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_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_含解析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高于细胞内液,K+浓度低于细胞内液,组织液中的O2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大小相同,B正确。

答案:B2.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中C1-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B.血浆中含有蛋白酶,可催化血红蛋白水解C.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利于增强免疫功能D.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解析:组织液中无机盐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A正确;血浆中不含有蛋白酶,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B错误;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D正确。

答案:B3.(2017·武昌调研)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B.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D.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解析: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内环境是细胞的生存环境,因此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答案:B4.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餐后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血糖浓度下降B.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液增多D.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解析: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增强,A错误;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B正确;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C正确;运动时大量出汗,体内水盐平衡失调,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正确。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六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六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7·佛山一模)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DNA分子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遗传因子传递规律,但没有发现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这样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B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DNA分子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D正确。

答案:A2.下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S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B.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S型菌的DNA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解析: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以防止高温杀死R型菌,A正确;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使R型菌有毒性,实际上就是外源基因进入受体整合到受体DNA上并得以表达,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由于S型菌有荚膜(荚膜属于多糖,不是DNA),进入吞噬细胞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D错误。

答案:D3.(2017·廊坊统考)在下图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蛋白质、多糖、DNA和DNA酶,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2和3B.1、2和3C.2、3和4 D.1、2、3和4解析:四支试管中都培养有R型细菌,加入S型细菌DNA的1号试管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即R型细菌和S型细菌都有,其余三支试管中都只有R型细菌。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2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调节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图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部分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是呼吸反射的神经中枢B、图中b是反射弧的传出神经C、图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大脑皮层受损呼吸无法进行解析:题图中a是呼吸中枢,即呼吸反射的神经中枢,A正确;图中b与感受器相连,是反射弧的传入神经,B错误;图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呼吸中枢在脑干,大脑皮层受损呼吸照常进行,D错误。

答案:A2、当脊椎动物一侧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可反射引起受刺激侧肢体关节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这一反射称为屈肌反射。

下图表示相关反射弧,a、b、c、d表示不同神经元,其中只有神经元d为抑制性神经元,①②为相关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的神经元,b、c为效应器B、神经元d的基本结构和abc不同,所以功能也不同C、神经元a在②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抑制性递质D、神经元a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b,仅对伸肌有效应解析:神经元a上有神经节,说明这是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神经元b、c)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本题中是伸肌和屈肌)构成的,A错误;d也为神经细胞,所以基本结构和其他神经元的相同,B错误;由题干信息知,只有神经元d为抑制性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故神经元a在②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递质,C错误;据图判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图中神经元a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b,仅对伸肌有效应,D 正确。

答案:D3、(2017·海南卷)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需要能量,而氧气与能量释放有关,A错误;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正确;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D正确。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三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三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讲酶和ATP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7·潍坊统考)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酶的活性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B.酶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C.细胞中所有酶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D.胃蛋白酶不能催化小肠中蛋白质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解析:人是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受环境温度影响,A错误;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不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B错误;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它们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C正确;胃蛋白酶不能催化小肠中蛋白质水解,说明酶的活性受环境pH的影响,D 错误。

答案:C2.胰腺细胞中某种酶能催化肽键形成,该酶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受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酶在细胞核中形成B.该酶的活性不受酸碱影响C.该酶在核糖体中发挥作用D.该酶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解析: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该酶经过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受影响,因此该酶为RNA,在细胞核中形成,A正确;酶的活性受pH影响,B错误;该酶能催化肽键的形成,而肽键的形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该酶在核糖体中发挥作用,C正确;已知该酶是RNA,其单体是核糖核苷酸,D正确。

答案:B3.下列操作不会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是()A.烘干制取胃蛋内酶粉剂B.将酶溶液的pH维持在1.5C.在0~4 ℃下保存酶制剂D.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解析: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失活,A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约为1.5~2.2,将酶溶液的pH维持在1.5,不会降低胃蛋白酶活性,B正确;低温抑制酶的活性,C错误;重金属使蛋白质变性,胃蛋白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会使胃蛋白酶变性,D错误。

答案:B4.下图中的曲线是同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E1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B.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D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C.E3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D.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解析:分析曲线可知,E2和E3是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由于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高,转化率也高,因此E2是酶促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对应的A、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E3是非酶促反应的活化能,对应的B、D曲线是非酶促反应曲线。

课时跟踪练(十九) 高考生物总复习精品专题学案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十九) 高考生物总复习精品专题学案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十九)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2019·潍坊一模)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的基本骨架由C、H、O、N、P等元素组成B.连接磷酸与五碳糖的化学键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断裂C.DNA的片段都有遗传效应,可控制生物的性状D.DNA的复制和转录都能在细胞质中进行解析:DNA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组成元素有C、H、O、P等,A错误;连接磷酸与五碳糖的化学键为磷酸二酯键,可在限制酶的作用下断裂,B错误;DNA的片段包括基因部分和非基因部分,其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非基因部分不具有遗传效应,C错误。

答案:D2.2017年7月,科学家们揭开了关于染色质中DNA的世纪之谜,首次在人类活细胞的细胞核中实现了3D基因组成像。

这项研究可能有助于改写DNA结构的教科书模型。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DNA的碱基排列在内侧,互补链间的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性B.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解析:组成DNA的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互补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正确;不同的DNA分子,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不同,而且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也存在差异,所以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正确;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1∶2,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答案:C3.如图为某同学在学习DNA的结构后画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代表磷酸基团),下列为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甲说:“物质组成和结构上没有错误”B.乙说:“只有一处错误,就是U应改为“T”C.丙说:“至少有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D.丁说:“如果说他画的是RNA双链则该图应是正确的”解析:图中有三处错误:①五碳糖应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②DNA不含碱基U,而是含碱基T;③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应是前一个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的3号碳原子与后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A、B错误;由A、B 选项可知,图中至少有三处错误,C正确;如果图中画的是RNA双键,则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D错误。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八单元 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二十七)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八单元 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二十七)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2018·福建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解析: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氧气、二氧化碳、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A正确;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解旋酶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答案:A2、(2018·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三试题)下列现象中,属于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A、氧气进入线粒体B、肝脏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浆C、牛奶进入胃中D、HIV进入脑细胞解析:线粒体属于细胞结构,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血浆属于内环境,B正确;牛奶进入胃中,而胃是人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HIV进入脑细胞内,不属于进入内环境,D错误。

答案:B3. (2018·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三试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分,使内环境相对稳定,A错误;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CO-3/H2CO3构成的缓冲体系,B错误;内环境稳态不仅指内环境的成分相对稳定,还包括其理化性质的稳定,C错误;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

答案:D4、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间关系如图所示,指出图中哪个箭头是错误的()A、①白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D、④Na+解析:从图可知,①是从血浆渗出形成组织液,白细胞通过变形,可以从毛细血管的血浆中出来;②是组织液回渗形成血浆;③是从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④淋巴不能转化为组织液,所以毛细淋巴管中的Na+不能进入组织液。

课时跟踪练(二十二)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学案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二十二)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学案Word版含答案

课时追踪练(二十二)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8分)1.致使遗传物质变化的原由有好多,图中字母代表不一样基因,此中变异种类①和②挨次是()A.突变和倒立B.重组和倒位C.重组和易位D.易位和倒位分析:由题图可知,变异种类①中a、b基因被j基因替代,变异种类①为易位,变异种类②中c、d、e基因发生颠倒,变异种类为倒位。

答案:D2.(2019唐·山联考)对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构造变异的表达,错误的是()A.经过杂交实验,能够确立该基因突变是显性突变仍是隐性突变B.X射线不单能够惹起基因突变,也会惹起染色体变异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定致使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构造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察看到,而基因突变不可以分析:染色体片段的重复不会致使基因种类的变化,C项错误。

答案:C3.(2019日·照模拟)以下有关染色体组和染色体变异的表达,正确的是()A.不一样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同样数目的染色体B.染色体组整倍性的变化必定会致使基因种类的增添C.染色体之间部分片段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的构造变异D.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配子中的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分析: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致使基因数目变化,不可以致使基因种类增添,B错;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构造变异,错;若生物为多倍体,则其产生的配子可能含一个以上染色体组,错。

答案:A4.(2019·武邑模拟)染色体非整倍性是致使人类不孕不育、流产、胚胎停育及胎儿缺点的主要原由。

最典型的例子是唐氏综合征,又称2l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有3条21号染色体。

以下描绘合理的是()A.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成因必定是因为母亲的异样减数分裂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C.染色体非整倍性的患者能产生染色体组正常的后辈D.B超检查能够实时地发现胎儿的染色体构成能否正常分析: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第21号常染色体异样,父亲母亲两方的异样减数分裂均可致使该病的发生,A错;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和l条21号染色体,B错;三体患者产生1正常配子的概率为2,C正确;B超检查属于个体层次的产前诊疗,其实不可以检测染色体构成,D错。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精练A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精练A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精练A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足球赛时,球员踢足球的瞬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A.静息电位B.神经冲动C.突触传导D.反射弧2.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兴奋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C.静息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外和膜内分别放置测量电极和参照电极(如下左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应该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5.突触抑制包括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

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释放的递质减少,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

突触后抑制指的是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前抑制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B.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进一步加强C.突触后抑制过程中,在突触间隙中不能检测到正常数量的递质D.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由于释放的递质不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才发生抑制6.某人因意外事故头部受伤,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不能口头表达。

该病人脑部受伤的部位可能是()A.S区B.W区C.H区D.V区7.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激素是有机分子B.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激素是信息分子8.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为()A.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B.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D.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9.如图所示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T3和T4表示甲状腺激素。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四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四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讲细胞的增殖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主要取决于()A.细胞的体积B.细胞的表面积C.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D.细胞分裂的快慢解析: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主要取决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细胞越小,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大,物质交换的效率越高。

答案:C2.(2018·通化调考)如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解析:分析线段图可知,a、c持续的时间长,为分裂间期,b、d持续的时间短为分裂期。

a是分裂间期、b是分裂期,二者组成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c是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段结束后DNA加倍,B正确;d是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C正确;由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该图中一个细胞周期是a+b或c+d,不能是b+c,D错误。

答案:D3.(2017·石家庄二模)下列人体细胞增殖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B.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会大量利用T与UC.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含有性染色体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保持相同解析: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因此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A正确;T是合成DNA的原料,U是合成RNA的原料,分裂期不再进行DNA和RNA 的合成,但分裂间期会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会大量利用T与U,B错误;人体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C错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D错误。

答案:A4.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C.该细胞图②中有中心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D.该细胞图①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图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解析:题图示仅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期,不包括分裂间期,不能代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由图可知,①为分裂前期、②为分裂末期、③为分裂后期、④为分裂中期,则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为①→④→③→②;该细胞图②中无中心体参与活动;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配对,无基因重组。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八单元 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二十九)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八单元 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二十九)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一)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脊椎动物的激素调节(Ⅱ)1.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的B.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C.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耗氧量会增加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解析: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含有胰蛋白酶,能催化胰岛素分解;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耗氧量会减少;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除了受神经调节外,还与体液调节有关。

答案:B2.(2018·深圳模拟)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

对照组应设为( )A.用一成年健康的家兔作相同的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B.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垂体后作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C.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下丘脑后作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作相同处理,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解析:题干中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已经给出的一组是无甲状腺且不注射激素的,无法产生甲状腺激素,可作为无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其对照组应为有甲状腺激素的,其余条件都要一样。

答案:D3.(2018·哈尔滨市六中高三月考)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能通过导管输送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B.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C.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D.激素既不能组成细胞的结构,又不能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解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通过血液流到全身,A项错误;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B项正确;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C项正确;激素既不能组成细胞的结构,又不能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给细胞传递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D项正确。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8单元第5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8单元第5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讲植物的激素调节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如图所示,在一株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玉米幼苗上,a表示弯曲部位的向光侧细胞,b表示弯曲部位的背光侧细胞。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生长弯曲的是幼苗尖端B.生长素浓度:a>bC.细胞长度:a>bD.b侧细胞比a侧细胞体积大解析:由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部,因此图中给以单侧光照射后,在尖端生长素先发生横向运输,运输至背光侧,所以生长素浓度:a<b;生长素向尖端以下运输,使尖端下部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所以细胞长度:a<b,进而使幼苗向光弯曲生长。

答案:D2.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是极性运输B.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的伸长C.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中,沾蘸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D.生长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解析: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不属于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A错误;高浓度的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抑制茎段细胞伸长,B错误;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中,沾蘸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高,C错误;生长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D正确。

答案:D3.下列关于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水稻没有受粉,采用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方法可以补救产量B.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都生根C.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除去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D.胚芽鞘在黑暗环境中不能合成生长素,因而不能生长解析:水稻收获的是种子,生长素促进的是子房的子房壁生长,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插条处理只能为形态学下端,上端处理不生根,B错误;对生长素来说,双子叶杂草比小麦(单子叶植物)更敏感,C正确;胚芽鞘在有、无光照条件下都能合成生长素,光影响的主要是横向运输,D错误。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4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4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讲免疫调节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防御特性的比较,错误的是()A、两种淋巴细胞表面都有能识别抗原的专一性受体B、两种淋巴细胞的抗原专一性受体都能直接与任一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C、B细胞活化后会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使病原体失去致病力D、病毒感染时,T细胞会分化为效应T细胞而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解析:两种免疫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这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有关,A正确。

一种抗原只能由一种相应的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识别,B错误。

B细胞活化后会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其失去致病力,C正确。

病毒感染机体细胞后,机体主要通过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D正确。

答案:B2、塞卡病毒病是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疾病。

如图表示塞卡病毒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过程(Ⅰ~Ⅳ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疾病传播途径为媒介物传播B、该病毒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C、Ⅲ为记忆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D、Ⅳ的化学本质是多糖解析:塞卡病毒病是通过伊蚊传播(病媒传播)的一种疾病,A错误;Ⅱ为浆细胞,该病毒不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Ⅲ为记忆B细胞,再次遇到塞卡病毒时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正确;Ⅳ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

答案:C3、(2017·天津卷)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解析: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答案:C4、(2017·贵州模拟)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能直接识别抗原,进而合成并分泌相应的抗体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解析:浆细胞不具有识别的功能,A错误;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人体免疫机能过强造成的自身免疫病,C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高于细胞内液,K+浓度低于细胞内液,组织液中的O2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大小相同,B正确。

答案:B2.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中C1-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B.血浆中含有蛋白酶,可催化血红蛋白水解C.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利于增强免疫功能D.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解析:组织液中无机盐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A正确;血浆中不含有蛋白酶,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B错误;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D正确。

答案:B3.(2017·武昌调研)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B.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D.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解析: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 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内环境是细胞的生存环境,因此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答案:B4.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餐后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血糖浓度下降B.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液增多D.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解析: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增强,A错误;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B正确;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C正确;运动时大量出汗,体内水盐平衡失调,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正确。

答案:A5.下图表示人体肝脏组织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③的表面只存在胰岛素受体B.当①②④的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④会使其pH明显降低D.②与③成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③是肝细胞,胰岛素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合成,胰高血糖素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故肝的表面可能存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受体,A错误;当①②④的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B错误;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④,会和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其pH不会明显降低,C错误;②组织液与③细胞内液成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答案:D6.(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解析:A错: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对: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错:寒冷环境下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以维持体温平衡,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

D错:肾小管细胞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有抗利尿激素受体,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其细胞膜上没有抗利尿激素受体,不能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7.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出汗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出汗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C.出汗时汗腺导管重吸收Na+,ADP增加D.出汗的作用是使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解析: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B正确;出汗时汗腺导管重吸收Na+,消耗ATP,导致ADP增加,C正确;出汗的作用是增加散热量,但是产热量仍然等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恒定,D错误。

答案:D8.(2017·吉林模拟)下图甲~丁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丁均属于内环境B.甲中不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C.丙中的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丁可表示神经细胞的细胞内液解析:根据单箭头方向可以判断,甲为组织液,丙为淋巴,乙为血浆,丁为血细胞的细胞内液,丁不属于内环境,A、D错误;甲中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B错误;淋巴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正确。

答案:C9.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下丘脑对人体水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糖稳定都有调节作用B.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识别抗原C.内环境的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受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解析: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错误。

答案:C10.(2018·乌鲁木齐模拟)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解析: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可以进入淋巴,因此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会出现在淋巴中,D错误。

答案:D1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pH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HCO-3、HPO2-4等离子有关B.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是HIV破坏了T细胞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与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D.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需要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通过在突触间隙组织液中扩散运输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或肌肉、腺体)的兴奋或抑制。

答案:D12.下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③神经系统都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解析: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不是防卫功能,A错误;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B错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这不是坎农的观点,C错误;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实现的,D正确。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CO2,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再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CO2积累过多,会造成细胞外液的pH下降。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组织细胞。

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

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答案:(1)呼吸下降(2)降低增加(3)会14.(12分)(2017·吉林模拟)航天员进入太空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失重效应,请分析回答:(1)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于地面的环境,有利于航天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现象。

(3)经专业训练的航天员可通过位于________的神经中枢调节,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减轻体位翻转症状。

(4)失重会引起T淋巴细胞减少,导致由它增殖分化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同时,由于淋巴因子的产生减少,导致________分泌的抗体也减少,人体免疫力下降。

解析:(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长期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最终导致其反射性多尿现象,这说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弱,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引起多尿。

(3)协调躯体平衡能力的中枢位于小脑。

(4)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具有分泌抗体的作用。

答案:(1)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抑制(3)小脑(4)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15.(16分)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________。

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

(3)过程b由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机体可如何处理乳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