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1. 多方面引导。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班级管理,家庭可以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社会可以提供资源和支持,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2. 科学评价。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行为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不良行为进行规范与批评。
同时,行为评价也应该体现多样性和个性化,避免成为机械的奖励与惩罚。
3. 互动交流。
学校应该开展多样化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互相交流、分享经验,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 规范引导。
学校应该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规范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范。
5. 实践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生活教育的实践性,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社会服务活动、户外拓展训练等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 温馨关怀。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给予初中生温馨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
这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基础。
7. 督促跟踪。
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督促跟踪机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跟踪和反馈。
及时指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错误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也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动力坚持下去。
8.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课程等,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9. 个性化教育。
基于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学校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不同的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
而不是一刀切、强化规范的教育。
10. 跨学科整合。
学校应该整合相关学科的教育资源,让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成为跨学科的教育内容。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师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推动者,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培训内容可包括心理学知识、青少年行为心理特点、行为习惯养成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建立健全学校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学校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要建立健全学校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明确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奖惩措施。
在奖励方面,可以设置成绩奖励、表彰先进个人、班级、集体等形式,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在惩罚方面,要依法依规,严肃执法,对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如班会、主题班级会议、讲座、学科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爱劳动、爱学习、团结互助、守纪守法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两个重要场所,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
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解决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措施。
五、建立学生自律组织,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和监督在校园内,可以建立学生自律组织,由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对学校内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
学生自律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学生代表大会、设立学生咨询处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和监督,并协助学校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进行监督和指导。
学生行为管理的建议
学生行为管理的建议学生行为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有效地管理学生行为,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
1.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包括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守则和纪律要求等。
这些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应该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目标,同时也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
只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学生才能知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是被禁止的,从而使学校管理更加有条不紊。
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学生行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如优秀学生奖、先进个人奖等,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文体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通过积极正面的激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3. 注重家校合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家校合作是促使学生行为管理有效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
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渠道,与家长一起制定学生行为管理的具体措施,形成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局面。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校一起共同育人。
4. 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发展。
学校应创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环境。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此外,学校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5. 强化班级管理班级是学生行为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行为的规范与控制。
学校应加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引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认真负责地履行管理职责,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自觉、自强、自爱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 身心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可以组织体育锻炼、课间操、校园运动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学校教育家长:学校与家长需要形成紧密合作的关系,共同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提供育儿知识和技巧,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3. 校规校纪教育:制定明确的校规校纪,让学生知道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
学校应该将校规校纪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影响。
4.示范和引导:学校应该积极发挥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教师要严于律己,自己做到守时、守纪律、守规矩,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奖励和鼓励:学校应该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设立“优秀行为习惯奖”,每学期评选出一批优秀典范,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6. 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出乐于助人、团队协作、守纪守法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7. 规范惩戒措施: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学校应当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
对于一些小错误和过失,应该采取温和的方法,教育学生,并给予补救和改正的机会,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1.文明举止。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不断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着重培养学生遇见师长、同学、朋友能主动问好;说话文明、举止得体;在公共场所或参加集体活动讲究秩序、主动排队等良好行为习惯。
2.健康生活。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着重培养学生早睡早起;合理饮食;勤洗澡、勤换衣;不乱扔垃圾、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勤俭节约,主动拒绝小摊小贩商品;穿着得体,不奇装异服、不留怪异发型、不染发;勤做家务,积极做力所能及的事;心态阳光,积极锻炼等健康生活习惯。
3.安全自护。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认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安全演练活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争抢,主动礼让;不玩火、不玩水、不玩电;妥善保管好物品,严防丢失;自我保护意识强,不随便轻信陌生人等安全行为习惯。
4.有效学习。
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注重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着重培养学生科学预习、规范书写、广泛读书、积极思维、快速记忆、大胆讲演、热烈互动、踊跃表达、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自我检测等良好学习习惯。
各学校要根据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文化传统等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具体内容。
三、实施途径(一)突出学校教育主渠道。
学校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要牢固树立“育人”理念,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为源,从小事做起,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融入学校生活。
要着重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健康生活习惯、安全行为习惯等。
对学校孩子行为习惯的建议
对学校孩子行为习惯的建议对学校孩子行为习惯的建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教授学问和技能,学校还应当注意培育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孩子的个人进展有着乐观影响,也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校内秩序。
下面是一些建议,旨在关心学校培育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应当树立榜样。
作为孩子们的引路人,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成为他们良好行为的榜样。
老师们应当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保持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
他们还应当鼓舞同学乐观参加到集体活动中,培育团队合作和共享的精神。
学校应当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能够为同学供应行为的参考标准,关心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学校可以与同学共同制定规章,确保规章制度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嘉奖和惩处机制,以激励同学遵守规章制度。
第三,学校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来培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例如,组织社交礼仪培训课程,教授孩子们正确的交往方式和礼仪规范。
学校还可以开展道德教育课程,让同学了解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些教育活动将关心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
第四,学校应当重视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将有助于培育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进步行面谈,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
同时,学校还可以向家长供应一些指导,关心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培育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应当为孩子们供应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可以创设干净、平安、和谐的校内环境,为孩子们供应良好的成长条件。
学校还可以供应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运动、艺术等,关心孩子们培育乐观健康的爱好爱好,削减不良行为的发生。
学校在培育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树立榜样、制定规章制度、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家校合作以及供应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能够关心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全面进展。
这不仅有益于同学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内氛围。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较快,思想观念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下面是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些措施:1. 指导角色模仿:作为初中生的老师和家长,应该成为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指导学生,引导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模式。
2. 设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学校和班级应该制定一系列明确的规章制度,并在校园和教室中张贴宣传,向学生传达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和标准。
制定一些激励措施,如荣誉榜、奖励制度等,激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 强化正面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主题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情操修养和道德观念。
学校可以开展德育讲座、主题班会、心灵鸡汤读书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兴趣。
4. 采用错题本和学习档案:每个学生都可以建立一个个人的错题本和学习档案,用于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问题。
老师和家长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错题本和学习档案,帮助他们做好复习和总结,并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否正确。
5. 鼓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社区服务等,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6. 加强班级管理:教师可以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协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通过定期组织班会、开展班级活动等方式,增强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去。
7. 进行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并积极参与他们的教育。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家长可以制定合理的家庭作业时间表,培养孩子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8. 多角度引导: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如情景模拟、讨论互动、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还能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下是一些措施:1.建立积极的养成目标:初中生应该学会设定明确的目标,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行为上保持积极性。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例如坚持每天读书30分钟、按时完成作业等。
鼓励学生定期评估自己的进展,并对他们取得的成就进行认可和奖励。
2.加强规则意识:初中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并确保学生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则。
校园内应该设立明显的标识和指示,以提醒学生遵守规则。
学校还应该定期组织规范宣传活动,教育学生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规则违反的后果。
3.培养自律能力:自律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学校和家庭应该鼓励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团和俱乐部,通过参与活动和组织活动的经验来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家庭也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要求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和家务。
4.促进社交技能发展:社交技能是初中生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开展社交技能培训课程,教育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与他人合作、解决冲突等。
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例如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5.建立奖惩机制: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一个明确的奖惩机制,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包括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如表扬、奖状、奖品等,以及对违反规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如扣分、罚款等。
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鼓励他们改正。
6.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一个紧密的联系,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行为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解决学生问题行为的方法和措施。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行为,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胡锦涛总书记“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指示精神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一)总体目标通过养成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友好交往和善于学习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和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为成功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任务1、幼儿阶段:主要培养孩子基本安全意识、基本的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初步具有卫生意识和文明礼貌意识,激发孩子对生活和知识的兴趣。
2、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极强,学校要通过示范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重点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初步懂得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节,要培养他们诚实、守信、活泼、开朗的良好品质。
3、中学阶段: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初步形成但尚未成熟的重要时期,他们已基本确立了自己的道德准则和是非观念,但容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波动大,许多重要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仍需着重培养,特别是初中阶段更是养成教育的重点。
为此,中学阶段养成教育的重点是强化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与训练,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是非观念。
三、实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一)科学性原则。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初中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已经进入了青春期,身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性格和行为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本文将提出一些措施,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是整个班级中最重要的一员,他应该加强班级管理,不断发掘学生们不良行为的根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此外,班主任还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学生保持良好的联系,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二、鼓励多样化教育学生需要接受不同形式的教育,如课堂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家里可以告诉孩子不要抽烟、不要喝酒等不良行为的危害,同时也可以吸收社会的好经验,例如带孩子到罪犯改造场所等,给学生普及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中都能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心理学教育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尤其重要,既要注重基础教育的教导与训练,又要注重创新思维、动手实验的质量与技能的培养。
因此,心理学教育的开展成为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提高社会道德素养。
四、加强劳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通过学习实践得来的。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给学生参加社会劳动,让他们真正了解社会,逐步形成健康心态,培养出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竞争意识强、愿意助人的好品质,则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就会养成。
道德教育在教育中永远是不可替代的。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迷惘期”,树立起健康、良好的道德观念对他们十分重要。
因此,学校应该将道德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校要善于利用一些案例来进行道德教育,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理解并接受良好的行为准则。
通过这些措施的加强,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健康茁壮,为自己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实施这一教育方案,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加强领导支持和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支持。
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确保教育方案能够有效地落地实施。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针对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定期评估和交流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培养一支专业化、素质化的教师队伍。
第三,建立科学完善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要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形成全面覆盖的课程体系。
并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第四,创设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要加强学生管理,建立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要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下,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五,加强个性化教育。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开展个性化的行为习惯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难题,通过心理辅导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设计开发互联网教育平台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APP,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工具,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和交流。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
第七,加强教育评价和监督。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发现和纠正教育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确保教育方案的有效执行。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
兴隆县第三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为了规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我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任务目标坚持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切入点,以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
二、主要内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学会倾听的习惯2、善于思考的习惯3、敢于提问的习惯4、与人合作的习惯5、自主读书的习惯6、认真书写的习惯7、自评互评的习惯8、搜集资料的习惯9、动手操作的习惯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遵守秩序的习惯8、勤于动手的习惯9、锻炼身体的习惯10、讲究卫生的习惯三、主要做法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一)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学生从小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二)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要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
好的习惯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形成的,如读写姿势正确一项,就必须每次写字都要提醒学生坐正立直,坚持很长一段时期,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
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三)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坚持写养成日记,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四)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要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教育体系,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共同努力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一、学校方面:1.制定并实施相关教育计划:学校应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行为习惯培养计划,通过系统性、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养成这些习惯。
2.健全行为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行为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明确奖励措施和惩罚措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3.强化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指导者,应增强班主任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注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并开展个性化指导。
4.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可以举办一些主题活动,如“文明礼仪周”、“廉洁文化节”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家庭方面:1.家长参与教育:家长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
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及时纠正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激励。
2.建立家庭教育规范:家庭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规范,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正确的引导。
3.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除了学校教育,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三、社会方面:1.打造和谐社会环境: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舞台,社会环境的和谐与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
2.加强公共教育宣传: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公共教育宣传,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支持体系,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意见与措施
学校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意见与措施第一篇:学校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意见与措施学校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意见与措施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和各阶段具体要求一、良好坐姿:听讲时,要求学生挺胸抬头,身坐正、手放下、向前看、不说话。
不交头接耳,不左顾右看。
二、学会倾听:教育学生听讲聚精会神,随老师问题思考,不走思,不随意接下言。
具体要求:1、做好上课准备。
上课前,把课堂用品放在课桌左上角,铃声一响就安静下来,准备上课。
2、学会认真倾听。
不走思,不搞小动作,耐心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不接下言,边听边思,做好笔记,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4、敢于提出疑问。
对同学、老师的见解和书本上的知识敢于提出疑问,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
5、认真讨论交流学会合作学习,认真与同学探讨问题,对老师交给的讨论任务不敷衍、不盲从。
三、积极回答问题:1、课上回答问题先举手,肘部放桌面,左臂举直,五指并拢,大拇指内扣。
得到允许起立、立正,双手下垂,挺胸抬头。
2、积极思考,勇敢大方,提高正确率。
3、声音洪亮,讲普通话。
3、勇于善于发言。
发言经过认真思考,说出自己独到见解。
(四)、书写工整五、有感情朗读:(六)独立、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的良好习惯。
做作业前要准备好必须的学习文具,先认真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要作到眼到、手到、心到,强化记忆。
作业书写工整规范;如果是完成假期作业,应先制定好假期作业计划,有机搭配、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确保不拖拉、循序渐进;完成作业后,要养成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的习惯;作业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交作业及时。
七课后及时复习、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
1、及时复习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
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
学校培养行为习惯的建议
学校培养行为习惯的建议学校培育行为习惯的建议在学校里,培育同学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同学的个人进展,还能够促进学校的秩序和和谐。
为此,以下是一些建议,盼望能够关心学校有效地培育同学的行为习惯。
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
学校应当制定一套明确的行为规范,明确告知同学哪些行为是被鼓舞的,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
这些规范可以涵盖同学在课堂上、操场上、食堂里以及与他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行为。
制定这些规范的过程可以参考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使同学更简单接受并自觉遵守这些规范。
赐予正面的激励和嘉奖。
学校应当设立一套激励和嘉奖机制,以鼓舞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可以设立表扬制度,每月评比出一批表现精彩的同学,赐予他们嘉奖和荣誉。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同学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念和归属感。
注意示范和引导。
学校应当培育一支优秀的老师队伍,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学问和教育教学力量,还要成为同学的榜样。
老师们应当时刻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教育教学中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以此来引导同学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学校还应当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与学校共同培育同学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们传达学校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同时了解同学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需求。
家长们可以乐观参加学校的行为教育活动,与学校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同学的行为习惯培育。
学校应当重视行为习惯的评估和跟踪。
定期对同学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估和跟踪,准时发觉问题并实行相应的措施进行订正。
评估和跟踪可以采纳多种形式,如老师的观看记录、同学的自评和同学间的评价等。
这样可以关心学校准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更好地培育同学的行为习惯。
学校在培育同学行为习惯方面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通过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赐予正面的激励和嘉奖、注意示范和引导、加强家校合作以及评估和跟踪等方式,学校能够有效地培育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同学的全面进展。
教育局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
教育局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而且还着重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是教育局从事教育工作的核心之一。
本文将针对教育局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进行阐述。
一、教育局应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宣传和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局作为教育的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宣传和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
教育局可以通过开展道德讲堂、行为规范宣传以及组织学生参加行为规范知识和技能的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
二、教育局应将学生行为规范纳入教育计划。
教育局应将学生行为规范纳入教育计划,与学校教学计划一起制定并落实,这样可增加学生对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视感,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发展。
同时,还可以与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培养计划,通过家长教育、课堂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育局应该制定一整套行为规范检测制度和奖励机制。
教育局应该制定一整套行为规范检测制度和奖励机制,不仅摆脱学生习惯不良情况,还可以监督和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行为轨道。
目前,行为规范检测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要求学生作出像起立,宴请等良好行为。
四、教育局应加强对不良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教育局需要合理制定教育管理标准,加强对不良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在针对一些学生不良行为时,教育局需结合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适时予以纠正。
在纠正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认识到行为不良给自己和周围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
综上所述,教育局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宣传和教育,将学生行为规范纳入教育计划,制定一整套行为规范检测制度和奖励机制,加强对不良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和素质,培养出更优秀的未来人才,这是教育局的责任与义务。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一个敏感而脆弱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更能够为他们的人格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德育讲座、德育活动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主题班会上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身边的优秀榜样,让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行为习惯,激励学生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在德育讲座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讲解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家校协作机制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家校协作机制,共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学校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并征求家长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也应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关心和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只有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首先需要学生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生自治活动、班级管理工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工作,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
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生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得到一些积极的激励和肯定,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实用建议
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实用建议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下面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家长们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
家庭中应该有明确的规则和行为准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同时,制定奖惩制度,奖励孩子遵守规则和表现良好的行为,惩罚不良行为。
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口头表扬和鼓励,而惩罚则可以是限制某些活动或者适当的责罚,让孩子明白良好行为会带来积极的结果,不良行为会带来负面后果。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是最容易模仿的动物,他们会模仿家长的一举一动。
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孩子良好行为的榜样。
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遵守规则和表现良好的行为,那么很难要求孩子去做到。
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自觉遵守规则等好习惯,逐渐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能力。
第四,及时表扬和鼓励。
孩子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通过正面的激励,可以增强孩子继续保持良好行为的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耐心和坚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
家长不要期望孩子一下子就能做到完美,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适应和改进。
在孩子犯错或者无法做到时,家长也不要灰心丧气,要耐心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明白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
总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建立规则和奖惩制度、以身作则、培养自律能力、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及耐心和坚持等实用建议,家长可以有效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迈向成功的人生。
关于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
坡教函【2011】14号关于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各小学:小学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全面地、可持续性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镇教研室为落实全县学校常规管理月活动的开展,结合我镇教学实际,现集中进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具体要求如下。
一、分层制订训练目标。
各学校要分年级制定目标,找准训练重点,细化训练步骤,因材施教,保证效果。
二、持之以恒地训练。
各学校要广泛发动教师,坚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使之成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还要在学生中做好宣传,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增强自觉学习的意识,坚持训练。
1、立足课堂狠抓落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找准学习习惯训练的渗透点。
根据习惯形成特点,注意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
2、学科竞赛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通过活动,激励学生自信,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3、主题教育明白道理。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4、榜样引路认清目标。
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三、发挥家校合作的效能,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助推器。
1、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通过观察与不完全调查,发现每位学习习惯不良学生的背后都有不良家庭教育或家长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与家长配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导处在家长开放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示优秀作业,评选“学习进步生”,让学习习惯好、态度认真的学生得到表彰和鼓励。
四、加强评价与监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保证。
学校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常规管理月的重点工作来抓。
五、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基本的动作习惯,如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听讲的姿势等。
2、课堂学习习惯。
加强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指导意见
十堰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加强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指导意见为推进我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养成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现就加强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培养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良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
幼儿园、中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坏习惯最容易形成的时期。
好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坏习惯将危害学生一生。
因此,在幼儿园、中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我们要积极探索幼儿园、中小学阶段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培养幼儿园、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良好习惯培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从实践层面看,中小学生和幼儿的良好习惯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四个方面,中小学、幼儿园要通过养成教育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健体。
中小学生和幼儿习惯的培养具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培养重点和具体要求。
同时,习惯培养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层递的过程,它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由浅到深,逐渐扩展。
因此,我们依据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幼儿园、中小学生的年级升高为纵序,把习惯养成内容体系梳理成不同的阶段性要求,分布到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去,形成一个整体的、科学的、有一定梯度的、可供操作的习惯养成训练总体序列,在每个学段都有养成教育训练细则,细则里包含若干个训练点,具体内容见附件。
三、主要途径与措施(一)加强对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市教育局将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指导中心,全面负责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规划、指导、协调、检查、培训及评价考核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
.文明举止。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不断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着重培养学生遇见师长、同学、朋友能主动问好;说话文明、举止得体;在公共场所或参加集体活动讲究秩序、主动排队等良好行为习惯。
.健康生活。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着重培养学生早睡早起;合理饮食;勤洗澡、勤换衣;不乱扔垃圾、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勤俭节约,主动拒绝小摊小贩商品;穿着得体,不奇装异服、不留怪异发型、不染发;
勤做家务,积极做力所能及的事;心态阳光,积极锻炼等健
康生活习惯。
.安全自护。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认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安全演练活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争抢,主动礼让;不玩火、不玩水、不玩电;妥善保管好物品,严防丢失;自我保护意识强,不随便轻信陌生人等安全行为习惯。
.有效学习。
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注重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着重培养学生科学预习、规范书写、广泛读书、积极思维、快速记忆、大胆讲演、热烈互动、踊跃表达、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自我检测等良好学习习惯。
各学校要根据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文化传统等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具体内容。
三、实施途径
(一)突出学校教育主渠道。
学校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要牢固树立“育人”理念,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为源,从小事做起,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融入学校生活。
要着重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健康生活习惯、安全行为习惯等。
要切实加强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
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和社团组织在养成教育中的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养成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基本行为习惯的训练,不断巩固养成教育成果,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固化和定型。
要开展课题研究,探求适应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旨在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实践上有所突破。
(二)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要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坚持和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各种家庭背景下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基础,增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注重学生、家长的行为体验,举行学校开放日、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三)沟通协调社会教育。
要充分整合和挖掘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不断拓宽教育的途径,主动争取社区、工青妇、关工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