表里辨证 证候间关系
表里出入
表
入 出
里
精选编辑ppt
22
表里辨证
厚
腻
腻
苔
苔
苔
精选编辑ppt
58
虚实辨证
病程 体质 精神 声息 疼痛 胀满 发热 恶寒 舌象 脉象
胸中有热,腹中冷痛,黄连汤主之。
2.上寒下热: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又兼
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
精选编辑ppt
45
寒热辨证 证候间关系
3.表寒里热 :《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
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 青龙汤主之。
4.表热里寒:《伤寒论》中“桂枝人参汤”证
外证未解,而数下之,利下不止,桂枝 人参汤主之。
“邪气盛则是实;精气夺则虚。”
虚—正气不足 实—邪气盛实
精选编辑ppt
52
虚实辨证
虚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 病理概括。 成因:
哲理感悟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实例导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共36张PPT)
【典例剖析】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光明和阴影构成 的。 ”你读了这段话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 是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悟和联想,以 此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比如,某地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等非常丰富,但如果 滥砍滥伐,过度开发,无序竞争。就会导致资源流失,环境破坏,社 会秩序混乱,这些好东西的价值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国家必 须加以管控,让其可持续发展。可以举中国稀土资的例子,引用“绿水 青 就是 银 ”之名言来论证。
因此,对富裕充足资源要学会珍惜,做好规划,合理运用,就是最佳 立意。
典例剖析: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量降水,如果任其流入江河,就会引起洪水泛滥,招致水灾。所以 先要让江河水流入水库,然后按需放水,这样不仅可以遏制洪水,干 旱时还可以防止江河水断流,这样就有效使用了雨水。上述材料引发 你怎样的联想?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3、把握材料全局,联系现实,准确立意。 ● 1)阴影价值类: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 ● 2)辩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
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等。 ● 3)人生价值类:种种历练和高楼大厦就正好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战胜阴影的过程,就是挑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 4)快乐人生类: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摆脱心灵上
【审题指导】
本材料属于叙事类哲理思维的材料作文。
抓关键词句,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材料中现象转化为生活中的道理, 然后再用这个道理去解释、解读更多生活中现象。
化虚为实的手法虚写和实写
丰富想象力
化虚为实的手法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引导读者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更好地沉浸在作品所营造的氛 围中。
增强艺术感染力
通过具体的形象或场景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化虚为实的手法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或 观众更容易被作品所打动。
对文学创作观念的影响
人文关怀
化虚为实手法强调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的关注,促使作家更加注重 人文关怀,以文学为媒介反思人类存在和命运。
跨媒介表达
为了更生动地呈现虚化的内容,作家可能倾向于跨媒介地运用音乐、 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来丰富文学表达。
读者参与
化虚为实手法鼓励读者参与解读作品,通过引导读者思考和感悟, 增强文学作品与读者的互动性和开放性。
虚写的特点
化虚为实的手法通常将抽象的、难以 言表的事物或情感通过具象的描绘来 表现,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 感受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特点
具象化
化虚为实的手法强调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或场 景,通过具象化的描绘来表现。
生动性
通过具象化的描绘,化虚为实的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感染力
具象化的描绘能够更好地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 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02 实写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 实写是指将抽象的概念、情感或想象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描 述和表现手法。通过实写,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的 意图和所表达的内容。
特点
具体性
实写通常使用具体的语言和描绘 方式,使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变得 具体可感。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虚实结 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讨论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 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24/3/26
25
分享各自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理解和感受
分享内容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 法的理解和感受。
15
04
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方法 探讨
2024/3/26
16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抓住实写词句,理解诗歌表面意义
通过仔细阅读诗歌,找出其中实写的词句,如具体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理解诗歌的
表面意义。
抓住虚写词句,体会诗歌深层内涵
在理解表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虚写词句,如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 ,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正意图。
2024/3/26
结合虚实词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
将实写和虚写的词句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
17
关注背景信息,深入挖掘内涵
1 2
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
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挖掘诗歌中所反 映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内容。
2024/3/26
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意义
诗人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象征与比喻的结合
诗人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常常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意象的象征、色彩 的象征、音响的象征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 更加丰富深远。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传统戏曲音乐中旋律也是虚实相间的,通过旋律的变化来表现出角色的 情感和内心世界,如用高亢的旋律表现激昂的情绪,用低沉的旋律表现 悲伤的情绪等。
传统戏曲中虚与实的艺术效果
增强想象空间
传统戏曲中虚与实的表现手法可 以增强观众的想象空间,让观众 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内 心世界,以及更加深入地理解剧
虚与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
01
虚与实是中国艺术中独特的审美观念,强调在艺术表现中 追求虚实相生、虚实互换的美学效果。
02
虚与实表现了中国艺术中对空间、时间、意境的独特理解,通 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创造出深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03
虚与实表现了中国艺术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无 中生有”、“有无相生”的观念,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主观与
笔墨与气韵
中国画的笔墨还具有表现画面的气韵和生命力的功能,通过笔墨的挥洒来营造出画面的动感和生命力 。
中国画中虚与实的审美价值
意境之美
中国画中的虚实表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之美,使得画面更加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文化内涵
中国画中的虚实表现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想,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 观和精神追求。
影响
这种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渗透到中国 艺术的各个领域,成为艺术家追求的 至高境界。
02
中国画中的虚与实
中国画的构图与虚实表现
构图
中国画构图注重留白,通过空白与实景的对比,营造出虚实 相生的意境。
透视法
中国画不采用焦点透视法,而是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画面 构图更加灵活自由,虚实关系更加丰富。
中国画的色彩与虚实表现
03
传统戏曲中的虚与实
传统戏曲表演中的虚拟动作
虚拟动作
高考语文复习虚实结合手法课件23张pptx(2024)
10
03
现代文阅读中的虚实结 合
2024/1/29
11
散文中,将抽象 的情感、哲理等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画面,增强散文的意境和感 染力。
实写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场景的细致描绘,营造出散文的 真实感和生动性。
虚实相生
在散文中,虚与实相互依存、相 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散文独特的 审美效果。
17
作文升格训练
选材用材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典型素 材,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进 行艺术加工。
语言表达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审题立意
训练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确立 深刻、新颖的立意。
2024/1/29
谋篇布局
训练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 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特的 见解和观点。
2024/1/29
虚实结合包括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两种。化 虚为实,将虚幻的事物写得真实可感,化无 为有,化抽象为具体,造成一种如见其物、 如临其境的实境,让读者在回味中感知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化实为虚,把客观 实在的事物描述成虚幻的景物,以寄托诗人
的某种情思,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怀。
4
虚实结合的意义
16
材料选择的虚实相生
实的方面
选择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材料,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虚的方面
运用寓言、故事、象征等手法,使材料具有隐喻性和多义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2024/1/29
虚实相生
在选择材料时,既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又要善于运用寓言、故事等手法,使 文章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诗意和哲理。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
符号学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可以通过符号进行表征和传达。化实为虚的过 程实际上就是将现实事物转化为符号的过程,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思考。
化实为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01
计算机模拟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化实为虚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模拟技术中。通过构建
虚拟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的各种复杂系统和过程,为科学研究、工
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
基于文献综述和现状分析,提 出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和假设, 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
汇报研究方法和预期结果
介绍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和分析工具,阐述预 期的研究结果和贡献。同时说 明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02
化实为虚的概念与原理
化实为虚的定义
转化现实为虚拟
想和情感。
03
化虚为实的概念与原理
化虚为实的定义
转化抽象概念
将抽象、模糊或难以捉摸的概念 、想法或理论转化为具体、明确 、可感知的形式。
创造实际价值
通过具体的实践、行动或表达, 使原本抽象的事物具有现实意义 和实用价值。
化虚为实的哲学基础
唯物主义观点
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化虚 为实体现了从意识到物质的转化过程。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
• 引言 • 化实为虚的概念与原理 • 化虚为实的概念与原理 •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的辩证关系 •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的提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的概念
阐述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内涵,解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迭代式研究过程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课件(40张PPT)
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 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
巩固练习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 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描写方法
• 动静结合 (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 虚实结合 (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
实) • 正侧面结合(正面、侧面、正侧相结合) • 感官结合(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 远近高低结合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 声色形结合 (色彩鲜明、色彩斑斓 ) • 点面结合 • 白描 • 细节描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 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 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 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 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答题步骤
• 动静是什么+动静写什么+动静 的关系以及表达作用。
练习
兰溪棹(zhào)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比如: 《蜀道难》中,作者先写蜀道的高险,
又抓住蜀中富于个性特征的“剑阁”精 雕细刻,从面到点,从全景到特写。既 突出了蜀道高险的共性,又表现了剑阁 特有的地形、战争频繁等特性。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点面结合。“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与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 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
化虚为实的手法虚写和实写
虚写和实写的关系
❖ 注意:想象是虚写的关键,虚写是为实写服务的。 ❖ “虚”与“实”的关系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想象的周瑜 是为了和自己对比。《梦游天姥吟留别》现实的残酷和梦境中的美好对比。 ❖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雨霖铃》中上阕写难离难分的离别,一步一断肠;下阕写想象中离别后的凄苦和孤独,二者感情色彩一致。
❖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 满船清梦压星河 。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 得如此真切 。把梦写的有重量了。
❖ 把你捧在手上,虔诚地焚香, ❖ 剪下一段烛光,将经纶点亮, ❖ 不求荡气回肠,只求爱一场, ❖ 爱到最后受了伤,哭得好绝望! ❖ 我用尽一生一世 来将你供养, ❖ 只期盼你停住 流转的目光, ❖ 请赐予我无限爱与被爱的力量, ❖ 让我能安心在菩提下 静静的观想。
化虚为实的定义化虚为实也叫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就是把抽象的事物比如愁苦梦烦恼苦闷等无形没有体积没有重量没有色彩等的事物写的有形可感是诗词中经常见到的一
化虚为实的手法虚写 和实写
教学目标
❖
1.了解虚写和实写的含义。
❖
2.了解虚写和实写在诗词中常出现的四种手法:
①
虚实相生(虚实结合)
②
化虚为实
③
化实为虚
❖ 虚实结合的好处:(答题思路)
❖ (1)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 (2)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某种的感慨。 (3)虚实相生,虚实相应,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泻染出一种浓浓的某种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
虚实结合
例(2): 《一个母亲的期待》结尾段“ 石英钟上的分针转了一圏又一圈, 我多么希望你能来看我,我趴在电话旁睡着了,梦到你在蛋糕旁为我唱生日歌”。
“睡着了、梦到”,就由实引到了虚。既增强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期待之情,富有 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作为结尾段,具有了意味深长之妙。
例(3): 《我送哥哥去死亡》中的“那高悬于医生办公室的“救死扶伤” 招牌,我横竖看到的都是污垢,虽涂抹着欺世盗名的脂粉,却依然在它的背面, 遮掩不住金钱的鬼影。”
举例:
例(1): “我发现,作文原来没有那么难写,我心头的乌云散去了。天晴了,望着远 处,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阵微风吹过,吹开我心中的花朵,把我吹进了作文的天地。 看着夕阳,是那么的美丽。而此时在我面前,忽然出现一条宽广的大路,路的彼端,写满了 光明”。 此语段:实(我发现,作文原来没有那么难写)--虚(我心头的乌云散去了)--实 (天晴了,望着远处,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阵微风吹过)--虚(吹开我心中的花 朵,把我吹进了作文的天地)--实(看着夕阳,是那么的美丽)--虚(而此时在我面前, 忽然出现一条宽广的大路,路的彼端,写满了光明),可以说,真是把虚实相生(和移情) 的写法用到了极致,绝佳! 例(2): 《苦. 路》中的“在这时我抬的每一次脚,感觉有千斤重。可一踏在地上,又 感到无比的坚硬,似乎有些硌脚。家在眼前,可感觉非常远”。 实(在这时我抬的每一次脚)--虚(感觉有千斤重)--实(可一踏在地上)--亦 实亦虚(又感到无比的坚硬,似乎有些硌脚)--实(家在眼前)--虚(可感觉非常远), 此文段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和心理感受描写)的写法。 例(3): 《我送哥哥去死亡》中的“哥哥的路,是走上死亡的路;哥哥在这条路上, 正虚弱痛苦地走着,他走得是那么凄凉,走得是那么的无助,走得是那么地忧伤。他多么渴 望亲人能伸手拉他一把,而我们,则木然地,缩回了手。我仿佛看到哥哥的双手抓向了虚空, 如同溺水的人,身子已沉没,手却仍然向水面伸出,这种渴望与绝望、无助与挣扎,可怜与 凄恻,又是怎样的不幸与哀伤!” 亦实亦虚(哥哥的路,是走上死亡的路;哥哥在这条路上,正虚弱痛苦地走着,他走得 是那么凄凉,走得是那么的无助,走得是那么地忧伤。他多么渴望亲人能伸手拉他一把,而 我们,则木然地,缩回了手)--虚(我仿佛看到哥哥的双手抓向了虚空,如同溺水的人, 身子已沉没,手却仍然向水面伸出)--实(这种渴望与绝望、无助与挣扎,可怜与凄恻, 又是怎样的不幸与哀伤) 总之:虚实相生是经常能用到的一种写作技法,使用它,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表现效果。
“虚中有实”与“实中有虚”
2010.02业务研讨为了让报纸更好地走向市场,讲直白一点,就是要更加便于报纸在报摊上叫卖,现在有人提出了"三步五秒"要能吸引眼球一说,此说主要讲的就是标题制作,重点的就是要突出标题推销新闻的作用,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制作标题时,可以不再讲究文字优美,不再讲究工整对仗,不再讲究语法修辞,也不再讲究精雕细刻和精巧精妙,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做到简洁和再简洁,善于分析新闻事实的特点,并突出特点,使之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要能让读者在走过报亭报摊的"三步五秒"内,看到醒目的标题,进而对这则新闻产生兴趣,再进而产生掏钱购买这份报纸的强烈欲望.连战访问大陆期间,各家报纸纷纷浓墨重彩地作了报道,特别是胡锦涛与连战的会晤,这是六十年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条新闻自然成为各家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现代快报�的一版,整版除了一张胡锦涛与连战合影的大幅图片外,就是四个拳头般大小的字����世纪握手�,言简意赅,引人入胜,极富视觉冲击力.本报今年3月18日�周末�一版,作重头报道的是关于汽车降价的新闻,整版有一幅汽车图片,压在图片上的是夺目的标题����车价:降!降!降!�.五个大字,三个惊叹号,确实也收到了"三步五秒"吸引眼球的功效.总之,精心制作标题,既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适应报业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我想在"读题时代","突破标题制作的旧模式,探索标题制作的新方法",理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报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方向.�(作者单位:镇江日报社)虚与实,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两者结合,虚实相生,是艺术创作也是新闻创作中意境结构的一种表现方式.艺术创作中有"虚境"与"实境",同样新闻写作中也有"虚境"与"实境".单就新闻写作而言,"虚境"是主观反映的思想主题,"实境"是客观再现的真实事实."虚中有实",即在表达新闻主题时要叙述新闻事实:"实中有虚",即在叙述新闻事实时也要表达新闻主题.新闻写作中的"虚中有实"与"实中有虚",是新闻意境结构上的两种主要类型."虚中有实"与"实中有虚"的意义一般而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是对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后再传播出去的信息.这个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的过程,是报道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这种主观能动反映,不仅要陈述新闻事实,还要表达一定的新闻主题.因此,新闻必然是"实境"与"虚境"的辩证统一.古人云"虚者实之".就新闻来说,报道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传者在新闻中主观介入,难以让人信服,肯定不行.如何让人信服和接受,关键是通过对事实的取舍,运用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来表达隐藏在报道中的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虚中有实"的意义在于:在表达新闻主题的前提下陈述客观事实,增强新闻的公信力.古人亦云"实者虚之".就新闻来说,报道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不是仅仅呈现事实而已,还要赋予其思想主�陈朝晖"虚中有实"与"实中有虚"4业务研讨题.只有将客观存在的事实转化为一种情感,思想,认识和形象来加以表现,给人以启发与思考,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在受众中的导向性作用."实中有虚"的意义在于:在客观陈述事实的基础上表达新闻主题,增强新闻的思想性."虚中有实"与"实中有虚"的不同点是:"虚中有实",是从新闻主题表达出发就虚写实;"实中有虚",是从新闻叙事出发就实论虚.共同点是:虚实结合,表达主题与新闻叙事并存,"形"与"神"兼备,追求新闻的意境美."虚中有实"与"实中有虚"的方法,"虚中有实"的方法.虚中有实,是在新闻写作中"就虚写实"的一个过程.如何"就虚写实"?可采用"论中举事,情中叙事,景中藏事"的方法.(1)论中举事.即新闻主题表达的举证笔法.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要求传者不能在报道中直接"表态".新闻主题表达中的观点与见解(虚境)是抽象的,隐含在事实之中,只有通过事实的取舍与例证(实境),才能以理服人.这种方法类似一种产生于西方的引人注目的新闻写法叫"�华尔街日报�写法":用一件具体的事实带出记者真正要告诉读者的一种观点与见解.以报道�阿富汗老百姓无路可走�(原载法国�欧洲时报�2002年3月13日)为例:在阿富汗西部重镇赫拉特近郊贾洛寨难民营的坟场上,人们正在安葬一个8岁的小男孩.小小的坟堆排在另外20多个坟堆的末端,其余的坟堆也不大,都是新坟.年幼的孩子总是饥荒的首批受害者.在发达国家不足以致死的疾病在这里也会成为绝症.在马尔萨斯的三座难民营里,8万居民因饥饿从农庄到这里成了难民.1月底连续3天的寒潮至少夺去150条生命,其中90�是因缺少食物而变得衰弱的儿童.21年战争和连续3年大旱之后,阿富汗经历了该地区30年来最严重的灾难.自去年秋天以来,50万人因饥饿被迫外逃,还有许多人则被大雪困在山中,一旦山口重新开通,会有更多的人投入难民营.多年以来,阿富汗人都试图逃离战争的严酷和毛拉制度的野蛮��这篇非事件性报道要表达的新闻主题是"老百姓无路可走"(虚境),为了使抽象空洞的新闻主题变得具体可感且证据确凿,报道列举了一系列事实"小小的坟堆有20多个","不足以致死的疾病在这里成为绝症","8万居民因饥饿成了难民","寒潮至少夺去150条生命","50万人因饥饿被迫外逃"��报道通过对阿富汗悲惨场面的叙事(实境)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为之深深打动.同时这种以"实"的叙事带出"虚"的主题,也起到了增强贴近性,引起阅读兴趣的作用.(2)情中叙事.即新闻主题表达的故事笔法.问世间情为何物?一切故事皆情语.新闻主题中的情感(虚境)表达源于作为"故事"的事实(实境)呈现.新闻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讲故事的艺术.只有学会了"讲故事",新闻报道中的真情才会自然流露于文字间,才能以情动人.以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方永刚:真情传播真理�(原载�文汇报�2007年4月3日)为例:3月13日这天早上,他看到窗外沐着晨曦吐露的柳芽儿,心里一动,许下几个心愿:"我和春天有约,春暖花开的时候,我要走下病床,走出病房;我和夏天有约,艳阳高照的时候,我要和全军战友一起庆祝人民军队的80岁生日;我和秋天有约,枫叶红了的时候,我要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接党的十七大;我和冬天有约,白雪皑皑的时候,我要再次走上我心爱的讲台��"1985年,从象牙塔里走出的方永刚选择到海军政治学院(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前身)任教,同时圆了他两个儿时的梦想:当军人,当老师.在这里,他倾20余年之力,研究当初改变他个人,家族和国家命运的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方永刚讲课有三个条件:准备一条毛巾用来擦汗,准备白开水随时要喝,了解听众的年龄层次.除此无它.每一堂课,不管听众是十几人还是上千人,他都激情四射,达到忘我境界.知道方教授讲课精彩,部队和地方总是争着请他.这5年来光是时事讲座就作了不下500场.这篇报道要表达的新闻主题是"抒发对方永刚的高度政42010.02业务研讨治觉悟和高尚师德师风的赞美之情"(虚境),为了能以情动人,报道注重以事感人,通过对方永刚工作和生活中一些感人事迹(实境)的真情讲述,将作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互动呈现在受众面前,体现出先进人物感人至深的情怀.由于报道注意情感的故事铺垫,这一重大典型在受众面前变得形象可感,真实可信,生动感人,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全国学习方永刚的热潮.(3)景中藏事.即新闻主题表达的蕴藏笔法."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欧阳修�六一诗话�)新闻主题表达中的场景描绘(虚境)往往蕴藏着"言外之意"的新闻事实(实境).传者把新闻的主题思想隐进对事实含蓄巧妙的描绘中,让受众心领神会,无疑能给人以文约意丰,余味无穷的感受.以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特别报道�中国地震灾区最大板房高考考场见闻�(原载新华网2008年7月3日)为例:早晨8点半,2014名考生陆续走入"板房"考场.这些由郑州建设工人奋战数日安装完成的76间板房成为了地震灾区规模最大的板房考场.走入考场,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桌椅,明亮的电灯,讲台上盛开的栀子花和擦汗用的毛巾."考场的窗帘都是特意选的."安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李凯说.淡黄色的窗帘上印着典雅的花朵,上面写着"四季平安".这篇报道要表达的新闻主题是"人们在灾难之后重新面对生活的�平安’期望,面对高考的坚定信心和乐观精神"(虚境),报道通过对考场内的场景描绘,巧妙地将这一思想主题融入其中,并反映出"人们对这场特殊高考的高度重视和为之所作的精心准备"这一新闻事实.2,"实中有虚"的方法."实中有虚",是在新闻写作中"就实论虚"的一个过程.如何"就实论虚"?可采用"事中立论,事中传情,事中绘景"的方法.(1)事中立论.即新闻叙事的评论笔法.新闻叙事中的评论与观点,是传者对新闻事实(实境)的主观思考层面(虚境).虚从实发,论从事生,依靠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在新闻叙事中立论,可以揭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使新闻立意深刻,增强舆论引导的思想和力量.以2008年"两会"的报道�赵洪祝与基层代表一同乘车赴京车上畅谈环保�(原载�都市快报�2008年3月3日)为例:昨天(3月2日)上午9点,载着浙江团代表的T32次列车行驶在齐鲁大地上,12位来自基层的代表接到通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邀请他们开个座谈会.新代表中,第一个发言的是来自温州的农民,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陈飞.这几年,陈飞一直为用竹篮代替塑料袋在奔走呼吁,他手里拎的一只竹篮子吸引了赵书记的目光,赵书记拿过竹篮细细看了将近有一分钟."赵书记,我这次去北京带了56个竹篮子,要分给全国56个民族(代表).大家都用这个篮子,生态建设一定能够搞好."陈飞说."竹篮子好."赵书记给予了赞许.陈飞还告诉赵书记,他这次进京,还带了3000块手帕,准备送给开会的代表,"一包餐巾纸只能用一天,一块手帕至少能用一年."陈飞接着从裤兜里掏出一块手帕说,这趟列车上,可能只有他一个人用手帕."我也用手帕的."没想到,赵书记也笑呵呵地掏出了一块手帕.陈飞先是一愣,然后他和大家一起,为"环保书记"鼓起了掌.在这里,报道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环保会长"陈飞用竹篮代替塑料袋,得到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的赞许;二是大家为"赵书记"用手帕代替餐巾纸而鼓掌.两件事的叙述,特别是通过"可能只有陈飞一个人用手帕"与"赵书记也用手帕的"叙事对比(实境),隐含地对"赵书记"作出了"环保书记"的评论与赞美,集中表达了一个主题"环保书记爱环保"(虚境).其蕴意让人回味无穷,而且思想深刻.(2)事中传情.即新闻叙事的抒情笔法.新闻叙事中的情感,是传者对新闻事实(实境)有所触动而引起的主观心理状态(虚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于�与元九书�)在新闻叙事中传递情感,以意蕴丰厚的情感来拨动受众的心弦,可以使新闻唤起受众的情感认知和审美体验,进而产生共鸣,增强舆论引导的感召力.以获第六届中国新闻奖特47�业务研讨别奖的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新华社1995年4月6日电)为例:要走了,孔繁森默默地站在母亲面前,用手轻轻梳理着母亲那稀疏的白发,然后贴在老人的耳朵旁,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不去不行吗?"年迈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舍不得地问."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孔繁森的声音哽咽了."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衣服,干粮,路上可别喝冷水��"想到也许这是同年迈多病的老母亲的最后一面,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扑通"跪在母亲面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娘,您要多保重!"说完,流着眼泪给母亲深深磕了一个头.这是写孔繁森受命进藏,临行前与老母亲依依告别时的一个片段."无情未必真豪杰."在这里,报道通过对孔繁森告别老母亲的细节叙事(实境),真切地传递了孔繁森对组织的无限忠诚和对亲人的无限愧疚之情.深刻地表达了一个主题:为了党的事业,孔繁森舍小家顾大家,把对亲人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虚境).其蕴意让人荡气回肠,而且受到心灵的震撼.(3)事中绘景.即新闻叙事的描写笔法.新闻叙事中的描写,是传者对新闻事实场景(实境)的主观形象描绘(虚境)."百闻不如一见",在新闻叙事中描绘场景,注入视觉形象,能给受众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余地,可以使新闻开掘出耐人寻味的审美空间,增强舆论引导的吸引力.以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为例: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这里,报道的事实是"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实境),却描绘了"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的雄壮进军场面,描绘了"国民党长江防线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的全面崩溃场景,烘托出新闻主题"人民解放军不可战胜的气概"(虚境).这篇消息是一篇具有壮阔,宏伟美的新闻佳作,因其描绘出一幅雄壮的胜利渡江图,将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的一幕完整,精确地记录了下来,在亿万读者面前展现出气势恢宏的境界,后成为中国新闻界普遍知晓的新闻名篇.�(作者单位:孝感学院)新闻出版总署:记者不得以"曝光"要挟索财新闻出版总署月日通报了河北蔚县矿难收受"封口费"事件相关处理情况.通报指出,新闻记者不得以新闻报道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以新闻报道为名要求采访对象订报刊,做广告,不得以核实稿件为名要求新闻当事人提供相关利益,不得以"曝光"相要挟向采访对象索取财物.通报中还指出,新闻出版总署将对新闻记者及记者站违法违规活动加大查处力度,对典型违法案例予以公开通报.基层单位和群众如发现媒体记者从事"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以及利用新闻报道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可通过电话进行举报.�48。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课堂)
• 三(13-15)主要说明中国书法、建筑等多种 艺术里的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出 来,展示虚灵的空间的.
(1)艺术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句 话点明?如何理解?
• 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意思是,不是既全面丰富地表现生 活,又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生活, 就不能称之为美。
作者简介
• 宗白华,中国现代新道家代表人物、哲学 家、美学大师、诗人,南大哲学系代表人 物。
• 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 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 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 化运动。191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语言科, 1920到1925年留学德国,先后在法兰克福 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
“虚”与“实”的关系
(1)虚景和实景相反形成 强 烈的对比,突出中心 的。
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 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某 种的感慨。 (2)虚景和实景是相辅相成渲染烘托,突出的 中心。
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泻染出一种 浓浓的某种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我 们的鉴赏能力更上一个台阶。下 面让我们再鉴赏几首古诗吧。
• 本文作者通过对洪、王、赵三人观点的评 述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 洪升 重全面、忽略粹:自然主义;
• 王士稹 重一鳞半爪(粹)、忽视全体: 形式主义;
• 赵执信 指出一鳞半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 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现实主 义。
• 作者,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
3 、第十二段说:“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 另一种特殊的艺术—书 法 ,具有共同特点, 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化实为虚 化虚为实——作文写作虚实结合技巧谈
而 意无 穷 , 人 产 生 悠 长 的 回 味 和遐 想 。具 有 深 远 意 境 的 作 品 , 使 总是
令 人 浮 想 联 翩 , 玩 不 尽 。 正 如李 泽 厚 在 《 把 意境 杂 谈 》 说 : 齐 白石 所 看
的草 木 虫 鱼 . 到 的 不 仅 是 草 木虫 鱼 , 能 唤起 那 种 春 天 般 的清 新 放 感 而
也 就是 说 文 题是 虚 拟 的 、 喻 的学如 何 “ 福 ” 公 平 ” 尺 度 ” 话 题 , ◆ 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 , 以 幸 隐 伟 “ “ 为
便属于这一类。
对 于 这 两类 话 题 , 们 必 须进 行 有 针 对 性 的 思 考 , 别 运 用 不 同 我 分
的写 作 策 略 , 能 在 写 作 中 有所 创 新 。那 么 采 用 怎样 的 写 作 策 略 呢 ? 才 在 写 作 教 学 实 践 中 , 们 把 它 归 结 为 “ 实 为 虚 , 虚 为 实 ” 字 方 我 化 化 八
感 受 到 作 者 的孤 独 和 愤 懑 。“ 微尘 中 见 大 干 , 那 问 见 刹 终 古 ” 这 就 是 意 境 给 我 们 带 来 的艺 术 享 受 。 .
后 没 多 久 , 方 政 府 被 迫 在 “ 道 ” 前 向 人 民 低 头 认 军 公 面 错 , 放了那名无辜的军官。 释 我 被 深 深 地 震 撼 了 :个 人 的力 量 何 以 能对 国 家 制 度 掀 起 轩 然 大 波 ? 公 道 其 谁 ! 是 因 为 蛰 伏 在 人 心 底 舍 正
寥 寥 几 个 汉 字 , 不 得 什 么 , 其 处 理 方 法 , 巧 妙 的组 合 , 得 算 但 其 不
不 让人 赞 叹 。 恰 恰 是 写 作 的一 种 技 法 。当下 作 文 命 题 , 时 是 比较 这 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如 “回家”,判断哪一种写法更好。
• 1.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 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 到“自由”.
• 2.“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 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 生命的归依之处.
• 分析:1“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 面、乏味雷同的情况 。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 ——作文之审题立意
• 虚:主观的,抽象的,远处的,隐藏的, 含蓄的。
• 实:客观的,具体的,眼前的,直露的, 明朗的。
判断下面题目是化实为虚还是化虚为实。
• 1。带着梦想前进
2。肩膀
• 3。拥有阳光
4。倒掉鞋里的沙子
• 5。为生活加点糖
6。他们
• 7。网”、“门”、“风”、“墙”、“台阶”、 “舞台”
• 本意特点:
• 1。“墙”,就是人工筑成的屏障或外围,起隔 离或隔断的作用 ,意味着隔膜、封闭、闭关自守 。
• 2。“门”就是“墙”上的或车船上的出入口 , 意味着沟通、开放、敞开胸怀 。
• ——一对相反相成 的概念
• 立意:
• 墙与门——隔膜与沟通
•
——封闭与开放
•
——闭关自守与敞开胸怀
Ⅱ化虚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虚题实写)
方法: 一、化大为小,联系实际。
• 例如:追求
• 这个话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 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 写作了。这一话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 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 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 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
二、多方设问,细化分解。
•
答案 1。化虚为实
•
2。化实为虚
•
3。化实为虚
•
4。化实为虚
•
5。化实为虚
•
6 。化虚为实
•
7。化实为虚
• Ⅰ化实为虚(实题虚写)
• “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 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 既不能“精骛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 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深度地思想和见解, 使文章意蕴表面化。“实题”要“虚”写。 “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 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 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彷徨、徘徊时出现 。
•↓ • 立意:人生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 例如(一)色彩 • 实在的、可视的,有形的各种颜色。→ • 通过联想、虚拟去写无形的“色彩 。 • 如环保主题:“绿——生命的色彩”。 • 爱国主题:“红色,我们的国色”。 • 民族主题:“黄色,我们的骄傲”。 • 怀念主题:“黑色,我心中抹不掉的痛”
• 他们——农民工,教师,西部落后地区同 龄人 ``````的生存状况、精神面貌 等等。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02020/12/10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 2“实题虚写” ,比较新颖,能吸引别人的 眼球。
方法: 一、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基本含义。 (要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快速定位,找出 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 )
• 例如(一)桥 • 本意特点: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间沟通连接的纽带。 •↓ • 立意: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 (二)路口 • 本意特点:路口”是选择,转弯,一般都是迷茫、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0/12/102020/12/102020/12/1012/10/2020 5:37:28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0/12/102020/12/102020/12/10Dec-2010-Dec-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0/12/102020/12/102020/12/10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0/12/102020/12/102020/12/102020/12/1012/10/2020
• 高考作文的命题,有时候是一些抽象的 概念,显得比较“虚”,比如“温 暖”“改变”“财富”“心灵的选 择”“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等。对于这 些比较“虚”的命题,就可以采用化虚为 实,虚题实写的方法。“虚题实写”,即 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细化分解,将虚指 的意义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人、事、物, 让读者看到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对现实 人生的关注思索。
特别是独语词作文可以在 词语前加前缀或后 缀。
练习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审题立意: •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由无数隔膜
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 请以“墙与门”为话题审题立意。可
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否定,可以编写故 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直接抒 发自己的深切感受。
• 例如,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 可设问联想:你在什么时候感觉到幸福?什么样
的情况下让你感到幸福?什么人让你有幸福感? 什么事情让你感觉到幸福?如果可以表达出来, 你觉得幸福像什么?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情况下, 你渴望得到幸福?回答了这些问题,基本学生也 能够明白可以写些什么了。写记叙文时,多方设 问法有利于我们迅速展开写作思路,写议论文时, 多方设问法有利于我们多方搜集素材,加深对问 题的认识。
等。
三。也可以运用“添加因素法”快速打开思路。 特别是独语词作文可以在 词语前加前缀或后缀。
• 例如:窗 • “打开世界之窗” • “开启心灵之窗” • “学习新知识之窗” • “探索奥秘之窗” • “理解父母之窗” • “了解传统文化之窗”等等,
化实为虚方法:
• 一、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基本含义 • 二、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 三。也可以运用“添加因素法”快速打开思路。
化虚为实方法:
• 一、化大为小,联系实际。 • 二、多方设问,细化分解。
练习:
• 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 “他们”为题审题。
• 他们是一个抽象字眼,构思行文时,贵在 虚题实写,联系实际,拓展想象,赋予 “他们”以具体内容和现实意义。首先要 给“他们”定位。“他们”是谁?“他们” 应该是某一个群体,是某一类人,“他们” 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遭遇,或者有某种共同 的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