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结构弹塑性分析

合集下载

结构云学堂·“弹塑性分析与设计”项目案例集锦

结构云学堂·“弹塑性分析与设计”项目案例集锦

第50卷第23期王晓辉,等.固原体育场结构设计7

综上,屋面悬挑桁架具有抗连续倒塌能力。5.5关键节点应力分析

桅杆柱与支承柱(节点1)及桅杆柱与桁架传力 节点(节点2)为本工程的关键节点,采用ANSYS 对 上述节点杆件应力进行分析,分别选取两个最不利

工况:1.0恒载+1.4风吸,1.2恒载+1.4风压+1.4X 0.7雪载工况,提取节点杆件在该工况下的内力。 计算结果表明,关键节点杆件应力均低于其材料的 设计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典型关键节点应力见图 13、图 14。

531552 0.464E+08 0 924E+08 0.138E+09 0.184E+09

0 235F.+08 0 694E+08 0.115E+09 0 161E+09 0 207E+09

图13 1.0恒载+1.4风吸工况下节点1应力/(N /mm 2)

19348.1 0.5S3E+O8 0.1U E +09 0 166E+09 0.221E+090.277E+08 0.829E+08 0.138E+09 0.193E+09 0.249E+09

图14 1.2恒载+1.4风压+1.4x 0.7雪载工况下

节点2应力/(N /mm 2)

6 结论(1)

体育场罩棚方案选型、结构超长设计及桁 架下弦杆与桅杆柱及支承柱节点形式等是本工程设 计重点。

(2)

体型复杂屋面通过风洞试验数值模拟分

析,确定结构最不利方向下的风压、风吸下的风荷载 标准值及风振系数是该类结构抗风设计的关键。

(3)

确保下部看台及屋面桅杆柱悬挑桁架体系

安全可靠,采用下部混凝土单体模型及整体模型进 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包络设计,是设计的必要手段。

[doc]弹塑性反应谱的分析

[doc]弹塑性反应谱的分析

弹塑性反应谱的分析

第35卷第4期

2011年8月

南京理工大学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V0l_35No.4

Aug.2011

弹塑性反应谱的分析

丁建国,陈伟

(1.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2.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0)

摘要:为了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该文探讨了弹塑性反应谱.该文推导了弹

塑性反应谱的基本方程,计算了等延性强度需求谱;描述了通过强度折减系数,延性系数及结构

周期之间的关系建立弹塑性反应谱的方法;参照弹性反应谱理论分别得到了四种弹塑性反应

谱.计算结果表明:当延性系数较小且土质较硬时,该文计算的弹塑性反应谱与范立础的弹塑

性反应谱近似相等;当延性系数较大且土质柔软时,该文计算的弹塑性

反应谱相对安全.

关键词:强度折减系数;延性系数;弹塑性反应谱

中图分类号:TU311.3文章编号:1005—9830(2011)04—0573—06 AnalysisofElasto-plasticResponseSpectra

DINGJianguo,CHENWei

(1.SchoolofSciences,NUST,Nanjing210094,China;

2.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0090,China) Abstract:Inordertoanalysetheelasto—plasticresponseofstructureunderthes eismicaction,this paperstudiesanelasto—plasticresponsespectrum.Thebasicequationofanela sto—plasticresponse spectrumisestablishedandtheconstant—ductilitystrengthdemandspectraare calculated.The

结构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的研究与改进的开题报告

结构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的研究与改进的开题报告

结构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的研究与

改进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抗震设计成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保障建筑安全,结构的抗震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结构抗震设计中,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已经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结构某一方向施加分布荷载,通过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分析,评估结构抗震能力。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的结构形式日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抗震设计的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扩充其适用范围,提高其计算精度和效率,以更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

三、研究内容

1.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调研和综述,对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进行总结和阐述。

2. 提出一种结构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改进方案,探讨在模型参数、荷载模拟、材料本构关系等方面的改进思路。

3. 基于实际工程,使用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分析,评估其抗震能力。

4.设计和编写Pushover分析方法改进程序,验证改进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本研究旨在对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改进研究。主要的预期

成果包括:

1.提出一种结构抗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改进方案,改进方案应

能够在某些方面比传统的方法更加准确和高效。

2.通过实际工程评估所提出的改进方法的优缺点,验证其适用性和

实用性。

3.设计和编写Pushover分析方法改进程序,展示改进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结构设计】学习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总结

【结构设计】学习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总结

学习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总结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最早是1975年由Freeman等提出的,以后虽有一定发展,但未引起更多的重视.九十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提出了基于性能(Performance-based)及基于位移(Displacement-based)的设计方法,引起了日本和欧洲同行的极大兴趣,Push-over方法随之重新激发了广大学者和设计人员的兴趣,纷纷展开各方面的研究.一些国家抗震规范也逐渐接受了这一分析方法并纳入其中,如美国ATC-40、FEMA-273&274、日本、韩国等国规范.我国2001规范提出“弹塑性变形分析,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或动力非线性分析”,这里的静力非线性分析,即主要即是指Push-over分析方法.

1、Push-over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

(1)基本原理

Push-over方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静力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静力单调加载下的弹塑性分析.具体地说即是,在结构分析模型上施加按某种方式模拟地震水平惯性力的侧向力,并逐级单调加大,构件如有开裂或屈服,修改其刚度,直到结构达到预定的状态(成为机构、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其优点突出体现在:较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它考虑了结构的弹塑性特性;较时程分析法,其输入数据简单,工作量较小.

(2)实施步骤

(a)准备结构数据:包括建立结构模型、构件的物理参数和恢复力模型等;

(b)计算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将与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叠加,作为某一级水

平力作用下构件的内力,以判断构件是否开裂或屈服);

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1.动力理论

动力理论是直接通过动力方程求解地震反应。由于地震波为复杂的随机振动,对于多自由度体系振动不可能直接得出解析解,只可采用逐步积分法.通过直接动力分析可得到结构响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因而该方法又称为时程分析法。时程分析法能更真实地反映结构地震响应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并可以得到强震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因此己成为抗震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多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方程为:

[][][][])}({)}({)}({)}({t x

M t x K t x C t x M g -=++ (1.1) 在弹塑性反应中刚度矩阵与阻尼矩阵亦随时间变化,因此不可能求出解析解,只能采取数值分析方法求解。把整个地震反应的过程分为短而相等的时间增量缸,并假定在每一个时间区间上体系的各物理参数均为常数,它们均按区间起点的值来确定,这样就可以把非线性体系的分析近似按照一系列连续变化的线性体系来分析。方程(1.2)适用于结构的任何时刻,则对于结构t t ∆+时刻的地震反应方程可以表示为:

[][][][])}({)}({)}({)}({t t x

M t t x K t t x C t t x M g ∆+-=∆++∆++∆+ (1.2) 令:)}({)}({}{t x

t t x x -∆+=∆ (1.3) )}({)}({}{t x t t x x

-∆+=∆ (1.4) )}({)}({}{t x t t x x -∆+=∆ (1.5)

)}({)}({}{t x

t t x x g g g -∆+=∆ (1.6) 择将式(1.3)与式(1.2)相减得到结构的增量平衡方程:

结构设计知识:结构设计中的弹塑性行为分析

结构设计知识:结构设计中的弹塑性行为分析

结构设计知识:结构设计中的弹塑性行为分

弹塑性行为分析是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结构可靠性的保障。弹塑性行为分析是指在结构发生变形时,既考虑结构的弹性变形,也考虑结构的塑性变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弹塑性行为分析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一、弹塑性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

弹塑性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归纳出材料在负载情况下的弹性行为和塑性行为,这是结构变形时非常重要的基础。弹性行为是指结构在受力后,会产生弹性变形,当外力作用消失后,结构会恢复原状;而塑性行为是指在结构受力后,结构产生永久性变形,仅通过再次施加反向负载也无法恢复原状。

二、弹塑性行为分析的应用范围

弹塑性行为分析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应用于单元结构设计,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塑料结构等,也可以应用

于整体结构设计,如房屋、桥梁、隧道等。同时,在土力学中也可以应用弹塑性行为分析。

三、弹塑性行为分析的方法

弹塑性行为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弹性塑性有限元法和弹塑性单元法。弹性塑性有限元法指的是将结构分成若干小单元,在每个小单元内进行弹性和塑性分析,再将所有小单元的分析结果汇总得到整个结构的弹塑性行为。弹塑性单元法是在结构体系中选取一个典型点,对其进行弹塑性分析,通过计算此点的弹塑性行为来得出整个结构的弹塑性行为。

四、弹塑性行为分析的应用

弹塑性行为分析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结构的变形极限和破坏模式。在结构发生变形时,可以通过弹塑性行为分析来确定其变形极限和破坏模式,从而预防结构的破坏。

2、预测结构的承载能力。弹塑性行为分析可以预测结构在受到外界负载时的承载能力,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

静力弹塑性分析原理

静力弹塑性分析原理

第4章 静力弹塑性分析原理

4.1 概要

4.1.1 非线性分析的目的

非线性抗震分析方法可分为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和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可以认为是比较准确的方法,但是因为分析时间较长并对技术人员理论水准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实际工程上的普及应用受到了限制。相反静力分析方法虽然在反映结构动力特性方面有所不足,但是因为计算效率较高和操作简单、理论概念清晰等原因被广大设计人员所普遍使用。

静力弹塑性分析又被称为Pushover 分析,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中最具代表性的分析方法。所谓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以某种目标性能(target performance)为设计控制目标,而不是单纯的满足规范要求的极限承载能力的设计方法。其步骤是先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抗震分析和构件设计,然后通过Pushover 分析获得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最后通过非线性位移结果评价结构是否满足目标性能要求。

目前规范中推荐的基底剪力法和反应谱分析方法均为弹性分析方法,其评价标准是地震作用下的抗力不小于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内力,这些方法也被称为基于荷载的设计方法。而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则是使用与结构损伤直接相关的位移来评价结构的变形能力(耗能能力),所以又被称为基于位移的设计(displa cement-based design)方法。

通过Pushover 分析可得如图4.1.1所示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能力谱),根据结构耗能情况可得到非线性需求谱。能力谱与需求谱的交点就是结构对于地震作用的性能点(performance point)。性能点意味着结构对于地震作用所拥有的最大的非线性承载力和最大位移,该点在控制目标性能范围内则表示该结构满足了性能要求。通过非线性分析可以了解结构具有的的极限承载能力和安全度。

弹塑性分析

弹塑性分析

弹塑性分析

什么是塑性

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载荷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材料特性,对大多的工程材料来说当其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应力一应变关系是线性的。另外,大多数材料在其应力低于屈服点时,表现为弹性行为,也就是说,当移走载荷时,其应变也完全消失。

由于屈服点和比例极限相差很小,因此在ANSYS程序中,假定它们相同。在应力一应变的曲线中,低于屈服点的叫作弹性部分,超过屈服点的叫作塑性部分,也叫作应变强化部分。塑性分析中考虑了塑性区域的材料特性。

路径相关性:

即然塑性是不可恢复的,那么这种问题的就与加载历史有关,这类非线性问题叫作与路

径相关的或非保守的非线性。

路径相关性是指对一种给定的边界条件,可能有多个正确的解一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一存在,为了得到真正正确的结果,我们必须按照系统真正经历的加载过程加载。

率相关性:

塑性应变的大小可能是加载速度快慢的函数,如果塑性应变的大小与时间有关,这种塑

性叫作率无关性塑性,相反,与应变率有关的性叫作率相关的塑性。

大多的材料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率相关性,但在大多数静力分析所经历的应变率范围,

两者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差别不大,所以在一般的分析中,我们变为是与率无关的。

工程应力,应变与真实的应力、应变:

塑性材料的数据一般以拉伸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形式给出。材料数据可能是工程应力

()与工程应变(),也可能是真实应力(P/A)与真实应变(

)。

大应变的塑性分析一般采用真实的应力,应变数据而小应变分析一般采用工程的应力、应变数据。

什么时候激活塑性:

当材料中的应力超过屈服点时,塑性被激活(也就是说,有塑性应变发生)。而屈服应力本身可能是下列某个参数的函数。

混凝土结构弹塑性分析

混凝土结构弹塑性分析

混凝土结构弹塑性分析

1、重要或受力复杂的结构,宜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对结构整体或局部进行验算。

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宜遵循下列原则:

1应预先设定结构的形状、尺寸、边界条件、材料性能和配筋等;

2材料的性能指标宜取平均值,并宜通过试验分析确定,也可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确定;

3宜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的不利影响;

4分析结果用于承载力设计时,宜考虑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对结构的抗力进行适当调整。

2、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结构的基本构件计算模型宜按下列原则确定:

1梁、柱、杆等杆系构件可简化为一维单元,宜采用纤维束模型或塑性较模型;

2墙、板等构件可简化为二维单元,宜采用膜单元、板单元或壳单元;

3复杂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结构的节点或局部区域需作精细分析时,宜采用三维块体单元。

3、构件、截面或各种计算单元的受力-变形本构关系宜符合实际受力情况。某些变形较大的构件或节点进行局部精细分析时,宜考虑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宜通过试验分析确定,也可按本规范附录C采用。

磁场压轴题(超难)适合追求高分学生使用

磁场压轴题(超难)适合追求高分学生使用

第四章钢结构延性设计

1. 引言

钢结构在工业、民用和桥梁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材的高强度、耐久性

以及施工快捷等优点使得其成为一种常见的结构材料。但是,由于钢的弹性模量高、刚度大,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易于发生零点扭转、局部失稳等屈曲形态,其缺乏剪切强度以及变形能力也带来了结构损坏的风险。为了保证钢结构的安全性能,提高其抗震、抗风、抗振能力,延性设计成为了现代钢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延性设计的概念

延性是描述结构弹性阶段过渡到强度破坏阶段时的变形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

钢结构的延性设计,就是对结构在弹性阶段发生位移的同时,要求其能够产生足够多的塑性变形以吸收能量,从而在承载能力发生下降的同时,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针对不同的荷载、流体力学、非线性材料和动力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不同的延性设计标准和方案,确保钢结构在设计寿命内稳定可靠地工作。

3. 钢结构延性设计的方法

钢结构延性设计是一个涉及多个因素的复杂过程,需要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等方面综合考虑。常用的延性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3.1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是利用结构抗力特性曲线的非线性特性进行结构分析的一种

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结构刚度与位移的函数关系,预测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受力状态,并通过荷载位移曲线来分析结构变形状态的稳定性和能量吸收能力。静力弹塑性分析法能够在充分考虑结构塑性变形的同时,确保结构的稳定和承载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大型钢结构延性设计中。

sap2000弹塑性分析流程

sap2000弹塑性分析流程

sap2000弹塑性分析流程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

钢结构设计中的弹塑性分析与实例研究

钢结构设计中的弹塑性分析与实例研究

钢结构设计中的弹塑性分析与实例研究

一、弹塑性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弹塑性是一种理论分析方法,基于材料的力学性质和物理特性,从宏观角度考虑材料的弹塑性行为,在设计结构时应用的强度设

计方法。弹塑性分析可以用于钢结构设计中,主要应用于研究结

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以及分析结构在承受荷载时的变形和应

力分布情况。

在结构设计中,弹性分析只能适用于弹性阶段,无法考虑到结

构在超过弹性阶段时的变形和破坏情况。因此,在遇到变形较大

或荷载较大的结构时,弹性分析方法往往不够准确,需要借助弹

塑性分析方法。弹塑性分析方法也可以用于结构安全评估和重构

设计中。

二、钢结构设计中的弹塑性分析方法

在进行钢结构设计中的弹塑性分析时,需要先确定结构和荷载

的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并制定有效的力学模型。钢结构的强度

破坏比较复杂,因此一般采用能量法来进行分析。能量方法的主

要思想是,在结构的弹性和塑性阶段中,通过实现结构内部能量

的平衡来分析结构的承载能力。

在进行弹塑性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材料的力学特性,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强度等。

2.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材料在超过屈服强度时的应力-

应变曲线。

3.结构的截面形状和截面面积。

4.材料破坏之前的变形能力和变形特点。

5.荷载在结构上的分布和作用方式,以及荷载的大小。

在进行弹塑性分析时,可以采用平衡法,即根据平衡条件来建

立结构的方程,然后逐步增加荷载,计算结构的应力和应变。如

果结构发生变形或产生裂缝,则需要进一步考虑塑性形变的影响,再进行一次力学计算。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满足结构的强度和稳

《弹塑性分析》课件

《弹塑性分析》课件

工程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总结词
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如核电站、石油化工设施等。
详细描述
工程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是实际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分析 方法。对于核电站、石油化工设施等大型工程结构, 弹塑性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和安 全性,为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依据。在工程结构 的弹塑性分析中,需要考虑材料的特性、结构的几何 形状、边界条件以及外部载荷等多种因素,通过精细 的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弹塑性分析
目 录
• 弹塑性分析概述 • 弹塑性本构模型 • 弹塑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 弹塑性分析的实例 • 弹塑性分析的展望与挑战
01
弹塑性分析概述
弹塑性材料的定义与特性
弹塑性材料
弹性
塑性
弹塑性材料的特性
同时具有弹性与塑性性质的材 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首先 表现为弹性变形,当外力继续 作用直至某一临界值时,材料 会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
03
建立每个单元的平衡方程,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得到整个系统的
近似解。
弹塑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
材料属性
考虑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 参数。
初始条件
设定模型在分析开始时的状态,如初始应变 、初始应力等。
边界条件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如固定 、自由、受压等。
载荷

建筑结构大震下弹塑性分析PPT课件

建筑结构大震下弹塑性分析PPT课件

• 3。周期-最大层间位移曲线——基于等效单质点体 系综合统计出的结构周期顶点位移曲线。随着结构 进入弹塑性状态,结构的自振周期、顶点位移反应 也发生变化,竖向连接需求谱与能力谱曲线的交点, 则该点的层间位移值可以理解为抵抗设计烈度大震 时的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也可以把该点的层间位 移与规范限值比较,比规范小则满足设计要求,反 之则认为不满足设计要求。
第56页/共59页
弹塑性分析结果的讨论
1 。 弹 塑 性 动 力 时 程 分 析 时 , 其 弹 塑 性 地 震 波 应 尽 可能与建筑物所在地接近,如上海市专门颁布了专 用于本地区的两条弹塑性地震波;
2 。 弹 塑 性 分 析 所 采 用 构 件 ( 梁 、 板 、 柱 、 墙 ) 的 计算模型,不同的计算模型,有时计算结果会有一 定的差别;
3 。 材 料 的 弹 塑 性 模 型 , 对 不 同 材 料 使 用 适 合 的 弹 塑性应力应变曲线,一般应以“混凝土规范”为准;
4 。 弹 塑 性 整 体 计 算 模 型 ( 如 层 模 型 、 平 面 模 型 、 三维模型等)、迭代的求解方法,也是影响弹塑分 析结果的因素之一;
5 。 弹 塑 性 分 析 参 数 的 合 理 选 择 。
第41页/共59页
第42页/共59页
第43页/共59页
第44页/共59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载因子

结构弹塑性分析及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结构弹塑性分析及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6 进行动力弹塑性计算时,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的选取、预估罕遇地震作用时的峰值加速度取值以及计算结果的选用应符合本规程第4.3.5条的规定;

7 应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判断。

5.5.2 在预估的罕遇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

1 不超过12层且层侧向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可采用本规程第5.5.3条规定的简化计算法;

2 除第1款以外的建筑结构可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

5.5.3 结构薄弱层(部位)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薄弱层(部位)的位置可按下列情况确定:

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

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

(部位)和相对较小的楼层,一般不超过2~3处。

2 弹塑性层间位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条文说明

5.5 结构弹塑性分析及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5.5.1 本条为新增条文。对重要的建筑结构、超高层建筑结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弹塑性计算分析,可以分析结构的薄弱部位、验证结构的抗震性能,是目前应用越来越多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结构弹塑性计算分析时,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破坏后的危害性及修复的难易程度,设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这部分内容可按本规程第3.11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建立结构弹塑性计算模型时,可根据结构构件的性能和分析精度要求,采用恰当的分析模型。如梁、柱、斜撑可采用一维单元;墙、板可采用二维或三维单元。结构的几何尺寸、钢筋、型钢、钢构件等应按实际设计情况采用,不应简单采用弹性计算软件的分析结果。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和计算实例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和计算实例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和计算实例

一、本文概述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分析方法,用于评估结构在静力作用下的弹塑性行为。该方法结合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预测结构在静力加载过程中的变形、应力分布以及破坏模式。本文将对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计算实例来展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概念、分析流程和方法,掌握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技巧,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二、弹塑性理论基础

弹塑性分析是结构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同时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情况。在弹塑性分析中,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出非线性特性。当材料受到的应力超过其弹性极限时,材料将发生塑性变形,这种变形在卸载后不能完全恢复,从而导致结构的永久变形。

弹塑性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塑性力学、塑性理论和弹塑性本构关系。塑性力学主要研究塑性变形的产生、发展和终止的规律,它

涉及到塑性流动、塑性硬化和塑性屈服等概念。塑性理论则通过引入屈服函数、硬化法则和流动法则等,描述了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弹塑性本构关系则综合考虑了材料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行为,建立了应力、应变和应变率之间的关系。

在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通常需要先确定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然后结合结构的边界条件和受力情况,建立结构的弹塑性平衡方程。通过求解这个平衡方程,可以得到结构在静力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和应力分布。

弹塑性分析在结构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和抗震性能等方面。通过弹塑性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结构在极端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为结构设计和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遇春编
如图 4.5,X 方向上配筋所产生的抵抗(分布)弯矩为 M ux (这个弯矩可根据钢筋混凝土 结构理论确定) ,在长度 L sin θ 上的总抵抗弯矩为 M ux L sin θ ,这个弯矩在屈服线上的分量为:
M u1 = ( M x L sin θ ) ⋅ sin θ = M x L sin 2 θ
(ⅳ)边界条件:
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
李遇春编
在应力边界 sσ 上:
σ ij l j = Pi
在位移边界 su 上: ui = ui (2)增量理论边值问题 (i)平衡方程:
dσ ij , j + dX i = 0
(4.7)
(4.8)
(4.9)
(ⅱ)几何方程:
1 d ε ij = (dui , j + du j ,i ) 2
(4.26)
(4.27)
当截面全部成为塑性区时,变形可无限制地流动 → 塑性铰,结构变为机构(破坏) 。此时 设极限荷载为 q0 ,跨中极限弯矩(全部塑性 ξ = 0 )为:
M max
所以:
1 2 bh 2 = q0 l = σs 2 4
(4.28)
bσ q0 = s 2
⎛h⎞ ⎜ ⎟ ⎝l⎠
2
(4.29)
(4.20)
假定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于是发生塑性变形后,弹性区应力为:
σ = Eε x = − Ey
塑性区应力为:
d 2v dx 2
(4.21)
σ = ±σ s
应力首先在上下边达到屈服值,塑性区逐渐向内扩展。设
(4.22)
y = ±ξ ( x ) 为弹塑性分界面,则:
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
李遇春编
⎧ ⎪−σ s ⎪ ⎪ yσ σ =⎨ s ⎪ ξ ⎪ ⎪σ s ⎩
(ⅲ)本构关系 弹性区: Hooke 定理
(4.10)
d ε ij =
1 +ν ν dσ ij − dσ kk ⋅ δ ij E E 1 dσ ij = dsij + dσ kk 3
(4.11) (4.12)
塑性区:
1 d ε ij = deij + d ε kk 3 1 +ν deij = dsij + sij d λ E 1 − 2ν d ε kk = dσ kk E
(4.18)
在小变形下, τ 比 σ 小得多,所以 σ 2 + 3τ 2 ) ≈ σ ,于是屈服条件可近似写为:
σ =σs
根据平截面假设 ε x = ky , k 为曲率,小变形下 k = −
d 2v εx = −y 2 dx
(4.19)
d 2v , v 为 y 方向上的位移(挠度) 。所以: dx 2

h ≤ y ≤ −ξ 2
塑性(压) 弹性 塑性(压)
−ξ ≤ y ≤ ξ
(4.23)
ξ ≤ y≤
h 2
任一截面 x 处的弯矩为:
M(x) = ∫
+h 2
−h 2
σ bydy = 2b ∫ σ ydy = 2b ⎡ ∫ σ ydy + ∫ σ ydy ⎤
h2 h2 0
ξ
⎢ ⎣
ξ
0
⎥ ⎦
(4.24)
⎧ bh 2 h (全部弹性) σs ξ = ± ⎪ ⎛1 2 1 2⎞ ⎪ 6 2 = 2σ s b ⎜ h − ξ ⎟ = ⎨ 2 6 ⎠ ⎪ bh ⎝8 (全部塑性) σs ξ = 0 ⎪ ⎩ 4
(ⅳ)边界条件: 在应力边界 sσ 上:
dσ ij l j = dPi
(4.13) (4.14) (4.15)
Baidu Nhomakorabea
(4.16)
在位移边界 su 上: dui = dui
(4.17)
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
李遇春编
2、 梁的弹塑性弯曲
图 4.2 如图 4.2 的简支梁,梁的变形满足平截面假设。根据材料力学(弹性力学) ,梁内的应力 状态为: σ x = σ (≠ 0) , σ y ≈ 0 (与其它量比,可忽略不计) , τ xy = τ
又:
1 M(x) = q(l 2 − x 2 ) 2
所以有:
(4.25)
1 2 1 ⎞ ⎛1 q (l − x 2 ) = 2σ s b ⎜ h 2 − ξ 2 ⎟ 2 6 ⎠ ⎝8
由此得到弹塑性分界线方程为:
3 3 ql 2 3 q 2 y 2 = ξ 2 ( x) = ( h 2 − )+ x 4 2 σ sb 2 σ sb
δ
EF
=
=
2δ L
= 2
δ
AE
δ
2 L 2
δ
L
δ 2δ 内力虚功: W内 = WDB + WAC + 4WAD = 2WDB + 4WAD = 2( 2ML) ⋅ ( 2 ) + 4(ML) ⋅ ( ) = 16MLδ L L qδ 2 由 W内 = W外 得: L = 16MLδ 3 最后得: 48M q = 2 (塑性极限荷载) L
( ≠ 0) ,其余应力为零。
Mises(畸变能)屈服条件为:
σi =
1 (σ x − σ y ) 2 + (σ y − σ z ) 2 + (σ z − σ x ) 2 + 6(τ 2 xy + τ 2 yz + τ 2 zx ) 2 1 = σ 2 + σ 2 + 6τ 2 ) = σ 2 + 3τ 2 ) = σ s 2
或:
qL2 M =q= (塑性设计弯矩) 48
弹性极限荷载为: q =
16.67 M (弹性极限荷载) (或: M = 0.06qL2 ) 2 L
q塑性 = 2.87 q弹性 Ex 4.2 研究四周固支的矩形板极限荷载问题。
(4.30)
同理,Y 方向上的配筋抵抗弯矩在屈服线上的分量为:
M u 2 = ( M y L cos θ ) ⋅ cos θ = M y L cos 2 θ
(4.31)
屈服线上总的抵抗弯矩为:
M u = M u1 + M u 2 = M x L sin 2 θ + M y L cos 2 θ
(4.32)
1 2
(4.2)
1 sij = σ ij − σ kk δ ij 3 1 eij = ε ij − ε kk δ ij 3 E σ kk = ε kk 1 − 2u
sij = 2 σi eij 3 εi
(4.3) (4.4) (4.5) (4.6)
(4.3)~ (4.6)式中: sij 为应力偏张量, eij 为应变偏张量, σ kk 为应力球张量, ε kk 为应变球张量。
(ii)虚功原理 外力虚功=内力虚功 (4.33) 由虚功原理可以确定板的极限荷载,或极限抵抗力。 例:四边固支的正方形板,受均布荷载作用,试按塑性、弹性方法计算极限荷。 根据试验结果,四边固支板的屈服线如图 4.6 所示(2 条正屈服线,4 条负屈服线),屈服 铰线将板分为 4 个刚性板。
图 4.6
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
李遇春编
第四章 结构弹塑性分析
1、弹塑性力学边值问题的提法 (1)全量理论边值问题
图 4.1 (ⅰ)平衡方程:
σ ij,j + X i = 0
式中:弹塑性体体力分量为 X i (i = 1, 2, 3) 。 (ⅱ)几何方程:
(4.1)
ε ij = (ui,j + u j,i )
(ⅲ)物理方程(本构关系) :
2)
沿屈服线只有屈服弯矩 M u 作用, 屈服线相当一条塑性铰线, 可产生塑性转动。
3) 与屈服线相连的板可看成刚性板。 4) 破坏机构由试验确定。 图 4.4 为正方形与矩形板的屈服线分布(破坏机构) 。
图 4.4 (2)屈服线计算理论 (i)屈服线上的抵抗弯矩 M u
图 4.5
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
图 4.7
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
李遇春编
(1)外力虚功: 图中单个刚性板(阴影部分)的外力虚功为(见图 4.7) :
W外1/4 = F ×
δ
3
= (q
L2 δ qδ 2 L )× = 4 3 12
所以:
W外 =
(2)内力虚功:
qδ 2 qδ 2 L ×4 = L 12 3
设 M x = M y = M (跨中抵抗弯矩) , M x o = M y o = M (支座抵抗弯矩) .则: 见图 4.7, 支座屈服线 AD 上的抵抗弯矩为: M n o = ML 斜屈服线 AC 上的抵抗弯矩为: M n = M x L斜 sin 2 θ + M y L斜 cos 2 θ = ML斜 = 2 ML 支座屈服线 AD 的转角: α = 斜屈服线 DB 的转角: β =
Ex4.1 集中荷载(如图示)作用下,求:1) 弹塑性状态时的弹塑性分界线; 2)求极限 P0 = ?
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
李遇春编
图 4.3
3、混凝土板的屈服线理论(塑性计算) 混凝土板在极端荷载作用下(如核爆炸、罕遇强烈地震等)可采用塑性法设计,设计 的原则:允许结构破坏,但保证结构不坍塌。 (1) 屈服线假定: 1) 板在行将破坏时,在最大弯矩处形成屈服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