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第一部分微专题强化练习题:17推理与证明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新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图文解析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新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图文解析

新高考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一、选择题1.观察下列各式:2x y ⊗=,224x y ⊗=,339x y ⊗=,4417x y ⊗=,5531x y ⊗=,6654x y ⊗=,7792x y ⊗=,L ,根据以上规律,则1010x y ⊗=( ) A .255B .419C .414D .253 【答案】B【解析】【分析】每个式子的值依次构成一个数列{}n a ,然后归纳出数列的递推关系12n n n a a a n --=++后再计算.【详解】以及数列的应用根据题设条件,设数字2,4,9,17,31,54,92,L 构成一个数列{}n a ,可得数列{}n a 满足12n n n a a a n --=++()*3,n n ≥∈N , 则876854928154a a a =++=++=,9879154929255a a a =++=++=,10981025515410419a a a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推理,解题关键是通过数列的项归纳出递推关系,从而可确定数列的一些项.2.我们在求高次方程或超越方程的近似解时常用二分法求解,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三分法.比如借助天平鉴别假币.有三枚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硬币,其中有一假币(质量较轻),把两枚硬币放在天平的两端,若天平平衡,则剩余一枚为假币,若天平不平衡,较轻的一端放的硬币为假币.现有 27 枚这样的硬币,其中有一枚是假币(质量较轻),如果只有一台天平,则一定能找到这枚假币所需要使用天平的最少次数为( )A .2B .3C .4D .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提示三分法,考虑将硬币分为3组,然后将有问题的一组再分为3组,再将其中有问题的一组分为3,此时每组仅为1枚硬币,即可分析出哪一个是假币.【详解】第一步将27枚硬币分为三组,每组9枚,取两组分别放于天平左右两侧测量,若天平平衡,则假币在第三组中;若天平不平衡,假币在较轻的那一组中;第二步把较轻的9枚金币再分成三组,每组3枚,任取2组,分别放于天平左右两侧测量,若天平平衡,则假币在第三组,若天平不平衡则假币在较轻的一组;第三步再将假币所在的一组分成三组,每组1枚,取其中两组放于天平左右两侧测量若天平平衡,则假币是剩下的一个;若天平不平衡,则较轻的盘中所放的为假币.因此,一定能找到假币最少需使用3次天平.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类比推理思想的应用,难度一般.处理该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题干中的提示信息,由此入手会方便很多.3.下面几种推理中是演绎推理的为( )A .由金、银、铜、铁可导电,猜想:金属都可导电B .猜想数列111122334⋯⋯⨯⨯⨯,,,的通项公式为1()(1)n a n N n n *=∈+ C .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D .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推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球的方程为2222()()()x a y b z c r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概念,得到A 是归纳推理,B 是归纳推理,C 是演绎推理,D 是类比推理,即可求解.【详解】根据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概念,可得:对于A 中, 由金、银、铜、铁可导电,猜想:金属都可导电,属于归纳推理; 对于B 中, 猜想数列111122334⋯⋯⨯⨯⨯,,,的通项公式为1()(1)n a n N n n *=∈+,属于归纳推理,不是演绎推理;对于C 中,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属于演绎推理; 对于D 中, 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推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球的方程为2222()()()x a y b z c r -+-+-=,属于类比推理,综上,可演绎推理的C 项,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概念及判定,其中解答中熟记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概念,以及推理的规则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4.设十人各拿一只水桶,同到水龙头前打水,设水龙头注满第i (i =1,2,…,10)个人的水桶需T i 分钟,假设T i 各不相同,当水龙头只有一个可用时,应如何安排他(她)们的接水次序,使他(她)们的总的花费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和自己接水所花费的时间)最少( ) A .从T i 中最大的开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队B .从T i 中最小的开始,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队C .从靠近T i 平均数的一个开始,依次按取一个小的取一个大的的摆动顺序排队D .任意顺序排队接水的总时间都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表示出拎小桶者先接水时等候的时间,然后加上拎大桶者一共等候者用的时间,用(2m+2T+t )减去二者的和就是节省的时间;由此可推广到一般结论【详解】事实上,只要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就至少有紧挨着的两个人拎着大桶者排在拎小桶者之前,仍设大桶接满水需要T 分钟,小桶接满水需要t 分钟,并设拎大桶者开始接水时已等候了m 分钟,这样拎大桶者接满水一共等候了(m+T )分钟,拎小桶者一共等候了(m+T+t )分钟,两人一共等候了(2m+2T+t )分钟,在其他人位置不变的前提下,让这两个人交还位置,即局部调整这两个人的位置,同样介意计算两个人接满水共等候了 22m t T ++ 2m+2t+T分钟,共节省了T t - T-t分钟,而其他人等候的时间未变,这说明只要存在有紧挨着的两个人是拎大桶者在拎小桶者之前都可以这样调整,从而使得总等候时间减少.这样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整个队伍都是从小打到排列,就打到最优状态,总的排队时间就最短.故选B.【点睛】一般的,对某些设计多个可变对象的数学问题,先对其少数对象进行调整,其他对象暂时保持不变,从而化难为易,取得问题的局部解决.经过若干次这种局部的调整,不断缩小范围,逐步逼近目标,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数学思想就叫做局部调整法.5.已知数列{}n a 满足132n n a -=⨯,*n N ∈,现将该数列按下图规律排成蛇形数阵(第i行有i 个数,*i N ∈),从左至右第i 行第j 个数记为(),i j a (*,i j N ∈且j i ≤),则()21,20a =( )A .20932⨯B .21032⨯C .21132⨯D .21232⨯【答案】C【解析】【分析】 由题可观察得到第i 行有i 个数,当i 为奇数时,该行由右至左i 逐渐增大,()21,20a 表示第21行第20个数,即为第21行倒数第2个数,则先求得前20行的数的个数,再加2即为()21,20a 对应的数列的项,即可求解.【详解】由题可知,第i 行有i 个数,当i 为奇数时,该行由右至左i 逐渐增大,()21,20a 表示第21行第20个数,即为第21行倒数第2个数,则前20行共有()1+2020=2102⨯个数,即第21行倒数第1个数为211a , 所以()21121221,2032a a ==⨯,故选:C【点睛】 本题考查合情推理,考查归纳总结能力,考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6.甲、乙、丙三人参加某公司的面试,最终只有一人能够被该公司录用,得到面试结果以后甲说:丙被录用了;乙说:甲被录用了;丙说:我没被录用.若这三人中仅有一人说法错误,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丙被录用了B .乙被录用了C .甲被录用了D .无法确定谁被录用了【答案】C【解析】【分析】假设若甲被录用了,若乙被录用了,若丙被录用了,再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若甲被录用了,则甲的说法错误,乙,丙的说法正确,满足题意,若乙被录用了,则甲、乙的说法错误,丙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若丙被录用了,则乙、丙的说法错误,甲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综上可得甲被录用了,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属基础题.7.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四位同学被问到谁去过北京时,小赵说:我没去过;小钱说:小李去过;小孙说;小钱去过;小李说:我没去过.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由此可判断一定去过北京的是( )A .小钱B .小李C .小孙D .小赵【答案】A【解析】由题意的,如果小赵去过长城,则小赵说谎,小钱说谎,不满足题意;如果小钱去过长城,则小赵说真话,小钱说谎,小孙、小李说真话,满足题意,故选A.8.数学家托勒密从公元127年到151年在亚历山大城从事天文观测,在编制三角函数表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重要的定理和结论,如图便是托勒密推导倍角公式“2212cos a sin a =-”所用的几何图形,已知点,B C 在以线段AC 为直径的圆上,D 为弧BC 的中点,点E 在线段AC 上且,AE AB =点F 为EC 的中点.设2,AC r =,DAC a ∠=那么下列结论:2,DC rcosa =①22,AB rcos a =②()12,FC r cos a =-③()22DC r r AB =-④.其中正确的是( )A .②③B .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D【解析】【分析】在Rt ADC ∆中,可判断①,Rt ABC ∆中,可判断②,利用ADB ∆与ADE ∆全等及ADC ∆与DFC ∆相似即可判断③④.【详解】在Rt ADC ∆中,2sin ,DC r a =故①不正确; 因为 ,BD DC =所以2,BAC a ∠=在Rt ABC ∆中,2cos2AB r a =,故②正确; 因为AE AB BD DC ==,,易知ADB ∆与ADE ∆全等,故DE BD DC DF EC ==⊥,,所以()1cos22AB FC r r a =-=-, 又CC ACD FC D =,所以()22DC AC FC r r AB =⋅=-,故③④正确, 由2sin 2cos2DC r a AB r a ==,,()22DC r r AB =-,可得()()22sin 22cos2r a r r r a =-,即22sin 1cos2a a =-.故选:D.【点睛】 本题考查推理与证明,考查学生在圆中利用三角形边长证明倍角公式的背景下,判断所需的边长是否正确,是一道中档题.9.现有甲、乙、丙、丁四人参加数学竞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 有人走访了四人,甲说:“乙、丁都未获奖”,乙说:“是甲或丙获奖”,丙说:“是甲获奖”,丁说:“是乙获奖”,四人所说话中只有一位是真话,则获奖的人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分类讨论甲乙丙丁获奖的情况,然后考查说真话的人的个数即可确定获奖的人.【详解】结合题意分类讨论:若甲获奖,则说真话的人为:甲乙丙,说假话的人为:丁,不合题意;若乙获奖,则说真话的人为:丁,说假话的人为:甲乙丙,符合题意;若丙获奖,则说真话的人为:甲乙,说假话的人为:丙丁,不合题意;若丁获奖,则说假话的人为:甲乙丙丁,不合题意;综上可得,获奖人为乙.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学推理的方法,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中等题.10.一名法官在审理一起珍宝盗窃案时,四名嫌疑人甲、乙、丙、丁的供词如下,甲说:“罪犯在乙、丙、丁三人之中”;乙说:“我没有作案,是丙偷的”;丙说:“甲、乙两人中有一人是小偷”;丁说:“乙说的是事实”.经过调查核实,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另外两人说的是假话,且这四人中只有一人是罪犯,由此可判断罪犯是( )A.乙 B.甲 C.丁 D.丙【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四人中有两人说真话,另外两人说了假话,通过这一突破口,进行分析,推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在甲、乙、丙、丁四人的供词中,可以得出乙、丁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因此乙丁两人的供词应该是同真同假(即都是真话或都是假话,不会出现一真一假的情况);假设乙、丁两人所得都是真话,那么甲、丙两人说的是假话,由乙说真话可推出丙是犯罪的结论;由甲说假话,推出乙、丙、丁三人不是犯罪的结论;显然这两人是相互矛盾的;所以乙、丁两人说的是假话,而甲、丙两人说的是真话,由甲、丙的供词可以断定乙是犯罪的,乙、丙、丁中有一人是犯罪的,由丁说假话,丙说真话推出乙是犯罪的,综上可得乙是犯罪的,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推理问题的实际应用,其中解答中结合题意,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进行推理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论证能力.11.某校实行选科走班制度,张毅同学的选择是物理、生物、政治这三科,且物理在A层班级,生物在B层班级.该校周一上午选科走班的课程安排如下表所示,张毅选择三个科目的课各上一节,另外一节上自习,则他不同的选课方法有()A.8种B.10种C.12种D.14种【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进行逻辑推理一一列举即可.【详解】张毅同学不同的选课方法如下:()1物理A层1班,生物B层3班,政治3班;()2物理A层1班,生物B层3班,政治2班;()3物理A层1班,生物B层2班,政治3班;()4物理A层3班,生物B层2班,政治3班;()5物理A层3班,生物B层2班,政治1班;()6物理A层2班,生物B层3班,政治1班;()7物理A层2班,生物B层3班,政治3班;()8物理A层4班,生物B层3班,政治2班;()9物理A层4班,生物B层3班,政治1班;()10物理A 层4班,生物B 层2班,政治1班;共10种.故选:B【点睛】本题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思想;属于中档题.12.新课程改革后,某校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都选了A 、B 、C 三门课中的两门,且任何两位同学选修的课程有且仅有一门相同.其中甲、乙共同选修的课不是B ,乙、丙共同选修的课不是A ,B 和C 两门课程有一个丙没有选,则甲选修的两门课程是( ) A .A 和BB .B 和C C .A 和CD .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丙一定选了A 课程,结合题意进行推理,可得出甲所选修的两门课程,由此可得出结论.【详解】 B 和C 两门课程有一个丙没有选,所以丙肯定选了A ,乙、丙共同选修的课不是A ,则乙选择了B 、C 两门课程,由于甲、乙共同选修的课不是B ,则甲、乙共同选修的是C ,但甲不能选择B 课程. 因此,甲选修是A 、C 两门课程.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合情推理问题,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13.三角形面积为()12S a b c r =++,a ,b ,c 为三角形三边长,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利用类比推理,可以得出四面体的体积为( )A .13V abc =B .13V Sh =C .()13V ab bc ac h =++⋅(h 为四面体的高) D .()123413V s s s s r =+++⋅(其中1s ,2s ,3s ,4s 分别为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r 为四面体内切球的半径,设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为O ,则球心O 到四个面的距离都是r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面与空间的类比推理,由点类比直线,由直线类比平面,由内切圆类比内切球,由平面图形的面积类比立体图形的体积,结合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方法类比四面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即可求解.【详解】设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为O ,则球心O 到四个面的距离都是r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的求解方法:利用分割法,将O 与四个顶点连起来,可得四面体的体积等于以O 为顶点,分别以四个面为底面的4个三棱锥的体积之和, 即()123413V s s s s r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类比推理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类比推理是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类比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通常一般步骤:(1)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取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本题属于基础题.14.下面几种推理中是演绎推理的为( )A .高二年级有12个班,1班51人,2班53人,3班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B .猜想数列111,,122334⋯⋯⨯⨯⨯的通项公式为()1(1)n a n N n n +=∈+ C .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D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定义分别进行判断即可.【详解】对于A ,高二年级有12个班,1班51人,2班53人,3班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是归纳推理;对于B ,归纳出{}n a 的通项公式,是归纳推理;对于C ,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πS r =,则单位圆的面积πS =,演绎推理;对于D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为类比推理.故选C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演绎推理的判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判断一个推理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关键是要明确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定义,属于简单题目.15.已知()()()212f x f x f x +=+, ()11f =(*x N ∈),猜想()f x 的表达式为( )A .()21f x x =+ B .()422x f x =+ C .()11f x x =+ D .()221f x x =+ 【答案】A 【解析】因为()()()212f x f x f x +=+,所以()()11112f x f x =++ ,因此()()()()()11112111221x x f x f x f x =+-=+⇒=+,选A.1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112321n n +++⋅⋅⋅+<-(2n ≥且*n N ∈)时,在证明从n k =到1n k =+时,左边增加的项数是( ) A .2kB .21k -C .12k -D .k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由n k =递推到1n k =+时,由1n k =+时的不等式左边11111111232122121k k k k +=+++⋯++++⋯+-+-与n k =时不等式的左边比较即可求解. 【详解】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112321n n +++⋅⋅⋅+<-的过程中, 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则左边11112321k =+++⋅⋅⋅+-, 那么当1n k =+时,左边11111111232122121k k k k +=+++⋯++++⋯+-+-, ∴由n k =递推到1n k =+时,不等式左边增加了:111122121k k k +++⋯++-, 共()121212k k k +--+=项.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考查观察、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7.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论割圆术中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它体现了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表达式11111+++⋅⋅⋅中“⋅⋅⋅”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它可以通过方程11x x +=求得12x =,类似上述过程,则231111333++++⋅⋅⋅=( ) A .2B .32C .3D .53 【答案】B【解析】【分析】 由232311111131333333⎛⎫⎛⎫⨯+++⋅⋅⋅=++++⋅⋅⋅⎪ ⎪⎝⎭⎝⎭,类比已知中的求法,可构造方程求得结果.【详解】 232311111131333333⎛⎫⎛⎫⨯+++⋅⋅⋅=++++⋅⋅⋅ ⎪ ⎪⎝⎭⎝⎭Q ∴可设23111333x =+++⋅⋅⋅,则31x x =+,解得:12x = 23111131133322++++⋅⋅⋅=+=∴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类比推理的应用问题,关键是能够明确已知中的代换关系,将所求式子整理变形为可以整体换元的方式.18.0=,则0x y ==,假设为( ) A .,x y 都不为0B .,x y 不都为0C .,x y 都不为0,且x y ≠D .,x y 至少有一个为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反证法,假设要否定结论,根据且的否定为或,判断结果.【详解】 0x y ==的否定为00x y ≠≠或,即x ,y 不都为0,选B.【点睛】本题考查反证法以及命题的否定,考查基本应用能力.属基本题.1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2n n ++++…111()24n N n n +≥∈+”时,由n k =到1n k =+时,不等试左边应添加的项是( )A .12(1)k + B .112122k k +++ C .11121221k k k +-+++ D .1111212212k k k k +--++++ 【答案】C【解析】【分析】分别代入,1n k n k ==+,两式作差可得左边应添加项。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专题17 推理与证明课件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专题17 推理与证明课件
走向高考 ·数学
高考二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第一部分 一 考点强化练 17 推理与证明
1 考向分析
3 强化训练
2 考题引路
4 易错防范
考向分析
• 推理与证明在选择、填空、解答题中都有体现,但很少单独 命题,若单独命题,一般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归纳与类比.
• 通常是以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为 载体,考查对推理与证明的掌握情况,把推理思路的探求、 推理过程的严谨,推理方法的合理作为考查重点.
质,类比推理过程、类比解法下结论.
(理)(2015·山东理,11)观察下列各式: C01=40; C03+C13=41; C05+C15+C25=42; C07+C17+C27+C37=43; …… 照此规律,当 n∈N*时, C02n-1+C12n-1+C22n-1+…+Cn2- n-11=________.
• [立意与点拨] 考查归纳推理;解答本题应注意观察第n个 等式左边的项数,上、下标与n的关系及等式右边指数与n 的关系.
A.
a3+b3+c3 3
C.
a2+b2+c2 3
3 B.
a3+b3+c3 3
D.
a2+b2+c2 2
• [易错分析] 考查类比推理,解答本题常见错误是仅从形式 上类比,将平方改为立方,将2改为3致误.
[解答] 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斜边的中点,所以 半径等于斜边长度一半;四面体 S-ABC 中,若 SA,SB,SC 两两垂直,其实是长方体的一部分,而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中 点为长方体外接球的球心,所以类比到这里,外接球半径是长 方• 体[问警体题示对情] 角景类线中比长分推的析理一找既半出要,是考即否虑为R形=形式式a,类2+更比2b要2,+注否c2重则,本要故质抓选,住D要.问从题实的际本

高考数学推理与证明

高考数学推理与证明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归纳和类比都是合情推理,前者是由特殊到一般,部分到整体的推理,后者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但二者都能由已知推测未知,都能用于猜想,推理的结论不一定为真,有待进一步证明.(2)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不同,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数学中证明的基本推理形式.也是公理化体系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另一方面,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又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论证前者的可靠性.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数学证明的两类基本证明方法.直接证明的两类基本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的证明方法;分析法是由结论追溯到条件的证明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间接证法的一种方法是反证法,反证法是从结论反面成立出发,推出矛盾的证明方法.思考反证法通常适用于哪些问题?答案反证法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不等式和立体几何的证明中经常用到,它所反映出的“正难则反”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更为重要.反证法主要证明:否定性、唯一性命题;至多、至少型问题;几何问题.3.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主要用于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证明时,它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它的第一步(归纳奠基)n=n0时结论成立.第二步(归纳递推)假设n=k时,结论成立,推得n=k+1时结论也成立.数学归纳法原理建立在归纳公理的基础上,它可用有限的步骤(两步)证明出无限的命题成立.思考何为探索性命题?其解题思路是什么?答案探索性命题是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类问题未给出问题结论,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猜想、证明一般结论的问题称为探求规律性问题,它的解题思想是:从给出的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归纳、猜想的结论进行证明.题型一合情推理及应用例1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等于()A.28B.76C.123D.199答案 C解析记a n+b n=f(n),则f(3)=f(1)+f(2)=1+3=4;f(4)=f(2)+f(3)=3+4=7;f(5)=f(3)+f(4)=11.通过观察不难发现f(n)=f(n-1)+f(n-2)(n∈N*,n≥3),则f(6)=f(4)+f(5)=18;f(7)=f(5)+f(6)=29;f(8)=f(6)+f(7)=47;f(9)=f(7)+f(8)=76;f(10)=f(8)+f(9)=123.所以a10+b10=123.反思与感悟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常用的合情推理,两种推理的结论“合情”但不一定“合理”,其正确性都有待严格证明.尽管如此,合情推理在探索新知识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用合情推理时,要认识到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证明是相互联系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先从观察入手,发现问题的特点,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然后用归纳、类比的方法进行探索、猜想,最后用逻辑推理方法进行验证.跟踪训练1自然数按下表的规律排列则上起第2 014行,左起第2 015列的数为()A.2 0142B.2 0152C.2 013×2 014D.2 014×2 015答案 D解析 经观察可得这个自然数表的排列特点:①第一列的每个数都是完全平方数,并且恰好等于它所在行数的平方,即第n 行的第1个数为n 2;②第一行第n 个数为(n -1)2+1;③第n 行从第1个数至第n 个数依次递减1; ④第n 列从第1个数至第n 个数依次递增1.故上起第2 014行,左起第2 015列的数,应是第2 015列的第2 014个数,即为[(2 015-1)2+1]+2 013=2 014×2 015. 题型二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例2 已知a >b >0,求证(a -b )28a <a +b 2-ab <(a -b )28b .证明 欲证(a -b )28a <a +b 2-ab <(a -b )28b ,只需证(a -b )28a <(a -b )22<(a -b )28b ,∵a >b >0,∴只需证a -b 22a <a -b 2<a -b22b ,即a +b 2a <1<a +b2b, 欲证a +b 2a <1,只需证a +b <2a ,即b <a ,该式显然成立.欲证1<a +b2b,只需证2b <a +b ,即b <a ,该式显然成立. ∴a +b 2a <1<a +b2b成立. ∴(a -b )28a <a +b 2-ab <(a -b )28b成立.反思与感悟 直接证明方法可具体分为比较法、代换法、放缩法、判别式法、构造函数法等,应用综合法证明问题时,必须首先想到从哪里开始起步,分析法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种困难,在实际证明问题时,应当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 跟踪训练2 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首项a 1>0,公差d >0. (1)若a 1=1,d =2,且1a 21,1a 24,1a 2m 成等比数列,求正整数m 的值;(2)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 ,1a 2n ,1a 2n +1,1a 2n +2都不成等差数列.(1)解 ∵{a n }是等差数列,a 1=1,d =2, ∴a 4=7,a m =2m -1.∵1a 21,1a 24,1a 2m 成等比数列, ∴1492=1(2m -1)2, 即2m -1=49.∴m =25.(2)证明 假设存在n ∈N *,使1a 2n ,1a 2n +1,1a 2n +2成等差数列,即2a 2n +1=1a 2n +1a 2n +2, ∴2a 2n +1=1(a n +1-d )2+1(a n +1+d )2=2a 2n +1+2d2(a 2n +1-d 2)2, 化简得d 2=3a 2n +1.(*)又∵a 1>0,d >0,∴a n +1=a 1+nd >d ,∴3a 2n +1>3d 2>d 2,与(*)式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故命题得证. 题型三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例3 已知a i >0(i =1,2,…,n ),考察: ①a 1·1a 1≥1;②(a 1+a 2)⎝⎛⎭⎫1a 1+1a 2≥4;③(a 1+a 2+a 3)⎝⎛⎭⎫1a 1+1a 2+1a 3≥9.归纳出对a 1,a 2,…,a n 都成立的类似不等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解 结论:(a 1+a 2+…+a n )·⎝⎛⎭⎫1a 1+1a2+…+1a n≥n 2(n ∈N *). 证明:①当n =1时,显然成立. ②假设当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a 1+a 2+…+a k )·⎝⎛⎭⎫1a 1+1a2+…+1a k≥k 2. 当n =k +1时,(a 1+a 2+…+a k +a k +1)·⎝⎛⎭⎫1a 1+1a 2+…+1a k+1ak +1=(a 1+a 2+…+a k )⎝⎛⎭⎫1a 1+1a 2+…+1a k +a k +1·⎝⎛⎭⎫1a 1+1a 2+…+1a k +1a k +1(a 1+a 2+…+a k )+1 ≥k 2+⎝ ⎛⎭⎪⎫a k +1a 1+a 1a k +1+⎝ ⎛⎭⎪⎫a k +1a 2+a 2a k +1+…+⎝ ⎛⎭⎪⎫a k +1a k +a k a k +1+1 ≥k 2+2k +1=(k +1)2.由①②可知,不等式对任意正整数n 都成立.反思与感悟 数学归纳法是推理逻辑,它的第一步称为奠基步骤,是论证的基础保证,即通过验证落实传递的起点,这个基础必须真实可靠;它的第二步称为递推步骤,是命题具有后继传递性的保证,两步合在一起为完全归纳步骤,这两步缺一不可,第二步中证明“当n =k +1时结论正确”的过程中,必须用“归纳假设”,否则就是错误的. 跟踪训练3 数列{a n }满足S n =2n -a n (n ∈N *). (1)计算a 1,a 2,a 3,a 4,并由此猜想通项公式a n ; (2)证明(1)中的猜想.(1)解 当n =1时,a 1=S 1=2-a 1,∴a 1=1; 当n =2时,a 1+a 2=S 2=2×2-a 2,∴a 2=32;当n =3时,a 1+a 2+a 3=S 3=2×3-a 3,∴a 3=74;当n =4时,a 1+a 2+a 3+a 4=S 4=2×4-a 4, ∴a 4=158.由此猜想a n =2n -12n 1(n ∈N *).(2)证明 ①当n =1时,a 1=1,结论成立. ②假设n =k (k ≥1且k ∈N *)时,结论成立, 即a k =2k -12k -1,那么n =k +1时,a k +1=S k +1-S k =2(k +1)-a k +1-2k +a k =2+a k -a k +1, ∴2a k +1=2+a k .∴a k +1=2+a k 2=2+2k -12k -12=2k +1-12k .所以当n =k +1时,结论成立. 由①②知猜想a n =2n -12n -1(n ∈N *)成立.应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因对结论否定不正确致误例4 已知x ,y ∈R ,且x 2+y 2=0,求证x ,y 全为0. 错解 假设结论不成立,则x ,y 全不为0,即x ≠0且y ≠0,∴x 2+y 2>0,与x 2+y 2=0矛盾,故x ,y 全为0.错因分析 x ,y 全为0的否定应为x ,y 不全为0,即至少有一个不是0,得x 2+y 2>0与已知矛盾.正解 假设x ,y 不全为0,则有以下三种可能: ①x =0,y ≠0,得x 2+y 2>0,与x 2+y 2=0矛盾; ②x ≠0,y =0,得x 2+y 2>0, 与x 2+y 2=0矛盾; ③x ≠0,y ≠0,得x 2+y 2>0,与x 2+y 2=0矛盾. ∴假设是错误的, ∴x ,y 全为0.防范措施 应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首先要否定结论,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当结论的反面呈现多样性时,需罗列出各种可能情形,否定一定要彻底.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把a (b +c )与log a (x +y )类比,则log a (x +y )=log a x +log a yB.把a (b +c )与sin(x +y )类比,则sin(x +y )=sin x +sin yC.把(ab )n 与(x +y )n 类比,则(x +y )n =x n +y nD.把(a +b )+c 与(xy )z 类比,则(xy )z =x (yz ) 答案 D2.在△ABC 中,若sin A sin C >cos A cos C ,则△ABC 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答案 D解析 由sin A sin C >cos A cos C ,得cos(A +C )<0,即cos B >0, 所以B 为锐角,但并不能确定角A 和C 的情况,故选D.3.猜想数列12×4,14×6,16×8,18×10,…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a n =12n (2n +2)(n ∈N *)解析 分析式子12×4,14×6,16×8,18×10,…的规律,可得分子均为1,分母为连续相邻的两个偶数的乘积.4.如图是由花盆摆成的图案,根据图中花盆摆放的规律,第n 个图形中的花盆数a n =__________.答案 3n 2-3n +1解析 观察知每一个图案中间一行的花盆数为1,3,5,…,其中第n 个图案中间一行的花盆数为2n -1,往上一侧花盆数依次是2n -2,2n -3,…,它们的和为n (2n -1+n )2=n (3n -1)2,往下一侧(含中间一行)花盆数为n (3n -1)2,所以a n =2·n (3n -1)2-(2n -1)=3n 2-3n +1.5.函数列{f n (x )}满足f 1(x )=x1+x 2(x >0),f n +1(x )=f 1(f n (x )). (1)求f 2(x ),f 3(x );(2)猜想f n (x )的表达式,并证明. 解 (1)f 1(x )=x1+x 2(x >0), f 2(x )=x 1+x 21+x 21+x 2=x1+2x 2, f 3(x )=x 1+2x 21+x 21+2x 2=x 1+2x 2+x 2=x1+3x 2. (2)猜想f n (x )=x 1+nx 2(n ∈N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 =1时,命题显然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N *)时,f k (x )=x1+kx 2, 那么f k +1(x )=x 1+kx 21+x 21+kx 2=x 1+kx 2+x 2=x1+(k +1)x 2.这就是说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f n (x )=x 1+nx2对所有n ∈N *均成立.故f n (x )=x 1+nx2(n ∈N *).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转化与化归,转化与化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在本章中,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体现的是一般与特殊的转化,数学归纳法体现的是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的转化,反证法体现的是对立与统一的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即由特殊情况入手,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归纳、猜想的结论进行证明.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经常要用到归纳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求规律的思想.一、选择题1.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15,21,28,…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因为这些数(除1外)对应的点可以排成一个正三角形,如图所示,则第n 个三角形数为( )A.nB.n (n +1)2C.n 2-1D.n (n -1)2答案 B解析 观察图形可知,这些三角形数的特点是第n 个三角形数是在前一个三角形数的基础上加上n ,于是第n 个三角形数为1+2+…+n =n (n +1)2.2.有这样一段演绎推理“有些有理数是真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真分数”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是因为( )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答案 C解析 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性原理,小前提是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是得出的判断.本题中并非所有的有理数都是真分数,所以推理形式错误.3.如图,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左焦点为F (c,0),当AB →⊥FB →时,由b 2=ac 得其离心率为5-12,此类椭圆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在“黄金双曲线”x 2a 21-y 2b 21=1中,由b 21=a 1c 1(c 1为黄金双曲线的半焦距)可推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5+12 B.3+12 C.5+13D.7-12答案 A 解析 b 21=a 1c 1,c 21-a 21=b 21=a 1c 1,∴c 21a 21-1=c 1a 1,∴e 2-e -1=0,∴e =5+12(∵e >1).故选A.4.设函数f (x )=2x +1x -1(x <0),则f (x )( )A.有最大值B.有最小值C.为增函数D.为减函数答案 A解析 ∵x <0,∴-x >0,则 (-2x )+⎝⎛⎭⎫-1x ≥2(-2x )⎝⎛⎭⎫-1x =22, ∴-⎣⎡⎦⎤(-2x )+⎝⎛⎭⎫-1x ≤-2 2. ∴f (x )=-⎣⎡⎦⎤(-2x )+⎝⎛⎭⎫-1x -1≤-22-1. 当且仅当-2x =-1x ,即x =-22时取最大值.故选A.5.设集合S ={A 0,A 1,A 2,A 3},在S 上定义运算为:A i A j =A k ,其中k 为i +j 被4除的余数,i ,j =0,1,2,3.则满足关系式(x x A 2=A 0的x (x ∈S )的个数为( )A.1B.2C.3D.4 答案 B解析 当x =A 0时,(x xA 2=A 2≠A 0,当x =A 1时,(x xA 2=A 2A 2=A 0,成立;当x =A 2时,(x xA 2=A 0A 2=A 2≠A 0;当x =A 3时,(x xA 2=A 2A 2=A 0,成立.故选B.6.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OP →=OA →+λ⎝ ⎛⎭⎪⎫AB →|AB →|+AC →|AC →|,λ∈[0,+∞),则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答案 B解析 如图,AB →|AB →|为AB →上的单位向量,AC →|AC →|为AC →上的单位向量,则AB →|AB →|+AC→|AC →|的方向为∠BAC的角平分线AD 的方向.又λ∈[0,+∞),∴λ⎝ ⎛⎭⎪⎫AB →|AB →|+AC →|AC →|的方向与AB →|AB →|+AC →|AC →|的方向相同.而OP →=OA →+λ⎝ ⎛⎭⎪⎫AB →|AB →|+AC →|AC →|,∴点P 在AD 上移动,∴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内心. 二、填空题7.已知p =a +1a -2(a >2),q =2-a 2+4a -2(a >2),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答案 p >q解析 p =a -2+1a -2+2≥2(a -2)·1a -2+2=4,-a 2+4a -2=2-(a -2)2<2,∴q <22=4≤p .8.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及平面β外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论断: ①m ⊥n ;②α⊥β;③n ⊥β;④m ⊥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__________. 答案 ②③④⇒①(或①③④⇒②)9.若二次函数f (x )=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点c ,使f (c )>0,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3,32 解析 方法一(补集法):令⎩⎪⎨⎪⎧f (-1)≤0,f (1)≤0即⎩⎪⎨⎪⎧ -2p 2+p +1≤0,-2p 2-3p +9≤0即⎩⎨⎧ p ≤-12或p ≥1,p ≤-3或p ≥32.∴p ≤-3或p ≥32,符合题意的解是-3<p <32. 方法二(直接法):依题意,有f (-1)>0或f (1)>0,即2p 2-p -1<0或2p 2+3p -9<0,∴-12<p <1或-3<p <32,∴-3<p <32. 10.设函数y =f (x )在(0,+∞)内有定义,对于给定的正数K ,定义函数f K (x )=⎩⎪⎨⎪⎧f (x ),f (x )≤K ,K ,f (x )>K ,若函数f (x )=ln x +1e x,且恒有f K (x )=f (x ),则K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e解析 由于f (x )=ln x +1e x ,所以f ′(x )=1x -ln x -1e x ,令g (x )=1x-ln x -1,则g ′(x )=-x -2-1x<0,所以g (x )在(0,+∞)上单调递减,而g (1)=0,所以当x ∈(0,1)时,g (x )>0,此时,f ′(x )>0,当x ∈(1,+∞)时,g (x )<0,此时f ′(x )<0,所以f (x )在(0,1)上单调递增,f (x )在(1,+∞)上单调递减,故f (x )max =f (1)=1e ,又函数f (x )=ln x +1e x,且恒有f K (x )=f (x ),结合新定义可知,K 的最小值为1e. 三、解答题11.如图所示,设在四面体P ABC 中,∠ABC =90°,P A =PB =PC ,D 是AC 的中点,求证:PD ⊥平面ABC .证明 要证明PD ⊥平面ABC ,只需证明PD 与平面ABC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即可,由于已知△ACP 为等腰三角形,AP =PC ,D 为AC 的中点,故PD ⊥AC ,从而有△P AD 为直角三角形,且AD =BD ,PD =PD ,AP =PB ,于是△APD ≌△BPD .因此∠PDA =∠PDB =90°,∴PD ⊥BD .又知AC 交BD 于D ,可知PD ⊥平面ABC .12.求证:不论x ,y 取何非零实数,等式1x +1y =1x +y总不成立.证明 假设存在非零实数x ,y 使得等式1x +1y =1x +y成立. 于是有y (x +y )+x (x +y )=xy ,即x 2+y 2+xy =0,即⎝⎛⎭⎫x +y 22+34y 2=0. 由y ≠0,得34y 2>0. 又⎝⎛⎭⎫x +y 22≥0, 所以⎝⎛⎭⎫x +y 22+34y 2>0. 与x 2+y 2+xy =0矛盾,故原命题成立.13.在数列{a n },{b n }中,a 1=2,b 1=4,且a n ,b n ,a n +1成等差数列,b n ,a n +1,b n +1成等比数列(n ∈N *).(1)求a 2,a 3,a 4及b 2,b 3,b 4,由此猜测{a n },{b n }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证1a 1+b 1+1a 2+b 2+…+1a n +b n <512. (1)解 由条件得2b n =a n +a n +1,a 2n +1=b n b n +1,a 1=2,b 1=4.由此可得a 2=6,b 2=9,a 3=12,b 3=16,a 4=20,b 4=25.猜测a n =n (n +1),b n =(n +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由上可得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结论成立,即a k =k (k +1),b k =(k +1)2,那么,当n =k +1时,a k +1=2b k -a k =2(k +1)2-k (k +1)=(k +1)(k +2),b k +1=a 2k +1b k=(k +2)2. ∴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可知a n =n (n +1),b n =(n +1)2对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2)证明 当n =1时,1a 1+b 1=16<512. n ≥2时,由(1)知a n +b n =(n +1)(2n +1)>2(n +1)n .∴1a n +b n <12⎝⎛⎭⎫1n -1n +1, ∴1a 1+b 1+1a 2+b 2+…+1a n +b n<16+12⎝⎛⎭⎫12-13+13-14+…+1n -1n +1 =16+12⎝⎛⎭⎫12-1n +1<16+14=512.综上,对n ∈N *,1a 1+b 1+1a 2+b 2+…+1a n +b n <512成立.。

专题17 推理与证明-决胜一轮高考数学(理)专题卷 Word版含解析

专题17 推理与证明-决胜一轮高考数学(理)专题卷 Word版含解析

跟踪知识梳理考纲解读: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考点梳理:1.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统称为合情推理.当前提为真时,结论可能为真的推理叫合情推理.数学中常见的合情推理有: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1)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的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2)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2.演绎推理(1)定义: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的正确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2)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三段论”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性的原理;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核心能力必练一、选择题1.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来自四个国家的五位代表被安排坐在一张圆桌,为了使他们能够自由交谈,事先了解到的情况如下:甲是中国人,还会说英语;乙是法国人,还会说日语;丙是英国人,还会说法语;丁是日本人,还会说汉语;戊是法国人,还会说德语.则这五位代表的座位顺序应为()A.甲丙丁戊乙B.甲丁丙乙戊C.甲乙丙丁戊D.甲丙戊乙丁【答案】D2.类比平面内正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内角相等”的性质,可推出正四面体的下列哪些性质?你认为比较恰当的是()①各棱长相等,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②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相邻两个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③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A.①③B.②③ C. ①②D.①②③【答案】D【解析】各侧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三个结论都正确,故选D.3.甲、乙、丙三名同学中只有一人考了满分,当他们被问到谁考了满分,回答如下:甲说:是我考满分;乙说:丙不是满分;丙说:乙说的是真话.事实证明:在这三名同学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那么满分的同学是()A.甲B.乙C.丙D.不确定【答案】B【解析】如果甲说的是真话,则乙丙都是真话,与在这三名同学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相矛盾,如果甲说的是假话,那么乙丙说的是真话,乙是满分.故选B.4.有一段“三段论”推理是这样的:对于可导函数,若,则是函数的极值点,因为在处的导数值为0,所以是的极值点,以上推理是()A.大前提错误B.小前提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D.结论正确【答案】A【解析】大前提是“对于可导函数,若,则是函数的极值点”,不是真命题,因为对于可导函数,如果,且满足当时和当时的导函数值异号,那么是函数的极值点,所以大前提错误.故选A.5.中国有个名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中的“筹”原意是指《孙子算经》中记载的算筹,古代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算筹是将几寸长的小竹棍摆在平面上进行运算,算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形式,如图,表示一个多位数时,像阿拉伯计数一样,把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列,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用横式表示,以此类推.例如6613用算筹表示就是,则9117用算筹可表示为()A.B.C.D.【答案】A6.《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与高,计算其体积的近似公式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近似取为 3.那么近似公式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近似取为()A. B. C. D.【答案】B【解析】设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高为,则,∴7.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A.289B.1024C.1225D.1378【答案】C8.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内切圆的半径为,则三角形的面积为;四面体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内切球的半径为.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可得四面体的体积为()A. B.C. D.【答案】B【解析】设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为,则球心到四个面的距离都是,所以四面体的体积等于以为顶点,分别以四个面为底面的个三棱锥体积的和.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可得四面体的体积为.故选B.9.一位同学画出如下若干个圈:○●○○●○○○●○○○○●○○○○○●……如果依此规律继续画下去,得到一系列的圈,那么在前120个圈中的●的个数是()A.12 B.13 C.14 D.15【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为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当时,;当时,.前120个圈中的●有个,故选D.10.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a,b,c,d对应密文a+2b,2b+c,2c+3d,4d,例如,明文1,2,3,4对应密文5,7,18,16.则当接收方收到密文14,9,23,28时,解密得到的明文为()A.6,4, 1,7 B.7,6,1,4 C.4,6,1,7 D.1,6,4,7【答案】A【解析】依题意,得解得∴明文为6,4,1,7.11.将1、、、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排列,若规定表示第排从左往右第个数,则表示的数是()A.1 B.C.D.【答案】B12.观察下列各式:,则()A.28 B.76 C.123 D.199【答案】C【解析】观察可得各式的值构成数列1,3,4,7,11,…,其规律为从第三项起,每项等于其前相邻两项的和,所求值为数列中的第十项.继续写出此数列为1,3,4,7,11,18,29,47,76,123,…,第十项为123,即.13.设函数,观察:,,,,,由归纳推理可得当。

高考数学 考点17 推理与证明 试题

高考数学 考点17  推理与证明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考点17推理与证明1.〔2021·高考文科·T10〕观察2'()2xx =,4'3()4x x =,'(cos )sin x x =-,由归纳推理可得:假设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记()g x 为()f x 的导函数,那么()g x -=〔〕 〔A 〕()f x (B)()f x -(C)()g x (D)()g x -此题考察归纳推理的有关知识,考察了考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思路点拨】观察所给的结论,通过归纳类比联想,得出结论.【标准解答】选D .通过观察所给的结论可知,假设()f x 是偶函数,那么导函数()g x 是奇函数,应选D . 2.〔2021·高考理科·T12〕观察以下等式:332123,+=33321236,++=33332123410+++=,……,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____________.此题考察归纳推理,属送分题.【思路点拨】找出等式两边底数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标准解答】由所给等式可得:等式两边的幂式指数规律明显,底数关系如下: 123,1236,123410,+=++=+++=即左边底数的和等于右边的底数。

故第五个等式为:33333322123456(123456)21.+++++=+++++=【答案】333333212345621.+++++=3.〔2021·高考文科·T16〕观察以下等式:①cos2a=22cos a -1;②cos4a=84cos a -82cos a +1;③cos6a=326cos a -484cos a +182cos a -1;④cos8a=1288cosa -2566cos a +1604cos a -322cos a +1; ⑤cos10a=m 10cos a -12808cos a +11206cos a +n 4cos a +p 2cos a -1. 可以推测,m –n+p=.此题主要考察利用合情推理的方法对系数进展猜测求解.【思路点拨】根据归纳推理可得.【标准解答】观察得:式子中所有项的系数和为1,m 12801120n p 11∴-+++-=,m n p 162∴++=,又9p 10550,m 2512=⨯===,n 400∴=-,m n p 962∴-+=.【答案】962.4.〔2021·高考理科·T14〕设112,,(2)(3)23n n n n N x x ≥∈+-+2012n n a a x a x a x =+++⋅⋅⋅+, 将(0)k a k n ≤≤的最小值记为n T ,那么2345335511110,,0,,,,2323n T T T T T ==-==-⋅⋅⋅⋅⋅⋅ 其中n T =__________________.此题考察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关知识,纯熟掌握相关的推理规那么是关键.【思路点拨】观察n T 的奇数项与偶数项的特点.【标准解答】观察n T 表达式的特点可以看出240,0T T ==,……,∴当n 为偶数时,0n T =;3331123T =-,5551123T =-,……,∴当n 为奇数时,1123n n n T =-. 【答案】0,11,23n n n n T n ⎧⎪=⎨-⎪⎩当为偶数时当为奇数时.5.〔2021·高考文科·T20〕集合)2}(,,2,1},1,0{,),,,({21≥=∈==n n i x x x x X X S i n n 对于12(,,...,)n A a a a =,12(,,,)n n B b b b S =∈…,定义A 与B 的差为1122(||,||,||);n n A B a b a b a b -=---…A 与B 之间的间隔为∑=-=ni i i b a B A d 1),(〔Ⅰ〕当n=5时,设(0,1,0,0,1),(1,1,1,0,0)A B ==,求A B -,(,)d A B ;〔Ⅱ〕证明:,,,n n A B C S A B S ∀∈-∈有,且(,)(,)d A C B C d A B --=; (Ⅲ)证明:,,,(,),(,),(,)n A B C S d A B d A C d B C ∀∈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此题属于创新题,考察了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才能。

高考数学真题 推理与证明

高考数学真题 推理与证明

12.2推理与证明考点一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2017课标Ⅱ理,7,5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A.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B.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C.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D.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由题意可知,“甲看乙、丙的成绩,不知道自己的成绩”说明乙、丙两人是一个优秀一个良好,则乙看了丙的成绩,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丁看了甲的成绩,也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故选D.2.(2014北京理,8,5分)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定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那么这组学生最多有()A.2人B.3人C.4人D.5人答案B设学生人数为n,因为成绩评定只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情况,所以当n≥4时,语文成绩至少有两人相同,若此两人数学成绩也相同,与“任意两人成绩不全相同”矛盾;若此两人数学成绩不同,则此两人有一人比另一人成绩好,也不满足条件.因此:n<4,即n≤3.当n=3时,评定结果分别为“优秀,不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优秀”,符合题意,故n=3,选B.3.(2012江西理,6,5分)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A.28B.76C.123D.199答案C解法一:由a+b=1,a2+b2=3得ab=-1,代入后三个等式中符合,则a10+b10=(a5+b5)2-2a5b5=123,故选C. 解法二:令a n=a n+b n,则a1=1,a2=3,a3=4,a4=7,……得a n+2=a n+a n+1,从而a6=18,a7=29,a8=47,a9=76,a10=123,故选C.评析本题考查了合情推理和递推数列,考查了推理论证和运算求解能力.4.(2016北京,8,5分)袋中装有偶数个球,其中红球、黑球各占一半.甲、乙、丙是三个空盒.每次从袋中任意取出两个球,将其中一个球放入甲盒,如果这个球是红球,就将另一个球放入乙盒,否则就放入丙盒.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袋中所有球都被放入盒中,则( ) A.乙盒中黑球不多于丙盒中黑球 B.乙盒中红球与丙盒中黑球一样多 C.乙盒中红球不多于丙盒中红球 D.乙盒中黑球与丙盒中红球一样多答案 B 解法一:假设袋中只有一红一黑两个球,第一次取出后,若将红球放入了甲盒,则乙盒中有一个黑球,丙盒中无球,A 错误;若将黑球放入了甲盒,则乙盒中无球,丙盒中有一个红球,D 错误;同样,假设袋中有两个红球和两个黑球,第一次取出两个红球,则乙盒中有一个红球,第二次必然拿出两个黑球,则丙盒中有一个黑球,此时乙盒中红球多于丙盒中的红球,C 错误.故选B.解法二:设袋中共有2n 个球,最终放入甲盒中k 个红球,放入乙盒中s 个红球.依题意知,甲盒中有(n-k)个黑球,乙盒中共有k 个球,其中红球有s 个,黑球有(k-s)个,丙盒中共有(n-k)个球,其中红球有(n-k-s)个,黑球有(n-k)-(n-k-s)=s 个.所以乙盒中红球与丙盒中黑球一样多.故选B.5.(2017北京文,14,5分)某学习小组由学生和教师组成,人员构成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i)男学生人数多于女学生人数; (ii)女学生人数多于教师人数; (iii)教师人数的两倍多于男学生人数.①若教师人数为4,则女学生人数的最大值为 ; ②该小组人数的最小值为 . 答案 ①6 ②12解析 设男学生人数为x,女学生人数为y,教师人数为z,由已知得{x >y,y >z,2z >x,且x,y,z 均为正整数.①当z=4时,8>x>y>4,∴x 的最大值为7,y 的最大值为6, 故女学生人数的最大值为6.②x>y>z>x 2,当x=3时,条件不成立,当x=4时,条件不成立,当x=5时,5>y>z>52,此时z=3,y=4. ∴该小组人数的最小值为12.6.(2016山东文,12,5分)观察下列等式: (sin π3)-2+(sin2π3)-2=43×1×2;(sin π5)-2+(sin 2π5)-2+(sin 3π5)-2+(sin 4π5)-2=43×2×3; (sin π7)-2+(sin2π7)-2+(sin 3π7)-2+…+(sin 6π7)-2=43×3×4; (sin π9)-2+(sin 2π9)-2+(sin 3π9)-2+…+(sin 8π9)-2=43×4×5;…… 照此规律,(sin π2n+1)-2+(sin 2π2n+1)-2+(sin 3π2n+1)-2+…+(sin 2nπ2n+1)-2= .答案4n(n+1)3解析 观察前4个等式,由归纳推理可知(sinπ2n+1)-2+(sin 2π2n+1)-2+…+(sin 2nπ2n+1)-2=43×n×(n+1)=4n(n+1)3.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归纳推理,认真观察题中给出的4个等式即可得出结论.7.(2015福建理,15,4分)一个二元码是由0和1组成的数字串x 1x 2…x n (n ∈N *),其中x k (k=1,2,…,n)称为第k 位码元.二元码是通信中常用的码,但在通信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码元错误(即码元由0变为1,或者由1变为0).已知某种二元码x 1x 2…x 7的码元满足如下校验方程组:{x 4⊕x 5⊕x 6⊕x 7=0,x 2⊕x 3⊕x 6⊕x 7=0,x 1⊕x 3⊕x 5⊕x 7=0,其中运算⊕定义为:0⊕0=0,0⊕1=1,1⊕0=1,1⊕1=0.现已知一个这种二元码在通信过程中仅在第k 位发生码元错误后变成了1101101,那么利用上述校验方程组可判定k 等于 . 答案 5解析 设a,b,c,d ∈{0,1},在规定运算法则下满足:a ⊕b ⊕c ⊕d=0,可分为下列三类情形:①4个1:1⊕1⊕1⊕1=0,②2个1:1⊕1⊕0⊕0=0,③0个1:0⊕0⊕0⊕0=0,因此,错码1101101通过校验方程组可得: 由x 4⊕x 5⊕x 6⊕x 7=0,∴1⊕1⊕0⊕1≠0; 由x 2⊕x 3⊕x 6⊕x 7=0,∴1⊕0⊕0⊕1=0; 由x 1⊕x 3⊕x 5⊕x 7=0,∴1⊕0⊕1⊕1≠0, ∴错码可能出现在x 5,x 7上,若x 5=0,则检验方程组都成立,故k=5.若x 7=0,此时x 2⊕x 3⊕x 6⊕x 7≠0,故k ≠7. 综上分析,x 5为错码,故k=5.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推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中等难度题. 8.(2015陕西文,16,5分)观察下列等式 1-12=121-12+13-14=13+14 1-12+13-14+15-16=14+15+16 ……据此规律,第n 个等式可为 . 答案 1-12+13-14+…+12n -1-12n =1n+1+1n+2+ (12)解析 规律为等式左边共有2n 项且等式左边分母分别为1,2,…,2n,分子为1,奇数项为正、偶数项为负,即为1-12+13-14+…+12n -1-12n ;等式右边共有n 项且分母分别为n+1,n+2,...,2n,分子为1,即为1n+1+1n+2+ (12).所以第n 个等式可为1-12+13-14+…+12n -1-12n =1n+1+1n+2+ (12). 9.(2014课标Ⅰ,理14,文14,5分)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 三个城市时, 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 城市; 乙说:我没去过C 城市; 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 . 答案 A解析 由于甲、乙、丙三人去过同一城市,而甲没有去过B 城市,乙没有去过C 城市,因此三人去过的同一城市应为A,而甲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 城市,所以甲去过的城市数应为2,乙去过的城市应为A. 10.(2014陕西理,14,5分)观察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多面体 面数(F) 顶点数(V)棱数(E) 三棱柱 5 6 9 五棱锥 6 6 10 立方体6812猜想一般凸多面体中F,V,E 所满足的等式是 . 答案 F+V-E=2解析 观察表中数据,并计算F+V 分别为11,12,14,又其对应E 分别为9,10,12,容易观察并猜想F+V-E=2. 11.(2014北京文,14,5分)顾客请一位工艺师把A,B 两件玉石原料各制成一件工艺品.工艺师带一位徒弟完成这项任务.每件原料先由徒弟完成粗加工,再由工艺师进行精加工完成制作,两件工艺品都完成后交付顾客.两件原料每道工序所需时间(单位:工作日)如下:原料时间工序粗加工 精加工 原料A 9 15 原料B621则最短交货期为 个工作日. 答案 42解析 工序流程图如图所示:则最短交货期为6+21+15=42个工作日.12.(2014安徽文,12,5分)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BC=2√2.过点A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A 1;过点A 1作AC 的垂线,垂足为A 2;过点A 2作A 1C 的垂线,垂足为A 3;…,依此类推.设BA=a 1,AA 1=a 2,A 1A 2=a 3,…,A 5A 6=a 7,则a 7= .答案14解析 由BC=2√2得AB=a 1=2⇒AA 1=a 2=√2⇒A 1A 2=a 3=√2×√22=1,由此可归纳出{a n }是以a 1=2为首项,√2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因此a 7=a 1×q 6=2×(√22)6=14.13.(2013安徽理,14,5分)如图,互不相同的点A 1,A 2,…,A n ,…和B 1,B 2,…,B n ,…分别在角O 的两条边上,所有A n B n 相互平行,且所有梯形A n B n B n+1A n+1的面积均相等.设OA n =a n .若a 1=1,a 2=2,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 .答案 a n =√3n -2解析 记△OA 1B 1的面积为S,则△OA 2B 2的面积为4S. 从而四边形A n B n B n+1A n+1的面积均为3S. 即得△OA n B n 的面积为S+3(n-1)S=(3n-2)S.∴a n 2=3n-2,即a n =√3n -2.评析 △OA n B n 的面积构成一个等差数列,而△OA n B n 与△OA 1B 1的面积比为a n 2,从而得到{a n}的通项公式.本题综合考查了平面几何、数列的知识.考点二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2014山东理,4,5分)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 为实数,则方程x 3+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A.方程x 3+ax+b=0没有实根 B.方程x 3+ax+b=0至多有一个实根 C.方程x 3+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 D.方程x 3+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答案 A 因为“方程x 3+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方程x 3+ax+b=0的实根的个数大于或等于1”,因此,要做的假设是方程x 3+ax+b=0没有实根.2.(2015北京理,20,13分)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N *,a 1≤36,且a n+1={2a n ,a n ≤18,2a n -36,a n >18(n=1,2,…).记集合M={a n |n ∈N *}.(1)若a 1=6,写出集合M 的所有元素;(2)若集合M 存在一个元素是3的倍数,证明:M 的所有元素都是3的倍数; (3)求集合M 的元素个数的最大值. 解析 (1)6,12,24.(2)证明:因为集合M 存在一个元素是3的倍数,所以不妨设a k 是3的倍数. 由a n+1={2a n ,a n ≤18,2a n -36,a n >18可归纳证明对任意n ≥k,a n 是3的倍数.如果k=1,则M 的所有元素都是3的倍数.如果k>1,因为a k =2a k-1或a k =2a k-1-36, 所以2a k-1是3的倍数,于是a k-1是3的倍数. 类似可得,a k-2,…,a 1都是3的倍数.从而对任意n ≥1,a n 是3的倍数,因此M 的所有元素都是3的倍数. 综上,若集合M 存在一个元素是3的倍数,则M 的所有元素都是3的倍数. (3)由a 1≤36,a n ={2a n -1,a n -1≤18,2a n -1-36,a n -1>18可归纳证明a n ≤36(n=2,3,…).因为a 1是正整数,a 2={2a 1,a 1≤18,2a 1-36,a 1>18,所以a 2是2的倍数,从而当n ≥3时,a n 是4的倍数.如果a 1是3的倍数,由(2)知对所有正整数n,a n 是3的倍数, 因此当n ≥3时,a n ∈{12,24,36}, 这时M 的元素个数不超过5.如果a 1不是3的倍数,由(2)知对所有正整数n,a n 不是3的倍数, 因此当n ≥3时,a n ∈{4,8,16,20,28,32}, 这时M 的元素个数不超过8.当a 1=1时,M={1,2,4,8,16,20,28,32}有8个元素. 综上可知,集合M 的元素个数的最大值为8.考点三 数学归纳法1.(2017浙江,22,15分)已知数列{x n }满足:x 1=1,x n =x n+1+ln(1+x n+1)(n ∈N *). 证明:当n ∈N *时,(1)0<x n+1<x n ; (2)2x n+1-x n ≤x n x n+12; (3)12n -1≤x n ≤12n -2.证明 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概念、递推关系与单调性基础知识,不等式及其应用,同时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x n >0. 当n=1时,x 1=1>0.假设n=k 时,x k >0,那么n=k+1时,若x k+1≤0,则0<x k =x k+1+ln(1+x k+1)≤0,矛盾,故x k+1>0. 因此x n >0(n ∈N *).所以x n =x n+1+ln(1+x n+1)>x n+1.因此0<x n+1<x n (n ∈N *).(2)由x n =x n+1+ln(1+x n+1)得,x n x n+1-4x n+1+2x n =x n+12-2x n+1+(x n+1+2)ln(1+x n+1).记函数f(x)=x 2-2x+(x+2)ln(1+x)(x ≥0),f '(x)=2x 2+xx+1+ln(1+x)>0(x>0). 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增,所以f(x)≥f(0)=0,因此x n+12-2x n+1+(x n+1+2)ln(1+x n+1)=f(x n+1)≥0,故2x n+1-x n ≤x n x n+12(n ∈N *). (3)因为x n =x n+1+ln(1+x n+1)≤x n+1+x n+1=2x n+1,所以x n ≥12n -1.由x n x n+12≥2x n+1-x n 得1x n+1-12≥2(1x n -12)>0, 所以1x n -12≥2(1x n -1-12)≥…≥2n-1(1x 1-12)=2n-2, 故x n ≤12n -2.综上,12n -1≤x n ≤12n -2(n ∈N*).方法总结 1.证明数列单调性的方法.①差比法:作差a n+1-a n ,然后分解因式,判断符号,或构造函数,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值域,从而判断其符号. ②商比法:作商a n+1a n ,判断an+1a n与1的大小,同时注意a n 的正负. ③数学归纳法.④反证法:例如求证:n ∈N *,a n+1<a n ,可反设存在k ∈N *,有a k+1≥a k ,从而导出矛盾. 2.证明数列的有界性的方法.①构造法:构造函数,求函数的值域,得数列有界. ②反证法. ③数学归纳法. 3.数列放缩的方法.①裂项法:利用不等式性质,把数列的第k 项分裂成某数列的相邻两项差的形式,再求和,达到放缩的目的. ②累加法:先把a n+1-a n 进行放缩.例:a n+1-a n ≤q n,则有n ≥2时,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1)≤a 1+q+q 2+…+q n-1.③累乘法:先把a n+1a n 进行放缩.例:an+1a n≤q(q>0), 则有n ≥2时,a n =a 1·a2a 1·a 3a 2·…·a n a n -1≤a 1q n-1(其中a 1>0).④放缩为等比数列:利用不等式性质,把非等比数列{a n}放缩成等比数列{b n},求和后,再进行适当放缩.2.(2014重庆理,22,12分)设a1=1,a n+1=√a n2-2a n+2+b(n∈N*).(1)若b=1,求a2,a3及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若b=-1,问:是否存在实数c使得a2n<c<a2n+1对所有n∈N*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解法一:a2=2,a3=√2+1.由题设条件知(a n+1-1)2=(a n-1)2+1.从而{(a n-1)2}是首项为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故(a n-1)2=n-1,即a n=√n-1+1(n∈N*).解法二:a2=2,a3=√2+1,可写为a1=√1-1+1,a2=√2-1+1,a3=√3-1+1.因此猜想a n=√n-1+1.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上式:当n=1时结论显然成立.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a k=√k-1+1,则a k+1=√(a k-1)2+1+1=√(k-1)+1+1=√(k+1)-1+1.这就是说,当n=k+1时结论成立.所以a n=√n-1+1(n∈N*).(2)解法一:设f(x)=√(x-1)2+1-1,则a n+1=f(a n).令c=f(c),即c=√(c-1)2+1-1,解得c=14.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加强命题a2n<c<a2n+1<1.当n=1时,a2=f(1)=0,a3=f(0)=√2-1,所以a2<14<a3<1,结论成立.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a2k<c<a2k+1<1.易知f(x)在(-∞,1]上为减函数,从而c=f(c)>f(a2k+1)>f(1)=a2,即1>c>a2k+2>a2.再由f(x)在(-∞,1]上为减函数得c=f(c)<f(a2k+2)<f(a2)=a3<1.故c<a2k+3<1,因此a2(k+1)<c<a2(k+1)+1<1.这就是说,当n=k+1时结论成立.综上,符合条件的c存在,其中一个值为c=14.解法二:设f(x)=√(x -1)2+1-1,则a n+1=f(a n ). 先证:0≤a n ≤1(n ∈N *).①当n=1时,结论明显成立. 假设n=k 时结论成立,即0≤a k ≤1. 易知f(x)在(-∞,1]上为减函数, 从而0=f(1)≤f(a k )≤f(0)=√2-1<1.即0≤a k+1≤1.这就是说,当n=k+1时结论成立.故①成立. 再证:a 2n <a 2n+1(n ∈N *).②当n=1时,a 2=f(1)=0,a 3=f(a 2)=f(0)=√2-1,有a 2<a 3,即n=1时②成立. 假设n=k 时,结论成立,即a 2k <a 2k+1. 由①及f(x)在(-∞,1]上为减函数,得 a 2k+1=f(a 2k )>f(a 2k+1)=a 2k+2, a 2(k+1)=f(a 2k+1)<f(a 2k+2)=a 2(k+1)+1.这就是说,当n=k+1时②成立.所以②对一切n ∈N *成立.由②得a 2n <√a 2n 2-2a 2n +2-1, 即(a 2n +1)2<a 2n 2-2a 2n +2,因此a 2n <14.③又由①、②及f(x)在(-∞,1]上为减函数得f(a 2n )>f(a 2n+1), 即a 2n+1>a 2n+2,所以a 2n+1>√a 2n+12-2a 2n+1+2-1,解得a 2n+1>14.④综上,由②、③、④知存在c=14使a 2n <c<a 2n+1对一切n ∈N *成立.评析 本题考查由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学归纳法,等差数列等内容.用函数的观点解决数列问题是处理本题的关键.。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专题17 推理与证明(含解析)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专题17 推理与证明(含解析)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强化练专题17推理与证明(含解析)一、选择题1.(文)将正奇数1,3,5,7,…排成五列(如下表),按此表的排列规律,89所在的位置是()第第第第第一二三四五列列列列列135715131191719212331292725…A.第一列B.第二列C.第三列D.第四列[答案]D[解析]正奇数从小到大排,则89位居第45位,而45=4×11+1,故89位于第四列.(理)将正偶数2,4,6,8,…按下表的方式进行排列,记a ij表示第i行第j列的数,若a ij=2019,则i+j的值为()A.C.254 D.253[答案]C[解析]依题意,注意到题中的数表中,奇数行空置第1列,偶数行空置第5列;且自左向右,奇数行的数字由小到大排列,偶数行的数字由大到小排列;2019是数列{2n}的第1007项,且1007=4×251+3,因此2019位于题中的数表的第252行第2列,于是有i+j=252+2=254,故选C.[方法点拨]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样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在进行归纳时,要先根据已知的部分个体,把它们适当变形,使其具有统一的表现形式,便于观察发现其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归纳出一般结论.2.若直线l 1与l 2是异面直线,l 1在平面α内,l 2在平面β内,l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l 与l 1,l 2都不相交B .l 与l 1,l 2都相交C .l 至多与l 1,l 2中的一条相交D .l 至少与l 1,l 2中的一条相交[答案]D[解析]考查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若直线l 1和l 2是异面直线,l 1在平面α内,l 2在平面β内,l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假如l 与l 1、l 2都不相交,则l ∥l 1,l ∥l 2,∴l 1∥l 2,与l 1、l 2异面矛盾,因此l 至少与l 1,l 2中的一条相交,故选D .[方法点拨]演绎推理根据一般性的真命题(或逻辑规则)导出特殊性命题为真的推理叫做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命题到特殊性命题的推理.(1)演绎推理的特点当前提为真时,结论必然为真. (2)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三段论” 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3.(文)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b n }(b n =a 1+a 2+…+a nn)也为等差数列.类比这一性质可知,若正项数列{c n }是等比数列,则数列{d n }也是等比数列,则d n 的表达式应为()A .d n =c 1+c 2+…+c nnB .d n =c 1·c 2·…·c nnC .d n =n c n 1+c n 2+…+c n nnD .d n =nc 1·c 2·…·c n[答案]D[解析]通过审题观察,对比分析得到:[方法点拨]类比推理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一类事物类似(或相同)的性质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进行类比推理时,要抓住类比对象之间相似的性质,如等差数列的和对应的可能是等比数列的和,更可能是等比数列的积,再结合其他要求进一步确定类比项.(理)记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利用倒序求和的方法,可将S n 表示成首项a 1、末项a n 与项数n 的一个关系式,即公式S n =n a 1+a n2;类似地,记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积为T n ,且b n >0(n ∈N *),试类比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可将T n 表示成首项b 1、末项b n 与项数n 的一个关系式,即公式T n =()A .n b 1+b n2B . b 1+b nn2C .n b 1b nD .(b 1b n )n2[答案]D[解析]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若m +n =p +q ,则b m ·b n =b p ·b q ,利用倒序求积方法有⎩⎪⎨⎪⎧T n =b 1b 2·…·b n ,T n =b n b n -1·…·b 1,两式相乘得T 2n =(b 1b n )n,即T n =(b 1b n )n2.4.观察下图:1 234 34567 45678910 …………则第()行的各数之和等于20192.() A .2019 B .2019 C .1006 D .1005[答案]C[解析]由题设图知,第一行各数和为1;第二行各数和为9=32;第三行各数和为25=52;第四行各数和为49=72;…,∴第n 行各数和为(2n -1)2,令2n -1=2019,解得n =1006.[点评]观察可见,第1行有1个数,第2行从2开始有3个数,第3行从3开始有5个数,第4行从4开始有7个数,…,第n 行从n 开始,有2n -1个数,因此第n 行各数的和为n +(n +1)+(n +2)+…+(3n -2)= 2n -1 [n + 3n -2 ]2=(2n -1)2.5.已知正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是其高的13,把这个结论推广到空间正四面体,类似的结论是()A .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12B .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13C .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14D .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15[答案]C[解析]原问题的解法为等面积法,即S =12ah =3×12ar ⇒r =13h ,类比问题的解法应为等体积法,V =13Sh =4×13Sr ⇒r =14h ,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14,所以应选C .6.(文)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A .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 B .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一个实根 C .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两个实根 D .方程x 3+ax +b =0恰好有两个实根 [答案]A[解析]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否定为:没有实根.(理)①已知p 3+q 3=2,求证p +q ≤2,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p +q ≥2,②已知a 、b ∈R ,|a |+|b |<1,求证方程x 2+ax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x 1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x 1|≥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①与②的假设都错误B .①与②的假设都正确C .①的假设正确;②的假设错误D .①的假设错误;②的假设正确 [答案]D[解析]反证法的实质是命题的等价性,因为命题p 与命题的否定¬p 真假相对,故直接证明困难时,可用反证法.故选D .[方法点拨]1.反证法的定义一般地,由证明p ⇒q 转向证明:綈q ⇒r ⇒…⇒t ,t 与假设矛盾,或与某个真命题矛盾.从而判断綈q 为假,推出q 为真的方法,叫做反证法.2.反证法的特点先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再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或已被证明了的结论,或与公认的简单事实等矛盾.7.(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ABC 的顶点分别为A (0,a )、B (b,0)、C (c,0),点P (0,p )在线段AO 上(异于端点),设a 、b 、c 、p 均为非零实数,直线BP 、CP 分别交AC 、AB 于点E 、F ,一同学已正确算出OE 的方程:(1b -1c )x +(1p -1a)y =0,则OF 的方程为:(________)x +(1p -1a)y =0.()A .1b -1cB .1a -1bC .1c -1bD .1c -1a[答案]C[分析]观察E ,F 两点可以发现,E 、F 两点的特征类似,E 是BP 与AC 的交点,F 是CP 与AB 的交点,故直线OE 与OF 的方程应具有类似的特征,而y 的系数相同,故只有x 的系数满足某种“对称性”,据此可作猜测.[解析]方法1:类比法E 在AC 上,OE 的方程为(1b -1c )x +(1p -1a)y =0.F 在AB 上,它们的区别在于B 、C 互换.因而OF 的方程应为 (1c -1b )x +(1p -1a)y =0.∴括号内应填:1c -1b.方法2:画草图如右,由对称性可猜想填1c -1b.事实上,由截距式可得直线AB :x b +y a=1,直线AP :x c +y p=1,两式相减得(1c -1b)x+(1p -1a)y =0,显然直线AB 与CP 的交点F 满足此方程,又原点O 也满足此方程,故为所求直线OF 的方程.[方法点拨]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两类类似的对象之间的推理,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个性质,则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在进行类比时,要充分考虑已知对象性质的推理过程,然后仿照推导类比对象的性质.(理)在Rt △ABC 中,CA ⊥CB ,斜边AB 上的高为h 1,则1h 21=1CA 2+1CB2;类比此性质,如图,在四面体P -ABC 中,若PA 、PB 、PC 两两垂直,底面ABC 上的高为h ,则得到的正确结论为()A .1h 2=1AB 2+1AC 2+1BC 2B .h 2=PA 2+PB 2+PC 2C .1h3=1AB3+1AC3+1BC3D .1h 2=1PA 2+1PB 2+1PC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合情推理的能力. 连接CO 并延长交AB 于点D ,连接PD ,由已知可得PC ⊥PD ,在直角三角形PDC 中,DC ·h =PD ·PC , 则PD 2+PC 2·h =PD ·PC ,所以1h 2=PD 2+PC 2PD 2·PC 2=1PC2+1PD 2.容易知道AB ⊥平面PDC , 所以AB ⊥PD ,在直角三角形APB 中,AB ·PD =PA ·PB , 所以PA 2+PB 2·PD =PA ·PB ,1PD 2=PA 2+PB 2PA 2·PB 2=1PA 2+1PB 2,故1h 2=1PA 2+1PB 2+1PC 2.(也可以由等体积法得到). [点评]上述解答完整的给出了结论1h 2=1PA 2+1PB 2+1PC2的证明过程,如果注意到所给结论是一个真命题,可直接用作条件,则在Rt △PAB 中,有1PD2=1PA2+1PB2,在Rt △PDC 中,有1h2=1PD2+1PC 2,即可得出结论.8.(文)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a ,依次连接正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一个新的正方形,再依次连接新正方形各边中点又得到一个新的正方形,依次得到一系列的正方形,如图所示.现有一只小虫从A 点出发,沿正方形的边逆时针方向爬行,每遇到新正方形的顶点时,沿这个正方形的边逆时针方向爬行,如此下去,爬行了10条线段.则这10条线段的长度的平方和是()A .10232048a 2B .1023768a 2C .5111024a 2D .20474096a 2 [答案]A[解析]由题可知,这只小虫爬行的第一段长度的平方为a 21=(12a )2=14a 2,第二段长度的平方为a 22=(24a )2=18a 2,…,从而可知,小虫爬行的线段长度的平方可以构成以a 21=14a 2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数列的前10项和为S 10=14a 2[1- 12 10]1-12=1023a22048.(理)对于大于1的自然数m 的三次幂可以用技术进行以下方式的“分裂”:23=⎩⎪⎨⎪⎧35,33=⎩⎪⎨⎪⎧7911,43=⎩⎪⎨⎪⎧13151719,…,仿此,若m 3的“分裂数”中有一个是59,则m =()A .7B .8C .9D .10[答案]B[解析]由23,33,43的“分裂”规律可知m 3的分裂共有m 项,它们都是连续的奇数,其第一个奇数为(m -2)(m +1)+3,当m =8时,第一个奇数为57,故m =8,此时83=57+59+61+63+65+67+69+71.二、填空题9.(文)观察下面数表: 1, 3,5, 7,9,11,13,15,17,19,21,23,25,27,29.设1027是该表第m 行的第n 个数,则m +n 等于________. [答案]13[解析]由数表知第P 行最后一个数为第S P 个奇数,其中S P =1+2+22+…+2P -1=2P-1,易得第9行最后一个奇数为2(29-1)-1=1021,故1027为第10行的第3个数,∴m +n =13.(理)已知不等式1+14<32,1+14+19<53,1+14+19+116<74,…,照此规律,总结出第n (n∈N *)个不等式为________.[答案]1+122+132+142+…+1 n +1 2<2n +1n +1(n ∈N *) [解析]由于1+14<32,1+14+19<53,1+14+19+116<74,所以可以写为1+122<2×2-12,1+122+132<2×3-13,1+122+132+142<2×4-14,照此规律,所以第n 个不等式为1+122+132+142+…+1 n +1 2<2n +1n +1. 10.(文)已知2+23=22×23,3+38=32×38,4+415=42×415,…,若9+b a =92×b a(a 、b为正整数),则a +b =________.[答案]89[解析]观察前三式的特点可知,3=22-1,8=32-1,15=42-1,故其一般规律为n +nn 2-1=n 2×n n 2-1,此式显然对任意n ∈N ,n ≥2都成立,故当n =9时,此式为9+980=81×980,∴a =80,b =9,a +b =89.(理)观察下列等式 12=1, 12-22=-3, 12-22+32=6, 12-22+32-42=-10, ……照此规律,第n 个等式可为________. [答案]12-22+32-42+…+(-1)n +1n 2=(-1)n +1·n n +1 2(n ∈N *)[解析]观察上述各式等号左边的规律发现,左边的项数每次加1,故第n 个等式左边有n 项,每项所含的底数的绝对值也增加1,依次为1,2,3,…,n ,指数都是2,符号成正负交替出现可以用(-1)n +1表示,等式的右边数的绝对值是左边项的底数的和,故等式的右边可以表示为(-1)n +1·n n +12,所以第n 个式子可为12-22+32-42+…+(-1)n +1n 2=(-1)n +1·n n +12(n ∈N *).三、解答题11.(文)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已知AC ⊥BC ,BC =CC 1.设AB 1的中点为D ,B 1C ∩BC 1=E .求证:(1)DE ∥平面AA 1C 1C ; (2)BC 1⊥AB 1.[分析]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由三棱锥性质知侧面BB 1C 1C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点E 为B 1C 的中点,从而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DE ∥AC ,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DE ∥平面AA 1C 1C ;(2)因为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C =CC 1,所以侧面BB 1C 1C 为正方形,因此BC 1⊥B 1C ,又AC ⊥BC ,AC ⊥CC 1(可由直三棱柱推导),因此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AC ⊥平面BB 1C 1C ,从而AC ⊥BC 1,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BC 1⊥平面AB 1C ,进而可得BC 1⊥AB 1.[证明](1)由题意知,E 为B 1C 的中点, 又D 为AB 1的中点,因此DE ∥AC .又因为DE ⊄平面AA 1C 1C ,AC ⊂平面AA 1C 1C , 所以DE ∥平面AA 1C 1C .(2)因为棱柱ABC -A 1B 1C 1是直三棱柱, 所以CC 1⊥平面ABC .因为AC ⊂平面ABC ,所以AC ⊥CC 1.又因为AC ⊥BC ,CC 1⊂平面BCC 1B 1,BC ⊂平面BCC 1B 1,BC ∩CC 1=C , 所以AC ⊥平面BCC 1B 1.又因为BC 1⊂平面BCC 1B 1,所以B 1C ⊥AC .因为BC =CC 1,所以矩形BCC 1B 1是正方形,因此BC 1⊥B 1C . 因为AC ,B 1C ⊂平面B 1AC ,AC ∩B 1C =C ,所以BC 1⊥平面B 1AC . 又因为AB 1⊂平面B 1AC ,所以BC 1⊥AB 1.(理)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菱形,∠BCD =120°,AB =PC =2,AP =BP = 2.(1)求证:AB ⊥PC ;(2)求二面角B -PC -D 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取AB 的中点O ,连接PO ,CO ,AC . ∵AP =BP ,∴PO ⊥AB .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且∠BCD =120°, ∴△ACB 是等边三角形,∴CO ⊥AB . 又CO ∩PO =O ,∴AB ⊥平面PCO , 又PC ⊂平面PCO ,∴AB ⊥PC .(2)由AB =PC =2,AP =BP =2,易求得PO =1,OC =3, ∴OP 2+OC 2=PC 2,OP ⊥OC .以O 为坐标原点,以OC ,OB ,O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B (0,1,0),C (3,0,0),P (0,0,1),D (3,-2,0),∴BC →=(3,-1,0),PC →=(3,0,-1),DC →=(0,2,0). 设平面DCP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y ,z ),则n 1⊥PC →,n 1⊥DC →, ∴⎩⎪⎨⎪⎧n 1·PC →=3-z =0n 1·DC →=2y =0,∴z =3,y =0,∴n 1=(1,0,3).设平面BCP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1,b ,c ),则n 2⊥PC →,n 2⊥BC →, ∴⎩⎪⎨⎪⎧n 2·PC →=3-c =0n 2·BC →=3-b =0,∴c =3,b =3,∴n 2=(1,3,3). ∴cos 〈n 1,n 2〉=n 1·n 2|n 1|·|n 2|=42×7=277,∵二面角B -PC -D 为钝角,∴二面角B -PC -D 的余弦值为-277.12.(文)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0,a n +1=a n +1n n +1+1.(1)证明:数列⎩⎨⎧⎭⎬⎫a n +1n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a n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证明:S n <n 2n +1.[解析](1)∵⎝⎛⎭⎪⎫a n +1+1n +1-⎝ ⎛⎭⎪⎫a n +1n =a n +1n n +1 +1+1n +1-a n -1n=1n n +1 -1n n +1+1=1.∴数列⎩⎨⎧⎭⎬⎫a n +1n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又a 1+1=1,故a n +1n=n .即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1n .(2)由(1)知a n =n -1n ,则a n n=1-1n2,数列⎩⎨⎧⎭⎬⎫a n n 的前n 项和S n =n -⎝ ⎛⎭⎪⎫112+122+…+1n 2∵1n 2>1n n +1 =1n -1n +1.∴n -⎝ ⎛⎭⎪⎫112+122+…+1n 2<n -⎝ ⎛⎭⎪⎫1-12+⎝ ⎛⎭⎪⎫12-13+…+⎝ ⎛⎭⎪⎫1n -1n +1=n -1+1n +1=n 2n +1. ∴对∀n ∈N *,S n <n 2n +1成立.(理)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a 2=2,且a n +2=3S n -S n +1+3,n ∈N *. (1)证明:a n +2=3a n ; (2)求S n .[分析](1)依据已知等式利用a n =S n -S n -1(n ≥2)用构造法求解,然后验证当n =1时,命题成立即可;(2)利用(1)中的结论先求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然后通过求解数列{a n }的奇数项与偶数项的和即可得到其对应前n 项和的通项公式.[解析](1)由条件,对任意n ∈N *,有a n +2=3S n -S n +1+3,(n ∈N *),因而对任意n ∈N *,n ≥2,有a n +1=3S n -1-S n +3,(n ∈N *),两式相减,得a n +2-a n +1=3a n -a n +1,即a n +2=3a n ,(n ≥2),又a 1=1,a 2=2,所以a 3=3S 1-S 2+3=3a 1-(a 1+a 2)+3=3a 1, 故对一切n ∈N *,a n +2=3a n . (2)由(1)知,a n ≠0,所以a n +2a n=3,于是数列{a 2n -1}是首项a 1=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数列{a 2n }是首项a 2=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所以a 2n -1=3n -1,a 2n =2×3n -1,于是S 2n =a 1+a 2+…+a 2n =(a 1+a 3+…+a 2n -1)+(a 2+a 4+…+a 2n )=(1+3+…+3n -1)+2(1+3+…+3n -1)=3(1+3+…+3n -1)=3 3n-1 2从而S 2n -1=S 2n -a 2n =3 3n-1 2-2×3n -1=32(5×3n -2-1),综上所述,S n=⎩⎪⎨⎪⎧32 5×3n -22-1 , n =2k +1,k ∈N *32 3n2-1 , n =2k ,k ∈N *.[方法点拨]直接证明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的证明称为直接证明.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法.(1)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论证,最后达到待证的结论,这种证明方法叫综合法.也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2)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的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分析法.也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13.(文)设函数f (x )=ln x -a (x -2),g (x )=e x. (1)求f (x )的单调区间;(2)过原点分别作曲线y =f (x )与y =g (x )的切线l 1,l 2,且l 1,l 2的斜率互为倒数,试证明:a =0或12-1e <a <1-1e.(附:ln2=0.693).[解析](1)f ′(x )=1x -a =1-axx(x >0)①当a ≤0时,对一切x >0,恒有f ′(x )>0,f (x )的单增区间为(0,+∞);②当a >0时,x ∈⎝⎛⎭⎪⎫0,1a 时,f ′(x )>0;x ∈⎝ ⎛⎭⎪⎫1a ,+∞时,f ′(x )<0.∴f (x )的增区间为⎝⎛⎭⎪⎫0,1a ,减区间为⎝ ⎛⎭⎪⎫1a ,+∞.(2)设过原点与函数f (x ),g (x )相切的直线分别为l 1:y =k 1x ,l 2:y =k 2x , 切点分别为A (x 1,ln x 1-ax 1+2a ),B (x 2,e x 2), ∵g ′(x )=e x,∴k 2=e x 2=e x 2x 2,∴x 2=1,k 2=e ,∴k 1=1e又f ′(x )=1x -a ,∴k 1=1x 1-a =ln x 1-ax 1+2a x 1=1e ,得a =1x 1-1e ,并将它代入ln x 1-ax 1+2a x 1=1e 中,可得ln x 1-1+2x 1-2e=0设h (x )=ln x -1+2x -2e ,则h ′(x )=1x -2x 2=x -2x 2∴h (x )在(0,2]上单减,在(2,+∞)上单增若x 1∈(0,2],∵h (1)=1-2e >0,h (2)=ln2-2e ≈0.693-2e <0,∴x 1∈(1,2)而a =1x 1-1e 在x 1∈(1,2)上单减,∴12-1e <a <1-1e,若x 1∈(2,+∞),h (x )在(2,+∞)上单增,且h (e)=0,即x 1=e ,得a =0, 综上所述:a =0或12-1e <a <1-1e .(理)设n ∈N *,x n 是曲线y =x2n +2+1在点(1,2)处的切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1)求数列{x n }的通项公式; (2)记T n =x 21x 23…x 22n -1,证明:T n ≥14n.[分析]考查 1.曲线的切线方程;2.数列的通项公式;3.放缩法证明不等式;4.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1)可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解,(2)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解析](1)y ′=(x 2n +2+1)′=(2n +2)x2n +1,曲线y =x2n +2+1在点(1,2)处的切线斜率为2n +2.从而切线方程为y -2=(2n +2)(x -1).令y =0.解得切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x n =1-1n +1=n n +1. (2)由题设和(1)中的计算结果知T n =x 21x 23…x 22n -1 =(12)2(34)2…(2n -12n )2. 当n =1时,T 1=14.当n ≥2时,因为x22n -1=(2n -12n )2= 2n -1 2 2n 2> 2n -1 2-1 2n 2=n -1n ,所以T n >(12)2×12×23×…×n -1n =14n. 综上可得对任意的n ∈N *,均有T n ≥14n.14.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22,点(2,2)在C 上.(1)求C 的方程;(2)直线l 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C 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M .证明:直线OM 的斜率与直线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解析](1)由题意有a 2-b 2a =22,4a 2+2b 2=1,解得a 2=8,b 2=4,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8+y 24=1.(2)设直线l :y =kx +b (k ≠0,b ≠0),A (x 1,y 1),B (x 2,y 2),M (x M ,y M ),把y =kx +b 代入x 28+y 24=1得,(2k 2+1)x 2+4kbx +2b 2-8=0. 故x M =x 1+x 22=-2kb 2k 2+1,y M =kx M +b =b 2k 2+1,于是直线OM 的斜率k OM =y M x M =-12k,即k OM ·k =-12,所以直线OM 的斜率与直线l 的斜率乘积为定值.15.(文)已知点P 为y 轴上的动点,点M 为x 轴上的动点,点F (1,0)为定点,且满足PN →+12NM →=0,PM →·PF →=0. (1)求动点N 的轨迹E 的方程;(2)过点F 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曲线E 交于两点A 、B ,试判断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得|CA |2+|CB |2=|AB |2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1)设N (x ,y ),则由PN →+12NM →=0,得P 为MN 的中点.∴P (0,y2),M (-x,0).∴PM →=(-x ,-y 2),PF →=(1,-y 2).∴PM →·PF →=-x +y 24=0,即y 2=4x .∴动点N 的轨迹E 的方程为y 2=4x . (2)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1),由⎩⎪⎨⎪⎧y =k x -1 ,y 2=4x 消去x 得y 2-4ky -4=0.设A (x 1,y 1)、B (x 2,y 2),则y 1+y 2=4k,y 1y 2=-4.假设存在点C (m,0)满足条件,则CA →=(x 1-m ,y 1), CB →=(x 2-m ,y 2),∴CA →·CB →=x 1x 2-m (x 1+x 2)+m 2+y 1y 2 =(y 1y 24)2-m (y 21+y 224)+m 2-4=-m4[(y 1+y 2)2-2y 1y 2]+m 2-3=m 2-m (4k2+2)-3=0.∵Δ=(4k2+2)2+12>0,∴关于m 的方程m 2-m (4k2+2)-3=0有解.∴假设成立,即在x 轴上存在点C ,使得|CA |2+|CB |2=|AB |2成立.[方法点拨]1.在证明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分析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用综合法写出证明过程,有时分析法与综合法交替使用.2.有些命题和不等式,从正面证如果不好证,可以考虑反证法.凡是含有“至少”、“唯一”或含有其他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即“正难则反”.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作出与命题结论相反的假设;(2)归谬:在假设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的推理,导出矛盾的结果; (3)结论:肯定原命题的正确性.(理)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对任意的n ∈N *,点(n ,S n )均在函数y =b x+r (b >0且b ≠1,b 、r 均为常数)的图象上.(1)求r 的值;(2)当b =2时,记b n =2(log 2a n +1)(n ∈N *),证明对任意的n ∈N *,不等式b 1+1b 1·b 2+1b 2·…·b n +1b n>n +1成立. [解析](1)由题意:S n =b n+r ,当n ≥2时,S n -1=b n -1+r .所以a n =S n -S n -1=b n -1(b -1),由于b >0且b ≠1,所以n ≥2时,{a n }是以b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又a 1=b +r ,a 2=b (b -1),a 2a 1=b , 即b b -1b +r=b ,解得r =-1.(2)证明:由于b =2,则根据(1)得a n =2n -1,因此b n =2n (n ∈N *),所证不等式为2+12·4+14·…·2n +12n>n +1①当n =1时,左式=32,右式= 2.左式>右式,所以结论成立,②假设n =k (k ∈N *)时结论成立,即2+12·4+14·2k +12k >k +1,则当n =k +1时,2+12·4+14·…·2k +12k ·2k +32 k +1 >k +1·2k +32 k +1 =2k +32k +1 要证当n =k +1时结论成立, 只需证2k +32k +1≥k +2,即证2k +32≥ k +1 k +2 ,由基本值不等式2k +32= k +1 + k +22≥ k +1 k +2 成立,所以,当n =k +1时,结论成立. 由①②可知,n ∈N *时,不等式b 1+1b 1·b 2+1b 2·…·b n +1b n>n +1成立. [方法点拨]1.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数列的通项及前n 项和等问题,都可以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数学归纳法的主要步骤 (1)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例如n 0=1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归纳递推假设当n =k (k ∈N *,k ≥n 0)时结论正确(归纳假设),证明当n =k +1时结论也正确. 综合(1)(2)知,对任何n ∈N *,命题均正确.在用数学归纳法证题中,从n =k 到n =k +1时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可以对n =k +1时的情况进行适当变换,突出归纳假设,这是证题的关键.3.归纳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般规律,但是其正确性需要通过证明来验证.一般情况下,有关正整数的归纳、猜想问题,都需要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数学《推理与证明》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2a b c ++=,则ab bc ca ++的值( )A .大于2B .小于2C .不小于2D .不大于2【答案】B 【解析】 【分析】把已知变形得到a b c +=-,a c b +=-,b c a +=-,把2()ab bc ac ++拆开后提取公因式代入a b c +=-,a c b +=-,b c a +=-,则可判断2()ab bc ac ++的符号,从而得到ab bc ac ++的值的符号. 【详解】解:2a b c ++=Q ,2a b c ∴+=-,2a c b +=-,2b c a +=-.则2()ab bc ac ++222ab ac bc =++ ab ac bc ac ab bc =+++++()()()a b c c b a b a c =+++++ (2)(2)(2)b b a a c c =-+-+- 222222b b a a c c =-+-+-()()2222a b c a b c =-+++++ ()2224a b c =-+++,2a b c ++=Q ,()2220a b c ∴++>,即()2220a b c -++<,2()4ab bc ac ++<Q ,()2ab bc ac ∴++<即ab bc ac ++的值小于2.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的灵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我国南宋数学家杨家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录了一个由正整数构成的三角形数表,我们通常称之为杨辉三角.以下数表的构造思路就来源于杨辉三角.( )从第二行起,每一行中的数字均等于其“肩上”两数之和,表中最后一行仅有一个数a ,则a 的值为( )A .100820182⨯B .100920182⨯C .100820202⨯D .100920202⨯【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每一行的第一个数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解:第一行第一个数为:0112=⨯; 第二行第一个数为:1422=⨯; 第三行第一个数为:21232=⨯; 第四行第一个数为:33242=⨯;L L ,第n 行第一个数为:1n 2n n a -=⨯;一共有1010行,∴第1010行仅有一个数:10091008a 1010220202=⨯=⨯;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数表探究数列规律的问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3.已知点(10,3)P 在椭圆222:199x y C a +=上.若点()00,N x y 在圆222:M x y r +=上,则圆M 过点N 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由此类比得椭圆C 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为( )A .13311x y +=B .111099x y += C .11133x y += D .199110x y += 【答案】C【解析】 【分析】先根据点在椭圆上,求得2a ,再类比可得切线方程. 【详解】因为点(10,3)P 在椭圆222:199x y C a +=上,故可得21009199a +=,解得2110a =; 由类比可得椭圆C 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为:103111099x y +=,整理可得11133x y+=.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由椭圆上一点的坐标求椭圆方程,以及类比法的应用,属综合基础题.4.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记()()1f x f x '=,()()21f x f x '=,…,()()1n n f x f x +'=(n ∈N *). 若()sin f x x x =,则()()20192021f x f x += ( )A .2cos x -B .2sin x -C .2cos xD .2sin x【答案】D 【解析】 【分析】通过计算()()()()()12345,,,,f x f x f x f x f x ,可得()()()()4342414,,,k k k k f x f x f x f x ---,最后计算可得结果.【详解】由题可知:()sin f x x x =所以()()12sin cos ,2cos sin f x x x x f x x x x =+=-()()343sin cos ,4cos sin f x x x x f x x x x =--=-+()55sin cos ,f x x x x =+⋅⋅⋅所以猜想可知:()()4343sin cos k f x k x x x -=-+()()4242cos sin k f x k x x x -=-- ()()4141sin cos k f x k x x x -=--- ()44cos sin k f x k x x x =-+由201945051,202145063=⨯-=⨯- 所以()20192019sin cos f x x x x =--()20212021sin cos f x x x x =+所以()()201920212sin f x f x x +=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导数的计算以及不完全归纳法的应用,选择题、填空题可以使用取特殊值,归纳猜想等方法的使用,属中档题.5.观察2'()2x x =,4'3()4x x =,'(cos )sin x 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记()g x 为()f x 的导函数,则()g x -= A .()f x B .()f x -C .()g xD .()g x -【答案】D 【解析】由归纳推理可知偶函数的导数是奇函数,因为()f x 是偶函数,则()()g x f x '=是奇函数,所以()()g x g x -=-,应选答案D .6.平面上有n 个圆,其中每两个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都无公共点,它们将平面分成()f n 块区域,有(1)2f =,(2)4f =,(3)8f =,则() f n =( ).A .2nB .22n n -+C .2(1)(2)(3)n n n n ----D .325104n n n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可得平面内有n 个圆时, 它们将平面分成()f n 块,再添加第1n +个圆时,因为每两个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都无公共点,故会增加2n 个圆.再求和即可. 【详解】由题, 添加第1n +个圆时,因为每两个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都无公共点,故会增加2n 个圆. 又(1)2f =,故()()12f n f n n +-=.即()()()()()()212,32 4...122f f f f f n f n n -=-=--=-. 累加可得()()()21222224 (2222)2n n n n f n n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求解通项公式的方法,需要画图分析进行理解.或直接计算(4),(5) f f 等利用排除法判断.属于中档题.7.在《中华好诗词大学季》的决赛赛场上,由南京师范大学郦波老师、中南大学杨雨老师、著名历史学者纪连海和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四位大学士分别带领的四支大学生团队进行了角逐.将这四支大学生团队分别记作甲、乙、丙、丁,且比赛结果只有一支队伍获得冠军,现有小张、小王、小李、小赵四位同学对这四支参赛团队的获奖结果预测如下:小张说:“甲或乙团队获得冠军”;小王说:“丁团队获得冠军”;小李说“乙、丙两个团队均未获得冠军”;小赵说:“甲团队获得冠军”.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位预测结果是对的,则获得冠军的团队是( ) A .甲 B .乙C .丙D .丁【答案】D 【解析】 【分析】对甲、乙、丙、丁分别获得冠军进行分类讨论,结合四人的说法进行推理,进而可得出结论. 【详解】若甲获得冠军,则小张、小李、小赵的预测都正确,与题意不符; 若乙获得冠军,则小王、小李、小赵的预测不正确,与题意不符; 若丙获得冠军,则四个人的预测都不正确,与题意不符;若丁获得冠军,则小王、小李的预测都正确,小张和小赵预测的都不正确,与题意相符.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合情推理,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属于中等题.8.甲、乙、丙、丁四人通过抓阄的方式选出一人周末值班(抓到“值”字的人值班).抓完阄后,甲说:“我没抓到.”乙说:“丙抓到了.”丙说:“丁抓到了”丁说:“我没抓到."已知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根据他们的说法,可以断定值班的人是( ) A .甲 B .乙C .丙D .丁【答案】A 【解析】 【分析】可采用假设法进行讨论推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由题意,假设甲:我没有抓到是真的,乙:丙抓到了,则丙:丁抓到了是假的, 丁:我没有抓到就是真的,与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个人抓到是矛盾的; 假设甲:我没有抓到是假的,那么丁:我没有抓到就是真的, 乙:丙抓到了,丙:丁抓到了是假的,成立, 所以可以断定值班人是甲.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合情推理及其应用,其中解答中合理采用假设法进行讨论推理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分析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9.二维空间中圆的一维测度(周长)2lr π=,二维测度(面积)2S r π=;三维空间中球的二维测度(表面积)24S r π=,三维测度(体积)343V r π=.若四维空间中“超球”的三维测度38V r π=,猜想其四维测度W =( )A .42r πB .43r πC .44r πD .46r π【答案】A 【解析】分析:由题意结合所给的性质进行类比推理即可确定四维测度W .详解:结合所给的测度定义可得:在同维空间中,1n +维测度关于r 求导可得n 维测度, 结合“超球”的三维测度38V r π=,可得其四维测度42W r π=. 本题选择A 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类比推理,导数的简单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10.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0n a >,公差0d ≠,则有4637a a a a >.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n b 中,若0n b >,公比1q ≠,则关于5b ,7b ,4b ,8b 的一个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 A .5748b b b b > B .7845b b b b > C .5748b b b b +<+ D .7845b b b b ++<【答案】C 【解析】 【分析】类比等差数列{}n a 与等比数列{}n b 各项均为正数,等差数列中的“和”运算类比到等比数列变为“积”运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在等差数列{}n a 中,由4637+=+时,有4637a a a a >, 类比到等比数列{}n b 中,由5748+=+时,有4857b b b b +>+,因为4334857444444()(1)(1)b b b b b b q b q b q b q b q q +-+=+--=-+-32244(1)(1)(1)(1)0b q q b q q q =--=-++>,所以4857b b b b +>+成立.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类比推理,同时考查观察、分析、类比能力及推理论证能力,属于中档题.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l+2+3+…+n 3=632n n+,n ∈N*”,则当n=k+1时,应当在n=k 时对应的等式左边加上( ) A .k 3+1B .(k 3+1)+(k 3+2)+…+(k+1)3C .(k+1)3D .63(1)(1)2k k +++【答案】B 【解析】分析:当项数从n k =到1n k =+时,等式左边变化的项可利用两个式子相减得到。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人教版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专项训练解析附答案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人教版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专项训练解析附答案

新数学《推理与证明》专题解析(1)一、选择题1.观察下列等式:12133+=,781011123333+++=,16171920222339333333+++++=,…,则当n m <且m ,*n N ∈时,313232313333n n m m ++--++++=L ( ) A .22m n + B .22m n -C .33m n +D .33m n -【答案】B 【解析】 【分析】观察可得等式左边首末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313232313333n n m m ++--++++L 项数为2()m n -, 首末等距离的两项和为313133n m m n +-+=+, 313232313333n n m m ++--++++L 22()()m n m n m n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和数列的求和,属于中档题.2.观察下图:12343456745678910LL则第 行的各数之和等于22017( ) A .2017 B .1009C .1010D .1011【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得:第n 行的第一个数为n ,有21n -个数,且这21n -个数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算出即可【详解】由图可得:第n 行的第一个数为n ,有21n -个数 且这21n -个数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所以第n 行的各数之和为:()()()()22122211212n n n n n ---+⨯=-令212017n -=,得1009n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推理和等差数列的知识,较简单.3.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记()()1f x f x '=,()()21f x f x '=,…,()()1n n f x f x +'=(n ∈N *). 若()sin f x x x =,则()()20192021f x f x += ( )A .2cos x -B .2sin x -C .2cos xD .2sin x【答案】D 【解析】 【分析】通过计算()()()()()12345,,,,f x f x f x f x f x ,可得()()()()4342414,,,k k k k f x f x f x f x ---,最后计算可得结果.【详解】由题可知:()sin f x x x =所以()()12sin cos ,2cos sin f x x x x f x x x x =+=-()()343sin cos ,4cos sin f x x x x f x x x x =--=-+ ()55sin cos ,f x x x x =+⋅⋅⋅所以猜想可知:()()4343sin cos k f x k x x x -=-+()()4242cos sin k f x k x x x -=-- ()()4141sin cos k f x k x x x -=--- ()44cos sin k f x k x x x =-+由201945051,202145063=⨯-=⨯- 所以()20192019sin cos f x x x x =--()20212021sin cos f x x x x =+所以()()201920212sin f x f x x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导数的计算以及不完全归纳法的应用,选择题、填空题可以使用取特殊值,归纳猜想等方法的使用,属中档题.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方程1x ya b+=表示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的直线,类比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x 轴、y 轴、z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0a b c abc ≠的平面方程为( ) A .1x y z a b c++= B .1x y z ab bc ca++= C .1xy yz zx ab bc ca ++= D .1ax by cz ++=【答案】A 【解析】 【分析】平面上直线方程的截距式推广到空间中的平面方程的截距式是1x y za b c++=. 【详解】由类比推理得:若平面在x 轴、y 轴、z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c ,则该平面的方程为:1x y za b c ++=,故选A. 【点睛】平面中的定理、公式等类比推理到空间中时,平面中的直线变为空间中的直线或平面,平面中的面积变为空间中的体积.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必要时要对得到的结论证明.如本题中,可令0,0x y ==,看z 是否为c .5.给出下面类比推理:①“若2a<2b ,则a<b”类比推出“若a 2<b 2,则a<b”; ②“(a +b)c =ac +bc(c≠0)”类比推出“a b a bc c c+=+ (c≠0)”; ③“a ,b ∈R ,若a -b =0,则a =b”类比推出“a ,b ∈C ,若a -b =0,则a =b”; ④“a ,b ∈R ,若a -b>0,则a>b”类比推出“a ,b ∈C ,若a -b>0,则a>b(C 为复数集)”.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 A .1 B .2C .3D .4【答案】B 【解析】 【分析】在数集的扩展过程中,有些性质是可以传递的,但有些性质不能传递,因此,要判断类比的结果是否正确,关键是要在新的数集里进行论证,当然要想证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也可以直接举一个反例,要想得到本题的正确答案,可对四个结论逐一进行分析,不难解答. 【详解】①若“22a b <,则a b <”类比推出“若22a b <,则a b <”,不正确,比如1,2a b ==-; ②“()(0)a b c ac bc c +=+≠”类比推出“(0)a b a bc c c c+=+≠”,正确; ③在复数集C 中,若两个复数满足0a b -=,则它们的实部和虚部均相等,则,a b 相等,故正确;④若,a b C ∈,当1,a i b i =+=时,10a b -=>,但,a b 是两个虚数,不能比较大小,故错误;所以只有②③正确,即正确命题的个数是2个, 故选B.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判断类比得到的结论的正确性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式子的运算法则,数相等的条件,复数不能比较大小等结论,属于简单题目.6.在平面几何中,与三角形的三条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类似的,在立体几何中,与四面体的四个面所在平面的距离相等的点有( ) A .1个 B .5个C .7个D .9个【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平面图形的结论,通过想象类比得出立体图形对应的结论. 【详解】根据三角形的内切圆和旁切圆可得与三角形的三条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有且只有4个, 由此类比到四面体中,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到四个面所在的平面的距离相等, 还有四个旁切球的球心到四个面所在的平面的距离相等, 因此这样的点有且只有5个.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类比推理,找出切入点是解题的关键.7.数学家托勒密从公元127年到151年在亚历山大城从事天文观测,在编制三角函数表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重要的定理和结论,如图便是托勒密推导倍角公式“2212cos a sin a =-”所用的几何图形,已知点,B C 在以线段AC 为直径的圆上,D 为弧BC 的中点,点E 在线段AC 上且,AE AB =点F 为EC 的中点.设2,AC r =,DAC a ∠=那么下列结论:2,DC rcosa =① 22,AB rcos a =②()12,FC r cos a =-③ ()22DC r r AB =-④.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D 【解析】 【分析】在Rt ADC ∆中,可判断①,Rt ABC ∆中,可判断②,利用ADB ∆与ADE ∆全等及ADC ∆与DFC ∆相似即可判断③④. 【详解】在Rt ADC ∆中,2sin ,DC r a =故①不正确; 因为 ,BD DC =所以2,BAC a ∠=在Rt ABC ∆中,2cos2AB r a =,故②正确; 因为AE AB BD DC ==,,易知ADB ∆与ADE ∆全等,故DE BD DC DF EC ==⊥,,所以()1cos22ABFC r r a =-=-, 又CC ACD FC D =,所以()22DC AC FC r r AB =⋅=-,故③④正确, 由2sin 2cos2DC r a AB r a ==,,()22DC r r AB =-,可得()()22sin 22cos2r a r r r a =-,即22sin 1cos2a a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推理与证明,考查学生在圆中利用三角形边长证明倍角公式的背景下,判断所需的边长是否正确,是一道中档题.8.将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排成如图所示的塔形数表,表中位于第i 行,第j 列的数记为ij a ,例如329a =,4215a =,5423a =,若2019ij a =,则i j -=( )A .71B .72C .20D .19【答案】D 【解析】 【分析】先确定奇数2019为第1010个奇数,根据规律可得从第1行到第i 行末共有()11+2+3++=2i i i +⋅⋅⋅个奇数,可确定2019位于第45行,进而确定2019所在的列,即可得解. 【详解】奇数2019为第1010个奇数,由题意按照蛇形排列,从第1行到第i 行末共有()11+2+3++=2i i i +⋅⋅⋅个奇数,则从第1行到第44行末共有990个奇数,从第1行到第45行末共有1035个奇数, 则2019位于第45行,而第45行时从右往左递增,且共有45个奇数, 故2019位于第45行,从右往左第20列, 则45i =,26j =,故19i j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归纳推理的应用,考查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9.下面几种推理中是演绎推理的为( )A .由金、银、铜、铁可导电,猜想:金属都可导电B .猜想数列111122334⋯⋯⨯⨯⨯,,,的通项公式为1()(1)n a n N n n *=∈+ C .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D .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推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球的方程为2222()()()x a y b z c r -+-+-=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概念,得到A 是归纳推理,B 是归纳推理,C 是演绎推理,D 是类比推理,即可求解. 【详解】根据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概念,可得:对于A 中, 由金、银、铜、铁可导电,猜想:金属都可导电,属于归纳推理;对于B 中, 猜想数列111122334⋯⋯⨯⨯⨯,,,的通项公式为1()(1)n a n N n n *=∈+,属于归纳推理,不是演绎推理;对于C 中,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属于演绎推理; 对于D 中, 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推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球的方程为2222()()()x a y b z c r -+-+-=,属于类比推理, 综上,可演绎推理的C 项,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概念及判定,其中解答中熟记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概念,以及推理的规则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10.山城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经警方初步调查,锁定为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所盗,经审讯,四人笔录如下,甲说:“是丁盗的”;乙说:“是甲、丁两人中的一人盗的”;丙说:“甲说的正确”;丁说:“与我无关,是他们三人中的一人盗的”,后经进一步调查发现四人中只有两人说了真话,由此可判断盗窃者是( ) A .甲 B .乙C .丙D .丁【答案】A 【解析】 【分析】分别假设甲、乙、丙、丁是罪犯,依次分析四人的供词,由两人说的是真话,两人说的是假话,能判断出结果. 【详解】①假设盗窃者是甲,则甲说了假话,乙说了真话,丙说了假话,丁说了真话,合乎题意; ②假设盗窃者是乙,则甲说了假话,乙说了假话,丙说了假话,丁说了真话,不合乎题意;③假设盗窃者是丙,则甲说了假话,乙说了假话,丙说了假话,丁说了真话,不合乎题意;④假设盗窃者是丁,则甲说了真话,乙说了真话,丙说了真话,丁说了假话,不合乎题意. 综上所述,盗窃者是甲.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罪犯的判断,考查合情推理等基础知识,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中等题.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2n n ++++ (111)()24n N n n +≥∈+”时,由n k =到1n k =+时,不等试左边应添加的项是( )A .12(1)k +B .112122k k +++ C .11121221k k k +-+++ D .1111212212k k k k +--++++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别代入,1n k n k ==+,两式作差可得左边应添加项。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记凸k 边形的内角和为f (k ),则凸k +1边形的内角和f (k +1)=f (k )+( ) A .2π B .πC .32π D .2π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231n n n n ++++>∈+++N ,在验证1n =时,左边的代数式为( ) A .111234++ B .1123+C .12D .13.两个正方体1M 、2M ,棱长分别a 、b ,则对于正方体1M 、2M 有:棱长的比为a:b ,表面积的比为22:a b ,体积比为33:a b .我们把满足类似条件的几何体称为“相似体”,下列给出的几何体中是“相似体”的是( ) A .两个球B .两个长方体C .两个圆柱D .两个圆锥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5 (1236)n n n +++≥++时,从n k =到1n k =+,不等式左边需添加的项是( ) A .111313233k k k +++++ B .11113132331k k k k ++-++++ C .131k + D .133k + 5.现有下列四个命题: 甲:直线l 经过点(0,1)-; 乙:直线l 经过点(1,0); 丙:直线l 经过点(1,1)-; 丁: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假命题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2123()2n n n n N *+++++=∈,则当1n k =+时,等式左边应该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 ) A .21k +B .2(1)k +C .2(2)k +D .222(1)(2)(1)k k k ++++++7.已知数列{}n a 中,11a =,()*111nn na a n a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n a a +<,在验证1n =成立时,不等式右边计算所得结果是( )A .12B .1C .32D .28.设平面内有k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设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f k ,则()1f k +与()f k 的关系是( ) A .()()11f k f k k +=++ B .()()11f k f k k +=+- C .()()1f k f k k +=+D .()()12f k f k k +=++9.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 甲:我的成绩比乙高. 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 丙:我的成绩比乙高.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乙、甲D .甲、丙、乙10.在正整数数列中,由1开始依次按如下规则取它的项:第一次取1;第二次取2个连续偶数2,4;第三次取3个连续奇数5,7,9;第四次取4个连续偶数10,12,14,16;第五次取5个连续奇数17,19,21,23,25,按此规律取下去,得到一个子数列1,2,4,5,7,9,10,12,14,16,17,19…,则在这个子数列中第2 020个数是( ) A .3976 B .3974 C .3978D .3973二、填空题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1111234212122n n n n n-+-++-=+++-++(n 为正整数)时,第一步应验证的等式是______.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1+1123++…+1222n n +>(n ∈N +,且n ≥2)”时,第一步要证明的结论是________.13.用反证法证明“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时,假设应为_______.14.已知等差数列{}()*n a n N ∈中,若10100a =,则等式()121220192019,*n n a a a a a a n n N -+++=+++<∈恒成立;运用类比思想方法,可知在等比数列{}()*n b n N ∈中,若1001b =,则与此相应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_恒成立.三、解答题15.(1)请用文字语言叙述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2)把(1)中的定理写成“已知:...,求证:...”的形式,并用反证法证明.16.把空间图形“正四面体”与平面图形“正三角形”对应,类比“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得到的相应结论为___________.17.下列各题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有没有错误?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 (1)求证:当N*n ∈时,1=+n n .证明: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k k =+. 则当1n k =+时,左边1(11)k k =+=++=右边. 所以当1n k =+时,等式也成立.由此得出,对任何N*n ∈,等式1=+n n 都成立.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1()2n n n a a S +=. 证明,∈当1n =时,左边=11S a =,右边1a =,等式成立. ∈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2k k k a a S +=.则当1n k =+时, 11231k k k S a a a x a a ++=+++++, 11121k k k k S a a a a a ++-=+++++.上面两式相加并除以2,可得 111(1)()2k k k a a S ++++=,即当1n k =+时,等式也成立.由∈∈可知,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1()2n n n a a S +=18.一本旧教材上有一个关于正整数n 的恒等式22211223(1)(1)12n n n n ⨯+⨯+++=+? 其中问号处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看出它是关于n 的二次三项式,具体的系数已经看不清楚了.请你猜想这个恒等式的形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参考答案与解析:1.B【分析】根据题意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三角形,从而得出选项. 【详解】由凸k 边形变为凸k +1边形时, 增加了一个三角形,故f (k +1)=f (k )+π. 故选:B 2.A【分析】将1n =代入计算可得结果. 【详解】解:1111231n n n ++++++代入1n =为:111234++. 故选:A 3.A【分析】分别使用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计算后即可发现结论. 【详解】设两个球的半径分别为R ,r . 这两个球的半径比为::R r , 表面积比为:22224:4:R r R r ππ=, 体积比为:333344::33R r R r ππ=, 所以,两个球是相似体. 故选:A . 4.B【分析】比较n k =、1n k =+时不等式左边代数式的差异后可得需添加的项,从而得到正确的选项. 【详解】当n k =时,所假设的不等式为1115 (1236)k k k +++≥++, 当1n k =+时,要证明的不等式为1111115 (2233132336)k k k k k k ++++++≥+++++, 故需添加的项为:11113132331k k k k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应用数学归纳法时,要注意归纳证明的结论和归纳假设之间的联系,必要时和式的开端和结尾处需多写几项,便于寻找差异.本题属于基础题. 5.C【分析】设(0,1)A -,(1,0)B ,(1,1)C -,计算AB k 和BC k ,可判断三点共线,可知假命题是甲、乙、丙中的一个,再由斜率即可求解.【详解】设(0,1)A -,(1,0)B ,(1,1)C -则10101AB k --==-,101112BC k -==---,因为AB BC k k ≠,所以,,A B C 三点不共线,所以假命题必是甲、乙、丙中的一个,丁是真命题,即直线l 的斜率大于0, 而0AB k >,0BC k <,0AC k <,故丙是假命题. 故选:C. 6.D【分析】由n =k+1时,等式左端2123k =+++++222(1)(2)(1)k k k ++++++可得答案.【详解】当n =k 时,等式左端2123k =++++,当n =k+1时,等式左端2123k =+++++222(1)(2)(1)k k k ++++++,增加了项222(1)(2)(1)k k k ++++++.故选:D . 7.C【分析】将1n =代入即可得结果. 【详解】当1n =时,不等式右边为1211311122a a a =+=+=+. 故选:C. 8.C【分析】考虑当1n k =+时,任取其中1条直线,记为l ,由于直线l 与前面n 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所以要多出k 个交点,从而得出结果. 【详解】当1n k =+时,任取其中1条直线,记为l , 则除l 外的其他k 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为()f k , 因为已知任何两条直线不平行,所以直线l 必与平面内其他k 条直线都相交(有k 个交点); 又因为任何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 所以上面的k 个交点两两不相同,且与平面内其它的()f k 个交点也两两不相同, 从而1n k =+时交点的个数是()()1f k k f k +=+, 故选:C 9.A【分析】利用逐一验证的方法进行求解.【详解】若甲预测正确,则乙、丙预测错误,则甲比乙成绩高,丙比乙成绩低,故3人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若乙预测正确,则丙预测也正确,不符合题意;若丙预测正确,则甲必预测错误,丙比乙的成绩高,乙比甲成绩高,即丙比甲,乙成绩都高,即乙预测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将数学知识与时政结合,主要考查推理判断能力.题目有一定难度,注重了基础知识、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10.A【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出第n 次取n 个数,前n 次共取(1)2n n +个数,且第n 次取的最后一个数为n 2,然后算出前63次共取了2016个数,从而能得到数列中第2 020个数是3976.【详解】由题意可得,奇数次取奇数个数,偶数次取偶数个数,前n 次共取了(1)1232n n n ++++⋯+=个数,且第n 次取的最后一个数为n 2, 当63n =时,()6363120162⨯+=, 即前63次共取了2016个数,第63次取的数都为奇数,并且最后一个数为2633969=, 即第2 016个数为3 969,所以当n =64时,依次取3 970,3 972,3 974,3 976,…,所以第2 020个数是3 976. 故选:A. 11.11122-= 【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令1n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依题意,当1n =时, 1112121-=⨯⨯, 即11122-=, 故答案为:11122-=.12.1112212342++++> 【解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可知第一步要证明2n =时的不等式成立.【详解】因为n ≥2,所以第一步要证的是当n=2时结论成立,即1+111222342+++>. 故答案为:1112212342++++> 13.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分析】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是,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所以找出命题的否定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是,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因为“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的否定是:“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所以用反证法证明“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时,假设应为“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故答案为: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14.()*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有12019101020n n a a a +-+==,等比数列的性质有21199100=1n n b b b +-=,类比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已知等差数列{}()*n a n N ∈中,12122019n n a a a a a a -+++=+++ 1122019n n n a a a a a +-++=++++,12201820190n n n a a a a ++-∴++++=.10100a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 1201922018101020n n n n a a a a a +-+-+=+===.等比数列{}()*n b n N ∈,且1001b =,有等比数列的性质得,211992198100===1n n n n b b b b b +-+-=.所以类比等式()*121220192019,n n a n a a a a a n N -+++=+++<∈,可得()*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 故答案为:()*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结合类比的规则,和类比积,加类比乘,得出结论,属于中档题.15.(1)见解析; (2)见解析.【分析】(1)将判定定理用文字表述即可;(2)根据(1)中的前提和结论可得定理的形式,利用反证法可证该结论.【详解】(1)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过该点直线是异面直线. (2)(1)中的定理写成“已知:...,求证:...”的形式如下: ,,,P Q l Q l ααα∉∈⊂∉,求证:,PQ l 为异面直线.证明:若,PQ l 不为异面直线,则,PQ l 共面于β,故,,Q l ββ∈⊂ 而Q l ∉,故,αβ为同一平面,而P β∈,故P α∈, 这与P α∉矛盾,故,PQ l 为异面直线.16.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分析】将边类比为面,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详解】把空间图形“正四面体”与平面图形“正三角形”对应,类比“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得到的相应结论为“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17.(1)有错误,理由见解析;(2)有错误,理由详见解析.【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分为两步,∈证明当1n =时,结论成立,∈假设当n k =时,结论成立,当1n k =+时,应用归纳假设,证明1n k =+时,命题也成立,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判断过程的错误之处. 【详解】(1)有错误,错误在于没有证明第(1)步,即没有证明1n =时等式成立;(2)有错误,错误在于证明1n k =+时,没有应用n k =时的假设,而是应用了倒序相加法,这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18.222211223(1)(1)(31110)12n n n n n n ⨯+⨯+++=+++,证明见解析 【分析】设222()1223(1)f n n n =⋅+⋅+⋅⋅⋅++即可求得f (1),f (2),f (3);假设存在常数a ,b ,c 使得2(1)()()12n n f n an bn c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由f (1),f (2),f (3)的值可求得a ,b ,c ;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详解】设222()1223(1)f n n n =⋅+⋅+⋅⋅⋅++, f ∴(1)2124=⋅=,f (2)22122322=⋅+⋅=, f (3)22212233470⋅+⋅+⋅=; 假设存在常数a ,b ,c 使得2(1)()()12n n f n an bn c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 则f (1)12()412a b c ⨯=++=, 24a b c ∴++=∈,同理,由f (2)22=得4244a b c ++=∈, 由f (3)70=得9370a b c ++=∈ 联立∈∈∈,解得3a =,11b =,10c =.2(1)()(31110)12n n f n n n +∴=++. 证明:1︒当1n =时,显然成立;2︒假设n k =时,2(1)(1)(2)(35)()(31110)1212k k k k k k f k k k ++++=++=, 则1n k =+时,2(1)()(1)[(1)1]f k f k k k +=++++2(1)(2)(35)(1)[(1)1]12k k k k k k +++=++++2(1)(2)(31724)12k k k k ++=++ (1)(2)(3)(38)12k k k k ++++=(1)[(1)1][(2)1][3(1)5]12k k k k +++++++=,即1n k =+时,结论也成立.综合1︒,2︒知,存在常数3a =,11b =,10c =使得2(1)()(31110)12n n f n n n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最新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最新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一、选择题1.幻方最早起源于我国,由正整数1,2,3,……,2n 这2n 个数填入n n ⨯方格中,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的和相等,这个正方形数阵就叫n 阶幻方.定义()f n 为n 阶幻方对角线上所有数的和,如(3)15f =,则(10)f =( )A .55B .500C .505D .5050【答案】C 【解析】 【分析】因为幻方的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的和相等,可得2123()n f n n+++⋅⋅⋅+=,即得解. 【详解】因为幻方的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的和相等,所以n 阶幻方对角线上数的和()f n 就等于每行(或每列)的数的和,又n 阶幻方有n 行(或n 列),因此,2123()n f n n+++⋅⋅⋅+=,于是12399100(10)50510f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阵问题,考查了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甲、乙、丙、丁四个孩子踢球打碎了玻璃.甲说:“是丙或丁打碎的.”乙说:“是丁打碎的.”丙说:“我没有打碎玻璃.”丁说:“不是我打碎的.”他们中只有一人说了谎,请问是( )打碎了玻璃. A .甲 B .乙C .丙D .丁【答案】D 【解析】 【分析】假设其中一个人说了谎,针对其他的回答逐个判断对错即可,正确答案为丁. 【详解】假设甲打碎玻璃,甲、乙说了谎,矛盾,假设乙打碎了玻璃,甲、乙说了谎,矛盾, 假设丙打碎了玻璃,丙、乙说了谎,矛盾, 假设丁打碎了玻璃,只有丁说了谎,符合题意, 所以是丁打碎了玻璃;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采用逐一检验的方法解题,属基础题.3.观察下图:12343456745678910LL则第 行的各数之和等于22017( ) A .2017 B .1009C .1010D .1011【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得:第n 行的第一个数为n ,有21n -个数,且这21n -个数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算出即可 【详解】由图可得:第n 行的第一个数为n ,有21n -个数 且这21n -个数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所以第n 行的各数之和为:()()()()22122211212n n n n n ---+⨯=-令212017n -=,得1009n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推理和等差数列的知识,较简单.4.设a ,b ,c 都大于0,则三个数1a b +,1b c +,1c a+的值( ) A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B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C .至多有一个不小于2 D .至多有一个不大于2【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基本不等式,利用反证法思想,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因为a ,b ,c 都大于0 1111111112226a b c a b c a b c b c a a b c a b c+++++=+++++≥⋅+⋅+⋅= 当且仅当1a b c ===时取得最小值若12a b +<,12b c+<,12c a +<则1116a b c b c a+++++<,与前面矛盾所以三个数1a b +,1b c +,1c a+的值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故选:A 【点睛】本题是一道关于基本不等式应用的题目,掌握基本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5.用“算筹”表示数是我国古代计数方法之一,计数形式有纵式和横式两种,如图1所示.金元时期的数学家李冶在《测圆海镜》中记载:用“天元术”列方程,就是用算筹来表示方程中各项的系数.所谓“天元术”,即是一种用数学符号列方程的方法,“立天元一为某某”,意即“设x 为某某”.如图2所示的天元式表示方程10110n n n n a x a x a x a --++⋅⋅⋅++=,其中0a ,1a ,…,1n a -,n a 表示方程各项的系数,均为筹算数码,在常数项旁边记一“太”字或在一次项旁边记一“元”字,“太”或“元”向上每层减少一次幂,向下每层增加一次幂.试根据上述数学史料,判断图3天元式表示的方程是( ) A .228617430x x ++= B .4227841630x x x +++= C .2174328610x x ++= D .43163842710x x x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算筹”法表示数可得题图3中从上至下三个数字分别为1,286,1743,结合“天元术”列方程的特征即可得结果. 【详解】由题意可得,题图3中从上至下三个数字分别为1,286,1743, 由“元”向上每层减少一次幂,向下每层增加一次幂.可得天元式表示的方程为2174328610x x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是以数学文化为背景,考查数学阅读及理解能力,充分理解“算筹”法表示数和“天元术”列方程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6.已知0x >,不等式12x x +≥,243x x +≥,3274x x+≥,…,可推广为1n ax n x+≥+ ,则a 的值为( ) A .2n B .n nC .2nD .222n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归纳推理得到a 的值即可. 【详解】由题意,当分母的指数为1时,分子为111=; 当分母的指数为2时,分子为224=; 当分母的指数为3时,分子为3327=; 据此归纳可得:1n ax n x+≥+中,a 的值为n n . 本题选择B 选项. 【点睛】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7.甲、乙、丙三人参加某公司的面试,最终只有一人能够被该公司录用,得到面试结果以后甲说:丙被录用了;乙说:甲被录用了;丙说:我没被录用.若这三人中仅有一人说法错误,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丙被录用了 B .乙被录用了C .甲被录用了D .无法确定谁被录用了 【答案】C 【解析】 【分析】假设若甲被录用了,若乙被录用了,若丙被录用了,再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若甲被录用了,则甲的说法错误,乙,丙的说法正确,满足题意, 若乙被录用了,则甲、乙的说法错误,丙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若丙被录用了,则乙、丙的说法错误,甲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甲被录用了,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属基础题.8.已知2a b c ++=,则ab bc ca ++的值( ) A .大于2 B .小于2C .不小于2D .不大于2【答案】B 【解析】 【分析】把已知变形得到a b c +=-,a c b +=-,b c a +=-,把2()ab bc ac ++拆开后提取公因式代入a b c +=-,a c b +=-,b c a +=-,则可判断2()ab bc ac ++的符号,从而得到ab bc ac ++的值的符号. 【详解】解:2a b c ++=Q ,2a b c ∴+=-,2a c b +=-,2b c a +=-.则2()ab bc ac ++222ab ac bc =++ ab ac bc ac ab bc =+++++()()()a b c c b a b a c =+++++ (2)(2)(2)b b a a c c =-+-+-222222b b a a c c =-+-+-()()2222a b c a b c =-+++++ ()2224a b c =-+++,2a b c ++=Q ,()2220a b c ∴++>,即()2220a b c -++<,2()4ab bc ac ++<Q ,()2ab bc ac ∴++<即ab bc ac ++的值小于2.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的灵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观察下列等式:332123+=,33321236++=,33332123410+++=,记()3333123f n n =+++⋅⋅⋅+.根据上述规律,若()225f n =,则正整数n 的值为( )A .8B .7C .6D .5【答案】D 【解析】 【分析】由规律得()()()22211234n n f n n +=+++⋅⋅⋅+=再解方程即可 【详解】由已知等式的规律可知()()()22211234n n f n n +=+++⋅⋅⋅+=,当()225f n =时,可得5n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熟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关键,考查观察转化能力,是基础题10.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按照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分为A 、B 、C 、D 、E 五个等级.某班共有36名学生且全部选考物理、化学两科,这两科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如图所示.该班学生中,这两科等级均为A 的学生有5人,这两科中仅有一科等级为A 的学生,其另外一科等级为B ,则该班( )A.物理化学等级都是B的学生至多有12人B.物理化学等级都是B的学生至少有5人C.这两科只有一科等级为B且最高等级为B的学生至多有18人D.这两科只有一科等级为B且最高等级为B的学生至少有1人【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出物理等级为A,化学等级为B的学生人数以及物理等级为B,化学等级为A的学生人数,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合适的选项.【详解】-+-=人根据题意可知,36名学生减去5名全A和一科为A另一科为B的学生105858(其中物理A化学B的有5人,物理B化学A的有3人),表格变为:对于A选项,物理化学等级都是B的学生至多有13人,A选项错误;对于B选项,当物理C和D,化学都是B时,或化学C和D,物理都是B时,物理、化--=(人),B选项错误;学都是B的人数最少,至少为13724对于C选项,在表格中,除去物理化学都是B的学生,剩下的都是一科为B且最高等级为B的学生,因为都是B的学生最少4人,所以一科为B且最高等级为B的学生最多为1391419++-=(人),C选项错误;对于D选项,物理化学都是B的最多13人,所以两科只有一科等级为B且最高等级为B -=(人),D选项正确.的学生最少1413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合情推理,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11.甲、乙、丙、丁四人参加数学竞赛,四人在成绩公布前作出如下预测:甲预测说:获奖者在乙、丙、丁三人中;乙预测说:我不会获奖,丙获奖丙预测说:甲和丁中有一人获奖;丁预测说:乙的猜测是对的成绩公布后表明,四人的猜测中有两人的预测与结果相符.另外两人的预测与结果不相符,已知有两人获奖,则获奖的是() A .甲和丁 B .乙和丁 C .乙和丙 D .甲和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四人的描述语句中可以看出,乙、丁的表述要么同时与结果相符,要么同时与结果不符,再进行判断 【详解】若乙、丁的预测成立,则甲、丙的预测不成立,推出矛盾.故乙、丙预测不成立时,推出获奖的是乙和丁 答案选B 【点睛】真假语句的判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假设,才可进行有效论证12.如图所示的“数字塔”有以下规律:每一层最左与最右的数字均为2,除此之外每个数字均为其两肩的数字之积,则该“数字塔”前10层的所有数字之积最接近()lg 20.3≈( )A .30010B .40010C .50010D .60010【答案】A 【解析】 【分析】结合所给数字特征,我们可将每层数字表示成2的指数的形式,观察可知,每层指数的和成等比数列分布,结合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和对数恒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如图,将数字塔中的数写成指数形式,可发现其指数恰好构成“杨辉三角”,前10层的指数之和为29101222211023+++⋅⋅⋅+=-=,所以原数字塔中前10层所有数字之积为10231023lg 23002101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与“杨辉三角”有关的规律求解问题,逻辑推理,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应用,属于中档题13.《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首诗:“挑水砍柴不堪苦,请归但求穿墙术.得诀自诩无所阻,额上坟起终不悟.”在这里,我们称形如以下形式的等式具有“穿墙术”:223344552,33,4,55338815152424====888n n=“穿墙术”,则n =( ) A .35 B .48C .63D .80【答案】C 【解析】 【分析】通过观察四个等式,发现存在相同性质,从而得出78763n =⨯+=即可. 【详解】 因为22222233121==⨯+33333388232==⨯⨯+ 444441515343==⨯⨯+,5555552424454==⨯⨯+ 所以8888888878763n n ==⨯=⨯+63n =. 故选:C. 【点睛】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14.三角形面积为()12S a b c r =++,a ,b ,c 为三角形三边长,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利用类比推理,可以得出四面体的体积为( ) A .13V abc =B .13V Sh = C .()13V ab bc ac h =++⋅(h 为四面体的高) D .()123413V s s s s r =+++⋅(其中1s ,2s ,3s ,4s 分别为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r 为四面体内切球的半径,设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为O ,则球心O 到四个面的距离都是r )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平面与空间的类比推理,由点类比直线,由直线类比平面,由内切圆类比内切球,由平面图形的面积类比立体图形的体积,结合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方法类比四面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即可求解. 【详解】设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为O ,则球心O 到四个面的距离都是r ,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的求解方法:利用分割法,将O 与四个顶点连起来,可得四面体的体积等于以O 为顶点,分别以四个面为底面的4个三棱锥的体积之和, 即()123413V s s s s r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类比推理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类比推理是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类比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通常一般步骤:(1)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取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本题属于基础题.15.观察下列一组数据11a = 235a =+ 37911a =++ 413151719a =+++…则20a 从左到右第一个数是( ) A .379 B .383C .381D .377【答案】C 【解析】 【分析】先计算前19行数字的个数,进而可得20a 从左到右第一个数. 【详解】由题意可知,n a 可表示为n 个连续的奇数相加,从1a 到19a 共有()119191902+⨯=个奇数, 所以20a 从左到右第一个数是第191个奇数,第n 个奇数为21n -,所以第191个奇数为21911381⨯-=.故选:C.【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归纳推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6.分形几何是美籍法国数学家芒德勃罗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门数学新分支,其中的“谢尔宾斯基”图形的作法是:先作一个正三角形,挖去一个“中心三角形”(即以原三角形各边的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然后在剩下的每个小正三角形中又挖去一个“中心三角形”.按上述方法无限连续地作下去直到无穷,最终所得的极限图形称为“谢尔宾斯基”图形(如图所示),按上述操作7次后,“谢尔宾斯基”图形中的小正三角形的个数为( )A .53B .63C .73D .83【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别求出第1,2,3次操作后,图形中的小正三角形的个数,然后可归纳出一般结论,得到答案.【详解】如图,根据题意第1次操作后,图形中有3个小正三角.第2次操作后,图形中有3×3=23个小正三角.第3次操作后,图形中有9×3=33个小正三角.…………………………所以第7次操作后,图形中有73 个小正三角.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属于中档题.17.为了调节高三学生学习压力,某校高三年级举行了拔河比赛,在赛前三位老师对前三名进行了预测,于是有了以下对话:老师甲:“7班男生比较壮,7班肯定得第一名”.老师乙:“我觉得14班比15班强,14班名次会比15班靠前”.老师丙:“我觉得7班能赢15班”.最后老师丁去观看完了比赛,回来后说:“确实是这三个班得了前三名,且无并列,但是你们三人中只有一人预测准确”.那么,获得一、二、三名的班级依次为( )A.7班、14班、15班B.14班、7班、15班C.14班、15班、7班D.15班、14班、7班【答案】C【解析】【分析】分别假设甲、乙、丙预测准确,分析三个人的预测结果,由此能求出一、二、三名的班级.【详解】假设甲预测准确,则乙和丙都预测错误,14∴班名次比15班靠后,7班没能赢15班,故甲预测错误;假设乙预测准确,则甲和乙都预测错误,7∴班不是第一名,14班名次比15班靠前,7班没能赢15班,则获得一、二、三名的班级依次为14班,15班,7班;假设丙预测准确,则甲和乙都预测错误,7∴班不是第一名,14班名次比15班靠后,7班能赢15班,不合题意.综上,得一、二、三名的班级依次为14班,15班,7班.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获得一、二、三名的班级的判断,考查合情推理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18.三角形的面积为1()2S a b c r=++⋅,其中,,a b c为三角形的边长,r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则利用类比推理,可得出四面体的体积为()A.13V abc =B.13V Sh =C.1()3V ab bc ca h=++,(h为四面体的高)D .()123413V S S S S r =+++,(1234,,,S S S S 分别为四面体的四个面的面积,r 为四面体内切球的半径)【答案】D【解析】【分析】设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为O ,则球心O 到四个面的距离都是r ,根据体积公式得到答案.【详解】设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为O ,则球心O 到四个面的距离都是r ,将O 与四顶点连起来, 可得四面体的体积等于以O 为顶点,分别以四个面为底面的4个三棱锥体积的和, ∴V 13=(S 1+S 2+S 3+S 4)r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类比推理,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断能力.19.设x 、y 、0z >,1a x y =+,1b y z =+,1c z x =+,则a 、b 、c 三数( ) A .都小于2B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C .都大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计算出6a b c ++≥,于此可得出结论.【详解】 由基本不等式得111111a b c x y z x y z y z x x y z ⎛⎫⎛⎫⎛⎫⎛⎫⎛⎫⎛⎫++=+++++=+++++ ⎪ ⎪ ⎪ ⎪ ⎪ ⎪⎝⎭⎝⎭⎝⎭⎝⎭⎝⎭⎝⎭6≥=, 当且仅当1x y z ===时,等号成立,因此,若a 、b 、c 三数都小于2,则6a b c ++<与6a b c ++≥矛盾,即a 、b 、c 三数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考查反证法的基本概念,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题.20.设x ,y ,z >0,则三个数,,y y z z x x x z x y z y+++ ( )A.都大于2 B.至少有一个大于2 C.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D.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假设这三个数都小于2,则三个数之和小于6,又yx+yz+zx+zy+xz+xy=(yx+xy)+(yz+zy)+(zx+xz)≥2+2+2=6,当且仅当x=y=z时取等号,与假设矛盾,故这三个数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2017年全国卷高考数学复习专题——推理与证明

2017年全国卷高考数学复习专题——推理与证明

2017年全国卷高考数学复习专题——推理与证明考点一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2014北京,8,5分)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定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那么这组学生最多有( )A.2人B.3人C.4人D.5人答案 B2.(2014课标Ⅰ,14,5分)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时, 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答案 A3.(2014陕西,14,5分)观察分析下表中的数据:猜想一般凸多面体中F,V,E所满足的等式是.答案F+V-E=24.(2014北京,20,13分)对于数对序列P:(a1,b1),(a2,b2),…,(an,bn),记T 1(P)=a1+b1,Tk(P)=bk+max{Tk-1(P),a1+a2+…+ak}(2≤k≤n),其中max{Tk-1(P),a1+a2+…+ak}表示Tk-1(P)和a1+a2+…+ak两个数中最大的数.(1)对于数对序列P:(2,5),(4,1),求T1(P),T2(P)的值;(2)记m为a,b,c,d四个数中最小的数,对于由两个数对(a,b),(c,d)组成的数对序列P:(a,b),(c,d)和P':(c,d),(a,b),试分别对m=a和m=d两种情况比较T2(P)和T2(P')的大小;(3)在由五个数对(11,8),(5,2),(16,11),(11,11),(4,6)组成的所有数对序列中,写出一个数对序列P使T5(P)最小,并写出T5(P)的值.(只需写出结论)解析(1)T1(P)=2+5=7,T 2(P)=1+max{T1(P),2+4}=1+max{7,6}=8.(2)T2(P)=max{a+b+d,a+c+d},T2(P')=max{c+d+b,c+a+b}.当m=a时,T2(P')=max{c+d+b,c+a+b}=c+d+b.因为a+b+d≤c+b+d,且a+c+d≤c+b+d,所以T2(P)≤T2(P').当m=d 时,T 2(P')=max{c+d+b,c+a+b}=c+a+b.因为a+b+d≤c+a+b,且a+c+d≤c+a+b,所以T 2(P)≤T 2(P'). 所以无论m=a 还是m=d,T 2(P)≤T 2(P')都成立.(3)数对序列P:(4,6),(11,11),(16,11),(11,8),(5,2)的T 5(P)值最小,T 1(P)=10,T 2(P)=26,T 3(P)=42,T 4(P)=50,T 5(P)=52. 考点二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5.(2014山东,4,5分)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 为实数,则方程x 3+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 A.方程x 3+ax+b=0没有实根B.方程x 3+ax+b=0至多有一个实根C.方程x 3+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D.方程x 3+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 答案 A考点三 数学归纳法6.(2014安徽,21,13分)设实数c>0,整数p>1,n∈N *. (1)证明:当x>-1且x≠0时,(1+x)p >1+px; (2)数列{a n }满足a 1>c 1,a n+1=p -1p a n +cpa n 1-p.证明:a n >a n+1>c 1. 解析 (1)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p=2时,(1+x)2=1+2x+x 2>1+2x,原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p=k(k≥2,k∈N *)时,不等式(1+x)k >1+kx 成立.当p=k+1时,(1+x)k+1=(1+x)(1+x)k >(1+x)(1+kx)=1+(k+1)x+kx 2>1+(k+1)x. 所以p=k+1时,原不等式也成立.综合①②可得,当x>-1,x≠0时,对一切整数p>1,不等式(1+x)p >1+px 均成立. (2)证法一: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 n >c 1p. ①当n=1时,由题设a 1>c 1p 知a n >c 1p成立. ②假设n=k(k≥1,k∈N *)时,不等式a k >c 1成立. 由a n+1=p -1pa n +c p a n 1-p易知a n >0,n∈N *.当n=k+1时,a k +1a k=p -1p+c p a k -p=1+1p ca kp -1 .由a k >c 1>0得-1<-1p <1p ca kp -1 <0.由(1)中的结论得a k +1a kp = 1+1p ca kp -1 p>1+p·1p c a kp -1 =ca kp .因此a k +1p>c,即a k+1>c 1.所以n=k+1时,不等式an >c1p也成立.综合①②可得,对一切正整数n,不等式an >c1p均成立.再由a n+1a n =1+1pca n p-1可得a n+1a n<1,即an+1<an.综上所述,an >an+1>c1,n∈N*.证法二:设f(x)=p-1p x+cpx1-p,x≥c1p,则x p≥c,并且f '(x)=p-1p +cp(1-p)x-p=p-1p1-cx>0,x>c1p.由此可得, f(x)在[c 1p,+∞)上单调递增.因而,当x>c 1p时, f(x)>f(c1p)=c1p,①当n=1时,由a1>c1>0,即a1p>c可知a 2=p-1pa1+cpa11-p=a11+1pca1p-1<a1,并且a2=f(a1)>c1p,从而a1>a2>c1p.故当n=1时,不等式an >an+1>c1成立.②假设n=k(k≥1,k∈N*)时,不等式ak >ak+1>c1p成立,则当n=k+1时, f(ak )>f(ak+1)>f(c1p),即有a k+1>a k+2>c1p.所以n=k+1时,原不等式也成立.综合①②可得,对一切正整数n,不等式an >an+1>c1均成立.7.(2014陕西,21,14分)设函数f(x)=ln(1+x),g(x)=xf '(x),x≥0,其中f '(x)是f(x)的导函数.(1)令g1(x)=g(x),gn+1(x)=g(gn(x)),n∈N+,求gn(x)的表达式;(2)若f(x)≥ag(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设n∈N+,比较g(1)+g(2)+…+g(n)与n-f(n)的大小,并加以证明.解析由题设得,g(x)=x1+x(x≥0).(1)由已知,g1(x)=x1+x,g2(x)=g(g1(x))=x1+x1+x=x1+2x,g 3(x)=x1+3x,…,可得gn(x)=x1+nx.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1时,g1(x)=x1+x,结论成立.②假设n=k 时结论成立,即g k (x)=x1+kx . 那么,当n=k+1时, g k+1(x)=g(g k (x))=g k (x )1+gk(x )=x 1+kx1+x =x1+(k +1)x ,即结论成立.由①②可知,结论对n∈N +成立.(2)已知f(x)≥ag(x)恒成立,即ln(1+x)≥ax1+x 恒成立. 设φ(x)=ln(1+x)-ax1+x (x≥0), 即φ'(x)=11+x -a (1+x )2=x +1-a (1+x )2,当a≤1时,φ'(x)≥0(仅当x=0,a=1时等号成立), ∴φ(x)在[0,+∞)上单调递增,又φ(0)=0, ∴φ(x)≥0在[0,+∞)上恒成立,∴a≤1时,ln(1+x)≥ax1+x 恒成立(仅当x=0时等号成立). 当a>1时,对x∈(0,a -1]有φ'(x)<0, ∴φ(x)在(0,a-1]上单调递减, ∴φ(a-1)<φ(0)=0.即a>1时,存在x>0,使φ(x)<0,故知ln(1+x)≥ax 1+x不恒成立,综上可知,a 的取值范围是(-∞,1].(3)由题设知g(1)+g(2)+…+g(n)=12+23+…+nn +1, n-f(n)=n-ln(n+1),比较结果为g(1)+g(2)+…+g(n)>n -ln(n+1). 证明如下:证法一:上述不等式等价于12+13+…+1n +1<ln(n+1), 在(2)中取a=1,可得ln(1+x)>x 1+x ,x>0. 令x=1n ,n∈N +,则1n +1<lnn +1n.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1时,12<ln 2,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k 时结论成立,即12+13+…+1k +1<ln(k+1). 那么,当n=k+1时,1 2+13+…+1k+1+1k+2<ln(k+1)+1k+2<ln(k+1)+ln k+2k+1=ln(k+2),即结论成立.由①②可知,结论对n∈N+成立.证法二:上述不等式等价于12+13+…+1n+1<ln(n+1),在(2)中取a=1,可得ln(1+x)>x1+x,x>0.令x=1n ,n∈N+,则ln n+1n>1n+1.故有ln 2-ln 1>12,ln 3-ln 2>13,……ln(n+1)-ln n>1n+1,上述各式相加可得ln(n+1)>12+13+…+1n+1.结论得证.证法三:如图,nxx+1dx是由曲线y=xx+1,x=n及x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而1 2+23+…+nn+1是图中所示各矩形的面积和,∴12+23+…+nn+1>nxx+1dx=n1-1x+1dx=n-ln(n+1),结论得证.8.(2014江苏,23,10分)已知函数f0(x)=sin xx(x>0),设fn(x)为fn-1(x)的导数,n∈N*.(1)求2f1π2+π2f2π2的值;(2)证明:对任意的n∈N*,等式 nfn-1π4+π4f nπ4=22都成立.解析(1)由已知,得f1(x)=f '(x)=sin xx'=cos xx-sin xx2,于是f2(x)=f' 1(x)=cos xx'-sin xx2'=-sin xx-2cos xx2+2sin xx3,所以f1π2=-4π2, f2π2=-2π+16π3.故2f1π2+π2f2π2=-1.(2)证明:由已知,得xf0(x)=sin x,等式两边分别对x求导,得f(x)+xf '(x)=cosx,即f0(x)+xf1(x)=cos x=sin x+π2,类似可得2f1(x)+xf2(x)=-sin x=sin(x+π),3f2(x)+xf3(x)=-cos x=sin x+3π2,4f3(x)+xf4(x)=sin x=sin(x+2π).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nfn-1(x)+xfn(x)=sin x+nπ2对所有的n∈N*都成立.(i)当n=1时,由上可知等式成立.(ii)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kfk-1(x)+xfk(x)=sin x+kπ2.因为[kfk-1(x)+xfk(x)]'=kf 'k-1(x)+fk(x)+xf 'k(x)=(k+1)fk(x)+xfk+1(x),sin x+kπ2'=cos x+kπ2· x+kπ2'=sin x+(k+1)π2,所以(k+1)fk (x)+xfk+1(x)=sin x+(k+1)π2.因此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综合(i),(ii)可知等式nfn-1(x)+xfn(x)=sin x+nπ2对所有的n∈N*都成立.令x=π4,可得nfn-1π4+π4fnπ4=sinπ4+nπ2(n∈N*).所以 nfn-1π4+π4f nπ4=22(n∈N*).9.(2014重庆,22,12分)设a1=1,an+1=a n2-2a n+2+b(n∈N*).(1)若b=1,求a2,a3及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b=-1,问:是否存在实数c使得a2n <c<a2n+1对所有n∈N*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解法一:a2=2,a3=2+1.再由题设条件知(an+1-1)2=(an-1)2+1.从而{(an-1)2}是首项为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故(an -1)2=n-1,即an=n-1+1(n∈N*).解法二:a2=2,a3=2+1,可写为a1=1-1+1,a2=2-1+1,a3=3-1+1.因此猜想an=n-1+1.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上式:当n=1时结论显然成立.假设n=k 时结论成立,即a k = k -1+1,则a k+1= (a k -1)2+1+1= (k -1)+1+1= (k +1)-1+1. 这就是说,当n=k+1时结论成立. 所以a n = n -1+1(n∈N *).(2)解法一:设f(x)= (x -1)2+1-1,则a n+1=f(a n ). 令c=f(c),即c= (c -1)2+1-1,解得c=14. 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加强命题a 2n <c<a 2n+1<1.当n=1时,a 2=f(1)=0,a 3=f(0)= 2-1,所以a 2<14<a 3<1,结论成立. 假设n=k 时结论成立,即a 2k <c<a 2k+1<1. 易知f(x)在(-∞,1]上为减函数,从而c=f(c)>f(a 2k+1)>f(1)=a 2,即1>c>a 2k+2>a 2.再由f(x)在(-∞,1]上为减函数得c=f(c)<f(a 2k+2)<f(a 2)=a 3<1. 故c<a 2k+3<1,因此a 2(k+1)<c<a 2(k+1)+1<1. 这就是说,当n=k+1时结论成立.综上,符合条件的c 存在,其中一个值为c=14.解法二:设f(x)= (x -1)2+1-1,则a n+1=f(a n ). 先证:0≤a n ≤1(n∈N *).① 当n=1时,结论明显成立.假设n=k 时结论成立,即0≤a k ≤1. 易知f(x)在(-∞,1]上为减函数, 从而0=f(1)≤f(a k )≤f(0)= 2-1<1.即0≤a k+1≤1.这就是说,当n=k+1时结论成立.故①成立. 再证:a 2n <a 2n+1(n∈N *).②当n=1时,a 2=f(1)=0,a 3=f(a 2)=f(0)= -1,有a 2<a 3,即n=1时②成立. 假设n=k 时,结论成立,即a 2k <a 2k+1. 由①及f(x)在(-∞,1]上为减函数,得 a 2k+1=f(a 2k )>f(a 2k+1)=a 2k+2, a 2(k+1)=f(a 2k+1)<f(a 2k+2)=a 2(k+1)+1.这就是说,当n=k+1时②成立.所以②对一切n∈N *成立.由②得a2n<a2n2-2a2n+2-1,即(a2n +1)2<a2n2-2a2n+2,因此a2n <14.③又由①、②及f(x)在(-∞,1]上为减函数得f(a2n )>f(a2n+1),即a2n+1>a2n+2,所以a2n+1>a2n+12-2a2n+1+2-1,解得a2n+1>14.④综上,由②、③、④知存在c=14使a2n<c<a2n+1对一切n∈N*成立.。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成都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专项训练及解析答案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成都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专项训练及解析答案

【最新】数学高考《推理与证明》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设函数()()02x f x x x =>+,观察下列各式:()()12xf x f x x ==+,()()()2134x f x f f x x ==+,()()()3278x f x f f x x ==+,()()()431516xf x f f x x ==+,…,()()()1n n f x f f x -=,…,根据以上规律,若1122018n f ⎛⎫> ⎪⎝⎭,则整数n 的最大值为( )A .7B .8C .9D .10【答案】C 【解析】分析:由已知所给的前几函数的特点:分子都是x ,分母是关于x 的一次式,其常数项为2n ,一次项的系数比常数项小1,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观察:()()12x f x f x x ==+,()()()2134xf x f f x x ==+,()()()3278x f x f f x x ==+,()()()431516x f x f f x x ==+,…,()()()1n n f x f f x -=,…可知:分子都是x ,分母是关于x 的一次式,其常数项为2n ,一次项的系数比常数项小1,故f n (x )=(21)2n nxx -+,所以111112()(21)2212201822n n n n nf +==>--++,即12122018n n +-+<20192673103nn ⇒<=⇒<,故n 的最大值为9,选C. 点睛:善于分析、猜想、归纳所给的式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然后再结合函数的最值分析思维即可解决问题.2.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部分,两条相交直线将平面分成4部分,三条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直线将平面分成7部分,…则平面内的六条两两相交且任意三条不共点的直线将平面分成的部分数为( ) A .20 B .21C .22D .23【答案】C 【解析】 【分析】一条直线可以把平面分成两部分,两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4部分,三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7部分,四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11部分,可以发现,两条直线时多了2部分,三条直线比原来多了3部分,四条直线时比原来多了4部分,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设画n 条直线,最多可将面分成()f n 个部分,1,(1)112n f ==+=Q ; 2,(2)(1)24n f f ==+=; 3,(3)(2)37n f f ==+=;,4,(4)(3)411n f f ==+=; ,5,(5)(4)516n f f ==+=; 6,(6)(5)622n f f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根据题意能写出函数递推关系,在求解中寻找规律,考查了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3.二维空间中圆的一维测度(周长)2lr π=,二维测度(面积)2S r π=;三维空间中球的二维测度(表面积)24S r π=,三维测度(体积)343V r π=.若四维空间中“超球”的三维测度38V r π=,猜想其四维测度W =( )A .42r πB .43r πC .44r πD .46r π【答案】A 【解析】分析:由题意结合所给的性质进行类比推理即可确定四维测度W .详解:结合所给的测度定义可得:在同维空间中,1n +维测度关于r 求导可得n 维测度, 结合“超球”的三维测度38V r π=,可得其四维测度42W r π=. 本题选择A 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类比推理,导数的简单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4.观察下列等式:332123+=,33321236++=,33332123410+++=,记()3333123f n n =+++⋅⋅⋅+.根据上述规律,若()225f n =,则正整数n 的值为( )A .8B .7C .6D .5【答案】D 【解析】 【分析】由规律得()()()22211234n n f n n +=+++⋅⋅⋅+=再解方程即可 【详解】由已知等式的规律可知()()()22211234n n f n n +=+++⋅⋅⋅+=,当()225f n =时,可得5n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熟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关键,考查观察转化能力,是基础题5.用“算筹”表示数是我国古代计数方法之一,计数形式有纵式和横式两种,如图1所示.金元时期的数学家李冶在《测圆海镜》中记载:用“天元术”列方程,就是用算筹来表示方程中各项的系数.所谓“天元术”,即是一种用数学符号列方程的方法,“立天元一为某某”,意即“设x 为某某”.如图2所示的天元式表示方程10110n n n n a x a x a x a --++⋅⋅⋅++=,其中0a ,1a ,…,1n a -,n a 表示方程各项的系数,均为筹算数码,在常数项旁边记一“太”字或在一次项旁边记一“元”字,“太”或“元”向上每层减少一次幂,向下每层增加一次幂.试根据上述数学史料,判断图3天元式表示的方程是( ) A .228617430x x ++= B .4227841630x x x +++= C .2174328610x x ++= D .43163842710x x x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算筹”法表示数可得题图3中从上至下三个数字分别为1,286,1743,结合“天元术”列方程的特征即可得结果. 【详解】由题意可得,题图3中从上至下三个数字分别为1,286,1743, 由“元”向上每层减少一次幂,向下每层增加一次幂.可得天元式表示的方程为2174328610x x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是以数学文化为背景,考查数学阅读及理解能力,充分理解“算筹”法表示数和“天元术”列方程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6.观察2'()2x x =,4'3()4x x =,'(cos )sin x 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记()g x 为()f x 的导函数,则()g x -= A .()f x B .()f x -C .()g xD .()g x -【答案】D 【解析】由归纳推理可知偶函数的导数是奇函数,因为()f x 是偶函数,则()()g x f x '=是奇函数,所以()()g x g x -=-,应选答案D .7.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地的气温情况,绘制了一年中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图中A 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B 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B .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C .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D .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的月份有5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A 正确;由图可知在七月的平均温差大于7.5C ︒,而一月的平均温差小于7.5C ︒,所以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B 正确;由图可知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都大约在10C ︒,基本相同,C 正确;由图可知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的月份有7,8两个月,所以不正确.故选D . 【考点】 统计图 【易错警示】解答本题时易错可能有两种:(1)对图形中的线条认识不明确,不知所措,只觉得是两把雨伞重叠在一起,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估计平均温差时易出现错误,错选B .8.设x ,y ,z >0,则三个数,,y y z z x xx z x y z y+++ ( ) A .都大于2B .至少有一个大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假设这三个数都小于2,则三个数之和小于6,又y x +y z +z x +z y +xz +x y =(y x+x y )+(yz +z y )+(z x +x z)≥2+2+2=6,当且仅当x =y =z 时取等号,与假设矛盾,故这三个数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9.关于甲、乙、丙三人参加高考的结果有下列三个正确的判断:①若甲未被录取,则乙、丙都被录取;②乙与丙中必有一个未被录取;③或者甲未被录取,或者乙被录取.则三人中被录取的是( ) A .甲 B .丙C .甲与丙D .甲与乙【答案】D 【解析】 【分析】分别就三人各自被录取进行分类讨论,分析①②③能否同时成立,进而可得出结论. 【详解】若甲被录取,对于命题①,其逆否命题成立,即若乙、丙未全被录取,则甲被录取, 命题②成立,则乙、丙有且只有一人录取,命题③成立,则乙被录取,三个命题能同时成立;若乙被录取,命题②成立,则丙未被录取,命题③成立,命题①成立,其逆否命题成立,即若乙、丙未全被录取,则甲被录取,三个命题能同时成立;若丙被录取,命题②成立,则乙未被录取,命题③成立,则甲未被录取,那么命题①就不能成立,三个命题不能同时成立. 综上所述,甲与乙被录取.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合情推理,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属于中等题.10.观察下列等式:12133+=,781011123333+++=,16171920222339333333+++++=,…,则当n m <且m ,*n N ∈时,313232313333n n m m ++--++++=L ( ) A .22m n + B .22m n -C .33m n +D .33m n -【答案】B 【解析】 【分析】观察可得等式左边首末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313232313333n n m m ++--++++L 项数为2()m n -, 首末等距离的两项和为313133n m m n +-+=+, 313232313333n n m m ++--++++L 22()()m n m n m n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和数列的求和,属于中档题.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l+2+3+…+n 3=632n n +,n ∈N*”,则当n=k+1时,应当在n=k 时对应的等式左边加上( ) A .k 3+1 B .(k 3+1)+(k 3+2)+…+(k+1)3C .(k+1)3D .63(1)(1)2k k +++【答案】B 【解析】分析:当项数从n k =到1n k =+时,等式左边变化的项可利用两个式子相减得到。

高三数学寒假作业 专题17 推理、证明背 试题

高三数学寒假作业 专题17 推理、证明背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寒假总发动〕2021年高三数学寒假作业专题17推理、证明〔背〕
1.合情推理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局部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局部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3)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展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
3.直接证明
(1)综合法
①定义:利用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②框图表示:P⇒Q1→Q1⇒Q2→Q2⇒Q3→…→Qn⇒Q
(其中P表示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要证的结论).
③思维过程:由因导果.
(2)分析法
①定义: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断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②框图表示:Q⇐P1→P1⇐P2→P2⇐P3→…→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其中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
③思维过程:执果索因.
4.间接证明。

2017年高考数学题分类汇编(17)推理与证明

2017年高考数学题分类汇编(17)推理与证明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真题分章节分类汇编第17部分:推理与证明一、填空题: 1.(2010年高考陕西卷理科12)观察下列等式:,104321,6321,321233332333233=+++=++=+,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____________.【解析】(方法一)∵所给等式左边的底数依次分别为2,1;3,2,1; ;4,3,2,1,右边的底数依次分别为 ,10,6,3(注意:这里1046,633=+=+),∴由底数内在规律可知:第五个等式左边的底数为6,5,4,3,2,1,右边的底数为216510=++.又左边为立方和,右边为平方的形式,故第五个等式为233333321654321=+++++.(方法二)∵易知第五个等式的左边为333333654321+++++,且化简后等于441,而221441=,故易知第五个等式为233333321654321=+++++.二、解答题:1.(2010年高考数学湖北卷理科20) (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数列{}n a 满足: 112a =, ()()11312111n n n n a a a a ++++=--,()101nn n a a+≥;数列{}nb 满足:nb=21n a +-2n a (n ≥1). (Ⅰ)求数列{}na ,{}nb 的通项公式;(Ⅱ)证明:数列{}nb 中的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2. (22)(2010年高考全国卷I理科22)(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已知数列{}n a 中,1111,n na a c a +==-. (Ⅰ)设51,22n n c b a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Ⅱ)求使不等式13n n a a +<<成立的c 的取值范围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定义、递推数列、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考查分析、归纳、探究和推理论证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也渗透了对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的考查. 【解析】(Ⅱ)12211,1, 2.a a c a a c ==->>由得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2c >时1n n a a +<. (ⅰ)当1n =时,2111a c a a =->,命题成立;3.(2010年高考四川卷理科22)(本小题满分14分)设11x xa f (x )a +=-(0a >且1a ≠),g (x )是f (x )的反函数.(Ⅰ)设关于x 的方程求217a tlog g(x )(x )(x )=--在区间[2,6]上有实数解,求t 的取值范围;(Ⅱ)当a =e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时,证明:2221nk g(k )n(n )=>+∑;(Ⅲ)当0<a ≤12时,试比较1nk f (k )n=∣-∣∑与4的大小,并说明理由.4.(2010年高考江苏卷试题23)(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ABC 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强化练专题17推理与证明(含解析)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强化练专题17推理与证明(含解析)

【走向高考】(全国通用) 2016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加强练专题 17 推理与证明(含分析)一、1.(文 )将正奇数 1,3,5,7 ,⋯排成五列 (以下表 ),按此表的摆列律, 89 所在的地点是 ()第第第第第一二三四五列列列列列135715131191719212331292725⋯A .第一列B.第二列C.第三列D.第四列[答案 ]D[分析 ]正奇数从小到大排,89 位居第45 位,而45= 4×11+1,故 89 位于第四列.(理 )(2014 广·州市合 )将正偶数 2,4,6,8,⋯按下表的方式行摆列,a ij表示第 i 行第 j 列的数,若 a ij= 2014, i+ j 的 ()第 1 列第 2 列第 3 列第 4 列第 5 列第 1 行2468第 2 行16141210第 3 行18202224第 4 行32302826第 5 行34363840⋯⋯⋯⋯⋯⋯A.257B. 256C.254D. 253[答案 ]C[分析 ]依意,注意到中的数表中,奇数行空置第 1 列,偶数行空置第 5 列;且自左向右,奇数行的数字由小到大摆列,偶数行的数字由大到小摆列;2014是数列 {2 n} 的第1007 ,且1007= 4×251+ 3,所以 2014 位于中的数表的第 252行第 2列,于是有 i+ j =252+ 2=254,故 C.[方法点 ]推理依据一事物的部分象拥有某种性,推出事物的全部象都拥有性的推理,叫做推理,是由特别到一般的推理.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到一般的推理,在行,要先依据已知的部分个体,把它适合形,使其拥有一的表形式,便于察其律,找出它之的系,进而出一般.2. (2015 · 文,广6)若直 l1与 l2是异面直, l1在平面α内, l2在平面β内, l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以下命正确的选项是 ()A . l 与 l 1, l 2都不订交B. l 与 l1,l 2都订交C.l 至多与 l1, l 2中的一条订交D. l 起码与 l 1, l2中的一条订交[答案 ]D[分析 ]考空点、、面的地点关系.若直 l 1和 l 2是异面直, l 1在平面α内, l2在平面β内, l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若是 l 与 l1、l 2都不订交, l ∥l 1, l∥ l2,∴ l1∥ l 2,与 l 1、 l2异面矛盾,所以 l起码与 l1, l2中的一条订交,故 D .[方法点 ] 演推理依据一般性的真命(或 )出特别性命真的推理叫做演推理.演推理是由一般性命到特别性命的推理.(1)演推理的特色目前提真,必定真.(2)演推理的一般模式——“三段”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别状况;③ ——依据一般原理,特别状况做出的判断.3.(文 )若数列 { a n} 是等差数列,数列{ b n}( b n=a1+ a2+⋯+ a nn)也等差数列.比一性可知,若正数列{ c n} 是等比数列,数列 { d n} 也是等比数列,d n的表达式()c1+ c2+⋯+ c n·⋯·cA . d n=n B. d n=c1·c2nnn c1n+c2n+⋯+ c n n=n·⋯·c =D. d nC.d n n c1·c2n [答案] D[分析 ]通察,比剖析获得:已知等差数列 { a n}前 n 和 S n= a1b n=S n算均匀b n成等差+ a2+⋯+ a n n比等比数前 nT n=n几何d n成等比列{ c n}c1c2⋯ c n d n=T n均匀故 D.[方法点 ]比推理依据两不一样事物之拥有某些似(或一致 )性,推此中一事物拥有与另一事物似 (或同样 )的性的推理叫做比推理,比推理是由特别到特别的推理.行比推理,要抓住比象之相像的性,如等差数列的和的可能是等比数列的和,更可能是等比数列的,再合其余要求一步确立比.(理 )等差数列 { a n} 的前 n 和 S n,利用倒序乞降的方法,可将S n表示成首a1、末a 与 数 n 的一个关系式,即公式S =n a 1+ a n; 似地, 等比数列nn2T n ,且 b n >0(n ∈ N * ) , 比等差数列乞降的方法,可将 T n 表示成首 数 n 的一个关系式,即公式T n = (){ b n } 的前 nb 1、末 b n 与n b 1+ b nnB .b 1+ b nA .22C . nb 1 b nnD . (b 1b n ) 2[答案 ]D[分析 ]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 :若m + n = p + q , b m ·b n = b p ·b q ,利用倒序求 方法有T n = b 1b 2·⋯·b n ,T n = b n b n - 1·⋯·b 1,2nn两式相乘得T n = (b 1b n ) ,即 T n = (b 1b n ) .4. 察下 :123 4 3 456 745 67 8 910⋯⋯⋯⋯第 ( )行的各数之和等于 20112.()A . 2010B . 2009C .1006D . 1005[答案 ]C[分析 ]由 知,第一行各数和1;第二行各数和9=32;第三行各数和 25= 52;第四行各数和 49= 72; ⋯ ,∴第 n 行各数和 (2n - 1)2,令 2n - 1= 2011,解得 n= 1006.[点 ] 察可 ,第1 行有 1 个数,第2 行从 2开始有 3个数,第 3行从 3开始有 5个数,第 4 行从 4 开始有7 个数, ⋯ ,第 n 行从 n 开始,有 2n -1 个数,所以第 n 行各数的n -n +n -2和 n + (n + 1)+ (n + 2) +⋯ + (3n - 2)=2= (2n - 1) .5.已知正三角形内切 的半径是其高的1,把 个 推行到空 正四周体,似的3是()A .正四周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121 B .正四周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31 C .正四周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41D .正四周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5[答案] C[分析 ] 原 的解法 等面 法,即1 1 1S = ah = 3× ar? r = h , 比 的解法 等2231 1 1 h ,即正四周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1 体 法, V = Sh = 4×Sr? r =,所以 C .3 3446. (文 )用反 法 明命“ a 、b 数, 方程x 3+ax + b = 0 起码有一个 根 ” ,要做的假 是 ()A .方程 x 3+ ax +b = 0 没有 根B .方程 x 3+ ax +b = 0 至多有一个 根 C .方程 x 3+ ax +b = 0 至多有两个 根D .方程 x 3+ ax +b = 0 恰巧有两个 根 [答案 ]A[分析 ] 起码有一个 根的否认 :没有 根.(理 )①已知 p 3+ q 3= 2,求 p + q ≤2,用反 法 明 ,可假p + q ≥2,②已知 a 、 b ∈R ,|a|+ |b|<1,求 方程 x 2+ ax + b = 0 的两根的 都小于 1.用反 法 明 可假 方程有一根 x 1 的 大于或等于1,即假 |x 1| ≥ 以1.下 正确的选项是 ()A .①与②的假 都B .①与②的假 都正确C .①的假 正确;②的假D .①的假 ;②的假 正确 [答案 ] D[分析 ]反 法的 是命 的等价性,因 命 p 与命 的否认 ?p 真假相 , 故直接明困 ,可用反 法.故D .[方法点 ] 1.反 法的定一般地,由 明 p? q 向 明:綈 q?r? ⋯ ? t ,t 与假 矛盾, 或与某个真命 矛盾. 从而判断綈 q 假,推出q 真的方法,叫做反 法.2.反 法的特色先假 原命 不可立,再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 个矛盾能够是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 矛盾,或与定 、公义、定理、公式或已被 了然的 ,或与公 的 事 等 矛盾.7.( 文)在平面直角坐 系中, △ ABC 的 点分 A(0,a)、B(b,0)、C(c,0),点 P(0,p)在 段 AO 上 (异于端点 ), a 、 b 、c 、p 均 非零 数,直 BP 、CP 分 交 AC 、AB 于点 E 、F ,一起学已正确算出OE 的方程: (1-1 )x +(1- 1)y = 0, OF 的方程 : (________)xb cpa1 1+( - )y = 0.()p aA .1-1B . 1-1bca bC .1- 1D . 1- 1c b c a[答案 ] C[剖析 ]察 E , F 两点能够 , E 、 F 两点的特色 似, E 是BP 与AC 的交点,F是 CP 与 AB 的交点,故直线 OE 与 OF 的方程应拥有近似的特色,而y 的系数同样,故只有 x 的系数知足某种“对称性”,据此可作猜想.[分析 ]方法 1:类比法E 在 AC 上, OE 的方程为1111)y= 0.(-)x+ ( -b c p aF 在 AB 上,它们的差别在于B、 C 交换.因此 OF 的方程应为1111)y= 0.(- )x+ ( -c b p a ∴括号内应填:1-1.c b方法2:画草图如右,由对称性可猜想填1-1.事实上,由截距c b式可得直线 AB :x+y= 1,直线 AP:x+y=1,两式相减得 (1-1)x b a c p c b1 1+(p-a)y= 0,明显直线AB 与 CP 的交点 F 知足此方程,又原点O 也知足此方程,故为所求直线OF 的方程.[方法点拨 ]类比推理是由特别到特别的推理,是两类近似的对象之间的推理,此中一个对象拥有某个性质,则另一个对象也拥有近似的性质.在进行类比时,要充足考虑已知对象性质的推理过程,而后模仿推导类比对象的性质.(理 )在 Rt△ ABC 中, CA⊥ CB,斜边 AB 上的高为 h1,则112+12;类比此性质,2=CA CBh1如图,在四周体P- ABC 中,若 PA、PB 、PC 两两垂直,底面ABC 上的高为 h,则获得的正确结论为 ()11112222A .h2=AB2+AC2+BC2B. h= PA+ PB+PC11111111C.h3=AB3+AC3+BC3D.h2=PA2+PB2+PC2[答案 ]D[分析 ]此题考察了合情推理的能力.连结 CO 并延伸交AB 于点 D,连结 PD,由已知可得 PC ⊥ PD ,在直角三角形 PDC 中, DC ·h = PD ·PC ,PD 2+ PC 2·h = PD ·PC ,1 PD 2+ PC2 所以 h 2 = PD 2·PC 211= PC 2+ PD 2.简单知道 AB ⊥平面 PDC ,所以 AB ⊥ PD ,在直角三角形 APB 中, AB ·PD = PA ·PB ,所以 PA 2+ PB 2·PD = PA ·PB ,1PA 2+PB 2111 1 1 1.(也能够由等体 法获得 ).PD 2= PA 2·PB 2 =PA 2+ PB 2,故 h 2= PA 2+ PB 2+ PC 2[点 ]上述解答完好的 出了 1 = 1 2+ 1 2+12的 明 程,假如注意到所 2 PA PB PCh是一个真命 ,可直接用作条件, 在Rt △ PAB 中,有1 2 1 212PD= PA + PB ,在 Rt △PDC111中,有 h 2= PD 2 + PC 2,即可得出 .8. (文 )正方形 ABCD 的 是 a ,挨次 接正方形ABCD 各 中点获得一个新的正方形,再挨次 接新正方形各 中点又获得一个新的正方形, 挨次获得一系列的正方形,如所示. 有一只小虫从A 点出 ,沿正方形的 逆 方向爬行,每碰到新正方形的 点,沿 个正方形的 逆 方向爬行,这样下去,爬行了10 条 段.10 条 段的度的平方和是 ()1023 210232A . 2048aB . 768 a511220472C .1024aD .4096a[答案 ] A[分析 ]由 可知, 只小虫爬行的第一段 度的平方a 12= (1 a)2= 1 a 2,第二段 度24的平方222 1 22 1 2 a 2=(a) = a , ⋯ ,进而可知,小虫爬行的 段 度的平方能够组成以a 1=a4 8412110首 , 1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数列的前10 和 S 10= 4a [1-2]=1023a 2.21- 1 20482(理 ) 于大于1 的自然数 m 的三次 能够用技 行以下方式的33 3 “分裂 ”: 2=, 357 13 15= 9, 43=), ⋯ ,仿此,若 m 3的 “分裂数 ”中有一个是 59, m = (111719A . 7B . 8C .9D . 10[答案 ] B[分析 ]由 23,33,43 的 “分裂 ” 律可知 m 3 的分裂共有 m ,它 都是 的奇数,其第一个奇数(m - 2)(m + 1)+ 3,当 m = 8 ,第一个奇数57,故 m = 8,此 83=57+ 59+ 61+ 63+65+ 67+69+ 71.二、填空9. (文 )(2015 南·昌市二模 ) 察下边数表: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1027 是 表第 m 行的第 n 个数, m + n 等于 ________.[答案 ] 13[分析 ]由数表知第 P 行最后一个数 第S P 个奇数, 此中 S P = 1+ 2+ 22+⋯ + 2P -1= 2P-1,易得第 9 行最后一个奇数2(2 9-1) -1= 1021,故 1027 第 10行的第 3 个数,∴ m+n = 13.(理 )(2015 河·南八市 量)已知不等式1 3 1 1 51 + 1 + 1 71+ < , 1+ + < , 1+ 9 16 < ,⋯,4 2 4 9 3 4 4照此 律, 出第n( n ∈ N * )个不等式 ________.1111 2n +1*[答案 ] 1+22 +32 +42+ ⋯ + n + 2< n +1 (n ∈ N )[分析 ] 因为 1 3 1 1 5 1 1 + 1 71 2×2-11+ < , 1+ + < ,1+ +16< ,所以能够写1+ 2<, 14 2 4 9 3 4 9 42 21 1 2×3-1 1 1 1 2×4- 11 1 1+ 22+ 32< 3 ,1+ 22+ 32+ 42< 4 ,照此 律,所以第 n 个不等式1+22+32+42+ ⋯+12n + 1n +2<n + 1 .22 23 = 2 34= 424b = 2 b10. (文 )已知 2+=2 × ,3+ 3×,4+× ,⋯,若 9+ 9 × (a 、 b 正33881515aa整数 ), a +b = ________.[答案 ] 89[分析 ]察前三式的特色可知, 3= 22- 1,8= 32- 1,15= 42- 1,故其一般 律 n +2 n= n 2× 2n,此式 然 随意n ∈ N ,n ≥2都成立, 故当 n = 9 ,此式 9+ 9 =81×9,n - 1 n - 180 80∴ a = 80, b = 9, a +b = 89.(理 ) 察以下等式2= 1,12 - 2 =- 3,1 22- 221 2 +3 =6,12- 22+ 32- 42=- 10, ⋯⋯照此 律,第 n 个等式可 ________.[答案 ]++nn + (n ∈ N *)12- 22+ 32- 42+⋯ + (- 1)n 1n 2= (- 1)n 1·2[分析 ]察上述各式等号左 的 律 ,左 的 数每次加 1,故第 n 个等式左有 n ,每 所含的底数的 也增添 1,挨次 1,2,3, ⋯ , n ,指数都是 2,符号成正 交替出 能够用 (- 1)n +1 表示,等式的右 数的 是左 的底数的和,故等式的右能够表示(- 1) n +1n n + ,所以第n 个式子可12 222+⋯+(- 1)n + 1 2=(-1) n +·2-2 +3 - 4 n1n n +*).· 2(n ∈ N三、解答11. (文 )(2015 江· , 16)如 ,在直三棱柱ABC - A 1B 1C 1 中,已知 AC ⊥BC , BC =CC 1. AB 1 的中点D ,B 1C ∩BC 1= E.求 : (1)DE ∥平面 AA 1C 1C ;(2)BC 1⊥ AB 1.[剖析 ] 考 面平行的判断定理, 面垂直的判断定理.(1)由三棱 性 知 面BB 1C 1 C 平行四 形,所以点 EB 1C 的中点,进而由三角形中位 性 得 DE ∥ AC ,再由 面平行的判断定理得DE ∥平面 AA 1 C 1C ; (2)因 直三棱柱 ABC -A 1B 1C 1 中 BC = CC 1,所以 面 BB 1C 1C 正方形,所以 BC 1⊥ B 1C ,又 AC ⊥BC ,AC ⊥ CC 1(可由直三棱柱推 ),所以由 面垂直的判断定理得 AC ⊥平面 BB 1C 1C ,进而 AC ⊥BC 1,再由 面垂直的判断定理得 BC 1⊥平面 AB 1 C , 而可得 BC 1⊥ AB 1.[ 明 ] (1)由 意知, EB 1C 的中点,又 DAB 1 的中点,所以 DE ∥ AC .又因 DE ?平面 AA 1C 1C , AC? 平面 AA 1C 1C , 所以 DE ∥平面 AA 1C 1C . (2)因 棱柱ABC - A 1B 1C 1 是直三棱柱,所以 CC 1⊥平面 ABC .因 AC ? 平面 ABC ,所以 AC ⊥ CC 1.又因 AC ⊥ BC , CC 1? 平面 BCC 1B 1, BC? 平面 BCC 1B 1, BC ∩CC 1=C ,所以 AC ⊥平面 BCC 1B1.又因为 BC1? 平面 BCC1B1,所以 B1C⊥ AC.因为 BC =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所以BC1⊥ B1C.因为 AC ,B1C? 平面 B1AC, AC∩B1C=C,所以 BC1⊥平面 B1AC.又因为 AB 1? 平面 B1AC,所以 BC 1⊥AB 1.(理 )(2015 商·丘市二模 )如图,已知四棱锥 P- ABCD 的底面为菱形,∠ BCD= 120 °,AB =PC =2, AP= BP= 2.(1)求证: AB⊥ PC;(2)求二面角B- PC- D 的余弦值.[分析 ] (1)证明:取AB 的中点 O,连结 PO, CO, AC.∵AP= BP,∴ PO⊥AB.又四边形 ABCD 是菱形,且∠BCD= 120°,∴△ ACB 是等边三角形,∴CO⊥ AB.又 CO∩PO= O,∴ AB⊥平面 PCO ,又 PC? 平面 PCO ,∴ AB⊥ PC.(2)由 AB= PC= 2, AP= BP=2,易求得PO= 1, OC=3,∴OP2+ OC2= PC2, OP⊥ OC.以 O 为坐标原点,以 OC,OB,OP 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成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则 B(0,1,0) , C( 3,0,0), P(0,0,1) ,D ( 3,- 2,0),→→→∴ BC= ( 3,- 1,0),PC =(3, 0,- 1), DC = (0,2,0).设平面 DCP 的一个法向量为→→n1=(1,y,z),则 n1⊥PC, n1⊥DC,→3- z= 0n1·PC=3, y= 0,∴n1= (1,0, 3).∴,∴ z=→n1·DC=2y=0设平面 BCP 的一个法向量为→→n2=(1,b,c),则 n2⊥PC, n2⊥BC,→3- c= 0n2·PC=3,b= 3,∴,∴ c=→3- b=0n2·BC=∴ n2=(1,3, 3).∴ cos 〈 n 1, n 2〉=n 1·n 2= 4 = 27,|n 1| |·n 2| 2× 7 7 ∵二面角 B -PC -D 角,∴二面角 B -PC -D 的余弦 -277.12. (文 )(2015 昆·明 )已知数列 { a n } 足 a 1= 0, a n + 1= a n +1+1.n +n(1) 明:数列a n + 1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 a n } 的通 公式;na nn2(2) 数列n 的前 n 和 S n , 明: S n <n +1.[分析 ] (1)∵ a n+1 +1- a n +1n + 1n= a +1+1+1 -a -1nn n + n + 1 n n=1-1 +1=1.n n +n +n1∴数列 a n + n 是公差1 的等差数列.又 a 1+ 1=1,故 a n +1= n.n 即数列 { a= n -1n }的通 公式 a n.n1a n1(2)由 (1) 知 a n = n - n , n = 1- n 2,数列 a n 的前 n 和 S n = n -1 11n 12+22+ ⋯ +n 2∵12>n1 =1- 1n n + n n + 1.1 1 1 1 1 1 1 1 1 = n2 ∴ n - <n - 1- + - + ⋯+ - = n -1+1 2 2 22 n n +1 + 2 + ⋯ + n2 3 n + 1 n + 1.∴ ? n ∈ N * , S n <n 2 成立.n + 1(理 )(2015湖·南文, 19) 数列 { a n } 的前 n 和 S n .已知 a 1= 1,a 2= 2,且 a n + 2= 3S n - S n+1+ 3, n ∈ N *.(1) 明: a n + 2= 3a n ; (2)求 S n .[剖析 ] (1)依照已知等式利用a n = S n - S n - 1(n ≥ 2)用结构法求解,而后 当n =1 , 命 成立刻可; (2) 利用 (1) 中的 先求出数列 { a n } 的通 公式,而后通 求解数列 { a n } 的奇数 与偶数 的和即可获得其 前n 和的通 公式.[分析 ] (1)由条件, 随意 n ∈ N * ,有 a n + 2= 3S n -S n + 1+ 3, (n ∈ N * ),因此 随意 n ∈N * ,n ≥2,有 a n + 1=3S n - 1- S n +3, (n ∈ N * ),两式相减,得a n + 2- a n +1=3a n -a n + 1,即 a n + 2= 3a n , (n ≥2),又 a 1= 1,a 2 =2,所以 a 3= 3S 1- S 2+ 3= 3a 1- (a 1 +a 2)+ 3= 3a 1,故 全部 n ∈ N * , a n + 2=3a n .(2)由 (1) 知, a n ≠0,所以a n +2 3 的等比数列,= 3,于是数列 { a 2n - 1} 是首 a 1= 1,公比a n数列 { a 2n } 是首 a 2= 2,公比 3 的等比数列,所以a 2 n - 1= 3n - 1,a 2n = 2×3n -1,于是 S 2n = a 1+ a 2+ ⋯+ a 2n = (a 1+ a 3+ ⋯ + a 2n -1)+( a 2+ a 4 +⋯ + a 2n )n -1n - 1=(1+3+⋯+3)+ 2(1+3+ ⋯ +3 )= 3(1+ 3+⋯ + 3n -1)=n-2进而 S 2n -1= S 2n -a 2n =n-n -1=3n -2 - 1),2-2×3(5 ×323n - 2-, n = 2k + 1,k ∈N *上所述, S n =22.3 n-, n = 2k ,k ∈ N*22[方法点 ] 直接 明从命 的条件或 出 ,依据已知的定 、公义、 定理, 直接推 的真 性的明称 直接 明. 合法和剖析法是直接 明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 也是解决数学 常用的思 方法.(1) 合法从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 、公义、 定理等出 , 逐渐的推理 ,最后达到待的 , 种 明方法叫 合法.也叫 推 法或由因 果法.(2)剖析法从要 明的 出 ,逐渐 求使它成立的充足条件, 直至最后, 把要 明的判断一个明 成立的条件(已知的条件、定理、定 、公义等) 止. 种 明方法叫剖析法.也叫逆推 法或 果索因法.13. (文 )(2015 邯· 市二模 ) 函数 f(x)= lnx - a(x - 2), g( x)= e x . (1)求 f(x)的 区 ;(2) 原点分 作曲 y = f(x)与 y = g( x)的切 l 1,l 2,且 l 1,l 2 的斜率互 倒数, 明:1 1 1 .(附: ln2 = 0.693).a = 0 或 - <a<1-2 e e[分析 ](1)f ′(x)= 1- a = 1-ax (x>0)x x①当 a ≤0 , 全部 x>0,恒有 f ′(x)>0 ,f(x)的 增区 (0,+ ∞);②当 a>0 , x ∈ 0,1 , f ′(x)>0 ; x ∈1,+ ∞ , f ′(x)<0. a a ∴ f(x)的增区1 ,减区1,+∞ .0, aa(2) 原点与函数f(x) ,g(x) 相切的直 分l 1: y = k 1x , l 2: y = k 2x ,切点分 A(x 1, lnx 1- ax 1+ 2a), B(x 2, ex 2),∵ g ′(x)= e x,∴ k 2= ex 2=ex 2,∴ x 2=1, k 2= e ,∴ k 1 =1x 2e又 f ′(x)= 1-a ,∴ k = 1- ax + 2a1, - a =ln x 11=x 1 x 1 x 1 e得 a =1-1,并将它代入 lnx 1- ax 1+ 2a =1中,x 1e x 1 e2 2可得 lnx 1- 1+ x 1- e = 0h(x)= lnx - 1+2- 2, h ′(x)= 1-22x - 22x ex x =x∴ h(x)在 (0,2] 上 减,在 (2,+ ∞)上 增若 x 1∈ (0,2] ,∵ h(1) = 1- 2e >0, h(2) = ln2 -2e ≈ 0.693- 2e <0 ,∴ x 1 ∈(1,2)而 a = 1 -1在 x 1∈ (1,2) 上 减,∴ 1-1<a<1- 1,x 1e2 e e若 x 1∈ (2,+ ∞), h(x)在 (2,+ ∞)上 增,且 h(e)= 0,即 x 1= e ,得 a = 0,1 1 1上所述: a =0 或- <a<1- .2 ee*2n + 2+ 1 在点 (1,2) 的切 与 x 交点的(理 )(2015 安·徽理, 18) n ∈ N,x n 是曲 y = x横坐 .(1)求数列 { x n } 的通 公式;2221(2) T n = x 1x 3⋯ x 2n -1, 明: T n ≥ .4n[剖析 ] 考 1.曲 的切 方程; 2.数列的通 公式;3.放 法 明不等式;4.考 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 能力,剖析和解决 的能力.解答本(1) 可利用 数的几何意 求解, (2) 依据数列的通 公式用放 法 明不等式.[分析 ] (1)y ′=(x 2n +2 + 1) ′= (2n +2)x 2n + 1,曲 y = x 2n +2+ 1 在点 (1,2) 的切 斜率2n+ 2.进而切 方程 y -2= (2n + 2)(x - 1).令 y =0.解得切 与 x 交点的横坐 x n =1- 1n + 1=nn + 1.n = x 12 32⋯ x 2n 2- 1(2)由 和 (1)中的 算 果知Tx1 2 3 2 2n - 1 2= ()( )⋯() .24 2n当 n =1 , T 1=1.422n -1 2 n -22n -2-1 = n - 11 2 1 2 当 n ≥2 ,因 x 2n - 1= (2n) =n >2 ,所以T n >( ) × ×nn22 3n - 1= 1×⋯× n4n.上可得 随意的n ∈ N *,均有 T n ≥1.4n222,点 (2, 2)14. (2015 新· Ⅱ文,20)已知C : x 2+ y2= 1(a>b>0)的离心率a b2在C 上.(1)求 C 的方程;(2)直线 l 可是原点 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 C 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 AB 的中点为M.证明:直线 OM 的斜率与直线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2 2 2 4 2a - b22[分析 ] (1)由题意有a= 2 , a 2+ b 2= 1,解得 a = 8, b =4,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x 2 +y 2 =1.84(2)设直线 l :y =kx + b(k ≠0,b ≠ 0),A(x 1, y 1), B( x 2, y 2) ,M(x M , y M ),把 y = kx +b 代入22x + y= 1 得, 8 4(2k 2+ 1)x 2+ 4kbx + 2b 2- 8= 0.故 x M =x 1+ x 2 - 2kbb ,于是直线 OM 的斜率 k OM = y M1,即=2,y M = kx M +b =2+ 1 =- 2k2 2k +12k x Mk OM ·k =-12,所以直线OM 的斜率与直线 l 的斜率乘积为定值.→15.(文 )已知点 P 为 y 轴上的动点, 点 M 为 x 轴上的动点, 点 F(1,0)为定点, 且知足 PN1 → → →+ NM = 0, PM ·PF = 0.2(1)求动点 N 的轨迹 E 的方程;(2)过点 F 且斜率为 k 的直线 l 与曲线 E 交于两点 A 、B ,试判断在 x 轴上能否存在点C ,使得 |CA|2 + |CB |2= |AB|2 成立,请说明原因.[分析 ]→ 1 →(1)设 N(x , y),则由 PN +NM = 0,得 P 为 MN 的中点.2y∴P(0,2), M(-x,0) .→y→y . ∴ PM = (-x ,-), PF = (1,-)22→ →y 22∴ PM ·PF =- x += 0,即 y = 4x.4∴动点 N 的轨迹 E 的方程为 y 2= 4x.(2)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 k(x - 1),y =k x - ,24由消去 x 得 y- y -4= 0.y 2= 4xk 4设 A(x 1, y 1)、 B(x 2, y 2),则 y 1+ y 2= k , y 1y 2=- 4.→假定存在点 C(m,0)知足条件,则 CA =( x 1- m , y 1), →= (x - m , y CB 2 2),→ → 2∴ CA ·CB = x 1x 2-m(x 1+ x 2) +m + y 1y 2y 1y 2 2 - m( y 12+y 22 2- 4= ( 4 ) 4 )+ m=- m224 [(y 1+y 2) - 2y 1y 2] +m - 3= m 2- m(k 42+ 2)- 3= 0.∵ = (k42+ 2)2+ 12>0,∴对于 m 的方程 m 2- m(k 42+ 2)- 3= 0 有解.∴假 成立,即在x 上存在点C ,使得 |CA |2+ |CB|2 =|AB |2 成立.[方法点 ] 1.在 明 ,我 能够使用剖析法, 找解决 的打破口,而后用 合法写出 明 程,有 剖析法与 合法交替使用.2.有些命 和不等式,从正面 假如不好 ,能够考 反 法.凡是含有“起码 ”、“唯一”或含有其余否认 的命 ,适合用反 法.即“正 反 ”.反 法的步 是:(1)假 :作出与命 相反的假 ;(2) :在假 的基 上, 合理的推理, 出矛盾的 果;(3) :必定原命 的正确性.(理 )等比数列 { a n } 的前 n 和 S n ,已知 随意的n ∈ N * ,点 (n ,S n )均在函数 y =b x + r(b>0且 b ≠1,b 、 r 均 常数 )的 象上.(1)求 r 的 ;(2) 当 b = 2,b n = 2(log 2a n + 1)(n ∈ N * ) , 明 任 意 的 n ∈ N *, 不 等 式b 1+ 1 b 2+1 b n +1b 1 ·b 2 ·⋯·b n > n +1成立.[分析 ](1)由 意: S n = b n + r ,当 n ≥2 , S n - 1= b n-1+ r .所以 a n =S n -S n - 1= b n -1( b - 1),因为 b>0 且 b ≠1,所以 n ≥2 , { a n } 是以 b 公比的等比数列.又 a 1= b +r ,a 2= b(b - 1),a 2= b ,a 1即 b b -= b ,解得 r =- 1.b + r(2) 明:因为 b = 2, 依据 (1)得 a n = n -1,2所以 b n =2n( n ∈ N * ),所 不等式2+ 1 4+ 12n + 12 · 4·⋯·> n + 12n ①当 n = 1 ,左式=3,右式=2.2左式 >右式,所以 成立,*) 成立,即2+ 1 4+ 1 2k + 1k + 1, 当 n = k + 1 ,②假 n = k(k ∈ N 2··>4 2k 2+1 4+1 2k + 1 2k + 32k + 3 2k + 32 ·4·⋯··k +> k + 1· k + =2k 2 k +1要 当 n = k + 1 成立,只要 2k +3≥ k +2,即 2k + 3 ≥ k + k +,2 k + 12由基本不等式2k+3=k++k+≥k+k+成立,22所以,当 n= k+1 ,成立.由①②可知,*,不等式b1+ 1 b2+1b n+ 1n+1成立.n∈Nb1·b2·⋯·>b n[方法点 ] 1.与正整数相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数列的通及前n 和等,都能够考用数学法明.2.数学法的主要步(1)奠定明当 n 取第一个n0(比如 n0=1 或 2 等 )正确;(2)推*假当 n= k(k∈N, k≥n0)正确 (假 ),明当 n= k+ 1 也正确.*合 (1)(2) 知,任何n∈N,命均正确.在用数学法中,从n=k 到 n= k+ 1 必定要用到假,能够n=k+ 1的状况行适合,突出假,是的关.3.推理能够帮助我一般律,可是其正确性需要通明来.一般状况下,相关正整数的、猜想,都需要由不完好法获得猜想,而后用数学法明猜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一17一、选择题1.(文)将正奇数1,3,5,7,…排成五列(如下表),按此表的排列规律,89所在的位置是( )第第第第第一二三四五列列列列列1 3 5 715131191719212331292725…A.第一列B.第二列C.第三列D.第四列[答案] D[解析]正奇数从小到大排,则89位居第45位,而45=4×11+1,故89位于第四列.(理)(2014·广州市综合测试)将正偶数2,4,6,8,…按下表的方式进行排列,记a ij表示第i行第j列的数,若a ij=2014,则i+j的值为( )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1行2468第2行16141210第3行18202224A.C.254 D.253[答案] C[解析]依题意,注意到题中的数表中,奇数行空置第1列,偶数行空置第5列;且自左向右,奇数行的数字由小到大排列,偶数行的数字由大到小排列;2014是数列{2n}的第1007项,且1007=4×251+3,因此2014位于题中的数表的第252行第2列,于是有i+j =252+2=254,故选C.[方法点拨] 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样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在进行归纳时,要先根据已知的部分个体,把它们适当变形,使其具有统一的表现形式,便于观察发现其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归纳出一般结论.2.(2015·广东文,6)若直线l1与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l与l1,l2都不相交B.l与l1,l2都相交C.l至多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D.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答案] D[解析]考查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若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假如l与l1、l2都不相交,则l∥l1,l∥l2,∴l1∥l2,与l1、l2异面矛盾,因此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故选D.[方法点拨] 演绎推理根据一般性的真命题(或逻辑规则)导出特殊性命题为真的推理叫做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命题到特殊性命题的推理.(1)演绎推理的特点当前提为真时,结论必然为真.(2)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三段论”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3.(文)若数列{a n}是等差数列,则数列{b n}(b n=a1+a2+…+a nn)也为等差数列.类比这一性质可知,若正项数列{c n}是等比数列,则数列{d n}也是等比数列,则d n的表达式应为( )A .d n =c 1+c 2+…+c nnB .d n =c 1·c 2·…·c nnC .d n =n c n 1+c n 2+…+c n nnD .d n =nc 1·c 2·…·c n[答案] D[解析] 通过审题观察,对比分析得到:[方法点拨] 类比推理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一类事物类似(或相同)的性质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进行类比推理时,要抓住类比对象之间相似的性质,如等差数列的和对应的可能是等比数列的和,更可能是等比数列的积,再结合其他要求进一步确定类比项.(理)记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利用倒序求和的方法,可将S n 表示成首项a 1、末项a n 与项数n 的一个关系式,即公式S n =n (a 1+a n )2;类似地,记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积为T n ,且b n >0(n ∈N *),试类比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可将T n 表示成首项b 1、末项b n 与项数n的一个关系式,即公式T n =( )A .n (b 1+b n )2B .(b 1+b n )n2C .n b 1b nD .(b 1b n )n2[答案] D[解析]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若m +n =p +q ,则b m ·b n =b p ·b q ,利用倒序求积方法有⎩⎪⎨⎪⎧T n =b 1b 2·…·b n ,T n =b n b n -1·…·b 1,两式相乘得T 2n =(b 1b n )n,即T n =(b 1b n )n2.4.观察下图:1 2 3 4 3 4 5 6 7 4 5 6 7 8 9 10…………则第( )行的各数之和等于20112.( )A .2010B .2009C .1006D .1005[答案] C[解析] 由题设图知,第一行各数和为1;第二行各数和为9=32;第三行各数和为25=52;第四行各数和为49=72;…,∴第n 行各数和为(2n -1)2,令2n -1=2011,解得n =1006.[点评] 观察可见,第1行有1个数,第2行从2开始有3个数,第3行从3开始有5个数,第4行从4开始有7个数,…,第n 行从n 开始,有2n -1个数,因此第n 行各数的和为n +(n +1)+(n +2)+…+(3n -2)=(2n -1)[n +(3n -2)]2=(2n -1)2.5.已知正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是其高的13,把这个结论推广到空间正四面体,类似的结论是( )A .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12B .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13C .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14D .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15[答案] C[解析] 原问题的解法为等面积法,即S =12ah =3×12ar ⇒r =13h ,类比问题的解法应为等体积法,V =13Sh =4×13Sr ⇒r =14h ,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14,所以应选C .6.(文)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A .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B .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一个实根C .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两个实根D .方程x 3+ax +b =0恰好有两个实根 [答案] A[解析] 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否定为:没有实根.(理)①已知p 3+q 3=2,求证p +q ≤2,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p +q ≥2,②已知a 、b ∈R ,|a |+|b |<1,求证方程x 2+ax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x 1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x 1|≥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①与②的假设都错误B .①与②的假设都正确C .①的假设正确;②的假设错误D .①的假设错误;②的假设正确 [答案] D[解析] 反证法的实质是命题的等价性,因为命题p 与命题的否定¬p 真假相对,故直接证明困难时,可用反证法.故选D .[方法点拨] 1.反证法的定义一般地,由证明p ⇒q 转向证明:綈q ⇒r ⇒…⇒t ,t 与假设矛盾,或与某个真命题矛盾.从而判断綈q 为假,推出q 为真的方法,叫做反证法.2.反证法的特点先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再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或已被证明了的结论,或与公认的简单事实等矛盾.7.(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ABC 的顶点分别为A (0,a )、B (b,0)、C (c,0),点P (0,p )在线段AO 上(异于端点),设a 、b 、c 、p 均为非零实数,直线BP 、CP 分别交AC 、AB 于点E 、F ,一同学已正确算出OE 的方程:(1b -1c )x +(1p -1a)y =0,则OF 的方程为:(________)x +(1p -1a)y =0.( )A .1b -1cB .1a -1bC .1c -1bD .1c -1a[答案] C[分析] 观察E ,F 两点可以发现,E 、F 两点的特征类似,E 是BP 与AC 的交点,F 是CP 与AB 的交点,故直线OE 与OF 的方程应具有类似的特征,而y 的系数相同,故只有x 的系数满足某种“对称性”,据此可作猜测.[解析] 方法1:类比法E 在AC 上,OE 的方程为(1b -1c )x +(1p -1a)y =0.F 在AB 上,它们的区别在于B 、C 互换.因而OF 的方程应为 (1c -1b )x +(1p -1a)y =0.∴括号内应填:1c -1b.方法2:画草图如右,由对称性可猜想填1c -1b.事实上,由截距式可得直线AB :x b +y a=1,直线AP :x c +y p=1,两式相减得(1c -1b)x+(1p -1a)y =0,显然直线AB 与CP 的交点F 满足此方程,又原点O 也满足此方程,故为所求直线OF 的方程.[方法点拨] 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两类类似的对象之间的推理,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个性质,则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在进行类比时,要充分考虑已知对象性质的推理过程,然后仿照推导类比对象的性质.(理)在Rt △ABC 中,CA ⊥CB ,斜边AB 上的高为h 1,则1h 21=1CA 2+1CB2;类比此性质,如图,在四面体P -ABC 中,若PA 、PB 、PC 两两垂直,底面ABC 上的高为h ,则得到的正确结论为( )A .1h 2=1AB 2+1AC 2+1BC 2B .h 2=PA 2+PB 2+PC 2C .1h3=1AB3+1AC3+1BC3 D .1h 2=1PA 2+1PB 2+1PC2[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了合情推理的能力. 连接CO 并延长交AB 于点D ,连接PD ,由已知可得PC ⊥PD ,在直角三角形PDC 中,DC ·h =PD ·PC , 则PD 2+PC 2·h =PD ·PC ,所以1h 2=PD 2+PC 2PD 2·PC 2=1PC2+1PD 2.容易知道AB ⊥平面PDC , 所以AB ⊥PD ,在直角三角形APB 中,AB ·PD =PA ·PB , 所以PA 2+PB 2·PD =PA ·PB ,1PD 2=PA 2+PB 2PA 2·PB 2=1PA 2+1PB 2,故1h 2=1PA 2+1PB 2+1PC 2.(也可以由等体积法得到).[点评] 上述解答完整的给出了结论1h2=1 PA2+1PB2+1PC2的证明过程,如果注意到所给结论是一个真命题,可直接用作条件,则在Rt△PAB中,有1PD2=1PA2+1PB2,在Rt△PDC中,有1h2=1PD2+1PC2,即可得出结论.8.(文)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a,依次连接正方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一个新的正方形,再依次连接新正方形各边中点又得到一个新的正方形,依次得到一系列的正方形,如图所示.现有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正方形的边逆时针方向爬行,每遇到新正方形的顶点时,沿这个正方形的边逆时针方向爬行,如此下去,爬行了10条线段.则这10条线段的长度的平方和是( )A.10232048a2B.1023768a2C.5111024a2D.20474096a2[答案] A[解析]由题可知,这只小虫爬行的第一段长度的平方为a21=(12a)2=14a2,第二段长度的平方为a22=(24a)2=18a2,…,从而可知,小虫爬行的线段长度的平方可以构成以a21=14a2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数列的前10项和为S10=14a2[1-(12)10]1-12=1023a22048.(理)对于大于1的自然数m的三次幂可以用技术进行以下方式的“分裂”:23=⎩⎪⎨⎪⎧35,33=⎩⎪⎨⎪⎧7911,43=⎩⎪⎨⎪⎧13151719,…,仿此,若m3的“分裂数”中有一个是59,则m=( )A.7 B.8C.9 D.10[答案] B[解析]由23,33,43的“分裂”规律可知m3的分裂共有m项,它们都是连续的奇数,其第一个奇数为(m-2)(m+1)+3,当m=8时,第一个奇数为57,故m=8,此时83=57+59+61+63+65+67+69+71.二、填空题9.(文)(2015·南昌市二模)观察下面数表: 1, 3,5, 7,9,11,13,15,17,19,21,23,25,27,29.设1027是该表第m 行的第n 个数,则m +n 等于________. [答案] 13[解析] 由数表知第P 行最后一个数为第S P 个奇数,其中S P =1+2+22+…+2P -1=2P-1,易得第9行最后一个奇数为2(29-1)-1=1021,故1027为第10行的第3个数,∴m +n =13.(理)(2015·河南八市质量监测)已知不等式1+14<32,1+14+19<53,1+14+19+116<74,…,照此规律,总结出第n (n ∈N *)个不等式为________.[答案] 1+122+132+142+…+1(n +1)2<2n +1n +1(n ∈N *) [解析] 由于1+14<32,1+14+19<53,1+14+19+116<74,所以可以写为1+122<2×2-12,1+122+132<2×3-13,1+122+132+142<2×4-14,照此规律,所以第n 个不等式为1+122+132+142+…+1(n +1)2<2n +1n +1. 10.(文)已知2+23=22×23,3+38=32×38,4+415=42×415,…,若9+b a =92×b a (a 、b为正整数),则a +b =________.[答案] 89[解析] 观察前三式的特点可知,3=22-1,8=32-1,15=42-1,故其一般规律为n +nn 2-1=n 2×n n 2-1,此式显然对任意n ∈N ,n ≥2都成立,故当n =9时,此式为9+980=81×980,∴a =80,b =9,a +b =89. (理)观察下列等式 12=1, 12-22=-3, 12-22+32=6, 12-22+32-42=-10, ……照此规律,第n 个等式可为________.[答案] 12-22+32-42+…+(-1)n +1n 2=(-1)n +1·n (n +1)2(n ∈N *)[解析] 观察上述各式等号左边的规律发现,左边的项数每次加1,故第n 个等式左边有n 项,每项所含的底数的绝对值也增加1,依次为1,2,3,…,n ,指数都是2,符号成正负交替出现可以用(-1)n +1表示,等式的右边数的绝对值是左边项的底数的和,故等式的右边可以表示为(-1)n +1·n (n +1)2,所以第n 个式子可为12-22+32-42+…+(-1)n +1n 2=(-1)n +1·n (n +1)2(n ∈N *).三、解答题11.(文)(2015·江苏,16)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已知AC ⊥BC ,BC =CC 1.设AB 1的中点为D ,B 1C ∩BC 1=E .求证:(1)DE ∥平面AA 1C 1C ; (2)BC 1⊥AB 1.[分析] 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由三棱锥性质知侧面BB 1C 1C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点E 为B 1C 的中点,从而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DE ∥AC ,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DE ∥平面AA 1C 1C ;(2)因为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C =CC 1,所以侧面BB 1C 1C 为正方形,因此BC 1⊥B 1C ,又AC ⊥BC ,AC ⊥CC 1(可由直三棱柱推导),因此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AC ⊥平面BB 1C 1C ,从而AC ⊥BC 1,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BC 1⊥平面AB 1C ,进而可得BC 1⊥AB 1.[证明] (1)由题意知,E 为B 1C 的中点, 又D 为AB 1的中点,因此DE ∥AC . 又因为DE ⊄平面AA 1C 1C ,AC ⊂平面AA 1C 1C , 所以DE ∥平面AA 1C 1C .(2)因为棱柱ABC -A 1B 1C 1是直三棱柱, 所以CC 1⊥平面ABC .因为AC ⊂平面ABC ,所以AC ⊥CC 1.又因为AC ⊥BC ,CC 1⊂平面BCC 1B 1,BC ⊂平面BCC 1B 1,BC ∩CC 1=C , 所以AC ⊥平面BCC 1B 1.又因为BC 1⊂平面BCC 1B 1,所以B 1C ⊥AC .因为BC =CC 1,所以矩形BCC 1B 1是正方形,因此BC 1⊥B 1C . 因为AC ,B 1C ⊂平面B 1AC ,AC ∩B 1C =C ,所以BC 1⊥平面B 1AC . 又因为AB 1⊂平面B 1AC ,所以BC 1⊥AB 1.(理)(2015·商丘市二模)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菱形,∠BCD =120°,AB =PC =2,AP =BP = 2.(1)求证:AB ⊥PC ;(2)求二面角B -PC -D 的余弦值.[解析] (1)证明:取AB 的中点O ,连接PO ,CO ,AC . ∵AP =BP ,∴PO ⊥AB .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且∠BCD =120°, ∴△ACB 是等边三角形,∴CO ⊥AB . 又CO ∩PO =O ,∴AB ⊥平面PCO , 又PC ⊂平面PCO ,∴AB ⊥PC .(2)由AB =PC =2,AP =BP =2,易求得PO =1,OC =3, ∴OP 2+OC 2=PC 2,OP ⊥OC .以O 为坐标原点,以OC ,OB ,O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B (0,1,0),C (3,0,0),P (0,0,1),D (3,-2,0),∴BC →=(3,-1,0),PC →=(3,0,-1),DC →=(0,2,0). 设平面DCP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y ,z ),则n 1⊥PC →,n 1⊥DC →, ∴⎩⎪⎨⎪⎧ n 1·PC →=3-z =0n 1·DC →=2y =0,∴z =3,y =0,∴n 1=(1,0,3).设平面BCP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1,b ,c ),则n 2⊥PC →,n 2⊥BC →, ∴⎩⎪⎨⎪⎧n 2·PC →=3-c =0n 2·BC →=3-b =0,∴c =3,b =3,∴n 2=(1,3,3). ∴cos 〈n 1,n 2〉=n 1·n 2|n 1|·|n 2|=42×7=277,∵二面角B -PC -D 为钝角,∴二面角B -PC -D 的余弦值为-277.12.(文)(2015·昆明质检)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0,a n +1=a n +1n (n +1)+1.(1)证明:数列⎩⎨⎧⎭⎬⎫a n +1n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a n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证明:S n <n 2n +1.[解析] (1)∵⎝⎛⎭⎪⎫a n +1+1n +1-⎝ ⎛⎭⎪⎫a n +1n =a n +1n (n +1)+1+1n +1-a n -1n=1n (n +1)-1n (n +1)+1=1.∴数列⎩⎨⎧⎭⎬⎫a n +1n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又a 1+1=1,故a n +1n=n .即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1n .(2)由(1)知a n =n -1n ,则a n n=1-1n2,数列⎩⎨⎧⎭⎬⎫a n n 的前n 项和S n =n -⎝ ⎛⎭⎪⎫112+122+…+1n 2∵1n 2>1n (n +1)=1n -1n +1.∴n -⎝ ⎛⎭⎪⎫112+122+…+1n 2<n -⎝ ⎛⎭⎪⎫1-12+⎝ ⎛⎭⎪⎫12-13+…+⎝ ⎛⎭⎪⎫1n -1n +1=n -1+1n +1=n 2n +1. ∴对∀n ∈N *,S n <n 2n +1成立.(理)(2015·湖南文,19)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a 2=2,且a n +2=3S n-S n +1+3,n ∈N *.(1)证明:a n +2=3a n ; (2)求S n .[分析] (1)依据已知等式利用a n =S n -S n -1(n ≥2)用构造法求解,然后验证当n =1时,命题成立即可;(2)利用(1)中的结论先求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然后通过求解数列{a n }的奇数项与偶数项的和即可得到其对应前n 项和的通项公式.[解析] (1)由条件,对任意n ∈N *,有a n +2=3S n -S n +1+3,(n ∈N *),因而对任意n ∈N *,n ≥2,有a n +1=3S n -1-S n +3,(n ∈N *),两式相减,得a n +2-a n +1=3a n -a n +1,即a n +2=3a n ,(n ≥2),又a 1=1,a 2=2,所以a 3=3S 1-S 2+3=3a 1-(a 1+a 2)+3=3a 1, 故对一切n ∈N *,a n +2=3a n .(2)由(1)知,a n ≠0,所以a n +2a n=3,于是数列{a 2n -1}是首项a 1=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数列{a 2n }是首项a 2=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所以a 2n -1=3n -1,a 2n =2×3n -1,于是S 2n =a 1+a 2+…+a 2n =(a 1+a 3+…+a 2n -1)+(a 2+a 4+…+a 2n )=(1+3+…+3n -1)+2(1+3+…+3n -1)=3(1+3+…+3n -1)=3(3n-1)2从而S 2n -1=S 2n -a 2n =3(3n-1)2-2×3n -1=32(5×3n -2-1),综上所述,S n=⎩⎪⎨⎪⎧32(5×3n -22-1),(n =2k +1,k ∈N *)32(3n2-1),(n =2k ,k ∈N *).[方法点拨] 直接证明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的证明称为直接证明.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法.(1)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论证,最后达到待证的结论,这种证明方法叫综合法.也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2)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的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分析法.也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13.(文)(2015·邯郸市二模)设函数f (x )=ln x -a (x -2),g (x )=e x. (1)求f (x )的单调区间;(2)过原点分别作曲线y =f (x )与y =g (x )的切线l 1,l 2,且l 1,l 2的斜率互为倒数,试证明:a =0或12-1e <a <1-1e.(附:ln2=0.693).[解析] (1)f ′(x )=1x -a =1-axx(x >0)①当a ≤0时,对一切x >0,恒有f ′(x )>0,f (x )的单增区间为(0,+∞);②当a >0时,x ∈⎝⎛⎭⎪⎫0,1a 时,f ′(x )>0;x ∈⎝ ⎛⎭⎪⎫1a ,+∞时,f ′(x )<0.∴f (x )的增区间为⎝⎛⎭⎪⎫0,1a ,减区间为⎝ ⎛⎭⎪⎫1a ,+∞.(2)设过原点与函数f (x ),g (x )相切的直线分别为l 1:y =k 1x ,l 2:y =k 2x , 切点分别为A (x 1,ln x 1-ax 1+2a ),B (x 2,e x 2),∵g ′(x )=e x,∴k 2=e x 2=e x 2x 2,∴x 2=1,k 2=e ,∴k 1=1e又f ′(x )=1x -a ,∴k 1=1x 1-a =ln x 1-ax 1+2a x 1=1e ,得a =1x 1-1e ,并将它代入ln x 1-ax 1+2a x 1=1e 中,可得ln x 1-1+2x 1-2e=0设h (x )=ln x -1+2x -2e ,则h ′(x )=1x -2x 2=x -2x 2∴h (x )在(0,2]上单减,在(2,+∞)上单增若x 1∈(0,2],∵h (1)=1-2e >0,h (2)=ln2-2e ≈0.693-2e <0,∴x 1∈(1,2)而a =1x 1-1e 在x 1∈(1,2)上单减,∴12-1e <a <1-1e,若x 1∈(2,+∞),h (x )在(2,+∞)上单增,且h (e)=0,即x 1=e ,得a =0, 综上所述:a =0或12-1e <a <1-1e.(理)(2015·安徽理,18)设n ∈N *,x n 是曲线y =x 2n +2+1在点(1,2)处的切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1)求数列{x n }的通项公式; (2)记T n =x 21x 23…x 22n -1,证明:T n ≥14n.[分析] 考查1.曲线的切线方程;2.数列的通项公式;3.放缩法证明不等式;4.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1)可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解,(2)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解析] (1)y ′=(x 2n +2+1)′=(2n +2)x2n +1,曲线y =x2n +2+1在点(1,2)处的切线斜率为2n +2.从而切线方程为y -2=(2n +2)(x -1).令y =0.解得切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x n =1-1n +1=nn +1.(2)由题设和(1)中的计算结果知T n =x 21x 23…x 22n -1 =(12)2(34)2…(2n -12n )2. 当n =1时,T 1=14.当n ≥2时,因为x 22n -1=(2n -12n )2=(2n -1)2(2n )2>(2n -1)2-1(2n )2=n -1n ,所以T n >(12)2×12×23×…×n -1n =14n. 综上可得对任意的n ∈N *,均有T n ≥14n.14.(2015·新课标Ⅱ文,20)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22,点(2,2)在C 上.(1)求C 的方程;(2)直线l 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C 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M .证明:直线OM 的斜率与直线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解析] (1)由题意有a 2-b 2a =22,4a 2+2b2=1,解得a 2=8,b 2=4,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8+y 24=1.(2)设直线l :y =kx +b (k ≠0,b ≠0),A (x 1,y 1),B (x 2,y 2),M (x M ,y M ),把y =kx +b 代入x 28+y 24=1得,(2k 2+1)x 2+4kbx +2b 2-8=0. 故x M =x 1+x 22=-2kb 2k 2+1,y M =kx M +b =b 2k 2+1,于是直线OM 的斜率k OM =y M x M =-12k,即k OM ·k =-12,所以直线OM 的斜率与直线l 的斜率乘积为定值.15.(文)已知点P 为y 轴上的动点,点M 为x 轴上的动点,点F (1,0)为定点,且满足PN →+12NM →=0,PM →·PF →=0. (1)求动点N 的轨迹E 的方程;(2)过点F 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曲线E 交于两点A 、B ,试判断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得|CA |2+|CB |2=|AB |2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 (1)设N (x ,y ),则由PN →+12NM →=0,得P 为MN 的中点.∴P (0,y2),M (-x,0).∴PM →=(-x ,-y 2),PF →=(1,-y 2).∴PM →·PF →=-x +y 24=0,即y 2=4x .∴动点N 的轨迹E 的方程为y 2=4x . (2)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1),由⎩⎪⎨⎪⎧y =k (x -1),y 2=4x 消去x 得y 2-4ky -4=0.设A (x 1,y 1)、B (x 2,y 2),则y 1+y 2=4k,y 1y 2=-4.假设存在点C (m,0)满足条件,则CA →=(x 1-m ,y 1),CB →=(x 2-m ,y 2),∴CA →·CB →=x 1x 2-m (x 1+x 2)+m 2+y 1y 2 =(y 1y 24)2-m (y 21+y 224)+m 2-4=-m4[(y 1+y 2)2-2y 1y 2]+m 2-3=m 2-m (4k2+2)-3=0.∵Δ=(4k2+2)2+12>0,∴关于m 的方程m 2-m (4k2+2)-3=0有解.∴假设成立,即在x 轴上存在点C ,使得|CA |2+|CB |2=|AB |2成立.[方法点拨] 1.在证明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分析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用综合法写出证明过程,有时分析法与综合法交替使用.2.有些命题和不等式,从正面证如果不好证,可以考虑反证法.凡是含有“至少”、“唯一”或含有其他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即“正难则反”.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作出与命题结论相反的假设;(2)归谬:在假设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的推理,导出矛盾的结果; (3)结论:肯定原命题的正确性.(理)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对任意的n ∈N *,点(n ,S n )均在函数y =b x+r (b >0且b ≠1,b 、r 均为常数)的图象上.(1)求r 的值;(2)当b =2时,记b n =2(log 2a n +1)(n ∈N *),证明对任意的n ∈N *,不等式b 1+1b 1·b 2+1b 2·…·b n +1b n>n +1成立. [解析] (1)由题意:S n =b n+r ,当n ≥2时,S n -1=b n -1+r .所以a n =S n -S n -1=b n -1(b -1),由于b >0且b ≠1,所以n ≥2时,{a n }是以b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又a 1=b +r ,a 2=b (b -1),a 2a 1=b , 即b (b -1)b +r=b ,解得r =-1. (2)证明:由于b =2,则根据(1)得a n =2n -1,因此b n =2n (n ∈N *),所证不等式为2+12·4+14·…·2n +12n>n +1①当n =1时,左式=32,右式= 2.左式>右式,所以结论成立,②假设n =k (k ∈N *)时结论成立,即2+12·4+14·2k +12k >k +1,则当n =k +1时,2+12·4+14·…·2k +12k ·2k +32(k +1)>k +1·2k +32(k +1)=2k +32k +1 要证当n =k +1时结论成立, 只需证2k +32k +1≥k +2,即证2k +32≥(k +1)(k +2),由基本值不等式2k +32=(k +1)+(k +2)2≥(k +1)(k +2)成立,所以,当n =k +1时,结论成立. 由①②可知,n ∈N *时,不等式b 1+1b 1·b 2+1b 2·…·b n +1b n>n +1成立. [方法点拨] 1.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数列的通项及前n 项和等问题,都可以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数学归纳法的主要步骤 (1)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例如n 0=1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归纳递推假设当n =k (k ∈N *,k ≥n 0)时结论正确(归纳假设),证明当n =k +1时结论也正确. 综合(1)(2)知,对任何n ∈N *,命题均正确.在用数学归纳法证题中,从n =k 到n =k +1时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可以对n =k +1时的情况进行适当变换,突出归纳假设,这是证题的关键.3.归纳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般规律,但是其正确性需要通过证明来验证.一般情况下,有关正整数的归纳、猜想问题,都需要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