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七章7.1.1 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
燃烧与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是:不同点是:
2.燃烧的条件:(1)(2)(3)
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例:H2在Cl2中的燃烧,Mg 在CO2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请写出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
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如果被破坏,使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的方法是: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3)使可燃物的温度
2.灭火器的使用
灭火器类型应用
泡沫灭火器原理:
干粉灭火器
液态CO2灭火器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条件。

2.燃烧现象:不同的物质燃烧现象不同,它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和氧气的。

3.易燃物:指的是易燃气体(如、、、等),液体(如酒精,汽油等液体有机物),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镁粉、硫磺、白磷、钾、钠等)
4.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如KClO3、KMnO4、NH4NO3、KNO3等。

5.易燃、易爆物质的存放、运输、使用都要注意安全。

P129。

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题型五: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1. 题目:请简述燃烧的原理。
答案:燃烧的原理是可燃物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和光。这个反应过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采用实验法,通过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燃烧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②灭火的方法: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是灭火的三个方法,即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以及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是指采用覆盖、封闭等手段,阻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是指通过喷水、使用灭火器等方法,将燃烧物质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其着火点。撤离可燃物是指将可燃物从燃烧区域移除,使燃烧过程无法继续进行。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燃烧和灭火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积极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燃烧和灭火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燃烧和灭火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燃烧和灭火的场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4)游戏设计:设计燃烧和灭火主题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2. 能力层次: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不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缺乏运用燃烧和灭火原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美课件:7.1.1 燃烧和灭火(1)

化学人教版九上精美课件:7.1.1 燃烧和灭火(1)
那么,燃烧是如何发生的呢?
知识梳理
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吗?什么是燃烧?
火柴
石头
木材
泥土
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 做燃烧。
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那么,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呢?
燃烧的条件
知识梳理
实验探究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一: 在500 mL 烧杯中加入3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 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温度达到着火点,又 有氧气,可燃物燃烧
知识梳理
回顾实验,请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 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不同的物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不同,物质燃烧时温度 必须要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问题2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5.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课堂小结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三者缺一不可!
思考: 灭火时这三个条件也是缺一不可吗?为什么?
✓ 利用其中一个原理即可灭火。
知识梳理
下列灭火方法中涉及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第7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共56张PPT)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第7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共56张PPT)

常见易燃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 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随处可见的安全防范标志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1.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①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A) ②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C) ③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A) ④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
出防火道 (B )
5.水是一种常用的灭火剂,为人们扑灭火灾 、挽救生命与财产立下了汗马功劳。那它是否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来灭火呢?请举例加以说 明。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 火点以下。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满足一个条件即可灭火)
灭火事例和方法
灭火事例
熄灭酒精灯 熄灭蜡烛 纸箱着火 燃气着火
森林着火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破坏哪种 燃烧条件
用灯帽盖灭
隔绝空气
嘴吹灭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关闭阀门
清除可燃物
开辟隔离带
清除可燃物
想一想:
家里炒菜时油锅着 火了,你会怎么做?
1、如果我们所在的住房着火, 应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1、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行动,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2、拨打报警电话119 3、火势不大,果断、迅速淋湿全身,身批湿麻袋或湿棉被从 火海中冲出。
13
你知道的燃烧反应有哪些?源自Fe和O2S和O2

【优秀课件】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

【优秀课件】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
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 安全措施如何?
答:① 严禁烟火;②通风良好;③安装除尘设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 厂、矿井、煤气站、加油站 等地方为什么要标有“严禁 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答: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常 混有可燃的气体或粉尘,当它 们接触到明火时,就有发生爆 炸的危险。
新课讲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新课讲授
2.爆炸的条件
①有限空间内急剧的燃烧 ②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或氧气浓度较高。
3.安全常识
(1)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2)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和易爆物时,必 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一些与燃烧和爆炸的图标
新课讲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新课讲授
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进行得很缓慢的氧化反应。
例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败、金属生锈 酒的酿造。
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如:白磷的自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针对训练
1.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 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
这是因为面粉粉尘是易燃物质,与空气充 分接触后,遇到明火燃烧,在短时间内聚 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的空间 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新课讲授
五、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燃烧的一种特殊现象——爆炸 发生爆炸的条件: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 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 膨胀而引起爆炸 。 常见易燃、易爆物:如天燃气、煤气、 氢气、 液化石油气、硫磷。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七章7.1.2 燃烧和灭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七章7.1.2 燃烧和灭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活 动 探 究
泡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注:切勿让侧管对着别人或自己!
泡沫灭 火器
干粉灭 火器
液态二化碳 灭火器
喷射二氧化碳及泡沫, 用来扑灭木材、棉布 引起的失火
压缩二氧化碳吹干粉, 用来扑灭油、气引起 的失火
喷射液态二氧化碳,用 来扑灭书、贵重设备、 精密仪器引起的失火
总 结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灭火的原理: 破坏任意一个燃烧条件,
使燃烧反应停止
它们灭火 的原理是 什么?
盖上锅盖灭火
隔绝空气
草垛远离房屋避火
隔离可燃物
浇水灭火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
实验7-8
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 将另一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适量 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7章第1节
燃烧和灭火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授课:胡老师
学习目标
1、认识灭火的原理 2、提高运用化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温故知新
燃烧一定要三个条件同时成立,缺一不可吗?








燃烧给人类带来灾害 燃烧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随堂练习
重庆是火锅的“故乡”,最近纸火锅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纸火锅的材
D 料是普通的纸,使用时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 ( )
A.纸火锅里的汤使纸与空气隔绝 B.纸火锅被加热时使纸的着火点升高了 C.纸火锅的纸不是可燃物 D.纸火锅里的汤汽化时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与灭火 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与灭火 课件

是因为在热水中没有足量的氧气,
因此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要有充足
的氧气。
回答问题: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 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 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 烧需要什么条件?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 发光、发热 的剧烈的化 学反应。
一、燃烧的条件
用火柴分别点燃木条和玻璃棒
点燃的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 将一张纸和一木条用火柴点燃 ,比较点燃的难易
[实验一]
玻璃棒
点不着
木条
点燃了
总结: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实验二]
熄灭了 总结: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煽风点火
釜底抽薪 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 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 煽风点火 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火上浇油 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 釜底抽薪 移走可燃物不利于燃烧
钻木取火 升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你见过这些图标吗? 在哪里见过?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吸烟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 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楼层发生火灾,如何灭火或逃生?
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 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 出去。
楼层发生火灾,如何灭火或逃生?
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 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楼层发生火灾,如何灭火或逃生?
室外着火,门已发烫,千万不要开门,以 防大火蹿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提出问题]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归纳总结]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讨论交流]怎样才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
[演示实验]将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投影展示]如何灭火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归纳总结]①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使燃烧反应停止。
②灭火的方法:a.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b.隔绝氧气(或空气);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特别提醒]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灭火时一般不能说改变物质的着火点。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总结和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懂得和运用控制变量法。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为什么会着火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那么,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讲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讲义

教师辅导教案
要点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条件的探究:
(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2.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爆炸极限: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纯度(常用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该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将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放开拇指,观察气体燃烧情况。

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仅听到很小的声音,说明该气体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发生了爆炸,此气体不纯)。

3.燃烧与爆炸的关系:
【要点诠释】
1.应一分为二的看待爆炸。

爆炸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如厂房、矿井爆炸;但人们也在利用爆炸来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例如:矿物开采、建筑施工(如拆迁时的定向爆破等)要用到爆破技术。

2.爆炸不都是化学反应,有些爆炸是物理变化,如汽车轮胎爆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利用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利用 知识点总结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实验7-1:在500ml的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块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

②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③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原因是白磷是可燃物;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④通氧气后水中白磷能燃烧,原因是白磷与氧气接触。

2.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3.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不能改变的。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破坏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方法:①隔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CO2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或磷酸铵盐)。

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CO2灭火器在加压时将液态CO2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泡沫和水膜的双重作用,能快速、高效灭火,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三、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①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1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授课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1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授课课件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C.清除可燃物 D.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温度
知3-练
7.(1)常见的灭火器有_干__粉__灭__火__器___、_水__基__型__灭__火__器___
和_二__氧__化__碳__灭__火__器__等;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受热时
9. 【 中 考 ·娄 底】 下列处 理事故的 方法不正 确的是
(A)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C.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气阀并轻轻开窗
通风 D.森林着火——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制造
隔离带
易错点: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路短路和触 电事故,所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A 做法错误。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7.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1 课堂讲解 ➢ 燃烧的条件
➢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课后 作业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火给人的印象是温暖的、 沸腾的,甚至是心酸的、 刻骨铭心的……
燃烧给我光明和温暖 利用燃烧发射火箭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利用燃烧冶炼钢铁
的作用。它的优点主要是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
痕迹,常用于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
器等的失火。
灭火器类型
知3-导
(3)水基型灭火器:利用喷出的泡沫覆盖在可燃物的表 面,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效果。常用 于木材、棉布、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 油等)等的失火。
知3-练
6.【中考·南昌】下列有关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图书失火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章课题一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章课题一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强调燃烧和灭火的安全知识,提醒学生注意防火安全;
3.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概括燃烧和灭火的实际应用;
4.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和学习。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的内容,巩固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2.设计作业题目,包括理论题目和实际应用题目,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组织小组汇报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和成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师评,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他们的学习策略和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合作探究燃烧和灭火的条件和方法;
2.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1.讲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燃烧的过程和特点;
3.讲解灭火的原理,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4.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应用,如厨房烹饪、火灾逃生等;
5.引导学生思考燃烧和灭火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和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七章7.1.1 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七章7.1.1 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
2H2 O2点燃2H2O
共同点
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 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结合生活经验讨论: 1、是不是任何物质都能燃烧? 答:不是 2、酒精、蜡烛、木条等可以燃烧的物质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 答:不是 3、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现象
现象
水中的白磷 铜片上的白磷
通氧气前
通氧气后
不燃烧
能燃烧
能燃烧
铜片上的红磷
不燃烧
分析
燃烧需要与氧 气接触
白磷燃烧所需 要的温度比红 磷低。即着火 点低。
小知识 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情 况下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75 700~750
实验结果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 可燃物;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三者 同时 满足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为什么碳、硫、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因为物质的性质不同,燃烧的情况也会不同。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 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 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 亲爱的同学再见!
人教版《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知识点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知识点笔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课题一、燃烧和灭火人类发现、利用火的意义:黑暗→光明,抵御寒冷和敌害,吃熟食利于人类进化等。

一、燃烧⏹定义:通常条件下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操作】a.如右图(I),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II),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黄色火焰;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热水中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①与②对比,说明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

①与③对比,说明可燃物要与空气(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③与图(II)对比,再次说明可燃物要与空气(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初中化学)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高中化学)火一方面可以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又会带来灾难,无情的火灾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二、灭火●讨论以下灭火的实例: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或放入更多的蔬菜。

(隔绝空气氧气。

)2、堆积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用水降温到纸箱的着火点以下。

)3、油罐着火用水喷湿降温。

(将温度降低到油的着火点以下。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上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只烧杯中;然后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比较三支蜡烛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1、蜡烛慢慢熄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课上边讲边写,注意板书的条理性和层次感,同时留出时间让学生抄写和复习。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课堂互动不足等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提前进行实验演示,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生生互动: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互相交流看法,共同完成任务。
-在全班交流环节,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
2.多媒体课件:包含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实验步骤和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互动白板:用于展示实验过程、记录讨论结果、进行实时反馈等。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实验器材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科学原理,互动白板则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互动方式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搜集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燃烧条件和可能的灭火方法。
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好燃烧?同是木材,着火点不变, 那么原因是什么?
因为薄的、小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所以燃烧的比较旺盛。
3、为什么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 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因为物质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系。
随堂练习
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 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柴点燃,如 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7章第1节
燃烧和灭火
--燃烧的条件
授课:胡老师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 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 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 密切的联系。
温故知新
燃烧事例
镁条在空 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 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 气中燃烧
氢气在空 气中燃烧
燃烧现象
耀眼白光、放热、生 成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放热、生 成无色气体
火星四射、放热、生成 黑色固体
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烧杯壁有水珠
化学方程式 2Mg O2点燃 2MgO
C O2点燃CO2 3Fe 2O2点燃Fe3O4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75 700~750
实验结果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 可燃物;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三者 同时 满足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为什么碳、硫、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因为物质的性质不同,燃烧的情况也会不同。
2H2 O2点燃2H2O
共同点
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 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结合生活经验讨论: 1、是不是任何物质都能燃烧? 答:不是 2、酒精、蜡烛、木条等可以燃烧的物质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 答:不是 3、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探究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7-1】在400 mL的烧杯中注入3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 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并在铜片上一端放一小 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 所示),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吹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解释正确的是( C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酒精挥发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解析: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上分析手帕未着的原因,只能 是手帕的温度未达到棉布的着火点。而B项火焰的温度低于 棉布的着火点,这绝对不可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 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 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 亲爱的同学再见!
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象
现象
水中的白磷 铜片上的白磷
通氧气前
通氧气后
不燃烧
能燃烧
能燃烧
铜片上的红磷
不燃烧
分析
燃烧需要与氧 气接触
白磷燃烧所需 要的温度比红 磷低。即着火 点低。
小知识 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情 况下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