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教案

合集下载

道士塔教案

道士塔教案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敦煌的有关知识;

②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及链环式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各部分的内涵;

③学习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等多种写作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课文,初步理解作者愤懑以及悲怆苍凉的情感。.

②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激情。

③培养学生爱护中国文化遗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余秋雨及其作品、敦煌莫高窟和敦煌文化的相关知识。

2、敦煌文物毁坏与流失这一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

3、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整体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理解某些含义深刻

的句子,体会作者悲怆苍凉的情感。.

4、叙述余秋雨的散文风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1、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护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精神。

2、学习文章中有机结合等多种写作手法。

四、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与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

六、教学课时:二课时

七、分析教材

《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之一。《道士塔》用优美隽永而发

人深省文字叙写敦煌文化的灿烂辉煌及敦煌文物的损坏流失的痛心场景。他深切的思考将我们带进了中国文化的深处去深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培养学生爱护中国文化遗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

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爱国情感。这是文章主旨所在。

八、教学设计

课前,先欣赏一段舞蹈。

(欣赏2008年春晚舞蹈《飞天》,约2分钟。)

提问:这是什么舞蹈

学生:飞天

师:没错,这个就是根据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产生灵感而创作出的舞蹈《飞

余秋雨《道士塔》原文

余秋雨《道士塔》原文

余秋雨《道士塔》原文

篇一:道士塔

《道士塔》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敦煌文化的悲剧命运及其发生的原因,培养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2.体味课文散文化的语言;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痛苦愤怒而又无奈的感情。

3.培养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痛苦愤怒而又无奈的思想感情,拓展思维,关注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文本的解读与情感体验很好的结合起来。在体会作者痛苦愤怒而又无奈的感情中深化认识,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方法:诵读法、文本研读法、互动体验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轻松一下,欣赏几幅漂亮的图片。

课件一:飞天图(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壁画在历经了百年的风霜之后,色彩依然艳丽鲜明)课件二:洞窟壁画(莫高窟的美无处不在,就连地上的土砖,也刻有莲花图案。)课件三:敦煌彩塑(柔美的浅

笑,婀娜的体态,栩栩如生)

课件四:这就是我们祖国古代最灿烂文化的代表——敦煌莫高窟,莫高窟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境内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又称千佛洞。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内容最丰富和使用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散文大师余秋雨的这篇文章——道士塔。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余秋雨是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文化史学家。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著有作品《文化苦旅》、《借我一生》《山居笔记》《文明的碎片》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1

一、课文导入

(略)

二、研析课文

(一)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一至三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塔的?

明确: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请同学们看课本前的插图,作者在莫高窟看到的几座僧人圆寂塔,就是这个样式。今天北京北海的白塔,其型也属于这种覆钵式的塔。)

2,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作者是怎么描写和评价王道士的。

明确: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罪人、小丑(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王圆�相关的视频资料。从照片上看,王道士非常瘦小,长的并不吓人。)

(多媒体展示内容:王圆�的相关资料)

(板书:王道士)

(二)请同学们自读二、三两节。

1,找一找王道士在把持了莫高窟以后究竟都做了些什么事?

明确:粉刷壁画,砸碎雕塑,出卖文物,上报官员。“罪人”、“小丑”,是作者对王道士的评价,经由他手,敦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源源不断地输向国外,令人痛心。(板书:愚昧、无知)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敦煌,去共同感动、领悟。(视频资料播放“敦煌”记录片,多媒体展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相关文物图片。)这样珍贵的文献却被外国冒险家大批大批地运走,让我们看一下历史记录。

(多媒体展示内容:外国列强对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劫掠史。)

2,看到这样的资料,我们能说些什么呢?

明确:正如作者讲的那样:“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道士塔》教案

《道士塔》教案

《道士塔》教案

题目:《道士塔》教案

道士塔教学目的和要求: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和内在联系2.学习本文灵活新颖的笔法表达悲怆苍凉的感情,《道士塔》教案。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树立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在记述中抒发浓烈情感教学难点:本文灵活新颖的笔法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这座山金光闪动,象有千佛跃动,当时的乐樽和尚,怔怔的站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出示有关图片资料,简略介绍敦煌艺术)莫高窟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系我国文化艺术的一大宝库,也叫“千佛洞”,属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前的莫高窟收藏文物4万余件,但如今破坏严重,遗失很多,这一切大都与当时莫高窟的主

持道士王圆箓有关,可是宝物损失背后酿成整个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却不得不让人深思。让我们随着余秋雨的笔触来反思一番。知识卡片: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研究对象包括敦煌石窟、敦煌遗书和敦煌史地(实即丝路史地)三大领域。导语二: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有一种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而攫取的目光;有一种文化,命途多舛,只要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敦煌——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屏幕展示一些敦煌文物:陈列的地方却是大英博物馆)导语三: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方,来到一片戈壁荒滩,此时正值傍晚时分,忽见眼前金光闪动,仿佛千佛跃动,背后五彩云霞,绚丽辉煌,于是心有所动,便广为化缘,在次建造佛像,遂使之成为佛教圣地。同时,历经千年的积聚,这里已成为宏伟瑰丽、举世无双的艺术博物馆。这片神奇的土地就是——敦煌!这里的每件艺术品都价值连城,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几件。(幻灯1、2、3显示彩塑、壁画及书法作品)此时,我们深为老祖宗的聪明才智所折服。然而,谁能想到,上世纪初,敦煌的艺术品竟大量流失,散落于异国他乡?国宝流失,谁之过?今天,学者散文大师余秋雨将带领我们重温这段伤心岁月。二、作者介绍:这篇的作者是余秋雨,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

《道士塔》教学设计

《道士塔》教学设计

滴滴敦煌泪声声警世钟

______《道士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作者描述了我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敦煌文物被掠夺的经过,用自己深切的思考将我们带进了中国文化的深处,去反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文章突破一般史实平板式叙事的方式,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对王道士肆意破坏敦煌文物,出卖敦煌文物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敦煌文物的损坏流失,点点滴滴都是那样的撼动人心。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敦煌文化的一些常识。

能力目标:依据文本,准确筛选语言信息,通过语言信息把握作者“恨”的感情基调来分析形象及对中国文化的观点。

情感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体会作者痛苦愤怒而又无奈的感情三、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恨”的感情基调来把握课文所述的基本事实,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体会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审视和反思。

四、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恨的实质

五、教学方法

通读鉴赏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七、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敦煌是一个神秘而富有的地方,那里有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敦煌文化。敦煌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敦煌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而攫取的目光;敦煌文化,命途多舛,只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今天让我们跟随散文大家余秋雨,走进他的《文化苦旅》走进他的《道士塔》去重读这一段文物流失的耻辱历史。

2021年《道士塔》教案

2021年《道士塔》教案

2021年《道士塔》教案

2021年《道士塔》教案1

教学目标:

1.领会__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

2.学习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⒈介绍作者和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⒉介绍敦煌文化。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概括各部分内容,并添加一个恰切的小标题。

明确:

第一部分:道士塔中王圆箓敦煌石窟枉守护

第二部分:无知道士瞎折腾灿烂文化毁灭中

第三部分:只因物多运费高管叫遗产他乡跑

第四部分:敦煌专家研究苦忍辱负重保财富

四、小结

课文每一部分都是上一部分的内在延伸,思想内容逐步深化。王道士出卖敦煌宝物已经是百年前的一个历史事件,是一个既成事实和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在余秋雨的笔下却写得如此生动活络。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对作者在文中所述情感进行分析;

⒉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具体分析

(一)导入

⒈课文的题目是“道士塔”,而课文主要内容是写的什么?

明确:敦煌文物的流失-→罪魁王道士

⒉假如你是一个主持正义的法官,来审判“敦煌文物的流失”这个重大案件,你会审判哪些人?怎样审判?写下审判他们的审判词,并当庭宣判他们的罪行。

明确:

⑴王道士:粉刷壁画、砸碎雕像、贱送文物、廉卖文物

⑵满清官员:放任自流、馈赠佳品、中饱私囊(重刑)

⑶国外掠夺者:欺骗、低价、大量巧取豪夺

⒊假如你是审判庭上的一个旁听者,旁听了他们盗毁敦煌文物的罪行后,你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明。

道士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道士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道士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道士塔》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重要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道士塔》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理解并运用文中重要概念。

2. 教学难点: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道士塔》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并为的课堂讨论做好铺垫。

3. 课堂讨论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主题

4.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文中重要概念,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道士塔的印象,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选取一个感兴趣的方面,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为的教学做好调整。

六、教学策略

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道士塔的图片、视频或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道士塔教案

道士塔教案

【标题】道士塔教案

【引言】

道士塔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建筑形式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它不仅是道家信仰与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宗教仪式和道

教修行活动的重要场所。本文将为您介绍道士塔的起源、特点以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希望能够让您对道士塔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部分】道士塔的起源

道士塔,又称为道观塔,是中国古代道教寺院中建筑群中的一

种特殊形式。它起源于公元前10世纪左右的春秋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道士塔最初是为了纪念道教创始人老子而建造的,用于供奉

老子的遗像、书籍等。后来,随着道教的发展,道士塔逐渐成为道

观的标志性建筑,并承担起守护宗教信仰、感化众生的使命。

【第二部分】道士塔的特点

道士塔一般呈几何体的形状,包括方形、圆形、八角形等,具

有浓厚的道家哲学氛围。它们通常由砖石、木材、瓦片等材料建造

而成,结构稳固。道士塔的外观常常具有层层叠加的结构,中部为

主体塔身,上部为尖顶,整体呈现出高耸挺拔的形象。塔身上刻有精美的花纹和文字,以及道家经典的摘录和道教符号,寓意着道教的智慧和奥秘。

【第三部分】道士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道士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代表着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其次,道士塔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宝贵遗产,代表着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此外,道士塔还是道家信仰的象征,是道士们进行修炼与感悟的场所。道士塔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到道家思想的魅力。

【结尾】

道士塔作为一种重要的道教建筑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成就,同时也承载着道家思想的精髓。对于保护与传承道士塔文化,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希望本文能够带给您一些有关道士塔的启发与思考,并丰富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课文道士塔教学教案

课文道士塔教学教案

课文道士塔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道士塔》的内容和结构

2.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主题

3.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主题

2.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

1.教材:《道士塔》

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白板和白板笔

4.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等介绍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激发学生对于道教文化的兴趣,并与课文《道士塔》主题进行联系。

2. 教学展开 (30分钟)

a. 阅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b. 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帮助他们抓住关键词和信息,分析和推断故事背后的道理和价值观。

c.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故事中传递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对主人公有什么影响?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点,激发思维和创造力。

3. 拓展与应用 (30分钟)

a. 写作练习

让学生以故事发展为蓝本,写一篇新的结局或补充故事的细节。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展示不同的可能性。

b. 朗读和表演

选出几位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来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4. 总结与评价 (10分钟)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作品,进行全班总结和评价,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和思考。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道士塔教案

道士塔教案

道士塔教案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道教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关于道士塔的起源、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对道士塔的意义和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了解道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掌握道士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理解道士塔的形式和功能。

2. 能力目标:

- 能够收集和整理与道士塔相关的信息;

- 能够表达对道士塔的理解和看法;

- 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道教礼仪和习俗。

3.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 培养学生尊重和珍惜传统文化的态度; - 培养学生对道教信仰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 道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道士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

- 道士塔的形式和功能的理解;

- 道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

1. 道教的概述

- 介绍道教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概念;

道士塔教案设计范文

道士塔教案设计范文

道士塔教案设计范文

第一章:导入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道士塔的背景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道士塔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1. 介绍道士塔的历史起源。

2. 讲解道士塔在道教文化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道士塔与佛教塔的区别。

教学活动:

1. 展示道士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2. 教师讲解道士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学生分享对道士塔的初步印象和学习兴趣。

第二章:道士塔的结构与布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道士塔的结构和布局。

2. 培养学生对道士塔建筑特点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1. 讲解道士塔的基本结构,如塔身、塔刹、塔座等。

2. 介绍道士塔的布局特点,如庭院、殿堂、塔院等。

3. 分析道士塔与其他建筑类型的差异。

教学活动:

1. 教师展示道士塔的平面图和立体图,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和布局。第三章:道士塔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道士塔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道士塔文化价值的认识。

教学内容:

1. 讲解道士塔在道教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介绍道士塔上的雕刻、壁画等艺术形式。

3. 探讨道士塔在民间信仰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

1. 教师展示道士塔的雕刻、壁画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道士塔的文化内涵。

第四章:道士塔的保护与传承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道士塔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2. 培养学生对道士塔保护与传承的认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

1. 讲解道士塔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状况。

2. 介绍道士塔传承的相关措施和活动。

3. 讨论道士塔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

(道士塔)教学设计

(道士塔)教学设计

反思与改进
教学内容调整
根据教学评估结果,反思教学 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
需要调整或改进。
教学方法优化
根据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反 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 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或优化现 有方法。
教师表现评估
反思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如 语言运用、课堂掌控等,以提 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学生反馈收集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 对教学的满意度、建议等,以
04
CHAPTER
教学环节与时间安排
教学环节
导入
01 通过展示图片或讲述故事的方
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 和背景知识。
呈现新的词汇和语法点
02 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帮助
学生掌握新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
听读理解
03 播放录音或阅读文章,帮助学
生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巩固所 学词汇和语法知识。
口语练习
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和独特的魅力。其地理位置独特,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融 合了多元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
《道士塔》是一篇关于敦煌文化流失和文物保护的文章,作 者余秋雨通过对敦煌莫高窟的实地考察和历史文献的梳理, 讲述了敦煌文物的流失和保护现状,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文化 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法

高中语文《道士塔》教案

高中语文《道士塔》教案

高中语文《道士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道士塔》的文学背景和主题思想;

2.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情节、意象等核心要素;

3.分析小说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和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小说的叙述结构和人物形象描写;

2.难点:传统文化元素在小说中的呈现和解读。

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2.班级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3.课堂辩论、阅读分析和小说创作。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小说导读

1.分享总结本文学习任务、教学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

2.教师以PPT形式进行小说导读,在普及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与文学手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小说语境与文化价值;

3.让学生阅读对话和描写场景,感受语言风格与写作手法;

4.学生听讲学习同时积极发问和提出疑问,并把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第二节课:文学元素探讨

1.分组讨论,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隐喻和象征意义等文学元素展开探讨,让学生在交流中梳理思路、归纳总结;

2.教师对每组小组的讨论问题进行提问与点评,并引导学生对文学元素进行深入研究;

3.扩大讨论范围,引导学生思考周边文学背景中共性与差异,用多元化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节课:作品评析

1.教师进行小说剧情评析,引导学生学习表达逻辑和思辨能力;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3.教师就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

同时不断提高批判思考能力。

第四节课:传统文化元素解读与应用

1.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入口,结合文化语境讲解业内的相关文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解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

《道士塔》教案

《道士塔》教案

《道士塔》教案

篇一:《道士塔》教案-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2. 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怆苍凉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处于矛盾心理下悲怆苍凉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宗教方面的小知识。在我国,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两大宗教。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的不同特色。比方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他们羽化后,一般有两种葬法,一个是坐缸,就是将遗体封缸后入葬;另一种是棺葬,用棺材盛殓遗体。而佛教徒呢,他们的逝世叫做圆寂,其遗体是要经过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遗存的骨殖被称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来封存的。但是在七十余

年前,在祖国大西北的佛教胜地——甘肃敦煌,却有一个道士在死后被葬在佛徒使用的塔中。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他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这篇《道士塔》。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作者余秋雨,江苏余姚人。是我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家,散文家。作品有文艺理论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选自于《文化苦旅》的第一篇。

【教学进程】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一局部的一至三自然段。

作者在一开篇,就向我们交代了他所要描写的对象是莫高窟门外河对岸的塔群,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塔的呢?〔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驰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请同学们看这幅图〔教师依据王道士塔图手绘覆钵式塔简图〕。塔这个词来源于印度。传说当年有弟子问及释迦牟尼身后之事,佛祖将袈裟叠成四方,铺在下面,又将钵盂倒着扣在袈裟上,又把禅杖立于钵盂之上。后来的佛徒弟子就依照这种形状建塔来保存佛祖的真身舍利。这种塔呢,就被称为“覆钵式塔〞。后来这种塔随着佛教的传入也传入了中国,但是由于时间的流逝和我们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覆钵式的塔已经被我们改造成亭台式或楼阁式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形状的塔了。原有的覆钵式的塔到今天只存在于藏传佛教建筑中。作者在莫高窟看到的几座僧人圆寂塔,就是这个样式。今天北京北海的白塔,其型也属于这种覆钵式的塔。

《道士塔》教案

《道士塔》教案

《道士塔》教案

主备人:莫小妍

授课人:黄飞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解敦煌文化、敦煌文化流失的背景史实、明确其悲剧性。

2、能力目标: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内在联系。

3、情感价值: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怆苍凉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处于矛盾心理下悲怆苍凉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体会作者悲怆苍凉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有一种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而攫取的目光;有一种文化,命途多舛,只要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那它究竟是怎样成了我们永久的痛的?谁应为它的悲剧负责?让我们跟随散文大家余秋雨,走进他的《文化苦旅》,走进他的《道士塔》,去感受那份痛,去触摸那份痛。

二、介绍余秋雨

三、研析课文

1、整体把握

本文共四节,请大家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想想各节之间的联系。

明确:第一部分,通过对莫高窟道士塔的介绍引出了王圆录和莫高窟的关系。

第二部分,叙述了王道士在敦煌的所作所为。

第三部分,写王道士发现敦煌藏经洞的情况和他对藏经洞的处置情况。

第四部分,写中国敦煌研究家们的辛勤工作,表达对敦煌历史的忧思,同时给世人以警醒。

2、内在情感

我们可以看到课文每一部分都是上一部分的内在延伸,思想内容上在逐步深化。但这仅仅只是概括了每部分的内容,我们要的是读懂文字背后的内涵。其实每一节都在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每部分都有作者想要突出的本质内容,而作者的情感也是随之而动的。这才是我们所要把握的重点。

《道士塔》教案教案

《道士塔》教案教案

《道士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练掌握《道士塔》中的基本词汇和语言知识;

2.掌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熟悉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小说的阅读,能够理解并描写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

2.培养学生对于小说中的意义的思考和判断。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互动探究法:通过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小说的世界;

3.体验式教学法:通过阅读和创作小说部分内容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内容

1. 小说基本信息

《道士塔》是一部神幻小说,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华夏。小说主要讲述了人物上官天晴和其他角色在“道士塔”中的历险,并通过小说向读者传达中国文化的内涵。

2. 人物介绍

1)上官天晴

上官天晴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身怀绝技的高手。他具备强大的武功和挚爱的心,从而成为了这个故事中比较耀眼且特别的角色形象。

2)李飞云

李飞云是上官天晴的好友,是一个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物。他和上官天晴对比很大,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物形象。

3)沈青刚

沈青刚是意气风发的人物,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个性特点。在这个故事中,他是一个好的朋友和强大的对手。

3. 故事情节

小说讲述的是上官天晴和其他角色在“道士塔”中历险的故事。这个塔是中原人

民非常崇敬的地方,是一个神秘的象征。在这个塔中,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挑战和任务,人物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士塔教案

教材分析《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作者描述了我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敦煌文物被掠夺的经过,用自己深切的思考将我们带进了中国

文化的深处,去反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文章突破

一般史实平板式叙事的方式,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对王道士肆意破坏敦煌文

物,出卖敦煌文物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敦煌文物的损坏流失,点

点滴滴都是那样的撼动人心。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学情分析关于这课,学生的预习工作不会差,文章字面意思通俗易懂,全文没有生僻字词音。通过对全文的把握,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需要

老师逐步引导,让同学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近几年来,《道士

塔》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个突出难点,这要求老师在梳理文中的文化知识点时

结合学生兴趣和理解能力讲清楚文化是什么,怎样理解文化的价值,并体悟作

者对文化遭到劫掠的感情。

设计理念结合课文内容,举一反三,开展一堂文本与现实相结合的研讨课. 本文共四部分,结构比较好把握,所以首先把握整体,再进一步分析各部分的内容从而

挖掘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方式或关键词句的理解,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加

深同学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思想一、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文化性和思想性

余秋雨作为的这篇散文文化底蕴深厚,需要深度解析,同时在把握文化的

同时了解其思想。

二、以语言感悟和品味为切入点,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

文章有多处句子的字词可以提出来,在把握全文结构和作者情感态度的基

础上,深入了解。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余秋雨及其“学者散文”“文化散文”。了解敦煌学。2.“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感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3.培养散

文鉴赏能力。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思考、讨论、鉴赏。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历史意识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在记述中抒发浓烈情感。

教学难点:本文中作者灵活新颖的笔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主要学习课文的一、二部分。

第2课时,主要学习课文的三、四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语: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一个很不轻松的话题,是关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一次文物浩劫的。按我的理解,近代中国遭受了两次文化遗产的大浩劫,一次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再一次是1905-1914年外国探险家们对敦煌莫高窟的多次劫掠。这两次浩劫对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造成的损失几乎是灾难性的。当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被一车车一船船运进国外的博物馆的时候,哪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心不在流血?第一次浩劫让我们记住了咸丰皇帝的腐朽,第二次浩劫让我们记住的却是一个小人物——王道士的昏聩。今天学习的课题便与王道士有关。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2页,《道士塔》。

一作者介绍:【板书】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二释题:【板书】

(一)王道士,甘肃敦煌莫高窟与我国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而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士是道教的神职

人员。但这并不矛盾,文章介绍了王道士的来历。王道士,即王圆箓,祖籍

湖北麻城,出生在陕西。因为躲避战乱,王圆箓流落到甘肃酒泉,为了生计

便出家当了道士。后来王道士四方云游,于1892年左右来到敦煌,在三危山

下发现莫高窟。这时的他已年过四十。

(二)圆寂塔

1.(请同学们看到彩页最后一幅图)通过看塔,对塔进行描述,了解塔的形制。

2知识迁移“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即佛塔。

3圆寂的解释,佛教神职人员的去世用词,知识迁移,羽化,驾崩等。

4道士塔

(三)莫高窟

1.莫高窟介绍: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

库。

2.莫高窟与道士塔的关系,道士塔的位置与莫高窟的联系,又引出王道士。

三整体把握

(一)结构梳理

本文有四节,下面先给大家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同学们通过小标题对文章进行整

体感知,在稍后的朗读中自己思考,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段内容。

每部分的小标题【板书】

1罪人塔(1-6)一个悲剧;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2愚昧无知毁坏文物(7-11)一片惨白;愚昧对文明的修葺;

(二)分析理解课文

(1)整体感知

a.请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b.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 一个悲剧;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 一片惨白;愚昧对文明的修葺;

c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对学生提出来的概括语言进行评价,给予意见。

(过渡语言)通过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整体感知,我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道士塔》还包含着深邃的思想和凝练的语言。接下来让我们细细品味。

(2)探索品味

第一节设问

设问:

1道士塔是怎样的?描叙塔群体现了什么气氛?

答案: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

体现了悲凉的气氛。

2王道士是何人?为什么说他是罪人?而要他担起文化重债是无聊?

答案:王道士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他出卖了中国文物。

因为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

3文物被劫掠的情况?

答案:一箱箱,一车车的被国外冒险家运往国外。

4在写事、写人中倾泻了什么感情?

答案:愤懑,痛心,气愤

第二节设问

设问:

1当时欧美艺术家做什么,中国的文官做什么?敦煌文物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创作走下坡路,歆羡;享受生活,贪图安逸;中国社会的衰落。

2愚昧的王道士犯了何罪?他的心理活动和罪行细节,写得真实吗?

答案:破坏壁画和雕塑。真实,出发点是由其身份和他当家莫高窟的现实出发的。

3文中的四个“惨白”含义,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一是写壁画的白,另外是写作者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王道士的痛恨和对壁画的惋惜。

4该节有什么写作特点?

答案:置身历史场景,还原历史事件;白描的写作手法。

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