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贵州少数名族文化的保护性发展

合集下载

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200字怎么写

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200字怎么写

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200字怎么写贵州素有“千山万水总是情”之美誉,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保持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以下为您呈现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关内容。

一、贵州文化的传承1.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除了汉族外,还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壮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例如贵州苗族的芦笙、侗族的歌舞、布依族的建筑等,这些文化遗产都是贵州人民的宝贵财富,需要加以保护和传承。

2.加强文化教育贵州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工作,加大对中小学校园内文化教育的宣传、推广和实施,培养和创新人才。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多个文化遗址公园和演艺场馆,为民众创造了良好的文化交流空间。

3.加强文化保护在保护和传承贵州民族文化方面,政府还加强了文化保护工作,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促进文化保护和传承。

二、贵州文化的创新1.利用现代科技与新媒体贵州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与扶持力度,发挥了科技和新媒体的优势,打造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文化发展,如贵州茅台酒官方网站、红花岗茶官方商城等,为产品推广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平台。

2.传统艺术与现代思维融合在贵州省电影局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贵州电影开始借鉴奇幻的本土传统文化元素,以及利用大量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进行养护和保护,充分地体现了创新能力。

3.文化旅游产业突出贵州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充分依靠自然、民族、历史文化和美食等资源优势,构建起了旅游、文化、体育等多元产业相互交织的良好生态,促成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旨在探讨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总之,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加强文化教育与保护,利用现代科技与新媒体,传统艺术与现代思维融合以及突出文化旅游产业,是贵州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的重要方面,也是贵州文化发展的的中枢核心。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包括语言、服饰、民俗、音乐、舞蹈等方面。

这些文化是苗族人民的的精神财富,对于他们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苗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流失的风险。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苗族的语言是苗族民间文化的核心。

苗族语系是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语系之一,据统计,苗族共有30多个方言和族群,其中的黔东南地区苗语最为广泛和普及。

苗族人民通过龙脷文、花言字等文字,将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实现了文字化的传承。

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保护和发展苗族语言,鼓励使用苗文进行教学和交流,使得苗族语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与传承。

苗族的服饰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讲究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的服饰,巧妙地运用纺织、刺绣等技艺,展现出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改变,使得苗族传统服饰的使用逐渐减少。

为了传承和保护苗族服饰文化,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苗族服饰的制作和使用,在各类文化活动中积极展示和推广,激发人们对传统服饰的兴趣和热爱。

苗族的民俗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和风俗习惯,如苗族的“苗年”、“大封风”等传统节日活动。

这些民俗活动是苗族人民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和精神凝聚,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苗族的传统民俗逐渐减少,甚至有些已经消失。

我们应该加强对苗族民俗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民俗活动、开展民俗研究和宣传推广等方式,使苗族民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苗族的音乐和舞蹈是苗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苗族人民以他们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传承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学。

苗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阶和琴弦、竹管乐器等传统乐器为特色,不仅具有高雅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苗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保护和传承贵州非遗文化作文

如何保护和传承贵州非遗文化作文

如何保护和传承贵州非遗文化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而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传承贵州非遗文化的使命。

贵州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智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不可 否认的是 ,现代文明的引入一定程度上 改善 了民族区域原著 居 民的生活水平,而也由于外来文化的入侵,地 方文 明必将受到冲击 与碰撞 。当民族区域文化 受到威胁时,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 在 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下, 本 民族大众吸收 、借鉴 了其 中积 极的文化 元素 ,并将其发展为在现代化进程大环境下的新型文化 ,成为 了民族 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种则是盲 目吸收外来文化 ,认为 “ 外 来 的都是最好的 ”,只顾 眼前 的经济利益而没有以发展 的眼光看待 问 题 ,全盘接受强势文化 ,盲 目同化 ,过分崇拜等错位 的文化心理一旦 形成 ,假 以时 日必 将造 成 不可 恢 复 的 民族 文 化 断层 缺 失 ,最 终 导 致 优 秀传统 民族文化的消亡。这种盲 目而功利性质的对本 民族文化 的自我 否定心理是不可取也是不必要 的,民族本土文化拥有不可替代 的民族 优势 ,适当包装加 以传播亦会为民族 区域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
2 . 2地 方 民俗与 外来 文化 的矛盾
方水土养一方人 ,生于斯长于斯的人 如果都不 了解家乡的风土 人文, 无疑是一种教育上的缺失 。民族文化 的优势在 于其鲜 明的民族 特 色,让 民族文化走进校园,引领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 的维护与弘扬 的积极态度 ,使得学生明白本 民族文化的优秀内涵 ,继续传承和发扬 自己民族 的特色文化,进而激发 出新一代青少年对 于自己家乡、 自己 民族 的强烈认 同感与使命感 ,在 民族文化传承中贡献 出自己的一份力 量。这就要求 民族区域的教 育体系 中应配置民族民族文化系列教材 , 对于民族文化课程设置及其形 式进行改 良创新,例如 :可 以结合中小 学社科类课程进行民风民俗教 育、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本 民族语言文化 的学习环节 。同时,也要注重教师 的民族文化素养 的培养与考核 ,以 优秀的师风师德感化、疏导学生 ,增强 民族凝聚力与民族 自豪感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上朗德村为例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上朗德村为例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上朗德村为例□文冬妮【内容摘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状态的维持,强调一切文化遗产资源的转化发展需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其中符合传统文化传承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鉴于此,文章以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镇上朗德村为例,探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生产性保护的旅游开发传承现状,并从优化投融资环境、拓展市场规模、开发产品新形式、延伸非遗产业链方面,提出基于生产性保护的上朗德村非遗旅游开发传承优化路径。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编号:16YJC85001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文冬妮,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南宁师范大学在国家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2年2月,文化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

而文化再生产不仅强调文化自身的生命力及其自我创造精神;还强调文化存在与发展的流动性、不停顿性、循环性,显示出文化动态性的存在性质及其自我更新能力[1]。

尤其是旅游开发,这一通过开发遗产具有的经济价值来弥补保护资金不足的途径,为现今最为可行的方式之一。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镇上朗德村,是黔东南地区开展生产性保护的典型村寨之一,尤其是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进行并已形成了一定的旅游市场。

因此,本文选择上朗德村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生产性保护的旅游开发传承现状,并据此提出优化模式的对策,以期为促进基于生产性保护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非遗旅游开发实现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贵州的非遗文化

贵州的非遗文化

贵州的非遗文化摘要:一、引言二、贵州非遗文化的概述1.贵州非遗文化的特点2.贵州非遗文化的主要内容三、贵州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政策支持与非遗文化的保护2.非遗文化传承中的教育作用3.贵州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发展四、贵州非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1.贵州非遗文化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贵州非遗文化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3.贵州非遗文化对于提升民众文化自信的作用五、结论正文:一、引言贵州,一个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省份,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

这些非遗文化既包括了传统的民族风俗、民间艺术,也包括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贵州的非遗文化,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传承及其意义与价值。

二、贵州非遗文化的概述1.贵州非遗文化的特点贵州非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当地民族历史、风俗、信仰等方面的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独特的民族风格、多样的艺术形式、深厚的民间传统等。

2.贵州非遗文化的主要内容贵州非遗文化主要包括:苗族歌舞、侗族鼓楼建筑、布依族蜡染技艺、贵州茅台酒酿制技艺等。

这些非遗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充分展示了贵州地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贵州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政策支持与非遗文化的保护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非遗文化的支持力度。

贵州省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立法、资金投入等方式,确保非遗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2.非遗文化传承中的教育作用教育是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贵州地区学校积极开展非遗文化教育,将非遗文化融入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此外,一些学校还组织非遗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贵州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发展在现代社会,贵州非遗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例如,贵州非遗文化元素被运用到旅游商品设计、民族文化节庆活动等,使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贵州非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1.贵州非遗文化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非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民族文化保护调研报告

贵州民族文化保护调研报告

贵州民族文化保护调研报告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贵州的民族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贵州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代表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贵州的民族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民族服饰、民俗习惯、传统音乐舞蹈以及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民族文化元素既独特又丰富,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贵州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多种挑战和威胁。

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传统技艺和知识的传承面临困难。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原生态的民俗习惯和民族服饰正在被快餐文化冲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放弃传统,转而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为了保护和传承贵州的民族文化,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加大对贵州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社会传播贵州的民族文化,唤起人们的文化自觉。

可以组织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增加人们对贵州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其次,加强对贵州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对年轻人进行传统技艺的培训和教育,保证技艺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同时,加强对老一辈传统技艺人的保护,确保他们的技艺不会因为生计问题而失传。

此外,加强贵州原生态民俗的保护和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尽量保留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原生态的民俗习惯和民族服饰。

可以通过开展民俗节庆活动,向年轻人普及贵州的民俗文化,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保护贵州民族文化的局面。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贵州的民族文化资源,提供相关经费支持。

同时,社会各界可以加强合作,开展各种文化交流和合作项目,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贵州的民族文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技艺的传承、保护原生态的民俗习惯和民族服饰,我们可以推动贵州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贵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摘要: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

本论文旨在探讨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首先,文章将介绍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形成和演变过程。

接着,文章将探讨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方面的特点。

最后,文章将分析贵州少数民族的发展现状,包括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情况,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现状目录一、引言 (1)二、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 (1)三、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1)四、贵州少数民族的发展现状 (2)五、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2)六、结论 (4)一、引言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

少数民族是中国特有的人文现象,其历史和文化对于理解中国的多民族国家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少数民族作为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其少数民族主要包括苗族、侗族、瑶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等。

这些少数民族在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形成和演变过程受到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贵州地处边疆,地形复杂多样,山高水深,交通不便,形成了多样的地理环境,使得各个少数民族在贵州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政治上,贵州地区历史上曾是多个古代国家的边疆,多次更替统治者,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

在经济上,贵州地区地理条件较差,农业生产相对困难,少数民族主要依靠山地农业、林业、矿业等方式谋生,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生产模式和经济活动。

随着历史的发展,贵州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其他民族进行交流、融合和互动,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点。

贵州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历了战争、迁徙、文化传承等多个阶段,这些历史事件对贵州少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有何力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有何力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有何力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聚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各自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

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犹如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

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习俗。

例如,苗族的芦笙节、布依族的六月六等传统节日,是民族成员相聚的重要时刻。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种凝聚力使得少数民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应对。

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歌舞、音乐、民间故事等,也是传承民族历史和智慧的重要载体。

通过口口相传和世代传承,民族的记忆得以延续,先辈的经验和教训得以铭记。

这种文化传承的力量,让少数民族能够保持自身的特色和传统,不被时间所磨灭。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例如,西江千户苗寨以其壮观的苗族建筑、独特的苗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游客的到来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入,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手工艺品制作等。

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如苗族的银饰、布依族的蜡染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需求。

通过发展手工艺品产业,少数民族群众能够实现增收致富,同时也让这些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此外,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

少数民族文化还有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力量。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关注和了解。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能够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尊重,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些理念和价值观,如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等,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可以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智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推动可持续发展。

浅谈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与繁荣

浅谈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与繁荣

管理观察 >>272浅谈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与繁荣杨通云贵州省黔东南州文化馆摘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是守护住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性精神的历史使命。

文化艺术遗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使该民族真正成为世界民族大家庭中平等一员的能量之源。

对于民族文化艺术来说,没有保护就没有传承,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

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繁荣民族文化艺术。

关键词:民族文化;保护;繁荣一、民族文化的艺术在历史上,贵州长期实现“土流并治”,对多远文化艺术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苗族文化艺术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在我省由于民族分布,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环境的分割并不能完全阻止文化艺术的交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省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融合、和谐、创造了很多宝贵民族文化艺术,建造并留下了众多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传统苗寨。

这些传统的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们流传下来的瑰宝,是难以再生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遗产,其融入自然山水,传统道德,乡风民俗,乡土建筑理念于一体,具有重要历史,民族文化艺术,建筑,旅游等价值,至今仍保持着极为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忆和根脉。

据有关资料来看:全球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寨就41800多个,到目前为止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级名录就有12项,国家级名录就有62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6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98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形成权社会共同参与。

为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省民委,联合省教育部门及文化部门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工作,将当地各少数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音乐、器乐、舞蹈、体育、图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传统工艺等引进学校教学活动中,并编制乡土教材。

众多的民族与他们的细分构成了贵州文化的多姿多彩、多样、多元文化的特征及其明显而个性化,“文化多样化”是世界文化的原生形态,是人类文化恒久而普遍的特征,千百年来,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景。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下)——以贵州黔东南区苗族芦笙音乐文化为例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下)——以贵州黔东南区苗族芦笙音乐文化为例

【 摘 要】 :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 ,苗族 的芦笙音乐所包涵的苗族历代人民的情感和精神便 是苗族历史文化的 灵魂 ,是苗族人 民聪 明才智的开发 点。苗族芦笙这 种集歌 、舞 乐为一体的艺 术形 式 ,是在其特 有 的生存环境下产 生、发展和传承 的 ,它所 具有的 艺术风 格 、美学思 想等也将与本 民族 的特有习俗 ,图腾崇拜等 多 种 因素 相互影响和相互 作用的。研究 苗族的芦笙音乐文 化将有助于激励 当地人民对 自己民族的音乐文 化形成强大的 凝聚力 ,更深层次的保护和发展专属 自己的文化精髓。 【 关键词】 : 贵州 ;苗族 ;芦笙音乐文化 :可持续 发展 ’
为 配合 县委 、 县政 府 “ 做大 做 强旅游 品牌 、建 设 中国最 美 乡村 ”的 需要 ,徽剧
团 克服 资 金 不 足 的 困 难 ,“ 招 兵买马 ” , 组 织 了 几 十 个 人 , 并 挖 掘 和 收 集 了 一 些 传 统 剧 目 。冬 闲 时 节 , 江 西 省 婺 源 县 徽 剧 团 的 演
3 . 对 当地 中小 学音 乐课 程 的开展 给 予
“ 特殊性的待 遇” 。
( 1 ) 音 乐 教 材 正 如 中国伟 大 的孔 子的 《 诗三 百 》便
育部 门及 学校给予 一定 的补贴 。通过两种老
师 的 互 为补 充 的教 学使 苗族 子 民成 为 苗 族 芦 笙 音 乐 文 化 重 获 新 生 的主 力 军 。 ( 二 )、芦 笙 音 乐 文 化 是 苗 族 人 民 祖
策略 : ( 一) 、由于音 乐教育 是对学 生进行 美 育 教育 的重 要平台,好的音乐课 比文化课更 能 吸 引学 生 ,使学 生树立 对 高 尚品质 追求
的 崇 高 理 想 ,对 民族 、 国家 的责 任 感 和 使 命 感 更 深 有 体 会 。音 乐 教 育 是 与 当代 社 会 的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教 育 的发 展 成 正 比的 。 苗 族 芦 笙 音 乐 文 化 中蕴 含 着 丰 富 的 人 文 精 神 ,芦

谈谈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谈谈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谈谈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侗族学生:XXX学院班级,学号:*********摘要: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主要分布在贵州的黔东90年代以来,侗族的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冲击,许多传统文化迅速消失,状况令人担忧。

如何从传承弘扬的高度来充分认识侗族的民族文化,对于贵州各级政府至关重要。

因为,随着大规模的城镇化,民族文化将随着村落的消失而灭亡。

因此,保护侗族传统文化对于传承世界文明有着积极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影响侗族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物质文化的传播,它是文化传播的先导,不受国家民族的限制,直接进入人民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例如有了汽车就不再骑马坐轿,有了电灯就不再用菜油灯,煤油灯。

其次是现代传媒,移动通讯,电话普及城市乡村,电视广播进入千家万户,网络覆盖全国,而且“三网融合”一切都信息化、数字化,不但传统文化收到冲击,就连近代传入的电报、话剧、电影都逐渐消失、衰落。

其三是近代教育,改变了整个知识体系,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传统文化日益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提上了日程。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众多,同时又是汉族移民较多的省份,汉族占65%,少数民族占35%,文化系统及其复杂,汉族化来自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分属濮人、百越、氐羌、苗瑶几大系统,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

由季羡林为总顾问的《中华地域文化大系》,按文化类型分为燕赵、氐羌、农业祭祀,都发端于原始的信仰,现在统称为“民间宗教”。

侗族大歌是“山与水”的和声,傩戏、地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与追求。

许多节日都与祭祀活动有关,保护自然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载歌载舞使生活快乐,社会和谐。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

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

;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贵州苗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贵州苗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贵州苗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和对策研究贵州苗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苗族人民生活在贵州省的山区,他们自然环境艰苦,但是文化却充满了生命力。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苗族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有效地传承和保护苗族文化,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贵州苗族文化传承的现状贵州苗族文化传承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变迁带来的文化冲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苗族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习俗已经渐渐消失,年轻一代对苗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也越来越少。

2. 教育中对苗族文化的缺少关注学校教育是人们从小接受的基础文化教育,但是贵州省的学校教育中,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校应该更加注重苗族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让学生了解并尊重苗族文化。

3. 信息化带来的文化影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信息化也会带来消极的文化影响,一些非法有害的信息会对苗族文化传承产生负面的影响,需要借助法律和公共教育的力量进行反制。

二、贵州苗族文化传承的对策研究贵州苗族文化传承的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政策是保护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从法律和资金等多个层面进行保障。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苗族文化传承。

2. 加强教育和宣传加强教育和宣传,是深入人心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更加注重苗族文化的教育,在教师培训和课程设置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社会媒体,电视,广播等多种手段,传播苗族文化的魅力。

3. 传统文化节日的振兴苗族人民拥有许多传统文化节日,如花山节、龙船节等。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振兴这些传统文化节日,让年轻人了解苗族文化的魅力。

4. 文化旅游的发展文化旅游是一种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的有力方式。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苗族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苗族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
( 贵州 人 民出版社 ,贵州 贵 阳 5 5 0 0 0 1 )

要: 随着经 济全球 一体化 , 信 息资 源社 会化 , 谋 生 手段 多样 化 , 文娱 活动 可供 选择 多样化 , 民
族 文化赖 以生存 和发展 的 自然环境 与社会 环境 发 生 了剧 变, 给 民族 文化 带 来 了巨大 的冲 击。贵
州各 民族 文化也 不例 外 , 被推 向了弱化 、 边缘化 的尴尬 境地 。如何拯 救 、 保护 、 传承 与 弘扬 贵 州优
秀的 民族 文化 , 是 关注贵 州民族 文化发展 前途人 士 面临 的重要 课 题 。 因而有 必要 从 文化 多样性
对人 类 生存与发 展 的重要性 角度 出发 , 对贵 州 民族 文化 艺术的研 究与保 护措施 作讨论 。 关键 词 : 贵 州; 民族文化 艺术 ; 传承 与保护
民族文化是 一个 大 的概 念 范畴 , 它主 要包 括 历 史 文
织 机构 。文化分 为有形 文化 和无形文 化 。有 形 民族 文 化 包 含 民族 文物 、 古董 、 服饰 、 器具等 ; 无形 民族 文化指 民族 精神 、 信仰 、 观念 、 思 维方式 等 。 民族 文化 , 一般 而 言是 该 民族 成 员人 人 需 掌握 的一
论文编 码 : D o i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6 7 3—9 3 2 9 . 2 0 1 3 . 0 4 . 1 5
文化 的概 念 、 特征 有功 能性 。它有效地 组织 该 民族 全部成员 改造 和利用 其 生存 生境 , 索取 成员 的生存物 质 , 以维 系其 民族及 其成 员 的生 存延续 与发展 。三是 具有 习得 性 。它 的延续 不靠 生

浅析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法律保护

浅析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法律保护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薪责 州大 学马列部 贵州 ・ 阳 502 贵 50 5姜敏 1赵德 江 2马瑞 清 3
I 要】 摘 贵州是一个 多民族聚居 的省份 。做好贵 州少数民族文化 法律保护工作对于贵州少数 民族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促进 民族 团结和构建和谐贵 州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 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做好 贵州少数 民族 文化 法律保护的意义 , 贵州 少数 民族文化发展 面临的挑战 两个方面着手 , 最后提 出了做好贵州少数 民族文化法律保护的建议 。 【 关键词】 少数 民族文化 ; 法律保护 ; 策略
作者简介 : 敏(90一 , 山东泰安人 , 姜 18- ) 男, 贵州大学马列部 0 级硕士研 究生。 5 赵德 江(90 . , , 17_ )男 山东烟 台人 , 贵州 大学马列部 0 6级硕 士研 究生 。 马瑞 清 (92 )女 , 18一 , 河北 沧州人 , 州大 学马列部 0 贵 5级硕 士研 究生 。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 民族 知识 和智慧 的结 晶 , 是这 个 民族 的灵 魂血 脉 和 精神印记。 少数民族文化为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活 动提供 了特定 的历史场景, 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生 活 , 于 陶冶少 数 民族 人们 的高 尚情 操 , 对 树立 正 确
这样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才会在人类文化的 百 花 园 中具 有举世 瞩 目而永恒 的地位 。 开放世界 的 八 面来 风 驱 散 了 曾经一 度 笼罩 在 民族 心 头 的封 闭 阴云 。 人类 各 民族文化 相互 交流 的深度 和广度在不 断拓 展 。 种交 流很有 可能使 少数 民族 文化 失去 自 这
法 学 研 究
4 5
我, 甚至有渐渐消失的危险。 因此 , 做好民族文化 的 想偏 离人 类 文 明发展 的 大道 , 就必 然 以这 样或 那样 法律保护工作 ,对于应对全球化带来 的各种挑战 , 的方 式参 与全 球化 进 程 。 保持少数 民族文化健康发展、 保持 国家文化的繁荣 全球化使世界变成了天涯咫尺的“ 地球村”各 , 昌盛 、 护 国家文 化安 全 和社 会稳 定 有着 重 要 的意 种 文化 、 维 价值 观 、 德标 准 “ 如一 夜 春 风来 , 道 忽 千树 义。 万树 梨花 开 ” 通 过 国际互 联 网 , 。 人们 不但 容 易 的获 ( ) 二 做好 少数 民族文化 的法律保护工作有利 得本 国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信息 , 而且 已经把视野 于贵州经 社会协调发展 , f - 构建扣谐贵 州。毛泽东 放至异域 , 享受异国文化风情。 这使我们的时代 , 传 在《 民主主义论》 新 中指 出 :一定 的文化是一定社 统 与现 实 、 方 与 西 方在 文 化 、 “ 东 观念 等 方 面 正发 生 会 的政 治 和 经济 在观 念 形 态 的反 映 ” 2 数 民族 着激 烈 的碰撞 和 隔阂 , 。[ 1 少 文化 的多元 化 已成 为不 争 的 经 济 的发展 是 文化 发 展 的根 基 , 论 是 少 数 民族 地 事 实 。然 而现 实是 文化 丰 富 的 同时 , 们 正 面临着 无 人 区文化 基 础 设施 建 设 的不 断完 善 还 是 少 数 民族 文 前所未有的困境 ,没有一个终极的价值标准 , “ 传统 化遗产的抢救 、保护都离不开一定 的物质支持 , 没 的社会 结 构和 道德标 准被 破坏 , 因不 知何 为道 德 人 有 少数 民族 地 区 经济 的发 展 与繁 荣 也 就 没 有 少 数 而无法选择合乎真理性 的伦理生活, 在多元价值世 民族 文化 的发 展与 昌盛 。反 过 来 , 济 的发展 又 离 界 中茫 然 失措 ; 同终 极 目标 分 离 , 法 领悟 生 活 经 人 无 不开 文化 的进 步 , 文化 的发 展 为经 济 发展 提供 了不 的意 义 , 意义 感则 成 为现代 人 的普遍 特 征 。[ 从 无 ”1 6 “ 可或 缺 的精神 动力 和智 力支 持 , 有文 化 发展 的不 某 种 意 义 上讲 , 代人 已经 处 于 和 ‘ 没 现 自然 的疏 离 ’ 、 断 推进 , 纯 追 求 经 济 发展 , 单 不仅 少 数 民族 经 济 发 ‘ 社会 的疏 离 ’ ‘ 帝 的疏 离 ’ 及 上 的三重 疏 离之 中” t 。] T 展难 以搞 上去 , 且最 终经 济发 展难 以持 续 。 而 这 对少 数 民族 文化是 一 种无 情 的解 构 , 贵州少 数 给 少数 民族文化之光 曾经引导 出人和 自然 的和谐 、 民族 文化保 护工 作带 来 严峻 挑 战 。 人与社会的协调的明智之路 。 做好贵州少数 民族文 ( ) 内因看 , 二 从 在没有外力强迫下 , 州民族 贵 化 的法律 保护 工作 , 利于 充 分发 挥各 民族传 统 文 文 化 有 化 中追 求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的 生态 观 和 自然 观 的各 种 保 护 的法律 和制 度 不完 善 导致 : 校教 育 与 民 学 积极 因素 , 进 人 与 自然 的 和谐 , 贵州 有 一 个 有 问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着很大 的断层 ; 促 使 民间艺人的老 益 于可持 续发 展 的生态 和社 会 环境 。 化 与 后 继 乏人 ;人 们对 民族 民间 文 化 的盲 目 自卑 二、 贵州 少数 民族 文化 法律 保护 面 临 的挑 战 感 ;每 年用 于保 护少 数 民族 文化 的资金 投入 不 足 ;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别 是 “ 五 ” 间 , 州省 按 照 贵州省 内专 门从事少数 民族文化研究 的专家组人 特 十 期 贵 党 中央 、 国务 院 的整 体 部署 , 断加 强 少 数 民族 地 员 缺乏 , 不 学术 力量 不 够强 大等 等 , 目前 , 州省 少 使 贵 区文 化建 设并 取得 了很 大成 就 。 少数 民族 传 统文 化 数 民族 文化 的发 展 和保 护前 景 不很 乐观 , 些 民间 一 在新 形势 下得 到继 承 和弘扬 , 少数 民族 聚 居地 区 文 文 化艺术 濒 临失 传 , 多少数 民族 文化 艺术 没有 能 许 化设施 建 设得 到改 善 和充实 , 民族 文化 艺术 队伍 不 够 得 到较 好 的��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布依族是贵州省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布依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独特的风俗习惯、传统工艺、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和发展布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布依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勇敢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布依族的服饰、建筑、民俗、传统节日等方面都展现出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特色。

布依族的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布依族的建筑风格独特,建筑材料和结构都体现了布依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如八月八日等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如赛马、舞龙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布依族的传统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布依族的糁火歌、刺歌等歌曲都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

二、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现实依据1. 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善,贵州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政策也在不断落实。

政府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政策不断加大力度,确保了布依族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的保障。

2. 旅游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了贵州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布依族的传统文化成为了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政府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支持,也为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现实保障。

3. 文化传承教育的加强政府对布依族地区的文化传承教育也在不断加强。

学校、社区等机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通过开设课程、举办活动等方式,加强了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1. 保护传统文化对于布依族的传统文化,首先要做的是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基因。

贵州千户苗寨如何保护本土文化传统

贵州千户苗寨如何保护本土文化传统

贵州千户苗寨如何保护本土文化传统贵州千户苗寨,这座深藏在大山之中的古老村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光芒。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浪潮冲击下,如何保护其本土文化传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千户苗寨拥有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元素。

首先,其建筑风格别具一格。

木质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这种建筑不仅适应了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更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其次,苗族的传统服饰精美绝伦,色彩鲜艳,图案繁复,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再者,苗族的歌舞表演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芦笙舞、锦鸡舞等,节奏明快,动作优美,传递着苗族人民的喜怒哀乐。

还有他们的传统节日,如苗年、鼓藏节等,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庆祝方式。

然而,当前千户苗寨在本土文化传统保护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游客,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造成了压力。

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过度商业化开发,使得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受到了影响。

例如,部分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被简化,质量下降,失去了原本的工艺价值。

另外,现代文化的冲击也不可忽视。

年轻人受到外界的影响,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降低,更倾向于追求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潮流。

这导致一些传统技艺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更好地保护千户苗寨的本土文化传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加强文化教育是关键。

在当地的学校中,应开设专门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本土文化。

通过教育,让他们明白本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至关重要。

政府应出台严格的规定,限制过度商业化开发,保护传统文化的原真性。

对于破坏传统文化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这包括对传统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对传统技艺传承人的扶持,以及对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推广。

贵州文化民族文化

贵州文化民族文化

贵州文化民族文化贵州的文化多元丰富,其中最为鲜明独特的就是贵州的民族文化。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贵州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底蕴。

下面将从贵州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民族风俗、民族服饰、传统艺术和文化保护等多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历史渊源贵州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早在远古时代,贵州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而贵州地区的民族特征开始形成于唐朝时期,唐朝时期,贵州被设为疆理州,这标志着贵州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的统治。

此后,贵州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二、民族风俗贵州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风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

比如,苗族的芦笙舞是苗家族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而闻名。

而布依族的龙船节则是布依族人传统的庆祝节日,人们会手持彩绸在河流上举行盛大的划龙船活动。

这些风俗习惯体现了不同族群的特点和价值观。

三、民族服饰贵州各民族具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服饰,这些服饰精美绝伦,往往能够通过外观和细节展示出贵州各民族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

例如,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是苗绣,以其绣工精细和色彩鲜艳而著称。

而侗族的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图案和工艺,每一件服饰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四、传统艺术贵州的传统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其中以民间歌舞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品最为著名。

贵州的舞蹈艺术形式也非常独特,例如,苗族的芦笙舞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而著称,杂技、马术等也是贵州的传统艺术形式。

而贵州的传统手工艺品包括织布、编织等,以其工艺精湛和独特风格而享誉中外。

五、文化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贵州的民族文化,贵州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贵州大力保护和修复了一批古建筑和历史遗址,同时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节庆活动,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此外,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总之,贵州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通过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民族风俗、民族服饰、传统艺术,丰富了中国的多元文化体系。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系统性动态模式构建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系统性动态模式构建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系统性动态模式构建摘要: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致使千百年形成的优秀的民族文化流失。

本文基于笔者对贵州多个民族县份的多次实地调查,通过对实证材料的分析与研究,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模式,即“政府支持、旅游支撑、教育保障、学会引导、艺人带头、民众参与”全方位系统性模式,以期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有益的借鉴。

1. 系统性动态模式构建的概念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系统性动态模式的构建的概念就是将影响土家族“傩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所有因素进行分析,选取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重要程度,将这些要素作为子系统,并且对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阐述,从而能够建立一个在实际的发展中发挥比这些要素单独发挥功效更大的作用的一个系统性动态模式。

2. 系统性动态模式构建的原因对于少数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系统性动态模式的构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是由少数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其次,少数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决定的。

最后,少数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动态性决定的。

3. 系统性动态模式构建的原则德江土家族“傩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系统性动态模式构建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主要包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二)整体性原则;(三)全面性原则;(四)协调性原则;(五)层次性原则;(六)动态性原则。

4. 系统性动态模式构建的内容4.1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前提,起着主导作用。

地方政府就是地方的政府及其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相关的部门、组织,它在整个系统性动态模式中作用由于它在我国特殊的地位和功能使得它十分特殊和突出,我们国家目前很多事业的发展仍是国家主导型,政府的意志决定这些事业的发展与否,发展程度高低。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丰富的民间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

苗族民间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服饰传统、节庆习俗、传统手工艺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苗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苗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其中贵州省的苗族人口最为集中。

苗族有古老的文字文化,现今保留下来的有苗文、汉文和拉丁文,苗文是苗族的母语,而汉文和拉丁文则是苗族学习汉字和外文的工具。

苗族文化历史悠久,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积淀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苗族的音乐舞蹈、服饰、节庆习俗和传统手工艺都有着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苗族音乐舞蹈是苗族文化的一大特色,苗族的歌舞多样,内容丰富,常见的有踩竹马、跳草裙舞、唢呐、芦笙等器乐演奏。

苗族的音乐舞蹈通常都是伴随着民族传统节日或重大活动而进行的,例如苗年、芦笙节、吃新节等。

苗族的舞蹈动作优美多姿,富有激情和活力,常常在舞蹈中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苗族劳动人民勤劳、朴实、乐观的生活态度。

苗族服饰造型独特、色彩艳丽、精美细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苗族传统节日和婚庆活动中,苗族服饰更是华丽而夺目。

苗族服饰以刺绣为主,有“三生三世”、“百鸟朝凤”、“鱼龙鳞次”等图案,每一种刺绣都代表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除了音乐舞蹈和服饰之外,苗族的节庆习俗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年、苗年节、芦笙节、吃新节等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例如苗年,苗族人民会穿上盛装,跳起各种欢乐的舞蹈,欢度这个盛大的传统节日。

而在芦笙节,苗族人民则会举行盛大的芦笙比赛和芦笙音乐会等,以此来弘扬苗族的传统文化。

苗族的传统手工艺也是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的传统手工艺主要有织布、银饰、竹编、陶瓷等,这些手工艺不仅能够满足生活的日常需求,同时也是苗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师范大学
研究生作业(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浅析贵州少数名族文化的保护性发展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任课教师姓名:汪勇
研究生姓名:潘琦
学号:4201210000674
年级:12级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院(部、所):经济与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评分:
评阅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年月日
浅析贵州少数名族文化的保护性发展
潘琦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在旅游大背景下已成为贵族旅游发展的主体部分,但由于历史、社会、经
济等方面的制约,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结合贵州基本省情,以保护性为原则,提出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性开发;旅游
无论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还是中央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都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如何有效利用机遇,挖掘贵州自身旅游资源的潜质, 从旅游资源大省过渡为旅游强省已成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结合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贵州目前发展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不能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开发贵州多彩的少数名族文化旅游成为贵州旅游业的主体部分。

也由于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前期走了很多的弯路,到目前为止,如何加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开拓创新, 成为了促进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1、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概况
贵州,由于是我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因而拥有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文化;历史上的贵州,地处偏远的蛮夷之地,成为异族的驱散流放地,也因此成就了贵州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贵州是一个多名族的省份,拥有49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有48 个其中, 苗、布依、侗、仡佬、土家、瑶、水、回、彝、壮等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1/ 4。

世居少数民族有17个。

各民族来到贵州这片土地上,不断的创造出了属于各民族独特而光辉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文物古迹。

1.1古人类文化遗址
贵州拥有堪称世界奇观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有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代表的普定穿洞遗址、有为中国南方古文化及古人类的研究提供较有价值发掘条件的黔西观音洞遗址、有其中发现的古人类的化石填补了中国考古史上20~29万年这一阶段环节无人类化石发现的空白的桐梓岩灰洞遗址等。

1.2少数名族文化
贵州的少数名族不仅会因地制宜,建造独具特色的杆栏式建筑,还因为节日多而被誉为“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在贵州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少数名族不仅能歌善舞,还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民族服饰。

无论是节日、服饰,还是节庆都是风格独具,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构成了贵州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在贵州,体现民族古建筑文化的民族民俗建筑物有镇远青龙洞、从江增冲鼓楼、大屯土司庄园、安顺府文庙、黄平飞云崖等。

而在各民族的服饰技法方面,目前拥有了织锦、刺绣、蜡染等鲜为人知的工艺。

在贵州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及喜庆活动和传统的民族节目方面,有被称为“东方情人节”的苗族的姊妹节、苗族的龙船节、布依族的“六月六”节、侗族的侗年、彝族火把节、水族的卯节和端节等。

同时贵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 也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许多古老的不同风格的民族文化现象在贵州得到较为完整的保存,并形成若干文化孤岛,如屯堡文化。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多种文化的积淀,使贵州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

2、现存的问题
尽管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也在旅游大背景下得以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开发者和文化拥有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资源的整体性,无形中损坏了民族文化,也让民族文化旅游逐渐丧失掉了吸引力。

2.1少数民族文化被同化
贵州各少数民族因历史、社会、地理和经济的封闭,其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外界的影响也较小,各民族内部拥有强大的凝聚力来保持其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抗衡。

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发,大量旅游者的涌入,为贵州各少数民族带去文化创新的同时,也不断地同化了他们原有的传统文化及习俗。

据调查,龙宫旅游区龙潭村86.4% 的布依族村民,黄果树旅游区滑石哨70%的布依族村民,荔波瑶山乡57% 的瑶族村民衣着汉装。

从各自的民族建筑上来看,一些因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习俗的名族村寨在开发成为旅游景点后,为了增加旅游收入而扩建一些和原来风格不搭的旅游接待民居,逐渐取代了原来独具特色的杆栏式建筑或是石板房。

如安顺的天龙屯堡在开发旅游了之后,村寨中随处可见用砖砌成的高楼洋房,而原来的石板房也只是少数了。

2.2民族文化的舞台化和商品化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 为了获取眼前的经济效益, 迎合旅游者的需要, 很多村民本来淳朴的民风民俗歌舞竟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变成了木讷的舞台演出。

而本来只能是
在特定日子举行的传统节日也应游客的需求随时随地的开展。

同时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刺绣、蜡染、老脸子等制作也转向面对大众市场,走向批量化生产从而失去了传统的艺术形象和价值。

甚至出现了伪造民俗民风,本来不是这个村的,也在游客的需求下,变成了自己的文化。

2.3民族文化的庸俗化
在贵州的很多少数名族村寨的旅游开发发展中,我们不乏会看到很多村寨为了迎合一些旅游者的低级趣味,不顾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及文化的原真性,提取游客喜欢的元素来组合成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市场需求,使本民族的文化庸俗化。

也看到很多为了尽快的开发本民族的文化,不顾名族文化的内涵,将其简单化及表面化,使名族文化庸俗化。

还有些完全不尊重民族的信仰及意愿,随意解说、展示他们的习俗,伤害民族自尊和宗教感情。

3、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发展的建议
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国内的很多学者已逐步意识到其中的厉害关系,并也针对贵州的基本情况提出了需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结合相关学者的观点及本人长期从事导游工作的经历,提出了些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性开发的意见。

3.1提高文化拥有者的文化认同性
要想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保护性的开发,最大的主力军还是文化本身的拥有者,只有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有很高的认同性,才能从本质上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能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

这可能会涉及到很多个部门,需要政府部门制定宏观的政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也需要旅游规划者能制定出开学的开发方案,以此同时,本人认为更需要的是能有更多的高校和村寨的集合,通过不定期的知识交流来让村民提高对本身文化的认同及保护意识。

3.2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理论的研究及人才的培养
一个民族的文化建立需要几代人或是几十代人,但是一个名族的文化破坏有时仅在一瞬间,可能一个错误的规划或是评价就会导致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此消失或是异化。

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知识及行之有效的手段作为支撑,还需要依靠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借助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深层次文化创意和科学的扬弃, 以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和进步。

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理论研究的力度,培育像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人才也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性开发的长远措施。

3.3突出特色, 统筹规划,
特色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

开发时,要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 并优先、重点开发旅游资源的特色。

并优先开发特色比较突出,基础接待设施比较齐全的村寨,为后面的做好带头作用,避免形成恶性竞争。

开发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并遵循当地的特色性、参与性、文化性、乡土性,防止旅游区原生文化的庸俗化、商业化和汉化。

3.4加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线路) 的设计
在贵州目前的民族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中,叙述过有的村寨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而将自己原本定期定点举行的节庆活动随意举行,民风习俗的舞台化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加强旅游商品的设计和开发,着重发掘、提炼出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民族节庆、民风民俗、民族饮食文化、民族宗教、民族建筑等活动中的核心元素,再针对旅游市场的需求,设计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合适旅游线路。

3.5大力宣传, 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
从旅游人类心理学来说,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是通过彼此的认同来加强对自己的认同,要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性开发要认识到西部历史文化及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使之为新时代服务。

应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 尤其是公共媒介和电脑网络的手段, 加大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 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从而提高名族文化的认同感,已达到保护盒开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肇华. 发展民族文化、促进西部开发[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28卷
[2]宋晓虹.贵州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3]李发耀.贵州民族文化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2005年第3期
[4]徐万邦.论西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贵州.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总第36期) [5]刘婷.浅论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的保护_省略__来自建设_民族文化生态村_彝[J].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0月第5期17卷
[6]王晓军.全球化背景下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J].广西桂林.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19卷
[7]余青、吴必虎.生态博物馆_一种民族文化持续旅游发展模式[J].贵州贵阳.人文地理2001年12月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