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晏几道《思远人》答案及赏析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3)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3)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哭刘司户蕡①李商隐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注释】①刘司户蕡:唐宝历二年进士,善作文,耿介嫉恶。
因宦官证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借路人之口写刘蕡一心为国却遭贬谪,委实冤枉,比直说更有力。
B.诗人运用贾谊和孙弘之典,含蓄蕴藉地表达了对刘蕡不被重用的惋惜。
C.刘蕡客死异乡,沉冤难诉;诗人异常悲伤,隔江频回首,对空惟抚膺。
D.诗歌前四句记叙,写刘蕡含冤而死;后四句抒情,表现诗人痛哭情状。
(2)纪昀评本诗“结法甚好”,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秦州杂诗(其四)①杜甫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解析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古诗思远人翻译赏析
古诗思远人翻译赏析《思远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晏几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前言】《思远人》为闺中念远之词。
上阕写秋晚而引起思念远方行客的离愁。
“飞云”、“归鸿”两句云来雁去,不见来信。
写企盼之苦。
下阕写愁极和泪研墨写信的情形。
“泪弹不尽”而滴入研中“旋研墨”,细节生动而新颖。
最后三句最是传神之笔。
“红笺”“无色”,则此信红格因伤心而黯然失色。
象征暗示,将和泪研墨的深情惨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明白如话,似拙实巧。
【注释】①思远人:晏几道创调。
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
②红叶:枫叶。
③旋:便。
④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人。
⑤弹:挥洒。
⑥别来:分别以来。
⑦情:指相思之情。
⑧红笺:红色的供题诗写信之用的精美纸张。
【翻译】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
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石研成泪墨。
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
【鉴赏】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
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
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
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
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
“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
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
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
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
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
2012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详解)
2012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详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北京卷)柳 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10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福建卷)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20XX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解析
新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20XX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晏几道《思远人》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20XX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晏几道《思远人》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20XX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晏几道《思远人》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20XX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晏几道《思远人》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赏析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
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
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
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
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
“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
2022高考语文真题考点分类汇编考点12:古代诗歌鉴赏
2022高考语文真题考点分类汇编考点12:古代诗歌鉴赏1.(202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从景与情的角度摸索。
开头写景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
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
写出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给下文留下了铺展的余地。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想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专门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加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想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缘故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一问: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用意专门深厚。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卷,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卷,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最新整理)诗歌鉴赏——把握情感主旨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表一种达。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 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技冲犯巧而终日紧闭门户。 内容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理指解出其
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
景物相似,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触发了对友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人的思念。
最爱东山晴后雪 (杨万里) 心境悠闲,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陶醉于自然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美景。
2021/7/26
20
五、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入手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古诗中常见的典故的含义
青鸟—— 传信的使者
三径—— 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桑榆—— 日暮,比喻人的晚年
射天狼—— 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
双鲤—— 比作书信
黍离—— 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商女—— 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
投笔—— 指弃文从武
阳关、折柳—— 送别
折腰—— 喻指屈身事人
2021/7/26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
何种精神内涵?(6分)
2021/7/26
8
(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之落【英注”诗形】花句①歌象。应糗粮冷②:笑政干:东语 风粮通篱。言格“族首正,句”典。犹出表技向屈达巧陶原翁《离觅骚宠情主》光感旨“。夕餐秋菊
晏几道《思远人》翻译赏析
晏几道《思远人》翻译赏析导读:“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出自晏几道《思远人》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注释]①思远人:晏几道创调。
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
②红叶:枫叶。
③黄花:菊花。
④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行人。
⑤旋:便。
⑥红笺为无色:红笺因沾泪而褪色为无色。
【译文】枫叶红金菊黄已是秋深,我思念千里以外的远行人。
天上的浮云散尽,鸿雁杳无踪影,我到哪里投寄书信?靠着窗滴泪一串串,正好用它研墨把笔运。
渐渐写到离别以来,最伤心之处,泪水把信笺的红色冲了个干净。
【译文二】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
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是砚石研成泪墨。
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
译文三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
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
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赏析《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是北宋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闺中念远之词。
上阕写秋晚而引起思念远方行客的离愁,下阕写愁极和泪研墨写信的情形。
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
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词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
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
最新晏几道《思远人》赏析(含翻译)
原文
红叶黄花秋意晚②,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
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石研成泪墨。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
注释
①思远人:晏几道创调。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
②红叶:枫叶。
③旋:便。
④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人。
⑤弹:挥洒。
⑥别来:分别以来。
⑦情:指相思之情。
⑧红笺:红色的供题诗写信之用的精美纸张。
写作背景
作者闺中念远怀人。
赏析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
诗歌鉴赏题亮点分析及复习建议
诗歌鉴赏题亮点分析及复习建议作者:何云霞来源:《高考金刊·理科版》2012年第09期与去年相比,2012诗歌鉴赏题的主要特点体现在:首先,作品集中在唐宋时期,金元诗歌、明清诗歌每年轮流出现。
唐代以前的古诗以及元曲基本不选用。
同学们在复习中应注意这一规律。
其次,所考内容集中在8大类。
(1)思远怀人,如课标卷晏几道《思远人》;(2)伤春惜别,如江西卷秦观《江城子》;(3)羁旅愁情,如四川卷曹伯启《子规》;(4)寄情山水,如安徽卷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5)风物写真,如上海卷张九龄《春江晚景》;(6)托物寓意(借物寓理),如北京卷金銮《柳堤》;(7)边塞生活,如湖南卷李益《度破讷沙(其二)》;(8)闲适归隐,如福建卷李纲《望江南》。
其中考“托物寓意”的试题最多,同学们可在平时加强这类题型的训练。
第三,今年高考对“炼字”的考查有所加强,如安徽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和“涌”二字的妙处,湖北卷要求对“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由此可见高考对语言考查的重视。
试题亮点分析今年高考命题的主要亮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比较鉴赏,二是探究能力考查。
1 比较鉴赏这类题型是近年来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的一种新题型。
这种考题,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例7(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作:纵使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解析这道考题非常切合“回归教材”的命题思想,务实教材基础知识,是应对高考最好的策略。
古代诗歌阅读—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 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第一问:诗的尾联写辛勤为朝廷做事岂敢说路
远,只能私下在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表现了诗
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
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
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2.【教材联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
1.【真题演练】 (2015· 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 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 鲁木齐。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
意。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
2013
全国卷I 全国卷II 全国卷I 全国卷II
陆游(宋)
《鹊桥仙》
词
朱熹(宋)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宋)
词
韦庄(唐) 郭震(宋)
《含山店梦觉作》 《宿渔家》
诗
2015
全国卷I
岑参(唐)
《发监洮将赴北庭留 别》
《残春旅舍》
诗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
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1)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花犯·苔梅①王沂孙②古婵娟③,苍鬟素屬,盈盈瞰流水。
断魂十里。
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
故山岁晚谁堪寄。
琅玕④聊自倚。
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
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
罗浮梦⑤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
又唤取、玉奴⑥归去,余香空翠被。
注:①范成大《梅谱》云:“古梅……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
”②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
本词当作于德佑二年三月宋奉表降元、临安失守后。
③婵娟:形态美好。
④琅玕:翠竹。
⑤罗浮句:罗浮梦,梅花梦。
半蟾,弯月。
幺风,状如凤凰而小,故称幺凤。
⑥玉奴: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而死。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描写苔梅苍古清奇的美好形态,苔须如发衬其素色雪容,流水清澈映其盈盈清姿。
B.词人暮年遭家国丧乱,见苔须飘零更觉孤寂,不禁忆起寒浪孤舟,身披绿蓑寻梅的情景。
C.“云卧”表梅之高洁,“蓝衣”写苔丝的形状,“护春憔悴”的悲吟中透露出感伤的心境。
D.词人从梦中醒来,残月挂空天色欲晓,一片清冷空寂;但花去香留,又觉得心里有所安慰。
(2)有人评价王沂孙的词“托物寄意,运意高远”,请赏析“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这几句的精妙之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母亲的中药铺》思远人
2.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 有何用意?(3分)
解析:引发的联想或者是引用等的用意多从内 容、结构和表达上来解答。 答案示例: ①丰富文章的内容。 ②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③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
3. 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 (4分)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意图,多从上 下文的联系以及作品的主题来考虑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 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 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 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参考答案】 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 作书。(2分)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 书时不停地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分) 表达了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深刻思念。(1分)
• 5. 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 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5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结 构上的技巧以及句子的多重内涵。 •答案示例: •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 伤害。 •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 “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6.请完成第3—6段内容概括。
看抓药——瞅药名—— 喝药茶 (嚼甘草 ) —— ( )
诗歌鉴赏(二)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 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 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晏几道《思远人》原文+翻译+赏析
晏几道《思远人》原文+翻译+赏析【原文】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翻译】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
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石研成泪墨。
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
【赏析】偶遇小晏词《思远人》,被他那遥情无寄,抛泪无尽的离思所打动。
喜欢那尾阙“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的伤情意境,令人惊觉心缩。
读这样的一首好词,不得不去想了解作者的身世、创作背景,而在品读古韵中,拾得所悟才是所想企及的。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第七子(幼子)。
出身贵族,少年才高,十几岁就受到宋仁宗赵祯的赏识。
早年,生活富绰,珠围翠绕,因其不善理财,家境每况愈下,又逢政治失意,到最后生活难以自给。
晏几道为人孤高自傲,秉性纯良。
善创小令,词澡悠美哀怨,随身世境遇流转。
他对爱情向往至死不渝,思想较为极端。
黄庭坚的《小山词序》中说他有“四痴”:“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
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
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
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
”在北宋慢词大量发展盛行的过程中,曼几道却只倾心于小令,长调寥寥无几,《小山词》二百六十首作品中,他的小令影响甚远。
晏几道的词风大多以爱情为主旋,清壮顿挫。
由于家境的由兴到衰而穷困潦倒,其间的深愁难以言表,较之李煜有深伤却不及深刻,词篇抑郁全惯,少有疏朗,叶嘉莹先生在《大晏词的欣赏》一文中说晏几道其词意境“实在远较乃父为狭隘而浅薄。
”没有其父大晏词的哲思,但影响颇为深远。
黄庭坚则说:“精壮顿挫,能动摇人心,上者《高唐》、《洛神》之流,下者不减《桃叶》、《团扇》”小晏的情感历程较为凄凉,对爱渴求真诚惟一、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感触颇深,同情风月歌妓,并且擅以换位思考拟词哭诉愁肠,感同身受。
部编高三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解析
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卷,含答案)(1)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晏几道《思远人》答案及赏
析
20XX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诗歌鉴赏晏几道《思远人》答案及赏析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
什么作用?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
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
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赏析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
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
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
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
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
鸿带来游子的音信。
“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
子而今所,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
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
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
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
作书。
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
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
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
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对此,
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
‘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
故
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
”无论是泪、墨、红笺,都
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
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
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
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这首词后人评为“痴人痴事”。
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以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
结语
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
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
首句由物候点明季节。
三、四句指在怀人。
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弹泪。
下章三句,似秋语出平淡,却深挚动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这
两句总括晚秋景物,兴发感秋情怀。
“红叶”、“黄花”意象,既是现景描写,
又借现景以寓深情;”红叶“自古便是男女传情的信物,让人联想到唐代卢渥与宫女借红叶题诗传情而结连理的故事,而词人在《虞美人》词曾抒发“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的感慨,暗示出词人与行客“曾舒畅红叶传情,惜良缘未结,人已远去今见红叶,能不角动相思季恨?”黄花”,则暗示词人正当黄花节,即重阳节登高怀念,触发对“行客”的思念。
而“黄花”又与宋元以来对处女俗称“黄
花女儿”的暗合,也寓有睹划时黄花而思佳人之意。
这便“秋意”的真正内涵。
“晚”者,兼融别之久与别绪之深。
本词抒写闺人伤秋念远之情,用语本色,情
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