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全词翻译赏析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全词翻译赏析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全词翻译赏析《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作者为唐朝诗人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前言】《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位思妇梦醒后的情态。

上阕前三句所写皆为觉前之事,第四句到下阕则写觉后起来的活动情态。

全词只作客观的描写,从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及行动中体现其深刻隐微的情绪,包蕴层深,体味无尽,显示了温词“深美闳约”的风格特点。

【注释】①菩萨蛮:词牌名。

②香雪:杏花白,故比作香雪。

③胧明:形容月*朦胧。

④玉钩:挂窗帘的玉制之钩。

搴:揭起。

⑤旧眉薄:旧眉指昨日所画的黛眉,因隔夜而颜*变浅,故称“薄”。

⑥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

轻:即薄。

【翻译】杏花含着晶莹的晨露,一簇簇好似凝香的雪团。

在我们分手的小路上,自古就有很多伤心的离别。

孤灯摇曳在残月朦胧中,梦醒时闻晓莺啼鸣。

翠帐还需玉钩挂起,隔宿的淡妆黛*已轻。

梦中情景惹引情思种种,凝眸,镜中的蝉鬓薄又轻。

【赏析】此词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

令狐相国(?)假其(温庭筠)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

”温亦有言曰:“中书堂内坐将*。

”讥相国无学也。

《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

”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进献唐宣宗之作。

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首句以杏花之芳美点明时节,也暗逗思妇致梦之因。

春物这样芳美,独处闺中的少妇,不禁思绪牵萦而梦魂颠倒。

这句写物*极为清丽。

“香”和“雪”形容杏花的气*,着一“团”字,则花朵丛集的繁密景象宛然。

再于前面着上“含露”二字,赋予“香雪”以更清鲜的生气,使人感到春物的芳妍。

这句也表明时间是夜晚,如果说“含露”也可说是早晨景象,杏花如雪则定是夜间。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注释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注释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译文] 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出自] 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水精:即水晶。

玻璃:也有文本作“颇黎”,天然水晶。

惹梦:催人做梦。

锦:指锦被。

藕丝:青白色,此指衣服。

人胜:古代女子雀形首饰。

参差:高低错落。

香红:指花。

头上风:指首饰因行走而微颤,有如风吹。

译文:精致的水晶帘里,她枕在玻璃枕头上,鸳鸯锦被里温暖的香气,惹得她进入了梦乡。

梦见心上人没有回来,只有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你看她,穿着浅淡的藕荷色的丝裙,头上插着别致的金釵和耀眼的鲜花,玉钗正在迎风摇颤着。

只可惜如此华丽的衣饰仍然排解不掉她心中的孤独和惆怅。

赏析:这首美丽的《菩萨蛮》,其实写的是一份相思怀念的感情。

可是这样的字通篇却没有一个,只通过一些意象,隐隐地暗示着,透露着一种如梦境一般的情意。

柳树,让人联想的是别离,古人有灞桥杨柳,折柳送别,“柳”,谐音“留”。

“江上柳如烟”,那飘垂的细长的柳丝,那江畔迷朦的烟霭,传达出的,是一种绵长凄迷的离别与怀念之情。

汉代的苏武沦落在匈奴牧羊时,曾经将帛书绑在南飞的鸿雁脚上,向故国传递书信——雁,是可以传书的;而月,是代表相思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飞残月天”,是这几句意境的浓缩,暗示的`仍然是相思怀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代表着凋零、悲哀。

屈原在《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藕丝秋色浅”,隐隐地透露出一种等待离人归来、恐惧生命摇落变衰的悲哀。

温庭钧《菩萨蛮》翻译

温庭钧《菩萨蛮》翻译

温庭钧《菩萨蛮》翻译《菩萨蛮》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随堂测试题【扩展】(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闺怨B.梳妆C.相思D.送别(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2分)(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 )(2分)A.李清照B.李贺C.李白D.李绅参考答案:(1)D(2)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A二:1.“花面交相映”化用了唐代诗人的诗句“ ” 。

唐温庭钧《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唐温庭钧《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唐温庭钧《菩萨蛮》翻译及赏析原文:菩萨蛮唐·温庭钧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仿佛雪地上飘过一缕青云,乌黑的鬓发掠过她的脸庞。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插花时前镜对着后镜,镜里镜外都是花的倩影。

身穿崭新的绫罗短衣,贴绣的鹧鸪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鹧鸪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

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

因此学者往往给予特别关注,解读评鉴,发掘之深,体会之细,分析之精,可谓字无剩义,甚至远远超出作者写作歌词时主观上所欲表现的内容意蕴。

次句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

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

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

过片两句承接上片写妆扮的具体情形: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非常细致、讲究,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

此处写女主人公的“细致”“认真”,与前面的“懒”“迟”,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

最后两句写她更换衣服时,忽然看见上面绣有的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过程。

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

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

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菩萨蛮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

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

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

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

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作者为唐朝诗人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

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前言】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是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

【注释】
①玉纤:纤纤玉手
②真珠:珍珠,喻眼泪
③铅华:化妆品,搽脸的粉。

④春露:女子的`眼泪
⑤浥:润湿。

⑥秋波:女子的眼神。

【翻译】
纤纤玉手弹开处,美人之眼泪零落,泪多多濡湿脸上薄薄的铅华粉。

泪如春露润湿早晨的花儿,眼如秋波浸润晚霞。

风流是心上的宝物,眼泪本为风流而洒。

看那些薄情寡义之人,他们的罗衣上绝无泪痕。

【赏析】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此词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

令狐相国(綯)假其(温庭筠)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

”温亦有言曰:“中书堂内坐将军。

”讥相国无学也。

《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

”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

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菩萨蛮(其二)

菩萨蛮(其二)

未老莫还乡
“还乡”前的“莫“字,正是极端无可奈何之语。 即如陆放翁《钗头凤》所写。陆游岂不欲与唐氏 证彼山盟,托以锦书,韦庄岂不欲还乡,? 然而盟有不可证,书有不可托,而乡亦不可还者, 曰“莫”也。 “未老”二字,意思大概是年华幸好未老,今日 虽暂难回乡,然终老之日势必是要回乡的。此句 虽说“莫还乡”,实际上蕴含的却是一片思乡之 情。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卧在雕龙画凤的游船里,听 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入眠,一 任彩舟在比天空还要清澈碧 透的江水上漂浮。 自在悠闲,诗意生活。
讨论: 江南这么好,词人又写下“莫 还乡”的劝告,韦庄是否是因 此而乐不思蜀了呢? 结合背景材料思考。
背景 韦庄 ,字端己, 长安杜陵人,昭宗 乾宁元年进士,韦 应物之四世孙。广 明元年在长安应举。 黄巢攻占长安,他 身陷兵火,弟妹失 散。中和二年春, 逃至洛阳,后流落 江南。

萨 蛮
韦 庄
诗 文 置换
江南河畔,春风拂柳,燕飞枝头, 柳枝牵扯着我的衣袖。 放眼湖中,水面影映着柳影, 却不知是那水绕柳,还是柳缠水。 恍惚间,细雨不期而遇, 忙叫一条小船,在雨中静听江水呢喃, 倦意涌上,渐渐入梦, 此江南美景,望能于梦中,重游。
诗 文 置换
烟袅袅似素衣如仙 雨蒙蒙如梦回江南 乘一叶扁舟撑一支长蒿 与青山绿水无尽缠绵 垆边月 凝肤脂 顾盼月下人儿 又几许巧笑嫣嫣
江 南 的 人
江 南 的 景
江南的景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韦庄《古别离》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柳永《迷神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江南的美, 蕴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 在雨露岚雾中缠绵,有着禅意般的美丽。

《菩萨蛮》(温庭筠)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全文翻译注释赏析菩萨蛮温庭筠系列:关于描写柳树的古诗词菩萨蛮宝函钿雀金㶉鶒,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赏析《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

「宝函钿雀金㶉鶒」,可以想像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

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

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

「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

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

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

「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

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

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

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

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

「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

「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

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

「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

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

「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

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份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 *** 。

这首词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忆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乱不连,实则脉络暗通,婉转绵密,情韵悠然,这些正是温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色。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温庭筠水精帘里颇黎枕⑵,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⑶。

藕丝秋色浅⑷,人胜参差剪⑸。

双鬓隔香红⑹,玉钗头上风⑺。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此词咏立春或人日。

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⑵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

“颇黎”既玻瓈、玻璃。

⑶”江上“两句: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

”后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

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

详见《读词偶得》。

⑷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

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

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

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

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

作者另篇《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

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⑸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

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⑹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

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⑺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近。

参考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

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下面是分享的菩萨蛮温庭筠赏析。

供大家参考!菩萨蛮温庭筠赏析小山重叠金明灭①,鬓云欲度香腮雪②。

懒起画蛾眉,弄妆③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④,双双金鹧鸪⑤。

[注释]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

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

度:覆盖。

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rú):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在中国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为第一位专业词人。

这不仅因为他的词名压倒了诗名,而且由于中国词史上的词别集是从他的《金荃集》开始的。

他流传下来的词近七十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

它大都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但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的作品。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綯丞相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据《乐府纪闻》为二十首,现存十五首)。

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李忱,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

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以致终生不被重用。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贵妇的苦闷心情。

首句中的“小山”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

许昂霄《词综偶评》说:“盖指屏山而言”。

全句谓屏风上雕绘着重重叠叠的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一明一灭地闪烁。

另一解认为指眉。

《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

”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

”。

“金重叠”,谓把眉毛画成黄色,像金一般重叠。

杨慎《词品》说:“北周静帝令人黄眉墨妆,其风流于后世。

”全句是说,眉上涂的颜料有的掉了,因此金光有明有灭,暗示睡觉后妆残了的意思。

我师林庚先生曾另作一解。

他在1962年给我的信中说:“小山重叠”指发髻,“金明灭”指首饰上闪动着的光彩。

这自可备一说。

但根据词的上下文义细细推断,似仍以作眉毛为好。

《菩萨蛮》(其二)

《菩萨蛮》(其二)

全诗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 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 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 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接天秀 色,但无论它“水碧于 天”也好,“人秀似月” 也罢,读来总觉那一抹 有乡不得还,有家不得 归的离愁怨意深切入骨, 总也摆脱不得。
艺术特点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 能不忆江南!


白 居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江南之景
《菩萨蛮》(其二) 韦庄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 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 他做过宰相,卒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 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 “花间派”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 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 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 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 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
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 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 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 洁明快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落地勾画出事物的形 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温庭筠的 《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 花明驿墙。”这四句诗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形容词等加以修饰 点缀,用的就是白描手法。又如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 上田,子锄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以小见 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 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用的也是 白描手法。

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

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

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导读:《菩萨蛮·其二》唐代: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其二》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菩萨蛮·其二》注释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菩萨蛮·其二》赏析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

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婉约、细腻著称。

其中《菩萨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写了一段关于爱情的故事,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哲理意蕴。

现在,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并进行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楼挂望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夜作风尘客,不堪闻。

都、城南、野桑葉。

东家、黄鸟栖。

杨柳、陌上、徘徊风雨绿时。

空投、五车、弄堂边砧声。

酒旗风露好,月照霜枝暗。

倚脸向黄昏,宿昔梦书堂。

相约黄昏后,世事两茫茫。

倚栏静听风,斜日草红郎。

温庭筠以精妙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细腻的画面。

诗中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表现了少年时代清新纯洁的爱情场景;“壮年听雨客舟中,江楼挂望廊”则展现了中年时代沉静深沉的爱情体验;而“夜作风尘客,不堪闻”的描述,则传达了晚年时期的孤独悲凉之感。

通过不同时期的场景刻画,温庭筠传达了岁月更迭、生命变迁的主题。

接下来,我们用现代汉语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在年少时听着雨声,独自在歌楼上,红烛昏昏罗帐。

在中年时听着雨声,乘坐客船,江楼上挂着望廊。

往昔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如今已飞入普通人家。

夜间作为风尘之客,实在无法忍受。

遍地都是野桑叶,城南黄鸟栖。

杨柳在田间的大路旁,在阵风和雨中摇曳。

孤寂地飘落着落日,旁边弄堂边传来梆子声。

酒帆在风中摇曳,风露清爽,月光照耀着霜枝。

靠在黄昏时分,回味旧日梦书之堂。

在约定的黄昏之后,世事如此茫茫。

倚在栏杆上静听风声,斜阳下草色泛红。

通过翻译,我们更好地领略了温庭筠诗歌中的优美意境。

这首《菩萨蛮》以细腻的描写和幽远的意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诗意风采。

对于读者来说,透过这首诗,不仅能够感受到唐代文人的浪漫情怀,还能够体味到生命变迁的无尽哲理。

温庭筠的诗歌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仍然给人们带来启迪和感悟。

总的来说,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首传世佳作,他以独特的情感和思考,将岁月沉淀的情怀融入其中,表现出诗人对生命苦短、时光易逝的深切思考。

温庭钧《菩萨蛮》翻译

温庭钧《菩萨蛮》翻译

温庭钧《菩萨蛮》翻译温庭钧《菩萨蛮》翻译《菩萨蛮》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随堂测试题【扩展】(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闺怨B.梳妆C.相思D.送别(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2分)(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 )(2分)A.李清照B.李贺C.李白D.李绅参考答案:(1)D(2)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A二:1.“花面交相映”化用了唐代诗人的诗句“ ” 。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是小山重叠金明灭,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

下面是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菩萨蛮》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菩萨蛮唐·温庭筠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屛风上的图案,由于屛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评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彷彿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隻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作者为唐朝诗人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

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前言】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是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

【注释】
①玉纤:纤纤玉手
②真珠:珍珠,喻眼泪
③铅华:化妆品,搽脸的粉。

④春露:女子的眼泪
⑤浥:润湿。

⑥秋波:女子的眼神。

【翻译】
纤纤玉手弹开处,美人之眼泪零落,泪多多濡湿脸上薄薄的.铅华粉。

泪如春露润湿早晨的花儿,眼如秋波浸润晚霞。

风流是心上的宝物,眼泪本为风流而洒。

看那些薄情寡义之人,他们的罗衣上绝无泪痕。

【赏析】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此词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

令狐相国(綯)假其(温庭筠)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

”温亦有言曰:“中书堂内坐将军。

”讥相国无学也。

《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

”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

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菩萨蛮的温庭筠译文

菩萨蛮的温庭筠译文

菩萨蛮的温庭筠译文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的温庭筠译文,欢迎来参考!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

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

度:覆盖。

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rú):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本词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

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然后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

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然后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译文] 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出自] 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水精:即水晶。

玻璃:也有文本作“颇黎”,天然水晶。

惹梦:催人做梦。

锦:指锦被。

藕丝:青白色,此指衣服。

人胜:古代女子雀形首饰。

参差:高低错落。

香红:指花。

头上风:指首饰因行走而微颤,有如风吹。

译文:精致的水晶帘里,她枕在玻璃枕头上,鸳鸯锦被里温暖的香气,惹得她进入了梦乡。

梦见心上人没有回来,只有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你看她,穿着浅淡的藕荷色的丝裙,头上插着别致的金釵和耀眼的鲜花,玉钗正在迎风摇颤着。

只可惜如此华丽的衣饰仍然排解不掉她心中的孤独和惆怅。

赏析:这首美丽的《菩萨蛮》,其实写的是一份相思怀念的感情。

可是这样的字通篇却没有一个,只通过一些意象,隐隐地暗示着,透露着一种如梦境一般的情意。

柳树,让人联想的是别离,古人有灞桥杨柳,折柳送别,“柳”,谐音“留”。

“江上柳如烟”,那飘垂的细长的柳丝,那江畔迷朦的烟霭,传达出的,是一种绵长凄迷的离别与怀念之情。

汉代的苏武沦落在匈奴牧羊时,曾经将帛书绑在南飞的鸿雁脚上,向故国传递书信——雁,是可以传书的;而月,是代表相思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飞残月天”,是这几句意境的浓缩,暗示的仍然是相思怀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代表着凋零、悲哀。

屈原在《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藕丝秋色浅”,隐隐地透露出一种等待离人归来、恐惧生命摇落变衰的悲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是小山重叠金明灭,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下面是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
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重,在诗词
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
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此词对后世颇有影响。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剧终曲曾采用此词原文为歌词,由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