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进展.[精品文档]
【调查】中国心理健康现状
【调查】中国心理健康现状10.3%的人心理健康近日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指出,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居民有73.6%为心理亚健康;16.1%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仅占10.3%。
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性;30-39岁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较差、60岁以上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丧偶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已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学历最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最低(小学及以下)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高中、中专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最好。
中国城镇居民最突出的三个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
73.6%的人心理亚健康由于承受压力过大,很多人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他们误以为自己患了抑郁症。
事实上,在医生看来,这些人处于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中间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是“亚健康”问题、精神病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老年及妇女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危机心理问题等。
总体来看,我国城镇居民有10.3%的人处于心理健康状态,大部分人(73.6%)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目前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但已出现不适症状,另外 16.1%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倾向。
专家认为,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
躯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
躯体健康人群有4.7%的人有心理问题倾向,躯体亚健康和疾病人群中分别有31.4%和50.3%的人有心理问题倾向。
心理与社会因素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大多以传统医学模式为主,忽视心理健康在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中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大。
心理咨询业有可能成为中国新兴的、快速发展、有巨大需求、经济潜力巨大的热门行业。
适当进行心理咨询在一定条件下,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可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首都医科大学景汇泉老师告诉记者,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不是病态人群,通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水平低,出现心理障碍,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心理亚健康人群应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面向社会的心理学到面向个体的心理健康,研究视角也从传统的理论探讨转向现实问题的探索,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现状与趋势。
一、现状:理论与实践并举,综合应用成为主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健康研究的目标不断转化,从单一的理论探讨逐渐转化为实践问题的探索。
在现实的问题中,心理健康研究者们面临的困境也逐渐明显: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满足理论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理论与实践并举,综合应用成为主流。
心理健康研究不再单纯是一门理论科学,而是融入了实践的元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更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二、趋势:大数据驱动,智能化为支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心理健康研究的信息处理和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为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思路和工具。
在大数据的驱动下,心理健康研究正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通过智能化技术,给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例如,智能测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
智能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研究效率,还能够优化研究结果,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
三、现状:多学科交叉,跨领域研究日益增多心理健康研究没有了孤立的存在,变得更加多学科交叉和跨领域。
不仅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传统学科纷纷加入,而且社会工程、计算机科学等新兴学科也加入到了心理健康研究的队伍中。
心理健康研究的多学科交叉和跨领域合作,使得心理健康研究更加具有综合性。
研究者们有了更加广泛的视野和更加自由的思维,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心理健康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四、趋势:跨学科融合,人类心理健康观察网项目探路未来心理健康研究作为一项需要多学科交叉协作的研究领域,急需打破传统壁垒,进一步进行跨学科融合。
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应对对策
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应对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事实上,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以及应对对策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研究进展1.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率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2.6亿人患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其中10%-20%的年轻人和成年人长期处于心理健康问题状态。
在中国,由于人口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心理健康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加。
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应激障碍、睡眠障碍等。
这些问题对个人身体健康、社会和谐、经济和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其中一些研究进展如下:(1)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心理健康问题种类繁多,其中焦虑症和抑郁症属于最常见的两种问题。
焦虑症的主要特征为持续的情绪不安、忧虑、害怕和痛苦,严重者会导致心理疾病。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下降、活动力下降等,同样严重的抑郁症也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2)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来源于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
生物学因素是指大脑、激素和基因等。
心理学因素包括个人情感、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等。
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环境、经济压力等。
(3)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可以有效地缓解心理健康问题。
除此之外,锻炼身体、改善生活方式、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等也是常见的应对方法。
二、应对对策1.个人应对策略个人应考虑到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尝试开展一些减轻压力和缓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活动。
具体措施包括:(1)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要时刻告诉自己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避免沉溺于自己的烦恼之中。
(2)调整自己的情绪: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包括积极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学会沟通和寻求帮助,及时解决问题等。
人类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及挑战
人类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及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压力也越来越大。
心理健康因此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尽管许多机构和专家一直致力于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但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人类心理健康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1. 研究现状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致力于研究心理健康的不同方面,例如压力、抑郁症、焦虑等方面。
同时,许多国家也已经推出了相应的政策和计划,以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最近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紧密相连。
心理健康不仅归功于个人的努力,也与环境和社会情境有关。
因此,对于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神经科学等。
2. 面临的挑战尽管许多研究机构和专家致力于研究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但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挑战:2.1.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研究的基础。
但对于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数据收集难度较大。
需要考虑到隐私保护等问题。
同时,许多研究是基于问卷和调查,这些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考虑。
2.2. 多元性心理健康涉及到人类认知、情感和社会情境等方面,因此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研究。
但由于涉及领域较多,要想将多个方面纳入研究过程中,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2.3. 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上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实用性和长期效果。
2.4. 公众认知公众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还有待加强。
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领域知之甚少。
这使得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成为了一个挑战。
3. 未来展望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对未来进行预测。
以下是一些未来的展望:3.1. 跨学科合作心理健康涉及到许多学科,模式和理论。
为了解决多元性带来的挑战,需要跨学科合作。
这点日趋明显。
3.2. 数据共享证明数据是原则,共享是本质。
对于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数据共享成为趋势。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深入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推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回顾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阐述其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全面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包括教育内容、方法、师资力量、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等。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展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应对学业和就业压力。
进入21世纪,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
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全国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此后,各高校纷纷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覆盖了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阶段。
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首先,心理健康研究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疾病模型转变为综合性的健康模型。
过去,研究主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而现在则更加注重心理资源、积极心理干预和提升幸福感的研究。
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关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而现在则更加关注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这种转变反映了对心理健康维持和促进的全面认识。
其次,心理健康研究已经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研究不仅需要关注个体心理健康的内因,还需要考虑外在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例如,研究表明,运动、饮食、睡眠及社交活动等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被广泛探讨,如工作环境、家庭关系和社会压力等。
此外,文化因素也对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不同文化对心理问题的理解和对待方式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研究。
再次,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理健康研究正逐渐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获取数据和进行干预。
例如,心理健康研究者正越来越多地采用生物学标记物和脑成像技术来研究心理问题的生理基础。
此外,移动应用程序和互联网已经成为心理健康干预的新工具,许多研究者正在探索这些技术手段对于心理健康的有效性。
尽管这些新技术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如何保护个体的隐私和确保技术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研究正在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和技术化的趋势。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心理健康的维持和促进,注意个体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与政策和服务相结合,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压力和竞争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逐渐凸显出来。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
该方向致力于探究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如家庭环境、学校氛围、社会支持等。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效果研究。
该方向旨在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该方向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如课程设置、教育资源的利用等。
其次,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从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正朝着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将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培养。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并与教育内容相衔接。
此外,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如网络平台、智能设备等,这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手段。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
的研究,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实践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
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摘要】就目前而言,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在人们面对的各种诱惑也是越来越多了,而这些诱惑无疑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在这个时候心理健康研究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到目前为止,心理健康研究有着几大特点,分别是:对象多元化、内容丰富化和方法多元化。
而从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情况来看,研究的主要对象有独生子女、各个阶段的学生、工作人群、还有大量的网民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对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对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同时对我国的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以及发展趋势展开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热点;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320-021.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1.1 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情况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西方的一些心理健康研究成果进入中国开始,我国对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便一直都没有停止,甚至还更加的重视。
但是最初的时候心理健康研究的人群一般来说都是学生,因为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仅要面对学校的压力,还要面对家长的压力,这样长期以来很多学生的心理就会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
但随着心理健康研究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研究的对象已经逐渐地从学校中的学生向社会生活中的人拓展。
同时心理研究的对象、方法以及内容也进行了多元化。
1.2 心理健康研究对象的丰富心理健康研究一直发展到现在为止,研究对象的主体都还是学生。
毕竟学生的压力特别的大,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经历过的人更应该是深有体会的,学生群体因为其特殊性,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并且心理上并不够成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较为明显的有厌学、焦虑、人际关系、恋爱和求职压力等。
除了学生,教师和医院人员也是关注的比较多的群体。
教师需要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而医生则需要对自己的病人负责,尤其是大型手术的操刀医生,压力更是相当的大。
中国人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谢谢观看
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国人心理健康研究得到了广泛,研究领域涉及学生、老年人、残 疾人、军人等不同群体。研究发现,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差异。例 如,学生群体中,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而高中生的心理压 力较大,需要。此外,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较为突出,需采取措施 加以改善。
引言
引言
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个体的幸福感、家庭和谐及社会 稳定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 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 出。因此,对中国人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心理健康研究不足
此外,研究结果的应用和推广方面也需加强。研究成果往往局限于学术圈内, 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相应的政策和实际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系统梳理了近年来中国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状况。研究发现,虽 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宽研究 领域,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展研究,以提高研究成 果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加强跨学科合作和国际交流也是推进中国人心理健康研究 的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社会学的不足之处
心理健康社会学的不足之处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心理健康社会学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研究方 法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其次,现有研 究多宏观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而对微观个体层面的研究尚不充分;最后, 心理健康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仍有待进一步结合,以推动心理健康社会学的发展 和应用。
心理健康社会学的研究成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理健康现状趋势分析报告
心理健康现状趋势分析报告引言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现状分析心理疾病的高发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心理疾病成为心理健康领域的主要挑战之一。
各类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学习压力、家庭教育问题、同伴关系等因素都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影响。
抑郁、自卑、自闭等问题在这个群体中较为常见。
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随着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逐渐被认知,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推广。
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纷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倡导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升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这是当前对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重要一步。
心理咨询服务的发展随着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心理咨询服务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机构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有心理困扰的个体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
这对于提升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趋势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将继续增加随着社会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将持续受到关注。
个体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增强,同时社会将提供更多支持和资源来解决这一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心理健康教育将得到进一步扩展和推广。
学校、企业等各个层面将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供更专业、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以期增加个体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预防能力。
心理咨询服务将更加普及化心理咨询服务将进一步普及化,心理健康机构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将增加。
浅谈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摘要】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民却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国心理健康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针对出现的变化和心理健康研究的趋势做出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研究趋势;研究内容[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371-02健康是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基础,衡量人是否健康不仅仅是看身体是否健康,而且也需要看心里是否健康。
总而言之,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心理健康是人们处于对环境和人们相互间具有的高效率且快乐的状态,并且能更有效地服务社会。
我国公民目前的心理状况却不容乐观,为此,需要加大对国民心理健康的研究和教育。
一、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一)研究对象变得多元化在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初期,心理健康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学生。
因为学生受到来自学业、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所以常常处于一个心理状况不良的状态。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心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对象已经逐渐地由单一的学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群体,研究对象出现多元化的状态。
(二)研究方法手段多样我国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年限的增长和研究实验的增多而呈现出更多的手段,从数据收集的方法到健康疾病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都有所改变。
例如在数据收集上,除了传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元分析法。
此方法是通过统计一些数据,总结和评价已有的研究来分析现有案例。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研究方法的改进,如在医院使用仪器观看脑电波等来判断是否心理健康疾病受到某部分脑神经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在我国心理健康研究初期,主要关注的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受影响的人群特征等方面。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研究内容更加深化。
研究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上,更多的是深入实际,关切人本身。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摘要:健康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健康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首先,介绍了健康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接着,论述了健康心理学在预防与干预、心理健康评估、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最后,展望了健康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跨学科研究、技术创新以及心理健康的全球化关注。
1. 引言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健康心理学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健康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2.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健康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旨在通过心理因素的干预来促进身心健康。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观察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以及与健康相关的因素。
3.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3.1 预防与干预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和应激反应等。
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体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抵抗力。
3.2 心理健康评估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还关注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
通过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目前,常用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包括心理问卷、心理测试和临床访谈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和心理学家全面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3.3 生活质量提升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还关注个体生活质量的提升。
通过调查和研究,研究者发现积极情绪、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等因素对于个体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通过培养积极情绪、增强社会支持和提高自我效能可以有效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
4. 健康心理学的未来展望4.1 跨学科研究未来,健康心理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
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
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心理健康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研究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一方面,大量的实证研究被开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实践等手段,深入探索了心理健康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预测因素。
另一方面,心理学家和临床医生也积极运用各种心理干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
在学科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心理健康研究体系。
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逐渐拓展,并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研究课题,如心理健康与社会关系、心理健康与工作环境等。
这些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热点在我国的心理健康研究中,有一些热点问题广受关注。
首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原因和有效的干预方法,以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其次,心理健康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也备受瞩目。
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对人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我国特有的社会关系模式,以及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另外,心理健康与工作环境的关系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在当今社会,工作压力日益增大,许多人都面临着情绪疲劳、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工作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寻找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改善员工的心理状态。
三、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心理健康研究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跨学科研究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国国民身心健康现状报告
中国国民身心健康现状报告中国国民身心健康现状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国民身心健康现状,为社会各界了解问题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2. 调查概况•调查对象:中国国民•调查范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调查时间:2021年3. 身心健康问题概述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上升•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盛行率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日益凸显身体健康问题•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肥胖率上升•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上升4. 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工作压力•加班普遍,工作时间长•竞争压力大,工作不平衡教育压力•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升学考试压力大社交压力•高房价、高物价造成经济压力•婚恋压力增加5. 政府相关政策与措施心理健康政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身体健康政策•不断完善医疗体系,提高基本医保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健康体检和预防措施的普及6. 结论•中国国民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工作环境等都是改善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注意:本报告中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数据以相关调查报告为准。
7. 建议与展望心理健康领域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心理知识和应对技巧的培养•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便捷渠道,鼓励人们主动寻求帮助•加大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度身体健康领域建议•提倡健康饮食,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鼓励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潜在健康问题•推广体育锻炼,增加运动时间,改善身体素质扩大社会关注度•加强公众宣传,提高社会对身心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组织相关活动,促进社会共同参与,并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各方合作,共同致力于身心健康事业的发展本报告提供了中国国民身心健康现状的概览,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政府相关政策与措施以及个人行动建议。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心理健康对社会和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在我们的健康教育课中就有体现,心理健康占很大的比重。
而且在当今这个通信发达,但人情冷漠的年代,无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
目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使得当代人的心理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扭曲2)独生子女的增多使得这一年龄的少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明天,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3)社会犯罪率不断上升,主要原因就在于心理问题的增多,要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构建起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必须予以研究。
(一)我国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青少年学生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
很多调查和小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当前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
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中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是相当高的,如,江苏、浙江两省1985年对1095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的比率为16.53%,浙江省1989年的数据是16.79%,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94年的数据为26.17%,广州市1994的对1000名青少年的调查结果发现有53.2%的小学生有心理行为问题,1997-1998年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对北京市8869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为32.0%。
尽管调查采用的量表和问卷各不相同,但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学生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客观事实,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心理素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
(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和老师都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心理健康国内现状分析报告
心理健康国内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会功能上的良好状态,对于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国内的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人民的心理健康。
现状分析1. 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国社会中呈现出普遍存在的趋势。
据统计,大约有2亿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由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隐藏性较高,很多人并未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导致问题日益加重。
2. 心理健康服务的不足尽管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但中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相对薄弱。
首先,心理咨询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其次,大部分心理咨询服务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几乎没有覆盖。
此外,心理咨询的费用较高,使得许多人无力承担。
3. 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不足在中国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触碰与歧视。
很多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持有刻板的观念和偏见,难以理解并接纳这些问题。
这种社会压力对于患者的康复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心理健康问题无法获得充分的重视与关注。
解决方案1. 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了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政府应加大力度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首先,需要培养更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其次,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让心理咨询更加普及。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减免税收等手段,降低心理咨询的费用,使得更多人能够接受心理健康服务。
2.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提高社会的心理健康意识,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行为习惯。
此外,应加强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加强社会支持和鼓励为了减轻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社会压力,社会应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现状和展望
第21卷第3期2019年6月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V o l.21,N o.3 J u n.2019文章编号:2095-5464(2019)03-0324-05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现状和展望方芳(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阐述了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概念㊁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分析了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结构和影响因素;介绍了我国不同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实证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提出了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未来研究的展望:扩大研究范围和研究规模,深化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并提高研究信度和效度㊂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现状;展望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志码:A民众的心理健康关系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心理健康问题是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㊂2016年底,国家2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党中央㊁国务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并指出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㊂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对民众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受到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㊂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首先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围绕需求和服务的关系,才能构建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㊂那么,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到底是什么?国内有关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研究已取得哪些进展?本文通过对有关问题的阐述与分析,可以了解目前我国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的现状㊁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未来研究有所启发,为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参考㊂一、有关概念的界定1.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服务 这个概念在一些发达国家使用较多,而国内多用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 和 心理治疗 等概念,2005年黄希庭[1]㊁徐大真[23]等人开始积极关注中国 心理健康服务 的有关问题,相关研究课题纷纷展开㊂罗鸣春等提出 心理健康服务 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 心理健康服务 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狭义的 心理健康服务 是主要以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人的心理问题,促进人的心理健康[4]4㊂2.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对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的界定与 需求 的概念密切相关㊂一种观点认为 需求,即需要(英文均为n e e d),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4]4㊂因此,认为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是个体当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想要达到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所引起的缺乏或不平衡状态㊂另一种观点认为需求(d e m a n d)和需要(n e e d)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心理健康服务需要 是由于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提出的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客观要求[5];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是从价值观和经济条件出发,人们有花费时间和金钱来接受服务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观意愿[6]8㊂因此,有需要不一定有需求,而没有需要也可能寻求心理健康服务㊂第一种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需要)是一种心理缺乏状态,第二种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是指人们有通过服务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意愿并且愿意承担相应的时间和金钱花费㊂这两者的关系是:如果个体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又存在相应的干预和预防服务,此收稿日期:20181009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 H S K Q2017D35)㊂作者简介:方芳(1980),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㊂时个体就有接受服务的需要;当个体表达出接受服务的意愿时,就产生了需求㊂二㊁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随着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研究越来越多,调查对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㊂江光荣和李凤兰[7]对全国6大城市(北京㊁广州㊁上海㊁南京㊁武汉和西安)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展开了大规模调查,共抽取2665个样本,涵盖了十几种职业类型㊂一些学者专门针对各种特定人群开展过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研究,包括中学生㊁大学生㊁研究生㊁社区居民㊁警察㊁部队官兵㊁农民工等,其中还有残疾人㊁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等㊂大量研究表明不同职业㊁不同背景的人群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和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需求差异㊂因此,区分不同人群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特点,才能切合民情㊁顺应民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㊂2.研究方法西方国家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发展出5种研究取向[8]㊂国内研究由于起步较晚,没有统一的研究工具,大多数学者自编问卷量表,以被试自我报告的方法来评估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比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4]16‘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4]25‘职工心理服务需求问卷“[6]30‘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9]‘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10]等㊂也有少数学者采用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㊂如李哲浩对某校师生进行访谈,调查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11];东方蔚龙综合采用自编问卷㊁集体访谈和个案访谈的方式研究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12];何姗姗等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研究[13]㊂三㊁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结构和影响因素1.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结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构成决定着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评估内容㊂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的不同,已有研究所得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结论存在一些差异㊂同样是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罗鸣春分析得出专业服务㊁非专业服务㊁公共服务㊁民间服务㊁服务项目㊁态度与方式6个因素[4]32;赵崇莲得出服务内容㊁服务形式㊁服务质量和服务队伍4个维度[14]㊂罗鸣春认为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结构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都包括服务内容㊁专业服务㊁非专业服务和民间服务;大学生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聚合为一个因素,而中学生的服务态度㊁服务方式分为两个因素[4]122㊂李丽娜等分析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包括服务需求程度㊁服务要求㊁服务内容㊁服务方式㊁服务途径和服务队伍6个方面[9]41㊂汪斯思把职工心理服务需求分为寻求服务倾向㊁单位服务期待㊁心理健康关注㊁服务内容需求㊁服务方式需求㊁服务场所需求和服务人员需求[6]43㊂张远平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认为有发展性需求和矫正性需求两类需求㊂2.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影响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因素很多,但国内对于影响因素探讨的还比较少,也不够深入㊂服务可得性㊁身体健康状况㊁生活质量㊁生活方式和文化因素在罗鸣春的研究中进行了探讨㊂赵崇莲强调认知态度㊁相应的社会羞耻感㊁对从业人员的信任程度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认知态度的影响最大[14]55㊂张远平认为除了人口学因素,个体的社会适应状况和精神服务信念对其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10]10㊂四㊁我国不同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实证研究1.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㊂近年来,由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遍重视,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比较丰富,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也逐渐受到关注㊂刘传新等[15]㊁程科和王洪[16]㊁闫明和刘取芝[17]分别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进行了调查,黄希庭等[18]调查了35所高校5058名大学生㊂这些研究揭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发展特点,分析了大学生偏好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和形式㊁服务的方式和途径等方面的需求㊂另外,有研究调查了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认为中小学生需要中等强度的各种辅导,普通学校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高于重点学校,男女学生在辅导需要上没有差异[19]㊂还有研究发现研究生存在较大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20]㊂523第3期方芳: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现状和展望2.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随着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逐渐受到重视,全国各地不同社区展开了大量的研究[2126]㊂这些研究显示不同社会人口学条件下的社区居民其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程度㊁需求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都存在显著差异㊂3.其他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受到较多关注的还有以下职业类型和一些特殊人群㊂(1)警察㊂一些研究发现警察群体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服务需求[27]㊂监狱警察心理服务需求的内容主要是职业发展㊁家庭子女教育及婚姻家庭关系㊁人际关系等,需求的服务方式依次是个别面谈㊁电话或网络[28]㊂(2)教师㊂通过对某中学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服务主题依次是职业倦怠㊁心理压力㊁焦虑㊁抑郁等情绪问题;需求的服务形式依次是非正式的交流㊁团体辅导㊁草根聚会㊁个体心理咨询㊁讲座㊂赵文等对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辅导员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29]㊂(3)军人㊂张景兰等研究发现大部分官兵对心理健康服务持接纳和重视的态度;官兵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排在前几位的依次为人际交往与沟通㊁压力调试㊁自我成长等;官兵最希望得到的心理健康服务方式主要有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其次是网络心理咨询㊁团体心理辅导㊁热线电话等[30]㊂(4)在职职工㊂刘艳等发现半数以上职工需要心理健康服务[31]㊂汪斯思调查得出在职职工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较高,需求最高的服务内容依次是个人发展㊁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需求的服务场所排名前三的是心理咨询机构㊁单位心理服务中心和学校心理服务中心;需求的服务方式排名前三的是心理健康科普宣传㊁阅读心理方面的书籍和心理知识讲座[6]66㊂(5)农民工㊂李琼等研究表明农民工总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不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略强于第一代农民工;医院是农民工首选的服务机构;关于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第一代农民工最需要子女教育和成长方面的服务,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的是解决家庭压力[32]㊂还有学者专门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33]㊂(6)残疾人㊂东方蔚龙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经济收入和身体状况对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有重要影响[12]69㊂李祚山等认为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程度较高;残疾人需求的服务内容前三位是家庭婚姻问题辅导㊁心理保健知识㊁子女教育问题辅导;需求的服务形式排在前面的是求助心理热线㊁专业心理咨询㊁网络心理服务和社区组织集体活动;需求的服务机构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专业心理咨询机构[34]㊂五、研究展望1.扩大研究范围和研究规模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还比较零散㊂绝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局部地区或局部特定人群的,尤其是国家层面的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还比较少,某些地区和人群还没有被研究者关注;已有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也仅限于对个别群体㊁个别问题的一般性探讨,难以提出具有价值的指导意见㊂因此,要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和特点,必须扩大研究范围和研究规模,在更广泛的大样本调查中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和数据㊂同时,进一步区分和细化调查的目标群体,各行各业和各个地区都要建立更加细致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评价体系,对各类人群进行区别指导,从而构建起从国家宏观层面到各级基层部门的满足全民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㊂2.深化研究内容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界定和构成分类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㊂已有研究大多是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描述,少有研究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内容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研究深度㊂为了更好地揭示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内涵特点和影响机制,应积极开展理论研究㊂首先,要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内涵和结构,采用因素分析等科学方法把握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构成要素,形成可作比较的分类标准和完善的理论体系㊂其次,要探讨各种可能影响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变量因素,搞清各个变量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明确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发生改变的条件,可以针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与心理健康㊁幸福感等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以期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增加人的幸福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㊂再次,相关研究还可以对中国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文化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在干预研究方面探索出符合中国人文化特征的干预623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措施和对策建议㊂最后,在进行本土研究的同时,开展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理论体系㊂3.丰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信度和效度目前的研究多以问卷调查和现状描述为主,缺乏比较深入的质性研究和个案研究㊂从研究工具来看,多数调查采用自编问卷进行,但这些问卷量表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标准化,少有研究按照测量学的标准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㊂未来研究可广泛采用文献法㊁访谈法㊁个案研究法等,在编制问卷量表进行研究时,要注重研究工具的标准化和科学性,并及时修订和完善研究工具㊂现有研究多是横断面的调查研究,为了把握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性,可以采用纵向的追踪研究和横向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㊂此外,采用认知神经科学的一系列方法可以进一步揭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脑部运作机制㊂应用研究方面,为了提高研究的效用价值,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网络在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评价体系和干预系统,同时利用大数据跟踪和预测人们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心理健康服务㊂参考文献:[1]黄希庭,郑涌,毕重增,等.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2007(1):25. [2]徐大真.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4852.[3]徐大真,徐光兴.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7(4):59.[4]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5]肖水源,刘飞跃.精神卫生服务评估的基本框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2):887892.[6]汪斯思.职工心理服务需求的问卷编制及调查分析[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7]江光荣,李凤兰.国民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5):8188.[8]A O U N S,P E N N E B A K E R D,WO O D C.A s s e s s i n gp o p u l a t i o n n e e df o r m e n t a lh e a l t h c a r e:A r e v i e w o fa p p r o a c h e sa n d p r e d i c t o r s[J].M e n t a l H e a l t h S e r v i c e sR e s e a r c h,2004,6(1):3346.[9]李丽娜,吕少博,王晓燕,等.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的编制[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5):3943.[10]张远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评估[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11]李哲浩.学校心理服务需求研究:以Q校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12]东方蔚龙.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13]何姗姗,虞莲萍,陈奇春.上海市机构养老高龄老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个案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1):54825484.[14]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15]刘传新,杨彦春,刘善明.大学生使用心理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8):567570.[16]程科,王洪.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1):1720.[17]闫明,刘取芝.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29(2):8082.[18]黄希庭,郑涌,罗鸣春,等.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与评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19]江光荣,张春燕.中小学生辅导需要调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5):5764.[20]范红霞,张媛.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6(1):7377. [21]刘彩萍,谢斌,韩慧琴,等.上海㊁昆明两城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与服务需求对比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8(3):152155.[22]刘影,张灵聪.中国沿海大中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调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6):8891.[23]张曼华,张婉奇,刘婷,等.北京市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12):7780. [24]张斌,杨凤池.北京城市居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7):848852.[25]林渊,王维英.社区居民心理服务需求现状调查:以太仓市社区居民为例[J].唯实(现代管理),2015(12):1617.[26]麻超,骆丹,周旭峰,等.石河子市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服务需求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26(2):3135.[27]李春波,马宝和,昂秋青,等.上海市某区警察人群心理卫生服务需求的时点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5):350352.[28]宗焱,黄通勇,土晓刚,等.某省中青年监狱警察心理服务需求初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3):266267.[29]赵文,杨惠琴,李菊芬.高校辅导员心理服务需求调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8):255256. [30]张景兰,戴晴晴,李子建,等.作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573575.[31]刘艳,李波,钱小兰.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及服务需求调查[[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6):455458.[32]李琼,尹天子,杨帅,等.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1216,198.[33]宫黎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以安徽省巢湖市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4(20):7277.[34]李祚山,李欣忆,王晶,等.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9297.ʌ责任编辑曹一萍ɔ(下转第337页)723第3期方芳: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现状和展望T h e S t r a t e g y P a t ho fK a f k a sB o d y Na r r a t i o n Z HA N GH o n gx u e (S c h o o l o f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 ,A n h u i P o l y t e c h n i cU n i v e r s i t y,W u h u241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a k i n g t h ed e f o r m e db o d y i n K a f k a sa r t w o r l da st h e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i ts u r v e yst h e p r e d i c a m e n to f m o d e r n p e o p l e s e x i s t e n c e c a u s e d b y b o d y a l i e n a t i o n ,l a n g u a gei m b a l a n c e a n d h o m e l a n d l o s s ,p r o b e s i n t o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K a f k a s b o d y s h a pea n d p e r s o n a l i t y i m p l i c a t i o n ,t h u s c o n c l u d e s t h a th i sn a r r a t i v e s t r a t e g y i s t o r e s t o r e t h e t r u e i d e o l o g y b yr e t u r n i n g t ot h e p h y s i c a lb a s i s .I t i sK a f k a s m o s te s s e n t i a l c r e a t i v e p r i n c i p l ea n da e s t h e t i c i d e at o h i g h l i g h t t h e i m p o r t a n c e o f b o d yp r o b l e m s i n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c u l t u r e .T h e n a r r a t i v e s y m b o l s o f l i t e r a r yb o d y i m a g e s n o t o n l y v e r i f y t h e i n h e r e n t l o gi ca n d p o e t i cc o n n o t a t i o n so f t h ew h o l ew o r l d ,b u t a l s o e x p a n d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i n t e n t i o n s a n d c u l t u r a l s y m b o l s o f t h eb o d y.K e y w o r d s :K a f k a ;b o d y n a r r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p a t h ;p e r s o n a l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a e s t h e t i c i n t e n t i o n (上接第327页)T h e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 a n dP r o s pe c t o n M e n t a lH e a l t hS e r v i c eD e m a n d i nC h i n aF A N GF a n g(S c h o o l o f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A n h u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H e f e i 23003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c o n c e p t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s a n dm e t h o d s o fm e n t a l h e a l t h s e r v i c e d e m a n d a r e e x p o u n d e d ,a n d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o fm e n t a l h e a l t hs e r v i c ed e m a n da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r o u ght h e e m p i r i c a l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m e n t a lh e a l t h s e r v i c e d e m a n d o fd i f f e r e n t p o pu l a t i o n si n C h i n a ,t h e s h o r t c o m i n g s a n d l i m i t a t i o n s o f t h e e x i s t i n g r e s e a r c ha r e p o i n t e do u t .I t p u t s f o r w a r d t h e p r o s pe c t of f u t u r er e s e a r c ho n m e n t a lh e a l t hs e r v i c ed e m a n d :e x p a n d i ng r e s e a r c hs c o p ea n ds c a l e ,d e e p e n i n gr e s e a r c hc o n t e n t s ,e n r i c h i n g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a n d i m p r o v i n g r e s e a r c h r e l i a b i l i t y a n dv a l i d i t y.K e y wo r d s :m e n t a l h e a l t hs e r v i c e ;m e n t a l h e a l t hs e r v i c e d e m a n d ;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 ;p r o s p e c t 733第3期 张红雪:论卡夫卡身体叙事的战略路径。
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有效开展(“心理健康”相关文档)共56张
生
▪ 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 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
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 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有时候我感觉我很想放弃这份工作,年复一年教 着同样的课,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评先进评职称 也没什么希望,每天面对考不完的试,改不完的 作业,吵闹的课堂,领导提出的各种要求,我觉 得很烦,很想逃离这些东西。每天都会感到特别 疲惫,学生说我不爱笑,每天面对那么多烦心事, 我怎么笑得出来。妻子也埋怨我老冲着孩子发火, 可我真的是控制不住。”
▪ 2、嫉妒情绪突出 ▪ 同科教师,由于所教班级的成绩排名
先后,较大奖金和职称评定方面的差异, 造成教师心理上不平衡,很容易产生嫉妒 心理。
▪ 3、虚荣心理明显
▪ (一)难释的教育教学重负 在调查中,一些优秀教师,为了维护
朋辈辅导员,即班级“心理委员”。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自己的名声,使自己的学生考出好成绩, 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心理健康教育深受 和西方影响。香港的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明确提出该项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为主。
▪ 这些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单独开课; 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到《社会》课程中,约占该课程 的1/4。台湾也采取同样的办法,要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要么在《公民与道德》、《伦理》等课程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 内容。港台中小学都有专门负责心理辅导工作的部门,并经常开 展心理保健活动,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中国国民身心健康现状报告
中国国民身心健康现状报告中国国民身心健康现状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国民的身心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解中国国民身心健康的现状,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撰写了《中国国民身心健康现状报告》。
本报告旨在提供对中国国民身心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并为社会各界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一、身心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身心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的健全状况。
它不仅是个人幸福和福祉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
身心健康与个人的生活习惯、社会环境、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相关,对于个体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和社会关系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国民身心健康现状1.生活方式不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国民普遍存在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问题。
大部分人存在缺乏锻炼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这导致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发情况。
同时,长时间久坐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对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2.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调查显示,中国国民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突出。
工作压力、学业竞争、家庭关系等因素都对中国国民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
3.缺乏健康知识和意识中国国民在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方面存在较大的缺乏。
很多人对于自己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认知不足,对于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同时,个体的健康管理意识和主动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制定相关政策和健康干预措施针对中国国民身心健康现状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相关政策和健康干预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和方法。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公众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关支持与帮助。
2.改善社会环境政府应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支持,减少个体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加强企业心理健康管理,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心理支持。
同时,建设更多的公共休闲场所,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对人生的幸福和成就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但我国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不同社会人群心理健康调查,包括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作一综述,并对中国人心理问题趋多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1 中国人心理健康的标准王登峰教授〔1〕认为心理健康至少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接受的能力、有理想有追求和保持常新的心态。
黄希庭教授〔2〕认为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体,连续体的一端是最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即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状态,另一端是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即健全人格状态。
根据中国文化特点,他认为可把中国健全人格者的标准归纳为: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
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顺境与逆境,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
2 我国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2 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较为一般。
黄希庭、郑涌〔3〕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国6大区16所高校的528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22 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
上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中,44 1%的有1项超标,最高超标的有9项。
对17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 4%,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 8%〔4〕。
某些特定大学生群体如新生、贫困生、高职学生以及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可以说心理问题已经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犯罪和意外死亡的首要问题。
2 2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对河南省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占77 80%,重度焦虑水平的学生占2 52%〔5〕;对北京市2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显示,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 9%,重度的占0 1%〔6〕。
对559名浙江省湖州市4~6年级小学生调查发现,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达22 9%〔7〕。
某些特定中小学生群体如重点中学学生、农村中小学生、民族中学生、宏志班学生、辍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2 3 幼儿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尽人意。
对深圳市罗湖区3047名4~6岁幼儿调查发现,其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25 9%。
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 8 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 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5%的幼儿偏食,22%的幼儿性情古怪〔9〕。
[!--empirenews.page--] 24 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
1999年4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10〕对辽宁省14个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51 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 32 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 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 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自卑心理严重。
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2005年对28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3%〔11〕。
某些特定教师群体如农村中小学教师、高校女教师、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25 军人、护士、运动员、企业家等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军人总体心理状况良好,但也有值得重视的心理问题,如与人交往时容易自卑、敏感、感到不被理解、感情易受伤害及对他人求全责备等。
调查发现,50%以上的临床护士存在程度不等的头痛、腰痛、精力下降、神经过敏、内心过分担忧、记忆力减退、做事不放心、工作没有耐心等多种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而以记忆力减退、容易遗忘最为突出,占76 8%〔12〕。
对河南省女运动员调查发现,躯体化、病态人格、抑郁、疑心分别为44%,31%,24%,24%,其他几项因子最低检出率也达到18%〔13〕。
对企业家的心理健康抽样检测表明,59 77%的被调查者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6 78%的被调查者有较明显的心理障碍,5 78%患有抑郁症或躁狂症等心理疾病,中青年企业家更为突出〔14〕。
2 6 各种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资料表明,85%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对上海市1447名60~79岁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 64%,其中忧郁症占31 17%,焦虑症34人,占22 08%〔15〕。
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较为良好,但更年期妇女、农村妇女、妊娠期妇女、卖淫妇女等群体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
对聋哑学生的调查表明,81 33%的学生处于一般焦虑水平,2 67%的学生具有明显的焦虑倾向〔16〕。
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多存在着自卑自责、冷漠孤独、对人焦虑、冲动等心理问题〔17〕。
3 不同年代中国人心理健康的变化情况中国人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在不断恶化。
王玉凤等研究发现,1993年北京市儿童问题行为的检出率为10 9%,明显高于1988年的检出率〔18〕。
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发展趋势也有类似情况。
1993年对广州市400余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当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较为良好,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教师仅占10 4%〔19〕。
2000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2000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抽样检测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小学教师高达51 2%〔10〕。
我国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逐渐趋于严重,如1988年对广州市452名老人的调查发现,对离退休后的生活感到幸福的占86 4%,对晚年生活有不良感受者仅占13 6%〔20〕。
2004年有学者用SCL-90对1024名老年人的调查发现,心理健康状况正常者占11 9%,低分临界者占79 6%,有心理疾病者占8 5%〔21〕。
[!--empirenews.page--] 4 中国人精神障碍发生的流行病学分析中国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卫生部提供的资料〔22〕显示,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重性精神病患病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2 7‰,70年代的5 4‰,上升到80年代的11 4‰,轻性精神病患病率达到22 1%。
1993年国内抽样调查显示,发病率达13 47‰,全国约有1800万精神疾病患者。
近年来未进行全国规模的精神障碍调查。
综合多种资料发现,精神障碍发生率比较高的依次是睡眠障碍、神经症、酒精依赖、药物依赖、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自杀等,其中重度障碍以抑郁症最高,轻度障碍以睡眠障碍最高。
我国有42 5%以上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失眠症的发生率高达10%~20%,但仅有1 /3的失眠患者主动去综合医院或睡眠障碍专科就医〔23〕。
在15~59岁的人口中,神经症的发生率大约为2 22%左右〔24〕。
1993年全国人均饮酒量为3 62L纯酒精,酒精依赖发生率为3 183%。
兰州抽查10910人口中查出阿片类物质滥用发生率为3 1%〔25〕。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5%,20世纪90年代初的我国抑郁障碍发病率为1 5%,但有过抑郁体验的人约13%~20%。
1993年国内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为6 55%。
目前精神分裂症[1][2]下一页总人数约为600到900万人〔26〕。
对≥15岁的19223人的调查显示,查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病率为0 83‰,与之前比呈明显上升趋势〔27〕。
2002年我国自杀死亡的人数达28 7万人,年平均自杀死亡率为23/10万,每2min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已位居第5位〔28〕。
目前,从中国精神障碍患者的年龄结构上看,20岁左右的青少年约占75%,近年来独生子女的发病率大幅上升。
从性别上,女性约占65%左右。
从地域分布上,农村患者约占60%左右。
从文化程度上,文化程度越低,发病率越高〔29〕。
5 我国心理健康现状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分析尽管我国目前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已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对国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普遍存在报忧不报喜的现象。
研究者常常出于某种目的,常常不愿意对调查结果中的积极情况进行评价,而对消极情况分析偏多,甚至有夸大心理问题严重性的倾向;(2研究工具本身存在不足。
目前使用较多的研究工具主要有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大学生人格问卷(UPI、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SCL-90。
由于其本身的有效性仍存在较大争议,因而常常出现了结果差异很大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
而且一次调查,一个量表的测评并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3常模的老化与混乱。
心理健康评定需要常模,但我国测量工具的常模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如SCL-90只是在80年代建立了全国青年常模,而研究者却要把现在各个不同年龄群体的数据与之进行对比,必产生说服力不强及标准混乱的问题;(4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对心理健康研究大多采用问卷评定法,很少采用访谈、产品分析、临床评定等方法。
量表评定后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具有客观性、数量化的优点,但也有忽视社会文化因素、不易深入研究心理健康发展机制的缺点,而且一种方法的评定难以相互印证;(5研究范围的广泛性存在不足。
如对取样方便的大学生群体研究较多,对中小学教师、学生群体研究也较多,但对其他社会群体如公务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已有研究结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