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合集下载

优品课件之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人教版

优品课件之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人教版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说明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专制迈向顶峰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时期,明朝君权的加强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明朝君权加强的种种措施,并引导学生探究出现的原因。

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课标精解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明朝加强君权的原因。

教材分析知识与能力:明朝建立,废除丞相加强君权,设锦衣卫和东厂,八股取士,靖难之役,迁都北京。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②通过编排历史剧,加深学生对八股取士危害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民族国家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开始。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他们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而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朝建立,废除丞相加强君权,设锦衣卫和东厂,八股取士,靖难之役,迁都北京。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编排历史剧,加深学生对八股取士危害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学习目标1. 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2. 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二、旧知识巩固(3分钟):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为巩固政权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三、学生自学,完成学习任务(30分钟)(一)独学(10分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提出不懂得地方,写在导学案上;根据导学案提供的内容,在书上进行勾画和记忆,然后闭书完成预习部分。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重点):(阅读课文P88-90)1.明朝的建立:______年,______以应天为都城,后改为_______,建立明朝.他就是_______.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写在P88或P89)①在地方,废除________,设立________,分管______.刑狱和_______.在中央,废除______,撤销________,由六部分理朝政;②为加强对臣民的监控,设;③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必须在__________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按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观点,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___________”.(目的,影响)(笔记.记忆)★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重点):(阅读课本P90-91)1.明太祖死后,继位的________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强大,下令实行削藩.燕王_____ __打出“________”的旗号,起兵反对,史称“_____________”。

最终,以________的胜利告终。

______称帝,他就是_________。

2.______年,_________迁都北京.目的:。

3.目的:为了加强统治,明太祖建立特务机构.明成祖时,又增设特务机构,由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二)对学(20分钟):1.组内交流检查(5分钟):(1)组长组织交流检查是否勾画正确,并且进行更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导学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

难点:科举制或君权加强的影响。

◆新课导入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导致农民起义。

年初,朱元璋以为都城,改称南京,建立朝。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刑狱和军政。

(2)在中央:废除,撤销,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负责。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

(3)授权侍卫亲军,兼管对臣民的监督、侦查。

锦衣卫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机构。

(4)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范围内命题。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 ”。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靖难之役。

(1)背景:为了巩固统治,明太祖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大权。

明太祖死后,继位的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

(2)过程:北平的燕王,打出“ ”旗号,起兵反对,史称“ ”。

(3)结果:靖难之役以的胜利告终。

朱棣称帝,他就是。

2.明成祖迁都:(1)时间:年。

(2)迁都:。

(3)目的:加强中央对的控制。

3.明成祖强化君权的措施:(1)继续执行政策。

(2)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和。

◆知识链接上面两幅图片均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

左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上的朱元璋满脸麻子,下巴突出,面露凶相,非常丑陋;右面的一幅取自《中国历代帝后像》,画中的朱元璋相貌堂堂,仪表端庄威严又不失和善。

朱元璋的相貌究竟如何,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看法不一。

很可能朱元璋的面貌介于两者之间,正如他的统治手段在后世有不同的评价,他的画像在流传中也被人刻意美化,或极力丑化,于是走上了两个极端。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
2.对“八股取士”这一内容可进行课堂讨论,既可围绕该知识点,也可就整个科举制度展开。教师在讨论时可补充一些形象而典型的材料,如“范进中举”等,再结合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内容及作用,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历史作用,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评价历史现象。




一、板书
一、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
教师巡视检查
引导学生去思考、归纳、记忆
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
言之有理教师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组织
教师总结
组织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各抒己见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组长组织学生汇报,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本课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探讨的平台,最后达成共识。
2、明朝是由谁建立的呢?哪一年?都城在哪里?。
3、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4、八股取土有什么影响?
5、简要介绍靖难之役的经过。
6、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三)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四)检测:
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
1.1368年,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建立,就是明太祖。
A.东汉光武帝刘秀B.宋太祖赵匡胤
C.唐太宗李世民D.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6.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A.废行省,改设三司B.实行“削藩”政策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D.设立军机处
7.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下列属于这一表现的是:()
①迁都北京②分封藩王③八股取士④设置厂卫特务机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河南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 新人教版

河南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明朝建立,废除丞相加强君权,设锦衣卫和东厂,八股取士,靖难之役,迁都。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编排历史剧,加深学生对八股取士危害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民族国家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开始。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三、学法指导是中国古代史的尾声阶段,因此本课的学习应注意前后联系。

可进行联系、对比、总结的内容较多,教师虽不必面面俱到,但应选择一二内容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形成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

“八股取士”这一内容可进行课堂讨论,既可围绕该知识点,也可就整个科举制度展开。

教师在讨论时可补充一些形象而典型的材料,如“X进中举”等,再结合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内容及作用,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历史作用,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评价历史现象。

四、知识朱元璋简介明朝开国皇帝(1328-1398年),其祖父因乱携家至泗州,其母盱眙人。

他生于濠州钟离(明洪武四年改与曰临淮,后为泗州治所,时属凤阳府,今属某某盱眙县)。

因家境贫穷,少年时曾在皇觉寺消法为僧,后参加红巾军,并逐渐掌握大权。

1368年建都某某,国号明,年号洪武。

同年克大都,推翻元统治,渐次统一中国。

他核户口,丈土地,平赋税,兴水利,抑豪强、为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五、预习部分(一)基础知识导读。

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

1.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建立明朝。

当年秋天,明军攻占,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

在中央,废除,撤销,由六部分理朝政。

,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

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学习目标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强化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阅读课文做下题1. ________________ 明朝的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

导致农民起义, __________ 年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 ______________ 为都城,改称 ___________ ,建立_________ 朝。

2.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①在地方:废除________ ,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_____ ,分管 _政、_____________ 和 _____ 政。

②在中央:废除________ ,撤销__________ ,由______ 、______ 、 _______ 、 ______ 、 ______ 、_______ 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负责。

全国的大权,都集中到了手里。

-③建立: ________ 机构------ 。

④科举制:利用“ _______________ ”,束腹人民的思想,加强君主的统治。

3. 靖难之役:①•背景:为了巩固统治,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大权。

死后,继位的 __________ 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 。

②.过程:在削藩的过程中,北平的燕王________________ ,打出“ _________ ”旗号,起兵反对_____________ ,史称a ??。

③•结果:靖难之役以 _________ 的胜利告终。

____________ 称帝,他就是 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中学“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班级姓名编号日期: 2014-4- 审批:课题: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设计者:燕子年级·组制一年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等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学·合作·探究、运用启发式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比较概括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表现。

Ⅰ.自学自研部分(时段:正课时间:10 分钟)3、宋代杰出的词人有、、。

4、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5、《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的。

是一幅画。

6、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

2、新知自研:通过阅读,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等历史知识。

Ⅱ.交流展示部分(时段:正课时间:25 分钟)【学习目标】重点了解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八股取士。

【教具准备】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及相关图片内容模块“导学·合作·探究”流程模块操作流程自主学习环节交流合作环节展示质评环节探究总结环节、巩固延伸环节设计重点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形式·过程·时间)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规律总结·重点摘记·成果记录)导学一自主阅读课本,勾划要点,并完成以下内容,巩固记忆.1、1368年,以应天为都城,改称,称皇帝,建立明朝,他就是。

2、为了加强君主权利,明太祖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3、明太祖在中央废除,撤销,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手中。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强化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强化

七年级下历史LS-07-15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明朝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2、能概括出明朝在维护统治方面的特点是加强君权。

这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学法指导】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

明太祖通过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设锦衣卫,大大提高皇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八股取士,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知识链接】1、朱元璋简介——《明朝那些事儿》姓名:朱元璋(1328--1398),外号:朱重八,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贫农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1328—1344年放牛,1344—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讨饭1347—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撞钟1352—1368年造反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

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历经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魔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掩埋好战友的尸体,继续战斗。

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曾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朱元璋正式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2、胡惟庸案简称“胡狱”或“胡党之狱”,明初四大案之一。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当时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死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课 题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知识与技能
识记明朝建立概况。
了解明太祖明成祖巩固政权的措施和靖难之役,迁都等基本事实。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对比﹑讨论﹑总结等方法,全面引导学生归纳并总结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及其影响,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内 容
设计与反思
板书设计: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建立
时间:1368 都城:某某 建立者:朱元璋
二、加强君权的措施
:地方与中央
思想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
教 学 内 容
设计与反思
一、复习导入:
教师(回顾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这单元将进入初一中国古代史最后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我国封建社会分为5个阶段。
学生:回答。教师:没错,自秦朝设置宰相以来,与皇权的矛盾就一直存在。并且胡惟庸和蓝玉结为亲家,一个是文官之首,一个是武官之首,两个一联合权利大大威胁到皇权,这是朱元璋所不允许的,他借机撤销了中书省,废除了延续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原来丞相统辖的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但是宰相废除之后,朱元璋就忙得不可开交,每天要处理国事400多件,处理奏章200多件,怎么办呢?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5.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A )
A、废除行中书省 B、发动“靖难之役”
C、迁都 D、执行削藩政策
六、教学效果追忆:
二、讲授新课:

人教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人教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重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文”概念,其对社会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

就是明太祖。

2、,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3、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利:在地方,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设立特务机构——,监视、侦查臣民。

(3)文化上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培养忠于皇帝的奴仆(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靖难之役:(1)背景:为了巩固统治,明太祖把子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

明太祖死后,藩王势力膨胀,对建文帝构成威胁,建文帝下令实行削藩。

(2)经过: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

(3)结果:获胜,称帝,是为明成祖。

2、迁都北京:明成祖改为北京,于年迁都北京,目的是3、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1421年,迁都北京;(2)继续执行政策;(3)增设特务机构。

二、儿歌记忆1368朱元璋,建都南京元灭亡,“民政”“刑狱”和“军政”,三司直属归中央,废除丞相、中书省,六部分理管朝纲,特务机构锦衣卫,皇帝指挥大权掌,四书五经八股文,明朝君权更加强。

明朝有个建文帝,下令削藩大祸起,朱棣打起“靖难”旗,起兵夺权称了帝,1421迁都城,南京迁都到北京,强化君权有谋心,削藩“增特”搞专政。

三、思维拓展动脑筋:1.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答: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2.男孩:“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危害极大。

”想一想,那种说法对呢?为什么?答:双方各有道理,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强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

最新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精品版

最新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精品版

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精品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明朝君权的加强》是七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朝封建制度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认识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视频导引增加知识的趣味性,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

(2)读书指导,合作探究,分组辩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

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四、学习过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新人教版课题明朝君权的加强学习目标1、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2、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难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八股取士学习内容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______年,______以应天为都城,后改为_______,建立明朝。

他就是__________。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在地方,废除________,设立________,分管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央,废______,撤销__________,由_______分理朝政。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______________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按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观点,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___________”。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明太祖死后,继位的________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强大,下令实行削藩。

燕王_______打出“________”的旗号,起兵反对,史称“_____________”。

最终,以________的胜利告终。

______称帝,他就是_________。

2、________年,_________迁都北京。

3、为了加强统治,明太祖建立特务机构。

明成祖时,又增设特务机构,由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探究活动】见课本p91活动与探究课堂1、下列对明太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因此明朝是农民政权B、废丞相,设六部C、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D、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2、明朝时,直接指挥锦衣卫的是()A、皇帝B、内阁C、六部D、三司3、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A、摆脱南方大地主的控制B、喜欢北京城检测练习C、加强北京的防御力量D、寻找建文帝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说明()A、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封建制度有很大的优越性5、“靖难之役”的性质是()A、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B、统治阶级内部的夺权斗争C、农民反封建斗争D、两个名族之间的夺权斗争6、明代的科举考试与唐代的科举制最大的差异是()A、考试的目的不同B、考试内容不同C、考试方法不同D、考试管理不同7、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改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久备顾问。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明朝君权的加强【本课分析】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明朝君权的加强》是七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朝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

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初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时期的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这些特点。

另外,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他们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初一学生经过近一年对历史的学习已经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对于问题的分析判断有了自己的见解,通过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同时还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增强感性认识,便于对比分析。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认识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表演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探究、掌握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认识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明朝是一个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

明朝君权的加强,也预示着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明朝的科举制度。

明朝君权的加强,也预示着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

一、新知
明朝的建立:
时间:
都城:,明成祖与1421年迁都。

开国皇帝: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1399年,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史称“靖难之役”。

后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内容标准: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明朝建立的概况(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改革行政机构、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3)靖难之役的背景、斗争双方、结果(4)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迁都北京、削藩、设立东厂。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明朝的建立
1、社会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引发大规农民起义。

2、明朝建立:年初,以应天为都城,改称,称皇帝,建立明朝,他就是。

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
1、改革行政机构:(1)措施:①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民政、邢狱和军政。

②中央:废除,撤销,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负责。

(2)作用:全国,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2、设立特务机构——。

(1)职责:兼管对臣民的。

(2)地位:由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3、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1)目的: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命题:只在范围内命题。

(3)答题:①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

②答卷的文体必须使用“”。

三、靖难之役
1、背景:(1)明太祖分封的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2)建文帝下令削藩。

2、概况:燕王朱棣打出“”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

3、结果:燕王朱棣胜利后称帝,他就是。

四、明成祖加强集权
(1)迁都,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继续执行,进一步强化君权。

(3)增设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的设置,是明朝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明成祖
材料二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探究思考】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明初采取的哪些措施?
(2)上述措施都与哪个皇帝有关?他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图三明成祖通过什么方式坐上了皇位?为了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特务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4)针对材料二的科举制考试制度有以下观点:
观点一: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好办法。

观点二: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想一想,以上哪一种观点正确?你如何评价?
【知识拓展】
材料一:唐太宗时,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

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大门前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1)我国科举制度是在哪一朝代形成的?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
(2)科举制度对唐朝的统治有什么作用?
(3)分析材料二,说说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练习】
1、下列强化君主权力的措施中,不是明太祖采取的是()
A、设殿阁大学士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C、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D、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2、一个在明代被选为锦衣卫的人,他必须()
A、是锦衣卫学校毕业的
B、由东厂直接指挥
C、受到法律的约束
D、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
3、小学生明明在一本课外读物上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姐姐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
C、考生答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4、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逃避南方水灾
B、逃避南方战乱
C、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D、喜欢北京
5、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赵匡胤
C、隋文帝杨坚
D、明太祖朱元璋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