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信访]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治信访]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改革思路、创新办法、务实措施,扎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群众安全感、法治满意度稳步提升。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构建平安中国示范区、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总目标,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大力推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科技手段创新,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扎实开展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健全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深入解决影响基层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两聚一高”新实践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是聚智创新主题,有效应对基层社会治理新挑战。从全局工作看,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看,创新是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必然要求。推动理念创新。坚持党政主导与社会共治相结合,推动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治理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改进管理、完善管理;坚持主动防范与底线防守相结合,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坚持发扬优良传统与运用现代科技相结合,坚持群众工作方法,并不断丰富新的形式、赋予新的内涵、拓展新的载体。推动机制创新。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依靠专门力量多、发动社会力量少,采取行政手段多、运用市场办法少等问题,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按照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要求,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管理范畴,做到网格统一规划、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集、业务统一培训;创新群防群治机制,建立纵向覆盖市县镇村四级,横向拓展到城管、环保、教育、交通、住建、物业等行业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构建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负责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社会力量协同机制,坚持党建带群建,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在“融”上发力,推动建立科学的基层社会治理数据标准体系和交换体系,打破信息数据部门“壁垒”;在“通”上使劲,推进社会治理数据平台建设,努力实

现政法综治专业数据、政府部门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机构业务数据、互联网数据集成应用;在“用”上做功,进一步加强大数据的整合共享、深度挖掘,搭建真正管用实用的智能研判模型,全面推广“平安XX”手机客户端,打通服务人民

群众通道,夯实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

二是聚焦突出问题,全力打好基层社会治理攻坚战。通过深入开展“大走访”和“大排查大整治”,认真分析、积极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在攻坚克难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解决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不强的问题。聚焦风险隐患,全面彻底摸清可能引发事端的矛盾隐患;树立“解决问题是最好的预防”的理念,针对因政策滞后或不配套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实际,推动相关部门及时制定出台政策措施,从根本上为基层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创造条件;健全矛盾排查常态机制和“零报告”制度,切实掌握工作主动权。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问题。从群众反映最集中的不安全问题抓起,按照“聚焦富民”的要求,把更多的力量、资源、手段用于侦破面广量大的民生“小案”;从治安最薄弱的环节防起,严密落实无人机、楼字经济、寄递物流、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技术新业态各项安全防范和监管措施;从秩序最混乱的区域整起,努力铲除治安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有效解决人口服务管理质效不高的问题。着力推进管理精细化,完善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健全特殊人群分类动态管理制度,全面摸清人口底数;推进管理服务一体化,推进流动人口集中住宿、集中服务、集中管理“三集中”模式;因地制宜建设综合管理服务基地、收治中心和康复安置场所,促进相关特殊人群尽快回归并融入社会。

三是聚力长治久安,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充分发挥法治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方面的“显功效”和在引领社会预期、凝聚社会共识方面的“潜功效”,努力让法治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形式,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完善法规制度体系。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一些领域法规缺失问题,协调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法规规章立、改、废、释工作,努力形成社会行为有预期、服务管理过程公开、责任界定明晰的基层社会治理法规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健全依法维权机制。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完善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定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对司法执法、涉法涉诉等领域开展群众评议,以群众利益为导向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健全群众利益保护机制,持续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努力使评估过程成为倾听民意、化解民忧、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的过程。优化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法律服务网络,有效推动法律服务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延伸,规范发展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和基层法律服务所;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

覆盖面;创新法律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和规范化。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机制。抓住“关键少数”,完善领导干部学习法律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职法律考试、述职述法考核等制度;创新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方式,加强法治文化设施建设,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法治文化教育、熏陶、示范、引导作用。

四是聚合力量资源,切实筑牢基层社会治理主阵地。统筹力量资源,夯实基层基础,是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加强基层组织力量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将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充实加强基层政法综治力量,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筑牢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加强专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强化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建强基层综治中心。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机融合,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社会治理职能汇聚到一个平台,实现一个体系领导、一个机制运行、一个窗口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功能科学聚合,实现矛盾联调、平安联创、服务联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有效整合,对基层综治、公安、司法、信访及城管、工商、质监等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实行联勤联动。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深入开展平安县、镇、村创建活动,创新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家庭创建的方法和载体,深入实施联系点平安共建工程,推动平安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