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1)默认分类 2009-02-20 11:39:52 阅读41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第一章1、孔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人。
3、韦伯提出的理解社会学:声韦伯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
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
4、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5、本土化:就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
6、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第二章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群体:是把个人和社会紧紧地联系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谁先谁后的整体,但又是存在矛盾需要不断调整的一个整体。
4、社会批评: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5、社会研究:是寻求有关社会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一种科学研究类型。
6、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7、问卷调查:是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自填式问卷:一般是指采用分发、邮寄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送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按要求自行填答,然后由访问员收回或通过邮局和电子信箱寄回来的问卷。
9、访问式问卷:是指由经过培训的访问员依据问卷所列的问题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询问逐一向被调查者发问,然后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进行填写的问卷。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与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与状态就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与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与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与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与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与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就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就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与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与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与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与,就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自考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自考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1.社会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
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2.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3.描述性功能:指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什么事情,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它的目的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观察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4.解释性功能: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5.预测性功能: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预测包含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6.规范性功能:确定社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7.问卷调查: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8.实地研究:又称田野研究,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9.社会实验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的一种研究方法10.非介入性研究方法:通过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11.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12.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13. 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14.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15.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16.社会结构:一般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17.人口资源: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18.自然资源:是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19.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社会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
社会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本土化:就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
2、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3、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实践中首先提出。
它是一种深入研究的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想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4、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5、人口数量:是对人口资源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6、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7、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8、宗教: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幻想,是对神的敬畏与信仰。
宗教有负功能,也是正功能。
宗教正向功能有:①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②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③寻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
9、文化融合: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这个过程就是文化融合。
10、文化冲突: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
11、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的社会过程。
12、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13、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之间为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14、合作: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15、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社会有机论:斯宾塞(英)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
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英)他认为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社会的或非社会的,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
第二章本土化:就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
规范性功能(规范性研究),是确定预定社会目标以及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社会教育功能:帮助人们自觉完成社会化;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管理功能:建立规范、提供模式、反馈信息。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岀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方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五篇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五篇第一篇: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动力学:孔德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即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社会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合谐。
社会动力学是综合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
失范: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使每个人都可以隐约地感受到实现个人志向的极大限制。
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
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
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
理想类型:韦伯为了避免德国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
它是韦伯用以进行历史的和社会学的比较研究的根据,也是他比较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本土化: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上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
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涂尔干的社会事实: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人。
韦伯提出的理解社会学:声韦伯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
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
2.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5、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个性是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6、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根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利分等、分科设蹭、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7、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
8、剥削:所谓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9、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10、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11、社区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12、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
13、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1.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学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的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2.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3.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4.非介入性研究方法:是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索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5.定性分析: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者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6.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7.社会: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8.角色:是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
9.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0.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11.人口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
12.人力资源:是指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体现了包含在人体内的生产能力。
13.人口质量: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14.自然资源:是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15.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16.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甚至是专指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
17.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18.习俗:也称民俗,是指历代相传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19.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社会学概论00034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实证主义方法论:指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的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
2、人文主义方法论:又称反实证主义方法论,是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
3、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4、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5、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6、统计报表: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7、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8、社会结构: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9、社会风险:是社会难以承受的损失和影响。
具体指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和社会冲突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社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12、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变动。
13、社会团结: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
14、社会问题:是指因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15、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16、xx的社会控制: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17、xx的社会不平:社会不平等就是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社会与文化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4.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期末重点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1.社会学:一门对社会进行综合性整体性研究的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一是为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3.文化:相对于自然现象的,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活动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成果。
4.文化的功能-增进群体认同,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整合,教育与教化。
5.文化堕距-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进而造成社会问题。
6.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语言,通过生产活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而获得物质资料,并进行文化和精神的创造的高级生物。
7.人的自然属性-作为一种生命有机体与生俱来的各种生理机能及其现象。
人的社会属性-作为构成社会的组成部分和终端,通过自己的群体生活,通过人与人的相互交往,自然继承或逐渐获得的社会品性。
8.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是人通过自己的经验可以把握的。
9.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10.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11.社会交往:指作为主体的个人、群体、民族、国家等、运用语言、符号、意义等不同的手段或方式,在社会生活中与自然、与社会之间形成的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12.社会互动:着重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侧重于对个人、群体、组织在行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现象、方式、规则、秩序等的研究。
13.社会化: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内容-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获得谋生的基本手段;学习社会行为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14.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凡是具有或发挥社会化功能的群体、组织、或社会部门,都可以构成社会化的场所。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因此必须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
10、“Y理论”的假设是:一班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
5、外群体:相对于内群体来说,那些不属于“我们”的群体是外群体,这是由非“我们”的社会成员结合而成的群体。
6、参照群体:也称参考群体,它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人类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
7、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它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2、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关系不是指个人间的关系,而是指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
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4、社会行动,社会过程: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微观上则是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并不只是在社会形态的意义上才表现出来的,在中观甚至微观层面上也可以表现出来。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6、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7、文化冲突:两种文化接触是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方面发生相互反对的情况。
1、社会化:社会学中所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一、电大《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体。 2 组织过程:组织的动态行为过程。 3 组织决策:组织成员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决断,以期最优化的达到组织目 标的过程。 4 组织沟通: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即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 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 5 纵向沟通:组织内部的信息由上层到下层或由下层到上层的传递过程。 6 横向沟通:组织内同一层次的部门和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7 正式沟通:组织内部的信息按照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方式进行传递,通常是成文的。 8 非正式沟通:通过内正式沟通以外的渠道进行信息传递,通常是不成文的。 9 组织控制: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来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 和指令能够有效的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 10 预先控制:在组织行为发生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11 现场控制:又称同步控制,是对正在进行实际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 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 12 反馈控制:针对组织成员的活动结果进行控制。 13 科层制: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 位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14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组织同时并寸的非正式的小团体,也叫非正式组织。 15 公共部门: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事 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16 私人部门:为私人所拥有,并以里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 或提供服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也叫私有部门。 17 第三部门:在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之外,还有一类组织,他们既不是政府的某个部门 或下属组织,也不追求拥有者的利益,他们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1.社会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
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2.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3. 描述性功能:指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什么事情,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它的目的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观察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4. 解释性功能: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5. 预测性功能: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预测包含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6. 规范性功能:确定社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7. 问卷调查: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8.实地研究:又称田野研究,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9. 社会实验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的一种研究方法10. 非介入性研究方法:通过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11. 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12.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13. 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14.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15.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16.社会结构:一般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17.人口资源: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18.自然资源:是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19.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学系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A卷一、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冲突论者认为人与人的关系事实上是建立在上的。
A.权力关系B.金钱关系C.资产分配D.性别角色2.“一个犯了错误的人,并不一定是他做的事真错,而是人们认为他错了。
”持这种看法的是。
A.功能学理论B.冲突论C.交换论D.标签理论3. 是以文化使用者本身的眼光来讨论评价,而不以外人的眼光来论断其他文化。
A.文化本位主义B.媚外主义C.阿Q主义D.文化相对论4. 是指社会所订定的一套行为准则:提示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在什么时候做,怎么做。
A.社会规范B.社会价值C.社会律法D.社会道德5.以台湾地区为例,闽南人的行为规范是主流文化,客家人的某些行为方式有异于闽南人,因此,它可以说是一种。
A.低俗文化B.次文化C.反抗文化D.崇他文化6.人类学家发现某些文化项目似乎都可以在大多数的社会里找到,例如音乐、运动、婚姻等等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
他们称这种现象为。
A.文化的整合性B.文化的传播性C.文化的普遍性D.文化的大众化7.“镜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概念是谁提出的?A.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B. 米德(George H.Mead)C. 默顿(K.Merton)D. 库利(Charles Cooley)8.中国人去拜访人家,习惯上要随身带点礼物,参加婚礼要送红包礼金等都是。
A.民俗B.民德C.民风D.民有9.社会学家相信影响个人人格最重要的因素是。
A.生理遗传B.地理环境C.个人的人生经历D.社会文化10.弗洛伊德把那些欲望产生时必须要马上获得满足的人格部分称之为。
A.本我(id)B.自我(eg)C.超我(super ego)D.社我(social self)11.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化最重要的执行者是。
A.家庭B.学校C.同辈团体D.大众媒体12.孩子们的计算机学得快,上网又快又熟,有些父母,甚或祖父母都跟儿孙讨教如何便捷上网。
这种过程在社会学上就称为。
A.成人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反方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13.社会学家库利认为如果没有社会互动中的其他人,就不会知道自己是谁。
他称此为。
A.社我过程B.镜中自我C.互动学习D.角色互换14.社会学家认为一群人构成一个社会团体的基本要件是。
A.团体成员必须有互动、彼此来往B.团体成员的互动必须有社会规范的约束C.团体成员应有团体的认同感D.上面全是15.一种有目的的团体,互动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成员间较少感情,其互动有商业行为的味道,所牵涉到的个人部分也比较狭窄;团体成员也可以转换替代。
社会学家库利称之为。
A.初级团体B.亲密团体C.次级团体D.重要他人16.正式的、疑惧的、矛盾的、不亲切的、商业型的社会称之为。
A.“礼俗社会”(Gemeinschaft)B.“法理社会”(Gesellschaft)C.“亲密社会”(intimate society)D.“初级团体”(primary society)17. 指出科层组织里的成员总因以往的工作成绩而获得升迁,而非按照该新职位的需要而找人填补。
因此,人会一直升迁到他终于不能做好而停顿下来。
按照官僚制度来看,这是不合理的。
A.寡头定律B.彼得原理C.雇员定律D.升迁原理18. 主要是把工人当作机器来看待,以追求最高效率为主要目标。
他们认为只要给高报酬,工人就会有高效率;而且工人越精于其专长,工作效率就会越高,其生产量也越多。
A.人情观点B.科学管理法C.社会关系观点D.日式管理观点19.下面哪一种定律指出所有的科层组织都会继续扩大?A.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B.彼得原理(Peter’s Principle)C.劳伦斯定律(Lawrence Law)D.亨利原理(Henry’s PrincipIe)20.在中国台湾的劳工阶级,嚼槟榔没什么不对,但在上流社会却把它看作一种越轨行为。
这种现象说明了越轨行为的。
A.绝对性B.永久性C.相对性D.客观性21.社会学家默顿认为社会的理想与现实间有一段差距:一方面社会鼓励人们去追求某一种特定的理想和目标,另一方面却又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都获得该目标。
于是,两者间的差距造成人们的越轨行为。
他的理论是属于越轨行为的。
A.法理论B.失范论C.差距论D.冲突论22.对什么都无兴趣,既无意遵守社会规范,也无心追求理想目标,醉生梦死地过日子的人是默顿所称的。
A.遵从者(conformist)B.创新者(innovationist)C.形式主义者(ritualist)D.退缩者(retreatist)23.一个相当有钱的企业家,以财富来算,他可以被列入上流社会,可是因为没受过教育,故若以声望来评,则其社会地位不高。
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是很普遍的,社会学用来描述这种因不同评审条件而造成社会地位高低不同的现象。
A.职务不协调B.地位不平等C.阶级差距D.角色不均衡24.在美国,常把黑人看成是智商低、好吃懒做、不上进而又凶悍的人,又把黑人看作是属于玩体育、跳舞的人种;犹太人则被视为好利的奸商。
这种心态是。
A.歧视偏见B.文化中心主义C.民族本位主义D.差别待遇25. 此研究认为老年人都有一种自动从社会的竞争里退出来的倾向,同时,社会一般大众也认为老年人应该退出来。
此论认为老年人的退出对当事人有好处,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均衡更有贡献。
A.隔离论B.角色论C.活跃论D.阶层论26.妇女和老人皆为少数团体是因为他们。
A.人口少B.在社会上受压抑C.没受好教育D.不团结27.哪类理论认为夫妻关系事实上是一种资源交换关系,传统社会,男方权力较大常因男方较有资产,有社会地位、较高的教育;因此他可运用来交换的资源就多于女方。
而女方因拥有较少的交换资源而为男方所控制?A.冲突论B.资源论C.异质论D.两性角色论28.当代离婚率增高的因素在于。
A.社会制裁的减轻B.夫妇角色的不清C.过分强调爱情D.上面三项全是B.一种一神论,只有天公才是真神C.政教分明D.宗教高于政府30.在比较美国亚裔学生与其他族群学生时,各研究都指出亚裔学生的优异表现主要在于。
A.父母花在督促子女课业的时间远比其他族群家庭来得多B.父母花在督促子女课业的时间远比其他族群家庭来得少C.父母对子女课业的要求远比其他族群家庭来得严D.父母从不督促子女课业31.学校的教育方式是强调学生遵守校规,服从师长;这所谓的遵守就是遵从上层社会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所谓服从就是服从上层社会。
学者称此为。
A.隐藏式课程B.权威性教育C.军训式教育D.皇朝式教育32.目前许多国家社会的经济结构已不再强调工业生产,而着重在服务业及对资讯的掌握。
学者称之为。
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后工业社会D.高科技社会33.把工人当作一种资本或成本的管理方式。
为求高生产效率,对待工人如同机器,充分利用的经营方式为。
A.科学管理法B.人际关系式管理C.机械式管理D.分红式管理34.政府政策的推展执行往往会受到利益团体或个人的关说而有所改变,这种关说就是一种影响力,是。
A.正式的权力B.非正式的权力C.公权力D.法律35.韦伯认为哪一种权势最不稳定和危险?A.传统权势B.律法理性权势C.神格权势D.非正式权势36.以改变社会部分制度为目标的社会运动是。
A.革命运动B.改革运动C.反动运动D.保守运动37.在人口转型的哪一阶段,由于卫生医疗知识、设备的进步,造成死亡率的急剧下降,而出生率仍然维持居高不下,造成人口爆炸现象?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38.韦伯认为资本主义首先出现在西方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自由经济B.基督新教的伦理C.政府鼓励D.殖民地的扩充39.下面哪一项不是现代化社会所具有的特质?A.现代社会的单位有其特定的功能,具有一种特殊化的分工B.现代社会的单位有其互赖性,各单位经由特殊化而形成彼此问的互赖C.现代社会里有一种能包容每一个成员的普遍伦理D.现代社会里有一种尊重传统的导向40.下面哪一项理论具有很重的西方社会的本位主义色彩?A.聚合理论B.依赖理论C.世界体系论D.冲突理论二、名词解释题:本部分41-45题,每题3分,共15分。
41.符号互动理论42.文化本位主义43.社会化44.越轨行为45.集体行动三、简答题:本部分46-47题,第46题8分,第47题7分,共15分。
46. 简述科层制的特征。
47. 简述家庭的功能。
四、论述题:本部分48-49题,每题15分,共30分。
48.论中国社会的特征——《乡土中国》读后的社会学感悟(要求:结合社会现实和社会事件分析,500字以上)49. 以“教育制度”为主题(具体题目自拟),写一篇社会学的小论文。
(要求:运用社会学的四种理论视角中的一种或几种做分析,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