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考行测浓度问题不用愁 抓住核心是关键
行测题型速记技巧
行测题型速记技巧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行测涵盖了众多题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且高效地完成这些题目,掌握一些速记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对于这类题型,速记技巧在于抓住关键信息。
1、主旨概括题快速浏览文段,关注首尾句。
通常,文段的主旨会在开头或结尾进行总结。
注意关联词,如“但是”“然而”“因此”等,其后往往是重点。
2、细节判断题先看选项,标记关键词,再回到文段中逐一对照。
对于过于绝对的表述,如“一定”“全部”等,要格外谨慎。
3、语句排序题观察选项,确定首句。
一般来说,背景介绍、引出话题的句子更可能是首句。
寻找关联词、指代词等,确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让很多考生头疼的部分,但掌握一些速记方法可以提高解题效率。
1、数字特性法当题目中出现比例、分数、百分数时,优先考虑数字特性。
例如,若“甲的 2/3 等于乙的1/2”,则甲、乙的数量比为 3:4。
整除特性也很有用,如“某数能被 3 整除”,则其各位数字之和也能被 3 整除。
2、代入排除法对于选项信息充分的题目,直接将选项代入题干进行验证。
从简单的选项或中间值开始代入,能更快地得出答案。
3、公式法牢记常见的数学公式,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行程问题公式等。
三、判断推理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等。
1、图形推理观察图形的元素组成,若相似,考虑位置变化、叠加等;若不同,考虑数量关系、属性特征。
记住常见的图形规律,如对称、一笔画、封闭区域等。
2、定义判断提取定义中的关键信息,如主体、客体、行为方式等。
逐一分析选项,排除不符合定义的。
3、类比推理从逻辑关系、语义关系、语法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注意词语的词性、感情色彩等。
4、逻辑判断加强削弱题,找准论点和论据,分析选项与两者的关系。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中浓度问题详细介绍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中浓度问题详细介绍一、浓度问题基础知识1、核心公式:溶液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溶质+溶剂2、常用解题方法:①溶质不变法:无论溶液如何改变(稀释、蒸发、混合),溶质质量不会凭空发生改变,可抓住溶质不变解题,溶质常常可以设定为一个特殊值。
②十字交叉法:二、溶剂类浓度问题解析推荐利用“溶质不变法”解题,溶质设成两次浓度的公倍数例题1:一种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10%,再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12%,第三次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将变为多少:A.14%B.17%C.16%D.15%【中公解析】答案选D。
由于在溶液蒸发水的过程,溶质质量不变,设溶质质量为60克,则10%浓度的溶液质量为60÷10%=600克,同理可求12%浓度的溶液质量为60÷12%=500克,两次溶液减少的质量为100克水,则第三次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质量为500-100=400克,溶液的浓度将变为60÷400=15%。
三、混合溶液类浓度问题解析推荐利用“溶质不变法”解题,牢记基本公式“溶液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例题2:烧杯中装了100克浓度为10%的盐水。
每次向该烧杯中加入不超过14克浓度为50%的盐水。
问最少加多少次之后,烧杯中的盐水浓度能达到25%(假设烧杯中盐水不会溢出):A.6B.5C.4D.3四、类浓度问题拓展可转化成A=B/C形式的数量关系均可看成是类浓度问题,即A为浓度,B 为溶质,C为溶液,推荐利用“十字交叉法”解题,将不同变量巧妙的转化为溶液解题例题3:A、B、C三个部门,三部门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38岁、24岁、42岁,A和B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0岁,B和C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4岁,该单位全体人员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A.34B.36C.35D.37【中公解析】答案选C。
平均年龄=所有人年龄和÷人数,可以转化成A=B/C 形式的数量关系均可看成是类浓度问题,采用十字交叉法:A、B、C三个部门的人数比为3∶4∶5,设A、B、C三个部门的人数分别为3x,4x,5x;该单位全体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8×3x+24×4x+42×5x)÷(3x+4x+5x)=35(岁)。
公务员行测做题方法及解题思路
张 想 放 弃 的 题 目 ,也 可 以 只 看 选 项 蒙 一 个 最 与 众 不 同 的 选 项 再
放弃。 二、定义判断 如 何 快 速 锁 定 那 个 最 重 要 的 关 键 信 息?答 案:看 选 项 脸 色 行 事 。
和 选 项 友 好 共 处 者 , 得 定 义 判 断 之 天 下。其 共 处 原 则:一 是 选
项 如 货,要 比 三 家 , 即 选 项 间 没 有 最 好 只 有 更 好 ,只 有 比 较 才 能 找 到 更 好 的 它;二 是 怀 着 一 颗 包 容 的 心 看 选 项 ,选 项 可 能 不 尽 完 美 ,不 要 轻 易 排 除 不 完 美 项。
润率 = 利润 + 成本
- 3、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a l + ( n 1 ) d, 求和公式:S n
+ 中位数 X n = 平均数 X ( a l a n ) X n + 2
4、最值问题:分为最不利构造 、数列构造和多集合反向构造。 最不利构造的答案 =最不利的情形+1;
数 列 构 造 四 步 :① 排 序 ② 设 问 ③ 构 造 ④ 加 和 ; 多集合反向构造三步:①反向②求和③ 作差们与题干的异同来确定答案 。 ④ 理解法:发挥阅读理解的能力,分析选项间的异同
⑤观察法:提炼题目里的特征元素 ,把他和知识点做贴合, 或者选项之间做捆绑; ⑥ 逻辑法:以排序题最为典型 ,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去 作答。 另外 , 试题中还会埋很多坑 , 作答时需要注意: ① 明确题目要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尤其是题干使用双重 否定描述的; ② 找准题干关键字关键词,有可能选项描述正确,但是和题 干无关 , 要选择和题干关联度最高的一项 ③三观要正,涉及到国家自信 、民族自信 、领导人言论的选 项 ,一般优选为正确; ④一般情况下 ,绝对化的描述 ,可以判定为错误选项; ⑤ 多联系生活实际,符合生活中常理的选项一般为正确的。
国考行测十大技巧口诀
国考行测十大技巧口诀
1.熟悉题型,提高效率:多练题、总结题型、划重点。
2.严守时间,把握节奏:控制做题速度、合理分配时间、留出复查时间。
3.刻意练习,针对弱点:重复做错题、针对性练习、注重题型转化。
4.精读题干,理解问题:耐心阅读、理清逻辑、准确把握关键词。
5.注重细节,防止失误:仔细核对、多读一遍、注意符号规则。
6.善于联想,举一反三:根据已知推理、发散思维、逻辑依据类比。
7.突出重点,解题最快:掌握主次、细心观察、注意排除无关项。
8.拓宽视野,吸收知识:多看新闻、接触各类知识、拓展阅读领域。
9.注重练笔,提高表达:多写多练、翻译润色、培养语感。
10.持之以恒,稳步提高:坚持练习、量化改进、持续提升水平。
国考行测十大技巧口诀
国考行测十大技巧口诀口诀一:练宏观细节化行测备考讲求宏观考虑,但也需要关注细节。
练习过程中,既要掌握问题的大体思路,也要注重细节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解答行测题。
口诀二:巧用排除法行测中,选项往往有相似之处,灵活运用排除法可以帮助我们缩小范围,提高猜对的几率。
当我们对选项中的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进行排除后,就能更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口诀三:题干再三审行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通常比较多,要仔细审题。
多读题,仔细捕捉到题目的要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口诀四:临场尽量有备考场上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在考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仅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复习,还要多做模拟题和真题,增加自己的解题速度和抗压能力。
口诀五:题型讲究技巧行测中的题型很多,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解答问题。
比如阅读理解题要注重抓主题句、题干配对题要重视选项的关键词等。
口诀六:数量胜过质量行测备考中,练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在练习时,要注重数量胜过质量。
做足够多的题目可以增加自己的熟练度,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口诀七:理性分配时间在考试中,时间是宝贵的。
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时间,不要在其中一题上花费过多时间。
如果遇到难题,可以跳过先做易题,待时间充足时再回过来解答。
口诀八:错题有研究做错题是学习的宝贵经验,要把错题归类整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
然后,查漏补缺,加以改正,以免重蹈覆辙。
口诀九:善用试选法行测中,有一些题目可以通过试选法来解答。
试选法是先根据直觉选择一个答案,然后将该答案代入题干进行验证,看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口诀十:综合提高效要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行测水平,比如加强词汇量的积累、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增加做题的时间效率等。
只有多方面综合提高,才能在行测中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国考行测的十大技巧口诀,希望对大家备考国考行测有所帮助。
最重要的是要持续努力,多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行测浓度问题不用愁,抓住核心是关键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行测浓度问题不用愁,抓住核心是关键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技巧:行测浓度问题不用愁,抓住核心是关键”,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行测数量关系技巧:行测浓度问题不用愁,抓住核心是关键2020国考越来越近,许多小伙伴也已经进入了备考状态。
在备考过程中小伙伴们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在万千问题当中应该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对于数量关系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复习,如何拿分。
其实,数量关系考察的不外乎是大家的思维能力,考察的题型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在小学或者初高中的时候或多或少都遇到过一些。
但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它做对,可能小伙伴们就犯难了。
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就要求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的优势找出来,先攻克容易攻克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提分。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可以很快掌握、可以快速解答的题目——浓度问题。
一、浓度问题的基本公式溶液(盐水)=溶质(盐)+溶剂(水);浓度=溶质÷溶液。
二、常考题型及入手点1、蒸发稀释类:溶质不变例1、将40千克浓度16%的溶液蒸发一部分水,化为20%的溶液。
应去水多少千克?A.8千克B.9千克C.10千克D.11千克【答案】A。
解析:溶液蒸发了一部分水,在蒸发过程中溶质是不变的。
40千克浓度为16%的溶液其中含有溶质6.4千克,现在浓度变为20%,则溶液为6.4/20%=32千克。
则水减少了40-32=8千克。
例2、已知盐水若干千克,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6%,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4%,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是多少?A.3%B.2.5%C.2%D.1.8%【答案】A。
解析:在加水过程中,盐的质量是不变的,第一次加水,浓度为6%,第二次加水,浓度为4%,设盐的质量为12,则第一次加水后,溶液质量为200,第二次加水后,溶液质量为300。
行测题型速记技巧
行测题型速记技巧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众多考生需要攻克的难关。
行测涵盖了众多题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
掌握有效的速记技巧对于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首先,来说说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板块。
对于主旨概括题,我们要迅速找到文段的关键句。
通常,关键句会出现在文段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有明显转折词的地方。
比如“但是”“然而”等词后面的内容往往是重点。
遇到细节判断题,一定要仔细比对选项和原文,留意一些容易混淆的表述,比如时态、数量、程度等。
对于词语填空题,要注重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语境含义,同时,可以通过排除法快速筛选出不符合语境的选项。
数量关系题可能是让很多考生头疼的部分,但也有技巧可循。
对于工程问题,牢记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个公式,通过设未知数来解题。
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的公式要牢记于心,同时要善于画行程图来帮助理解。
在排列组合问题中,如果情况较为复杂,可以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将问题逐步拆解。
对于利润问题,要清楚成本、售价、利润之间的关系,通过列方程来解决。
判断推理中的图形推理题,要熟悉常见的图形规律,如对称、旋转、叠加、数量规律等。
当遇到一道题时,先从整体观察图形的特征,是相似还是不同。
如果相似,优先考虑位置变化和叠加规律;如果不同,考虑数量规律和属性规律。
定义判断题,要抓住定义的关键信息,将选项逐一与定义进行对比。
类比推理题,要了解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全同关系、并列关系、包容关系等。
逻辑判断题中,加强削弱题要找准论点和论据,分析选项与论点、论据的关系。
资料分析题是可以通过练习大幅提高得分率的部分。
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种统计术语,比如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
在阅读材料时,要快速抓住关键数据,边读边做标记。
对于计算类题目,不要盲目死算,要学会运用估算、截位直除法等技巧来提高计算速度。
常识判断部分,需要我们平时的广泛积累。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经典总结(五)
浓度问题一、考情分析浓度问题对多数考生来说相对简单,也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考题型。
只要掌握了浓度问题的公式,弄清楚溶质与溶剂的变化,正确答题还是相对容易的。
但是要想快速解题,就需要多加练习,熟练运用解决浓度问题的各种方法,即方程法、特值法以及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二、基本概念和公式什么是浓度问题呢?化学定量分析常涉及溶液的配制和溶液浓度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溶液配比的问题,由此产生的许多问题归为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里面涉及到溶液、溶剂、溶质这三种东西。
这些是什么呢?溶液就是把某种固体或者液体放入水里面,两者混在一起的产物。
溶质就是放进去的那种固体或者液体,溶剂就是水。
举个例子,把盐放到水里,得到盐水,这个盐水就是溶液,盐就是溶质,水是溶剂。
浓度是什么呢?浓度就是溶质占到整个溶液的百分比,比如说,同样的一杯水,盐放得多,它占盐水的百分比就要更大一点,那么得到的盐水也就更咸一点,我们称之为盐水的浓度更大一些。
我们以盐水为例子,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盐的质量+水的质量=盐水的质量浓度=盐的质量÷盐水的质量盐的质量=盐水的质量×浓度盐水的质量=盐的质量÷浓度把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到一起会怎样呢?大家注意一下,我们要讲一个浓度问题最重要的结论了:混合溶液特性一种高浓度的溶液A和一种低浓度的同种溶液C混合后得到溶液B,那么溶液B的浓度肯定介于溶液A和溶液C的浓度之间。
三、解题方法(一)方程法方程法适用于大部分浓度问题,具有思维过程简单的特点。
考场容易紧张,因此以不变应万变的方程法需要优先而扎实地掌握。
一般来说,方程法有两个要素,第一是设未知数,要求易于求解;第二是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浓度问题中往往以浓度作为未知变量,这样等量关系易于表达,但也伴有浓度数值大部分是小数不好计算的弊病,还需要考生在实际做题中细加体会。
例题1: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多少克?A.12.5B.10C.5.5D.5【答案详解】设应加盐x克,则(200×15%+x)÷(200+x)=20%,解得x=12.5。
浓度问题的分析及解题思路
浓度问题的分析及解题思路李孟丘浓度问题作为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学运算部分的一大重点问题,近年来无论是在国考还是各地方的考试中均有出现。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浓度是溶质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是个百分数。
浓度问题的核心是研究浓度、溶质、溶液三量之间的关系,所有计算都基于以下两个公式:溶剂溶质溶液+=%100%100⨯+=⨯=溶剂溶质溶质溶液溶质浓度 一、溶度问题的基本题型 1. 溶剂的增加或减少引起浓度变化。
面对这种问题,不论溶剂增加或减少,溶质是始终不变的,以此可作为解题的突破点。
一般常出现的是等量蒸发或等量稀释问题,一种溶液,每次等量蒸发(或加入)等量的水(溶剂),通过几次的溶液变化,求最后的溶液浓度。
问题的核心即不论溶剂多少如何变化,溶质的质量始终是不变的,抓住这点列方程求解即可。
这类问题也可以采用特殊值法,一步步表示出浓度的变化过程,直至最终状态的浓度。
【例题1】一种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溶液的浓度为10%;再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12%。
第三次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将变为多少?A.14%B.17%C.16%D.15%解析:溶质质量保持不变,设原溶液质量为100。
可将浓度的改变过程转化为10%→12%1001210010→⇒,想办法把分子(即溶质质量)化同,可得5006060060→,可知蒸发的水为100,第三次蒸发后浓度为%1540060=,答案选D 。
2. 溶质的相对增加或减少引起浓度变化。
面对这种问题,溶质和浓度都变化了,但溶液质量是不变的,以此可作为解题的突破点。
重点出现的题型为溶液多次稀释问题,一般分为两种情况:(1)原有浓度为0C 的溶液质量为M 克,每次倒出N 克的溶液,再添水(溶剂)加满,重复操作n 次。
浓度变化规律:倒出N 克的溶液后,溶质变为原来的M N -M ,因此加满水后,浓度变为原来的M N -M 。
重复n 次后,浓度变为0n n C M N -M C ⎪⎭⎫ ⎝⎛=。
行测技巧:解决浓度问题的多种方法
行测技巧:解决浓度问题的多种方法浓度问题是数学运算中较为简单的一类题目,只要理解清楚关于浓度问题的基本关系就能解决浓度问题。
在解决浓度问题中,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可能是方程法。
当然解决浓度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接下来教育专家就通过一些题目来看一下解决浓度问题的多种方法,帮助考生快速的解决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的基本关系:浓度=×100%,而在解题中也同时需要思考的是究竟哪个量是不变的。
1、方程法有含糖3.2%的糖水500克,为使它变成含糖8%的糖水,要蒸发多少水?A. 150克B. 200克C. 250克D. 300克【答案】D。
解析:本题中蒸发掉的是水,所以糖的含量没有改变,假设蒸发掉的水为x克,则可得方程:3.2%×500=8%×(500-x),解得:x=300克,选择D选项。
2、特值法一满杯牛奶,喝去20%后用水加满,再喝去60%。
此时杯中的纯牛奶占杯子容积的百分比( )A. 52%B. 48%C. 42%D. 32%【答案】D。
解析:在本题中,最后求的是占杯子容积的百分比,所以容积没变,假设原来杯子的容积为100份,则有100份纯牛奶,喝掉20%,还剩80份,再喝掉60%,则剩了剩余的40%,则为80×40%=32份,则最后的百分比为32比100等于32%,选择D 选项。
3、代入排除法现有一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药物配制成的甲、乙两种浓度不同的消毒溶液。
若从甲中取2100克,乙中取700克混合而成的消毒液的浓度为3%;若从甲中取900克,乙中取2700克,则混合而成的消毒液的浓度为5%,则甲、乙两种消毒液的浓度分别为( )。
A. 3%,6%B. 3%,4%C. 2%,6%D. 4%,6%【答案】C。
解析:本题为溶液混合问题,两种溶液混合为一种溶液。
可以按照方程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求解,但我们也可以直接代入排除。
第一次混合时,浓度为3%,则可知两种溶液的浓度应该一个比3%大,一个比3%小,可以排除A、B和D,选择C选项。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浓度问题解题方法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浓度问题解题方法浓度问题是公考行测中的一个常考点,在上一节中我们阐述的是什么是浓度问题及其常用解法,接下来玉溪中公教育专家就具体谈谈浓度问题的常见题型,带你揭开浓度问题的面纱,看清问题的本质。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浓度的公式:浓度=溶质/溶液×100% (核心公式,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知道,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可以求另外一个量)。
一、蒸发与稀释蒸发与稀释改变的都是溶剂的质量,进而影响的是浓度。
蒸发减少溶剂质量,稀释则增大。
故蒸发使浓度上升,稀释使浓度下降。
【例1】当含盐30%的60千克盐水蒸发为含盐40%的盐水时,盐水重量为多少千克?A.45B.50C.55D.60【中公解析】A。
中公解析:在整个过程中,溶质是不变的,要求溶液质量,由公式我们知道,溶液=溶质/浓度。
含盐30%的盐水60kg,其溶质为60×30%=18kg,蒸发为浓度为40%的溶液后,其溶质仍为18kg,所以溶液质量为18 ÷40%=45kg。
选A。
二、溶质与溶剂的综合变化这一类题相对复杂,但是只要我们抓住核心公式,依然可以迎刃而解。
【例2】在浓度为40%的酒精中加入4kg的水,浓度变成30%,再加入m kg的纯酒精,浓度变为50%,则m为多少?A.8B.12C.4.6D.6.4三、混合溶液的浓度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最终得到的溶液的浓度一定介于最大浓度与最小浓度之间。
【例3】要将浓度分别为20%和5%的溶液A、B两种盐水混合成浓度为15%的食盐水900克。
问5%的食盐水需要多少克?A.250B.285C.300D.325【中公解析】C。
中公解析:由于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且浓度=溶质/溶液是比值,因此整个问题为比值混合问题,满足十字交叉法的适用条件。
利用十字交叉法得:又因为最简比的实际意义是部分分母之比,因此溶液的质量比满足2:1,共3份对应900克,则一份对应300克,5%的溶液质量占1份,因此所求为300克。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解题两大原则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解题两大原则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解题两大原则主旨概括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中出题频率最高的题型,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公务员考试资料网总结整理了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解题两大原则,从两个方面:关键句和关联词来对主旨概括题进行解题技巧的解决,大家对这类题型多多加强练习,在这类题上就不会有太多的失误了。
1、关键句原则:对关键语句的把握是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准确理解文章内涵的重要环节。
一般是指表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在结构上起衔接、照应作用的句子,在句意上比较隐晦难懂的句子等。
理解它们的含义,仍然离不开具体语境条件。
解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议论文的论点,说明文中的事物特征。
一般在段首和段末。
方法:第一步:随手划一些关键性词和重要语句。
文章的首句、过渡句、画龙点睛句、感情句、令人警醒句,每段中心句,答题思路句。
第二步:抓住中心信息,中心话题。
第三步:单句提取主干,复句简化主谓宾。
补充知识点:观点出现的位臵(符合文意的、作者观点是、表述正确的是)一、例子前后:举一堆例子没有用处,可以不细看,要注意的是例子前后的句子。
二、文章段落的首尾句可能三个段落首句结构相同,那么是并列,如果是别的,也可能是递进、因果等关系。
总分总:总—总是重点;总分:重点在总,例子是分析说明的;分总:例子后面的句子是重点。
(问题1——问题2:类似并列复句,说完一个事情再说另一个,无重点,应全盘把握。
例:这是最好的城际竞技场。
每一次申办承办,都是一次巧妙的城市公关。
对于新生显贵而言,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登堂入室的绝好台阶。
国际奥委会员们在每一张选票上,并不是单纯的打勾划叉,他们亦在谱绘世界风云榜上城际间的升跌走势图。
这段话意在表明()。
A.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投票决定承办奥运会的城市B.公关工作是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成功的关键所在C.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世界城市之间互相较量实力的体现D.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新兴城市进入国际舞台的绝好契机2、关联词原则:因果句:代表句式:因为……所以……关联词:由于……所以……,……因而……,以致,致使做题技巧:结论后面是重点。
2020国考行测真题(地市级)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卷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0题,参考时限10分钟)一、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下列有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总要求是坚守初心使命,积极担当作为B.根本任务是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C.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D.具体目标是找差距、抓落实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下列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B.是提高国家硬实力的必然要求C.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D.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③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④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⑤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A.1B.2C.3D.44、时代楷模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
下列时代楷模与事迹特点对应正确的是:A.张富清—95岁老党员的本色人生B.杜富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知识分子C.黄文秀—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D.黄大年—乡村教育守望者5、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这是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
下列党员受到处理的案例,属于“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这种形态的是:A.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黄某因公车私用问题,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纪款予以收缴B.某镇政府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杜某因违反工作纪律,被解除劳动关系C.某市政协原副主席杨某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D.某规划建设局局长戴某因在下属单位报销费用、私设小金库、滥发奖金等,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6、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攻略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攻略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模块。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数量关系并非不可攻克。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的常见题型及攻略。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通常涉及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题关键在于找准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灵活运用公式。
如果题目中给出了工作时间,我们通常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求出工作效率。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设工作总量为 30(10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则甲的工作效率为 3,乙的工作效率为 2,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 5,那么合作完成所需时间为 30÷5 = 6 天。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相遇问题: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例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根据相遇问题公式,两地距离=(5 + 3)×2 = 16 千米。
再如:甲、乙两人同向而行,甲在乙前面 10 千米处,甲的速度为 4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6 千米/小时,乙多久能追上甲?根据追及问题公式,追及时间= 10÷(6 4)= 5 小时。
三、利润问题利润问题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成本×(1 +利润率)。
例如: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售价是多少?售价= 100×(1 + 20%)= 120 元。
公考笔试:如何在言语二选一中锁定正确答案
在各省份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题量占比较大,历来都属于“兵家必争之地”。
对于言语题,我们都知道分析文段很重要,但是有时会出现分析完文段,找到文段重点,却依旧选不出答案的情况。
大家会觉得总有两个选项很难取舍,自己纠结半天,最后“巧妙”避开正确答案。
这是因为出题人会精心设置一些“陷阱”,有些错误选项极具迷惑性,比如一些选项的描述与文段极为相似却会在核心话题等关键点出现轻微偏差;有些词语语义看似相近,实则存在差异……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选项的对比。
何为对比选项呢?有一个很重要的解题思维就是对比择优。
那究竟如何对比?又要如何择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行梳理。
本文将介绍五种可以帮助大家锁定正确答案的方法。
一、主题词(核心话题)与文段保持一致文段主题词指的是文段所围绕的核心话题,一般可以通过文段中心句的核心话题进行确定或者是文段每句话都在论述的话题。
题目四个选项可能会有不同的主题词,但正确答案的主题词必定要与文段的主题词保持一致。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文段的主题词可能不止一个,当文段的主题词为多个时,正确答案必须全部包含,不能有所遗漏。
【题目示例】2022福建)绝妙与糟糕,是人生中不断涌现的高峰与低谷,我们被生活的铁拳一次次打倒在地,又凭借蕴藏在体内的强大“复原力”,一次次地爬起来,擦干泪水,重新前行。
“复原力”是人生的宝藏,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像不断输出的基础是不停输入一样,它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储蓄,而这种储蓄的关键时期,就在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且模糊不清、摇摆不定的童年时期。
父母的悉心陪伴与支持、孩童眼界的增长与扩充、均衡的营养能够使大脑化学物质及肠道菌群保持平衡,这三点要素是构筑“复原力”宝藏的关键。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要在童年为孩子筑牢“复原力”的基础B.“复原力”是父母给予孩子的重要宝藏C.激发强大“复原力”才有勇气面对生活D.“复原力”的养成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答案】A【易错项】D【解析】文段开篇引出“复原力”的话题,介绍人生中会有高峰和低谷,“复原力”能帮助我们在倒地后爬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国考行测浓度问题不用愁抓住核心是关键2020国考越来越近,许多小伙伴也已经进入了备考状态。
在备考过程中小伙伴们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在万千问题当中应该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对于数量关系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复习,如何拿分。
其实,数量关系考察的不外乎是大家的思维能力,考察的题型更多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在小学或者初高中的时候或多或少都遇到过一些。
但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它做对,可能小伙伴们就犯难了。
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就要求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的优势找出来,先攻克容易攻克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提分。
今天,中公教育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可以很快掌握、可以快速解答的题目——浓度问题。
一、浓度问题的基本公式
溶液(盐水)=溶质(盐)+溶剂(水);
浓度=溶质÷溶液。
二、常考题型及入手点
1、蒸发稀释类:溶质不变
例1、将40千克浓度16%的溶液蒸发一部分水,化为20%的溶液。
应去水多少千克?
A.8千克
B.9千克
C.10千克
D.11千克
【答案】A。
中公解析:溶液蒸发了一部分水,在蒸发过程中溶质是不变的。
40千克浓度为16%的溶液其中含有溶质6.4千克,现在浓度变为20%,则溶液为6.4/20%=32千克。
则水减少了40-32=8千克。
例2、已知盐水若干千克,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6%,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4%,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是多少?
A.3%
B.2.5%
C.2%
D.1.8%
【答案】A。
中公解析:在加水过程中,盐的质量是不变的,第一次加水,浓度为6%,第二次加水,浓度为4%,设盐的质量为12,则第一次加水后,溶液质量为200,第二次加
水后,溶液质量为300。
因为盐的质量不变,所以加的100为水的质量,第三次加水后溶液质量为400,则溶液浓度为12/400=3%。
2、溶液混合类:混合前后总溶质相等
例、甲杯中有浓度为17%的溶液400克,乙杯中有浓度为23%的溶液600克。
现在从甲、乙两杯中取出相同总量的溶液,把从甲杯中取出的倒入乙杯中,把从乙杯中取出的倒入甲杯中,使甲、乙两杯溶液的浓度相同。
问现在两杯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
A. 20%
B. 20.6%
C. 21.2%
D. 21.4%
【答案】B。
中公解析:这道题混合过程看似复杂,但只需要看结果可以发现最终甲乙两杯溶液的浓度相同,所以,题目所求浓度也就是甲乙两杯充分混合后的浓度,即为(400 * 17% + 600 * 23%)/1000=20.6%。
3、反复操作类:总溶液不变,计算剩余溶质
例、从一瓶浓度为20%的消毒液中倒出2/5后,加满清水,再倒出2/5,又加满清水,此时消毒液的浓度为( )。
A. 7.2%
B. 3.2%
C. 5.0%
D. 4.8%
【答案】A。
中公解析:在不断倒水加水的过程中,开始跟最终的溶液质量不变,改变的只有溶质质量。
最终溶液浓度为20% *(1-2/5)*(1-2/5)=7.2%。
中公教育希望各位同学在平时多加练习,彻底把握浓度问题,解决行测路上的纸老虎。
以下是2020国考行测指导:年龄问题的巧解方法
在行测考试中,年龄问题都我们考查的一个重点考题型,但此类题型难度并不大,总共涉及三个知识点和两种解题方法,理应是每位考生必须“拿下”的考题。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全面讲解:
一、年龄问题的主要的题型特点:
①任何两人年龄差不变;②任何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③每过一年,所有的人都长了一岁。
具体分类如下:
1.随时间推移,年龄差不变;
2.随时间推理,年龄倍数在减少;
3.过N年,长N岁。
二、如何巧解年龄问题:
解决年龄问题的关键在于“年龄差不变”。
一般说来,解决年龄问题需要从表示年龄间关系的条件入手理解数量关系
例1:今年小宁8岁,妈妈32岁,那么再过多少年妈妈的岁数是小宁的2倍?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考生讲解如何巧妙解答年龄问题。
由差倍问题公式可得,小宁年龄为24÷(2-1)=24岁,即小宁24岁时,妈妈的年龄等于小宁的2倍,因此再过24-8=16年。
三、多人之间的年龄问题
多人之间的年龄问题在行测考试中出现的频率略有增加,它主要考查多个人之间的年龄关系变化。
解决此类题目的重点为规律③:每过一年,所有的人都长了一岁。
例题2:父亲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为84岁,12年后父亲的年龄等于两个儿子的年龄之和,请问父亲现在多少岁?
A.24
B.36
C.48
D.60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
12年后,父亲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应该是84+12×3=120岁,将父亲12年后的年龄看做1倍,那么12年后父亲的年龄为120÷2=60岁,现在的年龄为60-12=48岁。
四、年龄推理题
年龄推理题在行测考试中出现较少,它需要考生通过寻求年龄间的特殊情况来得到突破口,从而最终得出答案。
常见的特殊情况为:经过了N年,所有人增长的岁数和不是N的倍数,这说明N年前有人没有出生,从而可直接求出该人的年龄。
例题3:小芬家由小芬和她的父母组成,小芬的父亲比母亲大4岁,今年全家年龄的和是72岁,10年前这一家全家年龄的和是44岁。
今年父亲多少岁?
A.33
B.34
C.35
D.36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
一家人的年龄和今年与10年前比较增加了72-44=28岁,而如果按照三人计算10年后应增加10×3=30岁,只能是小芬少了2岁,即小芬8年前出生,今年是8岁,今年父亲是(72-8+4)÷2=34岁。
希望通过中公教育的解读,让你对这个知识点有更好的的掌握,对于一般年龄问题,考生要把握住年龄差不变,过了N年都长N岁,但是对于新出生的和去世的情况要注意。
对于混合年龄问题可以通过十字交叉法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