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早的危险分层治疗心电图定位

合集下载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

表1体表心电图定位技巧
Ⅰ、aVL 上部 右
Ⅱ、Ⅲ、 aVF

V1 下
V5 上
心电图表现 类似LBBB
下部
右束支 左束支主干 左前分支 左后分支 上 上 上 下

上 上 下 上

下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类似LBBB
呈LBBB 呈RBBB RBBB+LPH RBBB+LAH
前壁 左
后壁 侧壁 室间隔

上 上

下 下
与窦性QRS-T大同小异
常见实例分析
• 1.起源右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①Ⅱ、aVF、V5、V6-R型; ②aVR、aVL -QS型; ③胸导联移行区:V3或之后-右心室流出道; V1~V3-左心室流出道; V2-冠状动脉窦内;
常见实例分析
• ④Ⅰ和aVL QRS形态对鉴别起源于右室间隔 或游离壁室早、室速有一定意义。 • Ⅰ、aVL呈QS型-前间隔; • Ⅰ呈R或Rs型;aVL呈QS型-后间隔; • Ⅰ呈正相或负相波-中间隔; • aVL呈R型-游离壁多见。
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 2.定上(房室瓣部)下(心尖部) 主要根据Ⅱ、Ⅲ、aVF QRS波群主波方向: ①起源于上部, Ⅱ、Ⅲ、aVF主波向上。 ②起源于下部, Ⅱ、Ⅲ、aVF主波向下。
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 ⒊定流出道室速 Ⅱ、Ⅲ、aVF导联呈高幅R型 QRS波呈LBBB伴电轴右偏,aVR主波向下 —RVOT , V1导联呈rSr ,V4~V6导联有终末s —LVOT
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 1.定左右 • 主要根据V1、V5 QRS波群主波方向: V1主波向上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诊断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诊断
①胸壁导联室早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a)V1呈rsR’型。(b)V5、V6旳S波宽钝有 时增深,呈Rs、RS或rS型.②肢体导联呈左前分支阻滞图形即:Ⅰ、aVL呈qRs型,Ⅱ、 Ⅲ、aVF呈rS型,电轴在-45°~-90°之间。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旳心电图特点
5 肌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5.1 前壁肌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起源于左、右心室前壁,类似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波形。①胸壁导联V1~V4或V5室早主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诊 断


1 室早定义/病因/经典心电图特征/常见体现形式 2 室早起源部位定位旳常用措施和临床意义
CONTENTS
3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旳心电图特点
4 室早旳危险分级
室早定义/病因
定义:指希氏束分叉一下部位过早发生旳,提前使心肌除极旳心搏.
病因: 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正常人随年龄增长发生 机会增长.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为室性期前收缩旳常 见诱因。
室早起源部位定位旳临床意义
①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旳室早和起源于左后分支处旳早搏,射频消融术成 功率高。
②起源于束支及其分支旳早搏诱发室速旳频率在100~150bpm之间,较 少引起心源性晕厥。
③发生于急性心肌缺血时旳肌性室早有诱发室颤旳危险性。 ④出目前心肌梗死周围旳室早危险程度高,易发生室内折返而诱发室性 心动过速。 所以结合心电图精拟定位室早位置,对临床治疗指导和射频消融手术成 功率非常有意义。近年来,结合射频消融成功靶点,统计大致数据无器质 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旳室早约80%起源于右室,20%起源于左室,而在右室 起源旳室早中绝大多数位于右室流出道。
间位性期前收缩因为没有代偿间歇,故常对其后旳窦性激动产生干扰,一般多体现为窦 性激动旳PR间期延长,主要原因是室性异位激动逆传到房室交界,使之进入相对不应期,所 以会延缓窦性激动旳下传,同步也可能影响心室肌旳相对不应期,出现室内差别性传导.

室早室速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早室速体表心电图定位

体表心电图诊断、定位及消融注意事项大纲要求01室早/室速起源基础知识02室早定位的基本原则03各部位起源室早心电图特征室早心电图定位01室早/室速起源基础知识02室早定位的基本原则03各部位起源室早心电图特征1.常见室早部位2.心电向量基础概念3.心电图相关知识室早心电图定位特发性室速好发部位•右侧: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三尖瓣环•左侧:左室流出道瓣上(左右无冠窦)、瓣下AMC、二尖瓣环、左后分支、左前分支、左后乳头肌、左前乳头肌,•心外膜:经CS,心大静脉,经心包、外科(严格的心外膜包括心室—大动脉交界:主动脉、肺动脉),LV SUMMIT认识向量向量是物理学上的专有名词,有大小和方向。

当有几个向量同时存在时,可以将它们叠加起来,综合成一个向量。

认识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的时候会产生电动力,因为心脏不是一个规整的组织,不同瞬间除极的心肌细胞有多有少,所以瞬间心电向量产生了差异,既有方向又有大小。

所以就用心电向量来表示。

•只有同时发生的向量才能综合起来。

•正常心室除极是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每一瞬间中包含着不同部位心肌电活动,可以用一个综合向量来表示,称为该时刻的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将心动周期中各瞬间综合向量运行轨迹连接起来,构成空间心电向量环。

心室的除极•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左心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

空间心量向量环是一个立体图形,在平面纸上描绘立体图形是困难的,通常采用空间心电向量环在三个不同的互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来观察。

所谓投影,就是与某一平面垂直的平行光线照在心电向量环上,此向量环在这个平面上形成的影像称为投影。

然后把投影在每一面的形态绘成平面图,由这三个平面图组成空间立体图象。

此即临床上常规记录的心电向量图,亦称空间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

空间心电向量环二次投影形成心电图的图形正常激动的综合向量方向正常心脏激动由HIS束下传,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激动心室,由于左室较厚,综合向量最终指向左下。

室早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ppt课件

室早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二尖瓣瓣环室早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谢谢聆听!!!
ppt课件
32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ppt课件
1
室早的分类

特发性室早:右室流出道室早、左室流出道室 早、瓣环室早、起源于束支的室早。

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室早(心梗后室早、心肌病、 缺血性、离子通道疾病) 无器质性疾病者流出道室早最常见,右室流出 道室早约80%,左室流出道室早约10%。流出 道室早消融治疗效果好。
----1.对于有特殊表现的心电图,记住其特点,按图索骥。2.多数心电 图没有突出特点,需要学习原理,研究普遍规律。
ppt课件 2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右室流出道

ppt课件
5
左室流出道

ppt课件
6

在额面电轴上 II III AVF 探测电 流方向如图所示,当心室除极综 合向量在额面投射方向与探测电 流方向一致,QRS主波向上,反 之主波方向向下 (想象6个电极 围绕心脏, 心脏除极向量指向那 个电极那个电极R波就高)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下壁导联定上下
ppt课件
9
胸前移行定左右ppt课件Biblioteka 10胸前移行定左右

业务学习:室性早搏分级及危险分层

业务学习:室性早搏分级及危险分层

室性早搏分级与危险分层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但无任何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接受Holter检查时都能发现室性早搏。

据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约有15%的新生儿,33%的青年人和66%的成年人存在室性早搏。

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室性早搏可能发展为室速或室颤,特别是对于长QT综合征、洋地黄药物中毒及心肌梗死和扩张型心肌病等患者来说,室性早搏无疑是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对室性早搏进行分级与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室性早搏Lown[laun劳恩]分级1971年由Lown提出,由于Lown分级法对室性早搏的分类与危险分层主要依据冠心病监护病房中心肌梗死和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监护资料,未包括普通人群自律性增强的室性早搏,因此该分级法只适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

3级以下:一般性室性心律失常,≥3级:室性早搏危险度高,有着较高的预警意义,并应进行适当的干预性治疗。

室性早搏的Lown分级二、Myerburg[迈尔伯格]分级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障碍,尽量明确引起室性早搏的原因,再对室性早搏进行正确的危险分层,根据室早的频率和形态提出三、室性早搏Schamaroth[斯卡马洛斯]分类四、室早指数:室早危险分层的指标 1968年, Buechner[比克纳]提出定义:室早指数(Prematurity index,PI )是指早搏的联律间期与前次心律QT 间期的比值。

公式:室早指数(PI ) = RR ´(联律间期)/QT 间期。

PI <0.85:容易引发室速或室颤;>0.85:相对安全 判定:一般认为,室早指数与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相关五、心室的易颤指数(易损指数)有学者进一步根据室早的联律间期计算心室的易颤指数该指数= QT ×前一心动周期(RR )/RR ´(联律间期)判定:易颤指数>1.4的室早易引发室颤。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处理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处理
稳定室速 单形室速 注意;可能需直接电转复 多形室速 评价有无QT延长 正常QT 病因治疗 β-阻滞剂 利多卡因 胺碘酮 普鲁卡因胺 心功能不好: 胺碘酮 利多卡因 电转复 长QT 纠正电解质 镁剂 起搏 异丙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
首先要使患者明了早搏的良性本质,打消其各种顾虑, 进行心理治疗, 从预后角度讲不支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对症状明显而一时无法耐受者,可以首选β -受体阻滞剂 可短时间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可选Ib类(如美西律)和 Ic类(如普罗帕酮)以缓解症状,以利患者逐渐适应和 耐受 不宜选用Ia类或III类药物 尽量不要用数早搏或Holter的方法来评价所谓的“治疗 效果”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 和处理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 • • • • • 种类:室早、室速或室颤 以心电图图形分类 以发作时间分类 以起源部位分类 以血流动力学分类 以发病机制分类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 以心脏基础分类 ——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 以预后分类 ——良性: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的室 性心律失常, 一般为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 速。 ——潜在恶性:有器质性心脏病,其心律失常为室性 早搏或无症状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有器质性心脏病,其心律失常为持续室性 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Population
Post-MI lowered LVEF complex VEA Post-MI LVEF≤40% Post-MI LVEF≤40% Post-MI LVEF≤40% Post-MI complex VEA
CHF LVEF ≤35%
STAT-CHF MADIT
Amiodarone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室早Lown分级法

室早Lown分级法

室性早搏的危险度分层室性早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它可继发于任何类型的心脏疾病,也可以见于健康人,由于在不同的情况下,它对人体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轻者可以无任何影响,重者可以引起诸如室速、室颤、等致命性心律失常。

所以,人们试图根据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其它相关因素,将其区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以确定是否需要积极治疗并判定预后等。

下面笔者将就室性早搏危险度分层这一问题进行介绍。

1. Lown分级法①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分级方法。

1971年,美国医生Lown和Wolf总结了室早和冠心病猝死的关系,通过22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监测资料,按“危险性”对伴发的室早进行分级,进而推测不同级别的室早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后来,这一方案称为室早的lown分级法,该方案简单直观,很快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其分级的依据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频发和/或复杂程度。

室早级别越高,其危险因素越大。

具体如下:Lown和Wolf室早的分级法(1971)○级无Ⅰ级≤30次/hⅡ级>30次/hⅢ级多形性Ⅳ-A级成对Ⅳ-B级3个或更多,形成短阵室速Ⅴ级早期发生的(R on T)一般认为,Ⅲ级以上的室性早搏危险程度较高,赵祥文等②将严重心律失常按危险程度分为三类:即致死性心律失常、严重警告性心律失常、警告性心律失常。

LownⅢ级被列为警告性心律失常,Ⅳ、Ⅴ级均被列为严重警告性心律失常。

田瑞雪③观察分析了lownⅣ、Ⅴ级室早与QT离散度的关系,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Myebury等④也认为Ⅲ、Ⅳ级是高频率室性早搏,需要干预性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Lown 分级方案源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Lown 曾多次强调该方案只适用于急性心肌缺血的患者。

目前认为Lown 分级方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室早的危险分层有实用价值;对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早的危险分层虽有研究,但尚缺乏共识;对正常人的室早没有预测价值。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
二尖瓣环起源
二尖瓣环起源的VPB其QRs波形特点类 似A型预激,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v1 导联以R波为主,胸导联移行早于V2导 联,V6导联呈Rs或RS型。 下壁导联的极性根据起源点的前后而不 同。部分游离壁起源的患者,在下壁导 联可以观察到顿挫。
.
.
谢谢!
.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
适应症
频发单型室性早搏和(或)非持续性室 速
Holter早搏次数非常多和(或)短阵室 速的次数较多
相关症状明显且多种药物治疗无效或希 望获得根治者
.
RVOT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VPB,约80%起源 于右室,另外20%起源于左室。而在右室起源 的VPB中,绝大多数位于右室流出道。
.
.
.
二尖瓣环起源
二尖瓣环在解剖学上位于左心室的最后 方,此处起源的室速室早心肌除极方向 正对着胸前导联,故该组室速室早胸前 导联R波移行早(V2以前),V2--V6导 联以正向波为主的特点,多在V6 导联有 s或S波,三尖瓣起源室早偏离胸前导联所 以V6 导联无s或S波。二尖瓣环前侧壁和 侧壁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在V6存在s波。
.
三尖瓣环起源
大致定位:首先,根据I导联及aVL导联均有 明显的正向波,可与右室流出道起源者相鉴别; 而III导联的极性则有助于判断起源点的前后; 对于游离壁和间隔部起源的区分, QRS波时 限>140ms、肢体导联存在切迹、V1联起始 波为正向对于前者的特异度均为100%,而胸 前导联转折区间≥V4的敏感度为100%,故当 具备QRS波时限>140ms、肢体导联存在切 迹、V1导联起始波为正向三个条件中的任何 一个,即可判断为游离壁起源,而当胸前导联 转折区间<V4即可排除游离壁起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应用
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与挑战。
治疗的选择
三、多数室早不需积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偶发室早与频发室早同样;三联律、二联律 功能性室与病理性室早同样 青年人病理性室早: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 老年人病理性室早: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 即使病理性室早数量较多,甚至伴有症状时,也不针
治疗的选择
四、心肌炎后室早:多数治疗过度
少数症状严重者:针对性药物治疗。
症状消失后:继续治疗2~ 3个月。 随后进行动态心电图再次检查决定下一步治疗,还存 在复杂性室早时,需继续治疗2~3个月。 一般情况下,急性期6个月后不再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 治疗。
治疗的选择
五、需要格外重视的室早 ①有眩晕、黒朦或晕厥等; ②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AMI、心肌病、瓣膜病等; ③ 已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心脏扩大、LVEF<40% 或心衰表现等;
收缩期
B
舒张期
A
容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
危险分层
心室的易颤指数
有学者进一步根据室早的联律间期计算心室易颤指数 该指数= RR´×QT/RR 判定:易颤指数>1.4的室早易引发室颤 易颤指数为1.1-1.4的室早易引发室速。
危险分层
R on T室早 在室早的危险分层中,R on T室早是 最具潜在危险的室早。 T波的峰顶是心室两种不应期的分界 线,其前为有效不应期,其后为相对
流行病学
高血压与室早:伴LVH/心功能正常者,室早和短阵室速发 生率2%~10% 风心病与室早:无心功能不全发生率7% 肥厚型心肌病与室早:Holter:47%~64%,与心肌肥厚程 度有关 扩张型心肌病与室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近50%患者 有短阵室速 二尖瓣脱垂与室早:发生率43%~56%(乳头肌异常张力、 腱索增厚而导致心内膜机械性激惹、血儿茶酚胺的异常增 高和复极异常) 先心病与室早:法乐氏四联征术后室早频发
对室早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而是针对病因学治疗。
例如改善心功能、降压、扩冠、改善心肌供血等。 选择药物时,首选β受体阻滞剂!
治疗的选择
四、心肌炎后室早:多数治疗过度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4期: ①急性期:病毒感染伴心脏症状,病程6个月内;
②恢复期:心脏症状逐渐改善,病程1年以内;
③慢性期:病情反复迁延不愈,超过1年以上; ④后遗症期:无心脏症状,仅有稳定的心律失常。
流行病学
昼夜节律:全天24h的室早有两个高峰 清晨 下午3~5点 这两个时段都是交感经兴奋性较高的时间。 运动反应性 多数功能性室早在运动后减少 病理性室早则在运动后新出现或数量增多
流行病学
自然变异率 自然情况下,不同
时间的室早可能有增加
或减少,这种现象称为
室早的自然变异率: 50%~70%。
结构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治疗的适应证
对于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有无症状是考虑是否进行 治疗的主要依据。
对于合并左室功能受损的室性早搏患者,即使存在明显 的疤痕组织,消除高负荷的室性早搏(>10%)也可明显 改善左室功能。 当频发的室性早搏干扰心脏再同步治疗时,导管消融室 性早搏也可能是有益的。
室早治疗的选择
治疗的选择
一、功能性室早:常见但不需要治疗
是指不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患者可能存在 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尤其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 特征:①多为青年人,而老年或儿童的室早常有病因可寻; ②发生时常伴交感神经的兴奋高或有交感兴奋的诱因;
③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差;
④心电图不伴有房室或室内阻滞、无左室肥大等异常; ⑤心电图室早的QRS波振幅高而时限窄,相反病理性室 早的形态常是“胖而矮”,即QRS波又宽又低。
导管消融术
消融的有效性高,74%~100%的患者中可消除室性早搏。 手术的成功可能取决于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冠状静脉和 心外膜起源的室性早搏的消融成功率明显低于其他部位。 消融部分成功可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目前报道的导管消融室性早搏的并发症发生率总体而言是 较低的(~1%)。 导管消融室性早搏主要推荐用于以下两类患者: ① 已行保守药物治疗但症状仍较明显的患者; ② 室性早搏负荷较大,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的患者。
治疗的选择
二、治疗要慎重:CAST试验的启示 CAST试验:心律失常药物抑制试验
正式试验(1987-1992年) 药物:英卡胺、氟卡胺、乙吗噻嗪 入组:① 心梗后6d-2年;② <80岁; ③ EF值:6 - 90d≦55% ,90d – 2年<40% ④ 室早>6次/h或短阵室速(<15次) 结果:(1)入组人数:1455例 (2)CAST I:1989年4月公布中期试验结果(英卡胺和氟卡胺) 死亡率7.7% vs 3%,英卡胺、氟卡胺停止试验。 (3)CAST II:1991年8月公布中期试验结果(乙吗噻嗪) 死亡率2.3% vs 0.3%,乙吗噻嗪停止试验。 结论:I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控制心梗后室早,却明显增加死亡率。
④有遗传性心律失常病史或家族史者;
⑤存在多源、成对、成串的室早,以及在AMI或QT延长的 基础上存在R on T室早。
治疗的选择
六、药物治疗
基础心脏病治疗:首要任务 寻找诱因 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系统的过度兴奋,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电解质紊乱等使猝死的危险增 加。 受体阻滞剂:流出道室早的首选治疗,有效率 25–50% 钙拮抗剂 :有效率 20–30% IC类 :有效率 25–50% III 类药物(胺碘酮):更有效
>0.85:相对安全。
危险分层
室早指数 同一患者同次或不同次心电图记录中,室早的指数可能不同。 A条:室早的联律间期400ms,室早指数0.95 B条:室早的联律间期350ms,室早指数0.83,该次室早诱 发了室颤。
危险分层
机制
室早指数越小就越靠 近心室收缩期的近侧,使 其搏出量锐减,动脉压下 降明显,引发升压反射时 交感神经的活性则高,越
危险分层
Myerburg分级 Myerburg根据室早的频率和形态提出的危险度分级称为 Myerburg分级,是一种较好的对慢性心脏病患者室早危险度 的分级法。
室早的频率分级 0 1 无 少见(1次/h) 室早的形态分级 A B 单形、单源 多形、多源
2
偶发(1~9次/h)
C
连发、成对(2次连发);成串或连发(3~5
室早的自然变异率。
危险分层
Lown氏分级 1971年由Lown提出,该分级法是针对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室早 的危险分层 Ⅲ级以下:轻度室早 ≥Ⅲ级:室早危险度高,有着较高的猝死预警意义, 并应进行适当的干预性治疗。
等级 0 无室早 定义

Ⅱ Ⅲ Ⅳa Ⅳb Ⅴ
室早<30/h
室早≥30/h 多形性室早 成对、连发的室早 ≥3个连发的室早(短阵室速) R on T室早
药物治疗
对无结构性心脏病、症状轻微的室性早搏患者,首先要教 育患者此种心律失常的良性预后,即安慰治疗。 对于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患者,如通过心理安慰治疗仍没有 得到有效控制,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 以考虑,尽管它们的有效性有限,仅对10%-15%的患者可 达到90%以上的室性早搏抑制效果,效果与安慰剂相似。 需要注意的是,受体阻断剂的使用多于钙拮抗剂,这些 药物本身也可能会引起显著的症状。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 能更有效抑制室性早搏,并可能显著改善症状明显的患者 的临床症状,但在非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其风险/获益没 有被仔细评估。 此外,这些药物可能增加症状明显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 死亡率,或许除了胺碘酮外,这类药物用于治疗合并结构 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时需慎重。
流行病学
发病率:居首位,一般人群高达70%~90% 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室早的检出率不同。 健康人中室早的检出率为 常规心电图法:5% 动态心电图法:24h:50% 48h:75% 年龄:随年龄增长室早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 婴幼儿~11岁 1%
<30岁 中年 75~85岁 性别:男性>女性 50%~55% 64%~73% 24h Holter检查,90%以上有室早,
Circulation 2005;112(8):1092-7
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早长期随访
随机入组239例心脏结构正常,PVC>10000次/天。
随访5.6年,未出现任何严重心脏事件。 13例(5%)病人出现左室功能下降,结果显示PVC的 多少与EF值的下降有相关性。
Heart 2009 Aug:95(15):1209-10
ERP RERP
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心室肌的兴
奋性从零正在逐渐恢复到100%,而T 波峰顶前20~30ms被称为心室易颤期 落入此期室早如同导火索,可引发室 颤。
危险分层
R on T室早 发生率很低
AMI前24小时:R on T室早仅占2%。
不是所有R on T室早都引发室速和室颤 ACS生后10min内:R on T室早的发生率为8%, 仅4%室速或室颤被R on T室早引发。 R on T室早是否能引发室速与室颤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 与心脏基础状态、交感神经的活性,以及患者室颤发生的 阈值等相关。
室性早搏的管理
无结构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治疗的适应证
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在反复告知患者早搏的良性 预后和安慰治疗后仍然症状明显的室性早搏,可考虑给予 治疗。 对于影像检查发现左室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或左室心腔扩大 的患者,频发的无症状室性早搏可能也需要治疗。 对于24小时超过10000次的室性早搏患者,随访时需要重 复监测超声心动图和24小时Holter。 对于室性早搏较少的患者,仅在症状加重时才需要进一步 的检查。 需要认识到室性早搏的负荷可以随着时间变化存在波动。
功能性
病理性
危险分层
室早指数:室早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