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色谱分析法概论(35)

合集下载

色谱分析法概论

色谱分析法概论

33
吸附色谱法 流动相 有机溶剂(硅胶为吸附剂) 洗脱能力:主要由其极性决定。 强极性流动相占据吸附中心的能力强,洗 脱能力强,使k 脱能力强,使k值小,保留时间短。 Snyder溶剂强度 Snyder溶剂强度εo:吸附自由能,表示洗 脱能力。εo值越大,固定相对溶剂的吸附能 力越强,即洗脱能力越强。
37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分离原理
利用被分离组分离子交换能力的 差别而实现分离。 分为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法。
阳离子交换:
RSO3
H+ +
交换
Na+
再生 交换
+ RSO 3 Na+ + H
阴离子交换:
+ RNR3 OH- + Cl
再生
RNR+ Cl 3
+ OH
离子交换通式:
R B+ A R A + B
36
以硅胶为吸附剂:极性强的组分吸附力强。 ①饱和碳氢化合物为非极性化合物,不被吸附。 ②基本母核相同,引入的取代基极性越强,则 分子的极性越强,吸附能力越强;极性基团越 多,分子极性越强 (但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 响) 。 ③不饱和化合物的吸附力强,双键数越多,吸 附力越强。 ④分子中取代基的空间排列
31
X +na Y m
[ a] Y ]n X [ m K= a [ m] Y ]n X [ a

第十七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十七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3.分配系数(K) 和分配比 k 的关系: 设 Vs 为固定相的体积, Vm 为流动相的体积,则上式可写成:
k
V p CsVs K s q CmVm Vm

Vm K k k Vs
Vm——为柱内流动相的体积,也称为柱的死体积:包括固定
相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空隙中的流动相体积;
Vs——为固定相的体积,它指真正参与分配的那部分体积:
的色谱峰相距越远,分离越好。
2. 分配比 k(partition ration):
又称“容量因子”。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 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总量 p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总量 q
式中:p—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q—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根据峰的面积 A (或峰高h) ——定量 色谱法:根据各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表示 溶解 或 吸附的能力)不同而进行分离、
分析的方法。
二. 色谱法分类
(一)按两相物理状态分
1.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 简称 GC)
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 气 -固色谱法 GSC (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气相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 GLC (固定相为涂在固体
在流动相和固定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分配系数的大小
反映了组分在固定相上的溶解-挥发 或 吸附-解吸的能力。

色谱分析法概论

色谱分析法概论

csVs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ms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m m cmVm
其其中VmV0,Vs为固定相体积
分配比 k 的求算:
k也等于组分的校正保留时间与死时间的比

tR k t0
因此,k可通过实验测得。由此也可知道,k
可表示出组分在柱中停留时间的长短。k越大,停
'
留时间也就越长。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物质的K是不同
的。K较小的组分在色谱分析中每次分配
后在气相中的浓度较大,因此较早流出色
谱柱。K较大的组分每次分配后在气相中
浓度较小,因此较晚流出色谱柱。
2. 分配比k: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份在两相间的分配
达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
称为分配比。它反映了组分在柱中的迁移速率。 又称保留因子。也叫容量因子或容量比。
10
8
来自百度文库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10
10
8
8
6
6
4
4
2
2
0
0
0
2
4
6
8
10
12
0
2
4
6
8
10
12
二、色谱流出曲线

色谱分析法概论

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一章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一节概述

色谱分析法简称色谱法或层析法(chromatography),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分离分析方法。从本世纪初起,特别是在近50年中,由于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扫描法的飞速发展,而形成一门专门的科学——色谱学。色谱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多组分混合物的最重要的分析方法,在各学科中起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曾有两次诺贝尔化学奖是授予色谱研究工作者的:1948年瑞典科学家Tiselins因电泳和吸附分析的研究而获奖,1952年英国的Martin和Synge因发展了分配色谱而获奖;此外在1937~l972年期间有12次诺贝尔奖的研究中,色谱法都起了关键的作用。

色谱法创始于20世纪初,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Tsweet将碳酸钙放在竖立的玻璃管中,从顶端倒入植物色素的石油醚浸取液,并用石油醚冲洗。在管的不同部位形成色带,因而命名为色谱。管内填充物称为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冲洗剂称为流动相(mobile phase)。随着其不断发展,色谱法不仅用于有色物质的分离,而且大量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虽然“色”已失去原有意义,但色谱法名称仍沿用至今。

30与40年代相继出现了薄层色谱法与纸色谱法。50年代气相色谱法兴起,把色谱法提高到分离与“在线”分析的新水平,奠定了现代色谱法的基础,l957年诞生了毛细管色谱分析法。60年代推出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有效地弥补了色谱法定性特征差的弱点。7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崛起,为难挥发、热不稳定及高分子样品的分析提供了有力手段。扩大了色谱法的应用范围,把色谱法又推进到一个新的里程碑。80年代初出现了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兼有GC与HPLC的某些优点。80年代末飞速发展起来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更令人瞩目,其柱效高,理论塔板数可达l07m-1。该法对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具有独特优点。

分析化学 色谱分析法概论

分析化学 色谱分析法概论

Izmailov, Shraiber
最先使用薄层色谱法。
Taylor, Uray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了锂和钾的同位素。
Martin, Synge
提出色谱塔板理论;发明液-液分配色谱;预言了气 体可作为流动相(即气相色谱)。
Consden等 发明了纸色谱。
Macllean
在氧化铝中加入淀粉黏合剂制作薄层板使薄层色谱进 入实用阶段。
对称因子fs (symmetry factor) : 衡量色谱峰的对称性 。
fs W 0.05h / 2 A ( A B) / 2A
fs在0.95~1.05 fs <0.95 fs >1.05
对称峰 前伸峰 拖尾峰
第 10 页 5.保留值
(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时间(rentention time;tR):从进样到某组分在柱后
第 18 页 8 分离度(resolution;R)
又称分辨率。是相邻两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 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R= tR2 tR1 =2(tR2 tR1 ) (W1 W2 ) / 2 W1 W2
总分离效能指标
第 19 页
设正常峰,W1≈W2= 4σ • 则R=1.0时,95.4%面积(tR ±2σ)被分开 • 则R=1.5时,99.7%面积(tR ±3σ)被分开,
✓ 分离机制:见图示

色谱分析法概论测试题

色谱分析法概论测试题
34、 、是组液气分—液液固—与体—色色固—谱谱,定的的组相流流分间动动与的相相固作是是定用— —相液机— —气— —间体制体— —的是,,作—吸固固—用—附定定机—与相相。制解在 是是吸操——分 固—作——配 体—温——或 吸,度。溶 附下解 剂 5、待K分值分配相离系差组数越分K大ຫໍສະໝຸດ Baidu是,K固值则定越它相大们和,—越流—则容—动保—易相分留中离值的。—溶—越—质大—浓,度各之组比分。的
× 1、某组分保留时间为3.5 min,则全部流出色谱柱的时间 为7 min。
× 2、容量因子k=1时,柱效最低。
3、线性色谱体系的分配系数与组分浓度的大小无关,
其色谱峰呈高斯分布。√
× 4、气相色谱柱入口压力提高,组分的容量因子减小。
A、不变 B、增加一倍 C、增加倍 D、减小倍
9、在其它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柱长增加一倍, 色谱峰的宽度为原色谱峰宽度的( C )(忽略柱外
死体积) A、一半 B、一倍 C、 2/2倍 D、4倍
填空题
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液增加一倍,样品 的调整保留时间会—增——加—一倍
2、在分配色谱中,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的性 质在越柱相 中近 的, 停则 留它 时们间之——长间—的— ,作越用—力后—越———大—流—出— 色,谱该柱给。分
测试题
1、在色谱过程中,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为(C)

第十七章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十七章色谱分析法概论

4
0 0 0 0 0.063 0.157 0.235 0.275 0.275 0.235 0.189
柱出口
0 0 0 0 0 0.032 0.079 0.118 0.138 0.138 0.118
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2页
组分在n=7,k=p/q柱内任一板上分配表
0
1
2
3
4
5
6
N=0 1
1
p
q
2
性能指标:交联度、交换容量、粒度
流动相:一定pH和离子强度的缓冲溶液
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2页
3. 影响保留行为的因素 溶质离子的电荷和水合半径
价态高的离子选择性系数大; 水合半径增大,离子选择性系数变小。 离子交换剂的交联度和交换容量越大,保 留时间越长 流动相的组成和pH
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2页
保留指数
Ix100 znllgtgtR R ((z xn ))llgtgtR R ((zz))
Ix为待测组分的保留指数 z与z n为正构烷烃对的碳原 数子
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2页
例:
在某一色谱条件下,把含A和B以及两相邻的两种正构烷烃的 混合物注入色谱柱分析。
A在相邻的两种正构烷烃之间流出,它们的调整保留时 间分别为10min,11min和12min; 最先流出的正构烷烃的保留指数为800;

色谱概论(2011年9月)10-11-1

色谱概论(2011年9月)10-11-1

k Ws CsVs K Vs
Wm CmVm
Vm
注:温度高,容量因子小
组分在两相中保留时间的比值与其在两相中质量的比值
相等
k Ws ts tR t0 tR'
Wm tm
t0
t0
注:k tR 长
讨论:
(1).容量因子更容易测定 (2).容量因子为调整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比,更科学地表述 保留情况
▪ 死时间(dead time,tm,t0):不被固定相溶解或吸 附的组分的保留时间(即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所消耗 的时间),或流动相充满柱内空隙体积占据的空间 所需要的时间,又称流动相保留时间
▪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tR’ ):组 分的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值,即组分在固定相中 滞留的时间
VR'
VR
Vm
t来自百度文库
' R
FC
注:VR' 与Fc无关;tR'
1 Fc
4.色谱峰的区域宽度:色谱柱效参数(p437)
标准差σ:正态分布色谱曲线两拐点距离的一半 σ→对应0.607h处峰宽的一半
✓ 注:σ↓小,峰↓窄,柱效↑高
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所对应的峰宽
W1 2 2.355
峰宽W:正态分布色谱曲线两拐点切线与基线相交 的截距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了解) ✓ 要求: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色谱法概论练习题

色谱法概论练习题

第十七章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法概论作业题

第一节概述

选择题

1.色谱法是()

A.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B.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富集技术。

C.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进样技术。

D.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萃取技术。

2.色谱分离系统是()

A. 色谱分离系统是装填了固定相的色谱柱,样品混合物组分的分离就是在色谱柱中运行时完成的。

B. 色谱分离系统是装填了固定相的色谱柱,样品混合物组分之间的化学反应就是在色谱柱中运行时完成的。

C. 色谱分离系统是充满了载气的色谱柱,样品混合物组分的分离就是在色谱柱中运行时完成的。

D. 色谱分离系统是充满了载气的色谱柱,样品混合物组分之间的化学反应就是在色谱柱中运行时完成的。

简答题

1.色谱分析法有什么特点?

2.按照流动相与固定相的聚集状态、操作形式和分离机制的不同分别将色谱法分类。

第二节基本原理

填空题

1.物质的容量因子和保留时间关系式为____

2.我国药典规定,用柱色谱法分离样品时,要使两个组分完全分离,二者的分离度应该不小于____。

3.按照分离机制不同可以将色谱法分为、、、四种。4.色谱法实现分离的前提条件是。

选择题

1.下面哪个参数用来衡量分离效率()

A.保留时间

B.峰高

C.峰面积

D.峰宽

2.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A、mB(g),浓度为CA、CB(g/ml),摩尔数为nA、nB(mol),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为VA、VB(ml),此组分的容量因子是()A.mA/mB

B.(CA V A)/(CB VB)

17色谱分析法概论

17色谱分析法概论

k 与组分、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及温度、压力等有关
分析化学课件
概述
色谱过...
色谱分...
色谱法...
小结
k 与 tR 关系
设R'为单位时间内一个分子在流动相中出现的几率 则1- R'为单位时间内一个分子在固定相中出现的几率
色谱过程方程
Vs t R t 0 (1 K ) Vm
t R t0 (1 k )
流出曲线 (色谱图, chromatogram) :电信号强 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分析化学课件
概述
色谱过...
色谱分...
色谱法...
小结
(1)、基线、噪音和漂移 基线( (baseline) ):当没有待测组分进入 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 (稳定—平直直线) 噪音( (noise) ):当没有待测组分进入检 当没有待测组分进入检 测器时,基线在短期内发生起伏的信 号。(仪器越好,噪音越小) 漂移(drift):基线向某个方向稳定移 动(仪器未稳定造成)
分析化学课件
概述
色谱过...
色谱分...
色谱法...
小结
分离基础 差 速 迁 移
分析化学课件
概述
色谱过...
色谱分...
色谱法...
小结

色谱法发展 20世纪初 3030 -40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柱色谱

色谱分析法概论

色谱分析法概论

生理学、医学 关于神经元触处迁移物质的研究
1972
生理学、医学 抗体结构的研究
色谱分析法简介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分 离、分析方法。 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分配 系数的不同进行分离,而后逐个分析。
它是分析复杂混合物最有利的手段。
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同系物、异 构体、手性异构体。 (2) 灵敏度高
(五)分离度
• 总分离效能指标
• 分离度(resolution;R):又称分辨率。是相邻两色 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R= t R 2 t R1 (W1 W2 ) / 2 = 2(t R 2 t R1 ) W1 W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年8月13日
R / mV
进样
A
E G C I
Baidu Nhomakorabea2
F H D J 返回 0.607 h
空气峰
h
Y
t
t / min
2013年8月13日
O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W 2、半峰宽: 是指峰高一半处对应的色谱峰宽度, 图中 GH。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为:
1 2
W 1 2 2 ln 2 2.355
2
A 进样 E R / mV G 空气峰 C

色谱分析法概论习题答案

色谱分析法概论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色谱分析法概论

思考题和习题

1.在一液液色谱柱上,组分A和B的K分别为10和15,柱的固定相体积为,流动相体积为,流速为min;求A、B的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

2.在一根3m长的色谱柱上分离一个试样的结果如下:死时间为1min,组分1的保留时间为14min,组分2的保留时间为17min,峰宽为1min;1 用组分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及塔板高度H;2 求调整保留时

'

R1

t

'

R2

t

;3 用组分2 求n ef及H ef;4 求容量因子k1及k2;5 求相对保留值1,2

r

和分离度R;

3.一根分配色谱柱,校正到柱温、柱压下的载气流速为min;由固定液的涂量及固定液在柱温下的密度计算得V s=;分离一个含四组分的试样,测得这些组分的保留时间:苯、甲苯、乙苯,异丙苯,死时间为;求:1 死体积;2 这些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3 它们在此柱温下的分配系数假定检测器及柱头等体积可以忽略;4 相邻两组分的分配系数比;

1 V0=t0×u=×min=10.5cm3

2

'

R

t苯 =-= , '

R

t甲苯 =-= ,

'

R

t乙苯 =-= , '

R

t异丙苯 =-=

4.在一根甲基硅橡胶 OV-1 色谱柱上,柱温120℃;测得一些纯物质的保留时间:甲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苯、3-正己酮、正丁酸乙酯、正己醇及某正构饱和烷烃;1 求出后5个化合物的保留指数;未知正构饱和烷烃是何物质 2 解释上述五个六碳化合物的保留指数为何不同;3 说明应如何正确选择正构烷烃物质对,以减小计算误差;

①根据保留指数的公式和意义,5个化合物的保留指数为:

第十七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分析化学

第十七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分析化学
第 十 七 章 色 谱 分 析 法 概 论
• 色谱理论分为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两方 面。热力学理论是从相平衡观点来研究 分离过程,以塔片理论为代表。动力学 理论是从动力学观点来研究各种动力学
P
35
因素对柱效的影响,以VanDeemter方程
色谱过程方程: tR=t0(1+KVS/Vm)
P
25
色谱过程方程的意义
xie 在色谱柱(或薄层板)一定时,Vs与Vm一定;若 仪 流速、温度一定,则t0一定。这样,tR取决与分 器 配系数K,K大的组分tR长。K与组分、流动相和固 分 析
第 十 七 章 色 谱 分 析 法 概 论
定相的性质及温度有关。因此,在实验条件一定
I X 100 [Z n
' ' lg t R lg t ( x) R( z )
lg t
' R( z n)
lg t
' R( z )
]
Ix为待测组分的保留指数,z 与 z+n 为
正构烷烃对的碳原子数。
P
16
乙酸正丁酯的保留指数测定
xie 仪 器 分 析
第 十 七 章 色 谱 分 析 法 概 论
• R=1 4σ分离 • R=1.5 6σ分离 95.4% 99.7%
w1
w1
tR2-tR1
P

色谱分析法概论

色谱分析法概论

2. B/u项------纵向(分子)扩散项 B = 2γDm 3. Cu项------传质阻抗项
H----塔板高度 A----涡流扩散系数 B----纵向(分子)扩 散系数 u----载气的线速度 C----传质阻抗系数
u = L/to (cm/min) 影响塔板高度的动力学因素
A项------涡流扩散项 A = 2λdp λ----填充不规则因子 dp----填料的直径 dp↓,λ↓,A↓, H↓, 柱效n↑ 空心毛细管A = 0, H = B/u + C·u
吸附色谱: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吸 附能力的差异实现分离。 试样中组分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吸附中心的 过程。 Xm+nYa===Xa+nYm Ka=[Xa][Ym]n/[Xm][Ya]n
离子交换色谱:被分离组分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异而实 现分离
KA/B=KA/KB
空间排阻色谱 :根据被分离组分的线团尺寸而进行分离。
4 色谱区域宽度(柱效参数)

h
W1/2
1h
0.607h
2
W
① 标准差σ(表示组分被带出色谱柱的分散程度): 0.607倍峰高处。
峰高处宽度的一半。σ小,峰窄,分散程度低,柱 效高。
② 半峰宽(W1/2):半峰高处峰的宽度 W1/2=2.355σ
③ 峰宽(W):衡量柱效的参数 W=1.699 W1/2 或 W= 4σ

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下学期)

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下学期)

第十二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一、填空题

1、外层电子;第一激发态;共振吸收线;共振线;

2、32S1/2;32P1/2,32P3/2;

3、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系统;

4、共振线;

5、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光学干扰和化学干扰。

6、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自旋量子数n、内量子数j。

7、频率、半宽度、强度。

二、选择题

AAB AAB

三、简答题

1、主要有Doppler线宽、Lorentz线宽、Holtsmark线宽和自然宽度。在通常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条件下,吸收线线宽主要由Doppler变宽和Lorentz变宽控制,当局外元素浓度很小时,吸收线线宽主要由Doppler变宽控制。

2、特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精密度高。测量范围广。

局限性: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窄。测一种元素要使用一种元素灯,使用不方便。

3、(1)锐线光源、(2)发射线最大发射波长和吸收线的最大吸收波长必须重叠。

第十三章红外分光光度法

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一、填空题

1、ν

照 = ν

△m=+ 1

2、一级;高级;△ν/J > 10

3、化学位移,偶合常数

4、局部抗磁屏蔽;磁各相异性

5、自旋-自旋偶合;偶合常数

6、2

7、3

8、无线电波、核自旋能级分裂、1/2

9、7.17

10、中心位置,峰裂距

11、屏蔽效应,各向异性效应,氢键

12、2

13、氢分布; 质子类型; 核间关系

二、选择题

ACCDD DBACB CD

三、简答题

1、所谓磁全同质子是指这些质子化学位移、与组外任何一核的偶合强弱相同,它们在核磁共振谱上不产生分裂 ,例如:

2、烯烃处于C=C 双链的负屏蔽区,δ增大。炔烃处于C ≡C 地正屏蔽区,δ减小

仪器分析 第17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习题讲解

仪器分析 第17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习题讲解

第17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思考题

9.试推导有效塔板数与分离度的关系式: 2

2116⎪⎭

⎝⎛-⨯⨯ααR n =有效

证明:∵ 2

'

2216R t n W ⎛⎫

⨯ ⎪⎝⎭

有效=

(1) 2

2

W W +R2R112(t -t )

R =

设W 1=W 2 2

2''

2010212222[()()]2()22R R R R t t t t t t W W W W ----==+R2R112(t -t )R = ''1R t R

-R22t W = (2)

将(2)代入(1)式,得:

'22

'

'2222221

'''221'1

1616()16()11R R R R R R R t t t n R R R t t t t αα⎛⎫⨯==⨯⨯ ⎪--⎝⎭-有效=

10. 试推导最小板高的计算式:BC A H 2+=最小 证明:∵B

H A Cu u

=++ (1) 微分,得

2dH B C du u

=-+ 令 0dH

du =,则

2

0B

C u -

+=

opt u =

(2) 将(2)代入(1),得:

H A =+最小

习题

1.在一根

2.00m 的硅油柱上分析一个混合物得下列数据:苯、甲苯及乙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80s 、122s 、181s ;半峰宽为0.211cm 、0.291cm 及0.409cm(用读数显微镜测得),已知记录纸速为1200mm/h ,求此色谱柱对每种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 解:∵2

2

/1)(

54.5W t n R =

注意:分子分母单位应保持一致 mm n L H W t n R 3.28852000,88536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吸附等温线: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关系 曲线(absorption isotherm)。流动相为横标,固定相位纵标。
6
7
直线型:Kad 恒定。 凸型:浓度高时,某些吸附较松弛,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比理论值低。 凹型:情况较少见。组分浓度高时,被吸附剂吸附的组 分分子会通过氢键吸附更多的组分分子,使组分分子在固定 相中的浓度高于理论值,较难于洗脱。
30
2. 定量分析: 目视法:斑点大小及颜色 洗脱法: 薄层扫描法(quantitation by TLC scanning) :扫描仪测 量斑点,测量照射前后光束强度的变化。灵敏度与准确度都 很高,但仪器价格昂贵,对薄板质量的要求高。
31
(五)高效薄层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HPTLC)
吸附颗粒5μm,用聚丙烯酸为粘合剂,喷雾制成0.2mm 高效薄层,展开距约3cm~6cm,时间3min~20min。自动 点样器,程序化多次展开,红外线自动烘干,自动改变混合 比,自动喷雾显色。分离容量大,检出限低,ng ~pg级。
32
(六)特点与应用 效率比柱色谱高,样品量少,速度快,设备简单,但准
20
(二)固定相和流动相 葡聚糖凝胶 Sephadex。葡聚糖经稀盐酸降解,环氧丙烷
交联制成。交联度小网孔隙大,溶胀程度大,机械强度小。 交联度用每千克干胶吸水的重量表示。 商品型号用含水量10倍表示,Sephadex G75含水量
7.5g/g。吸水量< 7.5g/g硬胶,用于高压力,从大分子物质 中除去小分子杂质, >7.5g/g软胶。
2. 点样,展开与显色:与薄层同。展开剂:正丁醇、正 戊醇、苯甲酸、酚。用水饱和,不用腐蚀溶液、高温显色。
3. 定性与定量:同薄层。
34
35
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为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活 性基团由二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不可交换的阴离子或阳离子基 团,另一部分为结合上的可交换的H+或OH-离子。试样中各种 离子与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不同,强亲和力的在固定相中保留时 间长,反复的交换过程中产生差速迁移。
17
(二)固定相和流动相 1. 固定相:强酸阳离子 –SO3H;弱酸阳离子-COOH。强
40μm),分离效率高于吸附色谱。 2. 流动相:称展开剂(developing solvent)。选择时考虑
组分的极性、吸附剂的极、展开剂的极性。 极性小组分使用活性大吸附剂,极性小展开剂;极性大
组分,用活性小吸附剂,极性大展开剂。难分离化合物用多 元混合展开剂性。
25
26
(三)操作技术 1. 薄板的制备: 类型:软板和硬板。粘合剂为煅石膏、羧甲基纤维素
21
主要用于分离生物高分子如酶、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常 用的凝胶还有琼脂糖、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多孔硅胶、 多孔玻璃。
流动相要求:溶解试样、粘度低、浸润。四氢呋喃、甲 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苯、二甲基酰胺、水。
22
第三节 平面色谱法
(planar chromatography)
一、薄层色谱法 (一)原理
13
14
二、分配柱色谱法 固定相极性强时,称正向色谱,反之称反相色谱。
(一)分离原理 被分离组分在互不相溶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溶解度不
同,即平衡时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柱中发生了多 次的分配平衡,产生了差速移动。
15
(二)固定相和流动相 1. 固定相: 要求:不溶于流动相,有一定的溶解能力。
常用的有:甲醇、甲酰胺、聚乙二醇、辛烷、硅油和角鲨 烷。载体又称担体,要求惰性、多孔、比表面积大。常用硅 胶、纤维素、多孔硅藻土。
2. 流动相: 要求纯度高、粘度小,不与固定相互溶,使 用前用固定液饱和。对被分离组分,固定相应溶解度较大, 而流动相对组分的溶解度较小。
16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一)原理
12
2. 流动相 要求:纯度高,粘度小,性质稳定,有一定 的挥发性。选择原则:Snyder溶剂强度表示极性,洗脱能力 越强。“相似相溶”。极性大试样,选用极性较强的流动相, 反之选用极性小的。还可采用混合流动相。
吸附色谱对不同族化合物、同分异构体分离能力强,对 同系物效果较差,不适宜分离强极化合物。
28
3. 展开:挥干后,展开。通常使用上行法,软板与水 平50 ~100角,硬板应近垂直放置。Rf 值小用下行法,成份 复杂的,可用2 次展开或双向展开。
展开过程中防止“边缘效应”(edge effect),即同一组 分,斑点在中部比边缘移动慢。
29
4. 显色: 紫外:253.7nm汞弧灯 气熏:I2,Br2 显色剂: (四)定性和定量分析 1. 定性分析: 与文献对 照或相同条件下比对。Rf 值。
一定粒度的吸附剂均匀的铺在光洁的玻璃或塑料平板 上,进行点样、展开、显色、计算比移值Rf(retardation factor,retention factor) 。
23
要求Rf值在0.2~0.8之 间,影响因素较多,难以 重复,有人建议采用Biblioteka Baidu对 比移值:
24
(二)固定相与流动相 1. 固定相:同吸附色谱,粒度更细,200目(10μm~
3
4
第二节 经典液相柱色谱法
一、吸附柱色谱法 (一)基本原理
1. 吸附作用和吸附平衡: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是一种多孔固体颗粒,表面具有许多吸附点位。组分分子在 吸附点位上与吸附上的流动相分子竞争吸附,直至分子吸附 上的速度与解吸下的速度相等,达到吸附平衡。
5
Kad 评价色谱柱对试样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 大说明组分 在固定相中保留作用较强,难洗脱,反之,易洗脱。各组分 的Kad不同,可以实现分离。
钠、淀粉和聚丙烯酸。硅胶G(含煅石膏)、硅胶H(不含 粘合剂)。硅胶HF254、硅胶GF254(F代表含荧光剂, 254nm);氧化铝G、氧化铝GF254、氧化铝HF254。
27
制备:软板,硬板。 活化:室温下自然晾干,烘箱加热,硅胶板105 ℃~ 110℃30min,放入干燥器。 2. 点样:约1%的试样,与展开剂极性相似溶剂溶解, 溶剂为低沸点。毛细管点样,直径2mm~3mm,点距2cm。
确度不及柱色谱。 二、纸色谱简介 (一)方法原理
含20%~25%水分,其中6%~7%以氢键结合,为固定 相。流动相为与水不混合的有机溶剂。分配色谱。
33
(二)操作步骤 1. 滤纸选择:杂质含量低,无荧光,质地均匀,平整无
折痕,纤维松紧适当,一定机械强度。分厚型与薄型,快、 中、慢速型。Rf 小选慢速,反之快速或中速。粘度小的展 开剂时,宜选慢速。
第十七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1
第一节 概述
色谱(chromatography):利用物质在两相中不同作用力对
混合物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
一、色谱法的发展史
1906年Tswett分离色素,1935年出现离子色谱,1941年、
1944年Martin发明分配色谱和纸色谱,1956出现薄层色谱,
1952年Martin发明气相色谱,获诺贝尔奖。1968年产生气相色
10
氧化铝:酸性:分离酸性色素、羧酸、氨基酸、以及对 酸稳定的中性化合物。碱性:分离生物碱、胺类、中性化合 物。中性:皆宜。
活性与含水量有关。置于400℃电炉 6 h,放入密闭干燥 器,使用时根据所需活性加水。
选择原则:分离弱极性物质,选用活性强的吸附剂;分 离强极性物质,选用活性较弱的吸附剂。
11
碱阴离子N+R3X-;弱碱阴离子 –NH2,-NHR。主要性能指标: 交联度:离子交换树脂中交联剂含量,1%~16%。最广泛的 是聚苯乙烯型合成树脂,聚乙烯为原料,二乙烯苯作交联剂。 交联度大,则网孔小,适用于分离小分子量的物质,反之,则 大分子量的物质分离。
18
交换容量:每千克干树脂参加交换反应的活性基团数, 以mmol/g表示。粒度:树脂溶胀后能通过筛孔的目数,纯水 用10目~50目,色谱分析用 100目~200目。
2. 流动相:常为缓冲溶液。可通过调节流动相的pH或离 子强度来调整组分的保留值。
19
四、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多孔凝胶填料为固定相,按分子大小分离。水溶液为流
动相的称凝胶过滤色谱,为有机溶液的称凝胶渗透色谱。 (一)原理
凝胶内具有一定大小的孔穴,体积大于孔穴的不被保 留,体积小于孔穴的按分子的大小从柱中流出。
8
(二)固定相和流动相 1. 固定相:要求:粒度均匀大小适当,机械强度高,较
大的比表面积,吸附点位大小均匀,不与流动相以及被测组 分发生化学反应,不溶于流动相。极性: 无机氧化物如:硅 胶,氧化铝等;非极性:活性炭。
9
硅胶:SiO2·xH2O 分离酸性和中性物质。硅醇基活性基 团,形成氢键而吸附。水合硅胶失活。100℃时表面自由水 可逆的除去,>500 ℃,使硅醇基失去一分子结构水,不可逆 的成为硅氧烷结构,失活。
谱,1980年产生毛细管色谱。
2
二、色谱法分类 1. 流动相和固定相物理状态: 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
临界流体色谱。 2. 操作形式:柱色谱,平面色谱。 3. 分离机制: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阻,亲和。
三、基本原理 流动相携带试样对固定相作相对运动,各组分在固定相
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有微小的差别,不同组分被流动相运 载移动的速率不同,产生差速移动(differential migr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