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前线第三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

合集下载

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方法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用于排除胸腔内积液或气体的治疗方法,常用于胸腔积液、气胸等疾病的治疗。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 准备引流管:选择合适尺寸的引流管,一般为16-24号,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2. 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患者取侧卧位并保持适度兴奋状态,做好术前交代工作。

- 局部消毒:对引流穿刺点进行局部消毒。

3. 穿刺操作:- 定位:通过X线或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确定穿刺点,并标记。

- 局部麻醉:在穿刺点周围进行局部麻醉。

- 穿刺: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并连接好引流器。

4. 特殊情况处理:- 气胸引流:如果是气胸引流,应保持引流管略高于患者肩胛下缘,以帮助空气排出胸腔。

- 血性渗出液引流:如胸腔积血情况,应注意连续引流,避免积血产生凝固堵塞引流管。

5. 引流管固定:- 引流管固定:将引流管用纱布带或透明敷料固定在皮肤上,防止其脱出。

6. 引流观察与护理:- 吸引引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引流液的量进行引流。

一般需要连续吸引一段时间,然后逐渐减少吸引力度,最终停止吸引。

- 引流观察:观察引流液的特点,如颜色、气味、量的变化等,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

- 引流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穿刺口周围干燥清洁。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 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引流的量和方式。

- 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如呼吸困难、出现剧烈咳嗽等,应立即停止引流并及时就医。

- 在拔除引流管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病情,确保引流口无渗血、渗液,并避免引起再次积液或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气胸的最佳治疗方法

气胸的最佳治疗方法

气胸的最佳治疗方法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部疾病,主要是由于胸腔内气体积聚而导致肺部受压,引起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

针对气胸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气胸的最佳治疗方法:1. 观察治疗。

对于一些轻度的气胸患者,可以选择观察治疗。

通过定期的X光检查和临床观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在保证患者情况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观察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干预。

2. 吸气排气治疗。

对于气胸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吸气排气治疗。

通过使用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将积聚在胸腔内的气体抽出,减轻肺部的压力,缓解呼吸困难和胸痛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适用于一些初次发作的患者。

3. 胸腔闭式引流术。

对于气胸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通过在胸腔内置入引流管,将积聚的气体排出,恢复肺部的正常功能。

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恢复呼吸功能。

4. 胸腔镜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复发性气胸或者合并有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胸腔镜手术治疗。

通过胸腔镜技术,可以直观地观察胸腔内情况,清除积聚的气体,并修复肺部组织。

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可以有效地预防气胸的复发。

5. 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化疗。

对于一些恶性气胸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

通过引流排气的同时,给予局部化疗药物,达到杀灭恶性细胞的目的。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恶性气胸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针对气胸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述的治疗方法能够对气胸患者有所帮助,早日康复。

气胸复发怎么治-教你四方法

气胸复发怎么治-教你四方法

气胸复发怎么治?教你四方法
气胸是一种在许多人身上都经常出现的疾病,一般来讲,人们在发现自己患有气胸症后,其在有效治疗过后,仍有复发的可能性,那么,气胸复发怎么治疗好呢?
★1、吸氧
可以提高胸膜腔和组织之间气体的气体压力梯度,在促进氮气吸收同时,也促进了胸腔内其它气体的吸收。

因此吸氧是气胸治疗的基本措施,通常吸氧量为2l/min。

★2、单纯抽气
经局部消毒和麻醉后,在腋前线第4、5肋间置入一小号导管,与三通接头相连接,进行抽气,直至不能抽出气体或发生突然咳嗽时停止。

不足之处是不能防止气胸复发。

抽气治疗失败者应安置胸管治疗。

★3、胸管闭式引流术
胸管闭式引流术简单易行,适用于经单纯抽气治疗失败的绝大部
分患者,是目前治疗各种气胸最常用的方法。

★4、手术治疗
剖胸或胸腔镜术间结合其它操作是预防自发性气胸复发的主要手段。

如剖胸术间进行胸膜机械性磨擦或胸膜剥离术后的气胸复发率可分别降低至2~5%和1%。

二种操作的目的都是为了消除大疱促使裂口愈合。

适应征包括:持续漏气;复发性气胸;自发性二侧气胸;首次发生气胸,但从事高危职业的患者,如潜水员或飞行员。

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方法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用于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胸腔引流管将积液或气体引流出胸腔,恢复胸腔正常的大小和功能。

操作过程如下:1. 患者准备:患者要先做好相关的检查,包括胸部X线、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积液或气体的性质和数量,确定引流的部位和大小。

2. 准备工具和材料:准备好所需的引流器具和材料,包括引流管、引流瓶、一次性手套,消毒剂、无菌注射器、消毒布等,并将其放在无菌的工作台上。

3. 患者体位:根据积液或气胸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患者体位。

通常采用坐位,将患者的前臂交叉放在头顶,使受损侧胸腔呈竖直位置,有利于引流。

4. 术前准备:患者手臂内侧部位给予局部麻醉,清洗皮肤,并进行无菌巾覆盖。

操作人员戴上一次性手套,进行手消毒并穿着无菌手套。

5. 穿刺操作:找准穿刺点,一般选择于胸腔下缘第7或第9肋间隙。

用一次性刮刀或针划开皮肤,然后用无菌注射器注入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皮肤和软组织。

6. 穿刺引流管: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碘伏溶液,扩张刺破处,再用针头或针管扩张引流通道,确保引流通畅。

然后选用合适的引流管(软质胸腔引流管或硬质胸腔引流管),进行管道的插入。

7. 固定引流管:将引流管插入到胸腔中,然后将引流器与引流管相连,打开引流器的阀门,确保引流管与引流器连接紧密,没有漏气现象。

用透明固定贴固定引流管的位置。

8. 引流操作:在引流器中的引流瓶内加入适量的无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用以建立引流联通。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到引流瓶的注射管道,慢慢抽吸引流瓶内的气体,建立负压,促进积液或气体的排出。

9. 引流观察:术后,观察引流瓶中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对于液体过多或气体排出不畅时,应调整引流的负压等操作参数,确保引流顺利进行。

10. 引流护理:根据引流器上的压力标示,定期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并定时的更换引流瓶,将排出的液体暂时保存以备后续的实验室检查。

11. 引流拔除:在引流液量明显减少,并经影像学或临床判断确保病情稳定之后,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指征以及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指征以及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指征以及方法
引流是外科手术后的一项常规操作,可预防手术创面产生血肿,减少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而闭式胸腔引流则是用来有效排
出胸腔内积液的一种方法。

在使用闭式引流器时,需要注意选择正
确的引流位置、管径及引流量。

以下是胸腔闭式引流指征及方法:指征:
1. 胸腔积液:胸膜腔积液是导致气胸、肺部感染以及其他疾病
的常见原因之一。

2. 胸膜腔出血:胸部手术或创伤后,可能导致胸膜腔出血,这
时需要采取引流以减少血液积聚的风险。

3. 胸膜腔空气:由于外伤、手术等因素导致肺部气胸时,需要
进行引流。

方法:
1. 选择引流位置。

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位置来进行引流。

推荐位置为第五肋间或第六肋间前侧胸壁。

2. 选择合适的管径及长度。

一般采用内径6mm的管子,长度
根据需要而定。

注意避免过长,以免刺激肺组织。

3. 做好消毒。

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彻底清洗和消毒操作部位,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

4. 进行局部麻醉。

为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需要使用局部麻醉剂。

5. 插管并连接到负压引流。

在插管之前,需要注射少量的局部
麻醉剂,并等待麻醉效果产生。

然后轻轻插入引流管,并将其连接
至负压引流。

6. 定期更换引流。

根据情况定期更换引流,以确保引流的有效性。

这就是胸腔闭式引流的指征及方法,但请注意,具体操作还需
遵循医生的指导。

胸腔闭式引流指征以及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指征以及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指征以及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胸腔闭式引流的指征以及常用的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的指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胸腔闭式引流的指征:
1. 胸腔积液:当胸腔内积液量较大时,胸腔闭式引流可以帮助排出积液,减轻胸腔内压力,促进肺功能恢复。

2. 气胸:气胸是指胸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气体,造成胸腔压力增加而导致肺功能受限。

胸腔闭式引流可以有效地排除积聚的气体,使胸腔压力恢复正常。

3. 胸腔感染:当胸腔内感染严重时,胸腔闭式引流可以通过引流管排除感染物,减轻胸腔内压力,帮助抗生素的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
常用的胸腔闭式引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带有负压的引流:通过负压引力,将胸腔内液体或气体连接到引流系统中,使其被抽出。

负压引流通常使用闭式引流瓶或引流袋。

2. 胸腔内引流:将引流管直接插入胸腔,将积液或气体引流到引流系统中。

这种方法需要在手术室或临床环境下进行。

3. 局部麻醉下的胸腔内引流:在局部麻醉下,通过穿刺或切口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将积液或气体引流到引流系统中。

这种方法常用于较小的积液或气胸情况。

总结
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指征和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引流方法。

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6例报道

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6例报道

岁以上 (8 ) 老年人感染率高 , 6% , 与老年人 身体机能减 退 , 免 疫功能下降 , 支气管消除能 力下降有关 、 目前认 为不动杆 。
菌的耐药机制 : 、 1 自身耐药 : 1 外膜通透性低 ; 2 产生多种 () ()
水解 B 内酰胺酶 ; 、 传性 耐药 : 1 获 得性 耐药 质粒 的 传 一 2遗 ()
为克服以上缺点 , 近年来 , 临床上 多采用 以细导 管代 替硅胶管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本 方法所使用 细导管 内径仅 为 85 , . F 置 管痛苦小 , 使用材料为医用聚氨酯材料 , 遇热变软 , 不会伤及内 脏, 材质柔软 , 病人耐受性好 , 导管表面附有刻度值 , 于掌握 便 穿刺和置管深度 , 且本方法创伤小, 仅需开皮刀刺破皮肤即可, 术后无 明显疤痕 。因此 细导管引流具有操作简便 、 出血少 、 创 伤小、 病人易接受等特点 。据文献报道 , 细导管 引流与传 统胸 腔 闭式 引 流 无论 从 留 置 时间 还是 从 引 流效 果 上均 无 明 显 差 异 。 目前细导管引流 以应用中心静脉置管较多 , 此方法是借助导丝 将导管置入胸腔, 本方法相对 于此操作更为简便 , 且导管前端 有多个引流侧孔 , 不易堵管 , 引流效果更充分。




6例患者中男性 4例 , 女性 2 , 例 年龄 1 6 6~ 5岁不等 ,
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 , 出血多 、 损伤大且术 后易发生皮下
右侧气胸 4例 , 左侧气 胸 2例 , 压缩从 5 % ~ 5 肺 0 9 %不 等 , 慢 支肺气肿 2 , 例 4例未发现肺 内病变。
维普资讯
l2 30
临床 肺科 杂志
20 07年 l 2月 第 l 2卷第 l 2期

不同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

不同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

Y g一 n i g,WUJn n i g,W NGC i yn ,W N A a — ig A G
,W NGC u.N nigC et o i l N n n 10 9 hn A h n a J hs H s t , aj g20 2 ,C ia n pa i
【 bt c】 O j te o be e li lf a sfpn eu em t r dtc pctn d e n A s at r b c v T s v cn aei e ot os nu o o x s o laos y i r t ei o r ic c y os a n p h a a i m i i b 4 f e n
t h i g o i n se s n f s v r y o o ote da n s a d a s s me t o e e t f c mmu i a q ie s i nt c urd y p e mo i . C e t 0 4,1 5:1 3 —1 4 . n u n a h s ,2 0 2 35 3 2
[ ]S zn 8 uaaMA,Fa c c M.C—ratepoe vl cr lewt rni oR s eci rtnl e or a i v i e s et h
mo i n r a a l r n rt al lp t n s G o t 2 0  ̄ t a d o g n f i e i c i l y i a i t. h s , 0 3,1 3 y u i e l e 2

8・
医学 创 新
21 0 1年 1 0月
第 8卷 第 2 8期
Meia Invt no hn , coe. O t r2 1 , o. o2 i C b

气胸闭式引流操作流程

气胸闭式引流操作流程

气胸闭式引流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首先要确认患者的病历和诊断,了解病情和手术需求。

确认手术所需材料的完整性,包括引流管、引流瓶、胶带、碘酒、消毒纱布等。

2.术前准备:对于接受气胸闭式引流的患者,先要仔细解释手术的意义和步骤,取得患者的同意。

然后,为患者擦拭胸部、肩部等手术部位,并铺好手术巾,确保手术环境干净。

3.局部麻醉:使用2%利多卡因或其他适用的局部麻醉药,对手术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

4.选择插管点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点位。

常用的插管点位有第二肋间隙的腋前线、第四或第五肋间隙的腋中线等。

确保插管点位处于液气界面的最高点。

5.皮肤消毒:使用75%的医用酒精或碘酒,在插管点位周围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环境。

6.制作皮肤切口:用手持式刀片在插管点位处进行横切口,长度大约为2-3厘米。

小心不要损伤到下面的胸肌。

7.穿刺术:在切口处用手持式穿刺针或穿刺导管进行穿刺。

将穿刺针或导管穿过皮肤、肌肉和胸壁,直到达到胸腔内。

8.确认位置:通过观察穿刺针或导管的位置,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已经进入胸腔。

还可以通过抽吸,观察抽吸的气体或液体来确定位置。

确认位置后,将穿刺针或导管固定在皮肤上。

9.引流管插入:选择合适的引流管(直径一般为16-20F),将其插入穿刺针或导管中,直至引流管的末端进入胸腔内。

确保引流管不会移动或滑脱。

10.连接引流瓶:将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到已经准备好的引流瓶中。

确保连接牢固,不会漏气或漏液。

11.充气固定:使用适当的方法,将胸部充气以固定引流管的位置,使其不会在引流过程中移动或滑脱。

可以用胸腔引流固定带或胶带进行固定。

12.启动引流:打开引流瓶的排气孔,调整引流瓶的负压,使其维持在负压状态。

观察引流瓶中的气体、液体或血液排出情况,如果有需要,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调节引流瓶的负压。

13.术后观察:术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引流瓶中的排出物情况。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与适应症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与适应症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与适应症1.目的:(1)引流胸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2)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3)促进肺的膨出。

2.适应症: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3.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部位于方法:胸膜腔闭式引流的置入位置可依据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确定。

积液处于低位,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积气多向上聚集,以在前胸膜腔上部引流为宜,常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聚集的最低位。

用于排液的胸膜腔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径1.5—2cm的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通畅引流;用于排气的胸膜腔引流管则选择质地较软,管径1cm的塑胶管,既能达到因溜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

4.胸膜腔引流管的护理:(1)保持管道的密闭①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②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③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④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⑤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①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④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保持引流管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有:①病人取半坐卧位;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③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4)观察和记录:①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

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

胸腔闭式引流术(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胸腔闭式引流术(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术(closed thoracic drainage),又称“胸廓造口术”,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外科手术。

一般用于治疗各种胸腔积水、积液和气胸等。

过程是先进行局部麻醉后,在肋骨间放置一根导管作引流管,接入装有生理盐水的水封引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

术后将以X线检查持续观察,并在确认无碍后夹闭导管观察24小时以上,方可拔除导管,并以消毒凡士林布封闭创口。

(一)手术适应证1.自发性气胸单纯性气胸经胸腔抽气效果不佳、交通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患者。

2.创伤性气胸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部外伤,包括刀枪伤、挤压伤、医疗操作、手术等引起的气胸、血气胸。

3.继发性气胸由各种疾病引起的气胸,如C0PD、肺结核、哮喘、肺癌等。

应迅速胸腔抽气,继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4.急、慢性脓胸、脓气胸。

5.其他危重疾病合并气胸又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

6.恶性胸腔积液作胸膜腔闭锁术前的引流。

(二)手术禁忌证1.胸腔积液为漏出液者。

2.一般情况差,心肺功能不全者(但由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脓气胸、脓胸等疾病所造成的心肺功能不全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3.结核性胸膜炎及局部结核性脓胸为相对禁忌证。

(三)手术方法1.准备胸腔闭式引流包及无菌水封瓶1〜3个。

2.患者取半卧位,穿刺部位以患者的体征、胸部X线检查或B超检查确定,一般为第2、3前肋间或侧胸部第4、5肋间。

3.常规局部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局麻,并确定进针深度。

沿下位肋骨上缘切开一皮肤小口,将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插入胸膜腔,退出针芯,插入引流导管至适当深度,或用止血钳将蕈形管送入胸膜腔,将引流导管的另一端与水封瓶上的长玻管上端连接,长玻管下端插入水封瓶水面下2〜3cm,观察有无气体或液体流出,并调整引流管深度,然后退出套管,固定引流管,盖上无菌纱布。

4.水封瓶可用1〜2个,如需负压吸引,那么可用3个。

也可用电动负压吸引装置,以调压瓶或压力表调节和控制压力。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5例临床观察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5例临床观察

征: 病人呼吸运动受 限, 胸廓膨隆, 肋间隙增宽 , 叩诊
呈鼓 音 , 时 为过 清 音 , 别 不 大 , 吸音 减 弱 或 消 有 差 呼
1 1 一般 资料 .
本组患者 5 5例 , 占同期 住 院病 人
失 , 肺或 一侧 肺可 有广 泛 哮鸣音 , 双 心脏 和纵 隔移 向
健侧。
16 结 果 5 例 患 者 中 , 愈 4 . 5 治 9例 , 愈 率 治 8.9 ; 90 % 平均 治 愈时 间 5d 特发 性气 胸组 3 6d继 , . , 发性 气 胸组 7d 复 发 6例 , 发 率 l. 1 。左 侧 ; 复 09% 气胸 与 右侧气 胸 治疗 结 果 基 本 相 同 , 侧先 后 发 生 双 气胸 2例 , 皆顺 利治 愈 。6例未 愈病 例 中 , 死亡 , 3例 2例死 于 呼 吸 衰竭 , 死 于 心 力 衰竭 ; 行 手 术 1例 3例 治愈 。
14 临床 表 现 呼 吸 困难 4 . 8例 (7 2 % ) 咳嗽 8.7 ,
连 接牢 固。
核1 1例 (0 0 % ) 慢 性 纤 维 空 洞 型 肺 结 核 9例 2 .0 , (6 3 % ), 行播 散 型肺结 核 5例 ( .9 )结 核 1.6 血 90 % ,
性胸 膜炎 3例 ( . 5 )。( ) 阻肺 性 疾 病 : 54 % 2慢 以肺
气 肿 、肺 大 疱 破 裂 引 发 自 发 性 气 胸 1 例 9 ( 4 5 % ) 3 无 明 显 原 因 的 自发 性 气 胸 8例 3 . 5 。( )
2 讨 论
(45 % )均为中青年。发病诱因: 1.5 , 呼吸道感染 1 8
例 (2 7 % ) 剧 咳 1 例 (54 % ) 用 力 屏 气 l 3 .3 , 4 2 .5 , 3 例 ( 36 % ) 2 .4 ,过 劳 、牵 拉 过 重 物 品 等 1 例 0

不同位置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对比分析

不同位置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对比分析

14 2 疼痛程度 ..
采用 《 视觉模拟量表》 进行评 分。
14 3 复发率 自拔管后 随诊观察半 年。半年 内出现复发则 记 .. 入结果 中, 失访 者 自动退 出本实验研究 。
民医院收治 的年轻 自发性气 胸患者共计 8 。所有病 例均为首 0例 次发 作的 自发性气胸 , 缩范 围超 过 3 % , 其 随机分 为 两组 , 压 0 将 分别予 两种方 法进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插管引流后 , 持续漏 气 若 超过 7 , d 则行 手术治疗 , 同时退 出本 实验研究 ( 共有 5人 , 腋下 组 3人 , 锁骨 中线组 2人 ) 。拔管后随访半 年 , 失访 者 ( 共计 3人 , 腋
锁 骨中线第 2肋 间置入胸腔引 流管 。 , ]其损伤相对较大 , 插管过 程需要 通过胸大 、 小肌和肋 间肌 , 且在前胸部 留下 明显的疤痕 。 并
1 4 6— 0岁 , 平均年龄 2 . 4岁 。 02 12 操 作方 法 . 所有病 人均 采用 2 # 明塑料 管 ( 8透 台湾 产太 平 洋 医材股份有 限公 司) P H C , 接水 封瓶 。腋下组 安放 引 ( A S O) 连 流管 位置是胸大肌后 缘腋前线第 4肋问 , 骨中线组 则安放 于锁 锁 骨中线第 2肋 间。以 1 的利 多卡 因局麻 , % 皮肤切 口长度为 2 m。 e 术后 鼓励病人做深呼吸 、 咳嗽 , 予抗生素预 防感染 。 13 拔管指征 .
下组 2人 , 骨中线组 1人 ) 锁 也退 出本实验研 究 。最后 入组病 例 共7 2人 , 腋下组 3 5人 , 中男 3 其 0人 , 5人 , 女 年龄 1 4 6— 4岁 , 平 均年龄 2 .4岁 ; 31 锁骨中线组共 3 7人 , 中男 3 其 0人 , 7人 , 女 年龄

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诊疗规范

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诊疗规范

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诊疗规范【适应证】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2、胸腔穿刺术治疗下肺无法复张者.3、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或人工通气的气胸或血气胸者.4、拔出胸腔引流管后气胸或血气胸复发者.5、剖胸手术.【禁忌证】结核性脓胸。

【操作方法】1、定位: 气胸引流一般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血胸在腋中线和腋后线间第6或7间隙。

2、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

3、切口: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层,经肋骨上缘植入带有测孔的胸腔引流管。

引流管的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

4、固定引流管:缝合皮肤切口,并固定引流管以免滑脱。

切口以消毒纱布覆盖并以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1.插管部位或切开部位一定要准确无误。

2.局麻时必须使胸膜得到充分浸润,不但可减轻疼痛,而且可避免胸膜休克。

3.插管前必须以注射针穿刺抽吸,证明气腔或液腔的存在。

4.插管深度要事先标记好。

5.插管后引流管立即与水封瓶连接并证实引流管通畅无阻。

否则应调整引流管位置或深度。

6.引流液体时一次不应超过1000ml,以免肺复张后肺水肿。

7.引流管必须与皮肤垂直固定以免皮肤压迫坏死。

8.引流瓶内消毒水每天更换一次。

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二把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后方可开启引流瓶盖。

9.每天记录引流量及性质。

10.使用负压吸引时,吸引器不可开得过大,只要调节管有气泡溢出即可。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拔管】(1)拔管指证:①生命体征稳定。

②引流瓶内无气体溢出。

③引流液体很少,液体清亮,24小时内引流量<100ml.④听诊余肺呼吸音清晰胸片示伤侧肺复张良好即可拔管。

(2)方法步骤:先清洁皮肤及引流管近皮肤段,剪断固定丝线后嘱病人深吸气后摒住,以8层凡士林油纱布堵塞伤口后迅速拔出引流管,并以宽胶布封贴敷料,以免拔管后外界空气漏入,再造成气胸。

简述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步骤

简述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步骤

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步骤引言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技术,用于治疗胸腔内积液或气体的疾病。

该手术通过将引流管插入患者的胸腔,将积液或气体排出体外,以减轻胸腔内压力和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1.术前准备: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目的和预期效果。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

2.仪器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设备,包括引流管、穿刺针、注射器、导丝等。

确保这些器械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进行消毒。

步骤二:局部麻醉1.选择合适的局部麻醉方法,可以使用表面麻醉剂或局部浸润麻醉。

在选择麻醉方法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疼痛耐受能力等因素。

2.在手术区域进行局部消毒,使用无菌巾覆盖周围的皮肤,以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洁。

步骤三:穿刺胸腔1.使用无菌巾覆盖患者的身体,暴露出手术区域。

2.使用穿刺针在胸腔穿刺点处进行局部消毒,并注入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

3.通过穿刺针插入胸腔,穿透肋间隙并进入胸腔。

在插入穿刺针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避开肋间动脉和静脉等重要结构。

4.确认穿刺针已经进入胸腔后,将其与引流管连接,并通过导丝将引流管插入胸腔。

步骤四:固定引流管1.在引流管外侧与患者皮肤之间放置适当的固定装置,如缝线或胶布。

这样可以确保引流管的稳定性,并减少移位的风险。

2.在固定装置周围使用透明敷料进行覆盖,以保持引流管干燥和清洁。

步骤五:连接引流系统1.将引流管与引流系统连接,确保引流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检查引流系统是否漏气或漏液,如果有问题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3.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调整引流系统的负压力和引流速度。

步骤六:观察和护理1.在手术后的观察期间,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引流液的量、颜色等指标。

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2.定期更换敷料,并确保引流管畅通无阻。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抽吸或冲洗操作以维持良好的引流效果。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胸膜腔闭式引流术)【适应证】1.气胸:中等量以上的气胸。

2.血胸:难以自行吸收或难以用穿刺抽吸法消除的血胸。

3.脓胸: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食管、支气管瘘者。

4.开胸手术后均作闭式引流。

【准备工作】1.器械准备: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包、胸腔引流瓶和引流管、手套、治疗盘(碘酊、乙醇、局部麻醉药、纱布、棉签、胶布等)、外用0.9%氯化钠注射液。

2.确定引流部位:根据病情选定插管部位。

3.体位:依病人情况采取坐位或半坐位。

取半坐位时病人宜靠近床边,上肢抬高抱头或置于胸前,头转向健侧。

【操作方法】1.肋间切开插管法:多用于病情较危重或小儿脓胸病人。

(1)消毒铺单后,在确定插管的肋间以1%~2%普鲁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

(2)用刀在皮肤上做一约3cm长小切口。

(3)以中号弯血管钳伸人切口、贴近肋骨上缘向深部逐渐分离,撑开肋间肌,最后穿人胸腔。

用血管钳扩大创口,为插人胸管开辟大小合适的通道。

(4)以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末端,再用另一血管钳纵行夹持引流管的前端或将钳尖插在引流管的侧孔内,经胸壁切口插入胸腔。

退出血管钳,将胸腔引流管往前推进,使侧孔全部进入胸腔。

插管深度以管端在胸腔内3~4cm为宜。

如用蕈形管作引流,则使蕈形头刚好留在胸腔内。

(5)紧密缝合切口1~2针,利用缝线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

引流管末端连接于水封瓶内。

2.套管针置管法:此种引流术插入的引流管较小,用于排除胸腔内气体或引流较稀薄的液体。

(1)麻醉方法同前。

于选定引流部位作1~2cm皮肤切口。

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好切口周围软组织,右手握住带有闭孔器的套管针,示指固定在距针尖4~6cm处,以防刺入过深。

套管针紧贴肋骨上缘,用稳重而持续的力量来回转动使之逐渐刺人,当套管针尖端进入胸腔时有突然落空感。

(2)退出闭孔器,将末端被血管钳夹闭的引流管自套管针的侧孔插入,送A胸腔。

(3)一手固定引流管,另手退出套管。

当套管尖端露出皮肤时,用第2把血管钳靠近皮肤夹住引流管前端,松开夹在管末端的第1把血管钳,以便套管完全退出。

胸腔闭式引流原理

胸腔闭式引流原理

胸腔闭式引流原理
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方法,通过引流管将胸腔内
积液或气体引流出来,以减轻胸腔内压力,促进肺部复张。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是利用引流管连接到负压引流瓶或负压引流泵,通过负压的作用将胸腔内的积液或气体抽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胸部X线检查,确定积液或气胸的位置和范围。

然后选择合适的引流部位,常见的引流部位有胸腔第5或第6肋间的前、中、后腋线。

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消毒、铺巾、麻醉等。

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胸部局部麻醉后,进行小切口,然后插入引流
管到胸腔内,通过X线或超声引导确保引流管的准确位置。

接下来,将引流管连
接到负压引流瓶或负压引流泵,建立负压引流系统。

当引流系统建立后,负压将胸腔内的积液或气体抽出体外,同时引流瓶内的液体也会逐渐增加,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在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引流情况,及时调整
引流系统的负压力和引流管的位置,以确保引流畅通和患者的安全。

在引流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更换引流瓶,避免引流管堵塞和感染的发生。

当患者的胸腔积液或气胸得到有效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引流系统的负压力,
直至撤除引流管。

撤除引流管后,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复发或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负压引流系统将胸
腔内的积液或气体引流出来,达到减压、促进复张的治疗目的。

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医嘱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疗效分析

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疗效分析

五 肋 间 为 穿 刺 引流 点 , 规 消 毒 , 无 菌 手 套 , 巾 , 量 2 常 戴 铺 适 % 利 多 卡 因 局 部 逐 层 麻 醉 至胸 膜 。 A组 沿 肋 间切 开 穿 刺 部 位 皮
肤 约 1~1 5 c 钝 性 分 离 肋 间 组 织 , 2 R 带 针 胸 管 缓 慢 . m, 用 0F
组 患 者 的住 院 时 间 比较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均 > .5 , 均 明显 少 于 c组 ( 均 < . 5 。 结论 胸 腔 闭 式 引 流持 续 负 P 00 ) 但 P 00 )
压 吸 引 治 疗 自发 性 气 胸 可 缩 短 住 院 时 间 , 少 医疗 费 用 , 于单 纯 胸 腔 闭 式 引 流 。 予 中 心 静脉 导 管 行 胸 腔 闭 式 引流 持 减 优
3 患 者 均 予 经 鼻 导 管 吸 氧 ( L m n 、 感 组 3 / i) 抗 例
表 1 A、 C3组 患 者 基 本 情 线 第 二 肋 间 或 腋 前 线 第 四 或
丝 向胸 内置 入 上 述 中心 静 脉 导 管 , 内 留管 深 度 4—5e 然 胸 m, 后 退 出导 丝 , 针 筒 抽及 气 体 后 接 连 接 管 及 水 封 瓶 , 接 负 压 接 再
[ 章 编 号 】 10 文 0 8—84 (0 2 0 0 1 0 8 9 2 1 ) 6— 6 5— 2
需 行 胸 腔 闭式 引 流 治疗 的气 胸 患 者 7 6例 , 均经 胸 腔 穿 刺 抽 气 1— 2次 无 效 , 压 缩 面 积 >3 % 。 其 中 男 7 肺 0 1例 , 5例 ; 龄 女 年 1 8 ( 44 3 岁 。 将 患 者 按 入 院 的 先 后 次 序 或 住 院 期 间 4~ 1 5 - ) 2 发 生 气 胸 时 间 分 成 3组 : 1例 归 人 A组 , 2例 归 入 B组 , 第 第 第 3例 归 入 c组 , 4例 归 入 A 组 …依 此 类 推 。3组 患 者 一 第 般 资 料 见 表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

21一般 情 况 .
术 中检查宫腔 6 -2 c . 1. m,平均 7 ±1 c 0 0 . . m,手术时 间 5 2mn 0 4 - 5 i,
平 均 1 ±1 mi,出血量 1 ̄ 5 L,平均 2 .±21 L 5 . n 7 53m 5 4 . 。本组 患者均 m
t h i e, d eu s ] e iSr l1 9 , :0 —0 . e nq s n sl [ . rl t i 9 56 7 37 8 c u a r t J F t e , 3
术 中出血 。
3 . 术 中监 护及 安全性 .3 2 彩 超监护对 官腔镜 电切具有 导 向作用 ,本组均在彩 超监护下进行
手术 ,手术时间短 ,无 子宫穿 孔发生 。
综 上所述 ,选择合 适 的病例 ,术前必 要 的准备 ,术 中彩超 监护 , 术后周期治疗 ,术者娴熟 的技术是 门诊 宫腔镜 电切术治疗 子宫 内膜息
参考 文献
【 夏恩 兰,e x n , 白新 . 内镜 学[ . 京 : 民卫生 出版 1 】 Fl g i Wo 李 妇科 M] 北 人
社 , 0 : 9 16 2 1 1 —9 . 0 1
[】 Hal .iges g tl y t oc pcmy metmisn ia o s 2 l zJ Sn l—t e o s rso i o c e: dct n, e P a tah e o i 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均在 门诊 手术 ,要 求术者技术娴 熟 ,可短时 间内完成手术 ,切 除范围
及深度确切 ,避免 出血及 副损伤。 3 . 手 术时 机 的选择 .2 2
陈志辽等 究表 明 ,选择月 经3 7进行手 术 ,子 宫内膜薄 ,病 研 ~d
变显示清 晰 ,手术效果 较好。本组均选择 经后3 7进行手术 ,减少 了 -d
本组治 愈率达 8. 9 %,较 H lz 7 ae口报道的 6. 的月 经改善要高 , l 7% 6
可能 的原 因是 :本 组选择病例年轻 ,均为单纯 内膜息 肉不合 并其他子
宫疾 患, 电切深度 仅达子宫 内膜功能层 ,未损伤 基底层 内膜 ,常规术
后3 个月 的周期治疗也可巩 固疗效避免复 发 ,提高了治愈率。 3 影 响手术 成功 的 因素 . 2 3 . 术者 的操 作及 手术 适应 证 的选择 .1手 2 手术操作者 的熟练程度 及手术适 应证 的选择 至关重要 。本组 患者
中国医药指 南 2 0 年 2月第 7 第 3 09 卷 期
G i C i Me i n, era 2 0 , o. N . u e f h a d i F bu r 09 V 1 , o do n ce y 7 3
4 9
术 前子宫 内膜病理 提示 :单纯性 子宫 内膜生长 过长 l 例 ,复 杂性 子 4
例 临床 分析 [ . J 中国实用 妇科 与产 科杂 志,04 01) 9 —9. ] 2 0, (1: 768 2 6
手术 顺利 ,无术 中、术 后并发症 发生 ,切 除组 织 52 g  ̄ 0 ,平均 为 l. 0 2 ±28 ,术 后 阴道少 量淡 红色 流血 35 ,病理 结果 l6 为 良性息 . g -d l例
[ 陈志 辽, 3 ] 陈湘 云, 京, . 镜下 手术 治疗 子宫黏 膜下 肌瘤 16 陈 等 官腔 6
肉改变 ,2 例为不典型增生 。
22术 后疗 效判 定 .
宫内膜生长过长 1 ,其余病例为正常分泌期或增生 期内膜 改变。 9例
1 . 法 2方
治愈 14 ,治愈率 8. 0例 9 %,有效 l例 占8 %,复发2 占1 %。 7 0 . 6 例 . 7
3讨 论 31手 术疗 效评 价 .
回声消失 。有效 :彩 超显示 宫腔 内异常 回声消 失,月经无 明显改 善 ,
月经周期及量 同术 前,需周期治疗 ,改善月经 。复 发 :术后随访 宫腔
息肉复 发。
肉的必要 条件 。门诊 官腔镜 电切术治疗 子宫 内膜息 肉患者 不需住 院,
花费少 ,疗效好 ,有可靠 的安全性 ,值 得临床推广 。
1. . 1手术指 征 2 ①有症状 的子宫内膜息 肉 ,经保守治疗 无效 ;②子 宫小于妊娠 l 0
周 大小 ,官腔深度 <1c 2m;③排除子 宫颈、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④手
术 时间选择 经后37 。此间子宫 内膜 薄,病灶清晰 ,出血 少。术后周 ~d 期治疗不打乱原月 经周期 。 1 . 前准备 及器 械 .2术 2 采用德 国蛇牌 宫腔 镜、膨 宫机 、冷光 源、彩超 术 中监护 ,5 葡 % 萄糖 膨 宫 ( 例糖 尿 病患 者 使用 2 %甘 露 醇 ) 1 5 ,膨 宫压 力 1 ̄5P , 3 1ka 流速 2020 / i,电切功率 6W ,电凝功率 4W。术前 1 阴道 2-6mLmn 0 0 d 冲洗 ,宫颈置海藻棒 ,以扩张宫 颈。 1- . 3手术 方法 2 l8 1 例患者 均在 门诊 进行 手术 ,采 用芬太 尼、异丙酚 联合静 脉麻 醉, 全程彩超 监护 。手术范围包括息 肉及周边 0 e 组织 ,以防复发 , .m 5 深度 达基底层 及 l2 m 浅肌层 ,创面 电凝止 血。术后 口服抗 炎、止  ̄m 血药物治疗 3 5。术后病理结 果显示 :16 -d 1 例为 良性息 肉改变 ,考虑 子宫 内膜息 肉的发生与 内分泌紊 乱有关 ,对于 良 病变者术后 采用月 性 经周期治疗 3 个月 ,其 中 7 例 < 4 8 0岁患者给予妈 富隆 口服,3 例 > 8 4 岁患者 给予孕激素 口服。术后常规 1 、6 2 8 2 0 、3 、1、1、 4个月复 查。 2例为不典型 增生行开腹 手术 。疗 效判定 :治愈 :经量 减少 ,经 后点 滴流血症状消失 ,月经规则 ,阵发性 腹痛消失 ,彩超 显示官腔 内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