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 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知识讲解]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

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º)所需的时间。

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

1太阳日为24小时。

3、速度: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cos α°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上中天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跨经度15度的区域使用同一时间为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ºE的地方时。

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

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

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

(上图解)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

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1)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1)

[中学联盟]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世界地理复习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

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

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个球体(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2.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地图与地球课件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地图与地球课件
第十四页,共33页。
东南
2、地图(dìtú)三要素
(1)比例尺
图上距离(jùlí) ①概念 比例尺= 实际(shíjì)距离 ②表示方式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
(2)方 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按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第十五页,共33页。
2、指向(zhǐ xiànɡ)
②相对高度(xiāngduì gāodù):某个地 点高出另一地点
的垂直距离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3、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hǎibá)与相 对高度
第二十八页,共33页。
思考 (sīkǎo):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米,可是在青 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 解释造成(zào chénɡ)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 么?
Image
第三十三页,共33页。
标定向法
S


E
W
N
西

第十六页,共33页。
第十七页,共33页。
2、地图(dìtú)三要素
(1)比例尺
图上距离(jùlí)
①概念 比例尺= 实际(shíjì)距离 ②表示方式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
(2)方 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按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③有经纬网的按经纬线来确定方向
第六页,共33页。
数字式
1
500 0000
1:500 0000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dà 实际距离50千米
第七页,共33页。
线段式
(直线式)
0
50千米(qiān m
第八页,共33页。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 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 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中学联盟]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理解个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能力目标1.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理解我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采取的措施。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事例来分析人地关系的发展状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组织学生经常收集新闻、影视、图片资料,以我们常发生的新闻事件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最新动向。

德育目标1.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对以后的发展,更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我国现存的一些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教学重点我国目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教学难点我国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必然性和唯一性。

教学方法1.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了解我国的人地关系问题,以具体的事实来说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必然性。

2.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用,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以及环境治理好的城市与地区,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我们知道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了解了它的发展过程,从上节课内容的分析中,也理解了作为人类的发展,可持续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具体到我们国家、我们周围的生产、生活情况又该如何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

(1)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译文:做一国之君却不能严格管理山川、沼泽和土地,不能立他做天下的帝王。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地图与地球课件4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地图与地球课件4
面建线坐 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
标 标表示水平距离
绘 制
(zuòb i描āo)
步 骤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 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
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 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 图中
连 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
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
线
降趋势(如右图中8、9两 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
为河谷,地势较低)
第二十七页,共32页。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
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输油管线 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油自流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③ 选面
根据等高线地形(dìxíng)图反映的地形(dìxí
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
农业布(局nó(产bnùgjyúè件理山))生,区布因宜局地发的制展方宜林案提业。、出平畜农原牧、宜业林发,、展山牧种区、植坡渔业度;业小于合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 “ 口袋形 ”
的洼地,或小盆地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xīshū)、等深线密集的海湾
港口 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港湾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水库大坝的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 址应选在河谷(hégǔ)、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xīshū)、等深线密集的海
第十七页,共32页。
(2)确定海拔高度及相关的计算 (见下图 )
①山顶的海拔高度 (h)
②陡崖的高度 (△ h)
650
650
600 600
(n-1)·d≤△h< (n+1)·d ③ 崖顶 (h 顶) 、崖底 (h底 )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气候课件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气候课件
第四章世界(shìjiè)的气候和自 然景一观、气温
二、降水(jiàngshuǐ) 三、世界的气候 四、世界的自然景观
第一页,共29页。
天气(tiā是 雨n、一q冷个ì热地):等方大短气时状间况里,阴它晴是(yī时n 刻qín变ɡ化)、的风。
气候: 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zhuàngkuàng),一般变化不大。
2、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正午过后14时 日出前后
(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3)气温年变化
第五页,共29页。
北半球 南半球
最高气 陆地 7月 1月
温出现 的月份
海洋
8月
2月
最低气 陆地 1月
7月
温出现 的月份
海洋
2月
8月
(4)气温(qìwēn)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qìwēn)
第二页,共29页。
A、昆明(kūn mínɡ)四季如春;
B、夜来(yèlái)风雨声,花落知多 少C、;明天大风(dà fēnɡ)降
温D、;极地地区终年严寒;
E、小楼昨夜又东风;
F、撒哈拉地区终年干燥少雨;
G、冰城年年瑞雪飞;
H、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第三页,共29页。
(qìhò u)
第二十八页,共29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G、冰城年年瑞雪飞。一、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该月的天数。(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
No 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北京: 644mm。南北纬40°—60°
的大陆西岸。在地图(dìtú)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观察。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值。在地图(dìtú)上,将同一时间内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中学联盟]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8.3可持续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如城市、乡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2.了解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

能力目标1.利用人类与环境关系图,说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人地关系。

2.利用有关图表,分析说明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

3.联系实际,了解本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德育目标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行一致,对环境负责。

教学重点1.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了解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与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教学方法1.利用有关图表,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但需注意两点:一是环境问题是指环境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种种问题;二是人类就生活在环境当中,环境无时无地不在影响人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作为人类的我们,所从事的所有生产、生活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

但是,我们人类自身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沙漠扩大、森林砍伐和物种消失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地球表面的碳平衡、氧平衡、水平衡和热量平衡等过程。

同学们,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就我们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与学习:如何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也就是我们高一年级地理课程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部分内容:“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板书)。

一、人类与环境: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人类与环境”这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中,内外圆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图中四组箭头又表示什么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2.什么叫环境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完这一部分内容后,用投影仪打出图形:“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对刚才的问题进行提问与点拨: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2)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2.能力目标(1)学生会根据中国的国情分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从分析、评价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措施,去分析自己家乡的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3.德育目标(1)通过对国情的分析,唤起学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1)知识准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理解了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原理。

也具备有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知识。

(2)技能准备:有一定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2.学习类型本课是程序性知识学习课。

3.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前面三节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介绍,结合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结合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明确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具体到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人口众多的国情现实,本节的教学内容属地理规则(地理规律)。

教学中采取例──规法。

4.重点、难点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5.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投影]:案例1:中国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

1.在个别年份,贵阳只要下雨,几乎就是酸雨(PH=3,甚至2)比醋酸还酸。

2.中国有1/7的陆地国土被沙漠覆盖,1/3陆地国土受到风沙的危害,平均每天有500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20多座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名城如楼兰等都淹没在沙漠之下。

3.原生存于我国的招鼻羚羊、野马、犀牛、野牛等动物已经绝迹,华南虎、亚洲象、双峰驼、黑冠长臂猿也身逢绝境,濒临灭绝。

华南虎只剩30~40只,可餐桌上还有穿山甲、娃娃鱼等二类保护动物。

4.黄河从1972年经常断流,1997年从2月7日开始,到年底共断流13次,累计断流226天,造成胜利油田因少产原油损失30多亿元。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 矿产资源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 矿产资源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中学联盟]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矿产资源1.使学生明确矿产资源的分类,了解矿产资源的主要用途及世界上煤、铁、石油的分布。

并使学生认识到目前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不合理状况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2.在学习矿产资源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矿产资源的知识,使学生认识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自觉地养成爱惜各种用品和积极回收废旧物资的品德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难点是世界煤、铁、石油的分布。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煤、石油、铁矿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用途的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的用途[提问] 你知道煤、石油、铁矿石的主要用途是什么?(煤——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生活中的燃料。

石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能源及化工原料。

铁矿石——冶炼钢铁。

)[提问] 说一说你家的厨房用具分别需要哪些矿产资源才能做成?(如饭锅——铝,炒菜锅——铁,碗——瓷土等。

)[阅读课文] 请同学读教材第81页“读一读”,并回答瑙鲁这个小国是怎样变富的?(是因为有丰富的磷酸盐矿石资源。

)[教师总结] 可见,矿产资源的用途是广泛的,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些矿产都来源于什么地方呢?什么样的东西才能叫做矿产呢?二、矿产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矿产资源的概念[教师讲述] 矿产资源是指大量的埋藏在地下或露出在地表的,并能被人类开采利用的天然矿物。

[提问] 请判断下列物质是不是矿产?煤(是),大气(不是),盐(是),钢材(不是)。

2.矿产资源的分类[教师讲述] 按照矿产资源的质地,我们把矿产资源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质地比较坚硬、有金属光泽。

按照金属的色泽,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提问] 判断下列矿产中,哪些是黑色金属?哪些是有色金属?哪些是非金属?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列表回答如下:过渡在所有矿产中,铁、煤、石油对现代化生活和生产,关系特别重要。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基础知识 地球部分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基础知识 地球部分

XX省XX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地球部分[考纲要求]地球的大小。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

地轴。

两极。

赤道。

经线。

经度。

本初子午线。

纬线。

纬度。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经纬网及其意义。

时区的划分。

区时的计算和应用。

日界线。

时间。

[知识讲解](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90°。

一个纬度间的距离即1纬距约为111km。

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二)时区与日界线1、时区(1)时区的划分: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东西经度各为7.5°度的X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

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东十一区;零时区以西的时区,分为西一区——西十一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个经度,即各为半个时区,故将两者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全球其分为24个时区。

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考纲要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讲解]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都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参看教材P88第二段、第三段: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事例。

二、地域分异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A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B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 、雪线与降水表现水文 土壤 生物(植被) 气候地貌 N S 基带 S N 基带 迎风坡 迎风坡非地带性分布现象: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如: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陆地自然资源[考纲要求]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资源问题。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知识讲解]一、陆地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核心作用。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常规能源:大规模广泛应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相互关系图(3)总体特征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无限; 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具有地带性规律;非可再生资源——地质规律。

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4)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关系 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自然资源大国:土地面积、矿产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积世界第六(2)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特点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 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2)水能资源特点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地区分布不均。

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

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3)水资源短缺问题及措施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能源 分类紧张原因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口剧增,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浪费严重水污染解决办法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兴修水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和合理用水、合理调整水价防治和治理水污染地下水问题前面已讲,这里省略。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高考]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高考]

1、人口再生产(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较高。

过渡型: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

现代型:出生率很低,死亡率有所回升,自然增长率低。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2、人口数量与环境(1)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决定全球人口变动的因素。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引起,对全球人口并不产生影响。

(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宗教。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影响极小。

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经济、政治、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

对死亡率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的影响较为明显,大的自然灾害影响。

环境污染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①原始社会:人口少,影响小。

②农业社会: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③工业社会:人口激增,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生活排污量增多,污染环境;生产扩大、污染扩大。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主要原因不只是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不重视保护环境等原因造成。

3、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具体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 第二节 地图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 第二节 地图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中学联盟]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第二节地图1.使学生了解地图及其重要性,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重要意义,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及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使学生掌握三种比例尺形式的互换,明确比例尺大小的含义。

2.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

3.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进而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知识都是重点,难点是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教学过程:[展示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提问引入这是某动物园的导游图,请你认真观察并回答:金丝猴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虎山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假如要依次参观长颈鹿、熊猫、老虎应选择哪条路线最近?(同学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教师讲述] 这幅导游图是一幅平面图,它非常直观、形象,制作起来比较简单。

而这幅世界地形图,是一幅地图,比起平面图来它复杂得多。

它是把全球,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表示出来的。

人们根据地图,就可以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提问] 请同学举例说明,地图有什么用途?(教师广泛引导,最后总结概括。

)可见,地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用途,在我们学习知识时,地图也是重要的工具,我们一定要学会经常使用它。

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一、地图上的比例尺:1.比例尺:[教师讲述]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

用公式表示就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练习] 教师给出数据,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

[教师讲述]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用三种形式表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①数字式②文字式③直线式(教师讲清三种形式的具体表示方法。

强调三种形式各自的优点并说明三种形式的比例可以互相转换表示。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提纲(一)、中国走可连续进展道路的必定性1、可连续进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环境变迁中国历史上环境的进展变化,大体可分为五个时代:(1)我国古代环境爱护的黄金时代—先秦;(2)第一次恶化时期—秦、西汉;(3)相对复原时期—东汉至隋;(4)第二次恶化时期—唐至元;(5)严峻恶化时期—明清以后。

先秦时期,专门是西周时,黄土高原是大片的森林草原,黄河水是较清的,没有现在如此严峻的水土流失。

缘故有两个:一是当时人口不多;二是当时重视环境的爱护。

当时不仅有一套严格执行的制度,而且产生了各种爱护的思想和理论。

资料一: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能够立为天下王。

——《管子.轻重甲》译文:做一国之君却不能严格治理山川、沼泽和土地,不能立他做天下的帝王。

资料二: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王制篇》译文:砍伐栽种不失季节,因此山林就可不能没有草木,百姓也会有余外的木材。

资料三: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首时》译文:抽干湖水而捕鱼,哪有得不到鱼的?然而第二年也就没有鱼了;焚烧草木而打猎,哪有无收成的,而第二年也就没有野兽了。

从秦到西汉末年,中国由长期分裂走向统一,人口成倍增加。

该时期对黄河中游的开垦,破坏了森林、草原,水土流失趋于严峻,黄河水逐步变浑,下游河床淤积升高而成为悬河,显现频繁泛滥和改道。

东汉至隋,战乱频繁,人口大减,黄河中游地区植被得到较好的复原,水土流失不甚显著,黄河下游较长时刻处于安流状态。

唐至元,人口增多,林区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沙漠化加快,环境质量每况愈下。

明清以后,人口增长更快,专门是清朝实行鼓舞人口增长的政策,使全国人口显现了爆炸性的增长,粮食供不应求,又去开荒,全国耕地面积不断上升。

这些垦殖,尽管对进展生产、巩固边防起过一定作用,但对环境造成了严峻的破坏—森林急剧减少、水土流失空前严重、黄河含沙量增高、决堤增多。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 大洲和大洋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 大洲和大洋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中学联盟]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大洲和大洋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

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教学挂图:①《世界地形图》。

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学过程[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

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

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

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1.海陆的分布:[提问] 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 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展示投影片] 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教师讲述] 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

[提问] 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

)[展示教学挂图] 《世界地形图》。

[练习] 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指出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大气环境保护[知识讲解]一、气候资源1、特点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离不开对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普遍存在性,只是数量多少和结构的差异。

数值特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才具有资源价值。

有较大的变率。

2、开发利用农业: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该地的种植制度(作物结构、熟制、配置和种植方式)合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措施: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日照与街道方位。

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大气污染工厂建在下风向、垂直风向的郊外或最小风频风向上风向。

公路、铁路考虑暴雨、泥石流、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交通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根据暴雨强度设计。

机场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应选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旅游:吉林市的雾淞、哈尔滨的冰雕。

二、气象灾害及其防御1、台风概念: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飓风)。

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我国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 福建等省。

与其他资源的共同点 与其他自然资源的不同点 建筑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2、暴雨洪涝形成: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分布:亚洲最多。

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联盟]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
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理解个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能力目标
1.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理解我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采取的措施。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事例来分析人地关系的发展状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组织学生经常收集新闻、影视、图片资料,以我们常发生的新闻事件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最新动向。

德育目标
1.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对以后的发展,更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我国现存的一些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教学重点
我国目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教学难点
我国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必然性和唯一性。

教学方法
1.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了解我国的人地关系问题,以具体的事实来说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必然性。

2.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用,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以及环境治理好的城市与地区,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了解了它的发展过程,从上节课内容的分析中,也理解了作为人类的发展,可持续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具体到我们国家、我们周围的生产、生活情况又该如何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

(1)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译文:做一国之君却不能严格管理山川、沼泽和土地,不能立他做天下的帝王。

(2)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译文:砍伐栽种不失季节,所以山林就不会没有草木,百姓也会有多余的木材。

(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译文:抽干湖水而捕鱼,哪有得不到鱼的,然而第二年也就没有鱼了;焚烧草木而打猎,哪有无收获的,而第二年也就没有野兽了。

(4)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译文:只用一个钩而不用多钩的鱼竿钓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
由此可见,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保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

“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理想,这对于当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2.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21%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国现在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严重。

补充材料1:
发展的代价
从土地和森林的状况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500万公顷草场受到沙漠化的影响,风蚀和水蚀面积分别达到179万平方公里、188万平方公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又使得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加重以及渔业资源种群的生活环境恶化。

从水资源状况看,我国的水资源以及降水量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

其中,19%的水资源分布在淮河及其以北地区,81%的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加之又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以及由此导致的较低的水资源储蓄能力,使得每年一到汛期,不得不以导洪安全入海为目标,从而浪费大量的淡水资源。

还有我国在迅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污染河段,而其中尤以淮河的污染状况为最。

从大气状况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不符合国家一级标准,二氧化硫、颗粒物和降尘的浓度均严重超标。

与此同时,由于大气污染而造成的酸雨也呈现出不断扩展之势。

据估算,江苏、浙江、福建等11个省区,因酸雨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损失已达510亿元,造成农作物损失为每年43.9亿元。

因此,削减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排放、控制酸雨污染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承转:针对以上影响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我们要组织学生及时讨论,了解我国目前面临的巨大压力,下面我们从几方面重点学习。

(1)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源。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我生长率低,另一方面滥伐林木、毁林开荒的现象仍未杜绝,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也不时发生,使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此外,我国能源供需结构矛盾加大,油气短缺问题严重,大宗矿产储量的耗损速度远大于年增长速度,现有矿山生产能力将有较大消失;浪费资源严重,矿业开发秩序混乱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治理。

(3)深刻的环境危机。

补充材料2:
据国外有关组织提供的资料记载,由于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经常用盲目的掠夺式原始开发方式,全世界的沙漠面积每年要扩大五万到七万平方千米,每年有五百多万公顷的土地因沙漠化、盐渍化和遭受污染而不能用于再生产,全世界因此而失掉的耕地面积已达五亿公顷左右;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已由19世纪的55亿公顷减少到现在的28亿公顷,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森林减少的面积达到2千万公顷;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少,动物的栖息地也在减少,不
少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据估计,到21世纪末,全世界的生物物种可能减少到不足一百万种。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断有环境危机发生。

大气污染加剧,酸雨范围扩大、淡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实。

1998年我国长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002年3月上海、南京下“泥雨”,西安、济南降“黄龙”,沙尘暴再敲警钟。

类似的事例还有:我国西部的“楼兰国”,在西汉时期曾经森林茂密,草原广袤,生态优越,人丁兴旺。

后来由于森林遭砍伐、植被被破坏,致使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现今该地区已成为一片荒漠。

1999年7月2日、3日,在河北省沧州市岐口附近及天津海域均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

2001年在广东、香港海域、渤海湾也出现了更大面积的赤潮。

总之,通过以上的事例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要想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我们唯一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又称有机农业,指主要或完全依靠生物的有机物来提高作物产量的耕作制度。

这种制度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以保持持续的最大生产效率。

生态农业避免了“石油农业”施入大量的矿物燃料转化而来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造成的破坏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降低,高毒残留农药污染生态环境,使有益的昆虫、青蛙、鸟类数量急剧下降,影响自然生态平衡的弊端,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既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又保持其施用有机肥、精耕细作、间作套作等优良传统。

从这里可以看出,生态农业有如下特点:
(1)农业资源得以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

(2)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技术投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下面我们以“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北京留民营村为例,具体分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及主要采取的措施。

2.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模式:组织学生讨论:留民营村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我们给学生概括总结如下:
留民营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大兴县境内。

1982年以前,这里生产结构单一,农村劳动力过剩,田地过量施用化肥,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近十几年来,该村按照持续发展的观点,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维护了农业生态平衡。

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产业结构:
他们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

(2)开展综合利用。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留民营村注意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能,形成了一个不同时空分布、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地下沼气池、地面太阳灶和太阳能采暖房、空中太阳能热水器,再加上节柴灶,使留民营村的生活用能基本得到了解决,这不仅节省了煤炭和薪柴资源,还净化了环境。

通过生态农业建设,留民营村已经步入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

蔬菜已全部实行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栽培,养殖业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农民生活水平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