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八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实数与函数(1) 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2) 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3)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像和性质。
2. 第二章:几何基础(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直线方程、圆方程;(3) 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4) 坐标系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数的运算、函数的性质、几何图形的判定与性质。
2. 教学难点:函数的图像、几何图形的复杂计算和证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数学概念;3. 利用数形结合法,培养学生直观的数学思维;4. 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数学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八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二部分)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本部分共安排课时,具体分配如下:第一章:实数与函数:课时第二章:几何基础:课时第十五章:课时2. 教学计划:根据课时分配,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人教版八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辅资料:提供相应的教辅资料,辅助教学。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轴对称【教学目标】1.亲历轴对称图形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称轴、对称点,图形轴对称的性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熟练运用轴对称、垂直平分线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难点:运用图形轴对称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轴对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称轴、对称点,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轴对称图形,它的具体内容是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下图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把图中的每一对图形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每对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都关于中间虚线对称。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对称现象无处不在。
请判断下图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解:都为轴对称图形。
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它的具体内容是: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这样,我们就得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三角形高线、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概念、几何语言表达及它们的画法.2.内容解析本节内容概念较多,有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和重心等有关概念;需要学生动手的频率也较高,要掌握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画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才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几何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究的思想感情。
理解三角形高、角平分线及中线概念到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述,这是学生在几何学习上的一个深化.学习了这一课,对于学生增长几何知识,运用几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学习三角形的角、边的延续以及三角形全等、相似等后继知识一个准备.本节的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概念的同时还要掌握它们的画法,难点是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及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高线的位置关系.二、目的和目的解析1.教学目的(1)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等概念;(2)会用工具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教学目的解析(1)经历画图理论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等概念.(2)可以纯熟用几何语言表达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3)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画法.(4)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相交于一点.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p三角形的高线的理解:三角形的高是线段,不是直线,它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在这个顶点的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上.三角形的中线的理解:三角形的中线也是线段,它是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它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是这个顶点的对边中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也是一条线段,角的顶点是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在对边上.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即就是说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通常的角平线有一定的联络又有本质的区别.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的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册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5篇一、教材分析1、特点与地位:重点中的重点。
本课是教材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是图最常见的应用的之一,在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方面具有肯定的有用意义。
2、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现有抽象思维力量水平,已把握根本概念等学情,以及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自身特点,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1)重点:如何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2)难点:求解最短路径算法的程序实现。
3、教学安排:最短路径问题包含两种状况:一种是求从某个源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另一种是求每一对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依据教学大纲安排,重点讲解第一种状况问题的解决。
安排一个课时讲授。
教材直接分析算法,考虑实际应用需要,补充旅游景点线路选择的实例,实例中问题解决与算法分析相结合,逐步推动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1、学问目标:把握最短路径概念、能够求解最短路径。
2、力量目标:(1)通过将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抽象成求最短路径问题,培育学生的数据抽象力量。
(2)通过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的解决,培育学生的独立思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素养目标:培育学生讲究工作方法、与他人合作,提高效率。
三、教法分析课前充分预备,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主要采纳“案例教学法”,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以启发的方式绽开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图这一章的难点,考虑学生的承受力量,留意与学生沟通,依据学生的反响掌握好教学进度是本节课胜利的关键。
四、学法指导1、课前上次课结课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其有针对性的预习。
2、课中指导学生争论任务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本节课学问点。
3、课后给学生布置同类型任务,加强练习。
五、教学过程分析(一)课前复习(3~5分钟)回忆“路径”的概念,为引出“最短路径”做铺垫。
教学方法及留意事项:(1)采纳提问方式,留意准时小结,提问的目的是帮忙学生回忆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第十一章三角形主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
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
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分式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
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
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一元一次方程1.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形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2 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使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练习解不同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1.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第二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1 认识不等式了解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学会解不等式2.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练习解不同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2.3 不等式组了解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学会解不等式组第三章:整式的加减3.1 同类项理解同类项的定义和性质学会合并同类项3.2 整式的加减学习整式的加减法则练习整式的加减运算3.3 乘法公式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学会应用乘法公式进行整式乘法第四章:函数及其图象4.1 认识函数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学会用图象表示函数4.2 一次函数学习一次函数的定义和图象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的变换4.3 一次函数的应用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5.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构成学会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5.2 坐标轴上的点学习坐标轴上点的特点和表示方法练习坐标轴上点的运算5.3 象限内的点掌握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学会象限内点的坐标运算第六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6.1 数据的收集学习调查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方式练习使用调查问卷、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6.2 数据的整理学习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等练习使用图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6.3 数据的描述学习利用统计量描述数据,如平均数、中位数等练习计算和解读统计量,了解数据分布特征第七章:多边形的面积7.1 多边形的定义了解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学会多边形的分类和识别7.2 三角形的面积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练习计算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面积7.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练习计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第八章:概率初步8.1 概率的概念了解概率的定义和性质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8.2 随机事件的概率学习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练习计算不同随机事件的概率8.3 概率的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掌握概率的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练习应用概率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第九章:函数的性质9.1 函数的性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学会运用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9.2 反比例函数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9.3 二次函数学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图象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第十章:综合复习10.1 复习要点梳理梳理本册书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巩固重点,解决疑难问题10.2 复习题训练完成不同难度的复习题,提高解题能力10.3 总复习测试进行全面的复习测试,检验学习成果根据测试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一元一次方程:重点关注学生对于方程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对“未知数”、“等式”这两个关键词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3、难点的突破方法:首先应先复习组中值的定义,在七年级下教材P72中已经介绍过组中值定义。
因为在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过程中要用到组中值去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复习组中值定义。
应给学生介绍为什么可以利用组中值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以及这样代替的好处、不妨举一个例子,在一组中如果数据分布较为均匀时,比如教材P140探究问题的表格中的第三组数据,它的范围是41≤X≤61,共有20个数据,若分布较为平均,41、42、43、44…60个出现1次,那么这组数据的和为41+42+…+60=1010。
而用组中值51去乘以频数20恰好为1020≈1010,即当数据分布较为平均时组中值恰好近似等于它的平均数。
所以利用组中值X频数去代替这组数据的和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且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化了计算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和合理性,可以让学生去读统计表,体会表格的实际意义。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材P140探究栏目的意图。
(1)、主要是想引出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2)、加深了对“权”意义的理解:当利用组中值近似取代替一组数据中的平均值时,频数恰好反映这组数据的轻重程度,即权。
这个探究栏目也可以帮助学生去回忆、复习七年级下的关于频数分布表的一些内容,比如组、组中值及频数在表中的具体意义。
2、教材P140的思考的意图。
(1)、使学生通过思考这两个问题过程中体会利用统计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2)、帮助学生理解表中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勾股定理1.1 勾股定理的发现导入:通过直角三角形的实际测量,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的背景。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勾股定理,并能够用字母表示。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勾股定理的应用。
1.2 勾股定理的证明导入:通过回顾三角形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探究:让学生通过割补、折叠等方法,尝试证明勾股定理。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勾股定理证明的理解。
第二章:实数与方程2.1 实数的分类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
探究: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理解实数的分类,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实数分类的理解。
2.2 一元一次方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探究:让学生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三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1 不等式的概念导入:通过比较大小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3.2 不等式的解法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不等式的解法,引导学生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不等式的解法。
第四章:函数及其图象4.1 函数的概念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函数的性质。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4.2 一次函数的图象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一次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一次函数的图象。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第五章:平面图形的认识5.1 线段的性质导入:通过实例引入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性质。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平方差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了解。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关键: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猜想,然后得出结论来突破;抓住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特征,是正确应用公式来计算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情境设置】教师请一位学生讲一讲《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学生活动】1位学生有声有色地讲述着《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听着,不时补充。
【教师归纳】听了这则故事之后,同学们应该懂得这么一个道理,学习千万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前面学,后面忘,那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还记得吗?【学生回答】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师激发】大家是不是已经掌握呢?还是早扔掉了呢?和小狗熊犯了同样的错误呢?下面我们就来做这几道题,看看你是否掌握了以前的知识。
【问题牵引】计算:(1)(x+2)(x—2);(2)(1+3a)(1—3a);(3)(x+5y)(x—5y);(4)(y+3z)(y—3z)。
做完之后,观察以上算式及运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再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以下结果:(1)(x+2)(x—2)=x2—4;(2)(1+3a)(1—3a)=1—9a2;(3)(x+5y)(x—5y)=x2—25y2;(4)(y+3z)(y—3z)=y2—9z2。
【教师活动】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寻找规律。
【学生活动】讨论【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从上述算式中找到了这一组整式乘法的结果的规律,这些是一类特殊的多项式相乘,那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示刚才同学们所归纳出来的特殊多项式相乘的规律呢?【学生回答】可以用(a+b)(a—b)表示左边,那么右边就可以表示成a2—b2了,即(a+b)(a—b)=a2—b2。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教案内容:第一章:一元一次方程1.1 方程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内容:介绍方程的定义,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跟随举例,互动提问。
1.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习目标:学会使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内容:讲解代入法、加减法的解题步骤,给出实例进行演示。
教学活动:教师演示,学生跟随练习,解答练习题。
1.3 方程的应用学习目标: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问题,设置方程,求解问题。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解题过程。
第二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1 不等式的概念学习目标:理解不等式的定义,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不等式的定义,解释不等式的表示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跟随举例,互动提问。
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图像法、符号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内容:讲解图像法、符号法的解题步骤,给出实例进行演示。
教学活动:教师演示,学生跟随练习,解答练习题。
2.3 不等式组的解法学习目标:学会解不等式组,能够找出解集。
教学内容:讲解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给出实例进行演示。
教学活动:教师演示,学生跟随练习,解答练习题。
第三章:函数及其性质3.1 函数的概念学习目标: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函数的定义,解释函数的表示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跟随举例,互动提问。
3.2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学习目标:学会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给出实例进行演示。
教学活动:教师演示,学生跟随练习,绘制图像,解答练习题。
3.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学习目标:学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给出实例进行演示。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教案内容:一、第一章:勾股定理1. 教学目标: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表述和证明;勾股定理的应用。
3.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计算和应用。
4.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
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勾股定理的背景和意义;讲解:讲解勾股定理的表述和证明;练习:学生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第二章:平行四边形1. 教学目标: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平行四边形。
2.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4.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
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平行四边形的背景和意义;讲解: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练习:学生练习识别和判断平行四边形;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第三章:三角形1. 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三角形。
2.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形的判定。
3.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4.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
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三角形的背景和意义;讲解: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练习:学生练习识别和判断三角形;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第四章:数的开方与乘方1. 教学目标:理解数的开方和乘方的概念;能够熟练进行数的开方和乘方运算。
2. 教学重点:数的开方和乘方的概念;数的开方和乘方的运算规则。
3. 教学难点:数的乘方运算;数的开方和乘方的逆运算。
4.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
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数的开方和乘方的意义;讲解:讲解数的开方和乘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练习:学生练习进行数的开方和乘方运算;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第五章:实数1. 教学目标:理解实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实数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1 勾股定理的发现【学习目标】1. 了解勾股定理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勾股定理的表述和证明。
【教学内容】1. 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 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图和观察,发现勾股定理。
3. 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如几何画图法、代数法等。
【课堂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3. 教师点评并总结,明确勾股定理的表述和证明方法。
1.2 勾股定理的应用【学习目标】1. 掌握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学会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如边长计算、角度计算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距离、计算物体体积等。
【课堂活动】1. 学生通过例题,学会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二次根式2.1 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学习目标】1.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化简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1. 介绍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如平方根、立方根等。
2. 讲解如何化简二次根式,如提取公因数、应用平方差公式等。
【课堂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化简二次根式。
3. 教师点评并总结,明确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二次根式的运算【学习目标】1.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二次根式运算的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2. 引导学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如物理中的速度、路程计算等。
【课堂活动】1. 学生通过例题,学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
- 掌握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 了解数的分类和数的特性。
- 掌握数的比较和数的大小顺序。
-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数的概念和分类
-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概念和特性
- 正整数、负整数、零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数的比较和大小顺序
- 数的大小比较
- 数的大小顺序
3. 数的应用
- 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的应用实例分析和解决
教学步骤
1. 引入数字的概念和分类,介绍数的基本特性。
2. 通过示例演示和练,巩固学生对数的比较和大小顺序的掌握。
3. 教授数字的读法和写法,让学生进行读数和写数的练。
4. 结合实际问题,教学数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5. 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复本节课的内容。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练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注意力、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和自信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考资料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 《数学教学指导大纲》,教育部发布
>注意: 以上为简要教案概述,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难点是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通分、约分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出通分、约分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分式变形。
三、练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
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
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
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
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与相等吗?与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与之间变形的过程,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P11例3.约分:[分析]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1 勾股定理的发现【学习目标】1. 了解勾股定理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勾股定理的表述和证明。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索勾股定理。
2. 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勾股定理的背景知识,如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周髀算经》中的证明。
2. 通过几何画图软件或实际测量,让学生验证勾股定理。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1.2 勾股定理的应用【学习目标】1. 掌握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例题,讲解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二次根式2.1 二次根式的定义及性质【学习目标】1.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1. 讲解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
2. 举例说明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画图软件或实际测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二次根式。
2. 引导学生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2 二次根式的运算【学习目标】1.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2. 举例说明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例题,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实数3.1 实数的概念及分类【学习目标】1. 了解实数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实数间的运算规律。
【教学内容】1. 讲解实数的概念和分类。
2. 举例说明实数间的运算规律。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中国数学上册教案(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中国数学上册教案(全)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理解整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熟练运用整数计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运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运用整数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学工具:教学投影仪、白板及马克笔;- 教学材料: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中国数学上册教材、题册、教案。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整数的概念和性质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整数的概念;2. 讲解:简要介绍整数的定义和性质;3. 练: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4. 总结:让学生总结整数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课时:整数的加法和减法1. 导入:回顾整数的概念和性质;2. 讲解:介绍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3. 练: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4. 总结:让学生总结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第三课时:整数的乘法和除法1. 导入:回顾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2. 讲解:介绍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3. 练: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4. 总结:让学生总结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
第四课时:运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1. 导入:复整数的基本运算规则;2. 讲解:以实际问题为例,运用整数解决问题的方法;3. 练: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4. 总结:让学生总结运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并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同时,通过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研究效果。
反馈显示,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中国数学上册教案(全)》内容概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
希望本教案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大全5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大全5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一个数学家越超脱越好。
数学是锻炼思想的体操。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会推导两数差的平方公式,会用式子表示及用文字语言叙述;2、会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二、学习过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27—28页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练习题:(一)探索1、计算: (a - b)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2、两数差的平方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语言叙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两数差的平方公式结构特征是什么?(二)现学现用利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计算:1、(3 - a)2、 (2a -1)3、(3y-x)4、(2x – 4y)5、( 3a - )(三)合作攻关灵活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计算:1、(999)2、( a – b – c )3、(a + 1) -(a-1)(四)达标训练1、、选择:下列各式中,与(a - 2b)一定相等的是()A、a -2ab + 4bB、a -4bC、a +4bD、 a - 4ab +4b2、填空:(1)9x + + 16y = (4y - 3x )(2) ( ) = m - 8m + 162、计算:( a - b) ( x -2y )3、有一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空地,现准备将这块空地四周均留出b米宽修筑围坝,中间修建喷泉水池,你能计算出喷泉水池的面积吗?(四)提升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已知a – b = 1,a + b = 25,求ab 的值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一元一次方程1.1 方程与方程的解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的定义。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1.2 方程的解法学习使用加减法、乘除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会使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
1.3 方程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1 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掌握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2.2 不等式组理解不等式组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
学会解不等式组,掌握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步骤。
2.3 不等式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使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函数的初步认识3.1 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
学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
3.2 函数的性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性质。
学会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3.3 函数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使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4.1 整式的概念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整式的定义。
学会判断两个整式是否相等。
4.2 整式的加减法学习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步骤。
学会使用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
4.3 整式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使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5.1 数据的收集学会使用调查、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
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列表、画图等。
5.2 数据的整理学习数据的整理方法,掌握数据的分类、排序等基本操作。
学会使用图表展示数据,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5.3 数据的描述学习数据的描述方法,掌握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统计量。
学会使用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第六章:三角形6.1 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024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2024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2023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训练要求: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例如: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12米,bc=5米,ab 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中,ab2=ac2+bc2=122+52=132;ab=13米。
所以至少需13米长的梯子。
2、讲授新课:①、蚂蚁怎么走最近。
出示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
在圆行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1)同学们可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小组讨论)(2)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 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3)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公布结果)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长方形。
好了,现在咱们就用剪刀沿母线aa′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如下图)。
我们不难发现,刚才几位同学的走法:(1)a→a′→b;(2)a→b′→b;(3)a→d→b;(4)a—→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教学目标】1.亲历轴对称图形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称轴、对称点,图形轴对称的性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熟练运用轴对称、垂直平分线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难点:运用图形轴对称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轴对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称轴、对称点,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轴对称图形,它的具体内容是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下图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把图中的每一对图形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每对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都关于中间虚线对称。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对称现象无处不在。
请判断下图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解:都为轴对称图形。
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它的具体内容是: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这样,我们就得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请观察下面的图形,说出它的垂直平分线。
由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可以得出在图中l 垂直平分AA ',l 垂直平分BB '。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如图,角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解:角是轴对称图形。
它们的对称轴是它们的角平分线。
4.接着,我们再来看下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它的具体内容是: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利用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也可以证明这个性质。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如图,直线l AB ⊥,垂足为C ,AC CB =,点P 在l 上,求证PA PB =。
证明:l AB ⊥,PCA PCB ∴∠=∠。
又,AC CB PC PC ==,()PCS PCB SAS ∴≅。
PA PB ∴=。
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四、习题检测1.如图,AD BC BD DC,,的⊥=,,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
AB AC CE长度有什么关系?2.如图,与图形A成轴对称的是哪个图形?3.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相交直线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画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亲历画轴对称图形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对称点关于x轴、y轴对称。
3.熟练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在直角坐标系中找到相应的对称的点坐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画轴对称图形。
难点: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在直角坐标系中找到相应的对称的点坐标。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画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如何画轴对称图形,对称点如何关于x轴、y轴对称,在直角坐标系中找到相应的对称的点坐标,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画轴对称图形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如何画轴对称图形,它的具体内容是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几何图形都可以看做由点组成。
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分析:ABC 可以由三个顶点的位置确定,只要能分别画出这三个顶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能得到要画的图形。
画法:如图,过点A 画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O ,在垂线上截取OA OA '=,A '就是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同理,分别画出点B 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C '',;连接A B B C C A ''',,,则A B C '''即为所求。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答:几何图形都可以看做由点组成。
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对称点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它的具体内容是:点(),x y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点(),x 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已知点()2,3A -,请写出点A 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解:点(),x y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所以点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
点(),x 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点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已知点()1,0,请写出点()1,0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解:点(),x y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所以点()1,0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0。
点(),x 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点()1,0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0-。
三、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l 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几何图形都可以看做由点组成。
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点(),x y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点(),x 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
四、习题检测1.分别写出下列各点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3,67,90,4---2.如图,以正方形ABCD 的中心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请写出,C D 各点的坐标。
3.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请写出与四边形ABCD各点关于x轴、y轴5,1,2,1,2,5,5,4A B C D对称的点的坐标。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1.亲历等腰三角形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等边三角形。
3.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等边三角形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
难点:理解并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边三角形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边三角形,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等腰三角形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的具体内容是: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如图,在ABC中,AB AC=,点D在AC上,且B D B C A D==,求ABC 各角的度数。
解:,,AB AC BD BC AD ===,ABC C BDC ∴∠=∠=∠A ABD ∠=∠(等边对等角).设A x ∠=,则2BDC A ABD x ∠=∠+∠=,从而2ABC C BDC x ∠=∠-∠=.于是ABC 中,有22180A ABC C x x x ∠+∠+∠=++=︒.解得36x =︒.所以,ABC 中,36,72A ABC C ∠=︒∠=∠=︒.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如图,ABC 中,AB AC =,求证B C ∠=∠。
解:AB AC BD CD AD AD ===,,()BAD CAD SSS ∴≅B C ∴∠=∠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它的具体内容是: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 ∠=∠,。
求证:AB AC =证明:AD BC12B C ∴∠=∠∠=∠,已知12∠=∠,所以B C ∠=∠AB AC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 ,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 ,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作法:(1)作线段AB a =。
(2)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与AB 相交于点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