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生理学神经系统一

生理学神经系统一
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
神经元间的通讯
◆ 起源于神经元接受刺激 神经元可以被其它神经元、感受器细胞、或物理事件(如压力)刺激
◆ 一旦神经元接受阈上刺激,它将会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其它神经元或效 应器细胞。
1.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2. 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3.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 因此,神经元间信息传递分两步:
突触后电位
◆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一些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阴离子通道开 放(Cl-内流),使得膜电位超极化。这将使得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减弱。
梯度电位
◆ 神经元的树突接受兴奋性刺激后,会使阳离子通道开放,导致细胞 “去极化”。
◆ 树突和胞体的细胞膜上较缺少“电压门控式”离子通道,而轴丘和轴 突上“电压门控式”离子通道很多。 —— 说明什么?
生理学神经系统一
概述
◆ 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系统,是人类高级智慧的物质基础。 ◆ 基本功能:
1. Sensation:监控体内外环境的改变 刺激(stimuli)、感受器(receptor)
2. Integration:整合感觉信息,以决定适当的反应 3. Reaction:运动输出,控制肌肉或腺体的活动
基本功能
组成
脑(大脑、间脑、小脑、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Baidu Nhomakorabea脑神经(12对)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
特异感觉传导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 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在网状结构内多次换元前行,到达丘 脑非特异性核群(髓板内核群),最后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 层的广泛区域。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维持觉醒
3.4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躯体感觉区:左右交叉和前后
倒置排列(头、面部除外),感觉 功能越精细所占面积越大。
一、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neuron) (1) 基本结构 (2)主要功能:
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而引起兴奋或抑制; 对不同来源的兴奋或抑制进行分析综合; 分泌激素等
(二)神经胶质(neuroglia)
雪旺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 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等
屈肌反射
腱反射
牵张反射(stetch reflex) 肌紧张
牵张反射的机制
肌梭: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腱器官:分布于肌腱胶原纤维之中,等长收缩时受到的刺激最 强,为肌肉张力变化感受器
4.2 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脑干:延髓、脑桥和中脑
肌紧张 —— 脑干网状结构 姿式
易化区 :加强肌紧张和肌肉运动。脑干中央 下丘脑和丘脑中线核可加强易化区活动
特点:
无特化突触结构,信息传递时间长; 曲张体与耙细胞距离远; 不是一对一的支配关系; 产生效应与否与效应器有无相应受 体有关

生理学—神经系统知识点

生理学—神经系统知识点

神经系统

1.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点:生理完整性(局麻)、绝缘性、双向传导性、不衰减性和相对不疲劳性。

2.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接触点。

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前膜的兴奋一突触前膜Ca2+通道开放一Ca2+由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小体——促进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和胞裂——引起突触小泡内递质释放——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

与后膜上的特殊受体结合,形成突触后电位。如果突触后膜对Na+, K+ , CI 一尤其是对Na+的通透性升高,Na+内流,使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叫做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若是对Cl一的通透性升高,K+外流和Cl—内流,使后膜两侧的极化加深,即呈现超极化,叫做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3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合成,神经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至突触后的特殊化学物质。

自主神经末梢释放的外周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释放递质的纤维也相应分为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两类。

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激素、递质等代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包括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

胆碱能受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毒革碱型受体(M受体),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

断剂。另一种叫烟碱型受体(N受体),N受体又可分为神经肌肉接头(N2受体)和

神经节(N1受体)两种亚型,箭毒是NZ受体的阻断剂,六烃季胺是N,受体的阻断剂。

肾上腺素能受体又可分为a和B两种。酚妥拉明是a受体的阻断剂。心得安是a受体的阻断剂

《生理学》神经系统

《生理学》神经系统
经元的胞体或突起,而不能逆向传布
(2)突触延搁
突触传递经由电-化学-电的形式进行,耗时相 对较多。通过一个突触所需的时间为0.3~ 0.5ms。(突触延搁是中枢延搁的原因)
(3)总和
❖ 同时或先后由若干传入纤维将冲动传至同一神经中枢, 各自产生的突触后电位可叠加起来。
❖ 在突触传递时,单个突触小体的兴奋不足以引起下一 个神经元的兴奋,需要有多个EPSP加以总和,才能 使突触后神经元爆发动作电位;同样,需要有多个 IPSP加以总和,才能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明显的抑制。
膜产生的去极化的电位变化。
突触前N元的冲动传至神经末梢
N末梢膜去极,Ca2+内流
囊泡前移并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破裂
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 释放兴奋性N递质至突触间隙
递质与后膜的特异性R结合 后膜对Na+、K+、Cl-通透性↑
后膜产生去极化的EPSP 后膜的跨膜离子流以Na+内流为主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神经系统
一、概述
❖ 神经系统在整体功能活动中的地位
机体的调控网络
神经 体液 免疫
共同调节机体各项功能活动 使整体功能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
神经系统在调控网络中占主导地位
躯体的感觉和运动 机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神经系统调控
思维
脑的高级活动 情绪、情感

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功能神经生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本文将就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导、突触传递、神经递质以及神经调控等方面展开论述。

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组成。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负责细胞内新陈代谢和信息处理。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结构,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的信息。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结构,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接点。

2. 神经传导

神经传导是指在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电信号或化学信号传递信息的过程。神经细胞膜上有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当膜电位发生变化时,离子通道打开或关闭,引发离子的流动,产生电信号。神经传导可以是兴奋性传导或抑制性传导,取决于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过程。

3. 突触传递

突触传递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充分发挥了信息处理的功能。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扩张形成突触结构,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通过钙离子依赖性机制,

突触囊泡释放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的受体,使其发生电位变化。

4.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能够通过化学信号作

用于神经元膜上的受体。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作用及再摄取是神经传导和突触传递的

重要环节,不同的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调节作用。

5. 神经调控

神经调控是指神经系统对机体各种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包括感觉传导、运动调节、心血管调节、内分泌调节等。通过神经递

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一. 神经系统解剖学基础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组织的学科。神经系统是控制和协调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关键系统,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在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解剖学知识。

1. 中枢神经系统

(1) 大脑:大脑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被分为左右两半球,每个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区域。大脑负责感觉、思考、判断和意识等高级活动。

(2) 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内,主要控制肌肉协调和平衡。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它承载着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循环等功能,并具有处理感觉信息和运动调节的作用。

(4) 脊髓:脊髓是延伸于脑干的结构,由神经纤维组成,是传递神经信号的主要通道。它起到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

2. 周围神经系统

(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参与体内恢复平衡和正常功能。

(2) 脑脊液:脑脊液是一种透明液体,充当了大脑和脊髓的缓冲媒介以及营养物质的传递渠道。它包裹在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周围,并通过蛛网膜下隙流动。

3. 神经元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基本单位的细胞类型。它具有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个完整的神经元通常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组成。树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而轴突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些网络负责调节和控制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感觉、运动和认知等。

生理学中的神经系统

生理学中的神经系统

生理学中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一套复杂的有机系统,负责人体的感知、运动

以及调节各种生理功能。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则包括由脑神经

和脊神经组成的神经网络。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感觉、运动、

自主调节和认知等方面。

一、感觉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是指人体接受外界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

感觉信息的能力。人体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

接受外界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

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运动功能:

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是指人体对外部刺激做出相应动作的能力。这

个过程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对收到的感觉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通

过指令传递给周围神经系统,最终使肌肉得以收缩或放松,从而实现

人体的运动。

三、自主调节功能:

神经系统的自主调节功能是指人体对各种生理功能进行调节的能力,其中包括心率、血压、消化、呼吸等。自主调节部分主要由交感神经

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它们共同协调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使

得各器官和组织能够正常运行。

四、认知功能:

神经系统的认知功能是指人体获取、处理、存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个过程在大脑中得到体现。大脑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它通

过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来实现各种认知功能,包括学习、记忆、推理、

思考和情绪等。

总结:

神经系统在生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负责人体的感知、

运动、自主调节和认知等基本生理功能,是人体正常运行的基础。通

过对神经系统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也能更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04
自主神经系统生理学
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
功能
调节内脏器官活动、维持内环境稳态、应对应激反应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应急反应、提高机体代谢水平、增加心输出量、升高血压、 支气管扩张等
副交感神经系统
恢复和维持静息状态、降低代谢水平、减少心输出量、降低 血压、促进消化等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 件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系统生理学 • 运动系统生理学 • 自主神经系统生理学 • 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 • 神经系统疾病与生理学关系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 干、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感 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
功能
02
根据收缩速度和代谢特征,肌纤维可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

不同肌纤维类型的生理特征
03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但易疲劳;慢肌纤维收缩速度
慢,力量小,但耐疲劳。
运动控制与协调
运动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包括运 动指令的产生、传导和执行。
运动协调
运动控制的生理机制
包括感觉输入、中枢处理和运动输出 三个环节,涉及大脑皮层、基底神经 节、小脑和脊髓等多个结构。

生理学知识

生理学知识

生理学知识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涉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以及其功能和调节机制。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生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细胞生理学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不同的生理活动维持着生命的运行。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内的细胞器通过各自的功能协同工作,使细胞能够完成各项生理活动。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这些过程对于维持生命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神经生理学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过程的重要系统。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它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信号传递,控制着人体的各种感觉、运动、思维和情绪等活动。神经传递过程中的神经递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信息。

第三部分:心血管生理学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为组织和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血液通过血管流动,维持着机体内部的稳定环境。心血管生理学研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血压的调节机

制以及血液循环的调节等。

第四部分:呼吸生理学

呼吸是人体的重要生理过程,通过呼吸系统实现气体的交换。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人体通过吸入氧气,将其输送到肺泡中,然后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将氧气输送到组织和器官中,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呼吸生理学研究呼吸的调节机制、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呼吸系统的疾病等。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部生命现象的学科,涉及到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和呼吸生理学等多个方面。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各个系统以及其功能和调节机制,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人类身体的奥秘解析神经系统与人体生理学

人类身体的奥秘解析神经系统与人体生理学

人类身体的奥秘解析神经系统与人体生理学神经系统与人体生理学的奥秘解析

人类身体的奥秘一直以来都让人们感到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神经系统与人体生理学则是其中一个令人着迷的领域。神经系统与人体生理学涉及到我们身体内部的一切,包括大脑、神经元、神经传递以及感知与反应等方面。通过解析神经系统与人体生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身体的运作以及导致一些常见疾病和症状的原因。

一、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构成,而周围神经系统则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当我们感知到外界的刺激时,神经系统会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将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随后再通过神经元将指令传递给相应的部位使身体做出相应反应。

二、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们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部分,负责维持神经元的功能。轴突是神经元的传递信息的部分,它可以传递电信号或化学信号。而树突则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信息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实现的。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神经递质化学物质的释放和接收来传递

信息。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在人体内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使我们能够感知和反应于外界环境。

三、人体感知与反应的生理学基础

人体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是基于神经系统和人体生理学的基础上实现的。感知是指我们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外界环境的能力,例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而反应则是我们做出的身体运动或行为,以对抗或适应外界环境。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

1.M样作用(毒蕈碱作用):M受体激活后可产生一系列的自主神经效应,包括心脏活动

受到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形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

2.γ-环路:由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纤维兴奋,使梭内肌纤维收缩,增加肌梭的敏感

性,则可增加肌梭的传入冲动,从而使α-运动神经元兴奋,梭外肌收缩。意义是使肌肉维持于持续收缩的状态。

3.γ-僵直(γ-rigidity):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γ-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使其γ-纤维传出冲动增加,使肌梭敏感性提高,传入冲动增多,转而使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提高,α-纤维传出冲动增加,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的僵直。

4.第二信号系统:由抽象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

能系统)。人类在社会劳动和交往中产生了语言、文字,它们是具体信号的抽象。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即具体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

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即抽象的语言图文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统称为第二信号。

6.电突触:以电紧张扩布形式传递信息的突触。

7.调质:能增强或削弱递质信息传递作用的物质。由神经元合成,作用于特定受体,但并

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

8.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9.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指由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主要是髓板内核群)弥散地投射到大脑

皮层广泛的区域,不产生特点的感觉,仅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的投射系统。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是指在神经元之间不通过
经典突触所进行的化学传递。 与经典突触相对比:
1.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
结构;
2.不是一对一直接支配关系;
3.曲张体与效应器间距离大;递质 扩散距离较远,传递所需时间长;
4.在神经系统内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涉及的神经纤维不仅有交感神经 节后纤维,还有多巴胺能、5-羟 色胺能、胆碱能纤维等。
(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
结构的完整性:如损伤 或切断兴奋传导障碍。
功能的完整性:如应用 麻醉药,麻醉区离子跨 膜运动受阻,兴奋传导 障碍。
2.绝缘性: 一条神经干由无数条神经纤维组成。各神
经纤维传导兴奋时,相互不干扰。
3.双向性: 在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刺激
而兴奋时,兴奋可以同时向两端传导。
(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轴突内的轴浆经常在流动,实现物质运输和交换,称轴 浆运输(axoplasmic transport)。轴浆运输对轴突的生长、 递质的释放,提供轴浆基质及代谢物质等有重要作用。
顺向轴浆运输:轴浆由胞体向轴突末梢流动。
囊泡、线粒体、微丝、微管等通过顺向轴浆运输到达轴 突末梢或向前延伸。
(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指后天获得的,是 人和动物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结合个体生活经历而 建立起来的反射。

生理学总结-7-神经系统

生理学总结-7-神经系统

生理学总结 -7

070、神经系统组成(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①神经元(neuron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胞体:位于脑、脊髓和神经节,为神经元代谢和营养中心,可接受信息、合

成递质;胞突:树突:接受信息、引起兴奋或抑制;

轴突:包以髓鞘或神经膜,共同构成神经纤维,产生AP (神经冲动),传出信息;

功能: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发出传出指令、内分泌;

①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功能

轴浆运输(axoplasmic transport ):轴突内轴浆的运输物质的过程;耗能轴浆运输具有双向性:顺向运输:自胞体向轴突末梢运输;快速:具有膜结构细胞器,如线粒体、递质囊泡、分泌颗粒等;慢速:与细胞骨架有关的微丝和微丝蛋白及一些蛋白酶;逆向运输:由胞质动力蛋白将一些物质从轴突末梢向胞体方向运输;包括一些可被神经元再利用物质,部分病毒(狂犬病毒)和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等;

②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 ):神经末梢经常释放一些物质(营养因子),持续调节所支配靶组织的

代谢活动,影响其结构和功能。营养作用与神经冲动无关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 ):又靶细胞产生的天然蛋白质,是神经细胞发育、分化、成熟、存活的调控因子,也是神经元损害或发生病变时保护其存活及再生的必需因子,包括NGF、BDNF、NT-3、IGF-1 、TGF等;

②神经胶质细胞(glial cell ):数量巨大、功能复杂;

分布: 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丛细胞等;外周神经系统:卫星细胞(神经节内)、施万细胞(形成髓鞘)等;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
学习记忆涉及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包括前额叶、海马体 、杏仁核等。这些脑区通过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和突触可 塑性等机制实现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经验依赖的神经可塑性
经验和学习可以改变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使神经系统 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这种经验依赖的神经可塑性在认知 、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可塑性 • 神经系统疾病与治疗
01 神经系统概述
CHAPTER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 、脑干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 (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 主神经)。
• 运动传导通路的组成: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 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构成下行的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为皮质脊髓束;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直 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它们的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04 自主神经系统
CHAPTER
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
功能

生理学中的神经系统

生理学中的神经系统

生理学中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调节系统之一,在生理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负责传递和集成信息,以实现机体各种功能的调控和协调。本文将从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神经传递的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体内信息处理和调控的中心。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分布于整个身体各个部位。神经纤维负责信息的传递,而神经节则是神经元的重要聚集点。

2. 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具有三个基本功能:感觉功能、整合功能和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使人体能够接受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有害刺激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神经电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功能指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的处理、分析和综合,产生相应的反应。运动功能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使肌肉和腺体能够产生适当的运动和分泌。

3. 神经传递的机制

神经传递是指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它分为化学传递和电传递两种方式。化学传递是指神经元通过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将信号转化为化学物质,再通过受体结合并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电传递则是指神经元内部的电位变化通过细胞膜的电活动传递。

4. 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协调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实现对机体各种器官和组织的调节和协调。例如,在运动功能中,大脑通过下达指令,导致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产生运动。在整合功能中,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产生相应的反应,如疼痛的避免反射。

总之,神经系统在生理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实现对机体内外环境的感知、调节和协调。神经传递的机制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协调过程,使人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生理状态和环境要求。了解和研究神经系统对于深入理解生理学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神经系统

生理学-神经系统

3).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概念:在递质作用下,突触后膜的膜 电位产生超极化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兴 奋性下降,这种后电位变化称为IPSP。 *实验证据:刺激伸肌肌梭的传入神 经纤维, 屈肌运动神经元记录。 *产生IPSP的机制: 抑制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使后膜上 的Cl-通道开放 Cl-内流↑ 膜电位发生 超极化。
不与大脑皮层直接联系,而通过多突触的接替换元 再弥散地投射到整个大脑皮层,主要有中央中核,束 旁核。对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有重要的作用。
3、感觉投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
(1)定义
指丘脑的第一类细胞群,它们投向大脑皮层 的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来自特 异投射系统的纤维的主要终止于皮层的第四层。 (2)功能 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 冲动。
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比较:
4、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1)感觉代表区的分区与功能 体表感觉代表区:位于中央 后回。 ①感觉投射规律: a.交叉投射,但头面部 的投射为双侧; b.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不 同体表部位的感觉分辨精细 程度有关; c .投射总的安排为倒臵, 但头面部为立正。
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区别: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一) 感觉传入通路
1、丘脑前(脊髓与脑干)的传入系统 Aβ类纤维:传导机械刺激引起的触-压觉。 Aδ类纤维:传导温度觉、痛觉和触-压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神经系统

[ A型题]

1.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A.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B.突触前膜超极化

C. 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D.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

E.通过轴突-树突型突触的活动来实现

2.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

A. 钠、钾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

B.钠、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超极化

C. 钾、氯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超极化

D.钾、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

E. 钠、氯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

3.GAB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其结果是:

A. 直接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B.先引起EPSP,经总和达到阈电位,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C.先引起IPSP,经总和达到阈电位,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D.引起IPSP,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

E.引起一个较大的EPSP

4.突触前抑制产生的机制是:

A.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增多

B.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增多

C.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

D.突触后膜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

E.突触间隙加宽

5.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

A.入泡作用 B.出泡作用 C.易化扩散 D.主动运输 E.单纯扩散 6.下列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B.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C.突触后膜对Na+、K+,尤其是对K+的通透性升高

D.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E. 突触后膜电位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7.关于突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单向传递

B.中枢延搁

C.兴奋节律不变

D. 总和

E.易疲劳

8.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细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内哪一部位:

A.脊髓前角

B.中缝核

C.纹状体

D.低位脑干

E.黑质和红核

9.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与闰绍细胞形成的突触所释放的递质是:

A.5—羟色胺

B.甘氨酸

C.Y-氨基丁酸

D.乙酰胆碱

E.去甲肾上腺素

10.脊髓的Renshaw细胞,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GABA

D.甘氨酸

E. 牛磺酸

11.交互抑制的生理作用是:

A. 保证反射活动的协调性

B.及时中断反射活动

C. 使反射活动局限化

D.使兴奋与不兴奋的界限更加明显

E.有利于反射活动的交互进行

12.Renshaw细胞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抑制属于:

A.交互抑制

B.传人侧支性抑制

C.突触前抑制

D.回返性抑制

E.对侧肌抑制

13.下列哪种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是产生反馈性调节作用的结构基础:

A.单线式联系

B.聚合式联系

C.环状联系

D.辐散式联系

E.链锁状联系

14.在动物实验中,当脊休克过去之后,在原来切断面以下再作第2次切断,其结果是: A.脊休克再出现

B,不再出现脊休克

C.动物立即死亡

D. 脊休克加重

E. 出现血压降低

15.膝跳反射是属于:

A. 单突触位相性牵张反射

B.单突触紧张性牵张反射

C.多突触位相性牵张反射

D.多突触紧张性牵张反射

E. 单突触的牵张反射

16.γ-运动神经元的生理功能是:

A.引起梭外肌收缩

B.直接兴奋α-神经元

C. 引起梭内肌舒张

D.直接抑制α-神经元

E.调节肌梭的敏感性

17.肌梭与梭外肌的关系及其生理功能是:

A. 并联关系,感受长度变化

B.并联关系,感受张力变化

C. 串联关系,感受长度变化

D.串联关系,感受张力变化

E. 并联关系,感受压力变化

18.腱器官与梭外肌的关系及其生理功能是:

A. 并联关系,感受长度变化

B.并联关系,感受张力变化

C. 串联关系,感受长度变化

D.串联关系,感受张力变化

E.并联关系,感受压力变化

19,在对侧伸肌反射中,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B A. 感受器兴奋及冲动在传入的传导时间

B.兴奋经过中枢突触的传递时间

C.冲动在传出神经上的传导时间

D.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导时间

E.感受器兴奋所需的时间

20.肌梭的传入神经纤维是:

A. α纤维

B.γ纤维

C.I类纤维

D.Ⅱ类纤维

E.I和Ⅱ类纤维

21.下列关于脊休克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

B.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

C.脊髓反射逐渐恢复

D.反射恢复后发汗反射减弱

E.反射恢复后屈肌反射往往增强

22.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可出现:

A.脊休克

B.肢体痉挛性麻痹

C. 去大脑僵直

D.去皮质僵直

E. 腱反射增强,肌张力降低

23.抑制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有:

A.小脑前叶两侧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