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总结1

合集下载

管理学原理重点总结1

管理学原理重点总结1

一.管理的实质是什么?答: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全过程。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二.南辕北辙的故事给你什么管理学启示?决策方向错误,偏离目标过多,目标无法实现,且离目标越来越远。

效率只能在程度上决定事件发展的程度,效果却决定着是事件发展的最终结果,决策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战略性决策是有关组织活动的长期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

战略性决策应当科学正确,如果错误,就会发生类似"南辕北辙"的错误和悲剧!因此,在管理中,先要确定正确的战略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谈如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才是有意思的三,解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所谓计划,就是依据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权衡主观与客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与决策等,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所要达到的任务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和程序。

组织:组织有两层含义,作为一个名词,组织泛指各种各样的社团或单位。

如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

作为一个动词,系指一种活动,是管理的一个基本职能,在管理上组织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为了完成一定的目标和任务,把企业资源加以划分和配备,以组成一种有序的权责结构。

领导:领导活动既包括领导者个人的表率示范作用,也包括对下属的指导、激励作用。

简单来说领导就是领导者运用自己的权力与地位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以引导和促使成员努力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控制:控制,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指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作活动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的管理活动。

四.你认为给你们上“管理学”课程的大学老师是在从事管理工作吗?我认为管理学老师是从事管理工作,管理的定义;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计划、组织、激励、控制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动。

关于管理学基础的工作总结

关于管理学基础的工作总结

关于管理学基础的工作总结管理学基础的工作总结。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到组织的运作、领导力、决策制定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学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良好的管理能力可以帮助组织更高效地运作,提高生产力和员工满意度。

在工作中,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这包括了解不同的管理层级、组织的目标和战略,以及如何有效地分配资源和制定决策。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组织内部的运作机制,从而更好地融入和发挥作用。

其次,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领导能力。

领导力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指导团队和解决冲突。

通过学习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更好地带领团队实现目标。

此外,管理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决策制定。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决策,而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评估不同的选择,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包括了解决策制定的流程、风险评估和决策实施的技巧,从而提高我们的决策制定能力。

总的来说,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的运作方式,提高领导能力,更好地进行决策制定,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工作环境中。

管理学案例分析总结 含答案

管理学案例分析总结 含答案

第一章案例分析升任总裁后的思考1.你认为郭宁当上公司总裁后,他的管理责任与过去相比有了哪些变化?应当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2.你认为郭宁要成功地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哪些管理技能是最重要的?你觉得他具有这些技能吗?试加以分析。

3.如果你是郭宁,你认为当上公司总裁后自己应该补上哪些欠缺才能使公司取得更好?答案:1因为郭宁职位上升到了最高层,所以工作性质由原来的专业性到现在的综合性;由原来的技术性工作到现在的见识、判断、战略、用人;由原来的单一性到现在的广泛性、复杂性(生产、技术、人才、市场……),所以应该学习新知识、适应新角色,锻炼自己的综合、谋划、用人、组织、财务、资源分配等能力。

2郭宁要成功地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见识、判断、综合、谋划、用人、组织、财务、市场分析、资源分配等能力是最重要的。

他由于原来主要从事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所以不具有这些技能。

3所以郭宁当上公司总裁后自己应该补上战略,决策、财务、市场、营销等知识和分析、见识、判断、综合、谋划、用人、组织、资源分配等能力才能使公司取得更好地绩效。

第三章案例一:玛格丽特·奎因女士是东方电力公司总经理问题:1、如果你是顾问,你建议将采取什么步骤,使得公司有效地制定计划? 2、关于将来的计划期限多长,你将给公司提出什么样的忠告?3、你将怎样向总经理提出建议使你推荐的事情付诸实施?答:作为公司的总经理,玛格丽特奎因把编制计划的任务先后指派了三个人来完成,那么计划就会产生矛盾,安排不合理等情况。

而各部门负责人也只按照自己的观点我行我素,职员也不照计划执行,管理出现混乱,目标不明确。

(1)作为最高管理者,奎因女士必须要有一个总的计划,要将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处理,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制定。

而三个下属的部门要在整体的计划下,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

(2)计划应该分为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长期计划。

根据行业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电力公司要把短期的计划制定成 2——3 年。

管理学笔记 (1)

管理学笔记 (1)

管理学笔记1.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答:1.管理的普遍性。

2.工作的现实性 3.管理者的困境和回报2.管理的含义: 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3.组织的特征:(1).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的 (2).具有明确的目标 (3).有特殊的活动 (4).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存在4.企业——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经济活动的组织成为现代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企业的活动背景:1.企业活动所需借助的资源是稀缺的2.内部活动的成果需要到外部去实现3.产品的制造过程是生产者的联合过程管理工作的内容:管理的本质:1.对人或是对人的行为(行为:有目标的活动)的管理2.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以组织成员愿意接受协调以及行为可以协调为基础)3.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4.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组织: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有机结合体 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既包括个体活动的管理,也包括群体活动的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 1. 目的是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2. 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3. 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4. 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1. 决策:是组织在未来众多的行动中可能选中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2. 组织:管理者根据目标活动的要求设计合理的组织3. 领导:指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利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管理过程 4. 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系统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纠偏)。

维持了组织活动的秩序,为提高效率提供了保证 5. 创新:组织内部的活动技术与方法不断变革,活动的与人的安排不断优化,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与形式选择不断地进行调整。

系统原理系统管理的特征:1. 整体性(基本特征)2.相关性3.有序性 4.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性 5.开放性 6.动态性 7.综合性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方法:(建立于个人意 愿基础之上的 利益交换)理性分析+ 直觉判断管理的基本工具:权力+组织文化权力:实质是命令与服从。

管理学控制的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控制的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控制的知识点总结一、控制的基本概念1.1 控制的定义控制是管理过程中一种通过反馈系统保持组织活动在既定轨道上的过程。

它需要依据既定的标准和目标对组织活动进行监测、评估和调整,以确保组织的绩效达到预期目标。

1.2 控制的特点控制具有以下特点:目标导向性、全过程性、动态性、系统性和灵活性。

1.3 控制的作用控制在管理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目标的实现、预防问题的发生以及确保组织发展的方向性等。

二、控制的对象2.1 组织控制组织控制是指对整个组织活动进行控制。

它包括战略控制、战术控制和运营控制等层面,以确保组织朝着设定的方向稳步前进。

2.2 绩效控制绩效控制是指对组织绩效进行评估、监测和调整,以确保组织的绩效达到预期目标。

2.3 人力资源控制人力资源控制是指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效率、满足组织的需求。

2.4 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指对组织的财务活动进行监测和管理,以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和组织的财务状况良好。

三、控制的过程3.1 设定标准控制的第一步是设定控制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是绩效目标、质量标准、时间表等,以便对组织活动进行衡量。

3.2 监测绩效监测绩效是指对组织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以便评估活动与标准的符合程度。

3.3 比较绩效将实际绩效与设定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和问题的发生,为下一步调整提供依据。

3.4 采取调整措施一旦发现绩效与标准存在差距,组织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确保绩效达到预期目标。

四、控制的方法4.1 市场控制市场控制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对组织进行约束,包括竞争、需求和供给等市场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4.2 层级控制层级控制是指通过组织内部的管理层级对组织进行控制,包括顶层管理者对下属的控制。

4.3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指通过员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组织进行控制,包括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等。

4.4 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组织进行控制,包括自动化设备、信息系统等。

《管理学原理》第一阶段导学重点

《管理学原理》第一阶段导学重点

《管理学原理》第一阶段导学重点《管理学原理》第一阶段学习包括六章: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建设第四章:计划概述第五章:计划技术与计划的组织实施第六章:决策第一章管理概述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管理的内涵,熟悉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管理的概念、性质和作用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具有双重属性,即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从理论上讲,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是统一的,互补的,在管理实践中,这两者之间也不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片面强调哪一方面都可能导致管理的失败。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一、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计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计划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定的计划。

二、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之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状态,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节管理者一、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二、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2、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解现代管理理论,解释“管理丛林”现象。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1.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3 管理思想的基本范式1.4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5 管理实践的重要性第二章组织与管理2.1 组织的概念及特征2.2 组织的类型和结构2.3 组织的设计与变革2.4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2.5 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决策与计划3.1 决策概述及决策理论3.2 决策模型与决策方法3.3 计划的概念与分类3.4 企业战略规划3.5 经营计划与控制第四章领导与沟通4.1 领导的概念与特征4.2 领导行为与领导力理论4.3 领导风格与领导技能4.4 沟通的概念与要素4.5 沟通技巧与沟通障碍第五章激励与团队5.1 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5.2 激励因素与激励设计原则5.3 团队的概念与特征5.4 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5.5 团队决策与团队绩效评估第六章控制与评估6.1 控制的概念与作用6.2 控制过程与控制原则6.3 控制方法与控制技术6.4 绩效评估的概念与目标6.5 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第七章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7.1 管理伦理的定义与意义7.2 管理伦理原则与价值观7.3 社会责任的概念与层次7.4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7.5 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实践总结与展望本章主要总结了管理学大一的知识点,包括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组织与管理、决策与计划、领导与沟通、激励与团队、控制与评估以及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内的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丰富而复杂,从传统的科学管理到人本主义管理再到现代的系统管理,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观点。

同时,管理学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密切相关,相互交叉影响,共同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

行政管理学考点综合总结(第一部分)

行政管理学考点综合总结(第一部分)

行政管理学考点综合总结一、公共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1、什么是行政?广义上,把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庶务等管理活动,称为行政;狭义上,认为行政是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

2、政治与行政;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功能。

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

从马克思的观点上看,政治与行政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

两者密切相关,又互相区别.3、管理与行政;管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行政管理是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对象: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包括: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

在我国,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行政管理的客体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4、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往往令人难以捉摸。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从管理主体、客体、管理原则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表现其矛盾的特殊性,这是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互区别的重要根据。

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的学科。

二、主要内容:行政管理学是由行政管理的基本范畴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这些基本的范畴和原理随行政管理的发展而不断的补充和丰富;其内在的联系也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为人们所揭示。

因此,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变化发展的,并不断深化和扩展,其理论体系也随之不断变化和日趋完善。

主要包括:1、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科学.2、行政管理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3、行政管理是由主体发动作用于客体的有序管理。

4、行政管理是一个管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活动过程。

5、行政管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获得必不可少的保障。

管理学期末复习

管理学期末复习

管理学期末复习一1、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高的目标.2、管理者的十种角色: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者、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企业家、资源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3、管理的有效性:效率与效益效率:产出与投入之比。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途径,一求比较经济的达成目标。

效益:目标达成度。

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要求确立正确的目标,做有助于实现目标的事。

4、管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实质内容:协调,将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作用:是有限资源得以满足更多欲望。

手段:通过科学的方法衡量标准:管理的有效性(效率和效益)本质:是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5、为什么建立组织?组织的功能: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实现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或难以有效实现的目标.组织如何发挥作用?手段:通过分工,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通过协作,形成集团力量。

条件:组织成员志同道合、能力互补。

机制:组织成员双向选择,自由组合。

组织管理的要点?建立一种机制,建设一支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的团队,构建一个分工合理、协作关系明确、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个人力量、从而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的组织环境,以充分发挥组织的功能,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是每个成员的个人目标得以一定程度上的实现。

6、组织中为什么要有管理者?组织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就需要有人来组织提出共同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分配各项工作和协调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检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管理者与操作者有什么区别?操作者: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事务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管理者: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事务的人,主要职责是指挥下属开展工作.管理者的基本职责是什么?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凝聚一支能力互补、志同道合的队伍,通过分工协作使组织成员能够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工作,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原理第一至第十九章(重要知识点归纳)

管理学原理第一至第十九章(重要知识点归纳)

管理学原理第一至第十九章(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特性: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第一个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第二个责任是管理管理者,第三个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员工)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任务也就是管理者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分成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五个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管理的两重性:必要性,目的性。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

管理学研究的内容: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

学习与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有三:(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方法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和分析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性、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化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意义在于: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

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

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3霍桑试验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

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管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什么是管理,管理的职能。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二、管理者角色、类型、三个基本技能管理者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人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类型:基层管理者:通常称为监工。

在制造工厂中,基层(或最低层)管理者可能被称为领班;在运动队中,这项职务是由被称为教练的人担任的;现在学校的系主任。

中层管理者:可能享有部门或办事处主任、项目经理、单位主管、地区经理、主教,或部门经理的头衔。

高层管理者:通常有诸如总裁、副总裁、校长、总监、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或者董事会主席。

三个基本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它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三、泰勒的科学管理内容,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泰勒的科学管理内容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霍桑实验的三点结论:1.人的行为与人的情感有密切关系“否定经济人假设,提出社会人观点”;2.社会关系对个体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群体规范控制着每一个工人的产出,证明“非正式组织的存在”;3.金钱不是决定产出的惟一因素,领导方式、群体规范、士气和安全感对产出的影响更大四、决策的原则(最优、满意),最优决策原则的局限性,决策的基本过程,风险型、确定型、不确定型决策概念。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由于决策的局限性导致)决策的局限性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但现实中,上述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马工程管理学笔记知识总结

马工程管理学笔记知识总结

马工程管理学笔记知识总结马工程管理学是一门全面的,涵盖了马工程管理理论以及实践的学科。

从马工程管理概念的演化到马工程管理实践的实施,它涉及到马车设备、车台、车辆安全、人员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其目的是为了提供高效、安全、经济的服务,使乘客安全乘车。

马车设备是马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指负责安全秩序方面的马车装备。

主要包括车厢、车台、马鞍、车载钟、报站器等,还有一些安全管理设备,如车辆安全系统、多功能车辆安全终端仪器、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等。

通过马车设备的选择,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更好地实现技术管理和安全保护功能,从而实现乘客的安全出行。

车台是负责马车管理的人员,他们的工作要求高度负责,独立完成乘客服务和车辆管理工作。

因此,马工管理者要求车台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素质,要求他们熟悉车辆操作、维护规范、担任临时服务司机等。

车辆安全是马工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马工管理者应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首先,管理者要定期检查车辆技术状况,例如检查轮胎和车钥匙,以确保车辆安全性能。

其次,管理者应加强乘客安全意识,尤其是提醒乘客不要乘坐没有安全座带、没有必要的煽动等。

最后,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演练。

马车管理人员还要负责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和营运管理等工作。

行政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以确保车辆的合理运行。

财务管理要建立合理的收费细则,实行车辆成本核算,以提高运营效率。

营运管理要定期进行车辆的调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行车制度,按时完成行驶任务,并严格执行有关营运安全标准。

马工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其理论和实践结合,用于保障乘客和车辆安全,使乘客得到安全、舒适、经济的服务。

上述就是马工管理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管理学(1)

管理学(1)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

管理的核心是人。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2.管理的职能:主要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3.管理者及其分类:管理者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纵向分类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横向分类可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4.管理的技能:a。

技术技能:指对于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的熟悉和掌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业务方面的技能b.人际技能:指管理者在与人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人嘛的热情和信心方面的技能c.概念技能:指对复杂实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5.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6.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制度: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或法律形式a.个人业主制:又叫单一业主制企业,法律上为“自然人”企业,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b.合伙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投资,联合经营的企业,对债务负无限清偿责任 c。

公司制: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出资,依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法人”企业7.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与治理: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委托—代理关系。

——设计一种契约或机制,相互分工、相互制约 -—该制度安排问题称为治理问题—-公司治理、法人治理8.组织的社会责任:是指组织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

组织的发展应符合社会道德及履行社会责任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1.科学管理四条基本原则及本质特征:(1)确定每项工作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2)合理地选择工人,做到人适其事。

(3)教育、培训、强化工人以使他们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工作。

管理学原理1-3章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1-3章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及其功能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形式与内容形式内容分析吃饭应酬公关协调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开会讨论决策协调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计划组织分配协调组织与资源之间关系与人谈话沟通协调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关系考核奖惩激励协调目标、计划与实绩之间的关系审核签字监督总结:从管理工作的内容来看,不管有多少种表现形式,都是一样的,就是协调。

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由于管理协调对象的多样化造成的。

三、管理产生的原因1.产生的原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管理的功能: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需求的目的。

四、管理的实质1.规章制度是一种手段,它最终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规章制度的正确设计和我们每一个人对规章制度的正确认识。

2.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良好的管理效果,取决于人们对管理的正确认识和管理手段的妥善运用。

3.管理本身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4.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第二节衡量管理的标准1.管理学认为,可以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益,即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2.效率(efficiency)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或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常常被说成“正确地做事”;效益(effectiveness)常被称为“做正确的事”,即做那些可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活动。

效率和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

有效的管理,要求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

好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做好对的事。

第三节管理的职能与管理过程一、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第一章)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第一章)

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2)第一节,管理活动 (2)管理的定义 (2)定义的解释 (2)管理的职能 (2)各种职能的相互关系 (2)管理者的角色 (2)管理者的技能 (2)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2)中国早期管理思想著作 (2)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2)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 (3)一,泰罗的贡献(科学管理之父) (3)二,其他人的贡献 (3)一,法约尔的贡献(被公认为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3)二、韦伯的贡献 (4)三、巴纳德的贡献 (4)一、梅奥机器领导的霍桑实验 (4)人际关系学说: (4)行为科学 (4)数量管理理论 (4)一、运筹学: (4)二、系统分析: (4)三、决策科学化: (4)系统管理理论 (4)一、定义: (4)二、组织 (4)三、系统 (4)权变管理理论 (4)一、核心: (4)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理论) (4)一、本质: (4)二、包括: (4)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4)主要有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等 (4)思考题 (4)总括 (5)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定义的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动资源;4、管理的职能包括信息、策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各种职能的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3、创新贯穿于管理的职能的各个组织层次之中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这角色2、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1、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练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扔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只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中国早期管理思想著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外国早期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1、分工可以是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有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是劳动简单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1、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2、在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下制度;3、在人事管理方面,制定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4、在工作研究方面,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支付办法;5、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来管理医疗费制度等福利制度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分离对管理的重要意义: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得到了正式的承认;2、横向的分工开始出现;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四、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管理学总复习 (1)

管理学总复习 (1)

二、决策遵循原则
满意原则非最优原则 信息充分原则 可行性原则
三、决策理论
主要涉及:决策的标准问题(最优?满意?) 主要理论: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
四、决策类型
管理层次划分 决策信息的完备程度和环境因素的可控 程度划分 问题出现的重复程度划分 决策主体人数划分 决策标准划分
第二节
3.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 4.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 序 5.尊重他人的权利。在自身价值观和权 利的选择上,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 6.遵守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即使这些 准则是违背法律的
33
影响管理道德的其他因素
(二)提高管理道德途径
建立正式的 保护机制 招聘道德素质 高的员工 对绩效进行 全面评估
(三)行为管理理论
1、埃尔顿.梅奥(1880-1949)
• 霍桑实验研究结论
– 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 – 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 – 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人的产量 – 在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情绪和安全 感的作用小
2、行为管理理论其他理论
• 马斯洛(Maslow) – 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 麦格雷戈(Mcgregor) – 提出了人性的两套系统性假设——X理论
采用一般计算工具的方法 采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工具的方法
第六、七章 计划工作与 实施
一、计划概念
二、计划分类
三、计划编制过程
④ 确定计划 的前提条件 研究过去从过去 过去 现在 ③ 研究过去 找出些规律 ② 认清现在
⑤ 拟定和选 择可行方案
未来 ① 确定目标
⑥制定主要计划 ⑦制定派生计划
传播者
举行各种信息交流 会,用打电话的方 式传达信息
发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的,运用管理的资源,对组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二)管理的职能①计划是分析情况、确定达到的目标并决定为实现目标需要采取的行动;②组织为取得最大成功而分配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资源并合并和协调员工与任务;③指挥④协调⑤控制是监督组织或工作单位的实现目标的过程并在需要时采取更正性行动。

(三)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生产力属性----普遍性社会属性----生产关系属性----特殊性(四)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1.科学性2.艺术性二、管理者(一)管理者管理者是对企业的绩效负有责任的人管理者的核心任务:(1)建立团队(2)权衡利益(二)管理者的分类1.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2.中层管理人员——贯彻、执行重大决策3.基层管理人员——给下属分派具体工作,保证工作有效完成(三)管理者的三种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传递方面:信息监听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角色3.决策制定方面:企业家角色、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四)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技能1.概念技能2.技术技能3.人际技能三、管理学的特点、内容和学习方法一、管理学的特性1.综合性2.艺术性3.不精确性4.应用性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关键——从“盈利分配”转化为“增加盈利”2.泰勒管理制度(1)工作定额原理:通过科学的方法制定出标准的工作时间;a. 时间研究b. 动作研究(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差别计件工资制补充:甘特的“计件奖励工资制”,即,除了支付日工资之外,超额完成的部分,再计件给以奖励;完不成定额的,只能拿到日工资。

(5)计划与执行相分离原理★(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企业活动类别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管理2.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权力与职责(职务权力、个人权力)跳板原则3.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三)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1.官僚体制组织通过职务和职位进行管理。

2.权力的划分(1)传统性的权力(2)超凡性的权力(3)法理性的权力3.官僚体制的特点(1)明确的职能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建立相关的法规和制度(4)业务的处理和传递以书面文件为准(5)人员的任用(6)业管理人员(7)组织中成员的关系二、行为科学理论★★(一)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1.霍桑试验(4个阶段)第一阶段: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福利试验第三阶段:访谈试验第四阶段:群体试验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主要观点: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企业领导者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三、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主要管理思想和有缺点,理解各学派的主要观点(一)决策理论学派1.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管理决策的新科学》2.主要观点: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

(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3)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4)采用满意的行为准则而不是最佳方案。

(5)建立一种制度决策的人机系统。

(二)管理科学理论1.代表人物:伯法《现代生产管理》2.主要观点:(1)用数据说话,尽可能量化,侧重定量研究;(2)借助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研究管理问题。

(三)权变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伍德沃德《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2.主要观点: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因此管理方式或方法也应随情况的不同而改变。

(四)系统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弗利蒙特·卡斯特《系统理论和管理》2.主要观点:(1)组织是一个系统。

(2)组织中的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些子系统、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怎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第三章 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一、组织环境组织环境—— 是指一切存在与组织内外、并对组织有现实或潜在影响力的因素。

(一)一般外部环境 PEST1.政治、法律环境:国际关系、政治干预、方针政策、政治局势、国体与政体等 2经济环境: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程度、储蓄与信贷、消费结构、收入水平3.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自然地理因素4.社会文化环境:教育水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观念、风俗习惯(二)组织特殊环境分析行业中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1.新进入者:规模经济;品牌忠诚;资金要求;分销渠道;政府限制;其他;2.替代产品生产者3.供应者:对货源的控制程度;产品的特点;用户的特征;4.购买者:购买数量;产品性质;顾客特点;市场信息;(三)组织内部环境分析1.企业素质分析:技术、管理、人员2.企业产品分析:发展性、竞争性、收益性3.企业财务分析二、组织文化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最终要融入思想与行为。

(一)组织文化层次1.物质文化层:企业面貌、产品外观和包装、技术工艺和设备特性、纪念物2.制度文化层:一般制度、特殊制度、组织风俗3.精神文化层:组织经营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组织目标、组织道德(二)组织文化的特征:独特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发展性(三)组织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组织环境 物质环境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文化环境第四章计划职能一、计划工作概述(一)计划的概念和分类1.计划的概念:计划是组织内部管理者根据组织环境的需要以及组织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根据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组织在该时期可以调用的各种资源进行预先安排、设计的过程。

★计划的内容——5W1H①WHY——为什么做?执行该计划的原因和目的;②WHAT——做些什么?计划的内容和目标;③WHO——谁来执行计划;④WHERE——在什么地方做?实施地点;⑤WHEN——什么时间做?计划的时间要求;⑥HOW——怎样做?执行该计划的手段和步骤;2.计划的分类⑴战略性计划与管理性计划⑵短期计划、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⑶综合计划、局部计划与项目计划⑷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二)计划的程序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确定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派生计划→编制预算(三)计划的方法1.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2.网络计划技术二、目标与战略(一)目标目标——一个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二)目标管理1.概念:一个组织中上下级管理人员以及员工共同制定组织目标,然后把组织目标分解具体展开到组织中每个部门、每个个人,同时确定与目标相联系的责任和权力,并用这些措施来进行管理、评价和决定每个部门和人员的贡献和报酬的一整套系统化的管理方式。

2.实施过程:(1)共同设定目标(2)审议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3)确定下级目标(4)逐级授权(5)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6)成果评价3.目标管理的优点目标结构体系+自我控制和管理(1)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建立目标结构体系;(2)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评估”,促使权力下放的参与式管理办法;(3)重视成果为主,过程的监督控制为辅;4.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恰当的目标的确定有一定难度,且耗费时间(2)目标管理容易导致过分强调短期目标的短视行为(3)对人性的假设过于乐观导致的管理的挫折(4)存在不灵活的风险(5)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的错误认识.(三)战略管理战略——是为实现组织或企业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方针,以及资源分配方针和资源分配方案的一个总纲。

1.战略管理过程2.战略构造——SWOT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波特的三种一般战略(1)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2)波士顿矩阵波士顿矩阵对于企业产品所处的四个象限具有不同的定义和相应的战略对策。

①明星产品。

它是指处于高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这类产品可能成为企业的现金牛产品,需要加大投资以支持其迅速发展。

②现金牛产品,又称厚利产品。

它是指处于低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已进入成熟期。

其财务特点是销售量大,产品利润率高、负债比率低,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而且由于增长率低,也无需增大投资。

③问号产品,它是处于高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

前者说明市场机会大,前景好,而后者则说明在市场营销上存在问题。

其财务特点是利润率较低,所需资金不足,负债比率高。

④瘦狗产品,也称衰退类产品。

它是处在低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

其财务特点是利润率低、处于保本或亏损状态,负债比率高,无法为企业带来收益。

(3)波特的三种一般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差异化战略的风险,使产品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聚焦战略,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种特殊的产品三、预测(一)概念预测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环境调查收集的资料,分析环境变化的规律,并据此估计环境在未来的变化趋势。

(二)种类1.经济预测:宏观经济预测、微观经济预测2.技术预测3.社会和政治预测(三)德尔菲法(四)决策1.决策,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或综合出优化方案的过程2.决策的程序①制定决策的理由找出关键问题;明确决策的目标;②拟定可行性方案多个方案,相互独立③评价并确定方案可行性分析;④评价已实施的方案及时纠偏3.决策的类型 P454.决策的方法和技术定性决策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什么是头脑风暴法)定量决策肯定型:盈亏平衡法风险型:决策树法非肯定型定量决策方法1——肯定型:盈亏平衡法(见课本p51)Eg:某厂生产一种产品。

其总固定成本为2000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10元;产品销价为15元。

求:(1)该厂的盈亏平衡点产量应为多少?2)如果要实现利润20000元时,其产量应为多少?定量决策方法2——风险型:决策树法(重点 见课本 p51) 00044101520000200000=-+=-+=C P Z F 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